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01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02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03
    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9页。

    高2022级半期考试试题
    语 文
    总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开始作答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卷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卷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
    (一)现代文阅读Ι(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从某种意义上说,宝、黛共读连同第二十三回的整回内容,在《红楼梦》的整体情节布局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需要说明的是,回目“西厢记妙词通戏语”中的“妙词”当然可以理解为《西厢记》中的曲词或者对白,“戏语”则可以理解为玩笑话。但是,这些玩笑话,关键几句是从剧本中直接挪用,那么把“戏语”视同为“妙词”,让前后形成一种互文足义的关系,也未尝不可。在这片段中,小说三次提到了元杂剧《西厢记》中的词语,而呈现的这三个词语,再加上宝玉带有戏剧性的一次发誓赌咒,恰好构成了情节发展逻辑的几个关键步骤,我们试着来依次分析。
    第一步,这段情节的逻辑起点,是宝玉带《西厢记》剧本到桃花树下坐着细读,书中写道:
    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宝玉要抖将下来,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
    这里,剧本中莺莺的“落红成阵”感叹,与贾宝玉身处的自然环境十分吻合,书里的情景,与书外的世界被打通。这种自然之景,本身就是感发、引发人的情感的一种元素,而书里书外的景的相通,也为接下来写人处境的相似和情感的相通作了铺垫。
    第二步,宝玉把手中的剧本转给林黛玉看后,有了下面一段对话:
    宝玉笑道:“妹妹,你说好不好?”林黛玉笑道:“果然有趣。”宝玉笑道:“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林黛玉听了,不觉带腮连耳通红,登时直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两只似睁非睁的眼,微腮带怒,薄面含嗔,指宝玉道:“你这该死的胡说!好好的把这淫词艳曲弄了来,还学了这些混话来欺负我。我告诉舅舅、舅母去。”说到“欺负”两个字上,早又把眼圈儿红了,转身就走。
    这一段,一般认为是“戏语”的核心。因为宝玉借用戏语把自己比作张生,把黛玉比作莺莺,让黛玉很生气。问题是,既然黛玉也喜欢宝玉,为何会因宝玉的玩笑话而生气?乃至认为宝玉开这样的玩笑是在欺负她?因为张生和莺莺先斩后奏的私自幽会,为正统人士所不耻,黛玉对他们的类似举动也有所忌惮。尽管其内心深处,对他们的两情相悦,又是艳羡的,私下里,也会以莺莺来自况(如第三十五回写她的心理活动)。只不过受传统观念束缚,那种心思不便溢于言表。而宝玉出此戏语,一方面说是试探,是撩拨,是情不自禁;另一方面,也可以理解为是揭开了黛玉内心的隐秘,把她不愿意让人知道的内心秘密暴露了出来。此外,把宝玉这两句戏语与此前的对话联系起来看,就更耐人寻味。宝玉是问黛玉对剧本的评价“好不好”,黛玉的回答是“果然有趣”,那么,宝玉再用两人的关系来比附,似乎让黛玉的“有趣”判断,也针对了这一层关系,这就有挖坑让黛玉跳的嫌疑。所以黛玉说他在“欺负”人,也没太冤枉他。
    而就宝玉来说,他和黛玉共同珍惜落花,共同赞赏《西厢记》,似乎有了逐层递进的共情体验,把这种共情体验发展至两情相悦,似乎也是逻辑的必然。只是当黛玉不愿意关系推进得这么快(至少表面上是如此),并因此而生气时,宝玉才慌忙给她赔不是。
    第三步,宝玉赔不是的话语虽然没有引用《西厢记》,但那种极度夸张的表述,才是真正的“戏语”:
    好妹妹,千万饶我这一遭。原是我说错了。若有心欺负你,明儿我掉在池子里,教个癞头鼋吞了去,变个大忘八,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坟上替你驮一辈子的碑去。
    正因为这种表述过于离奇,真正显示了其开玩笑的夸张性质,从而把此前的那种试探性的“戏语”也化解在不能当真的玩笑中了。换句话说,这是以把玩笑推向逻辑极致的方式,让此前说话中隐含的玩笑元素充分暴露出来,顺带也向对方挑明,不能把此类玩笑太当真。
    第四步,就有了黛玉参与“戏语”的收场。
    林黛玉嗤的一声笑了,揉着眼睛,一面笑道:“一般也唬的这个调儿,还只管胡说。呸,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样枪头。’”宝玉听了,笑道:“你这个呢?我也告诉去。”林黛玉笑道:“你说你会过目成诵,难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么?”
    宝玉的话能够把黛玉逗乐,固然说明了宝玉的机智,但也说明,黛玉并没有真生气,或者说,她生气的理由,本来就脆弱。在她内心深处,她也是理解宝玉对她的真情的,是不该受她指责的。也许为了宽慰一下宝玉那颗受惊吓的小心脏,她也参与到宝玉发起的戏语玩笑中,引《西厢记》中红娘骂张生的话来骂宝玉。而当宝玉笑着指责黛玉,同样不应当这么说时,黛玉却以她的解释,巧妙躲避了指责,连同把指责宝玉的理由一并洗去了。注意,黛玉把他们彼此之间的戏语引用,归结为人的记忆力的问题,是所谓“你会过目成诵”“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么”,这样,内容的实质,其涉及的逾越礼仪的私情问题,就被消解了。
    (摘自詹丹《宝、黛共读西厢的“戏语”逻辑》)
    材料二:
    《西厢记》不同小可,乃是天地妙文。读《西厢记》,便可告人曰读《西厢记》。旧时见人讳之曰“看闲书”,此大过也。《西厢记》必须扫地读之。扫地读之者,不得存一点尘于胸中也。《西厢记》必须焚香读之。焚香读之者,致其恭敬,以期鬼神之通之也。《西厢记》必须对雪读之。对雪读之者,资其洁清也。《西厢记》必须对花读之。对花读之者,助其娟丽也。《西厢记》必须尽一日一夜之力,一气读之。一气读之者,总揽其起尽也。《西厢记》必须展半月一月之功,精切读之。精切读之者,细寻其肤寸也。《西厢记》必须与美人并坐读之。与美人并坐读之者,验其缠绵多情也。
    (节选自金圣叹《读第六才子书西厢记法》)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二十三回的整回内容,在《红楼梦》中位置重要,主要是因为宝黛共读使得两人的情感关系发生了质的变化,他们的情感交流就此掀开了新的一页。
    B. 回目“西厢记妙词通戏语”中的“妙词”既可以理解为《西厢记》中的曲词或者对白,还可以理解为宝黛之间的玩笑话。
    C. 黛玉用土冢葬花虽比宝玉水葬落花考虑得更周全,但他们对落花的爱怜之心却是相通的,这同样是下一步情感发展的基础。
    D. “扫地”“焚香”讲的是读书要选择与书意适应相通的环境,营造一个优雅的读书氛围。“对雪”“对花”讲的是读书时的心境,心要虔诚,不存杂念。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三次提到《西厢记》中的词语分别是“落红成阵”“多愁多病身”“银样枪头”。
    B. 宝玉赔不是的极度夸张的话语向林黛玉挑明了不能把自己“欺负”她的话当成真的。
    C. 林黛玉引《西厢记》中红娘骂张生的话来骂宝玉,有怂恿贾宝玉说出真心话的嫌疑。
    D. 把看《西厢记》说成“看闲书”,是因为当时的大多数人认为《西厢记》多淫词艳曲。
    3.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中关于宝黛共读有这样一句评点:“看官说宝玉忘情有之,若认作有心取笑,则看不得《石头记》。”这句评点针对的句子是( )
    A. 宝玉笑道:“妹妹,你说好不好?”
    B. 宝玉笑道:“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
    C. 好妹妹,千万饶我这一遭。原是我说错了。
    D. 宝玉听了,笑道:“你这个呢?我也告诉去。”
    4. 有人认为,宝黛共读这部分内容能成为经典,与金圣叹对《西厢记》评价有一定关系。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5. 结合材料一,概括林黛玉生气原因。
    【答案】1. D 2. B 3. B
    4. 宝黛共读明显受到金圣叹的影响。(1)金圣叹对《西厢记》价值的肯定为宝黛共读西厢的创作做了理论上的先行和舆论上的准备。(2)金圣叹所说“对花读之”“一气读之“与美人并坐读之”在曹雪芹笔下都有体现。
    5. (1)因为张生和莺莺的私定终身为正统人士所不耻,黛玉对她和宝玉的类似举动有所忌惮。(2)宝玉戏语揭开了黛玉内心的隐秘,把她不愿意让人知道的内心秘密暴露了出来(3)贾宝玉有挖坑让黛玉跳的嫌疑,黛玉认为他在“欺负”人。(4)黛玉不愿意关系推进得这么快。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扫地’‘焚香’讲的是读书要选择与书意适应相通的环境,营造一个优雅的读书氛围”错误。“扫地”“焚香”两则讲的是读书时的心境,心要虔诚,不存杂念。“对雪”“对花”两则讲的是读书要选择与书意适应相通的环境,营造一个优雅的读书氛围。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向林黛玉挑明了不能把自己‘欺负’她的话当成真的”错误,贾宝玉开玩笑极度夸张,不现实,是想让林黛玉不要把驮碑之类的话当真。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材料一中说:“宝玉出此戏语,一方面说是试探,是撩拨,是情不自禁”,“此语”指是前文“宝玉笑道:‘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宝黛共读明显受到金圣叹的影响。
    结合材料二“《西厢记》不同小可,乃是天地妙文”可知,金圣叹对《西厢记》价值的肯定为宝黛共读西厢的创作做了理论上的先行和舆论上的准备。
    结合材料二“《西厢记》必须对花读之。对花读之者,助其娟丽也。《西厢记》必须尽一日一夜之力,一气读之。一气读之者,总揽其起尽也……《西厢记》必须与美人并坐读之。与美人并坐读之者,验其缠绵多情也”可知,金圣叹所说“对花读之”“一气读之“与美人并坐读之”在曹雪芹笔下都有体现。《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宝玉住进大观园后的一天,在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读《会真记》(即《西厢记》),恰巧被在此葬花的黛玉遇见,两个人共读西厢。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结合“因为张生和莺莺先斩后奏的私自幽会,为正统人士所不耻,黛玉对他们的类似举动也有所忌惮”可知,因为张生和莺莺的私定终身为正统人士所不耻,黛玉对她和宝玉的类似举动有所忌惮。
    结合“另一方面,也可以理解为是揭开了黛玉内心的隐秘,把她不愿意让人知道的内心秘密暴露了出来”可知,宝玉戏语揭开了黛玉内心的隐秘,把她不愿意让人知道的内心秘密暴露了出来。
    结合“宝玉再用两人的关系来比附,似乎让黛玉的‘有趣’判断,也针对了这一层关系,这就有挖坑让黛玉跳的嫌疑”可知,贾宝玉有挖坑让黛玉跳的嫌疑,黛玉认为他在“欺负”人。
    结合“只是当黛玉不愿意关系推进得这么快(至少表面上是如此),并因此而生气”可知,黛玉不愿意关系推进得这么快。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首次观剧印象
    【法国】法郎士
    此后不久,我生活中发生了一件大事:我第一次观看戏剧演出。我父母极少看戏,这次他们带我到戏院去是各种因素的异乎寻常的巧合促成的:我父亲用他高超的医术给一位剧作家的妻子治好了病,而这位剧作家的一部历史剧在他妻子痊愈后不久在圣马丹剧场上演,充满感激之情的剧作家为父亲留了一个包厢。演出是在我唯一能够晚睡、任何一个剧场经理都轻易不肯放过的星期六晚上举行的,而且那出戏看来丝毫不会玷污我天真无邪的耳目。
    整整二十四个小时里,我情绪激动,焦躁不安,既担忧又满怀期望,等待实现这个前所未有的、千金难买的但突然响起的门铃声可能毁灭的幸福。一直到最后一刻,我还担心有人请父亲去出诊。那天的太阳好像迟迟不肯落山似的,我觉得晚餐拖得很长,而我却难以下咽,我非常担心迟到,误了看戏。我母亲不慌不忙地在梳妆打扮。她怕赶不上头几场,有负剧作家的盛情,可是又把宝贵的时间拿去摆弄上衣和头上的花朵,她站在穿衣镜前研究那件外罩绿花点透明长裙的白色丝上衣,似乎把发型、小披肩的线条、短袖上的绣花及别的饰物看得十分重要,而在我看来这些都是无关紧要的琐细,不过,从那天起,我也改变了看法。朱斯蒂娜叫来的出租马车等在门口。
    妈妈在手帕上洒了几滴薰衣草香水,随后就下楼。走到楼梯半腰她发现嗅盐忘在梳妆台上了,又叫我去取来。我们终于到达剧场了。引座的女人把我们带进一间通红的包厢,包厢面对一个嘈杂的大厅,从那儿传来乐师调试乐器的不和谐的声音,台上响起了庄严的三声击木,随后是笼罩大厅的深沉的肃穆,我这时心情十分激动。帷幕徐徐升起,把我从一个世界带进另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而且这是一个多么光灿夺目的世界!那个世界里住着骑士、青年侍从、贵夫人和小姐,那儿的生活比我出生的这个世界更加壮阔和华丽,激情更加强烈,妇人更加美丽。在那些哥特式的大厅里,人物的服装、动作、声音令人眼花缭乱,令人心旷神怡。对我来说,除了这个蓦然向我的好奇心和爱情敞开的奇妙的世界,别的东西都不复存在了,我被无法抵御的幻觉所征服,那些本来应该提醒我台上不过在做戏而使我清醒的东西,如舞台、立幕条、绘成天空的布景、帷幕,反而使这个神奇的世界更强烈地吸引着我。剧情把我们带到查理七世统治时代的末年。台上出现的每个人物,包括守夜的更夫和巡逻的哨兵,都给我留下了生动的印象,马格丽特·德科思在台上亮相时,我心荡神驰,六神无主,几乎昏了过去。我爱上她了。
    她很美。我想不到一个女人能够生得这样倾城倾国。她在夜色中显得面孔苍白,表情忧伤。月儿用它银色的光芒照耀着这位年轻的嫔妃。我一眼就认出这是一轮中世纪的月亮,因为它四周簇拥着惨淡的云霭,而且高悬在钟塔之间。这一切在我影影绰绰的记忆中是这样错综纷纭,我不知道怎样才能讲述清楚。我欣赏马格丽特洁白如雪的皮肤,而当我看见她涂成蓝色的眼皮时,我想这一定是贵族的标志。她是皇太子路易的妃子,但她爱上了弓箭手拉乌尔,弓箭手是一位英俊的青年,但他不知道谁是自己的亲生父母,这使他非常悲哀。
    幕间休息突然使我回到平庸的生活,这实在是太粗暴可恶了。“果子露、柠檬水、啤酒”的叫卖声于我是新鲜的,因此也并不庸俗,可是由于这些声音同刚才的世界格格不入,所以我感到非常刺耳。我从节目单知道,马格丽特是由伊莎贝尔·康斯坦扮演的,这个名字十分甜蜜地铭刻在我心上,我还不至于愚蠢到把剧中人物和扮演者混为一谈,可是我认为康斯坦小姐具有马格丽特·德科思的性格,就像剧中描写的那样:爱好文学,纯洁的灵魂,高贵的情操和浪漫主义的感伤。
    最后一次幕间休息时,身材高大、头发灰白的剧作家走进我们的包厢,我看见他彬彬有礼地向我母亲致敬,他像拉歇尔从前所做的那样,用手摸着我的头,对我的学业褒奖一番,赞扬我年纪轻轻就爱上了文学,敦促我学好拉丁文,并且说他之所以能够超过那些文笔拙劣的同行,做到运笔如神,就是得益于这种他通晓的文字。但他这番话全都白说了。我不答不理,也不正眼看他一眼。如果他知道我如此漠然的原因,他本来会扬扬得意的,但他当时可能认为我十分愚蠢,而不会想到我的呆滞正是由于他的作品在我心中产生了奇迹般的印象。帷幕又升起了。我重新开始生活。马格丽特又回到我身边。可是,唉!我重新得到她之后不久又失去她了!弓箭手倒在她脚下的当儿,马格丽特被假太子路易刺死了。弓箭手也被同一把匕首刺倒在地上,而他在咽气时终于得知妃子爱自己。我多么羡慕他的命运呀!
    (选编自散文集《如华之年》)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次观剧的实现来自众多不寻常因素的巧合,首次观剧“我”就有了许多不寻常的感受
    B. 母亲看戏前梳妆打扮不慌不忙,让“我”觉得母亲太看重细节,这凸显“我”内心的焦虑。
    C. 包厢外面有嘈杂的大厅与不和谐的声音,暗示剧院内部环境不佳与“我”对演出的向往
    D. 全文以时间的不断变化、空间的多次转换为序,辅以“我”的心理感受,显得自然贴切。
    7. 对幕间休息使人回到平庸的生活,“我”心生无穷感慨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无比欣赏剧中人物,对比之下感觉到现实中的平庸生活粗暴可恶
    B. 叫卖食品的声音新鲜不庸俗,但异于戏剧中的某些声音让人感到刺耳
    C. 能把剧中人物与扮演者区别开来的“我”,对扮演者的名字也觉得美好。
    D. 扮演者与剧中人物一样都爱好文学,因而具有纯洁的灵魂和高贵的情操。
    8. 在包厢看戏过程中,“我”的思绪随着在包厢的所见所感而逐步生发展开。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
    9. 人们认为“法朗士的散文平如秋水”,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6. D 7. D
    8. ①帷幕升起后在包厢看到光灿夺目的世界,内心无比激动;②随着剧情的变化,出现了更多的东西,我”完全沉浸其中;③幕间休息,又回到理实生活,“我”极度失望;④看到故事的结局,我无比羡慕弓箭手拉乌尔。
    9. ①人物平凡,作为医生的一家人,没有特别高大之人;②事件平常,作为医生的爸爸治好了剧作家妻子的病,剧作家作为报答邀请我家去看戏;③语言平实,不浮华,实实在在叙述,很流畅;④手法平淡,几乎不用什么手法,就按照事件先后顺序叙述,无特别的精心构思。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D.“空间的多次转换”错,文中只有家庭——包厢的转换。
    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D.“因而具有纯洁的灵魂和高贵的情操”错,原文为“我认为康斯坦小姐具有马格丽特·德科思的性格,就像剧中描写的那样:爱好文学,纯洁的灵魂,高贵的情操和浪漫主义的感伤”,是并列关系,因果关系不成立,而且“扮演者与剧中人物一样都爱好文学”是“我”认为的。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结合“台上响起了庄严的三声击木,随后是笼罩大厅的深沉的肃穆,我这时心情十分激动。帷幕徐徐升起,把我从一个世界带进另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而且这是一个多么光灿夺目的世界”可知,帷幕升起后在包厢看到光灿夺目的世界,内心无比激动;
    结合“这是一个多么光灿夺目的世界!那个世界里住着骑士、青年侍从、贵夫人和小姐,那儿的生活比我出生的这个世界更加壮阔和华丽,激情更加强烈……对我来说,除了这个蓦然向我的好奇心和爱情敞开的奇妙的世界,别的东西都不复存在了”可知,随着剧情的变化,出现了更多的东西,我”完全沉浸其中;
    结合“幕间休息突然使我回到平庸的生活,这实在是太粗暴可恶了……由于这些声音同刚才的世界格格不入,所以我感到非常刺耳”可知,幕间休息,又回到理实生活,“我”极度失望;
    结合“弓箭手也被同一把匕首刺倒在地上,而他在咽气时终于得知妃子爱自己。我多么羡慕他的命运呀”可知,看到故事的结局,我无比羡慕弓箭手拉乌尔。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艺术特点的能力。
    从人物角度看,文中交代父亲是医生,作为医生的一家人,人物平凡,没有特别高大之人;
    从具体内容看,事件平常,“我父亲用他高超的医术给一位剧作家的妻子治好了病,而这位剧作家的一部历史剧在他妻子痊愈后不久在圣马丹剧场上演,充满感激之情的剧作家为父亲留了一个包厢”,作为医生的爸爸治好了剧作家妻子的病,剧作家作为报答邀请我家去看戏;
    从语言看,全文语言朴实无华,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来观察并叙述,没有任何的夸张矫饰,实实在在,很是流畅;
    从表现手法看,文章以时间为顺序,按照事件先后顺序叙述,几乎不用什么手法,主体内容是“我”的心理和观剧感受,无特别的精心构思。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六国论
    苏洵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节选自《嘉祐集》)
    材料二:
    六国论
    李桢
    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当是时山东诸侯之六国也未有能愈于秦者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兵连祸结,曾无虚岁。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
    曰:“若是,则六国无术以自存乎”曰:“奚为其无术也。焉独存,虽王可也。孟子尝以仁义说梁、齐之君矣,而彼不用也,可慨也夫。”
    (节选自《六国论》)
    材料三:
    六国论
    苏轼
    夫智、勇、辩、力,此四者皆天民之秀杰也,类不能恶衣食以养人,皆役人以自养也。故先王分天下之富贵与此四者共之。此四者不失职,则民靖矣。六国之君虐用其民,不减始皇、二世,然当是时百姓无一叛者;以凡民之秀杰者,多以客养之,不失职也。其力耕以奉上,皆椎鲁无能为者,虽欲怨叛,而莫为之先,此其所以少安而不即亡也。
    始皇初欲逐客,用李斯之言而止;既并天下,则以客为无用。于是任法而不任人,谓民可以恃法而治,谓吏不必才,取能守吾法而已。故堕名城,杀豪杰,民之秀异者散而归田亩,向之食于四公子之徒者,皆安归哉?不知其槁项黄馘以老死于布褐乎?亦将辍耕太息以俟时也?秦之乱虽成于二世,然使始皇知畏此四人者,使不失职,秦之亡不至若是其速也。纵百万虎狼于山林而饥渴之,不知其将噬人。世以始皇为智,吾不信也。
    (节选自《东坡七集》)
    10.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①乐盘游则三驱以为度 三驱:三驾马车。 ②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与:亲近,亲附
    B. ①奈何取之尽锱铢 锱铢:古代重量名,极言其细微。②凡百元首,承天景命 景:风景
    C. ①辇来于秦 辇:乘辇车 ②钩心斗角 钩心:指各种建筑物都与中心区相连
    D. ①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互:相互。 ②后秦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再:再次
    11. 对文中加点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诸侯,古代中央政权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源自分封制,可追溯到商周时期,诸侯名义上需服从王室的政令。
    B. 六国,即山东六国,战国七雄之中,秦国与其他六国以崤山为界,除了秦国在崤山以西,其余的均在崤山以东。
    C. 卒,古人对死的称谓。《礼记》中记载,诸侯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卒”在文中译为“最终”。
    D. 百姓,战国之前是对有一定社会性地位的贵族的统称,之后是对平民的通称,现在沿用此含义,也称“老百姓”。
    1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当是时/山东诸侯之六国也/未有能愈于秦者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
    B. 当是时/山东诸侯之六国也/未有能愈于秦者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
    C. 当是时/山东/诸侯之六国也/未有能愈于秦者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
    D. 当是时山东诸侯之六国也/未有能愈于秦者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②向之食于四公子之徒者,皆安归哉?
    【答案】10. C 11. C 12. B
    13. ①想到他们的祖辈和父辈,暴露在霜露中,披荆斩棘,才有了很少的一点土地。
    ②先前被四公子这类人所供养的人,他们都回到哪里呢?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①“三驱”,田猎时设网三面,留一面不设,指田猎有度,不过分捕杀。句意:喜爱田猎,就想到网开一面,捕杀有度。②句意:结交秦国而不帮助五国。
    B.①句意:为什么搜刮的时候一丝一毫都不放过。②“景”,大。句意:所有君主帝王,承受上天的重大使命。
    C.全部正确。句意:①坐着辇车来到秦国。②(低处的屋角)钩住(高处的)屋心,(并排相向的)屋角彼此相斗。
    D.①“互”,交互、相继。句意:六国一个接一个的灭亡,难道全部是因为贿赂秦国吗?②“再”,两次。句意:后来秦国又两次攻打赵国,李牧接连打退了它。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C.“诸侯死曰‘卒’”错,诸侯曰“薨”,大夫曰“卒”。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在这个时候,山东诸侯六国中,没有一个(诸侯国的实力)能超过秦国的,他们沉溺于武力攻打,习惯于尔虞我诈,弱肉强食,(这)与秦国相比没有什么不同。
    “当是时”是时间状语,可单独断开,排除D;
    “山东”是“诸侯”的定语,不能断开,排除C;
    “溺于攻伐”“习于虞诈”结构一致,主语都是六国,中间断开,排除A。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思”,想到;“祖父”,祖辈、父辈;“暴”,暴露;“以”,才;“尺寸”,一点点、很少。
    (2)向”,先前;“食”,供养;“食于四公子”,被动句; “徒”,一类人;“皆安归哉”,宾语前置句,正确语序是“皆归安哉”,都回到哪里呢。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六国的灭亡,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弊端在于用土地来贿赂秦国。拿土地贿赂秦国亏损了自己的力量,(这就)是灭亡的原因。有人问:六国一个接一个的灭亡,难道全部是因为贿赂秦国吗?(回答)说:“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有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原因是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失掉了强有力的外援,不能独自保全。所以说:弊病在于贿赂秦国。
    秦国除了用战争夺取土地以外,(还受到诸侯的贿赂),小的就获得邑镇,大的就获得城池。比较秦国受贿赂所得到的土地与战胜别国所得到的土地,(前者)实际多百倍。六国诸侯(贿赂秦国)所丧失的土地与战败所丧失的土地相比,实际也要多百倍。那么秦国最想要的,与六国诸侯最担心的,本来就不在于战争。想到他们的祖辈和父辈,冒着寒霜雨露,披荆斩棘,才有了很少的一点土地。子孙对那些土地却不很爱惜,全都拿来送给别人,就像扔掉小草一样不珍惜。今天割掉五座城,明天割掉十座城,这才能睡一夜安稳觉。明天起床一看四周边境,秦国的军队又来了。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强暴的秦国的欲望永远不会满足,(诸侯)送给他的越多,他侵犯得就越急迫。所以用不着战争,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就已经决定了。到了覆灭的地步,道理本来就是这样子的。古人说:“用土地侍奉秦国,就好像抱柴救火,柴不烧完,火就不会灭。”这话说的很正确。
    材料二:
    据我看来,那六国都想做秦国所做的事,未必可以只怪罪秦国。在这个时候,山东诸侯六国中,没有一个(诸侯国的实力)能超过秦国的,他们沉溺于武力攻打,习惯于尔虞我诈,弱肉强食,(这)与秦国相比没有什么不同。战争连续不断,战祸连年不绝。假使以前拥有的有利地理形势如秦国那样,并且得到上天的帮助,未必不会又增加一个秦国那样的国家。只是他们最终没有能够做成秦国所做的事,因此(六国)最终自己削弱(自己),导致灭亡。
    (有人)说:“如果这样,那么六国就没有办法来保存自己了吗?”回答说:哪里是他们没有办法啊!岂止是保存下来,即使称王也可以。孟子曾经用仁义游说梁国、齐国的君王,但是他们都不采纳,可叹啊!
    材料三:
    那些有智谋、有勇气、有辩才、有能力的人,这四类人都是民众中的优秀杰出的人,(他们)大多不能穿破旧的衣服,吃粗陋的食物来供养别人,都是使唤别人来供养自己的人。因此前代的君王把天下的富贵分给这四类人和他们共同享用。这四种人各有各的职守,那么百姓就会安定。六国的国君暴虐地奴役百姓(的程度),不亚于秦始皇、秦二世,然而当时的百姓没有一个反叛,因为所有优秀杰出的人大多被作为客卿供养起来了,他们都各有各的职守。那些努力耕种来奉养上等人的人,都是愚钝而没有能力的人,(他们)即使想要反叛,但是没有人充当他们的带头人,这就是六国稍稍安定而不立即灭亡的原因啊。
    秦始皇起先要驱逐客卿,因为李斯的言论而作罢;吞并天下之后,就认为客卿没有用处了。于是相信法制而不相信人才,认为百姓可以依靠法律治理好,认为官吏不一定要有才能,选择能够遵守自己的法令(的人)就行了。因此毁坏名城,诛杀豪杰,(使得)优异突出的人流散回归到田亩之中,先前被四公子这类人所供养的人,他们都回到哪里呢?不知道他们是(甘愿)面黄肌瘦地老死在百姓之间呢,还是会放弃耕种长声叹息来等待时机呢?秦朝的动乱虽然形成于秦二世时期,然而假如秦始皇知道担忧这四类人,使他们各有各的职守的话,秦国灭亡不至于像这样迅速。把上百万的虎狼放纵到山林中而使他们饱受饥渴,不知道他们将要吃人,世人都认为秦始皇明智,我不相信。
    (二)古诗文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赏心亭①
    陆游
    蜀栈秦关岁月遒,今年乘兴却东游。
    全家稳下黄牛峡,半醉来寻白鹭洲。
    黯黯江云瓜步②雨,萧萧木叶石城秋。
    孤臣老抱忧时意,欲请迁都③涕已流。
    [注释〕①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年),陆游奉召从四川回临安,是年秋天路过建康。②瓜步:即瓜步山。与建康隔长江相对。③迁都:南宋初年,主战派主张建都建康,主和派主张建都临安,建都问题成为两派斗争的一个焦点。
    14. 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由回忆引出,写了自己外放四川、陕南,备尝艰辛,度过了不平常的岁月,以及奉召东行见孝宗,为自己将有再进忠言的机会而喜。
    B. 颔联中的一个“稳”,一个“醉”,呈现出诗人经险如夷、平安归来的心境。诗人因安然乘舟渡过黄牛峡,而深感幸运,故饮至半醉半醒。
    C. 颈联写诗人眼前所见为一派肃杀凄凉的秋景,面对的又是“瓜步”和“石城”这两处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此景此地,使诗人忧从中来。
    D. 本诗前四句由“兴”字点出,后四句为“忧”字包孕。“兴”为诗人赴阙召对,或宿愿得偿;“忧”则是诗人面对现实,希望渺茫的表现。
    15. 本诗与杜甫的《登岳阳楼》都是登楼抒怀之作,皆写了“涕流”的情状。试比较这两首诗中“涕流”原因的不同点。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4. B 15. 不同点:①所见之景不同:杜甫面对恢宏气象,引发个人孤独无依之感;陆游面对肃杀凄凉之景,由喜转忧,深感前途渺茫。②个人境遇不同:杜甫暮年独自漂泊西南,处境困顿;陆游奉召东游,虑及迁都之策难以实现。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B.“深感幸运,故饮至半醉半醒”错误。诗人确有“稳下黄牛峡”幸运之意,但更是“乘兴东游”,酒兴酣畅,欲登亭眺望,以抒怀抱。
    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陆诗,全诗的感情脉络,前半由一“兴”字点出“喜”,后半为一“忧”字包孕。“兴”乃因一线希望而引起——赴阙召对,将面陈恢复大计,或蒙采用,则宿愿得偿。“忧”,则是希望渺茫的表现——面对现实,他深知孝宗的软弱,国家前途如满目衰败之秋景。
    “黯黯江云瓜步雨,萧萧木叶石城秋”,远眺瓜步雨云黯黯,回看金陵落叶萧萧。一派肃杀凄凉的秋景。
    “孤臣老抱忧时意,欲请迁都涕已流”也算,这次赴阙,固将再陈迁都之策,但孤忠忧时,而朝廷避战,又能有何结果。如今登上建康城头,念及迁都之事,不禁涕泪交流,不能自已。
    可见,面对肃杀凄凉之景,深感前途渺茫;陆游念念不忘迁都建康,国家安危而忧伤落泪。诗人面对现实,虑及迁都之策难以实现,由喜转忧。
    杜诗,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前两联写登岳阳楼所见,用凝练的语言,将洞庭湖水势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和宏伟壮丽的形象真实地描画出来,勾勒出一幅气象万千的画面。颈联表现自己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尾联抒写出诗人眼睁睁看着国家离散而又无可奈何,空有一腔热忱却报国无门的凄伤。
    可见,诗人登楼抒怀,面对宏阔壮观图景,联想自己暮年困顿的处境,以及国家动荡,“凭轩涕泗流”为自己孤独无依,也是为国家安危而忧伤落泪。
    由此总结出:不同点:①所见之景不同:杜甫面对恢宏气象,引发个人孤独无依之感;陆游面对肃杀凄凉之景,由喜转忧,深感前途渺茫。②个人境遇不同:杜甫暮年独自漂泊西南,处境困顿;陆游奉召东游,虑及迁都之策难以实现。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小题共1题,6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人们瞻仰或凭吊古代遗迹,往往会抒发物是人非的感慨,如刘禹锡《乌衣巷》中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又如李煜《虞美人》中的“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再如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的“_______,_______”。
    (2)在《阿房宫赋》中,杜牧通过“________,________”两句,提出了秦国如果爱惜六国的人才,就能世代为君、安享天下这一观点。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不以年长自居,采用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引导三个弟子毫无顾虑地说出各自志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六朝旧事随流水 ②. 但寒烟衰草凝绿 ③.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④.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⑤. 以吾一日长乎尔 ⑥. 毋吾以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衰”“凝”“毋”等。
    三、语言文字运用(21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世界竹子看中国,中国竹子看安吉。安吉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第一竹乡”。安吉的中国竹博园更是竹子文化的____①____,包括融竹文化、竹工艺于一体的中国竹子博物馆和亚洲规模最大的安吉竹种园。
    中国竹子博物馆占地约12000平方米左右,分历史厅、资源栽培厅、文学艺术厅等8个展厅,展示我国悠久而丰富的竹历史、竹资源。一踏进博物馆,呈现在眼前便是巨幅的竹编《清明上河图》。它是竹子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由6名能工巧匠辛勤合作,历经一年手工编织而成。画面上数百人物、动物,活灵活现。此外,展厅里还陈列着____②____的竹工艺珍品,有竹库、竹椅、竹桥、竹篮、竹车、竹衣等,令人____③____。
    占地1200亩的竹种园内遍植竹子389种,有紫竹、斑竹、方竹、筑竹、凤尾竹、毛竹,还有变异的龟背竹、元宝竹等,其种类之多,形态之奇,让人大开眼界。置身其间,仿佛走进了竹的海洋,连空气中都弥漫着竹子的清香。微风拂过,竹叶沙沙作响:简真就是一支美妙动人的小夜曲。
    17.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不得改变原意。
    19. 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答案】17. ①集大成者 ②精彩绝伦 ③叹为观止
    18. 中国竹子博物馆占地12000平方米左右,分历史厅、资源栽培厅、文学艺术厅等8个展厅,展示我国悠久的竹历史、丰富的竹资源。
    19. 画线句子运用比喻手法,将“微风拂过,竹叶的沙沙声”比作“一支美妙动人的小夜曲”,有助于突出声音的悦耳动听、美妙动人,生动形象,能带给人美好的想象。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①处,结合后文“包括融竹文化、竹工艺于一体的中国竹子博物馆和亚洲规模最大的安吉竹种园”可知,此处语境指安吉的中国竹博园对于竹子文化的收集完备,故此处可填“集大成者”。集大成者:集中某类事物的各个方面,达到相当完备的程度。
    第②处,需要填一个成语修饰竹工艺珍品,后面有参观展览厅的美好感受,加上上文的语境是画面上的人物活灵活现,故此处应填有关非常精妙的成语,可填“精彩绝伦”。精彩绝伦:指精彩美妙到了极点。
    第③处,此处用于参观展览厅的感受,各种竹工艺珍品十分精彩,让人不禁赞美,故此处可填“叹为观止”。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
    一是成分赘余。“约12000平方米左右”成分赘余,删除“约”或“左右”;
    二是搭配不当。“悠久而丰富的竹历史、竹资源”搭配不当,改为“悠久的竹历史、丰富的竹资源”。
    故可修改为:中国竹子博物馆占地12000平方米左右,分历史厅、资源栽培厅、文学艺术厅等8个展厅,展示我国悠久的竹历史、丰富的竹资源。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及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画波浪线句子“微风拂过,竹叶沙沙作响,简直就是一支美妙动人的小夜曲”运用比喻手法,将“微风拂过,竹叶的沙沙声”比作“一支美妙动人的小夜曲”,小夜曲优美动听,微风拂过竹叶的沙沙声同样动听,二者具有相似性。
    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竹叶声音的悦耳动听、美妙动人,能带给人美好的想象。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小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说到蔬菜,很多人会想到减肥帮手,甚至很多减肥者在减肥期间饮食都会以蔬菜为主,虽然蔬菜能量低,饱腹感强,但有各种蔬菜误区,减肥期间若没了解盲目食用反而得不到有效的减肥效果。
    大部分蔬菜的热量低,但并不是所有的蔬菜都没有热量, ① ,同样会导致热量超标影响减肥,如莲藕、土豆、山药根类蔬菜等都含有热量,所以吃蔬菜前要先了解蔬菜的热量,并且合理搭配。
    蔬菜热量低还能饱腹,但减肥期间 ② ,会让身体缺乏碳水化合物以及蛋白质等其他营养物质,无法满足身体的营养需求,既不健康也会影响减肥效果。而且在长时间低热量的饮食下身体对食物的渴望会比较迫切,大脑会发出要进食高热量高脂肪食物的信号,一旦停止减肥,恢复正常饮食体重会反弹,所以减肥期间不能只吃蔬菜,其他营养要补充足够,可以搭配鸡蛋、米饭、粗粮,瘦肉等。
    蔬菜在烹饪的过程中会流失营养成分,而且加入各种调味品会让蔬菜的热量提高,所以很多人认为减肥期间生吃蔬菜可以更减肥,因为 ③ 。其实并不是所有的蔬菜都适合生吃,像豆角、西兰花等如果没有煮熟后食用可能会带来腹部不适。
    20. 在上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字。
    21. 减肥期间,关于蔬菜有哪些认识误区?请结合二、三、四段分别概括。
    【答案】20. ①有热量的蔬菜如果狂吃。②只吃蔬菜。 ③ 其没有任何热量。
    21. ①蔬菜热量低,可以狂吃不会胖。②减肥期间只吃蔬菜就可以。③蔬菜生吃更减肥。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处,根据“但并不是所有的蔬菜都没有热量”可知,此处承接上文应说有热量的蔬菜;根据“同样会导致热量超标影响减肥”可知,此处说的是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既然有热量,自然是吃多了热量就会超标,故填:有热量的蔬菜如果狂吃。
    第二处,此处是一个转折句,根据后文“会让身体缺乏碳水化合物以及蛋白质等其他营养物质,无法满足身体的营养需求”可知,蔬菜虽然热量低还能饱腹,但只吃蔬菜,就会导致这一结果。故填:只吃蔬菜。
    第三处,此处说的是人们生吃蔬菜减肥的原因,根据上文“大部分蔬菜的热量低”可知,原因和“热量低”有关,故填:其没有任何热量。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
    根据“大部分蔬菜的热量低,但并不是所有的蔬菜都没有热量……同样会导致热量超标影响减肥”可知,误区一是蔬菜热量低,可以狂吃不会胖。
    根据“减肥期间……会让身体缺乏碳水化合物以及蛋白质等其他营养物质,无法满足身体的营养需求,既不健康也会影响减肥效果”可知,误区二是减肥期间只吃蔬菜就可以。
    根据“很多人认为减肥期间生吃蔬菜可以更减肥”“其实并不是所有的蔬菜都适合生吃”可知,蔬菜生吃更减肥。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想一千次不如行动一次,人生的所有转折都是从改变开始的。
    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想象,请以“转折”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转折
    去爬山。
    初春雪化,山溪裹挟着残雪从山上飞奔而下,在人们的眼中激荡。山路两边还尽是积雪,而散落在林地间的雪,早已受到了新生命们的感染,消逝了。没有恼人的风。一轮新日在沿着山坡,和我们,向上爬。
    这座海拔五百米的山盘桓在省界上。它终于熬过了一个有雪的冬天,等来了第一批进山的游人。我精力充沛地蹦到路边踢了几脚残雪,又回到路中央,出发!
    石阶像刚刚洗过澡一样,潮湿,仿佛暗示着春天。阳光透过林间,小心翼翼地舔舐着大地上的动植物。然而几乎没有什么动物,唯有几只未名之鸟,刚睡醒,就倚靠在尚未着衣的树枝上,唱着咏叹调。我越走越有劲,仿佛从新生的大地中汲取了力量,更加生机了。
    不时看到一块路牌,那是记载路程的。我于是突然发现,自己竟然已经走了这么多了。不觉有些疲劳,便躲进一座路边小亭,躲避疲劳。未等多久,春天又诱惑我再次出发了。同行的人早已跑得不见踪影。管他呢。我继续彳亍独行,然而渐觉体力真的不支了。越往上走,气温越低,阳光仿佛也丧失了它的穿透力,被屏蔽到了这片阴冷的树林之外。速度慢了下来。
    继续!走下去!
    我在心里大吼大叫。
    如此,又默默走了近百米。看着身旁一个个超越的人,我心里很不是滋味。终于,腿不能挪动了,肺不能呼吸了,口不能言语了,心不能前进了。我停了下来。
    我满怀失败者的耻辱站在道旁,胃中翻江倒海。这样不行,我心中斗争着。突然,一股厌气冲上喉口,一堆秽物喷薄而出:“呕————”
    路人用奇异的眼光盯着我:“这小子怎么了?”我也自问着,羞愧难当。然而,我惊奇地发现,经过这一次洗礼,我的疲劳倍减!
    又一次转折。
    阳光洒下来。那片秽物已经被处理掉了,埋葬在了残雪之中。就像是我的疲劳,被埋葬到了山下。
    继续!走下去!
    我在心里大吼大叫。
    过去的苦痛就应该把它吐出,埋葬,现在的艰难才是真正的我!我大踏步地奔向前方,景物变换,很快踏上山顶。同行的人早已到达,正用一种复杂的表情看着我:“你怎么上来的?”
    “就这么上来的。”我轻描淡写。他可能永远不会知道,是转折把我支撑上来的。已是下午,天空中的太阳也经过了它的转折。我想,转折是一种磨练,正如太阳,只有经过正午,才会焕发出它最强大的光和热。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全命题类作文题。
    命题作文需要抓“题眼”,而这个作文所给的题目就是“转折”。“转折”就是转变,或者是变化。从产生原因而言,转折有意料之外的,也有人力形成的。从结果而言,转折可能有好有坏。从内容而言,转折可大可小。从小处来说,可以是自己的一次学习改变,比如由原先的做题粗心变得细心了,甚至也有可能是积极到消极的负面转折;也可以是一次观念的改变,比如以前会以貌取人到现在变得尊重他人;还可以是人性格的改变,比如曾经懒惰的自己变得勤快了,邋遢的自己变得爱干净了。转折更可以是人生命运的改变,历史的改变等,比如说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突然到来的瘟疫,看似是我们无法转变的意外,但是却检验了我们高效的国家管理力量,让病毒快速控制,为西方国家争取了抗疫时间等。而面对“转折”,我们又该有怎样的态度和回应呢?转折有好有坏,事物的利弊都在不断的转机之中,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芦苇,而可以凭借自我的能力和集体的智慧,将命运的船舵掌握在自己手中。如果一己之力过于微小,那么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紧紧相连的今天, 人类可以通过全球化的精诚合作,找到应对转机的钥匙,走向光明的出口。
    既然要求以“转折”为题,那么写作重点就应该写转折前后是怎样的,要突出“转折”的经过,描写要具体、细致。比如可以略写以前的自己会以貌取人,看到长相一般或有特点的人都会不怀好意地揣测他人,详写自己经过某件事后,观念改变了,懂得了要尊重他人。也可以结合人生道理和国家时事,表达自己对于转折的内涵与意义的看法,并重点论述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转折,并最终使转折朝着自己理想的方向发展。写作时注意文体规范和书写规范。
    立意:
    1.“转折”在道路最崎岖处。
    2.从以貌取人到尊重他人的改变。
    3.困难是走向成熟的转折。
    相关试卷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3届高三语文冲刺(三)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3届高三语文冲刺(三)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