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 三轮冲刺练习 生物与环境 三(20题含答案解析)
展开2020年高考生物 三轮冲刺练习
生物与环境 三
1.A、B两个湖泊原来生态系统基本相似,但其中一个湖泊因附近农田过度使用化肥而被污染。如图表示目前两个湖的光合作用速率随着水深的变化。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B湖光合作用速率远低于A湖,所以受到污染的湖是B湖
B.A湖和B湖中的生物因光照而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
C.A湖固定的太阳能更多,所以A湖中的能量传递效率更高
D.A湖10 m以下和B湖80 m以下的生物主要是消费者和分解者
2.下列与图示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所示为次生演替,群落的演替速度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B.图甲所示群落的演替过程,可以发生在任何陆地区域
C.若图乙表示城市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量(有机物总量)组成,则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几乎全部来自该生态系统中植物固定的太阳能
D.若图丙表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则C和E在其中的作用最为关键
3.如图为技术人员针对某养猪场设计的废水处理流程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输入此氧化塘的总能量为氧化塘中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B.厌氧池中只能利用厌氧微生物把有机物降解为简单的无机物
C.氧化塘中的风车草、圆田螺、细菌等所有生物共同构成生态系统
D.废水不能过量流入氧化塘,原因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限
4.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多样性是指各种动植物资源及所含基因的多样性
B.利用人工湿地净化污水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C.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易地保护
D.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条件
5.某种生活在我国北方的蚜虫通过吸食落叶乔木幼嫩枝叶的汁水来生活,如图为不同月份温度对蚜虫种群数量的影响。食蚜蝇和瓢虫以蚜虫为食,蚂蚁从蚜虫处获得蜜露,并赶走食蚜蝇和瓢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数学模型的数据来自样方法
B.6月之前蚜虫种群的生活环境阻力很小
C.蚜虫种群数量速降的主要原因是天敌增多
D.这些生物之间存在着4种种间关系
6.植物凋落物的分解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研究者采集了4个物种的乔木以及每一物种的多个家系的叶片,以不同形式混合并检测分解速率,探索凋落物分解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研究中涉及的生物多样性包括( )
①遗传多样性 ②物种多样性 ③生态系统多样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7. “发展经济不应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要保护生态系统,应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此,人们在广大的山区进行人工植树造林,在许多城市建造了湿地公园,比如六安市的南湖湿地公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在一片山林地上通过人工管理提高某种速生树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B.湿地公园必须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C.造成人工林中群落垂直分布的主要原因为食物
D.湿地公园的观赏价值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8.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在捕食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相同
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可促使物质不断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C.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参与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
D.生物之间的捕食离不开信息传递
9.《吕氏春秋》中说:“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这些关于对自然要取之以时、取之有度的思想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草原上放羊的牲畜过多,过多部分会饿死,但牲畜的环境容纳量不变
B.“竭泽而渔”会使鱼虾数量下降至K/2以下,使生态系统发展停滞甚至崩溃
C.对于自然资源,我们应反对掠夺式地开发利用,而不是禁止开发利用
D.只有正确处理人与资源和环境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是人类唯一正确选择
10.中国是个人口大国。下列关于中国人口问题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近几年“北上广”人口数量不断增多,其主要原因是出生率的增加
B.国家禁止通过技术手段鉴定胎儿性别,目的是防止人为干扰性别比例
C.目前国家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目的是调整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
D.某地区的人口密度受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共同作用的影响
11.调查发现,近5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与上述地区群落演替有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人类开垦前后群落演替的类型没有改变
B.人类开垦没有改变该地区群落演替的方向
C.人类开垦使该地区群落演替的速率变慢了
D.合理干预有可能避免群落的荒漠化
12.下表表示在一个10 mL封闭培养体系中酵母菌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关于酵母菌细胞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可用数学模型Nt=N0λt表示种群数量
B.种内竞争导致初始阶段种群增长缓慢
C.可用抽样检测法估算酵母菌细胞总数
D.该酵母菌种群的K值约为12000个
13.下列对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个数时,取适量培养液直接滴加到计数室内
B.对于压在一个方格界限上的酵母菌的处理方法是计数四条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数
C.已知血球计数板的方格为2 mm×2 mm,若盖玻片下经稀释10倍的培养液厚度为0.1 mm,计数时观察值为M,则10 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约为2.5M×105个
D.与一般的生物实验一样,该探究实验也需要单独设置对照组
14. (多选)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速率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
B.森林中各种生物的垂直分层现象不都是由光照直接决定的
C.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物种丰富度呈先增大后稳定的特点
D.研究物种丰富度可在种群和群落两个层次上进行
15. (多选)如图a、b分别为农村和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生命物质总量)金字塔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两个生态系统均可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
B.两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均由3个营养级组成
C.两个生态系统中均存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D.流经两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均是其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
16. (多选)为助力“美丽乡村”建设,科研人员对南通某地富营养化水体实施生态恢复,先后向水体引入以藻类为食的某些贝类,引种芦苇、香蒲等水生植物,以及放养植食性鱼类等。经过一段时间,水体基本实现了“水清”“景美”“鱼肥”的治理目标。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治理前的水体不能实现自我净化说明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强
B.引种芦苇、香蒲既可吸收水中无机盐,又能遮光抑制藻类生长繁殖
C.放养植食性鱼类可使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更好地流向人类
D.这一成功案例说明调整生态系统的结构是生态恢复的重要手段
17.消费者的同化量主要用于三种生命活动:①用于与其他物种争夺相同资源;②用于避免被捕食;③用于繁殖后代。假设①+②+③=E,下图表示消费者的能量E的三种分配类型。请回答下列问题:
(1)消费者的摄入量扣除________即为同化量。从图中可看出,若某种生物与其他生物竞争、避免被捕食的过程越激烈,则其用于________的能量所占的百分比相对就越少。
(2)欧洲野兔进入澳大利亚初期,种群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其能量E分配情况最可能是图中的________类型。欧洲野兔种群数量迅速增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农田鼠害严重,鼠群的能量E分配属于A类型。在生产中可采取________措施使鼠群的环境容纳量降低,使其能量E分配转为________类型,进而控制鼠害,防止粮食减产。
18.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海洋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图1是某海洋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太阳能与水深关系的曲线,图2表示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表示碳的流动方向。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图1可知,在近海水域,生产者固定太阳能的量随水的深度增加而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在远洋水域,从水深30 m开始,随水深增加,固定太阳能的量逐渐减少,影响这一变化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________。生产者的种类也会随水深的变化出现差异,这体现出海洋群落的________结构。
(2)海洋中的生产者将太阳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这是生态系统中能量的________过程。请在图3中补充完整图2所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箭头表示能量流动方向,请在方框内填写字母,并补充必要的箭头)。
(3)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各种各样的信息在生物的生存、繁衍和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4)海洋运输中泄漏的石油及倾倒的污染物因只有一部分能被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成分)分解,从而造成海洋污染,这说明海洋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能力是有限的。
19.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蝗灾频发的国家,治蝗问题的研究备受关注。广东省昆虫研究所曾在珠三角地区做过一项实验,即将大量的鸭子引入农田捕食水稻蝗虫,
结果仅需2 000只鸭就能把4 000亩地里的蝗虫吃干净,有效控制虫害。为了研究蝗虫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某小组尝试构建了如图所示的两个模型(甲图中箭头所指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
(1)甲图模型属于________(填“物理”“概念”或“数学”)模型,其曲线变化趋势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________调节机制。捕食者与猎物的相互关系是经过长期的______进化逐步形成的。
(2)乙图中OA时间段,蝗虫每天增加3.5%,并呈“J”型曲线增长,假设最初有3 000只,则15天后种群的数量为N15=____________(只)。(只写出表达式,不必计算)
(3)在这个生态系统中,蝗虫属于第________营养级,鸭是________消费者。
(4)这种控制虫害的方法属于________,具有长效、环保和无污染的特点,而利用单一农药进行的化学防治不可能取得长期持续的防治效果,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16年9月20日消息,因清江(长江支流)梯级水电站泄洪,湖北省长阳、宜都地区养殖网箱中近万吨外来鲟鱼、杂交鲟鱼逃逸。这些逃逸的外来鲟鱼、杂交鲟鱼的数量很大,目前已经扩散到长江中下游干流中,洞庭湖、鄱阳湖等都有,这些逃逸的鲟鱼会挤占中华鲟等土著鱼群在生态环境中的位置,并与中华鲟杂交,造成基因污染。导致以后纯种中华鲟难觅,根据这些现象回答相关问题。
(1)近日,江西湖口县渔民意外捕捞到一条大型杂交鲟,发现鲟鱼的尾鳍比较发达,且穿孔不易死,但受伤后更难捕捞,想要知道湖中大约有多少尾杂交鲟,可以用______________法进行统计,不过该方法统计的数据比理论值偏________,要判断这种杂交鲟与纯种中华鲟是否是同一个物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外来鲟鱼进入洞庭湖、鄱阳湖,造成湖中生物多样性________(选填“降低”或“增大”),该过程__________(选填“属于”或“不属于”)群落演替。
(3)鲟鱼是底栖鱼类,食性非常狭窄,属肉食性鱼类,在江中主要以一些小型的或行动迟缓的底栖动物为食,杂交鲟与中华鲟之间的关系主要是________关系。与其他鱼之间还存在________关系。
答案解析
1.答案为:D;
解析:本题以实验形式考查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难度中等。比较A、B两个湖的光合作用速率曲线,可以看出受到污染的湖是A湖;A湖和B湖中的植物因光照而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而动物的分层现象则由食物、栖息场所等导致;由于污染,A湖固定的太阳能少;A湖10 m以下和B湖80 m以下没有植物分布,因此主要是消费者和分解者。
2.答案为:D;
解析:图甲所示为初生演替,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会受人类活动的影响,A错误;环境条件适宜时群落才可演替为森林,B错误;流经城市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大都来自于其他生态系统的化学能(蔬菜、粮食等),C错误;图丙表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C是生产者,D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A、B是消费者,E是分解者,生产者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最为关键的成分,D正确。
3.答案为:D;
解析:输入此氧化塘的总能量为氧化塘中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和废水中有机物含有的化学能;厌氧生物处理法是在断绝氧气的条件下,利用厌氧微生物和兼性厌氧微生物的作用,将废水中的各种复杂有机物转化成比较简单的无机物(如二氧化碳)或有机物(如甲烷)的处理过程;氧化塘中的风车草、圆田螺、细菌等所有生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废水不能过量流入氧化塘。
4.答案为:D;
解析: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A错误;利用人工湿地净化污水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错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就地保护,C错误;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条件,D正确。
5.答案为:C;
解析:蚜虫的活动范围很小,可采用样方法调查蚜虫的种群密度,因此图中数学模型的数据来自样方法,A正确;6月之前,蚜虫的个体数量急剧增加,说明其种群生活的环境阻力很小,B正确;已知生活在我国北方的蚜虫通过吸食落叶乔木幼嫩枝叶的汁水来生活,6月之后因乔木的幼嫩枝叶很少,蚜虫因缺乏食物来源而导致其种群数量速降,C错误;依题意可知:蚜虫与乔木之间存在寄生关系,食蚜蝇和瓢虫之间存在竞争关系,食蚜蝇与蚜虫、瓢虫与蚜虫之间存在捕食关系,蚂蚁与蚜虫之间存在共生关系,D正确。
6.答案为:D;
解析: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它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A、B、C均不全面,D正确。
7.答案为:B;
解析:在一片山林地上通过人工管理提高某种速生树的产量后,导致生物种类减少,从而导致其抵抗力稳定性降低,A错误;任何人工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B正确;造成人工林中群落垂直分布的主要原因为阳光,C错误;湿地公园的观赏价值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错误。
8.答案为:A;
解析:在捕食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不完全相同。
9.答案为:A;
解析:草原上放养的牲畜过多,会因过度食用牧草导致草场逐渐被破坏,进而导致草原上牲畜的环境容纳量降低,A错误;“竭泽而渔”会使鱼虾幼年个体减少,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导致种群数量下降至K/2的水平,使生态系统发展停滞甚至崩溃,B正确;对于自然资源,为了让种群生长繁殖速度尽可能达到最大,我们反对掠夺式地开发利用,但绝不是禁止开发利用,C正确;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正确处理人与资源和环境的关系,是人类唯一正确选择,D正确。
10.答案为:A;
解析:近几年“北上广”人口数量不断增多,其主要原因是迁入率的增加。
11.答案为:C;
解析:人类开垦前后,该群落的演替均为次生演替,类型未变,A正确;开垦前,群落由复杂向简单演替,开垦后,群落仍然由复杂向简单演替,方向不变,B正确;开垦前,演替速率较慢,过度开垦,加速群落退化,C错误;若合理干预,可能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或延缓群落演替的速度,避免群落的荒漠化,D正确。
12.答案为:C;
解析:根据表格数据分析,酵母菌种群数量先增加后维持稳定,表现为“S”型增长,而“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可用数学模型Nt=N0λt表示”指的是“J”型曲线,A错误;初始阶段增长缓慢是由于酵母菌种群数量太少,且对环境有一个适应的过程,B错误;可用抽样检测法估算酵母菌细胞总数,C正确;该酵母菌种群的K值约为12×1000个/mL×10 mL=120000个,D错误。
13.答案为:C;
解析:培养液应滴在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并非直接滴加到计数室内,故A错误;
在统计血球计数板每格内的酵母菌数时,压在边上的个体只计数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个体,故B错误;
C所述的计算结果是×10 M=2.5 M×105,故C正确;
该实验不需要单独设置对照组,只要分组重复实验,结果取平均值即可,故D错误。
14.答案为:BC;
解析: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森林中植物的垂直分层现象是由光照决定的,而动物的分层现象是由食物和栖息场所决定的;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物种丰富度呈先增大后稳定的特点;物种丰富度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15.答案为:BD;
解析: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有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的作用;在两个生态系统中,图中所示为生命物质总量金字塔,不是能量金字塔,营养结构中不一定只有3个营养级;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两个基本功能,因此农村和城市生态系统中均存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流经农村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由于城市生态系统中耕地较少,生产者中能提供食物的较少,流经城市生态系统的能量由外界有机物输入较多,如市民吃的蔬菜、水果、面粉等食物均为外来输入。
16.答案为:BCD;
解析:治理前的水体不能实现自我净化说明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弱;芦苇、香蒲属于挺水植物,其在与藻类植物竞争阳光、营养物质中处于优势,可吸收水中无机盐,又能遮光抑制藻类生长繁殖;放养植食性鱼类,可以食用藻类,而植食性鱼类又可以被人类食用,这样会使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更好地流向人类;据题意可知,这一案例基本实现了“水清”“景美”“鱼肥”的治理目标,说明调整生态系统的结构是生态恢复的重要手段。
17.答案为:
(1)粪便量 繁殖后代
(2)A 空间、资源充足,没有天敌,动物同化的能量更多用于繁殖后代
(3)引入天敌 C
解析:
(1)摄入量-粪便量=同化量,即消费者的摄入量扣除粪便量即为同化量。从图中可看出,若某种生物与其他生物竞争、避免被捕食的过程越激烈,该过程消耗的能量就越多,则其用于繁殖后代的能量所占的百分比相对就越少。
(2)欧洲野兔进入澳大利亚初期,种群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说明欧洲野兔进入澳大利亚初期,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充足、没有天敌,动物同化的能量更多用于繁殖后代,而用于与其他物种争夺相同资源所消耗的能量和用于避免被捕食所需的能量较少,因此其能量E分配情况最可能是图中的A类型。
(3)从题图分析可知,为防治农田鼠害,可考虑引入鼠的天敌,以降低鼠群的环境容纳量,使其能量E分配转为C(高捕食影响)类型,进而控制鼠害,防止粮食减产。
18.答案为:
(1)先增加后减少直至到0 阳光 垂直
(2)输入
(3)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分解者 自我调节;
解析:据图1分析可知:在近海水域,生产者固定太阳能的量先增加后减少;在远洋水域,从水深30米处开始,随着水深增加固定太阳能的量逐渐减少,影响这一变化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光。图2中,A表示无机环境(二氧化碳库),D表示生产者,C、B都表示消费者,E表示分解者。
(1)据图分析,在近海水域,生产者固定太阳能的量随水的深度增加而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最后降低到0;在远洋水域,从水深30 m开始,随着水深增加固定太阳能的量逐渐减少,影响这一变化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光照。植物随着水深而分布不同,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海洋中的生产者将太阳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属于能量流动过程中的输入过程。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2中D是生产者,C、B都是消费者,E是分解者,太阳能通过光合作用被D固定,D的能量流向消费者C和分解者E,C的能量流向消费者B和分解者E,B的能量流向分解者E,且所有生物都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热能,如下图所示。
(3)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在生物的生存、繁衍和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4)根据题意分析,海洋运输过程中,污染物只有一部分被分解者分解,进而造成了海洋污染,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19.答案为:
(1)数学 负反馈 共同
(2)3 000×1.03515
(3)二 次级
(4)生物防治 农药可将蝗虫种群中的抗药个体选择出来,并导致蝗虫种群中的抗药基因频率增加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以种群为主的生态学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基础知识,运用数学模型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1)甲图是通过研究种间捕食关系所构建的捕食者——猎物的模型,是一种数学模型。
(2)应用种群“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Nt=N0λt,将具体数值带入即可。
(3)蝗虫属于第二营养级,鸭是次级消费者。
(4)生物防治具有长效、环保和无污染的特点;而利用单一农药进行的化学防治,不可能取得长期持续的防治效果,因为农药可将蝗虫种群中的抗药个体选择出来,并导致蝗虫种群中的抗药基因频率增加。
20.答案为:
(1)标志重捕法 大 将该杂交鲟鱼与纯合中华鲟杂交,看能否产生可育后代
(2)降低 属于
(3)竞争 捕食;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种群与群落的有关知识。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有标志重捕法和样方法,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而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判断同一物种的依据是看是否存在生殖隔离;群落演替是指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过程;种间关系包括捕食、竞争、互利共生和寄生等。
(1)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用标志重捕法,本题中鲟鱼的尾鳍比较发达,且穿孔不死,说明可以使用标志重捕法;受伤更难捕捉,导致二次捕捉中被标记的鲟鱼数量降低,所以该方法统计的数据比理论值偏大;判断一个新物种的方法就是与原来物种杂交是否能产生可育后代,不能产生可育后代说明有生殖隔离,从而判断产生了新物种;
(2)外来鲟鱼进入洞庭湖、鄱阳湖,挤占中华鲟等土著鱼群在生态环境中的位置,并与中华鲟杂交,造成基因污染,导致以后纯种中华鲟难觅,造成湖中生物多样性降低,该过程属于群落演替;
(3)鲟鱼是底栖鱼类,食性非常狭窄,属肉食性鱼类,在江中主要以一些小型的或行动迟缓的底栖动物为食,杂交鲟与中华鲟之间的关系主要是竞争关系;还以其他鱼为食,所以与其他鱼之间还存在捕食关系。
高考生物 三轮冲刺练习 现代生物科技 五(20题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 三轮冲刺练习 现代生物科技 五(20题含答案解析),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3~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生物 三轮冲刺练习 现代生物科技 三(20题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 三轮冲刺练习 现代生物科技 三(20题含答案解析),共10页。
高考生物 三轮冲刺练习 生物与环境 一(20题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 三轮冲刺练习 生物与环境 一(20题含答案解析),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X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