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学期期中模拟试卷
展开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学期期中模拟试卷
小朋友们:半学期的快乐学习已经结束了,相信你们都有不少收获吧!让我们一起走进知识乐园看看吧!
一.你会口算吗?
4×4= 5×4= 3×7= 12÷2=
16+29= 27÷3= 5×3= 18÷3=
8×5= 16÷8= 25÷5= 32-18=
9×4= 1×10= 15÷5= 20÷4=
45+55= 100-43= 4×8= 3×3=
二.填一填。
1. 5×6读作( ),或读作( );( )和( )都是乘数,它的积是( );它表示( ),或( )。
2.5+5+5+5=( )×( )=( )
12+12+12=( )×( )=( )
3.45÷5=( ),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 )
4.( )里最大能填几?
( )×6﹤25 7×( )﹤37 8×( )﹤26
30﹥4×( ) 21﹥( )×4 ( )×3﹤23
5.3的4倍是( ),16是8的( )倍。
6.用○表示算式的意义。
3×2:( )
7.根据12÷2=6可以得到12÷( )=2,( )×( )=12
三.聪明小法官。
1.4+4等于4×4。 ( )
2.6的2倍是3。 ( )
3.28根小棒,分成4份,每份是7根。 ( )
4.求4个3是多少,列式为3×4或4×3。 ( )
5.乘法口诀都能写成两个算式。 ( )
四.选择合适答案的序号填在( )里。
1.从正面观察下图,是□的是( )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地HI: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学期期中模拟试卷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期中测试卷(无答案):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期中测试卷(无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仔细填一填,28里面有个4,5×6=,6+6+6+6+6+6=,6只有只眼睛,1张100元能换张20元, 20连续减去个5,结果是0,里最大能填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期中模拟试题: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期中模拟试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每空3分,4每空1分,按规律填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卷5(含答案):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卷5(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口算和计算,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