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3章地球上的水第3节洋流教师用书
展开第三节 洋流
一、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1.分布模式
名称 | 副热带大洋环流 | 副极地大洋环流 |
分布海区 | 中、低纬度副热带海区 | 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 |
洋流模式 | ||
环流方向 | 北半球:顺时针方向。 南半球:逆时针方向 | 北半球:逆时针方向 |
洋流性质 | 大陆东岸或大洋西岸为暖流;大陆西岸或大洋东岸为寒流 | 大陆东岸或大洋西岸为寒流;大陆西岸或大洋东岸为暖流 |
2.洋流分布及名称
在横线处填写图中字母代表的洋流名称。
A.北赤道暖流 B.南赤道暖流 C.西风漂流 D.日本暖流 E.北太平洋暖流 F.加利福尼亚寒流 G.东澳大利亚暖流 H.秘鲁寒流 I.千岛寒流 J.墨西哥湾暖流 K.北大西洋暖流 L.拉布拉多寒流 M.加那利寒流 N.巴西暖流 P.本格拉寒流 Q.厄加勒斯暖流 R.西澳大利亚寒流
3.特殊的环流模式——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
二、洋流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影响气候
(1)全球影响: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和水分的输送和交换,维持全球水热平衡。
(2)对沿岸影响: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2.影响海洋生物分布
(1)寒暖流交汇海区形成渔场:如日本的北海道渔场。
(2)上升流形成渔场:如秘鲁渔场。
3.影响海洋航行
(1)顺洋流航行可节约燃料,加快航行速度。
(2)寒暖流相遇,往往形成海雾,对海上航行不利。
(3)洋流从北极地区带来的冰山对航行构成威胁。
4.影响近海污染
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净化速度,但也会扩大污染范围。
考点一 洋流的形成与分布
(2021·广东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冰架分离后漂浮在海上的冰山被形象地称为冰筏。罗斯海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冰架——罗斯冰架,是南极大陆周边冰山输出最强的海区,洋流环境复杂。随着全球变暖,近年来罗斯冰架崩离、消融明显。模拟结果表明,若变暖进一步增强,南极地区的降水会更多地以降雨的形式出现。下图示意罗斯海所在区域的地理环境。
(1)简述罗斯环流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2)分析从罗斯冰架分离入海后的冰筏漂移的动力机制。
(3)更多以降雨形式出现的降水会加速南极海冰融化,对其原因给出合理解释。
【思维培养】
关键能力 | 获取和解读信息 | ①罗斯环流的位置:地处西风带、南极大陆附近,受陆坡流影响,靠近西风漂流(洋流); ②西风漂流、罗斯环流、陆坡流等的位置、流向 |
调动和运用知识 | 冰筏移动方向与极地环流运动方向一致,分析动力机制,即分析洋流形成的原因 | |
学科素养 | 区域认知 | 认识罗斯海的经纬度位置、所处气压带和风带位置、海陆位置等 |
综合思维 | 海冰融化加速可从海冰形成量减少和融化量增加两方面进行分析 |
【我的解答】
答案:(1)西风漂流(盛行西风)和陆坡流(极地东风)共同影响;广阔洋面,海陆轮廓的影响;地转偏向力影响。
(2)冰架区表面辐射冷却剧烈,产生向海气压梯度力;叠加因地形高差引起的空气重力下沉运动,加强风速,将冰筏带向外海;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影响形成的极地东风(陆坡流),带动冰筏漂移。
(3)雨水温度较高,加剧海冰融化;雨水对冰雪的冲刷加剧,下垫面反射率降低,冰面温度增加;海冰融化,海水面积增加,海水吸收太阳辐射增加。
洋流的形成
1.风海流:形成动力是盛行风
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北印度洋海水向西流(逆时针);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北印度洋海水向东流(顺时针)。
2.密度流
形成动力是海水的温度和盐度不同引起的密度差异。如直布罗陀海峡两侧,大西洋的海水比地中海盐度低,密度小,水面高,表层大西洋海水经直布罗陀海峡流入地中海。
3.补偿流
形成动力是密度和风力。如直布罗陀海峡表层海水流入地中海,大西洋深处海水上升补偿表层海水,形成上升补偿流。再如秘鲁寒流受东南信风吹送,秘鲁沿岸表层海水离岸而去,下层海水上升到海面,来补偿流失的海水,也可形成上升补偿流。
洋流分布图的判读方法
1.判断洋流所在的南、北半球。
(1)依据等温线的数值变化规律,确定洋流所处的南、北半球。
如下图,等温线数值自南向北递减,位于北半球;反之则位于南半球。
(2)依据环流方向判断南、北半球。
①如果大洋环流方向呈顺时针方向且位于中、低纬度,则该海域肯定位于北半球,如图1;反之,该海域位于南半球,如图2。
②组成中、低纬大洋环流的四条洋流中,若三条暖流一条寒流,则该环流位于北半球,如图1;若两条暖流两条寒流,则该环流位于南半球,如图2。
2.依据洋流性质判断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1)纬度位置:大陆东岸是暖流、西岸是寒流的,位于中、低纬海域;大陆东岸是寒流、西岸是暖流的,位于北半球中、高纬海域。
(2)海陆位置:中、低纬大洋环流中,暖流分布在大陆东岸(大洋西岸),寒流分布在大陆西岸(大洋东岸)。
3.依据洋流流向判断季节
北印度洋海域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时,为北半球冬季;呈顺时针方向流动时,为北半球夏季。
考向1 洋流的形成
(2022·山东卷)亚得里亚海是地中海的一个海湾(下图),其洋流是地中海洋流系统的一部分。洋流在海湾内的运动促进了海水更新。据此完成1~2题。
1.亚得里亚海东岸表层洋流( C )
A.为寒流,且丙处流速大于丁处
B.为寒流,且丁处流速大于丙处
C.为暖流,且丙处流速大于丁处
D.为暖流,且丁处流速大于丙处
2.图示M海域多数岛屿的类型为( A )
A.大陆岛 B.珊瑚岛
C.冲积岛 D.火山岛
考向2 洋流的分布
某年8月,一对澳大利亚夫妇在太平洋岛国汤加的瓦瓦乌岛(简称瓦岛,位置如图)西侧洋面上遇到了一大片“漂浮的陆地”,地图上从未出现,远看像沙滩,近看才发现是由大量浮石聚集而成。研究发现,这种石头主要成分为硅酸盐类,内部含有很多封闭的孔隙,故能浮于水中。据此完成3~4题。
3.推断浮石的来源是( )
A.由风自瓦岛吹落 B.珊瑚虫遗骸堆积
C.海底火山喷发物 D.洋壳张裂岩石上浮
4.几个月后这片浮石群可能出现在( )
A.菲律宾东部沿海 B.澳大利亚西部沿海
C.南极大陆沿海 D.澳大利亚东部沿海
3.C 4.D 解析:第3题,根据材料分析可知,该地区的浮石体积较大,风力的搬运作用主要是体积较小的碎屑物,A错误;珊瑚礁的主要成分为碳酸盐类,该浮石主要成分为硅酸盐类,B错误;火山喷发出的岩浆在迅速冷凝后形成疏松的气孔构造,且其主要成分为硅酸盐类,海底火山喷发将岩浆物质带到表面,形成有气孔的玄武岩,C正确;该处附近为板块消亡边界,D错误。第4题,该浮石位于太平洋西南部,受南赤道暖流和东澳大利亚暖流的影响,可能将浮石携带到澳大利亚东海岸,D正确;南赤道暖流向西流,菲律宾东部沿海在北半球,A错误;受澳大利亚大陆的影响,南赤道暖流不能移动到其西部沿海,B错误;南纬40°附近有横贯全球的西风漂流流经,浮石不易漂到南极大陆沿海,C错误。
考点二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022·浙江6月卷)下图为世界局部区域洋流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洋流( )
A.①②均是暖流
B.①②均是寒流
C.①是寒流,②是暖流
D.①是暖流,②是寒流
(2)受图示洋流影响( )
A.甲海域存在大型渔场
B.乙群岛出现荒漠景观
C.丙沿岸冬季降温明显
D.丁海域地热资源丰富
【思维培养】
知识储备 | 材料信息 | 区域定位:大西洋东部,非洲和欧洲西岸 |
调运知识 | ①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为暖流;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为寒流; ②30°N附近终年受副热带高压带的控制,为热带沙漠气候;欧洲的西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 |
思维路径 | 第(1)题 | |
第(2)题 |
【我的解答】(1)D (2)B
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影响 | 实例 | |
在高、低纬之间,进行热量和水分的输送与交换,调节全球热量和水分平衡 | 低纬度海区温度不会持续上升 | |
影响大陆沿岸气候 | 暖流增温增湿 | 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北美东海岸降水丰富;秘鲁及澳大利亚西海岸等地的荒漠环境;南美大陆东西两岸的气温差异 |
寒流降温减湿 |
洋流对渔场的影响
1.世界四大渔场的分布与洋流的关系
渔场 | 形成 | 具体表现 | 洋流名称 |
纽芬兰渔场 | 寒暖 流交 汇处 | 海水受到扰动,下层的营养盐类被带至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繁殖,饵料丰富;洋流交汇处,可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游动,从而使鱼群集中;喜暖水和喜冷水的鱼类都在此汇集 | 拉布拉多寒流和墨西哥湾暖流 |
北海道渔场 | 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 | ||
北海渔场 | 北大西洋暖流和北冰洋南下的沿岸冷水 | ||
秘鲁渔场 | 冷海水上泛处 | 受离岸风的影响,表层海水远离陆地而去,从而使得沿岸地区的海水水位较低,深层海水会上涌补充,沿海地区常形成上升补偿流,从而把大量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有利于鱼类的生长 | 秘鲁沿岸的秘鲁寒流 |
2.海洋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
考向1 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2023·天津模拟)太平洋流入北冰洋的海水量及物质能量受季节性风向影响最为明显。下图示意太平洋表层海水经白令海峡流入北冰洋。读图,完成1~2题。
1.太平洋表层海水年内流入楚科奇海域最多的时段为( )
A.3—5月 B.6—8月
C.9—11月 D.12月—次年2月
2.太平洋表层海水流入过多,对楚科奇海域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A.海陆轮廓巨变 B.浮游生物减少
C.区域降水减少 D.加速海冰消融
1.B 2.D 解析:第1题,材料提示太平洋流入北冰洋海水量受季节性风向影响最为明显,图示海域夏季以东南风为主,且楚科奇海域夏季极地东风势力较弱,年内流入北冰洋海水量最多。 第2题,太平洋海水流入楚科奇海域对海陆轮廓影响小,A错误; 暖海水造成楚科奇海域海水升温,且暖海水从低纬带来众多浮游生物,故楚科奇海域浮游生物增多,B错误;暖流流经楚科奇海域,对沿岸起到增温增湿作用,一定程度上降水会增多,C错误;太平洋海水从低纬地区注入高纬地区,暖海水会加剧楚科奇海域海冰消融,故D正确。
考向2 洋流对海洋生物分布的影响
海冰流是海流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众多的海冰沿着一定方向流动而成,多发生于纬度较高的海域和开春时节。罗斯海是南太平洋深入南极大陆的大海湾,是南极大陆周围海冰流最密集的海域。罗斯海东岸是南极企鹅的主要栖息地。下图为罗斯海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 3~4题。
3.推测罗斯海海冰流的流向是( )
A.由西北流向东南 B.由东南流向西北
C.由东北流向西南 D.由西南流向东北
4.与罗斯海西岸相比,罗斯海东岸成为南极企鹅栖息地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水上涌 B.洋流交汇
C.风浪较小 D.气候温暖
3.B 4.A 解析:第3题,极点附近处于极地高压带,罗斯海附近受极地东风的影响,吹东南风,在极地东风影响下,海水由东南流向西北。故选B。第4题,罗斯海东岸吹东南风,是离岸风,受其影响,表层海水被吹走,深层冷海水上涌,把大量营养物质带到表层,为鱼类提供饵料来源,鱼类又为企鹅提供了食物来源,所以东岸分布企鹅多。该区域无洋流交汇,风浪较大,气候寒冷。故选A。
下图中格陵兰岛大部分终年被冰雪覆盖,甲、乙分别是北美洲和英国的港口,甲、乙之间的虚线示意航线。18世纪,美国某邮政官员调查发现,沿北美洲和英国之间航线航行的邮船,往、返航程耗时明显不同。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最有可能出现冰山的海域在( )
A.①附近 B.②附近
C.③附近 D.④附近
(2)沿甲、乙之间航线航行的邮船往、返时间不同主要受( )
A.海浪的影响 B.暖流的影响
C.海风的影响 D.寒流的影响
【思维培养】
关键能力 | 获取和解读信息 | ①格陵兰岛大部分终年被冰雪覆盖; ②甲、乙之间的虚线示意北美洲和英国之间的航行航线 |
调动和运用知识 |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对气候、海洋生物、海洋污染物、航行等的影响 | |
学科素养 | 区域认知 | 格陵兰岛东侧有南下的东格陵兰寒流(洋流)影响 |
综合思维 | 沿甲、乙之间航线航行的邮船往、返时间受北大西洋暖流顺流或逆流的影响,往返时间不同 |
【我的解答】(1)C (2)B
1.洋流影响航行速度、时间及经济效益
(1)伟大的航海家哥伦布,1492年第一次横渡大西洋到美洲,沿下图中①航线用了37天。1493年哥伦布第二次去美洲,沿下图中②航线仅用了20天。
(2)我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下西洋,沿下图中③航线,比哥伦布航行大西洋早了半个多世纪。他总是选择冬季从我国出发,夏季返回。(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洋流向西流,顺流航行省力;夏季,盛行西南季风,海水向东北流,返回时顺水行舟)
(3)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国和沿线国家的联系也日益紧密。下图为一艘开往欧洲的集装箱货轮11月份的航行路线示意图。该船在ab段和cd段航行时,与所在海区风向和洋流的关系都是顺风顺水。ab段位于北印度洋海区,11月份主要受冬季风影响,冬季在东北季风的影响下,洋流自东向西呈逆时针方向流动,所以该船航行在该海区时,既顺风又顺水。cd段位于欧洲西部海域,该地常年受盛行西风即西南风影响,所以该船航行在该海域顺风;该海域又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而北大西洋暖流向北流,所以该船航行在该海域顺水。
2.洋流与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地中海海域是德、意军队控制区,而进出地中海的咽喉要道——直布罗陀海峡,却在英军控制之中。为了控制德军潜艇出入地中海,英军用雷达、声呐设备监控直布罗陀海峡,但监测站并没有发现德军潜艇,而德军潜艇却自由出入地中海和大西洋之间,英国舰艇在地中海不断遭受德军潜艇的攻击。
原因是直布罗陀海峡的海水在上下层的流向不同,上层海水由大西洋流入地中海,下层海水由地中海流入大西洋。德、意潜艇充分利用直布罗陀海峡的密度流的特点,在经过直布罗陀海峡时,关闭发动机,利用密度流自由出入地中海。
3.海冰、海雾与航行
在高纬度海区,夏半年,从极地向较低纬度流动的洋流易带来冰山(海冰),对海上航行的船只造成破坏。
寒暖流交汇处、低纬度海区的寒流、高纬度海区的暖流、夏季的寒流流经区、冬季暖流流经区易形成海雾,能见度低,影响海上航行的船只。
北极东北航道全程约3 000海里,是沟通我国与欧美的水上最近通道,较传统航线可减少12~15天航程。下图是北极东北航道和中俄陆河联运路线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北极东北航道最繁忙的月份最可能是( )
A.6月 B.7月
C.8月 D.9月
2.与北极东北航道相比,中俄陆河联运路线的优势是( )
A.运距短,速度快 B.不受气象限制
C.运量大,运费低 D.线路短,运费低
1.D 2.A 解析:第1题,北极东北航道纬度高,冬季漫长寒冷,还有极夜现象。从白令海峡开始到巴伦支海,航道东段海域结冰期长,海冰是航道运行的最大障碍。北半球陆地最高温出现在7月,而海洋升温慢,8月温度最高,且冰的融化需要一个过程,滞后于温度,所以9月航道内浮冰更少,更适宜航行。第2题,由图可知,中俄陆河联运路线主要为铁路运输,相比北极东北航道,运输距离短,速度快;中俄陆河联运不受海洋灾害影响,但是会受到陆地暴雪等气象灾害限制,运量不一定比海运运量大,运费也不一定低。
十四 洋流
(建议用时:40分钟)
一、选择题
下图为世界部分区域洋流分布示意图,图中虚线代表洋流。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甲洋流( )
A.位于副极地环流圈 B.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C.受极地东风影响大 D.在性质上属于寒流
2.关于图中洋流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处夏季时温和多雨
B.②处分布着峡湾地貌
C.③处行船时流急浪高
D.④处有世界著名渔场
1.D 2.C 解析:第1题,甲为南半球西风漂流,因海陆分布的影响,南半球没有副极地环流圈,甲属于副热带环流圈,A错误;图示范围内,甲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B错误;西风漂流受西风带影响大,C错误;南半球西风漂流,受南极大陆和浮冰影响,水温低,属于寒流,D正确。第2题,①处位于西风带背风坡,全年降水少,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A错误;②处有峡湾,但峡湾地貌是冰川作用的结果,并非洋流影响,B错误;③位于西风带,风力强劲,且海洋贯通东西,没有陆地阻挡,因此流急浪高,C正确;④处纬度高,海水封冻期长,渔业资源并不丰富,无世界著名渔场,D错误。
在澳大利亚大陆和塔斯马尼亚岛间的巴斯海峡,海水流动受风的影响,季节变化明显。海水的水龄(海水在一处停滞的时间)与海域水体的流动性密切相关,深层海水的水龄一般大于表层。研究表明,巴斯海峡东南部(图中虚线方框范围)海水水龄较大,对水质和海洋生物造成一定影响。下图是巴斯海峡洋流季节分布图。据此完成3~4题。
3.当巴斯海峡出现甲洋流时,最有可能出现在(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4.东澳大利亚暖流未能减小虚线方框中的海水水龄的主要原因是( )
①势力较小 ②岛屿阻挡 ③西风影响 ④距离较远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A 4.B 解析:第3题,题干表明巴斯海峡海水流动受风的影响季节变化明显。根据甲洋流流动方向,判断此时盛行风向为东南风,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澳大利亚大陆上形成低压。根据海陆的热力差异判断,南半球此时为夏季,所以最可能出现在1月。A正确,B、C、D错误。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东澳大利亚暖流与小方框海域之间有岛屿,阻挡了东澳大利亚暖流西进,导致暖流对该地影响相对较小,①错误,②正确;在西风影响下洋流东移,所以东澳大利亚暖流对位于其西侧的巴斯海峡影响较小,对海水流动性增强有限,因此未能减小方框中的海水水龄,③正确;东澳大利亚暖流与小方框海域之间距离较近,④错误。B正确,A、C、D错误。
(2023·宁波模拟)黄海沿岸流是自渤海和黄海北部向南流动的海流,有显著季节变化。读黄海沿岸流和黑潮分布示意图,完成5~6题。
5.黑潮流经海域表层等温线的分布情况是( )
A B
C D
6.沿岸流势力最强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5.A 6.D 解析:第5题,读黄海沿岸流和黑潮分布示意图可知,该地位于北半球,故越往北温度越低;由图可知,黑潮自南向北流,为暖流,根据洋流流向与等温线凸向相同的特点可知,该海域等温线向北凸。第6题,由题干可知,黄海沿岸流是自渤海和黄海北部向南流动的海流,冬季,受西北风影响,沿岸流势力最强,D正确;夏秋季节盛行东南季风,故B、C错误;春季西北风不是最强盛的,故A错误。
海滩离岸流,也叫回卷流,是一股垂直于海岸流向外海的狭窄而强劲的水流,多发于沙质海滩的横向沙坝、沟槽等地形区域。某个时刻,在风、波浪、潮流等作用下,冲向海滩的海水因某种扰动聚集起来,最终大量的海水从较低的缺口冲出,形成离岸流,强劲的水流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在此区域活动的人群拖到外海,造成溺水事件。下图为我国某海域地形图。据此完成7~9题。
7.图示海滩最容易发生离岸流的海域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8.在海滩不幸遇到离岸流,最科学的自救方法是( )
A.尽全力逆流游回岸边 B.呼叫或挥手寻求救援
C.平行于海岸向两边游 D.下潜到水底走回岸边
9.假如你站在图中岸边沙滩上,会发现离岸流处的海水( )
①清澈透明 ②颜色偏黄 ③风平浪静 ④浪花翻卷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7.C 8.C 9.B 解析:第7题,由材料可知,离岸流多发于沙质海滩的横向沙坝、沟槽等地形区域;结合图例可看出,丙处北侧有一横向沙坝,南侧等深线向水浅的方向弯曲为沟槽地形,可判断出丙处最容易发生离岸流,C正确;甲处等深线向水深的方向弯曲,为海底山脊地形,不易发生离岸流,A错误;乙和丁两地等深线稀疏平直,不易发生离岸流,B、D错误。第8题,由材料“强劲的水流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在此区域活动的人群拖到外海”可知,离岸流速度快,因此不易逆流游回岸边,可暂时随波逐流,A错误;呼叫或挥手寻求救援可行,但离岸流速度快,他人不一定发现,且他人发现后的救援不属于自救,B错误;离岸流是在海浪和水底地形共同作用下,底层海水也发生扰动,下潜更危险,D错误;由于离岸流宽度较窄,因此可向平行于海岸的两边游,C正确。第9题,由材料“冲向海滩的海水因某种扰动聚集起来”可知,离岸流发生时,海水聚集会使底层沙质搅动,使海水浑浊,颜色偏黄,①错误、②正确;离岸流速度快且表面平静,不易发觉,③正确、④错误。故选B。
二、非选择题
10.(2023·日照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南季风和沿岸海底地形是影响粤东至闽南沿岸夏季上升流的重要因素。研究发现,夏季珠江径流对东经116°以西的上升流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图1示意粤闽沿海部分海底地形。
图1
图2
(1)分析甲处上升流的形成机制。
(2)在图2中绘制甲处附近海水运动示意图。
(3)分析夏季珠江径流对乙处上升流有明显抑制作用的原因。
解析:第(1)题,阅读材料可知,甲处受西南季风的影响,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离岸风,表层海水偏离海岸,形成离岸流,表层海水减少,带动海底海水上涌,外海底层海水向海岸运动;观察图中等深线,海岸一定距离内较为平滑,利于海底海水的攀爬,海水上涌。第(2)题,表层海水受到盛行西南季风的吹拂,呈东北离岸方向,表层海水减少,深层海水顺着地形,向上补充。第(3)题,夏季西南季风较为强盛,南方降雨量较大,珠江径流量也较大;在西南季风和海水运动的共同作用下,珠江入海径流被迫向东扩展,并能到乙处位置;由于珠江水是淡水,相比底层海水,温度较高,盐度较低,密度较小,导致乙处海水层结稳定,因此海水的上升不明显,也就是珠江径流对乙处上升流有抑制作用。
答案:(1)西南季风在甲处是离岸风,使表层海水偏离海岸,形成离岸流;表层海水减少,带动底层海水上泛;外海底层海水向岸运动,在甲处沿海底地形爬升,海水上涌。
(2)
(3)夏季珠江径流量大;在西南季风和海水运动的共同作用下,珠江水向东扩展到乙处表层;珠江水较底层海水温度高、盐度低、密度小,海水层结稳定,海水上升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