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教材重难点06 河湖水文特征 -【查漏补缺】2023年高考地理三轮冲刺过关(新高考专用)(原卷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769262/0-169318308270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回归教材重难点06 河湖水文特征 -【查漏补缺】2023年高考地理三轮冲刺过关(新高考专用)(原卷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769262/0-169318308274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回归教材重难点06 河湖水文特征 -【查漏补缺】2023年高考地理三轮冲刺过关(新高考专用)(原卷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769262/0-169318308276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回归教材重难点06 河湖水文特征 -【查漏补缺】2023年高考地理三轮冲刺过关(新高考专用)(原卷版)
展开回归教材重难点06 河湖水文特征
水体规律来自于必修一课本和选择性必修一课本,是课本的重难点。
考查方向一般是结合区域图文材料,分析区域河流与湖泊的分布特征,提升区域认知能力。分析具体区域的河流、湖泊的水文特征,综合考查不同自然因素及人类活动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等内容,培养综合思维能力。结合具体的案例分析,探究区域自然环境要素对河流、湖泊的发展变化间的关系,从因地制宜的角度审视人地协调的途径。
01 河流的水文特征
要素 | 特征 | 因素或条件 |
流量 (水位) | 大或小(高或低) | 由位置、气候、补给类型、流域面积、植被等方面决定。一般外流河流量大,内流河流量小。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水位)的日变化、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季风气候区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水位)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均大 |
时间变化 (日、季节、年际) | ||
流速 | 快或慢 | 由地形(河床纵剖面坡度)、水位差决定 |
含沙量 (水质) | 高或低(好或差) | 降雨强度大、坡度大、土质疏松、植被覆盖率差,则含沙量高,如流经黄土高原地区的河流;反之,则含沙量低 |
结冰期 (水温) | 有或无 | 最冷月均温>0 ℃,无结冰期。 最冷月均温<0 ℃,有结冰期;冬季越漫长,结冰期越长 |
长或短 | ||
凌汛 | 有或无 | 发生凌汛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有结冰期;②有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河段 |
02 明晰不同类型的湖泊的演化特点
(1)外流湖(吞吐湖)变成内流湖的条件
①地壳运动:青海湖原来是外流湖,后因地壳运动形成内流湖。
②河道变迁:乌裕尔河下游河道泥沙淤塞,形成内流区。
③山区由于冰川运动,如冰蚀或冰碛物的堵塞形成的冰川湖——纳木错湖;滑坡、泥石流、山体崩塌致使河道堵塞形成的堰塞湖——羊卓雍措湖。
④入湖径流量减少,蒸发量逐渐增大,湖泊水位下降,无径流排出,形成内流湖。
(2)盐湖的形成过程及盐湖的主要特征
①形成过程:地壳运动导致岩层断裂下陷,地势下降,形成地势低洼的盆地→盆地积水成湖→河流径流挟带盐分不断汇入积累,且湖泊无径流流出排泄盐分→随着全球变暖,气候干旱,蒸发量增大→盐度进一步增大,形成咸水湖,最终形成盐湖。
②主要特征:封闭、蒸发量大、盐度大、面积小、降水少、湖水较浅、地势较平坦等。
(3)分析湖泊咸、淡相互转化的条件
①淡水湖→咸水湖→盐湖:内陆地区,气候干旱,降水量减少,蒸发量增大;人类活动用水量增加,入湖径流量减少;湖泊水位不断下降,外流湖变成内流湖,径流挟带盐分不断汇入积累,盐度不断增加,逐渐变成咸水湖,最终形成盐湖。
②咸水湖→淡水湖:沿海地区,古海洋遗迹湖(如潟湖);后来由于沙坝、沙洲、沙岛的形成或人工河口坝的建设,导致湖泊与海洋分离;由于径流不断汇入,盐度不断降低,逐渐变成淡水湖。
(2022·湖南·统考高考真题)某地(下左图)位于太行山南段东麓,该地山势险峻,多暴雨,易发山洪。为适应当地地理环境,该地形成了西北—东南向的“山—林—田—村—水”空间格局(下右图),体现了当地居民的生存智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易发山洪,主要是因为( )
A.水流汇集快 B.年降水量丰富 C.河道较弯曲 D.地质条件复杂
2.从防洪和方便取水的角度,推测该地早期民居主要布局在(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3.该地形成的“山—林—田—村—水”空间格局有利于当地( )
①降低暴雨的频率
②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③抑制土壤盐碱化
④减轻山洪带来的危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2·广东·统考高考真题)河床纵剖面是指由河源至河口的河床最低点的连线剖面。青藏高原东南部的帕隆藏布江某段河床纵剖面呈阶梯状形态;近几十年来,在该河段有湖泊发育。下图示意该段河床纵剖面形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第I段河床纵剖面阶梯状形态形成的自然原因是( )
A.地质构造差异抬升 B.河流的阶段性下切
C.原始河床地形差异 D.滑坡、泥石流作用
5.在第II段河床,纵剖面①→②→③的发育过程反映该段河床( )
A.淤积大于侵蚀 B.侵蚀大于淤积 C.侵蚀-淤积平衡 D.持续不断侵蚀
(2022秋·广东茂名·高三统考期中)2万年以来,恒河流域地壳相对稳定,但由于气候变暖,海平面发生变化。恒河年入海输沙量在距今约1.1万年时达到顶峰(约25亿吨,当今约10亿吨)。当今恒河河口(下图)原为下切河谷,2万年以来经历了下切河谷→河口湾→三角洲的演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曾经恒河河口地貌是河口湾,当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海平面上升 B.地壳上升 C.河流堆积 D.冰川侵蚀
7.推测1.1万年以来恒河流域西南季风强弱的变化趋势是( )
A.变强 B.先变强后变弱 C.变弱 D.先变弱后变强
(2023·辽宁大连·统考一模)地质工作者在流经青藏高原东部的澜沧江某干流河段附近发现一处古河道(图-a),古河道上存在一处堆积物高地,主要由棱角状碎石及砂土构成。为研究古河道的演化过程,工作者在达德沟口附近某处(海拔3244m)开挖人工剖面(图-b)。河流中沉积物的粒径大小受水动力制约,水动力减弱沉积物为黏土。据此完成14一16题。
8.堆积物高地中的碎石及砂土主要来源于( )
A.古河道 B.澜沧江 C.达德沟 D.软流层
9.推断该剖面形成过程中大致经历了( )
A.12次洪水 B.2~3次洪水
C.3~4次洪水 D.1~2次干旱
10.以下地理事象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①河流改道②高地初步形成③弯曲河道形成④河湖相沉积交替出现
A.②③④① B.①②④③ C.②④①③ D.③②④①
(2023春·湖南长沙·高三长沙一中校考阶段练习)老虎沟流域(39°05'N-39°40'N,96°07'E-97°04'E)位于祁连山西段北坡、疏勒河上游,常年低温,降水丰富,冰川广布。冰川区的表面径流称为冰川径流,与冰川径流的影响因素相同,冰川径流时滞(日内气温达到最大值与径流量达到最大值的时间间距)也受气温、降水形式、积雪、冰川表面水系发育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下图示意老虎沟流域冰川消融季降水量、降雪量与气温的相关数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影响老虎沟流域降水量的主要因素是( )
A.海陆位置和地形 B.盛行西风和地形
C.海陆位置和植被 D.季风环流和地形
12.相较于8月,6月老虎沟流域冰川径流量较小,其主要原因是( )
A.降雪量大,流域蒸发较旺盛 B.低温高寒,下垫面冰雪覆盖
C.冰川融化,水系发育程度高 D.气温较低,降水以降雪为主
13.推测老虎沟流域冰川径流时滞最显著的月份是( )
A.3-4月 B.5-6月 C.7-8月 D.9-10月
14.(2022秋·广东茂名·高三统考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粤港澳大湾区所在的珠江河口三角洲,年均降水量为1600-2200mm,年入海流量约3200亿立方米,洪涝是本区发生最频繁、影响最严重的自然灾害。近30年来珠江三角洲腹地河道洪峰水位异常增高,未来将面临更严峻的形势。
种植深水稻和浮水稻是珠江三角洲北部洪潦区主要的农业开发模式。浮水稻茎秆浮生于深水中,长达3~4.5m,植株可随水面上涨而生长。当雨季来临时,浮水稻的幼苗已长成,叶尖伸长露于水面外。大部分植株于10月下旬抽穗,11月开始收获,一般到12月才全部收获完毕。下图为珠江三角洲水文分区示意图。
(1)分析与其它水稻种植区对比,珠江三角洲北部适合种植浮水稻的自然区位。
(2)从水量平衡的角度考虑,分析近30年来珠江三角洲腹地河道洪峰水位异常增高的原因。
(3)分析珠江三角洲的洪水对浮水稻种植带来的有利影响。
(4)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说明种植浮水稻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影响。
15.(2023·内蒙古通辽·校考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纳木错位于青藏高原中南部,以大气降水和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湖区蒸发量年内差异大,2月份最小。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影响,纳木错水域面积变化明显,且存在较大的湖岸差异;流域内土壤侵蚀强度呈上升趋势,其中南部最为显著,下图示意纳木错流域。
(1)分析纳木错湖区2月份蒸发量最小的原因
(2)指出纳木错水域面积变化最明显的湖岸,并说明理由
(3)分析纳木错流域南部土壤侵蚀显著的原因
16.(2023春·湖北武汉·高三统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冰冻圈是指地球表层水以固态形式存在的圈层,包括冰川、冻土、积雪、浮冰等。车尔臣河发源于昆仑山北坡,注入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台特玛湖,河长超过800km。流域内冰川、冻土广泛分布,冻土活动层在每年4月下旬开始融化。下图示意车尔臣河中游某水文站1957—1997年、1998—2019年各月平均径流量(单位:m3/s,已剔除人类活动导致的流量变化)。
(1)分别指出车尔臣河冰冻圈积雪、冰川冻土对河流径流量影响明显的季节。
(2)比较车尔臣河1957—1997年与1998—2019年平均径流量在2月和5月的变化率(即后期与前期流量之差与前期的比值,百分比)差异,并从全球气候变暖角度说明原因。
(3)针对车尔臣河径流量变化的现状,请为当地政府提出区域发展的应对措施。
回归教材重难点11 自然灾害-【查漏补缺】2023年高考地理三轮冲刺过关(新高考专用)(原卷版): 这是一份回归教材重难点11 自然灾害-【查漏补缺】2023年高考地理三轮冲刺过关(新高考专用)(原卷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自然灾害成因的分析思路,主要自然灾害的成因分析,自然灾害影响的辩证分析,该地易发山洪,主要是因为,图中岩层发育的先后顺序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回归教材重难点09 整体性特征-【查漏补缺】2023年高考地理三轮冲刺过关(新高考专用)(原卷版): 这是一份回归教材重难点09 整体性特征-【查漏补缺】2023年高考地理三轮冲刺过关(新高考专用)(原卷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五大要素的表述要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回归教材重难点08 河流地貌发育 -【查漏补缺】2023年高考地理三轮冲刺过关(新高考专用)(原卷版): 这是一份回归教材重难点08 河流地貌发育 -【查漏补缺】2023年高考地理三轮冲刺过关(新高考专用)(原卷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掌握流水作用的影响因素,由图中可推断,堆积物形成时间先后次序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