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2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与经济政策(强化训练)-【高效备考】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强化训练(经济史)

    第2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与经济政策(强化训练)-【高效备考】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强化训练(经济史)第1页
    第2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与经济政策(强化训练)-【高效备考】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强化训练(经济史)第2页
    第2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与经济政策(强化训练)-【高效备考】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强化训练(经济史)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2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与经济政策(强化训练)-【高效备考】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强化训练(经济史)

    展开

    这是一份第2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与经济政策(强化训练)-【高效备考】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强化训练(经济史),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  古代中国的商业与经济政策一、单选题1.(2021·黑龙江哈尔滨市·哈九中高三其他模拟)公元前524年,周景王鉴于贝币数量不足,币值过小,仿照钱镈(泛指农具)形状铸大钱。该大钱以钱镈之名称其为空首布,也称铲布,流行于周、晋、韩等国。据此可知A货币发行源于农业工具创制 B周景王是中国货币改革鼻祖C经济改革助推国家政治统一 D铲布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印证【答案】D【详解】根据仿照钱镈(泛指农具)形状铸大钱可以看出,铲币的形制与农业的发展有关,因此反映出铲布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印证,D项正确;材料只涉及到铲币,不能证明货币的起源,排除A;材料不能体现是最早(鼻祖),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到经济与国家统一的关系,排除C2.(2021·全国高三二模)公元前645年,秦晋战于韩原,晋国大败,晋惠公被俘,后晋国开始实施“作爰田”之政。有学者认为:“作”者,开创也,“爰田”者,以田赏赐众人也,而当时的实际情况是公田有限未必够赏。“作爰田”的实施,说明当时A诸侯争霸兼并战争激烈 B原有土地制度受到冲击C晋国改革使国力大增 D土地私有制已普遍确立【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春秋时期晋国将井田制下的公田进行赏赐,且当时也出现了私田,由此说明,原有的井田制受到了冲击,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兼并战争激烈,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晋国国力大增,故C项错误;土地私有制已普遍确立说法过于绝对,故D项错误。3.(2021·黑龙江大庆市·大庆实验中学高三其他模拟)下表是关于汉代社会情况的记载。这反映了当时《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文君乃与相如归成都,买田宅,为富人《汉书·论贵粟疏》无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汉书·贡禹传》臣禹年老贫……有田百三十亩,陛下过意征臣,臣卖田百亩以供车马《汉书·张禹传》及富贵,多买田至四百顷,皆泾渭溉灌,极膏腴上贾A土地买卖趋向合法化 B豪强地主操纵政局C自耕农经济持续衰退 D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答案】D【详解】据材料“买田宅”“卖田宅“多买田至四百顷”等信息可知,这是因为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允许土地买卖,故D正确;据材料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汉代土地买卖的情况,而早在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就允许土地买卖,A说法违背史实;材料反映的是经济上土地买卖,没有涉及政治的内容,得不出豪强地主操纵政局,B说法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土地买卖的情况,没有体现自耕农经济衰退,C错误。4.(2021·河北高三零模)《宋会要辑稿》载,宋初出口商品就有“金、银、缗钱、铅、锡、杂色帛、精粗瓷器”等数十种。其后日渐增多,至南宋达二百种上下,大致分为纺织品、陶瓷品、日用品等几大类,此外还有稻米和副食品如茶叶、糖、酒和干鲜水果等。材料可以用来说明,南宋时A海外贸易兴盛的物质基础 B商税成为政府的主要财源C手工业制造能力十分强大 D南重北轻的经济格局确立【答案】A【详解】根据题意可知,从宋初到南宋出口商品数量和种类逐步增多,可知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为海外贸易提供大量商品,故选A;因没有比较,故无法得知商税是否是政府的主要财源,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南北经济实力的对比,排除D;手工业制造能力强大只是材料的部分信息,故排除C。5.(2021·江苏泰州市·高三其他模拟)明朝中后期,日本与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民间越来越多地用碎银作为交换工具,明朝政府不仅无法禁止私人交易之用银,连它自己的财政单位也逐渐以银为本位。这种现象导致A民间对外走私现象普遍出现 B对外贸易处于入超的状态C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滞缓 D政府的货币控制权被削弱【答案】D【详解】据题意可知,明政府无法禁止使用白银进行私人交易,甚至政府的财政单位也开始使用白银,这不是政府的主动改变,说明政府会货币的控制权削弱,故选D;材料反映的是明代货币使用的变化,ABC都与明代货币使用的变化不符,排除。6.(2021·全国高三二模)下表为清代前期运河、沿海、长江诸关关税在全国关税总额中所占比例表。据此可知,当时中国分类康熙二十五年雍正二年乾隆十八年嘉庆十七年(1812年)全国关税总额122万两151.5万两459.6万两481万两运河诸关税额占比(%)50.5%40.6%32.8%29.1%沿海诸关税额占比(%)14.9%13.4%22.5%36.9%长江诸关税额占比(%)30.6%32.1%24.9%28%三者合计占比(%)96%86.1%80.2%94% A政府不断提高关税税率 B商品流通格局发生变化C沿海地区通商口岸增多 D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局面【答案】B【详解】清代前期运河、沿海、长江诸关关税在全国关税总额中占据94%的比重,而且沿海海关的关税税额比重还要超过运河的关税税额比重,说明商品贸易主要是围绕运河、沿海和长江展开,其中沿海贸易成为重点,所以商品的流通格局发生变化,故选B;根据不同地区征收的关税税额比重不能说明政府在不断提高关税税率,无法看出沿海地区通商口岸增多,更不能说明对外贸易处于出超,排除ACD7.(2021·内蒙古包头市·高三一模)清朝流行“天下四聚”的说法:“天下有四聚,北则京师(北京),南则佛山,东则苏州,西则汉口。然东海之滨,苏州而外,更有芜湖、扬州、江宁、杭州以分其势,西则惟汉口耳。”这反映了A江南地区商品经济发达 B苏州因分割而居四聚之末C中国形成四大经济重心 D汉口是西部唯一商业城市【答案】A【详解】根据然东海之滨,苏州而外,更有芜湖、扬州、江宁、杭州以分其势,西则惟汉口耳可以看出,江南地区有很多繁华的城市,反映出江南一带商品经济的发达,A项正确;材料没有比较四聚之末的顺序,排除B;中国没有四大重心,排除CD项史实错误,排除D8.(2021·安徽安庆市·安庆一中高三三模)在明代江浙地区出现了多市镇,这些市镇充斥着牙行(中介)与手工作坊,收纳周边个体民户产品,进行深加工、吸引外地客商,行销远方市场。上述材料表明A私营手工业居于主导地位 B市镇具有商品集散的功能C商品生产的地域分工明显 D雇佣关系得到迅速的发展【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明代江浙市镇成为了收购农副产品,进行产品贸易、供应手工业品的地方,反映出市镇具有商品集散的功能,故B正确;材料没有对私营与官营手工业进行比较,不能得出私营占据主导的结论,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分工,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雇佣的信息,排除D。9.(2021·湖北高三其他模拟)驱傩是驱鬼逐疫酬神纳吉为目的的祭祀活动,在宋代更是盛极一时,成为民间广泛参与的一种雅俗共赏的艺术表演形式,寻常百姓和皇帝都来观赏大傩活动。由此可知宋代(   )A市井生活的丰富多彩 B理学对社会的影响有限C民间娱乐活动没有等级差别 D商业经营方式丰富多样【答案】A【详解】材料中的“驱傩”“成为民间广泛参与的一种雅俗共赏的艺术表演形式,寻常百姓和皇帝都来观赏大傩活动”等信息可知,“驱傩”从祭祀发展成为雅俗共赏的艺术表演,甚至连皇帝都来观赏,客观上反映出宋代市井生活的丰富多彩,A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了“驱傩”由祭祀发展为雅俗共赏的艺术表演活动,反映不出理学对社会的影响有限,B项错误;君民同乐傩戏并不意味着等级差别消失,也不符合史实,C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井生活的丰富,不涉及经营方式丰富多样,D项错误。10.(2021·江苏淮安市·高三二模)马克思把中国“康乾盛世”前后100多年由盛到衰的急剧变化称之为“奇异的悲歌”,并深刻地剖析道“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他认为导致“奇异的悲歌”出现的根源是A中华帝国人口众多 B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C封建统治日益腐朽 D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答案】C【详解】根据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可得出马克思认为清政府走向衰落的原因是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即政府授徒闭关锁国的政策,这是清政府腐朽的封建专制统治所导致的,故C项正确;A项在材料中没有提到,排除AB项只是外在的因素,排除B;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11.(2021·湖南高三其他模拟)下表为1750-1790年外国来广东商船数及关税收入统计表。该表反映出当时年度商船(艘)关税(两)乾隆15—25年(1750—1760年)2074725312乾隆25—35年(1760—1770年)2201988405乾隆35一45年(1770—1780年)3005629767乾隆45一55年(1780—1790年)5389271536 A闭关锁国政策日渐松弛 B清政府的官方贸易兴盛C广东对外贸易条件优越 D外商对华市场需求增强【答案】D【详解】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整体来看,外国来广东的商船数量和清政府的关税收入明显增加,这说明外国商人需要中国市场,外商对华市场需要增强,D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乾隆至嘉庆时期并未开放海禁,A项错误;数据反映出的商船数量的增加、关税收入的增加,但不代表清政府官方贸易兴盛,因为官方政策是闭关锁国政策,B项错误;广大作为沿海地区,在对外贸易方面具有优越条件,但材料内容没有强调广东对外贸易发展的条件,C项错误。12.(2021·湖南高三二模)有学者认为:汉初的“重农抑商”政策实际上是“重农贱商”。农业被视为天下之本,但对商贾采取了政治上贬低、经济上放纵的做法。这一做法(   A照搬了秦代的经济制度 B得益于儒家正统地位的确立C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D适应了汉初生产力发展水平【答案】D【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西汉初年,经济凋敝,百废待兴,政府调整“重农抑商”政策,经济上放松对商业的控制,这种做法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适应了汉初生产力发展水平,故D项正确;西汉初年政府政治上抑商,经济上不抑商,对秦代政策进行了调整,并非照搬秦代经济制度,故A项错误;儒家正统地位在汉武帝时期才确立,故B项错误;经济上的放纵推动了土地兼并和买卖,而不是阻碍,故C项错误。二、材料分析题13.(2021·湖北黄冈市·黄冈中学高三三模)商品经济发展与社会阶层关系变迁材料一  所谓“富民”阶层,是中唐以来特别是宋代以来崛起的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在以农业为基础的中国传统社会,他们主要以农业为致富的途径,但也包括以工商等其他途径致富者。宋人苏辙说:“惟州县之间,随其大小,皆有富民”。南宋叶适对富民的重要性作了最全面的阐述,他指出:“富人者,州县之本,上下之所赖也”。宋代以来,国家不断推行改革。历代改革均涉及社会和国家治理的方方面面,但一般来说,均平赋役和整顿吏治始终是国家改革的两个重点。而这两者又均与“富民”阶层紧密相关。“宋王朝对农民的统治是通过户等制而实现”,而乡村组织一级头目基本都是由户等靠前的富民群体来担任。——摘编自林文勋、杨瑞憬《宋元明清的“富民”阶层与社会结构》材料二  原本中国古代的城市以城为主,纯粹体现工商贸易功能的市镇,要到唐宋之际才出现,而明朝中后期是一个高峰。尤其是江南苏、松、杭、嘉、湖地区的许多著名市镇,都是在那时形成的。这些市镇中的居民,已经从农业人口中分离出来,大多从事纺织业。工商集贸性质市镇的兴起,使得农业人口与手工业和商业人口的比例发生了变化。而流向城市的大量游民,又成为雇佣工人的后备队伍。城市和商业进一步繁荣,具有明显经济职能的城市在增加。到清朝前期,广东佛山镇在内的“天下四大镇”在专业性市镇的基础上发展成为新兴的城市。——摘编自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富民”阶层崛起的原因及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江南市镇的特点。简析明清商品经济发展对中国社会转型产生的影响。【答案】(1)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土地产权制度的变化;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科举制度的发展;手工业的发展。作用:是国家稳定和发展的物质条件;成为国家控制乡村的重要依靠力量;推动了国家改革和社会治理水平的发展。(2)特点:大多形成于明朝中后期;市镇居民从业结构变化;出现雇佣劳动;专业性市镇发展为新兴城市。影响:冲击着自然经济;新的生产关系萌芽(雇佣关系)出现;市民阶层不断扩大;传统重农抑商思想受到冲击。【详解】(1)关于原因,根据材料一“以工商等其他途径致富者”可知商品经济的发展;根据材料一“。宋代以来,国家不断推行改革”、“均平赋役和整顿吏治始终是国家改革的两个重点”可知土地产权制度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还可从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科举制度的发展、手工业的发展等方面分析作答。关于作用,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国家稳定和发展的物质条件、成为国家控制乡村的重要依靠力量、推动了国家改革和社会治理水平的发展等方面思考作答。(2)关于特点,根据材料二“尤其是江南苏、松、杭、嘉、湖地区的许多著名市镇,都是在那时形成的”可知是大多形成于明朝中后期;根据材料二“这些市镇中的居民,已经从农业人口中分离出来,大多从事纺织业”可知是市镇居民从业结构变化;根据材料二“而流向城市的大量游民,又成为雇佣工人的后备队伍”可知是出现雇佣劳动;根据材料二“到清朝前期,广东佛山镇在内的‘天下四大镇’在专业性市镇的基础上发展成为新兴的城市”可知专业性市镇发展为新兴城市。关于影响,根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冲击着自然经济、新的生产关系萌芽(雇佣关系)出现、市民阶层不断扩大、传统重农抑商思想受到冲击等方面分析作答。14.(2021·山东高三二模)南宋画家楼璹(1090—1162)创作的《耕织图》是我国第一部体系化耕织图,开启了耕织图像系统化、体系化的创作与推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据楼璹《耕织图·序》记载,宋高宗即位于江南,“备知民瘼(疾苦),尤以百姓之心为心,未遑它务,下务农之诏”。楼璹当时任临安於潜县令,“笃意民事,慨念农夫蚕妇之作苦,究访始末”,创作了耕织图共45幅,包括耕图从浸种到入仓21幅,织图从浴蚕到剪帛24幅。《耕织图》进献高宗后,高宗十分欣赏,对楼璹进行嘉奖,命翰林图画院摹绘,加以推广。南宋后,各种形式的《耕织图》纷纷出现,并得到历代皇帝的嘉许和推广。国内著名学者王加华教授研究《耕织图》后认为:“耕织图的编绘并不只是发行一册图画那么简单,也不单纯是为了推广先进农业生产技术,而是具有深远的象征与社会治理意义。”根据材料,指出上述学者的任意两个认识角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加以说明。【答案】角度一:图画——《耕织图》以农事耕作与丝棉纺织为主题,是图文并茂且系统化的耕织图像;呈现出农耕经济下精耕细作、男耕女织的画面。角度二:科普——《耕织图》有助于普及农业生产知识,推广耕织技术,促进社会生产发展。角度三:社会治理——《耕织图》的绘制与推行契合了政府重农劝农的经济政策,意在宣扬“农为天下之本”的重农理念,树立统治者勤政爱民的形象;《耕织图》往往以皇帝或中央政令的形式被提倡、刊刻与推广,目的在于教化百姓专于本业、勤于耕织,以稳定社会秩序、巩固统治。(任答两个角度即可)【详解】解答时,首先要明确学者的认识角度:《耕织图》本身作为图画所蕴含的意义;该图具有推广生产技术的科普功能;具有象征与社会治理意义,即政治功能。其次,依据材料中“开启了耕织图像系统化、体系化的创作与推广”等信息,从图像主题、创作特点等方面说明其图画意义;依据材料“从浸种到入仓21幅”“从浴蚕到剪帛24幅”,从普及生产技术、推动经济发展等方面思考其科普功能;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重农政策等方面说明其政治意义。  

    相关试卷

    第7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强化训练)-【高效备考】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强化训练(思想史):

    这是一份第7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强化训练)-【高效备考】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强化训练(思想史),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5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强化训练)-【高效备考】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强化训练(思想史):

    这是一份第5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强化训练)-【高效备考】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强化训练(思想史),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3讲 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强化训练)-【高效备考】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强化训练(经济史):

    这是一份第3讲 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强化训练)-【高效备考】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强化训练(经济史),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论述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