2022-2023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六校联考中考五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展开2023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考生请注意:
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狼藉/慰藉 伺候/伺机而动 日薄西山/薄利多销
B.悖论/蓬勃 催眠/摧枯拉朽 巍然屹立/迄今为止
C.劲头/苍劲 空间/挑拨离间 哄堂大笑/一哄而起
D.咳嗽/洗漱 晦涩/诲人不倦 负隅顽抗/无独有偶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生命的季节,亦如四季的更替,有春的烂漫,有夏的 ,有秋的 ,也有冬的 。此乃亘古不变的自然规律。
A.奔放 成熟 萧瑟 B.奔放 萧瑟 成熟
C.成熟 奔放 萧瑟 D.成熟 萧瑟 奔放
3.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喧嚣(xiāo) 蹒跚(mán) 洗耳躬听(gōng)
B.殷红(yān) 绮丽(qǐ) 引颈受戮(lù)
C.步履(lǔ) 襁褓(qiǎng) 惟妙惟肖(xiào)
D.粗犷(guǎng) 剽悍(biāo) 相形见绌(chù)
4.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媲美(pì) 讪笑 睡眼惺忪(xīng) 妄自菲薄
B.愧怍(zuó) 阴霾 根深蒂固(dì) 持之以衡
C.藉贯(jí) 地窖 相形见绌(zhuó) 寻章摘句
D.恪守(kè) 啜泣 消声匿迹(nì) 鞠躬尽瘁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自古以来,玉器在人们心中的 始终是神圣、崇高的,人们用它礼天祭地,用它辟邪祛魔,也用它温润、净化自己的心灵。玉是 的,因为它的实质不过是一块普普通通的石头;但它又是灵动的,“君子如玉”,它是 人格的完美再现。
A.地位 肃穆 高傲 B.位置 静穆 高傲
C.位置 肃穆 高贵 D.地位 静穆 高贵
6.综合性学习
金秋十月,学校开展“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活动一:承习俗
(1)古代诗歌中,“月”是常见的意象。下面与“月”有关的诗句中,哪两句写到了传统节日?
A.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C.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D.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2)同学们收集了一些唐代诗人在传统节日记事抒怀的作品,《九日齐山登高》是其中的一首,请你认真阅读,回答问题。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你注意到这首诗中描写的节日习俗了吧,请写出你学过的,同样描写这个节日习俗的两句诗。
(3)对联的基本要求
①必须是两句,而且这两句字数一样多。
②头一句与第二句所用短语的结构与词性应当相同或相似,即是说必须形成对偶的修辞格。如: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这两句就可以称作对联:“国家富强”是主谓短语,“人民幸福”也是主谓短语:“国家”与“人民”都是名词,“富强”与“幸福”都是形容词。
③两句的内容必须有必然的联系,如果内容没有联系,即使符合前两点要求,也不能叫做
④上联最后一个字应为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应为平声。
请根据对联要求,解答下面的问题。
你认为下面三个选项中,哪一个选项的内容不可以作为对联,请具体说出两个理由。
A.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B.百花迎春满地香,幸福临门多喜气
C.东风化雨山山翠,政策归心处处春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蒹葭萋萋,____________。(《诗经▪蒹葭》)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晴川历历汉阳树, ____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__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_________ ,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晓雾将歇,猿鸟乱鸣,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陶弘景《答谢中书书》)《木兰诗》中描写边塞夜景,表现战地环境恶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8.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列小题。下列《西游记》中的情节,按照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_____)
①三借芭蕉扇 ②三打白骨精 ③大战红孩儿 ④大闹蟠桃会 ⑤被压五行山
A.④②③①⑤ B.⑤②①③④ C.④⑤②①③ D.④⑤②③①简·爱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决定离开罗切斯特,最终,促使她回到罗切斯特身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
9.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诗人登上幽州台远眺,产生了怎样的联想?由此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试赏析“悠悠”一词的表达效果。
10.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元和中,子厚得柳州①。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因其土俗,为设教禁②,州人顺赖。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③,则没为奴婢。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观察使④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①得柳州:指被派为柳州刺史。柳州:今广西柳州市,当时极荒凉。②设教禁:制定了教化措施并制定禁令。③子本相侔xiāng móu:利息与本金相等。④观察使:中央派往地方掌管监察的官。
1.解释文中加点词。是岂不足为政邪(________) (2)比一岁(________)
2.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子厚和借钱的人设计方案,全部命令他们赎回子女。
B.子厚为借钱的人想方设法,全部命令他们赎回子女。
C.子厚为借钱的人想方设法,让他们全都把子女赎回去。
D.子厚和借钱的人设计方案,让他们全都把子女赎回去。
3.选段中的“子厚”即______代(朝代)文学家______(姓名),我们初中阶段学过他的文章《______》。本文表现了他为官______的品质。
11.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机场的拥抱
①在南京机场候机回北京,来得很早,时间充裕,坐在候机大厅无所事事,看人来人往。到底是南京,比北京要暖,离立夏还有多日,姑娘们都已经迫不及待地穿上短裙和凉鞋了。坐在我对面的女人,看年纪有三十多了,也像个小姑娘一样,穿着一条齐膝短裙,在和节气,也和年龄赛跑。
②来了一对年老的夫妇,坐在我身边的空座位上。听他们一口纯正的北京话,就知道是老北京人。他们说话的声音有些大,显然是丈夫的耳朵有些背了,年龄不饶人。但看他们的年龄,其实也就七十上下,并不太大。听他们讲话,是在苏州无锡镇江转了一圈,从南京乘飞机回北京。
③忽然,我发现他们的声音变得小了下来。这样小的声音,妻子听得见,丈夫却听不清楚了。但是,妻子依然压低了嗓音在说话,只不过嘴巴尽量贴在了丈夫的耳边。我隐隐约约地听到的话是,“真像!”“太像了!”他们反复说了几遍,不尽的感叹都在里面了。
④声音可以压低,像把皮球压进水底,目光却把心思泄露出来。顺着这对老夫妇的目光,我发现他们的目光如鸟一样,双双都落在对面坐的这个女人的身上。
⑤我才仔细地看了看这个女人,发现她的黑色短裙和天蓝色长袖体恤,还有脚上的一双白色耐克运动鞋,很搭。还有她的清汤挂面的齐耳短发,也很搭。当然,和她清秀的身材更搭。很像一位运动员。刚才只看到她的短裙,其实,短裙并不适合所有的女人。在她的身上,短裙却画龙点睛,让一双长腿格外秀美。
⑥很像,这个女人很像谁呢?心里便猜,大概是像这对老夫妇的女儿了吧?天底下,能够遇到很相像的一对人的概率,并不高。刚看完电视剧《酷爸俏妈》,都说里面的演员高露长得极像高圆圆。这个女人,一定让这对老夫妇想起了自己的什么亲人。否则,他们不会这样悄悄地议论,声音很低,却有些动情。能够让人动情的,不是自己的亲人,又会是谁呢?
⑦我看见,妻子忽然掩嘴“扑哧”一笑,丈夫跟着也笑了起来。我猜想,笑肯定和对面这个女人有关,只是并没有惊动这个女人,她依然翘着秀美的腿,在看手机,嘴角弯弯的也在笑,但她的笑和这对老夫妇无关,大概是手机上有什么好玩的段子或信息。
⑧“要不你去跟她说一下?”“你去说吧,我一个老头子,怪不好意思的……”我听见老夫妇的对话,看着妻子站起身来,回过头冲着丈夫说了句:“什么事都是让我冲锋在前头!”便走到对面的女人的身前,说了句:“姑娘,打搅你一下!”那女人放下手机,很礼貌地立刻站起来,问道:“阿姨,您有什么事吗?”“是这样的,你长得特别像我们的女儿。”说着,妻子打开自己的手机给这个女人看,大概是找到自己的女儿的照片,这个女人禁不住叫了起来:“实在是太像了!怎么能这样像呢!”我忍不住看了一眼身边的这位丈夫,他一直笑吟吟地望着这女人。
⑨“我们想和你一起照张相,不知道可以不可以?”妻子客气地说。“太可以了!待会儿我还得请您把您女儿的照片发我手机上呢!”
⑩丈夫站了起来,走到这个女人的身边,妻子冲我说道:麻烦你帮我们照张相!把手机递在我的手中。我没有看到手机上的照片,不知道他们的女儿和他们身边的这个女人到底有多像,但从他们的交谈中知道女儿十多年前去美国留学,毕业后留在美国工作,工作忙,孩子又刚读小学离不开人,已经有五年没有回家了。思念,让身边的这个女人像女儿的指数平添了分值。
⑪照完了相,我把手机递给了妻子的时候,听见丈夫对这个女人说了句:孩子,我能抱你一下吗?女人伸出双臂紧紧地拥抱住了他。我看见,他的眼角淌出了泪花。我没有想到的是,那一刻,这个女人也流出了眼泪。
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根据括号内的要求,赏析文中的画线句。我隐隐约约地听到的话,是“真像!”“太像了!”(从人物心理的角度)顺着这对老夫妇的目光,我发现他们的目光如鸟一样,双双都落在对面坐的这个女人的身上。(从修辞的角度)
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作者是如何刻画这个女人的?有什么作用?
4.本文以“我”的口吻叙事,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12.阅读下面这篇小说,完成后面小题
烈马青鬃“支左”那年,部队上送我们生产队一匹军马。那马年齿虽老,却是形体高大,浑身铁青,颈上的鬃毛有一尺多长。听老人们讲,那叫青鬃马。 青鬃马的性子很烈。被牵进牲口棚的第一天,就咬伤了那头企图骚扰它的黑叫驴。心疼黑叫驴的饲养员上前拉“偏架”,被它一蹄子尥出老远。为此青鬃马没少受饲养员的报复,头脸上常有被马勺磕出的累累伤痕。 青鬃马力气虽大,却不会犁地。它快捷的步幅总是令那些和它同驾的牲口跟不上趟儿。要它独拉一架犁,它又顶不了一个工日。对它一动鞭子,它就狂跳不已。没人能够驾御得了它。 因此青鬃马经常被栓到树上挨鞭子。特别是生产队长的鞭子。队长使得一手儿好鞭,鞭头硬,打得准。他运足了劲儿,能把马耳朵一鞭打裂。 青鬃马便开始变得郁郁寡欢,无精打采。它经常趴在粪水坑里,把自己弄得满身污秽,落魄不堪,就像那年代的“地富反坏右”。 把它牵出去遛遛吧!实在不行,就……就怎么样队长没说。因为那年月随便杀牲口可不是小事情。那可是“生产资料”啊! 时近中午,饲养员牵着青鬃马回来了。青鬃马身上的泥粪已被洗刷干净,浑身油亮。虽瘦骨嶙峋,却显得精神抖擞。饲养员有掩饰不住的喜悦:队长,这是匹好马哩!骑上它,跑得飞快,还特别稳当! 真的?生产队长在青海当过兵,也能骑马。他从饲养员手中接过缰绳,一翻身跨上马背。稍一抖缰绳,青鬃马猛地窜了出去…… 野外的空阔辽远刺激了青鬃马已近僵硬的神经和蛰伏的野性。它扬起神采飞扬的鬃毛,收腰扎背,四蹄翻飞。跨阡度陌,跃丘越壑,尽情地奔驰在自由的风里。 队长满面红光,惬意地从马背上跃下,把缰绳往饲养员手里一扔:妈的!好马不犁地哩!找上几个人,杀杀它的野性儿,绝对是匹好牲口! 这次,青鬃马被栓到那棵枯槐树上就显得很隆重。树周围站满了成圈的看客,圈内是轮番抽打的七八个鞭手。在鞭梢儿的呼啸里,青鬃马悲声长鸣,鬃毛纷飞,鲜血崩流…… 正当鞭手们打累了,队长吩咐把马解开,又要满有把握地收获一头驯服的牲畜时,突然一声惊天的长啸,青鬃马猛地挣断缰绳,后蹄一蹬前蹄一扬,竟跃上了近三米高的枯树!在落上树叉的瞬间,两条插入树枝的前腿骤然折断!白森森的骨茬子都迸出体外! 青鬃马发出最后一声长长的哀鸣…… 那天,队里每家都分到了一块马肉。我记得妈妈用马肉包了饺子,却不太好吃。因为那肉馅儿不但粗糙不香,而且还有股辛酸的味儿。 我至今还保留着我捡到的那匹青鬃马的一片马蹄铁。那马蹄铁已磨得很薄,上小学时我曾用它当削笔刀削铅笔,很锋利。
—— 选自《小小说精选》
1.小说第二段中交代“青鬃马的性子很烈”,请结合全文,说说小说哪些地方表现着“青鬃马”的性子“很烈”?
2.小说是一种讲故事的艺术,特别讲究叙述与虚构。其中,“伏笔”与“照应”是小说叙述艺术中常用的手法。请列举小说中的一处“伏笔”与“照应”,并分析其作用。
3.请赏析文章中的两处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它扬起神采飞扬的鬃毛,收腰扎背,四蹄翻飞。跨阡度陌,跃丘越壑,尽情地奔驰在自由的风里。在鞭梢儿的呼啸里,青鬃马悲声长鸣,鬃毛纷飞,鲜血崩流……
4.阅读小说,有时候需要在一些词语上做一番细致的思索,才能领会作者的深意。请结合全文,说一说文章倒数第二段中“辛酸”一词的含义。
5.小说是要讲故事的,但是作者的意图却绝对不只是呈现故事。作者总是试图通过讲述故事,来引发读者丰富的感受和联想,也力图让读者有所思考。那么这篇小说讲述的这个故事,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13.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智能机器会超越人类吗?
①智能机器真的有可能超越人类吗? 2016年3月15曰,围棋“人机大战”第五场,“阿尔法围棋”以四比一的比分击败世界顶尖 围棋高手九段李世石,这更激发了人们对人工智能的关注。
②的确,如果按照固定的程序进行预算,人脑的确赶不上人工智能。无论是国际象棋还是围棋,都是可以完全程序化的一种运动。如果我们问“阿尔法”一个简单的问题:“你贏了比寨开心吗? ”它就不能像人一样笑着回答,因为它并不具备人类的情感,也不具备人脑的灵活性,不能解答任何程序设计范围之外的问题。
③现有机器和人最大的区别是什么?是人有智能,而现有机器并不具备真正的智能。严格的讲,智能机器只能执行特定的指令,而人则是处理所有感受到的信息。显然,执行指令与处理信息有着本质的不同。
④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研究智能机器的专家也要懂得神经科学,以便模拟人脑的神经网络构造来達造仿生智能机器。 当然,要達造这样一台仿生机器人的困难程度是难以想象的,因为人脑是世界上已知的最复杂,最神奇的“自动化机器”。人脑拥有1000亿个神经细胞,而每一个神经细胞都有数千个突触和其他神经细胞相连,神经细胞通过这些突触相互交流,一个三四岁的孩子大约有1000万亿个突触,到了成年大概稳定在100万亿个。
⑤也就是说,仿生机器人需要拥有1000万亿个可以独立运算的处理器,并具有100万亿个信息中转器。无论是制造原件还是整合这些元件,都是一个似乎难以完成的任务。更为可怕的是这些处理器及信息中转机_要制成不同的类型。要完成仿生机器人的制造,需要最先进的纳米技术,才能把每个处理器做的像神经细胞那么小,它还需要最先进的超级计算机,才能完成对仿生机器人各个器件排列顺序的编程。
⑥因为世界上并不缺人,缺的是比人类某些性能更先进的机器。因此,科学家认为,未来的仿生机器人并非是要完全模仿人类的所有功能,而是模仿某项功能,这样仅仅需要模仿某个脑区就可以了,这就大大降低了制造难度,并可以强化某些功能,制造一些具有“特异功能”的电脑。
1.2.阅读全文,说说智能机器人与人有哪些区别。
3.4.文章第四段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5.6.文章第五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7.8.本文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9.10.在关注了“人机大战”李世石输给“阿尔法围棋”的新闻后,同学们很是担忧:人类智慧会被人工智能彻底打败吗?请你结合文章相关内容,劝勉同学们要对智能机器的发展保持乐观的态度。
三、语言表述
14.下面这段文字画线的两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在原句上改正。(4分)
在很大程度上,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是以书籍的形式保存的。①一个真正的读者就是通过读书来最大限度地享用这些成果的过程。②而一个人能否成为一个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在青少年时期养成好的读书习惯。
四、写作
15.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雄鹰丢掉了草原,你认为它会消失?不,它是去欣赏大漠的磅礴;企鹅丢掉了天空,你认为它会灭亡?不,它是去追寻大海的自由;红梅丢掉了春天,你认为它会枯萎?不,它是去探寻白雪的贞洁……
以上文字给了你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以“丢”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确定立意;符合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文中如需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请用化名代替。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C
【解析】
本题考查字音。A、jí/jiè 、 cì/sì、 都读 bó;B、bèi/bó 、都读 cuī 、 yì/qì;C、jìn/jìng、 jiān/jiàn 、 hōng/hòng;D、sou/shù 、都读 huì 、 yú/ǒu。故选C。
2、A
【解析】此题为词语理解与运用能力的考查。只要明白词语的大概意思,根据夏 秋 冬三个季节的特点选择即可,尤其是夏和秋。
3、B
【解析】
B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A蹒跚(pán)。C步履(lǚ)。D剽悍(piāo)。
4、A
【解析】
B“衡”应为“恒”。C“藉”应为“籍”,“绌zhuó”应为“chù”。D“消”应为“销”。
5、D
【解析】
试题分析:地位:一个人在社会中的职务,职位以及由此显示出的重要程度。位置:所在或所占的地方。肃穆:严肃而安静,庄严肃穆。静穆:安静而严肃。高傲: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人;极其骄傲。高贵:达到高度道德水平的。极为贵重的。指地位特殊、生活享受优越的。形容“玉器”重要程度用“地位”为好,修饰“人格”应用“高贵”,“高傲”是贬义词。
6、(1)C (2)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B项两句中,“满地香”与“多喜气”不构成对偶(或短语结构与词性不同)。上联最后一个字应为仄声,而“香”是平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应为平声,而“气”是仄声。故B项不可以作为对联。
【解析】
(1)第一题,抓住题干中“哪两句写到了传统节日中的月”,分析各项内容,根据所掌握的知识判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是苏东坡写中秋景物的诗句,所以答案为C。第二题,抓住诗题中“登高”一词,结合诗的内容即可判断出节日为“登高节”,然后再根据所掌握的知识写出有关的诗句。(2)仔细阅读所提供信息,了解对联的要求,从这几个方面来分析提供的各项,判断对联。
7、(1)白露未晞 (2)天涯若比邻 (3)大漠孤烟直 (4)芳草萋萋鹦鹉洲 (5)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6)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7)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 (8)朔气传金柝 寒光照铁衣
【解析】
这是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此类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古诗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晞”“涯”“洲”“莺”“啄”“颓”都是易错字,注意和形似字、同音字的辨析。
8、(1)D (2)罗切斯特有意对她隐瞒了他已有妻子 她仍然爱着罗切斯特,当她看到罗切斯特受伤并且看不见了之后,她决定照顾罗切斯特。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阅读的积累能力。用心读课标推荐的名著,对名著的作者、人物、主题、主要情节要了解掌握。了解教材有关作品涉及的文学常识等,并注意分门别类地加以区别识记,这样按照题目要求,一步一步回答即可。阅读《西游记》《简·爱》,把握其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再根据问题进行回答即可。(1)“大闹蟠桃会”是第五回,“被压五行山”第七回,“三打白骨精”是二十七回,“大战红孩儿”是四十回。所以选D。(2)简·爱决定离开罗切斯特的原因是罗切斯特有意对她隐瞒了他已有妻子的事实。她回到罗切斯特身边的原因是她依然爱着罗,当她看到罗受伤并且看不见了之后,她就决定照顾罗。罗是一个真真正正了解她、爱着她的人。
二、阅读
9、1. 联想:大地苍茫,空阔寂寥,没有一个知音,内心满怀悲愤;对不被理解、怀才不遇的悲叹。
2. “悠悠”形容时间久远和空间广大。把个人放置到无边宇宙的背景中,使人显得渺小,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
【解析】
选自《陈伯玉集》作者:陈子昂 年代:唐
1.试题分析:考查诗歌主旨的理解。《登幽州台歌》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注意解答时要结合诗歌背景内容。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词词语的赏析能力。要抓住关键字词来理解、揣摩、推敲语句的妙处。这里的“悠悠”形容时间的久长和空间的阔大,把时间的长久、空间的阔大与自身对比,更突出了诗人孤独寂寞 和内心的悲愤。
点睛:诗词赏析中体味情感类的题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要背景来理解分析;2分析“诗眼”;3解读意象;4借助典故等。抓住其中的一点或几点进行分析就可以悟到作者的思想感情。
10、1. (1)值得 (2)及,等到
2.C
3. 唐 柳宗元 《小石潭记》/《黔之驴》/《捕蛇者说》 亲政为民、亲政奉公、(为官)清正、(正直善良)、爱民如子(关注民生、以民为本)
【解析】
1.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为”,值得;“比”,及,等到。
2.要求学生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方计”方法;“悉”,都;“令”,让。翻译为:子厚为借钱的人想方设法,让他们全都把子女赎回去。故选C。
3.要求学生牢记柳宗元相关的文学常识。柳宗元字子厚,汉族,河东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 我们初中阶段学过他的文章《小石潭记》/《黔之驴》/《捕蛇者说》。本文结合“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表现了他为官亲政为民、亲政奉公、以民为本的品质。
【点睛】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二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
参考译文:元和年间,曾将他和一道被贬的人召回京城,又再次一道出京为刺史,这次子厚分在柳州。到任之初,他感慨地说:“这里难道就不值得实施政教吗?”于是按照当地的风俗,制定了劝谕和禁止的政令,赢得了柳州民众的顺从和信赖。此地人借钱时习惯用子女作为人质相抵押,如不能按约期赎回,等到利息与本钱相等时,子女就要沦为债主的奴婢。子厚为借钱的人想尽办法,让他们全都能把子女赎回去。其中特别贫穷实在无力赎取的,就让债主记下人质当佣工所应得到的酬劳,等到酬劳和所借钱数相当时,便要债主归还人质。观察使把这个办法下达到其他的州,刚到一年,免除了奴婢身分而回归自己家里的就有近千人。
11、1.在南京机场候机,我看见一对老夫妻讨论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长得特别像自己的女儿,他们鼓足勇气跟这个女人合了影,最后老先生拥抱了这个女人,老先生和这个女人都因为这个拥抱流下了眼泪。
2.(1)写出了这对夫妻因这个女人长得像自己思念的女儿而生出的惊喜(意外而又快乐)之情。
(2)运用比喻,把这对老夫妇的目光投向比作鸟儿双落,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夫妇和谐默契的关系和行为,表明思念女儿是夫妇俩的共同心境。
3.通过外貌描写和语言描写,“黑色短裙”“天蓝色长袖体恤”“清汤挂面的齐耳短发”等词语交代女人的年龄与衣着特点,刻画出这个女人的清纯的美,为后面写像老夫妇的女儿做铺垫;也呼应了她配合夫妇两人拍照、拥抱并流泪这些细节。
4.“我”在文中是线索人物;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以我的视角记叙一对因常年见不到远在他乡的女儿而思女心切的老年人的故事,真实可信;通过“我”的所见,所想强调了当今社会广泛存在的父母与子女长期分离的现象及长辈对晚辈的思念之情,启示年轻人应尽可能多回家看看的主题。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解题时,要先分析出文章的行文思路(线索),再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或主要人物的活动,采用“人+事+结果”的方法加以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本文叙写的故事发生的地点:南京机场候机厅。主要人物是:一对老夫妻;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主要事件是:老夫妻先是讨论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长得特别像自己的女儿,然后他们跟这个女人合了影,最后老先生拥抱了这个女人。结局:老先生和这个女人都因为这个拥抱而流下了眼泪。据此概括作答。
2.试题分析:(1)考查对词语的赏析。对于词语的赏析,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采用答题格式是:先解释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句分析表达的内容,最后写其表达效果。注意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语句“我隐隐约约地听到的话,是‘真像!’‘太像了!’”中的“‘真像!’‘太像了!’”,从人物心理的角度看,生动面形象地写出了这对夫妻因这个女人长得像自己思念的女儿而生出的意外和惊喜之情。(2)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句子,具体解答时可表述为:运用了XX修辞手法,(生动传神、具体准确、形象生动等)表现了(写出了)人或事物……的情感、心理、性格等(特点、特征)。语句“顺着这对老夫妇的目光,我发现他们的目光如鸟一样,双双都落在对面坐的这个女人的身上”,把这对老夫妇的“目光”比作“鸟儿双落”,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夫妇默契的行为,表达了两位老人对女儿的思念之情。据此理解作答。
3.试题分析:考查对描写手法及其作用的分析。人物描写方法:肖像(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对话)、心理等。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又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和细节描写等。作用:形象生动地刻画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或是衬托、突出……的特点。从文章第5段中的“发现她的黑色短裙和天蓝色长袖体恤,还有脚上的一双白色耐克运动鞋,很搭。还有她的清汤挂面的齐耳短发,也很搭。当然,和她清秀的身材更搭。……在她的身上,短裙却画龙点睛,让一双长腿格外秀美”这一语句看,主要运用的了外貌描写(肖像描写),刻画出这个女人的清纯的秀美。从文章第8段的“阿姨,您有什么事吗?”“实在是太像了!怎么能这样像呢!” “太可以了!待会儿我还得请您把您女儿的照片发我手机上呢!”等诗句可以看出运用了语言描写,写出了女人的惊喜和热情。从文章最后一段中的“女人伸出双臂紧紧地拥抱住了他。我看见,他的眼角淌出了泪花”可以看出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写出了女人的感动。这些描写,使文章前后呼应,突出了文章的主旨。据此理解作答。
4.试题分析:理解叙述人称在文章表达上的作用。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者角度展开记叙。其作用:便于直抒胸臆,读来有亲切感和真实感。但是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本文中的“我”是个线索人物,是整个事件的亲历者,以“我”的视角记叙了故事,让人感到真实可信;通过“我”的所见、所想,强调了当今社会广泛存在的父母与子女长期分离的现象及长辈对晚辈的思念之情,告诉年轻人要尽可能多回家看望老人的主题。据此理解作答。
12、1.(1)被牵进牲口棚的第一天,就咬伤了企图骚扰它的黑叫驴;(2)饲养员拉“偏架”,它把饲养员踢翻;(3)对它一抽鞭子,它就狂跳不已;(4)虽然经常被鞭打,但是绝不改变自己的烈性,把自己弄得污秽不堪以示反抗;(5)在众人反复鞭打下,绝不屈服,跳上枯树付出生命代价,也不让队长骑;
2.文章中有多处“伏笔”“照应”,学生答出一处即可。示例:“伏笔”:青鬃马性子很烈。“照应”:队长要驯服它,找了几个人不停地鞭打它,它却挣脱缰绳越上枯树,宁愿死掉也不屈服。又如“伏笔”:青鬃马是一匹军马。“照应”:能够驰骋的时候,神采飞扬、四蹄翻飞。“伏笔”“照应”的作用是使文章结构严谨,情节不突兀。
3.(1)“扬起”“收”“扎”“翻飞”“跨”“度”“跃”“越”“奔驰”等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青鬃马尽情奔跑时的样子,表现出青鬃马摆脱束缚再次自由奔驰时的兴奋。(2)“悲声长鸣”“鬃毛纷飞”“鲜血崩流”等词语,生动形象地描写出青鬃马被鞭打时的惨状,表现出了青鬃马内心的悲愤,以及“我”对青鬃马的同情,对残忍对待它的人的愤恨。
4.“辛酸”一词表面上指青鬃马的肉质并不好吃,辛酸。深层义是说,“我”觉得青鬃马的遭遇令人同情,让人觉得辛酸。
5.面对极具个性的对象,使用暴力让他屈服,恰恰是一种错误的选择;青鬃马本是军马,在它不能效命疆场的时候,人们还是应该按照它的习性尊重它,推而广之,我们应该尊重像青鬃马一样的刚强不屈的人;暴力并不一定能够征服刚强不屈的对象;人类总试图驯服动物,但是这种驯服是充满鲜血的,人与动物之间是不是只能是驯服与被驯服的关系?
【解析】
1.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概括。解答此题抓住“青鬃马”的性子“很烈”来梳理概括。第二段“被牵进牲口棚的第一天,就咬伤了那头企图骚扰它的黑叫驴。心疼黑叫驴的饲养员上前拉“偏架”,被它一蹄子尥出老远。”——①不愿受气;第三段“对它一动鞭子,它就狂跳不已。”第五段“它经常趴在粪水坑里,把自己弄得满身污秽,落魄不堪,就像那年代的‘地富反坏左’。”——②不愿屈服;第十段“青鬃马猛地挣断缰绳,后蹄一蹬前蹄一扬,竟跃上了近三米高的枯树!在落上树叉的瞬间,两条插入树枝的前腿骤然折断!白森森的骨茬子都迸出体外!”——③捍卫尊严。
2.伏笔:就是上文用看似无关紧要的事、物,对下文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某种提示或暗示,或者说是前文为后文情节埋伏的线索(小说文体中的“悬念”)。“伏笔”的作用:交待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让读者读到下文内容时,不至于产生突兀疑惑之感。照应:是一种前有所呼,后有所应的结构手段。在一篇文章中,如果前后的几个句子、几个段落、某个句子和某个段落意思相同,写的是同一件事,我们就说它们相互照应。“照应”的作用是:不但能使文章结构严谨,而且能强化某些关键的内容,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或某种启示。如:小说中描写青鬃马以悲壮的一跃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最后发出长长的哀鸣。照应标题“烈马”一说,与前文中队长没说出口的话这一伏笔相照应。
3.考查对句子的赏析。结合语境,对句子进行赏析是重要的考点之一。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1)句描写青鬃马的飞奔,抓住马奔跑时的几个动词,写出野外的空阔辽远刺激了青鬃马已近僵硬的神经和蛰伏的野性,表现出青鬃马摆脱束缚再次自由奔驰时的兴奋。(2)句中“悲声长鸣”“鬃毛纷飞”“鲜血崩流”描写青鬃马在七八个鞭手的轮番抽打下的惨状,表达“我”对青鬃马的同情,对虐待动物行为的愤恨。
4.考查对词语的理解。理解词语先要了解词语的本义,再要结合语境理解出语境义。“辛酸”本义指指辣味和酸味;比喻悲苦。此文青鬃马本该纵横原野,驰骋疆场,人们明知它是一匹好马,却用它耕田犁地,这是对青鬃马能力的扭曲和摧残,另外,饲养员的打击报复,生产队长为驯服它而残忍鞭笞甚至召集众人“杀牲儿”,这让桀骜不驯的青鬃马痛苦不堪,最终以死寻求解脱的遭遇,让人同情,觉得辛酸。
5.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感受,学生可以从队长、鞭打的人、“我”、青鬃马等多个角度选择一个角度回答即可,学生的联想与思考只要从小说中来,逻辑合理表达准确即可。如从青鬃马角度,青鬃马之死,是它不能适应新生活的因素,所谓“既来之,则安之”,要适应所在的环境,才能生存发展,否则只会遭受伤害甚至导致死亡的结局。
13、1.2.①智能机器并不具备人类的情感,也不具备人脑的灵活性。② 智能机器并不具备真正的智能,它只能执行特定的指令。(或答:智能机器人只能执行特定的指令,而人则是处理所有感受到的信息。)③ 智能机器只是模仿人类的某项功能。
3.4.不能删去,因为“最”表示程度,起限制作用,突出强调了人脑复杂、神奇的程度之深,进而说明建造这样一台仿生机器人的困难之大。删去后,就不能表达出这层意思,两个“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5.6..列数字。通过列举制造一个仿生机器人所需的处理器、信息中转器的具体数字,准确、具体地说明了制造仿生机器人的难度之大。
7.8.逻辑顺序
9.10.示例:同学们,人工智能是人赋予的,所以不必恐慌和害怕。同时科学家也会意识到安全性的问题,给它装上类似“阀门”的东西,控制它去造福于人类,而不是危害人类。所以我们应该为人工智能的进步高兴,它并不是洪水猛兽。
【解析】本题是对说明文知识的考查。整体浏览文章,筛选文章主要内容,注意体会语言的准确性和说明方法的作用。
1.2.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根据第二段中的“为它并不具备人类的情感,也不具备人脑的灵活性,不能解答任何程序设计伴侣之外的问题”,第三段中的“现有机器和人最大的区别是什么?是人有智能,而现有机器并不具备真正的智能。严格的讲,智能机器只能执行特定的指令,而人则是处理所有感受到的信息”,最后一段中的“未来的仿生机器人并非是要完全模仿人类的所有功能,而是模仿某项功能”可提炼作答。
3.4.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语言。在说明文中,为了说明的更加准确,常用一些表示修饰和限制的词语。这句话中的最表示程度之深,起到了限制的作用。突出人脑的复杂与神奇,如果去掉,则没有这种表达效果,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点睛】
答题技巧: 不能删,先解词,说明原句意思是……,在(程度、状态、性质、范围)上加以限制(强调、说明),换后(删掉)意思变为……,与实际不符,不符原意,不准确,不严密、不科学。
5.6.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分析。根据划线句的内容可知,其中出现了准确的数字,所以这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是为了准确的说明制造仿生机器人的难度之大。
7.8.本题考查语言表达。此类题目一般不设统一答案,只需符合题目的要求,言之成理即可。作答本题时,可围绕人工智能是为人类服务的,没有必要有太多的忧虑来表述。
三、语言表述
14、①删去“的成果”。
②删去“能否”,或者在“他”后面加“是否”。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修改能力。①一个真正的读者就是通过读书来最大限度地享用这些成果的过程。应删去“的成果”。此处重复。②而一个人能否成为一个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在青少年时期养成好的读书习惯。前半句用到了“能否”,后半句也应加上“能否”,否则前后不搭配,不合逻辑。
四、写作
15、丢
我在公交车上,遇见了令人气愤的一幕。
一个大约八九岁的孩子上车了,他应该是第一次搭车吧,因为他手中拿着一包零食。
公共汽车上是不准吃东西的,但这司机没有说明,大概是因为乘客是一位可爱的小朋友吧。可是,当小朋友投了钱,正要往后走时,司机叫住他:“等一下!车上不能吃东西,下去下去!”司机的这句话让我十分震惊,然后有些气愤,这位小朋友已经上了车,并给了钱呀!司机就不能在小朋友投钱之前提醒吗?小朋友有些不甘心:“那你把钱还我!”司机站起来吼道:“没钱!下去!”
车厢里开始有人对这位司机指指点点,先是小声,然后声音越来越大。大家都看到了,这位司机丢了什么东西,又得到了什么东西。这位司机丢了一份对人的尊重之心,尽管对方是一个小孩子;我敢肯定,这位司机将来会得到许多投诉他的电话。
下车后,我不自觉地向公交车望去,车顶上仿佛有一朵不时闪着电光的乌云,一直追着公共汽车,直到公共汽车消失在我的视野中。
这个司机“丢”了尊重之心,被人鄙视,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丢掉美德的,也有更多的人丢弃了名利和财富,为了祖国做出巨大的牺牲。
同为“两弹元勋”的中国院士——于敏,曾经在我国大西北的戈壁滩研究镇国之物,他丢下了家人,丢下了朋友,甚至丢下了自己的一切信息。数十年如一日,在风沙暴虐的沙漠中,在危机四伏的戈壁上,在处处都暴露在核辐射的环境中,于老不辞辛苦,不分日夜地一次一次地计算,一次一次地实验。累了,他就趴在桌子上睡一下;饿了,他就吃粗制的食物。多少次,他被死神拥抱,他却拼尽一切力量挣脱,继续为祖国丢弃自己的青春、财富、名利,只为换来祖国的强大,只为让野心的敌人望而却步。
无数像于敏这样的科学家默默地工作着,他们丢弃了自己的青春,甚至丢弃了自己的生命,他们让我明白了,生活中不止有丢下诚信和尊严的人,更有为祖国丢下幸福的人。他们像一座座高山,为祖国顶起晴空,让人们安居乐业。
丢,在不同的人身上,作用也是不一样的。我愿丢掉我的缺点,丢掉我的浮躁,丢掉我的懒惰,让我越来越优秀!
【解析】
审题立意。作文审题难度不大。由文题中的排比句“雄鹰丢掉了草原,你认为它会消失?不,它是去欣赏大漠的磅礴;企鹅丢掉……,它是去追寻……;红梅丢掉了……,它是去探寻……”可知,要很好理解思考“丢”与“得”之间的辩证关系, 写出“丢”的过程,表达出对“得”的所思所想和感悟,在“丢”中写出自己对生活对人生的思考。
构思选材。该题目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事可议。材料引导学生思考“舍”与“得”之间的辩证关系,考生自然就会联想到自己和他人曾丢掉过什么,丢掉的过程是怎么样的,丢掉后得到了什么等等,写作材料应该是比较充足的。 选择的素材应是自己熟悉的生活,这样才能写出真实的生活体验。“以我手写我心”,让感触细腻些,让情感质朴些,让语言更灵动些,自然能写出好文章。
但是选材要想出彩还需要费点心思,要善于选取文化层次高的材料来写,才能使文字立意高远,这样的材料更显得高雅、醇厚、内蕴丰富。要想让你的作文在众多作文中脱颖而出,构思上可以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针对题目和材料从反面阐述自已独到的见解。
2023届福建省福州市五校联考中考押题语文预测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届福建省福州市五校联考中考押题语文预测卷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题作答,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江苏南京建邺区五校联考中考语文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苏南京建邺区五校联考中考语文模试卷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名著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古文阅读,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湖北省武汉黄陂区六校联考中考五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湖北省武汉黄陂区六校联考中考五模语文试题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名著阅读,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