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补易混易错11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查漏补缺】2023年高考化学三轮冲刺过关(全国通用)(解析版)
展开查补易混易错11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是高考的重点,近几年多为图像选择题,主要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平衡、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的移动影响规律及应用,溶液中粒子浓度大小的比较,Ksp、pH的计算,中和滴定的计算、指示剂的选择等。试题难度较大区分度好,考生拿分比较困难,预计今年命题将继续结合新颖图线考查应用能力。复习时,应以化学平衡原理为指导,以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为线索,以勒夏特列原理和相关守恒原理为计算依据,结合生产生活实际,联系元素及化合物知识,串点成线,结线成网,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
易错01 电离平衡
1.电离平衡中的三个易错点
(1)电离平衡向正向移动,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不一定增大,如向醋酸溶液中加入少量冰醋酸,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但醋酸的电离程度减小。
(2)弱电解质在加水稀释的过程中,溶液中所有离子浓度不一定都减小,如氨水加水稀释时,c(H+)增大。
(3)由水电离出的c(H+)=1.0×10-13 mol·L-1的溶液不一定呈碱性。
2.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电解质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相同点
都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都能电离,都能导电,与溶解度无关
不同点
离子键或极性键
极性键
完全电离
部分电离
不可逆
可逆
电离方程式用等号
电离方程式用可逆号
水合离子
分子、水合离子
形式离子符号或化学式
化学式
电离方程式
强电解质完全电离,书写电离方程式时用“===”
弱电解质不能够完全电离,书写电离方程式时用“”
判断方法
强酸在水溶液中全部电离,不存在溶质分子;弱酸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因存在电离平衡,所以既含溶质离子,又含溶质分子
同温度、同浓度的强酸溶液的导电性强于弱酸溶液的导电性
pH相同的强酸和弱酸,弱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大于强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相同pH、相同体积的强酸和弱酸,当加水稀释相同倍数时,pH变化大的为强酸,pH变化小的为弱酸
稀释浓的弱酸溶液,一般是c(H+)先增大后减小;稀释浓的强酸溶液,c(H+)一直减小
中和相同体积、相同pH的强酸和弱酸,弱酸的耗碱量多于强酸
相同pH、相同体积的强酸和弱酸分别与等物质的量的同元强碱发生中和反应后,若溶液呈中性,该酸为强酸;若溶液呈酸性,则该酸为弱酸
pH相同、体积也相同的强酸和弱酸分别跟足量活泼金属反应时,起始速率相同;在反应过程中,弱酸反应较快,产生的氢气量多;而强酸反应较慢,产生的氢气量少
同浓度、同体积的强酸和弱酸,分别与足量较活泼的金属反应,强酸生成氢气的速率较大;弱酸产生氢气的速率较小。当二者为同元酸时,产生氢气的物质的量相等
强酸强碱盐不水解溶液呈中性,弱酸强碱盐溶液水解显碱性,且水解程度越大的酸根对应的酸越弱
3.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1)水的电离:任何条件下,水电离出的c(H+)=c(OH-);常温下,离子积常数KW=1.0×10-14。酸、碱抑制水的电离,能水解的正盐、活泼金属(如Na)则促进水的电离。
(2)溶液的酸碱性: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溶液中c(H+)和c(OH-)的相对大小。
溶液的酸碱性
c(H+)与c(OH-)的大小
酸性溶液
c(H+)>c(OH-)
中性溶液
c(H+)=c(OH-)
碱性溶液
c(H+)
②当水解能力大于电离能力,如:HClO的电离程度小于ClO-水解程度,所以等浓度的HClO与NaClO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碱性。
③酸式盐溶液的酸碱性主要取决于酸式酸根的电离能力和水解能力哪一个更强。如在NaHCO3溶液中,HCO的水解大于电离,故溶液显碱性;而在NaHSO3溶液中,HSO的电离大于水解,故溶液显酸性。
易错02 水解平衡的应用
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NH4Cl溶液显酸性是因NH4+的水解而显酸性,Na2CO3溶液呈碱性是因CO的水解而显碱性
判断酸性强弱
NaX、NaY、NaZ三种盐pH分别为8、9、10,则酸性HX>HY>HZ
配制盐溶液
配制FeCl3溶液时,为防止出现Fe(OH)3沉淀,常加几滴盐酸来抑制FeCl3的水解;配制CuSO4溶液时,加入少量的H2SO4,以抑制Cu2+水解
因Na2CO3、CH3COONa、Na2S、Na2SiO3等溶液因水解显碱性,在实验室盛放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应用橡皮塞
制备某些化合物
Al2S3、MgS、Mg3N2 等物质极易与水作用,它们在溶液中不能稳定存在,所以制取这些物质时,不能用复分解反应的方法在溶液中制取,而只能用干法制备
利用加热促进水解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时要考虑水解。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解释生活现象
纯碱液去油污:纯碱(Na2CO3)水解呈碱性,加热能促进水解,溶液的碱性增强,热的纯碱溶液去污效果增强。有关的离子方程式是CO+H2OHCO+OH-、HCO+H2OH2CO3+OH-
明矾(铝盐)作净水剂:明矾溶于水电离产生的Al3+水解,生成的Al(OH)3胶体表面积大,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而使水变澄清。有关的离子方程式是Al3++3H2OAl(OH)3+3H+
泡沫灭火器原理:泡沫灭火器内所盛装药品分别是NaHCO3溶液和Al2(SO4)3溶液,在使用时将两者混合,铝离子的水解会促进碳酸氢根离子的水解,从而使水解完全,而产生CO2和Al(OH)3。其水解方程式为Al3++3HCO===Al(OH)3↓+3CO2↑
NH4Cl溶液可作焊接金属的除锈剂:氯化铵溶液呈酸性,能溶解铁锈
铵态氮肥不能与草木灰混合使用:因为NH在水溶液中能发生水解生成H+,CO在水溶液中水解产生OH-,当二者同时存在时,二者水解产生的H+和OH-能发生中和反应,使水解程度都增大,铵盐水解产生的NH3·H2O易挥发而降低了肥效
盐溶液蒸干
盐溶液水解生成难挥发性酸和酸根阴离子易水解的强碱盐,蒸干后一般得原物质,如CuSO4(aq)蒸干得CuSO4(s);Na2CO3(aq)蒸干得Na2CO3(s)
盐溶液水解生成易挥发性酸时,蒸干灼烧后一般得到对应的氧化物,如AlCl3(aq)蒸干得Al(OH)3,灼烧得Al2O3
弱酸的铵盐蒸干后无固体,如NH4HCO3、(NH4)2CO3
判断离子共存
Al3+、Fe3+与HCO、CO,Al3+与AlO,Al3+与S2-因相互促进水解而不共存
除杂提纯
如MgCl2溶液中混有少量Fe3+杂质时,因Fe3+水解的程度比Mg2+的水解程度大,可加入MgO或Mg(OH)2等,导致水解平衡右移,生成Fe(OH)3沉淀而除去
选择指示剂
指示剂选择的总原则是,所选择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应该与滴定后所得盐溶液的pH值范围相一致。即强酸与弱碱互滴时应选择甲基橙;弱酸与强碱互滴时应选择酚酞
易错03酸碱中和滴定
氢氧化钠滴定等浓度等体积的盐酸、醋酸的滴定曲线
盐酸滴定等浓度等体积的氢氧化钠、氨水的滴定曲线
曲线起点不同:强碱滴定强酸、弱酸的曲线,强酸起点低;强酸滴定强碱、弱碱的曲线,强碱起点高
突跃点变化范围不同:强碱与强酸反应(强酸与强碱反应)的突跃点变化范围大于强碱与弱酸反应(强酸与弱碱反应)
室温下,当等体积、等浓度的一元强碱和一元强酸反应时,pH=7;但当等体积、等浓度的一元强碱和一元弱酸(或一元强酸和一元弱碱)反应时,pH>7(或pH<7)
指示剂的选择:强酸滴定弱碱用甲基橙,强碱滴定弱酸用酚酞,强酸与强碱的滴定,甲基橙和酚酞均可
易错04溶液中的守恒关系与大小比较
守恒关系
电荷守恒
电解质溶液中所有阳离子所带有的正电荷数与所有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相等。n(Na+)+n(H+)=n(HCO3-)+2n(CO32-)+n(OH-),即C(Na+)+C(H+)=C(HCO3-)+2C(CO32-)+C(OH-)
物料守恒
电解质溶液中由于电离或水解因素,离子会发生变化,变成其他离子或分子等,但离子或分子中某特定元素的原子总数是不会改变的。如NaHCO3溶液中n(Na+):n(C)=1:1,推出:C(Na+)=C(HCO3-)+C(CO32-)+C(H2CO3)
质子守恒
由水电离出的C(H+)水=C(OH-)水,得质子守恒关系为:C(OH-)=C(H+)+C(HCO3-)+2C(H2CO3)(也可通过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推导)
大小关系
单一溶液
多元弱酸溶液中,多元弱酸分步电离,逐级减弱。如H3PO4溶液中:c(H+)>c(H2PO)>c(HPO)>c(PO)
多元弱酸的正盐溶液中,多元弱酸的酸根离子分步水解,水解程度逐级减弱。如在Na2CO3溶液中:c(Na+)>c(CO)>c(OH-)>c(HCO)
多元弱酸的酸式盐溶液要考虑酸式酸根离子的电离程度与水解程度的相对大小,如HCO3—以水解为主,NaHCO3溶液中:
c(Na+)>c(HCO3—)>c(OH-)>c(H+)>C(CO32—)而HS—以电离为主,
NaHSO3溶液中:c(Na+)>c(HS—)>c(H+)>c(S2—)>c(OH-)
混合溶液
分子的电离大于相应离子的水解,如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H4Cl与NH3·H2O混合溶液中,c(NH4+)>c(Cl-)>c(OH-)>c(H+);等物质的量浓度的CH3COONa与CH3COOH混合溶液中,c(CH3COO-)>c(Na+)>
c(H+)>c(OH-)
分子的电离小于相应离子的水解,如在0.1 mol·L-1的NaCN和0.1 mol·L-1的HCN的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为c(Na+)>c(CN-)>c(OH-)>c(H+)
酸碱中和
如CH3COOH和NaOH等浓度等体积混合,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c(Na+)>c(CH3COO-)>c(OH-)>c(H+)
如NaOH和CH3COOH等浓度按1∶2体积比混合后pH<7,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c(CH3COO-)>c(Na+)>c(H+)>c(OH-)
如pH=2的CH3COOH与pH=12的NaOH等体积混合,其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c(CH3COO-)>c(Na+)>c(H+)>c(OH-)
解题指导
对于离子在溶液离子浓度大小的判断,不要把离子的水解与离子浓度大小的情况混淆,其实离子的水解或弱电解质的电离都是比较弱的,所以对于溶液中本身能够电离产生的离子浓度均是最大的。解此类型题的关键是认真分析溶液中各离子反应的实质,找全微粒种类,注意量的关系(如物料守恒、电荷守恒中的系数的处理);理解离子水解的实质性原因,看准溶液的酸碱性,理解质子守恒的含义;以等量关系推不等量关系,简捷、方便;对不熟悉的或一时看不清的关系式,要认真分析,不可草率了事,看看是否是几种守恒式的组合。注意题中是“已混合的溶液”,还是“两溶液等体积混合后”,主要是要搞清溶液的体积是否扩大了两倍
易错05 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沉淀的生成
当溶液中离子积(Qc)大于溶度积(Ksp)时有沉淀生成
要求除去溶液中的某种离子,又不能影响其他离子的存在,并且由沉淀剂引入溶液的杂质离子还要便于除去。加入沉淀剂使沉淀物的溶解度尽可能小,溶液中沉淀物的溶解度越小,被沉淀离子沉淀越完全。一般加入适当过量沉淀剂,使沉淀完全,一般过量20%—50%。判定分离或除去某些离子完全的标准是溶液中这种物质的离子浓度小于10-5mol/l时,认为已经沉淀完全
调节pH
如除去NH4Cl溶液中的FeCl3杂质,可加入氨水调节pH至4左右,离子方程式为Fe3++3NH3·H2O===Fe(OH)3↓+3NH
沉淀剂
如用H2S沉淀Cu2+,离子方程式为Cu2++H2S===CuS↓+2H+
沉淀的溶解
当溶液中离子积(Qc)小于溶度积(Ksp)时,沉淀可以溶解
酸溶解
如BaCO3(s)等难溶盐可溶解在酸溶液中,不能内服BaCO3(s)作钡餐,而应用BaSO4(s)。由于酸电离出的H+与BaCO3(s)中溶解产生的 CO32-反应生成CO2和水,使CO32-离子浓度降低,离子的浓度商Qc < Ksp,BaCO3的沉淀溶解平衡向右移动,最后BaCO3溶解在过量的酸溶液中,BaCO3(s) +2H+=CO2+H2O+Ba2+
盐溶解
Mg(OH)2溶于NH4Cl溶液:Mg(OH)2+2NH===Mg2++2NH3·H2O
氧化还原溶解
如金属硫化物FeS(s) 、MnS(s) 、ZnS不溶于水但可溶于酸中,而CuS、Ag2S、HgS等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只能溶于氧化性酸HNO3溶液中。S2-被氧化,离子的浓度商Qc < Ksp,沉淀溶解平衡向右移动,最后CuS、Ag2S、HgS溶解在HNO3溶液中。3CuS+2NO3-+8H+=3Cu2++3S↓+2NO↑+4H2O
配位溶解
如AgCl、Cu(OH)2可溶解在氨水中生成银氨溶液和铜氨溶液等更稳定配离子,减少了Ag+和Cu2+的浓度,使得离子的浓度商Qc < Ksp,沉淀溶解平衡向右移动,最后AgCl、Cu(OH)2溶解在氨水中,AgCl+2NH3=[Ag(NH3)2]++Cl-,Cu(OH)2+4NH3= [Cu(NH3)4]2++2OH-
沉淀的转化
把一种难溶电解质转化为另一种难溶电解质的过程叫沉淀的转化。在含有沉淀的溶液中加入另一种沉淀剂,使其与溶液中某一离子结合成更难溶的物质,引起一种沉淀转变成另一种沉淀。如 CaSO4(s)+Na2CO3 = CaCO3(s)+Na2SO4
沉淀转化的实质是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一般是溶解度小的沉淀会转化成溶解度更小的沉淀。如:在AgCl(s)中加入足量的NaBr溶液,白色AgCl(s)可全部化为淡黄色AgBr(s), 在AgBr(s)中加入足量的NaI 溶液,淡黄色AgBr(s)可全部化为黄色的AgI(s); AgCl、AgBr、AgI的Ksp逐渐减小,白色AgCl沉淀转化成难溶的淡黄色的AgBr,然后淡黄色的AgBr再转变成更难溶的黄色AgI沉淀。离子方程式:AgCl+Br-=AgBr+Cl-, AgBr+I-=AgI+Br-
溶解度较小的沉淀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转化成溶解度较大的沉淀,如在BaSO4的饱和溶液中加入高浓度的Na2CO3溶液,也可以转化成溶解度较大的BaCO3沉淀
1.(2022·福建·统考高考真题)探究醋酸浓度与电离度关系的步骤如下,与相关步骤对应的操作或叙述正确的
步骤
操作或叙述
A
Ⅰ.用标准溶液标定醋酸溶液浓度
滴定时应始终注视滴定管中的液面
B
Ⅱ.用标定后的溶液配制不同浓度的醋酸溶液
应使用干燥的容量瓶
C
Ⅲ.测定步骤Ⅱ中所得溶液的
应在相同温度下测定
D
Ⅳ.计算不同浓度溶液中醋酸的电离度
计算式为
2.(2022·重庆·统考高考真题)某小组模拟成垢-除垢过程如图。
100mL0.1mol•L-1CaCl2水溶液……
忽略体积变化,且步骤②中反应完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经过步骤①,溶液中c(Ca2+)+c(Na+)=c(Cl-)
B.经过步骤②,溶液中c(Na+)=4c(SO)
C.经过步骤②,溶液中c(Cl-)=c(CO)+c(HCO)+c(H2CO3)
D.经过步骤③,溶液中c(CH3COOH)+c(CH3COO-)=c(Cl-)
3.(2022·福建·统考高考真题)锂辉石是锂的重要来源,其焙烧后的酸性浸出液中含有和杂质离子,可在0~14范围内调节对其净化(即相关离子浓度)。时,与关系见下图(碱性过强时和会部分溶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被净化的区间最大
B.加入适量,可进一步提升净化程度
C.净化的先后顺序:
D.
4.(2022·福建·统考高考真题)氨是水体污染物的主要成分之一,工业上可用次氯酸盐作处理剂,有关反应可表示为:
①
②
在一定条件下模拟处理氨氮废水:将的氨水分别和不同量的混合,测得溶液中氨去除率、总氮(氨氮和硝氮的总和)残余率与投入量(用x表示)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的数值为0.009
B.时,
C.时,x越大,生成的量越少
D.时,
5.(2023·浙江·高考真题)碳酸钙是常见难溶物,将过量碳酸钙粉末置于水中达到溶解平衡:
[已知,,的电离常数],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上层清液中存在
B.上层清液中含碳微粒最主要以形式存在
C.向体系中通入气体,溶液中保持不变
D.通过加溶液可实现向的有效转化
6.(2023·浙江·高考真题)甲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废水中的甲酸及其盐,通过离子交换树脂(含固体活性成分,R为烷基)因静电作用被吸附回收,其回收率(被吸附在树脂上甲酸根的物质的量分数)与废水初始关系如图(已知甲酸),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活性成分在水中存在平衡:
B.的废水中
C.废水初始,随下降,甲酸的电离被抑制,与作用的数目减少
D.废水初始,离子交换树脂活性成分主要以形态存在
7.(2022·河北·高考真题)某水样中含一定浓度的CO、HCO和其他不与酸碱反应的离子。取10.00mL水样,用0.01000mol•L-1的HCl溶液进行滴定,溶液pH随滴加HCl溶液体积V(HCl)的变化关系如图(混合后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水样中c(CO)=0.01mol•L-1
B.a点处c(H2CO3)+c(H+)=c(OH—)
C.当V(HCl)≤20.00mL时,溶液中c(HCO)基本保持不变
D.曲线上任意一点存在c(CO)+c(HCO)+c(H2CO3)=0.03mol•L-1
8.(2022·湖北·统考高考真题)下图是亚砷酸和酒石酸混合体系中部分物种的图(浓度:总为,总T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的为
B.的酸性比的强
C.时,的浓度比的高
D.时,溶液中浓度最高的物种为
9.(2022·辽宁·统考高考真题)甘氨酸是人体必需氨基酸之一、在时,、和的分布分数【如】与溶液关系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甘氨酸具有两性
B.曲线c代表
C.的平衡常数
D.
10.(2022·山东·高考真题)工业上以为原料生产,对其工艺条件进行研究。现有含的、溶液,含的、溶液。在一定pH范围内,四种溶液中随pH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的平衡常数
B.
C.曲线④代表含的溶液的变化曲线
D.对含且和初始浓度均为的混合溶液,时才发生沉淀转化
11.(2022·湖南·高考真题)为探究的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和溶液浓度均为)。
实验
操作与现象
①
在水中滴加2滴溶液,呈棕黄色;煮沸,溶液变红褐色。
②
在溶液中滴加2滴溶液,变红褐色;再滴加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③
在溶液中滴加2滴溶液,变红褐色;将上述混合液分成两份,一份滴加溶液,无蓝色沉淀生成;
另一份煮沸,产生红褐色沉淀。
依据上述实验现象,结论不合理的是
A.实验①说明加热促进水解反应
B.实验②说明既发生了水解反应,又发生了还原反应
C.实验③说明发生了水解反应,但没有发生还原反应
D.整个实验说明对的水解反应无影响,但对还原反应有影响
12.(2022·湖南·高考真题)室温时,用的标准溶液滴定浓度相等的、和混合溶液,通过电位滴定法获得与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忽略沉淀对离子的吸附作用。若溶液中离子浓度小于时,认为该离子沉淀完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有白色沉淀生成
B.原溶液中的浓度为
C.当沉淀完全时,已经有部分沉淀
D.b点:
13.(2022·全国·统考高考真题)常温下,一元酸的。在某体系中,与离子不能穿过隔膜,未电离的可自由穿过该膜(如图所示)。
设溶液中,当达到平衡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溶液Ⅰ中
B.溶液Ⅱ中的HA的电离度为
C.溶液Ⅰ和Ⅱ中的不相等
D.溶液Ⅰ和Ⅱ中的之比为
14.(2022·浙江·统考高考真题)某同学在两个相同的特制容器中分别加入20mL0.4mol·L-1Na2CO3溶液和40mL0.2mol·L-1NaHCO3溶液,再分别用0.4mol·L-1盐酸滴定,利用pH计和压力传感器检测,得到如图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的是
A.图中甲、丁线表示向NaHCO3溶液中滴加盐酸,乙、丙线表示向Na2CO3溶液中滴加盐酸
B.当滴加盐酸的体积为V1mL时(a点、b点),所发生的反应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HCO+H+=CO2↑+H2O
C.根据pH—V(HCl)图,滴定分析时,c点可用酚酞、d点可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指示滴定终点
D.Na2CO3和NaHCO3溶液中均满足:c(H2CO3)-c(CO)=c(OH-)-c(H+)
15.(2023·福建·校联考三模)常温下,向20 mL 0.1 mol/L H2S溶液中缓慢加入少量溶于水的MSO4粉末(已知MS难溶,忽略溶液体积变化),溶液中与变化如图所示。已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点溶液的pH约为5
B.a、b、c三点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最大的是a点
C.b点溶液中,
D.c点溶液中,
16.(2023·湖南娄底·校联考三模)常温下,将一定量稀硫酸逐滴滴人高铁酸钠(Na2FeO4)溶液中,溶液中含铁微粒存在如下平衡; ,各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δ(X)随pOH变化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III代表的变化曲线
B.a,b,c三点水的电离程度相等
C.
D.a点处:
17.(2023·吉林延边·统考二模)H2A为二元弱酸,常温下将0.1mol·L-1的NaOH溶液滴入20mL0.1mol·L-1的NaHA溶液中,溶液中HA-(或A2-)的分布系数δ、NaOH溶液体积V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 δ(HA-)=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曲线a表示的是A2-的分布系数变化曲线
B.H2A的第二步电离平衡常数的数量级为10-6
C.n点对应的溶液中,2c(H+)+c(HA -)- 2c(OH- )=c(A2-)-3c(H2A)
D.在n、p、q三点中,水的电离程度大小关系为: n>p>q
18.(2023·上海·模拟预测)实验测得0.10 mol·L−1 NaHCO3溶液的pH随温度变化如下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OM段随温度升高溶液的pH减小,原因是HCO水解被抑制
B.O点溶液和P点溶液中c(OH-)相等
C.将N点溶液恢复到25℃,pH可能大于8.62
D.Q点、M点溶液中均有:c(CO) + c(HCO) + c(OH-) = c(Na+) + c(H+)
19.(2023·河北保定·统考一模)在两个相同的特制容器中分别加入20 mL 0.4 mol⋅L的溶液和40 mL 0.2 mol⋅L的溶液,再分别用0.4 mol⋅L的盐酸滴定,利用pH计和压力传感器检测,得到如下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乙、丙线表示向溶液中滴加盐酸
B.根据图分析,d点可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指示滴定终点
C.溶液和溶液中均满足
D.当滴加盐酸的体积为 mL时,a点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0.(2023·辽宁·模拟预测)时,向柠檬酸三钠溶液中滴加的盐酸,用电导率仪测得滴加盐酸体积与溶液电导率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柠檬酸(分子式为,其结构简式为)属于三元弱酸,其电离平衡常数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点时溶液中的数量级为
B.b点溶液显酸性
C.c点溶液满足:
D.时,溶液满足:
21.(2023·河北邢台·统考一模)已知常温下水溶液中、、、HB、的分布分数δ[如]随pH变化曲线如图1;溶液中和关系如图2.用溶液滴定20.00mL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曲线d表示δ(HB)
B.的水解平衡常数
C.滴定过程中溶液会变浑浊
D.滴定过程中始终存在:
22.(2023·湖南怀化·统考二模)已知属于强碱弱酸盐,微溶于水、可溶于酸。常温下,用调节浊液的pH,测得在不同pH条件下,体系中(X为或)与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
B.常温下,氢氟酸的数量级为
C.a点溶液中存在:
D.c点溶液中存在:
23.(2023·河北唐山·统考二模)已知HA、HB均为一元弱酸,且,向20 mL 的NaB溶液中逐滴滴加等浓度的HA溶液,溶液中与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B.pH=7时,
C.滴入HA溶液10 mL时,
D.滴入HA溶液20 mL时,
24.(2023·广东梅州·统考二模)常温下,用如图所示装置,分别向溶液和溶液中逐滴滴加的稀盐酸,用压强传感器测得压强随盐酸体积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曲线为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压强变化曲线
B.c点的溶液中:
C.用pH试纸测得c点的pH约为8,可知:
D.a、d两点水的电离程度:
25.(2022·海南·统考高考真题)某元素M的氢氧化物在水中的溶解反应为:、,25℃,-lgc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c为或浓度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曲线①代表与pH的关系
B.的约为
C.向的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至pH=9.0,体系中元素M主要以存在
D.向的溶液中加入等体积0.4mol/L的HCl后,体系中元素M主要以存在
参考答案
1.C【详解】A.中和滴定时眼睛应始终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A错误;
B.配制不同浓度的醋酸溶液时,容量瓶不需要干燥,B错误;
C.温度影响醋酸的电离平衡,因此测定步骤Ⅰ中所得溶液的时应在相同温度下测定,C正确;
D.电离度是指弱电解质在溶液里达电离平衡时,已电离的电解质分子数占原来总分子数(包括已电离的和未电离的)的百分数,因此醋酸的电离度计算式为,D错误;
答案选C。
2.D【详解】A.经过步骤①,100mL0.1mol•L-1CaCl2水溶液和0.01molNa2SO4反应方程式为CaCl2+ Na2SO4=2NaCl+CaSO4↓,生成0.02mol NaCl和0.01molCaSO4,CaSO4微溶,则溶液中含有SO和Ca2+,则c(Ca2+)+c(Na+)>c(Cl-),故A错误;
B.步骤②中,CaSO4(s)+Na2CO3(aq)=CaCO3↓+NaSO4(aq),步骤②中反应完全,则反应后的溶质为0.01mol Na2SO4、0.01mol Na2CO3和0.02molNaCl,则c(Na+)=6c(SO),故B错误;
C.经过步骤②,反应后的溶质为0.01mol Na2SO4、0.01mol Na2CO3和0.02molNaCl,存在物料守恒:c(Cl-)=2c(CO)+2c(HCO)+2c(H2CO3),故C错误;
D.步骤③中,CaCO3+2CH3COOH=Ca(CH3COO)2+H2O+CO2↑,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0.02molNaCl、0.01mol Ca(CH3COO)2,则c(CH3COOH)+c(CH3COO-)=c(Cl-),故D正确;
故选D。
3.B【详解】A.对离子净化时,相关离子浓度c<10-5mol/L,则lgc<-5,由图可知,可作净化的pH区间最大的是Fe3+,A错误;
B.加入适量H2O2,可将Fe2+氧化为Fe3+,提高净化程度,B正确;
C.由图可知,净化的先后顺序为,C错误;
D.对离子净化时,相关离子浓度c<10-5mol/L,lgc<-5,,由图可知,Fe3+完全沉淀的pH约为2.5,c(H+)=10-2.5mol/L,c(OH-)=10-11.5mol/L,,Al3+完全沉淀的pH约为4.5,c(H+)=10-4.5mol/L,c(OH-)=10-9.5mol/L,,Fe2+完全沉淀的pH约为8.5,c(H+)=10-8.5mol/L,c(OH-)=10-5.5mol/L, ,则有,D错误;
故选B。
4.C【详解】A.x1时,氨的去除率为100%、总氮残留率为5,,95%的氨气参与反应①、有5%的氨气参与反应②,反应①消耗,参与反应②消耗,,A错误;
B.x>x1时,反应①也生成氯离子,所以,B错误;
C.x>x1时,x越大,氨总去除率不变,氮残余率增大,说明生成的硝酸根离子越多,生成N2的量越少,C正确;
D.x=x1时,氨的去除率为100%,溶液中没有和ClO-,含有Na+、H+、、Cl-和OH-,根据电荷守恒得,D错误;
故本题选C。
5.B【详解】A.上层清液为碳酸钙的饱和溶液,碳酸根离子水解生成碳酸氢根离子,因此,A错误;
B.根据Ka2=4.7×10-11可得,则碳酸根的水解平衡常数为,说明碳酸根的水解程度较大,则上层清液中含碳微粒主要为碳酸氢根离子,B正确;
C.向体系中通入CO2,,c()减小,CaCO3(s)⇌Ca2+(aq)+CO(aq)正向移动,溶液中钙离子浓度增大,C错误;
D.由题干可知,,,碳酸钙比硫酸钙更难溶,加入硫酸钠后碳酸钙不会转化成硫酸钙,D错误;
故答案选B。
6.D【详解】A.由图可知,溶液呈碱性,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故A正确;
B.由电离常数公式可知,溶液中=,当溶液pH为5时,溶液中==18,故B正确;
C.由图可知,溶液pH为2.4时,废水中的甲酸及其盐回收率最高,当溶液中pH小于2.4时,随溶液pH下降,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大,甲酸的电离被抑制,溶液中甲酸根个离子浓度减小,与作用的数目减小,故C正确;
D.由图可知,溶液呈碱性,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当废水初始pH大于5时,平衡向左移动,离子交换树脂活性成分主要以R3N形态存在,故D错误;
故选D。
7.C【详解】向碳酸根和碳酸氢根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盐酸时,先后发生如下反应CO+H+=HCO、HCO+H+= H2CO3,则滴定时溶液pH会发生两次突跃,第一次突跃时碳酸根离子与盐酸恰好反应生成碳酸氢根离子,第二次突跃时碳酸氢根离子与盐酸恰好反应生成碳酸,由图可知,滴定过程中溶液pH第一次发生突跃时,盐酸溶液的体积为20.00mL,由反应方程式CO+H+=HCO可知,水样中碳酸根离子的浓度为=0.02mol/L,溶液pH第二次发生突跃时,盐酸溶液的体积为50.00mL,则水样中碳酸氢根离子的浓度为=0.01mol/L。
A.由分析可知,水样中碳酸根离子的浓度为0.02mol/L,故A错误;
B.由图可知,a点发生的反应为碳酸根离子与氢离子恰好反应生成碳酸氢根离子,可溶性碳酸氢盐溶液中质子守恒关系为c(H2CO3)+c(H+)=c(OH—)+ c(CO),故B错误;
C.由分析可知,水样中碳酸氢根离子的浓度为0.01mol/L,当盐酸溶液体积V(HCl)≤20.00mL时,只发生反应CO+H+=HCO,滴定时溶液中碳酸氢根离子浓度为=0.01mol/L,则滴定时溶液中碳酸氢根离子浓度不变,故C正确;
D.由分析可知,水样中碳酸根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浓度之和为0.03mol/L,由物料守恒可知,溶液中c(CO)+c(HCO)+c(H2CO3)=0.03 mol/L,滴定加入盐酸会使溶液体积增大,则溶液中[c(CO)+c(HCO)+c(H2CO3)]会小于0.03 mol/L,故D错误;
故选C。
8.D【详解】由图分析,左侧纵坐标浓度的数量级为10-3mol/L,右坐标浓度的数量级为10-6mol/L,横坐标为pH,随着pH的增大,先变大,然后再减小,同时变大,两者浓度均为右坐标,说明变化的程度很小,当pH=4.6时,=,Ka=10-4.6。pH继续增大,则减小,同时增大,当pH=9.1时,=,,二者用左坐标表示,浓度比较大,说明变化的幅度比较大,但混合溶液中存在着酒石酸,电离常数远大于亚砷酸,且总T浓度也大于总As。
A.,,当pH=9.1时,=,,为,A正确;
B.,当pH=4.6时,=,Ka=10-4.6,而由A选项计算得H3AsO3的,即Ka > Ka1,所以的酸性比的强,B正确;
C.由图可知的浓度为左坐标,浓度的数量级为10-3mol/L,的浓度为右坐标,浓度的数量级为10-6mol/L,所以时,的浓度比的高,C正确;
D.由可知条件,酒石酸,的为,即酒石酸的第一部电离常数远大于亚砷酸的第一步电离常数,所以酒石酸的酸性远强于,另外总As的浓度也小于总T的浓度,所以当时,溶液中浓度最高的物种不是,D错误;
故选D。
9.D【详解】A.中存在和-COOH,所以溶液既有酸性又有碱性,故A正确;
B.氨基具有碱性,在酸性较强时会结合氢离子,羧基具有酸性,在碱性较强时与氢氧根离子反应,故曲线a表示 的分布分数随溶液pH的变化,曲b表示
的分布分数随溶液pH的变化,曲线c表示的分布分数随溶液pH的变化,故B正确;
C.的平衡常数,时,根据a,b曲线交点坐标可知,时,,则,故C正确;
D.由C项分析可知,,根据b,c曲线交点坐标坐标分析可得电离平衡的电离常数为K1=,,则,即,故D错误;
故答案选D。
10.D【详解】溶液pH变化,含硫酸锶固体的硫酸钠溶液中锶离子的浓度几乎不变,pH相同时,溶液中硫酸根离子越大,锶离子浓度越小,所以曲线①代表含硫酸锶固体的0.1mol/L硫酸钠溶液的变化曲线,曲线②代表含硫酸锶固体的1mol/L硫酸钠溶液的变化曲线;碳酸是弱酸,溶液pH减小,溶液中碳酸根离子离子浓度越小,锶离子浓度越大,pH相同时,1mol/L碳酸钠溶液中碳酸根离子浓度大于0.1mol/L碳酸钠溶液,则曲线③表示含碳酸锶固体的0.1mol/L碳酸钠溶液的变化曲线,曲线④表示含碳酸锶固体的1mol/L碳酸钠溶液的变化曲线。
A.反应SrSO4(s)+COSrCO3(s)+SO的平衡常数K===,A正确;
B.由分析可知,曲线①代表含硫酸锶固体的0.1mol/L硫酸钠溶液的变化曲线,则硫酸锶的溶度积Ksp(SrSO4)=10—5.5×0.1=10—6.5,温度不变,溶度积不变,则溶液pH为7.7时,锶离子的浓度为=10—6.5,则a为-6.5,B正确;
C.由分析可知,曲线④表示含碳酸锶固体的1mol/L碳酸钠溶液的变化曲线,C正确;
D.对含SrSO4(s)且Na2SO4和Na2CO3初始浓度均为1.0mol·L-1的混合溶液中锶离子的浓度为10-6, 5,根据图示,锶离子的降低,所以发生沉淀转化,D错误;
故选D。
11.D【详解】铁离子水解显酸性,亚硫酸根离子水解显碱性,两者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同时铁离子具有氧化性,亚硫酸根离子具有还原性,两者还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在同一反应体系中,铁离子的水解反应与还原反应共存并相互竞争,结合实验分析如下:实验①为对照实验,说明铁离子在水溶液中显棕黄色,存在水解反应Fe3++3H2O Fe(OH)3+3H+,煮沸,促进水解平衡正向移动,得到红褐色的氢氧化铁胶体;实验②说明少量亚硫酸根离子加入铁离子后,两者发生水解反应得到红褐色的氢氧化铁胶体;根据铁氰化钾检测结果可知,同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铁离子被还原为亚铁离子,而出现特征蓝色沉淀;实验③通过反滴操作,根据现象描述可知,溶液仍存在铁离子的水解反应,但由于铁离子少量,没检测出亚铁离子的存在,说明铁离子的水解反应速率快,铁离子的还原反应未来得及发生。
A.铁离子的水解反应为吸热反应,加热煮沸可促进水解平衡正向移动,使水解程度加深,生成较多的氢氧化铁,从而使溶液显红褐色,故A正确;
B.在5mLFeCl3溶液中滴加2滴同浓度的Na2SO3溶液,根据现象和分析可知,Fe3+既发生了水解反应,生成红褐色的氢氧化铁,又被亚硫酸根离子还原,得到亚铁离子,加入铁氰化钾溶液后,出现特征蓝色沉淀,故B正确;
C.实验③中在5mL Na2SO3溶液中滴加2滴同浓度少量FeCl3溶液,根据现象和分析可知,仍发生铁离子的水解反应,但未来得及发生铁离子的还原反应,即水解反应比氧化还原反应速率快,故C正确;
D.结合三组实验,说明铁离子与亚硫酸根离子混合时,铁离子的水解反应占主导作用,比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快,因证据不足,不能说明亚硫酸离子对铁离子的水解作用无影响,事实上,亚硫酸根离子水解显碱性,可促进铁离子的水解反应,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D。
12.C【详解】向含浓度相等的 Cl-、 Br-和 I-混合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根据三种沉淀的溶度积常数,三种离子沉淀的先后顺序为I-、Br-、Cl-,根据滴定图示,当滴入4.50mL硝酸银溶液时,Cl-恰好沉淀完全,此时共消耗硝酸银的物质的量为4.50mL×10-3L/mL×0.1000mol/L=4.5×10-4mol,所以Cl-、 Br-和 I-均为1.5×10-4mol。
A.I-先沉淀,AgI是黄色的,所以a点有黄色沉淀AgI生成,故A错误;
B.原溶液中I-的物质的量为1.5×10-4mol,则I-的浓度为=0.0100mol⋅L-1,故B错误;
C.当Br-沉淀完全时(Br-浓度为1.0×10-5mol/L),溶液中的c(Ag+)==5.4×10-8mol/L,若Cl-已经开始沉淀,则此时溶液中的c(Cl-)==3.3×10-3mol/L,原溶液中的c(Cl-)= c(I-)=0.0100mol⋅L-1,则已经有部分Cl-沉淀,故C正确;
D.b点加入了过量的硝酸银溶液,溶液中的I-、Br-、Cl-全部转化为沉淀,则Ag+浓度最大,根据溶度积可知,b点各离子浓度为:,故D错误;
故选C。
13.B【详解】A.常温下溶液I的pH=7.0,则溶液I中c(H+)=c(OH-)=1×10-7mol/L,c(H+)<c(OH-)+c(A-),A错误;
B.常温下溶液II的pH=1.0,溶液中c(H+)=0.1mol/L,Ka==1.0×10-3,c总(HA)=c(HA)+c(A-),则=1.0×10-3,解得=,B正确;
C.根据题意,未电离的HA可自由穿过隔膜,故溶液I和II中的c(HA)相等,C错误;
D.常温下溶液I的pH=7.0,溶液I中c(H+)=1×10-7mol/L,Ka==1.0×10-3,c总(HA)=c(HA)+c(A-),=1.0×10-3,溶液I中c总(HA)=(104+1)c(HA),溶液II的pH=1.0,溶液II中c(H+)=0.1mol/L,Ka==1.0×10-3,c总(HA)=c(HA)+c(A-),=1.0×10-3,溶液II中c总(HA)=1.01c(HA),未电离的HA可自由穿过隔膜,故溶液I和II中的c(HA)相等,溶液I和II中c总(HA)之比为[(104+1)c(HA)]∶[1.01c(HA)]=(104+1)∶1.01≈104,D错误;
答案选B。
14.C【详解】A.碳酸钠的水解程度大于碳酸氢钠,故碳酸钠的碱性强于碳酸氢钠,则碳酸钠溶液的起始pH较大,甲曲线表示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盐酸,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先生成碳酸氢钠,碳酸氢根离子再与氢离子反应产生碳酸,进而产生二氧化碳,则图中丁线表示向Na2CO3溶液中滴加盐酸,乙、丙线表示向NaHCO3溶液中滴加盐酸,A项错误;
B.由图示可知,当滴加盐酸的体积为20mL时,碳酸根离子恰好完全转化为碳酸氢根子,而V1> 20mL,V1mL时(a点、b点),没有二氧化碳产生,则所发生的反应为碳酸氢根离子与氢离子结合生成碳酸,离子方程式表示为:HCO+H+=H2CO3,B项错误;
C.根据pH-V(HCl)图,滴定分析时,c点的pH在9左右,符合酚酞的指示范围,可用酚酞作指示剂;d点的pH在4左右,符合甲基橙的指示范围,可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指示滴定终点,C项正确;
D.根据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则Na2CO3中存在c(OH-)-c(H+)=2c(H2CO3)+c(HCO), NaHCO3溶液中满足c(H2CO3)-c(CO)=c(OH-)-c(H+),D项错误;
答案选C。
15.C【详解】A.设0.1mol/L的H2S溶液中c(H+)为x,则c(H+)≈c(HS-)=xmol/L,Ka1(H2S)==≈=1.0×10-9,x=10-5mol/L,a点溶液的pH约为5,A正确;
B.随着MSO4粉末的加入发生反应MSO4+H2S=MS↓+H2SO4,随反应进行硫酸浓度增大,对水电离的抑制程度增大,a、b、c三点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H+)最大的是a点,B正确;
C.Ka1(H2S)==1.0×10-9,Ka2(H2S)==1.0×10-13,Ka1(H2S)×Ka2(H2S)=×=1.0×10-9×1.0×10-13,得到=1.0×10-22,b点c(H+)=0.1mol/L,故有:=1.0×10-20,C错误;
D.物料守恒可知,c点除了溶液中含硫元素外,沉淀MS中也含硫元素,则c(H2S)+c(HS-)+c(S2-)<0.1mol⋅L-1,D正确;
故答案为:C。
16.C【详解】A.稀硫酸逐滴滴入高铁酸钠(Na2FeO4)溶液中,溶液pOH不断增大,OH-的浓度不断减小,可知Ⅱ代表的变化曲线,A错误;
B.a、b、c三点溶液中微粒成分不同,溶液pOH不同,对水的电离影响程度不同,B错误;
C.的平衡常数,a点时,pOH=1.6,则,同理可知的平衡常数K2=10-5.2,的平衡常数K3=10-7.3,由此推出,C正确;
D.a点溶液中,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从O到a点溶液中发生反应:,溶液中,则a点溶液中 ,D错误。
答案选C。
17.C【详解】A.用NaOH溶液滴定NaHA发生反应NaOH+NaHA=Na2A+H2O,HA-不断减少,A2-不断增多,故曲线b表示的是A2-的分布系数变化曲线,A错误;
B.m点时HA-和 A2-的分布系数相同,pH=4.2,则H2A的第二步电离平衡常数,其数量级为10-5,B错误;
C.n点时滴入了10mLNaOH溶液,溶液中NaHA和Na2A的浓度比为1:1,根据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可得,,,消去c(Na+)可得2c(H+)+c(HA -)- 2c(OH- )=c(A2-)-3c(H2A),C正确;
D.A2-的水解程度大于HA-,在NaOH与NaHA恰好完全反应之前溶液中A2-越多,水的电离程度越大,则在n、p、q三点中,水的电离程度大小关系为: n 故选C。
18.C【详解】A. 升高温度,HCO水解使pH增大,水电离使pH减小,OM段随温度升高溶液的pH减小,原因是水电离对氢离子浓度影响大于HCO水解,故A错误;
B. O点溶液和P点溶液中c(H+)相等,c(H+)c(OH-)的值不相等,c(OH-)不相等,故B错误;
C. 温度升高后,碳酸氢钠可能部分分解,将N点溶液恢复到25℃,碳酸钠的水解程度大于碳酸氢根,pH可能大于8.62,故C正确;
D. Q点、M点溶液中均有电荷守恒:2c(CO) + c(HCO) + c(OH-) = c(Na+) + c(H+),故D错误;
故选C。
19.B【详解】A.碳酸钠的水解程度大于碳酸氢钠,故碳酸钠的碱性强于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先生成碳酸氢钠,再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故图中甲、丁线表示溶液中滴加盐酸,乙、丙线表示向溶液中滴加盐酸,故A错误;
B.根据pH-V(HCl)图,滴定分析时,d点的pH在4左右,符合甲基橙的指示范围,故可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指示滴定终点,故B正确;
C.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联立得:,故C错误;
D.当滴加盐酸的体积为 mL时,在20mL时碳酸钠转化为碳酸氢钠,>20mL,碳酸氢根和氢离子反应,此时丁还未产生气体,反应为:,故D错误;
故选:B。
20.D【详解】A.柠檬酸的,柠檬酸三钠的,a点为柠檬酸三钠溶液,,,则溶液中数量级为,选项A正确;
B.b点为和的混合溶液,的电离平衡常数,的水解平衡常数,的电离大于的水解,溶液显酸性,选项B正确;
C.c点为和的混合溶液,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溶液满足:,,则,选项C正确;
D. 由题意可得,·==,则=,时,溶液中,则,故,则溶液满足:,D错误;
答案选D。
21.D【详解】A.由题中信息可知,为二元弱酸,、,用溶液滴定20.00mL溶液,发生反应:,则酸性:>HB,所以曲线a、b、c表示的各微粒分布曲线,曲线a代表,曲线b代表,曲线c代表,曲线d为HB,曲线e为,故A正确;
B.的水解平衡常数,曲线d和e相交时=,,此时pH=8.3,=,则,故B正确;
C.根据图2可知,滴定过程中会生成CaA沉淀,溶液变浑浊,故C正确;
D.若滴定过程中不产生沉淀,则根据电荷守恒:,根据物料守恒:=+,则,但随着H2A溶液的滴入,Ca2+产生CaA沉淀而析出,溶液中+,则,故错误;
故选:D。
22.C【详解】随着的增大,则H++F-HF逆向移动,F-浓度增大,溶解平衡逆向移动,c(Sr2+)减小,则增大,对应曲线L2,同理L1代表与的关系,以此解答。
A.取值为1,代入图示数据可知=2.2,c(F-)=1×10-2.2mol/L,=4.0,c(Sr2+)=1×10-4mol/L ,,故A错误;
B.取值为1,代入图示数据可知=2.2,则-lgKa=,=10-3.2,数量级为,故B错误;
C.a点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故C正确;
D.由图可知c点处c(Sr2+)= c(F-),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关系2c(Sr2+)+c(H+)= c(F-)+c(Cl-)+c(OH-),则溶液中c(H+)=c(Cl-)+c(OH-)- c(F-),故D错误;
故选C。
23.D【详解】A.从图中可以看出,当c(HA)=c(HB)时,c(A-)=10c(B-)。Ka(HA)=,Ka(HB)=,两式相除得,将、c(HA)=c(HB)、c(A-)=10c(B-)带入可得,故A正确;
B.==10>1,所以,故B正确;
C.滴入HA溶液10 mL时,溶液中有电荷守恒:c(Na)+c(H+)=c(OH-)+c(A-)+c(B-),元素质量守恒:2c(A-)+2c(HA)=c(Na+)=c(HB)+c(B-),整理可得,故C正确;
D.滴入HA溶液20mL时,NaB和HA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等物质的量的NaA和HB,NaA是强电解质,完全电离,Na+浓度最大,A-水解,HB电离,A-的水解常数为,HB的电离常数为2×10-4,HB的电离程度大于A-的水解程度,所以溶液中c(A-)>c(HB),故D错误;
故选D。
24.C【详解】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盐酸时先发生反应CO+H+=HCO+H2O,然后发生HCO+H+=H2CO3+H2O,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加盐酸时发生HCO+H+=H2CO3+H2O,所以滴加25mL盐酸时,碳酸钠溶液中几乎不产生二氧化碳,压强几乎不变,而碳酸氢钠恰好完全反应,压强达到最大,所以X代表NaHCO3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压强变化曲线,Y代表Na2CO3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压强变化曲线。
A.由上述分析可知,X代表NaHCO3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压强变化曲线,故A错误;
B.c点溶液的溶质为NaCl、NaHCO3,根据电荷守恒有,故B错误;
C.c点溶液溶质主要为NaCl、NaHCO3,pH约为8,溶液显碱性,则碳酸氢根的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则Ka2(H2CO3)<,故C正确;
D.d点盐酸和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溶质为NaCl,还有少量溶解的二氧化碳,而a点溶质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HCO、CO的水解都会促进水的电离,所以a点水的电离程度更大,故D错误;
故答案选C。
25.BD【详解】由题干信息,M(OH)2(s)M2+(aq)+2OH-(aq),M(OH)2(s)+2OH-(aq)M(OH)(aq),随着pH增大,c(OH-)增大,则c(M2+)减小,c[M(OH)]增大,即-lg c(M2+)增大,-lg c[M(OH)]减小,因此曲线①代表-lg c(M2+)与pH的关系,曲线②代表-lg c[M(OH)]与pH的关系,据此分析解答。
A.由分析可知,曲线①代表-lg c(M2+)与pH的关系,A正确;
B.由图象,pH=7.0时,-lg c(M2+)=3.0,则M(OH)2的Ksp=c(M2+)·c2(OH-)=1×10-17,B错误;
C.向c(M2+)=0.1mol/L的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至pH=9.0,根据图象,pH=9.0时,c(M2+)、c[M(OH)]均极小,则体系中元素M主要以M(OH)2(s)存在,C正确;
D.根据图象,c[M(OH)]=0.1mol/L时溶液的pH约为14.5,c(OH-)≈mol/L≈3.2mol/L,加入等体积的0.4mol/L的HCl后,发生中和反应,反应后c (OH-)=mol/L=1.4mol/L,此时体系中元素M仍主要以M(OH)存在,D错误;答案选BD。
查补易混易错15 化学反应原理-【查漏补缺】2023年高考化学三轮冲刺过关(全国通用)(解析版): 这是一份查补易混易错15 化学反应原理-【查漏补缺】2023年高考化学三轮冲刺过关(全国通用)(解析版),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反应热计算的方法,反应在工业上有重要应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查补易混易错13 化学反应机理-【查漏补缺】2023年高考化学三轮冲刺过关(全国通用)(解析版): 这是一份查补易混易错13 化学反应机理-【查漏补缺】2023年高考化学三轮冲刺过关(全国通用)(解析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水煤气变换反应为 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查补易混易错11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查漏补缺】2023年高考化学三轮冲刺过关(全国通用)(原卷版): 这是一份查补易混易错11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查漏补缺】2023年高考化学三轮冲刺过关(全国通用)(原卷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电离平衡中的三个易错点,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甲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