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专用】高中语文 人教版基础模块上册 13《青玉案 元夕》教案
展开青玉案•元夕 教案
教学目标
1、体会这首词的主旨。
2、鉴赏这首词的艺术手法。
教学重点
通过研读文本,理解文中“那人”的寓意。
教学难点
理解词作的意思,体会作者妙手铺排,渲染气氛的笔法。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理想是幸福的,理想无法实现,是痛苦的。辛弃疾——痛苦,却依然追寻着。今天我们就随同辛弃疾一起走进元夕灯节,去领略那景、那人、那情的风采。
二、作者介绍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山东济南人),南宋爱国词人。一生主张抗金,渴望恢复中原。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著有词集《稼轩长短句》。辛弃疾在文学上与苏轼齐名,号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出生前13年,山东一带即已为金兵侵占。绍兴三十一年(1161)率两千民众参加北方抗金义军,次年奉表归南宋。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曾进奏《美芹十论》,分析敌我形势,提出强兵复国的具体规划;又上宰相《九议》,进一步阐发《十论》的思想;都未得到采纳和施行。在各地任上他认真革除积弊,积极整军备战,又累遭投降派掣肘,甚至受到革职处分,曾在江西上饶一带长期闲居。光复故国的大志雄才得不到施展,一腔忠愤发而为词,由此造就了南宋词坛一代大家。
辛弃疾是南宋爱国词派的代表,是两宋豪放词派的代表,是宋词的集大成者。有《稼轩长短句》四卷。他流传至今的词作计有620多首,数量居两宋词家之冠。他的词继承和发展了苏轼的豪放风格,把爱国词的创作推向顶峰。他的词唱出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充满着同仇敌忾的爱国热情。
作者大约在四十九岁的时候作了这首词,是在他被迫退休于江西上饶之后。词中大力渲染元宵佳节的热闹情景,以反衬“那人”与众不同的形象。作者当时因政见不合遭到排挤,他的报国之志难以实现,但他操守不变、志向不改,不愿随波逐流,不肯同流合污。
三、解题
青玉案词牌名。取于东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锦锈段,何以报之青玉案”。元夕 夏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元宵节,此夜称元夕或元夜。 从这首词的题目不难看出本词主要写的是元宵节夜晚的所见所闻所感。
四、初读课文,了解诗意
根据诗词的特点,合理想像,理清全词大意
东风仿佛吹开了盛开鲜花的千棵树,又如将空中的繁星吹落,象阵阵星雨。华丽的香车宝马在路上来来往往,各式各样的醉人香气弥漫着大街。悦耳的音乐之声四处回荡,正如风萧和玉壶在空中流光飞舞,热闹的夜晚鱼龙形的彩灯在翻腾。美人的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晶莹多彩的装扮在人群中晃动。她们面容微笑,带着淡淡的香气从人面前经过。我寻找她千百次,都见不到,不经意间一回头,却看见了她立在灯火暗淡的深处。
五、品读赏析
1.问题:上片描写了元宵佳节怎样的场面?主要从哪些方面展开具体描写的?采用了什么方法?
明确:描写了元宵佳节的热闹场面。
“花千树”夸张手法写花灯之多;“星如雨”用比喻手法写烟花之盛;
“香满路”写观花灯和烟花的贵族女性之众多。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用动、转、舞三个动词写舞灯之欢,运用了铺陈(排)手法,渲染元宵节的热闹气氛。
车多、人多、灯多;焰火美、音乐美、花灯美、服饰美、情态美。作者调动视觉、听觉、嗅觉多种感觉器官,极尽渲染烘托,写出了元宵节的热闹非常,盛况空前。
小结 上阕:元宵佳节空前盛况
2.下片写了元宵佳节哪两种人?从哪些方面来写?表现了她们各自怎样的特点?
明确:一是写盛妆的贵族女子,二是写作者心中关切的“那人”。
写贵族女子,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她的服饰,她们戴着蛾儿、雪柳、黄金缕从,表现她们妆扮的华贵和高贵的身份。二是写她们的欢声笑语,用“笑语盈盈”表现她们节日之欢。三是写她们纷纷离开后,衣香还在空中飘散。通过这些描写,进一步具体表现元宵佳节的繁华热闹。
写“那人”着墨不多,既没写她的服饰,也没有写她的表情,只写了她所在的环境,是一个僻静的角落。但我们可以想象到她的表情,感受到她的品性,作者就是要表现她的自甘淡泊,不同流俗。
下阕:万人丛中寻觅意中人。
3.词人要寻的人在哪里?前文为何浓墨重彩地渲染元夕灯会的盛况?
明确:那人——灯火阑珊(冷落)处
写景写人都是为了反衬女主人公。上片渲染元宵节灯火辉煌,车水马龙,一片繁华热闹景象;下片开头,又描绘观灯女子的盛装艳服,笑语欢快的情景。这一切都不是本篇要写的主要对象,是衬托“那人”的。
那些人 —— 热闹 狂欢 (渲染 衬托)
(格格不入,不合流俗,自甘寂寞,清丽脱俗)
那人——阑珊 落寞
4.词人塑造这一形象时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衬托。词的开头写灯火场景,对那些“笑语盈盈”的观灯妇女来说是正衬,而对孤高的“那人”来说是反衬,越写灯火热闹,越见“那人”的孤高品格;那“宝马雕车”中的人儿和带着“蛾儿雪柳”的女子对“那人”是反衬。她们越高兴,笑语欢快,就越见“那人”的脱俗与淡泊。词人运用两层衬托的手法,对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了突出强调的作用。(而灯火场景,对那些“笑语盈盈”的观灯妇女来说,是正衬。)
5.请分析概括“那人”的人物形象。
明确:她是词人的意中人。她是一位高贵的女性。她与众不同、非同一般。她躲开了狂欢极乐的人群,独自一人在灯火稀疏的冷僻处,有一点孤独,又自甘寂寞,不同流俗。那人是一位孤高、淡泊、自甘寂寞的美丽女子。
六、深入探究
你觉得词中的“那人”是作者的意中人,还是作者理想人格的化身?作者要借此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题临安邸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当时南宋小朝廷置沦陷的中原故土于不顾,夜夜笙歌,醉生梦死,偏安江南一隅,对力主恢复中原的爱国志士排挤打击。作者在《青玉案》一词中借盛妆丽服、一夜狂欢的贵族女子讽刺歌舞升平、不思恢复的南宋朝廷,借“那人”表明自己不愿与主和派同流合污的政治立场和自甘淡泊的理想人格。
她既是作者的志同道合者,也是作者一种理想人格的化身。寄寓了词人在政治上的失意苦闷的心情,表达了不愿跟统治者(“当权者”或“时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七、表现手法
1.“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这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明确:这两句都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前句把繁多的灯火比作千树花,后句把满天的烟花比作似雨点般落下的星星,极为形象的渲染了元宵之夜张灯结彩,烟花怒放的喜庆景象。
2.“宝马雕车香满路”“笑语盈盈暗香去”这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明确:这两句用了借代的手法,“香”“暗香”均是借体香来指代那些打扮得花枝招展,争相去看灯、戏耍的女子,这样写含蓄而又生动,这些女子的欢闹与下文在“灯火阑珊处”的“那人”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后者的可贵。
八、本词主旨
本词表面极写元宵节灯火辉煌、万人彻夜狂欢的场面,讽刺南宋统治者只知沉醉于歌舞升平,而不思复国。词中繁华的景象,衬托出一位自怜幽独,脱俗不群的美人形象,从中表现了词人唯我独醒,不随波逐流的清高品格。
九、拓展延读
王国维读此词得到了什么感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王国维从《元夕》词联想到了做学问的境界,把这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称之为成大事业者、大学问者的第三种境界,即经过艰苦奋斗,目标终于达到。这确是大学问者的真知灼见,当然也是辛弃疾所未曾料到的。这首《青玉案•元夕》,读了之后能使人神驰遐想,并从中领悟出深奥的哲理来,正说明了辛词内容之丰厚和辛弃疾写词功力之精深。
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王国维《人间词话》
思考:你认为哪一种境界最重要?为什么?做学问与这三境有何联系?谈谈你的理解。
①人生就是一次漫长又艰辛的旅途,但这种旅途不是一直在一马平川中漫步的,而是不断向崎岖坎坷的倾斜中艰难行进的;人生不是平原式的,而是登高式的,最美丽的景色往往在高不可攀的绝顶。面对学问的“珠峰”,要想看得更高,望得更远,首先就要“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②学问三境界是递进式的,而且环环相扣,其中以“独上高楼”最为重要。“独上高楼”是个引子,没有“独上高楼”,就不会引出之后的“为伊消得人憔悴”与“众里寻他千百度”。
③独上高楼者,初始目标和终极目标都是要忍受孤独,耐得住寂寞。
独上高楼者,那是登幽州台的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独上高楼者,那是寂寞的凡高,以一一幅幅传世名画,像世人展示着他那火热的内心。独上高楼者,那是被贬黄州的苏东破。
十、总结
在这首词中,诗人寄托了他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表明作者不肯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在人们趋奉竞进之际,耐得冷落,耐得清淡,耐得寂寞。这是辛弃疾屡遭排斥后,借灯夕所见以自述怀抱,托意甚高。进则轰轰烈烈,惊天动地,退则斯人独处,自甘淡泊,安于寂寞,这两者同是志士的操守和襟抱。前者是英雄本色,后者也是英雄本色。
十一、布置作业
背诵全词。
板书设计:
青玉案 元夕
辛弃疾
上片:热闹狂欢之所(倾城狂欢)——现实写照(世人)
下片:灯火阑珊之处(独守寂寞)——自我写照(词人)
中职语文人教版(中职)基础模块 上册青玉案 元夕/辛弃疾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人教版(中职)基础模块 上册青玉案 元夕/辛弃疾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检查预习导入,检查预习,朗读全词,初步感知,品读全词,背诵课文,总结主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职专用】高中语文 人教版基础模块上册 13《赤壁》教案: 这是一份【中职专用】高中语文 人教版基础模块上册 13《赤壁》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解题,作者介绍,朗读诗歌,词义和诗句的翻译,细读品味,思考探究,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职专用】高中语文 人教版基础模块上册 13《无题》教案: 这是一份【中职专用】高中语文 人教版基础模块上册 13《无题》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题解,走进作者,写作背景,作业 背诵《无题》,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