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查补易混易错03 古代中国思想-【查漏补缺】2023年高考历史三轮冲刺过关(原卷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查补易混易错03 古代中国思想-【查漏补缺】2023年高考历史三轮冲刺过关(原卷版)第1页
    查补易混易错03 古代中国思想-【查漏补缺】2023年高考历史三轮冲刺过关(原卷版)第2页
    查补易混易错03 古代中国思想-【查漏补缺】2023年高考历史三轮冲刺过关(原卷版)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查补易混易错03 古代中国思想-【查漏补缺】2023年高考历史三轮冲刺过关(原卷版)

    展开

    这是一份查补易混易错03 古代中国思想-【查漏补缺】2023年高考历史三轮冲刺过关(原卷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先秦儒学与汉代儒学不同,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宋明理学,宋明理学分为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明清之际的儒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查补易混易错03  古代中国思想高考对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侧重考查以下内容:百家争鸣、先秦儒学、汉代儒学,宋明理学、明清时期的儒家思想、科技成就和戏曲文学艺术。易错点1、先秦儒学与汉代儒学不同【易错角度】先秦儒学与汉代儒学不同。【易错点拨】核心不同:先秦儒家的核心命题即孔子的。汉代儒学建立了一套以天人感应观念为核心,以阴阳五行说为框架的神学化思想体系。主张将仁政与法治结合起来,以德为主,以刑为辅,重视道德教化,较妥善地处置了德与刑的关系,符合 逆取顺守的治国方略;内容不同:先秦儒学内容主要包括:注重人的因素,重视人生价值,提倡道德修养和人格的完善;提倡积极的入世精神,关注现实,寻求和谐的社会秩序;倡导仁政,主张爱惜民力,关心民生,具有民本主义的思想;主张敬鬼神而远之,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倡导培养人才,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它以董仲舒为代表,以经学为表现形式,兼综阴阳。名、法、黄老思想,使儒学逐渐演变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并对中国乃至东亚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作用不同:先秦儒学是春秋战国时期由孔子创立,孟子、荀子等发展而形成的一个学派。它以仁、礼为基本内容,以伦理为本位,以人道为中心,高扬人本主义精神。汉代儒学董仲舒借以阐发经典论证其政治主张,有利用汉武帝迷信符命灾异以及汉代人对天命的普遍敬畏,将自己的主张与天相附会,构建起以《公羊春秋》为轴心,融合阴阳、黄老、名、法思想,用阴阳五行、天人感应为理论构架与表现形式,具有神学色彩的儒学理论体系。易错点2、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易错角度】诸子百家既相互批驳又相互融合【易错点拨】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在理论上相互批驳对立。在社会伦理观上,孟子认为“人无有不善",而荀子、韩非子认为"人之性恶”,道家的告子认为“性无善无不善也”。在人生态度上,儒家主张积极入世,强调“知其不可为而为之”;道家则主张“逍遥”的人生态度,强调"超脱";墨家提倡“非命”,即不从命;阴阳家主张“天命观”;等等。但诸子百家的思想也体现出相互融合的特点。例如,法家思想与道家思想颇有渊源,在追求目标上与儒家思想也有相通之处。易错点3、宋明理学【易错角度】宋明理学对儒学的新发展阶段【易错点拨】宋代理学对儒学的发展:吸收了佛道思想,带有明显的佛学化特点,例如吸收禁欲主义思想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将儒学进一步思辨化,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富有特色的儒学概念。如天理等。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理学特别强调义理,其实就是强调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无论是哲学层面上的各种各样的本体论,还是作为道德基础的人性论、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修齐而治平的功能论,都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易错点4、宋明理学分为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易错角度】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关系【易错点拨】宋明理学大致分为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个部分。 程朱理学的核心是“天理”论和“格物致知”论; 陆王心学是理学发展的新阶段,其核心是“心即理”和“知行合一”论。 二者都继承了孔孟“仁” “礼”的思想,核心思想都是“理”。 两者都以儒家的纲常伦理来约束社会,遏制人的自然欲求,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易错点5、明清之际的儒学【易错角度】明清之际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仍属于儒家思想【易错点拨】 尽管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都激烈地反对理学的不合理部公,但他们的思想仍然是儒家思想的一部分。 他们并不完全否定儒家思想,而是批判与继承并行, 与时俱进, 不断为儒家思想增添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内容。1.(2022·全国·高考真题)汉晋时期有多种文本记载,帝尧之时,天下太和,百姓无事。有老者击壤而戏,围观者称颂帝尧。老者歌云: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地而食,帝何德于我哉!上述记载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最接近(    A.孔子 B.老子 C.韩非 D.墨子2.(2022·浙江·高考真题)论及自己的学术旨趣,顾炎武说:《春秋》之作,言焉而已,而谓之行事者,天下后世用以治人之书,将欲谓之空言而不可也。愚不揣,有见于此,故凡文之不关于六经之指、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由此可知,其学术旨趣在于(    A.无为而治 B.经世致用 C.再续《春秋》 D.中体西用3.(2022·广东·高考真题)魏晋以来佛教、道教广泛传播,宋人李觏认为原因在于儒失其守,教化坠于地;张载认为佛道追求的彼岸是虚幻的,与吾儒水火不容。由此可知,李觏、张载主张A.儒法并用以维护君权 B.立足考据以重建学风C.复兴儒学以回应挑战 D.杂糅佛道以构建理学4.(2022·湖南·统考高考真题)儒家起于鲁,传布于齐、晋、卫;墨家始于宋,传布于鲁、楚、秦;道家起源于南方,后在楚、齐、燕有不同分支;法家源于三晋,盛行于秦。这(    A.促进了政治统一 B.维系了学在官府的局面C.冲击了贵族政治 D.导致了各诸侯国之间的矛盾5.(2021·江苏·统考高考真题)明代中叶,很多文学家大力推崇抒情写景的盛唐诗风,认为诗当畅达情丝、感发志气,概评宋人主理作理语,于是薄风云月露,一切铲力不为,使人不复知诗,这说明当时A.文人创作重心转向诗歌 B.程朱正统地位受到质疑C.不同诗歌风格相互交融 D.诗歌力图突破理学束缚6.(2022·全国·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为史书所载东汉时期几位良吏的事迹。姓名任职地事迹刘陵安成(今属江西)先时多虎,百姓患之,皆徙他县。陵之官,修德政,逾月,虎悉出界去,民皆还之。法雄南郡(今属湖北)(郡)多虎狼之暴,前太守赏募张捕,反为所害者甚众。雄乃移书属县曰:凡虎狼之在山林,犹人民之居城市。古者至化之世,猛兽不扰。皆由恩信宽泽,仁及飞(禽)走(兽)……其毁坏槛阱,不得妄捕山林。是后虎害稍息,人以获安。刘平全椒(今属安徽)县多虎为害,平到修政,选进儒良,黜贪残,视事三月,虎皆渡江而去。童恢不其(今属山东)民尝为虎所害,乃设槛捕之,生获二虎。恢闻而出,咒虎曰:天生万物,唯人为贵……汝若是杀人者,当垂头服罪;自知非者,当号呼称冤。一虎低头闭目,状如震惧,即时杀之。其一视恢鸣吼,踊跃自奋,遂令放释。吏人为之歌颂。——据《后汉书》等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1.(2023·河南·统考一模)明末清初一些思想家提出,君臣同治的基础是为天下为万民,而非为君也,君臣皆应以天下万民为事;还提出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据此可知,明清进步思想家(   A.认为君主专制阻碍了社会进步 B.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C.试图宣扬民主自由的启蒙思想 D.继承并发展了儒家民本思想2.(2023·山东泰安·统考一模)董仲舒认为,天人感应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突出表现在人类社会的治乱与天道运行之间的关系上。具体来说,人类社会的治乱兴衰状况会影响到天道的运行;反过来,天也会通过灾异或祥瑞来体现对人间社会治理情况的评判。这表明汉代(    A.统治者自省和谨慎的态度 B.政治受到鬼神论影响C.儒学重现实轻人伦的特点 D.儒学日益走向神学化3.(2023·青海西宁·统考二模)朱熹对柳宗元等人关于郡县与分封的观点进行了评述:柳子厚《封建论》则全以封建为非,胡明仲辈破其说,则专以封建为是。要之,天下制度,无全利而无害底道理。他认为专以封建意外另生弊病,而专以郡县不可恃以为固也。朱熹的这一观点A.是立足于历史与现实的思考 B.折射出官僚集团内部矛盾的激化C.认为秦灭亡具有历史必然性 D.印证革新地方行政体制的重要性4.(2023·内蒙古呼和浩特·统考一模)墨学曾在近代迎来一次小的复兴。黄遵宪推断,西方的科技之发展,得益于很好地应用了墨子的学说;梁启超曾大力宣传墨子思想,倡导墨学救国;孙中山也认为古代最讲爱字的莫过于墨子,他的兼爱与耶稣的博爱是一样的。这一现象表明(   A.西方科技冲击促进了墨家的复兴 B.资产阶级认同中体西用思想C.国人在传统文化中寻找救国思路 D.墨家学说更加适合当时的国情5.(2023·贵州毕节·统考二模)李贽提出,圣人知天下之人之身,即吾一人之身,我亦人也,是上自天子,下至庶人,通为一身矣予窃谓欲论见之长短者当如此,不可止以妇人见为见短也。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有男女岂可乎?这说明李贽(   A.肯定自然欲求 B.主张个性解放 C.具有平等观念 D.批判君主专制6.(2023·河北·统考二模)汉武帝时期设立《五经》博士,经学逐渐发展并进入全盛时期。经学不仅是士大夫进入仕途的必经之路,而且经由皇帝称制临决,成为思想上的最高权威。由此可见,这一时期的儒学(   A.开始确立起显学的地位 B.成为国家的制度性规范C.奠定了选拔考试的基础 D.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7.(2023·河南开封·统考二模)春秋时期,贵族阶层内部衍生出一种通过熟读古典文本,掌握断章取义的言谈技巧进行表达志向的言谈方式;平民则通过歌谣来抒发感情、提出建议、评论政治。这种差异(   A.推动此时思想文化开始转型 B.推动了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C.体现两个阶层不同的处世态度 D.反映贵族的没落与平民的进取8.(2023·广西梧州·统考一模)黄宗羲提出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顾炎武倡导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乃益尊。由此可知,黄宗羲和顾炎武思想主张的共同之处是(  A.主张分化事权反对君主专制 B.仿行西方民主制度C.小国寡民以维护天子威严 D.民主选举以实现地方自治9.(2023·河南·统考三模)北宋建立之初,统治者曾屡次下令改变旧俗中不符合儒家原则的地方,强调原人伦者,莫大于孝慈,正家道者,无先乎敦睦。在此后几百年间,又屡屡下令推广儒家经典中关于社会生活的规则和仪式。这表明宋代(   A.三教合一的局面被打破 B.儒学的社会影响不断加强C.礼治秩序开始了平民化 D.社会需要推动了儒学创新10.(2023·河北石家庄·统考一模)有学者认为,与其说汉代的独尊儒术扼杀了百家争鸣,倒不如说是百家争鸣促进了各家的融合与统一,而所谓的独尊正是百家争鸣融合的结果。该学者意在强调,汉代独尊儒术   A.吸取了秦焚书坑儒的教训 B.是先秦思想多元共竞的产物C.奠定了中华文化的基础 D.顺应了社会转型的需要11.(2023·四川巴中·统考一模)孔子曾说过士志于道”“君子谋道不谋食。他的弟子曾参说:士不可以不弘 毅,任重而道远。孟子说: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这些言论反映了(  A.士阶层对道的探索 B.士阶层的价值定位C.儒者们的高行美德 D.百家之道趋于统一12.(2023·湖南张家界·统考二模)西汉初年,汉高祖授权儒生叔孙通制定礼仪以凸显君王威仪,鲁地两名儒生冷言道:今天下初定,死者未葬,伤者未起,又欲起礼、乐。礼、乐所由起,积德百年而后可兴也。公去矣,无污我。据此可知,这两名儒生(   A.反对礼乐治国的方针 B.秉持外儒内道的观念C.鄙视谄媚权贵的行为 D.无视秦亡汉兴的时局13.(2023·新疆乌鲁木齐·统考一模)孔子曾说,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孟子也说,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明清之际顾炎武提出,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以上儒家学者的言论(   A.强调个人对社会的责任意识 B.意在要求统治阶级实行仁政C.是对程朱理学的继承和发展 D.反映了社会转型期的民众诉求14.(2023·山东潍坊·统考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汉武帝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目前所见最早而确切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出处,是蔡元培于1910年所著《中国伦理学史》。1916年,易白沙在《青年杂志》上发表《孔子评议上篇》,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进行了论述。这一观点,为清末民初的学者所普遍接受,其影响直至上世纪90年代。近年来,不少学者对这一观点提出了疑问。【资料夹】关于董仲舒: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不可考)曾问学董仲舒(前179~104年),在《史记》中以三百余字简述其生平,对其学术成就,仅说:终不治产业,以修学著书为事,故汉兴至于五世之间,唯董仲舒名为明于《春秋》,其传《公羊氏》也关于《春秋繁露》:《春秋繁露》是董仲舒代表作,其中多篇以阴阳五行命名,如《五行对》《五行之义》《阴阳位》《阴阳义》等,除阴阳家外,董仲舒思想又杂有道、法、墨等成分,如道家的顺应天道、清静无为,法家的君尊臣卑、循名责实,墨家的天志、尚同、明鬼等,均被董仲舒吸收改造。关于罢黜百家:班固(公元32~公元92年)在《汉书·武帝纪》的中说:汉承百王之弊,高祖拨乱反正,文、景务在养民,至于稽古礼文之事犹多阙焉。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关于汉代诸子之学:近代学者吕思勉考察《汉书·艺文志》指出诸子十家,惟名、墨二家无秦、汉人著述;《兵书略》中《兵阴阳家》及《数术略》《方技略》各四家,有无秦、汉人著述不明;余率皆有,或颇多。又根据《史记》《汉书》《三国志》探讨诸子百家在秦、汉传承,指出:秦、汉之世,百家之学,见于《史》《汉》《三国志》纪、传者如此,合《汉志》所载之书观之,诸学之未尝废绝;弥可见矣。安得谓一经汉武之表章罢黜,而百家之学,遂微不足道邪?【人教社普通高中教材关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表述调整】  董仲舒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行。——《历史必修》(2004年版)汉武帝继位后,加强中央集权⋯⋯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此后,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中外历史纲要(上)》(2019年版2022年印刷)(1)运用资料夹中的材料,对汉武帝是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进行探讨。(2)人教版普通高中教材关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表述做了相应调整,这一调整有何意义?
     

    相关试卷

    查补易混易错06 古代世界-【查漏补缺】2023年高考历史三轮冲刺过关(原卷版):

    这是一份查补易混易错06 古代世界-【查漏补缺】2023年高考历史三轮冲刺过关(原卷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代希腊,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查补易混易错05 现代中国-【查漏补缺】2023年高考历史三轮冲刺过关(原卷版):

    这是一份查补易混易错05 现代中国-【查漏补缺】2023年高考历史三轮冲刺过关(原卷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全面了解工业化与三大改造的关系,国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的区别,“另起炉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查补易混易错03 古代中国思想-【查漏补缺】2023年高考历史三轮冲刺过关(解析版):

    这是一份查补易混易错03 古代中国思想-【查漏补缺】2023年高考历史三轮冲刺过关(解析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先秦儒学与汉代儒学不同,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宋明理学,宋明理学分为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明清之际的儒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