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5章文言文阅读第4节古代文化常识题__注重积累四方法准确解题两要点课件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5章文言文阅读第4节古代文化常识题__注重积累四方法准确解题两要点课件01
    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5章文言文阅读第4节古代文化常识题__注重积累四方法准确解题两要点课件02
    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5章文言文阅读第4节古代文化常识题__注重积累四方法准确解题两要点课件03
    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5章文言文阅读第4节古代文化常识题__注重积累四方法准确解题两要点课件04
    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5章文言文阅读第4节古代文化常识题__注重积累四方法准确解题两要点课件05
    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5章文言文阅读第4节古代文化常识题__注重积累四方法准确解题两要点课件06
    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5章文言文阅读第4节古代文化常识题__注重积累四方法准确解题两要点课件07
    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5章文言文阅读第4节古代文化常识题__注重积累四方法准确解题两要点课件08
    还剩4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5章文言文阅读第4节古代文化常识题__注重积累四方法准确解题两要点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5章文言文阅读第4节古代文化常识题__注重积累四方法准确解题两要点课件,共52页。

    古代文化知识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时代背景、文化习俗、政治变更、历史变迁等。常见的考查角度主要有名号称谓、官职官署、文化科举、地理常识、宗法常识、礼俗常识、服饰器物、历法刑罚等。
    学习任务一 熟悉古代文化常识题设误方式设题类型
    学习任务二 古代文化常识巧记法
    面对内容广泛的古代文化常识,我们应该重视巧记。下面介绍几种巧记法:一、分类串记法1.科举记忆法。明清时期科举共分四级,分别是“院试、乡试、会试、殿试”。院试中榜者为“秀才”,乡试中榜者为“举人”,会试中榜者为“贡士”,殿试中榜者为“进士”。举人中的第一名为“解元”,贡士中的第一名为“会元”,进士中的第一名为“状元”。一个考生,倘若能连获上述三个第一名的话,那他就是“连中三元”了。
    2.雅号记忆法。“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魔”白居易、“诗佛”王维、“诗豪”刘禹锡、“诗鬼”李贺、“诗骨”陈子昂、“诗杰”王勃、“诗囚”孟郊、“诗狂”贺知章、“诗奴”贾岛等。
    3.文体记忆法。教材所选的古文篇目,一般都是按“语录体、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这四种文体优选的文章。《论语》,语录体,是孔子的弟子和后学者对孔子言行思想的记录,共20篇492章;《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编年体,是按年代顺序编写的史书;《国语》《战国策》,国别体,是分国叙述的记言史书;“二十四史”,纪传体,是以记载帝王、诸侯王、社会各界著名人物事迹的巨著,除《史记》为“通史”外,其他均为“断代史”。
    4.基数记忆法。殿试一甲等(状元、榜眼、探花);汉代二京都(洛阳、长安);政务三省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星宿四象分(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夜晚五时段(一更、二更……五更);许慎六书创(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人有七情欲(喜、怒、哀、惧、爱、恶、欲);方位八荒地(东、西、南、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古国九州天(冀、豫、雍、扬、兖、徐、梁、青、荆);儒家十义(父慈、子孝、兄良、弟悌、父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
    二、联想记忆法识记文化常识要进行相关的联想,或相似联想,或相反联想。如记忆官职变动:任、拜、除、征→ 迁、擢、拔 → 调、转、徙→ 罢、贬、左迁授官职→提升官职→调动官职→免官或降职这样举一而反三,触一而发十,便能较系统地记住许多知识。
    三、分清易混法文学文化常识中有一些易混知识点一定要分清,如“谥号”“庙号”“年号”等的区别。常见“号”的区别:1.谥号。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人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谥号是死者生前事迹和品德的概括。谥号按性质分为三类:
    (1)美谥,表扬性的:经天纬地曰文,布义行刚曰景,威强睿德曰武,柔质慈民曰惠,圣闻周达曰昭,圣善周闻曰宣。(2)恶谥,批判性的:乱而不损曰灵,杀戮无辜曰厉,好内远礼曰炀。(3)平谥,表同情的:恭仁短折曰哀,慈仁短折曰怀,在国遭忧曰愍。
    2.庙号。庙号是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等。从汉代起,每个朝代一般是第一个皇帝的谥号太长,不便称呼,所以唐宋以来的皇帝都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
    3.年号。年号是纪年的名称,亦是帝王用的,如“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改元,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称为“改元”。同一皇帝在位时也可以改元,如汉武帝改了十一次年号,唐高宗用过十四个年号。到了明代,才规定一帝一元,才有可能用年号来称呼皇帝,如清高宗的年号是“乾隆”,清高宗就被称为乾隆皇帝。
    4.尊号、徽号。“尊”为尊敬,“徽”为美好。“尊号”和“徽号”都是对尊者加上的号,以表示尊崇褒美的意思。往往在皇帝和皇后生前就有尊号。如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受尊号为“开元圣文神武皇帝”;清代同治帝曾尊生母叶赫那拉氏为“圣母皇太后”,再加上徽号为“慈禧”。封建时代帝后的尊号可以加几次,实际上都是臣子对他们的阿谀奉承。现代也有赠送徽号这种情况的,但性质和内容已不一样,如孙炳文曾赠给郭沫若一个徽号——戎马书生。
    四、表格记忆法这种方法系统、清晰、高效。如明、清三级科举考试简表。
    〔典例剖析〕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沈束,字宗安,会稽人。父侭,邠州知州。束登嘉靖二十三年进士,除徽州推官,擢礼科给事中。
    学习任务三 灵活运用解题“四步骤”
    时大学士严嵩擅政。大同总兵官周尚文卒,请恤典,严嵩格不予。束言:“尚文为将,忠义自许。曹家庄之役,奇功也,宜赠封爵延子孙。他如董旸、江瀚,力抗强敌,继之以死。虽已庙祀,宜赐祭,以彰死事忠。今当事之臣,任意予夺,忠勤反捐弃,何以鼓士气,激军心?”疏奏,嵩大恚,激帝怒,下吏部都察院议。闻渊、屠侨等言束无他肠,第疏狂当治。帝愈怒,夺渊、侨俸,下束诏狱。已,刑部坐束奏事不实,输赎还职。特命杖于廷,仍锢诏狱。时束入谏垣①未半岁也。逾年,俺答②薄都城。司业赵贞吉以请宽束得罪,自是无敢言者。(选自《明史•列传第九十七》,有删改)
    【注】①谏垣:谏官官署,即专职进谏官吏的办公场所。②俺答:明朝时的蒙古土默特部落。A.“除”和“擢”都属于中国古代官职任免用语。“除”是免除犯了错的官员的职务,“擢”是对官员的提拔。B.“恤典”是指朝廷对去世官吏分别给予辍朝示哀、赐祭、配飨、追封、赠谥、树碑、立坊、建祠、恤赏、恤荫等的典例。C.“刑部”是中国古代掌管刑法、狱讼事务的官署,属六部之一。明清两代,刑部是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的机构。D.“杖”是中国古代用大竹板、大荆条等拷打犯人脊背、臀或腿部的刑罚,与笞、徒、流、死一起被定为五刑。
    [解析]第一步,通读。整体把握文本内容,尤其要结合词语的前后语境把握相关内容。通读可知,沈束登进士第后,先后担任推官、给事中,因替他人请求抚恤触怒严嵩,被下刑部治罪,杖打于朝廷。第二步,联想。联想学过的课文及历史知识或与其相关的文化常识,进行分析判断。
    考查的这些词语,绝大部分来自课内和选修的文本。由课内迁移到课外的联想是十分重要的。联系课内出现的文化常识,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基础。如“除”一词在学过的课文中出现不止一次。如在《荆轲刺秦王》中,出现过“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在《苏武传》中,出现过“扶辇下除”;在《陈情表》中,出现过“除臣洗马”;等等。第三步,推断。根据前后语境,细致辨析推断词语的含义。所有考题,均与语境有密切的联系,可以根据前后语境推断。如此处的“除”结合上文“登嘉靖二十三年进士”的语境可知,是“考上进士后,应授予官职”之意。
    第四步,检验。确定答案后,代入文本进一步检验是否正确。无论什么题目,只要是依据文本作答的,都必须代入原文检验。“束登嘉靖二十三年进士,除徽州推官,擢礼科给事中”中的“除”解释为“任命、授职”意义顺畅,可知A项“‘除’是免除犯了错的官员的职务”错误。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刘温叟,字永龄,河南洛阳人。父岳,后唐太常卿。温叟七岁能属文,善楷隶。岳时退居洛中,语家人曰:“吾儿风骨秀异,所未知者寿耳。今世难未息,得与老夫皆为温、洛之叟足矣。”故名之温叟。汉祖南下,温叟自洛从至郑州,称疾不行。及入汴,温叟久之方至,授驾部郎中。显德初,迁礼部侍郎,知贡举,得进士十六人。有谮于帝者,
    帝怒,黜十二人,左迁太子詹事。温叟实无私,后数年,其被黜者相继登第。温叟与张昭同修汉隐帝及周祖实录。恭帝即位,迁工部侍郎兼判国子祭酒事。建隆九年,拜御史中丞。丁内艰,退居西洛,旋复本官。(节选自《宋史•刘温叟传》)
    A.后唐,是五代政权之一,李存勖所建,都洛阳。五代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文中“汉祖南下”指“后汉高祖南下时”。B.称疾,是古文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托词,当事人本身或许没有生病,却以生病为由,以回避某事某人,文中“称疾不行”暗示传主的微妙心态。C.祭酒,古代学官名。晋武帝咸宁四年设,以后历代多沿用,为国子学或国子监的主管官。刘温叟当时以工部侍郎的身份兼任国子监主管。D.丁内艰,是指遭遇父亲去世。古代朝廷官员,无论任什么官职,遭遇父母亲去世,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回到祖籍守丧一段时间。是谓丁艰,亦称“丁忧”。
    【解析】“丁艰”包含父母双方,选文说的是“丁内艰”。据此推断“丁内艰”应是遭遇母亲去世,因为母亲的角色是在家内。
    【参考译文】刘温叟,字永龄,是河南洛阳人。其父刘岳,任后唐太常卿。温叟七岁就能写文章,擅长楷书、隶书。刘岳退居洛中时,对家人说:“我的儿子风骨秀异,不能预知的只是寿命长短罢了。当今世道混乱,我儿能够与我都成为温、洛之间的老叟就足够了。”所以给他取名为温叟。后汉高祖南下时,温叟从洛阳跟随至郑州后,称病不继续前行。进入汴京后,温叟很迟才到来,授任他为驾部郎中。显德初年,升任礼部侍郎,主掌贡举考试,录取进士十六名。有人向皇帝诬陷他们,皇帝发怒,贬
    退其中十二人,把温叟贬为太子詹事。温叟实际上并无私心,后来几年,被贬退的人相继考中。温叟与张昭共同修撰后汉隐帝及周太祖实录。恭帝即位,升任工部侍郎,兼任国子祭酒。建隆九年(976),任御史中丞。遭母丧,退居西洛,不久恢复本来官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曾樱,字仲含,峡江人。樱持身廉,为政恺悌①公平,不畏强御。织造中官李实迫知府行属礼,樱不从。母忧归。服阕,起故官。进按察使,分巡福宁。十年冬,帝信东厂言,以樱行贿谋擢官,命械赴京。士民以樱贫,为醵金办装,耆老数千人随至阙下,击登闻鼓讼冤。其后唐王称号于福州。令掌吏部,寻进太子太保、吏部尚书、文渊阁。(节选自《明史•曾樱传》)【注】①恺悌:和乐平易。A.织造,此处指明设立的专局,掌管丝织品生产,供官府使用。B.服阕,古礼规定,父母死后,须守丧三年,期满除服。C.登闻鼓,设置在朝堂之外,让臣民击鼓诉说冤抑之情。D.文渊阁,即文渊阁大学士,是内阁长官。
    【解析】“织造”是官署机构名称,也是官职名称,在文段语境中是指官职名称。作为机构名称源自明代,当时朝廷在江宁、苏州、杭州各地设立专局,管理织造各项衣料及制帛、诰敕、彩缯之类,以供皇帝及宫廷祭祀颁赏之用。
    【参考译文】曾樱,字仲含,是峡江人。曾樱保持自身清廉,施政和乐平易且公平,不畏强权。织造宦官李实迫使各知府行下属之礼,曾樱不服从。他因母亲过世返家。服丧期满,起用任原职。晋升为按察使,负责分巡福安、宁清二府。崇祯十年(1637)冬天,皇帝听信东厂的话,认为曾樱行贿谋求升官,就下令把他套上刑具送到京师。当地的士绅、百姓因为曾樱家里清贫,为他凑钱准备了行装,几千名年高德厚的人跟着他到京师,敲登闻鼓为他诉冤。后来唐王在福州称帝号。命令他掌管吏部,随即晋升为太子太保、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刘基,字伯温,青田人。基幼颖异,其师郑复初谓其父曰:“君祖德厚,此子必大君之门矣。”元至顺间,举进士,除高安丞,有廉直声。行省辟之,谢去。西蜀赵天泽论江左人物,首称基,以为诸葛孔明俦也。
    初,太祖以事责丞相李善长,基言:“善长勋旧,能调和诸将。”太祖曰:“是数欲害君,君乃为之地耶?吾行相君矣。”基顿首曰:“是如易柱,须得大木。若束小木为之,且立覆。”及善长罢,帝欲相杨宪。宪素善基,基力言不可,曰:“宪有相才无相器。夫宰相者,持心如水,以义理为权衡,而己无与者也,宪则不然。”帝问汪广洋,曰:“此褊浅殆甚于宪。”又问胡惟庸,曰:“譬之驾,惧其偾辕也。”后宪、广洋、惟庸皆败。
    三年授弘文馆学士,封诚意伯。明年赐归老于乡。基佐定天下,料事如神。至是还隐山中,惟饮酒弈棋,口不言功。八年,疾笃,居一月而卒,年六十五。(节选自《明史•刘基传》)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至顺,元宁宗的年号,帝王年号纪年法是中国古代常用的纪年法,国君改用新的年号称为“改元”。B.辟,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和前文中的“除”意义相同,均为“征召”的意思。C.顿首,叩头,头叩地而拜。古代的九种礼拜形式之一。此处刘基为辞受丞相一职而拜。D.卒,古代社会不同地位的人的死有不同的称谓,大夫死曰“卒”,刘基属于大夫阶层。
    【解析】文中显示:刘伯温考中了进士,按照古代的选官制度,当然就会被任命,因此“除”应是“任命”的意思,而不是“征召”之意;做官有廉直声誉,会被主管部门“征召”。
    【参考译文】刘基,字伯温,是青田人。刘基小的时候很聪明,他的老师郑复初对刘基的父亲说:“您祖上德行深厚,这个孩子必定会光大您家门庭。”元朝至顺年间,(刘基)考中进士,被任命为高安县县丞,有清廉正直的名声。行省征召他,他推辞拒绝。西蜀人赵天泽评论江东人物,第一个就推崇刘基,认为他是诸葛孔明一类的人。
    起初,太祖因为某事责怪丞相李善长,刘基说:“李善长是有功勋的老臣,能够协调诸将的关系。”太祖说:“他多次要陷害你,你却替他说话?我要让你做丞相。”刘基叩首说:“这样做就比如换柱子,必须用大木头才行。如果捆束小木头做柱子,房子马上就会倾覆的。”等到李善长被罢免,太祖打算让杨宪做丞相。杨宪一向和刘基交好,刘基却极力说不行,说:“杨宪有丞相的才能却没有丞相的器量。做宰相的人,处事须心平如水,把义理作为行使权力的标准,而自己的私见不参与其中,杨宪却不是这样。”皇帝又问汪广洋如何,(刘基)说:“这个人比杨宪还要器量狭小浅薄。”(皇帝)又问胡惟庸如何,(刘基回答)说:“就譬如驾车,我担心他会把车辕给毁坏。”后来杨宪、汪广洋、胡惟庸都出事被杀。
    洪武三年(1370)任命刘基为弘文馆学士,封爵为诚意伯。第二年赐他告老还乡。刘基辅佐朱元璋平定天下,料事如神。到此时回到山林隐居,只是喝酒下棋,从不提自己的功勋。洪武八年(1375),刘基病重,过了一个月就去世了,享年六十五岁。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金濂,字宗瀚,山阳人。永乐十六年进士,授御史。宣德初,巡按广东,廉能最。改按江西、浙江。捕巨盗不获,坐免。盗就执,乃复官。尝言郡县吏贪浊,宜敕按察司、巡按御史察廉能者,如洪武间故事,遣使劳赉,则清浊分,循良劝。帝嘉纳之,用荐迁陕西副使。
    正统元年,上书请补卫所缺官,益宁夏守兵,设汉中镇守都指挥使,多议行。三年擢佥都御史,参赞宁夏军务。濂有心计,善筹画,西陲晏然。宁夏旧有五渠,而鸣沙洲、七星汉、伯石灰三渠淤。濂请浚之,溉芜田一千三百余顷。时诏富民输米助边,千石以上褒以玺书。濂言边地粟贵,请并旌不及额者,储由此充。八年秋拜刑部尚书,侍经筵。景泰五年卒官,以军功追封沭阳伯,谥荣襄。(节选自《明史•金濂传》)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此称始见于《礼记•王制》。B.巡按,谏官的一种,可对违法官吏进行弹劾,也可由皇帝赋予直接审判行政官员的权力。C.廉能,是对官员的考核用语,意思是“清廉能干”,类似于我们今天“优秀”之类的考核语。D.参赞,意为参与协助。今多指驻外大使馆的组成人员,是外交代表的主要助理人。
    【解析】“巡按”是御史的一种,可结合前面的“授御史”和后面的“巡按御史”分析。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正统元年,“正统”为明朝皇帝明英宗朱祁镇登基后的年号;“元年”,改元的第一年。B.都指挥使,官职名,五代始用作统兵将领之称。宋、元、明时,虽所指有异,但都有设置此官职。C.经筵,皇帝为讲论经史的官员特设的筵席,讲官由翰林学士或其他官员充任或兼任。D.谥荣襄,“谥”,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被赋予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荣襄”,是有褒扬意味的称号。
    【解析】“经筵”不是筵席,而是皇帝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宋代始称经筵,讲官以翰林学士或其他官员充任或兼任。
    【参考译文】金濂,字宗瀚,是山阳人。永乐十六年(1418)考中进士,被授予御史一职。宣德初年,(金濂)任广东巡按,(官员考核时)他的清廉能干为上等。后来(金濂)改任江西、浙江巡按。因没能把大盗抓获,被免职。盗贼就擒后,他才得以官复原职。(他)曾说郡县官员贪污,应敕令按察司、巡按御史考察廉洁能干的人,按照洪武年间的旧例,派使者去慰劳和奖赏(清廉而有能力的人),这样官员就清浊自分,守法而有治绩的官员也会受到鼓励。皇上嘉许他,并采纳了他的建议,(金濂)因此被推荐升任陕西副使。
    正统元年(1436),(金濂)上书请将各卫所空缺的官员补上,增加宁夏的守兵,设汉中镇守都指挥使,这些建议经过讨论后大多被实行。正统三年(1438),升为佥都御史,协助处理宁夏军务。金濂有谋略,善于筹划,西部边陲平安无事。宁夏过去有五条水渠,而鸣沙洲、七星汉、伯石灰这三条水渠已经淤塞。金濂请求疏通它们,(疏通之后可以)灌溉一千三百多顷荒芜的田地。当时皇上下诏令富民交纳粮食资助边防,交纳一千石以上的用玺书进行褒奖。金濂说边防地区粮食很贵,请对所交粮食达不到这个数目的人也一并进行表彰,边粮储备因此得以充足。正统八年(1443)秋,他被任命为刑部尚书,担任经筵讲官。景泰五年(1454),他在任上去世,因军功被追封为沭阳伯,谥号荣襄。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万历五年进士。除鄢陵知县,征授御史。改巡山西。还朝,会廷臣方争建储。登云谓议不早决,由贵妃家阴沮之。十六年六月遂因灾异抗疏,劾妃父郑承宪,言:“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不但惠安遭其虐焰,即中宫与太后家亦谨避其锋矣。陛下享国久长,自由敬德所致,而承宪每对人言,以为不立东宫之效。干挠盛典,蓄隐邪谋,他日何所不至?”疏入,贵妃、承宪皆怒,同列亦为登云危,帝竟留中不下。久之,疏论吏部尚书陆光祖,又论贬四川提学副
    使冯时可,朝右皆惮之。时方考选科道,登云因疏言:“夫台谏为天下持是非,而使人贱辱至此,安望其抗颜直绳,为国家锄大奸、歼巨蠹哉!与其误用而斥之,不若慎于始进。”因条数事以献。以久次当擢京卿,累寝不下,遂移疾归。寻卒。(节选自《明史•陈登云传》)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宫,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借指太子是同样道理。B.陛下,本义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C.吏部,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官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D.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
    【解析】选项在表述“移疾”时,将个别现象扩大为全部的内容。大多数时候,“移疾”指用上书称病的方式请求退职。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储,意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B.太后,是指皇帝的母亲,一般居住在中宫。C.留中,是封建社会皇帝对臣子的奏章采取的一种做法,即把臣子的奏章留在宫禁中,不交议也不批复。D.台谏,包括台官和谏官。台官,唐宋时指御史台的官员,明朝通称御史为台谏,其职责是在朝规谏皇帝,出朝奉命巡视,主要是纠察百官之失。
    【解析】太后不住在中宫,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
    【参考译文】陈登云,字从龙,是唐山人。万历五年(1577)考中进士。授职鄢陵知县,(因政绩好)被征召回朝授予御史。(后来)改派他巡视山西。(陈登云)回到朝廷,恰逢朝廷的大臣正在争论设立太子的事情。陈登云认为朝议迟迟不能决定,是由于贵妃家人暗中阻挠。万历十六年(1588)六月因发生灾害上疏直言,弹劾贵妃父亲郑承宪,说:“郑承宪包藏祸心,觊觎储君。不只惠安遭到他们算计,即使皇后与太后家也谨慎避开他们
    相关课件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断句——积累语感,注重方法(精品课件):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断句——积累语感,注重方法(精品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一图尽知建体系,一表概览明考向,一一突破强技能,课时精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5章文言文阅读5第5章第4节古代文化常识题——注重积累四方法,准确解题两要点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5章文言文阅读5第5章第4节古代文化常识题——注重积累四方法,准确解题两要点课件,共5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参考答案A,答案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教材新高考版语文一轮复习课件 第3部分 文言文考点复习 课时37 精准断开句读——积累语感,注重方法: 这是一份新教材新高考版语文一轮复习课件 第3部分 文言文考点复习 课时37 精准断开句读——积累语感,注重方法,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策略,课堂课时,复习任务,名代前后多联系,方法点拨,借助虚词定首尾,固定句式要明确,对话标志灵活用,排偶句式要明辨,活动二突破疑难选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5章文言文阅读第4节古代文化常识题__注重积累四方法准确解题两要点课件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