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卷12 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小题小卷】冲刺2023年高考生物小题限时集训(新高考专用)(解析版)
展开专题12 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
难度:★★★☆☆ 建议用时: 30分钟 正确率 : /30
一、单选题
1.(2023届广东省广州市高三综合测试(一)生物试题)为使玉米获得抗除草剂性状,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操作(如图所示)。含有内含子的报告基因不能在原核生物中正确表达,其正确表达产物能催化无色物质K呈现蓝色。转化过程中愈伤组织表面常残留农杆菌,会导致未转化的愈伤组织可能在含除草剂的培养基中生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T-DNA可将基因G转移并整合到愈伤组织细胞的染色体DNA上
B.利用物质K和抗生素进行筛选1,可获得农杆菌的蓝色菌落
C.利用物质K和除草剂进行筛选2,更易于获得抗除草剂的转基因植株
D.愈伤组织重新分化为芽、根等器官的过程中,需要添加植物激素
【答案】B
【分析】1、农杆菌转化法的具体过程:
(1)利用土壤的Ti质粒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即将目的基因整合到土壤农杆菌的Ti质粒上。
(2)将整合了目的基因的Ti质粒导入土壤农杆菌细胞内。
(3)利用土壤农杆菌感染植物细胞,该过程实际上是将含有目的基因的土壤农杆菌Ti质粒导入植物细胞内。
(4)含有目的基因的土壤农杆菌Ti质粒进入植物细胞后,可以把自己的一段基因整合到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这段基因中包含了目的基因。
2、原理:农杆菌中的Ti质粒上的T-DNA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且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的DNA上。根据农杆菌的这一特点,如果将目的基因插入到Ti质粒的T-DNA上,通过农杆菌的转化作用,就可以把目的基因整合到植物细胞中染色体的DNA上。
3、农杆菌特点:易感染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对单子叶植物没有感染力;Ti质粒的T-DNA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上。
4、转化:目的基因插入Ti质粒的T-DNA上 农杆菌→导入植物细胞→目的基因整合到植物细胞染色体上→目的基因的遗传特性得以稳定维持和表达。
【详解】A、农杆菌中的Ti质粒上的T-DNA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且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的DNA上,根据农杆菌的这一特点,将目的基因(基因G)插入到Ti质粒的T-DNA上,通过农杆菌的转化作用,就可以把目的基因(基因G)整合到愈伤组织细胞的染色体DNA上,A正确;
B、农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含有内含子的报告基因不能在原核生物中正确表达,故不会出现农杆菌的蓝色菌落,B错误;
C、根据题意可知,报告基因的产物能催化无色物质K呈现蓝色,而愈伤组织表面残留的农杆菌会导致未转化的愈伤组织能在含除草剂的培养基中生长,因此利用物质K和除草剂进行筛选2,更易于获得抗除草剂的转基因植株,C正确;
D、愈伤组织重新分化为芽、根等器官的过程中,需要添加植物激素,如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D正确。
故选B。
2.(2023·湖南长沙·高三雅礼中学校考阶段练习)细胞融合技术在生物育种和免疫学中有着广泛应用,下图为细胞融合的简略过程,据下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中a和b在体外受精前,需在体外进行卵子的成熟培养和精子获能处理
B.形成乙所依赖的生物学原理为细胞膜的流动性和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C.对于已融合形成的细胞d,还需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才可大规模生产单克隆抗体丙
D.若a和b分别为基因型AaBB、aaBb个体所产生的花粉细胞,则c(只考虑两两融合)有6种基因型
【答案】C
【分析】集到的卵母细胞和精子,要分别对它们进行成熟培养和获能处理,然后才能用于体外受精。
乙表示植物体细胞杂交植株,要得到乙,先要进行植物细胞的融合(利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得到原生质体,用电击等方法诱导原生质体融合),该过程依赖的生物学原理为细胞膜的流动性,获得杂交细胞后,再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杂交细胞培养成杂交植株,该过程所依赖的生物学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详解】A、采集到的卵母细胞和精子,要分别对它们进行成熟培养和获能处理,然后才能用于体外受精,A正确;
B、乙表示植物体细胞杂交植株,要得到乙,先要进行植物细胞的融合(利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得到原生质体,用电击等方法诱导原生质体融合),该过程依赖的生物学原理为细胞膜的流动性,获得杂交细胞后,再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杂交细胞培养成杂交植株,该过程所依赖的生物学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B正确;
C、对于已融合形成的细胞d,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的只是杂交瘤细胞,而要获得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还需要进行专一性抗体检测之后才可大规模生产单克隆抗体丙,C错误;
D、若a和b分别为基因型AaBB、aaBb个体所产生的花粉细胞,AaBB能产生AB、aB这两种花粉,aaBb能产生aB、ab这两种花粉,去壁两两融合可得到:AABB、aaBB、AaBB、AaBb、aaBb、aabb这6种基因型,D正确。
故选C。
3.(2021春·陕西渭南·高二统考期末)下图为烟草植物组织培养过程的流程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对过程①获取的根组织块应该做彻底的灭菌处理
B.过程②表示脱分化,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并未发生变化
C.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中不需要加入有机营养物质
D.组织培养可用于培育转基因植物或生产某些中药
【答案】D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烟草植物组织培养过程的流程图,其中①表示获得外植体的过程,②为脱分化过程,③为再分化过程,④是获取愈伤组织细胞,⑤为个体发育过程。
【详解】A、①表示获得外植体的过程,过程中应做消毒处理,A错误;
B、过程②为脱分化的过程,形成的愈伤组织细胞为无定形状态,所以经过过程②,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发生了变化,B错误;
C 、离体的外植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中需要加入有机营养物质, C 错误;
D 、由图可知,植物组织培养可获得细胞的代谢产品(培养到愈伤组织时期即可)和植株,所以组织培养可用于培育转基因植物或生产某些中药, D 正确。
故选D。
4.(2023春·福建三明·高二三明一中校考阶段练习)北方白犀牛曾经广泛分布于非洲中部,因盗猎和栖息地破坏而濒临灭绝。2018年3月,北方白犀牛仅剩下最后两头雌性个体。此前,科学家保存了北方白犀牛的精子,欲通过胚胎工程方法繁育北方白犀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可以从雌性北方白犀牛体内取出卵母细胞进行体外受精
B.可以使用雌性南方白犀牛作为受体,进行胚胎移植
C.此过程和克隆技术相同,将会得到遗传背景一致的后代
D.可以通过胚胎分割技术得到更多遗传物质相同的后代
【答案】C
【分析】试管动物技术是指通过人工操作使卵子和精子在体外条件下成熟和受精并通过培养发育为早期胚胎后,再经移植后产生后代的技术,可见试管婴儿技术主要包括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技术。
【详解】A、为了繁育北方白犀牛,由于已经保存了北方白犀牛的精子,因此需要从雌性体内取出卵母细胞进行体外受精,以便获得较多的胚胎,A正确;
B、因为受体子宫对移入的胚胎基本无免疫排斥反应,因此,可以使用雌性南方白犀牛作为受体,进行胚胎移植,B正确;
C、此过程采用了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的技术手段,为有性生殖的过程,而克隆技术为无性繁殖,显然二者有差别,不会得到遗传背景一致的后代,C错误;
D、为了得到更多遗传性状相同的后代,可以通过胚胎分割技术,该过程中需要对胚胎进行均等分割,通常选择桑椹胚和囊胚进行分割,选择囊胚时注意对内细胞团进行均等分割,D正确。
故选C。
5.(2023春·福建三明·高二三明一中校考阶段练习)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诱发宫颈癌的重要因素。HPV具有多种类型,其中的HPV16 和 HPV18 属于高危型,可引起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高度病变。现对某就诊者的取样细胞进行培养,来进行确诊。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培养取样细胞时,分散取样的细胞必须采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
B.培养取样细胞时,需要为这些细胞提供充足的营养条件、稳定的外部环境等
C.让取样细胞进行贴壁生长,若产生了接触抑制现象,则不属于HPV高危型
D.无论是原代培养还是传代培养,都需将培养瓶放在CO2培养箱中培养
【答案】A
【分析】动物细胞培养的流程:取动物组织块(动物胚胎或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剪碎→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瓶中进行原代培养→贴满瓶壁的细胞重新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继续传代培养。
【详解】A、取样的细胞还可采用机械的方法将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A错误;
B、培养取样细胞时,需要为这些细胞提供充足的营养条件、稳定的外部环境如适宜的温度和pH等,B正确;
C、若被HPV感染成为癌细胞,则不会出现接触性抑制现象,因此若出现接触性抑制时,则可确定不属于HPV高危型,C正确;
D、CO2培养箱中含有95%空气和5%CO2,其中O2是细胞代谢所必需的,CO2的主要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因此,进行细胞培养时,都需用到CO2培养箱,D正确。
故选A。
6.(2023·云南·二模)基因编辑技术是指能够对目标基因进行“编辑”,实现对特定DNA核酸片段的“敲除”和“插入”等操作。我国科学家利用该技术,获得一只生物节律核心基因BMAL1“敲除”的猕猴,取其成纤维细胞与去核的卵母细胞融合形成重构胚,发育形成的早期胚胎植入代孕雌猴,最终获得5只克隆猕猴,用于研究节律机制。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 )
A.可用DNA酶“敲除”核心基因BMAL1
B.采集卵母细胞前可用雌激素处理雌猴促其排卵
C.常用离心、电刺激等去除卵母细胞的细胞核
D.5只克隆猕猴遗传特性与供体基本一致且性别完全相同
【答案】D
【详解】A、用DNA酶会将DNA水解为游离的脱氧核苷酸,无法得B到核心基因,A错误;
B、采集卵母细胞前可用外源促性腺激素处理雌猴促其排卵,B错误;
C、常用显微操作去除卵母细胞的细胞核,C错误;
D、上述过程主要采用核移植技术,该技术属于无性生殖,5只克隆猕猴遗传特性与供体基本一致且性别完全相同,D正确。
故选D。
7.(2021春·陕西渭南·高二统考期末)中国科学院团队对雌性猕猴进行克隆,成功获得“中中”和“华华”两姐妹,突破了现有技术无法体细胞克隆非人灵长类动物的世界难题,为建立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研究疾病机理研发诊治药物带来光明前景。下图为“中中”和“华华”培育的流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这说明已分化的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是具有全能性的
B.该过程属于无性生殖,图中的卵子实际上是次级卵母细胞
C.图中的③过程是指动物胚胎的体外培养过程
D.中中、华华的性别由纤维细胞的遗传物质决定
【答案】C
【分析】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是将动物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去核卵母细胞中,并使重组细胞发育成新胚胎,继而发育成动物个体的技术。分析图示可知,①为将纤维细胞注射到去核的卵母细胞中,②为对重组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发育成新胚胎,再进行③胚胎移植过程,最终获得克隆猴。
【详解】A、该过程没有经过精卵的结合,属于无性繁殖过程,重组细胞能发育成完整个体说明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A正确;
B、该过程没有经过精卵的结合,属于无性繁殖过程,体外培养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卵子才能参与受精,故图中的卵子实际上是次级卵母细胞,B正确;
C、图中的③过程是指动物胚胎的移植到受体母猴的子宫内的过程,即胚胎移植过程,C错误;
D、中中、华华是由重组细胞发育而来,其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来自纤维细胞,因此性别由纤维细胞的遗传物质决定,D正确。
故选C。
8.(2023·山东烟台·烟台二中统考一模)我国科学家成功地用iPS细胞克隆出了活体小鼠,部分流程如下图所示,其中Kdm4d为组蛋白去甲基化酶,TSA为组蛋白脱乙酰酶抑制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组蛋白乙酰化和去甲基化有利于重构胚后续的胚胎发育过程
B.①过程的小分子化合物诱导小鼠成纤维细胞突变为iPS细胞
C.③过程中使用有活性的病毒处理的目的是诱导细胞融合
D.图示流程运用了重组 DNA、体细胞核移植、胚胎移植等技术
【答案】A
【分析】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叫作表观遗传;除了DNA甲基化,构成染色体的组蛋白发生甲基化、乙酰化等修饰也会影响基因的表达。
【详解】A、结合题图,重构胚在加入中Kdm4d的mRNA和TSA后,发育成克隆鼠,而Kdm4d的mRNA表达产物为组蛋白去甲基化酶,可以使组蛋白去甲基化,TSA为组蛋白脱乙酰酶抑制剂,抑制组蛋白脱乙酰酶的作用,保持组蛋白乙酰化,即组蛋白乙酰化和去甲基化有利于重构胚后续的胚胎发育过程,A正确;
B、①过程的小分子化合物诱导小鼠成纤维细胞脱分化为iPS细胞,并未发生突变,B错误;
C、③为动物细胞融合的过程,诱导动物细胞发生融合所用的是灭活的病毒,C错误;
D、图示流程运用了体细胞核移植、胚胎移植等技术,并未运用重组 DNA技术(基因工程中核心技术),D错误。
故选A。
9.(2022春·江苏泰州·高二校联考期末)如下图为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用于治疗糖尿病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干细胞存在于多种组织和器官中,包括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等
B.诱导iPS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动物细胞核具有发育的全能性
C.除图中的成纤维细胞,已分化的T细胞和B细胞等均能被诱导为iPS细胞
D.将分化得到的胰岛细胞移植回病人体内治疗,理论上可避免免疫排斥反应
【答案】B
【分析】动物和人体内少数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称为干细胞,干细胞存在于早期胚胎、骨髓和脐带血等多种组织和器官中,包括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等。
【详解】A、动物和人体内少数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称为干细胞,存在于多种组织和器官中,包括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等,A正确;
B、诱导iPS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B错误;
C、iPS细胞最初是由成纤维细胞转化而来,后来发现已分化的T细胞和B细胞等均能被诱导为iPS细胞,C正确;
D、用患者自己的体细胞通过体外诱导成胰岛细胞,并将胰岛细胞细胞移植回病人体内,由于移植的细胞是由病人自身细胞得到的,理论上可以避免免疫排斥反应,D正确。
故选B。
10.(2021春·陕西渭南·高二统考期末)猪瘟病毒(CSFV)蛋白质外壳上的E2蛋白,对于病毒入侵细胞至关重要。研究人员利用E2蛋白来制备抗CSFV的单克隆抗体,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①可从注射E2蛋白的小鼠脾脏中获得
B.过程②可使用灭活的病毒
C.细胞③均为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
D.此过程生产的单克隆抗体可用于CSFV的检测
【答案】C
【分析】将 B 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经筛选获得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进行体内或体外培养,获得大量的特异性抗体的技术,称为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单克隆抗体由单个 B 淋巴细胞进行无性繁殖形成的细胞系所产生出的,化学性质单一、特异性强的抗体,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可能大量制备的特点。
【详解】A 、相应的 B 淋巴细胞是从小鼠的脾脏内提取,即细胞①可从注射E2蛋白的小鼠脾脏中获得,骨髓瘤细胞是从小鼠的骨髓中提取, A 正确;
B 、诱导动物细胞融合可使用灭活的病毒,也可用化学诱导剂 PEG,B正确;
C 、细胞③是融合细胞,但不一定是杂交瘤细胞,故不都是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C 错误;
D 、猪瘟病毒( CSFV )的检测采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抗 CSFV 的单克隆抗体能与猪瘟病毒( CSFV )蛋白质外壳上的E2蛋白结合,故此过程生产的单克隆抗体可用于 CSFV 的检测, D 正确。
故选C。
11.(2023·山东泰安·泰安一中统考一模)一种杂交瘤细胞只能产一种抗体,抗体由两条相同的重链和两条相同的轻链构成。科学家通过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将两株不同的杂交瘤细胞(A和B)融合形成双杂交瘤细胞AB。双杂交瘤细胞能够悬浮在培养基中生长繁殖,可以产生双特异性抗体AB。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杂交瘤细胞A、B混合并诱导融合后,利用选择培养基无法筛选出双杂交瘤细胞AB
B.双杂交瘤细胞同时识别α、β抗原后,才能产生双特异性抗体
C.对培养到一定密度的双杂交瘤细胞进行传代培养时,无需使用胰蛋白酶处理
D.将杂交瘤细胞注射到小鼠腹腔,腹水能为细胞提供所需的营养条件
【答案】B
【分析】抗原α、β分别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分别产生的α、β的两种单克隆抗体;双杂交瘤细胞产生双特异性抗体。
【详解】A、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杂交瘤细胞需要进行两次筛选,第一次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能在特定培养基生长且能无限增殖的杂交瘤细胞,第二次筛选可用抗原-抗体杂交的方法筛选出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双杂交瘤细胞本身就是由两个杂交瘤细胞融合而成,利用选择培养基无法筛选出双杂交瘤细胞AB,A正确;
B、杂交瘤细胞是由已免疫的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无需接触抗原就能产生抗体,B错误;
C、杂交瘤细胞是悬浮培养的细胞,细胞之间并未接触,若要传代培养,细胞培养液直接离心,去除上清液培养基,加入新鲜培养基即可,不用胰蛋白酶处理,C正确;
D、将杂交瘤细胞注射到小鼠腹水中培养,腹水作为天然培养基,为细胞提供各种生长条件,D正确。
故选B。
12.(2021春·陕西渭南·高二统考期末)下图是受精过程部分图解,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精子和卵子发生的场所分别是睾丸和卵巢,受精作用的场所是子宫
B.当精子③与3接触后,精子①就不能进入2,该过程叫做顶体反应
C.当精子②入卵后精子③就不能进入卵内,这个反应称作透明带反应
D.精子②入卵后尾部脱落,最后形成雄原核,与雌原核融合
【答案】D
【分析】据图分析:1是卵丘细胞,2是放射冠,3是卵细胞膜,4是透明带。
【详解】A、精子和卵子发生的场所分别是睾丸和卵巢,受精作用的场所是输卵管,A错误;
B、当精子③与3卵细胞膜接触后,精子①就不能进入4透明带,该过程叫做透明带反应,B错误;
C、当精子②入卵后精子③就不能进入卵内,这个反应称作卵细胞膜反应,C错误;
D、精子②入卵后尾部脱落,最后形成雄原核,与雌原核融合,形成受精卵,D正确。
故选D。
13.(2023春·广东·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试管婴儿技术是目前最常见的一种辅助生殖技术,下图为试管婴儿的培育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试管婴儿和克隆动物的培育原理、操作步骤都基本一致
B.图中,精子获能、受精作用等都是在生物体外完成的
C.囊胚的三个胚层进一步分化,将成为各种器官的原基
D.若胚胎移植到供卵的女性子宫内,则会引起免疫排斥反应
【答案】B
【分析】试管婴儿是指通过人工操作使卵子和精子在体外条件下成熟和受精,并通过培养发育为早期胚胎后,再经移植后产生后代的技术,属于有性生殖。
【详解】A、“试管婴儿”属于有性生殖,“克隆动物”属于无性繁殖,原理不一样,操作步骤也不相同,A错误;
B、试管婴儿技术中精子获能(在获能液中进行)、受精作用等都是在生物体外完成的,B正确;
C、囊胚分化出内细胞团和滋养层,没有三个胚层,原肠胚才有三个胚层,C错误;
D、由于经过同期发情等处理过,若胚胎移植到供卵的女性子宫内,不会引起免疫排斥反应,D错误。
故选B。
14.(2023·北京延庆·北京市延庆区第一中学统考一模)控制哺乳动物的性别对于畜牧生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分离精子技术是有效的控制方法,再通过胚胎工程技术就可培育出所需性别的试管动物。试管牛的培育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的是( )
A.试管牛的培育属于有性生殖
B.过程①指的是体外受精技术和胚胎移植技术
C.采集来的精子和卵母细胞可以直接用于受精
D.经胚胎移植产生的后代,其遗传特性与受体保持一致
【答案】A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试管牛培育过程图,牛的精子分离出含Y染色体的精子和含X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因此①表示体外受精过程,接着经过早期胚胎培养过程和胚胎移植形成试管牛.
【详解】A、试管牛的培育过程中,涉及到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属于有性生殖,A正确;
B、过程①指的是体外受精技术,没有涉及胚胎移植技术,B错误;
C、采集来的精子需要经过获能处理才能用于受精,C错误;
D、胚胎移植产生的后代,是经过受精作用形成的,其遗传特性与提供精子和卵细胞的亲本相同,而与受体一般不一致,D错误。
故选A。
15.(2023·湖北·统考一模)甲图为牛胚胎移植示意图,乙图为胚胎发育某时期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对供体母牛和受体母牛注射性激素,进行同期发情处理
B.甲图中冲卵的目的是获取受精卵
C.可选择发育至乙图阶段的胚胎进行移植
D.性别鉴定时需将图乙②处细胞均等分裂并对其做DNA分析
【答案】C
【分析】胚胎移植,又称受精卵移植,是指将雌性动物体内的的早期胚胎,或者通过体外受精及其他方式得到的胚胎,移植到同种的、生理状况相同的其他雌性动物体内,使之继续发育为新个体的技术。
【详解】A、对供体母牛和受体母牛注射孕激素,进行同期发情处理,使其处于相同的生理状态,A错误;
B、冲卵中的“卵”是指胚胎,因此冲卵的实质是获得早期胚胎,B错误;
C、乙开始出现细胞分化,是囊胚期,可选择发育至乙图阶段的胚胎进行移植,C正确;
D、性别鉴定时需将图乙②内细胞团处细胞均等分裂,但做DNA分析应选择①滋养层细胞,D错误。
故选C。
二、多选题
16.(2022春·河北承德·高二统考期末)从供体囊胚中分离获得胚胎干细胞,然后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某种特定基因导入胚胎干细胞中,经分裂分化得到新的胚胎,植入到一只母鼠体内,最终生出转基因小鼠。下图为基本流程示意图。下 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①选择的囊胚中的细胞只能进行有丝分裂
B.须用Ca2+处理胚胎干细胞,使其处于能吸收周围环境中DNA分子的生理状态
C.代孕母鼠需要与供体进行同期发情处理
D.子代小鼠不会表现出代孕母鼠的性状
【答案】ACD
【详解】A、囊胚中的细胞分为内细胞团细胞和滋养层细胞,其中内细胞团细胞能进行分裂和分化,但只能进行有丝分裂,A正确;
B、 将目的基因导入大肠杆菌等微生物内常用Ca2+处理大肠杆菌,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常用显微注射法,B错误;
C、 过程④中为提高成功率,需对代孕母鼠进行同期发情处理,C正确;
D、子代小鼠的性状由胚胎干细胞的基因和目的基因共同决定,不会表现出代孕母鼠的性状,D正确。
故选ACD。
17.(2022春·河北廊坊·高二统考期末)2015年2月3日,英国议会下院通过一项历史性法案,允许以医学手段培育“三亲婴儿”。三亲婴儿的培育过程可选用如下技术路线。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技术可避免母亲的线粒体遗传病基因传递给后代
B.捐献者携带的红绿色盲基因不能遗传给三亲婴儿
C.三亲婴儿的染色体全部来自母亲提供的细胞核
D.“三亲婴儿”的遗传物质来自三个亲代
【答案】ABD
【详解】A、根据图示可知,卵母细胞的细胞质来自于捐献者,可避免母亲的线粒体遗传基因传递给后代,A正确;
B、红绿色盲是受细胞核中X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而捐献者只是为该“三亲婴儿”提供了细胞质基因,因此捐献者携带红绿色盲基因不会遗传给三亲婴儿,B正确;
C、三亲婴儿的染色体一半来自于母亲,一半来自于父亲,C错误;
D、“三亲婴儿”的遗传物质来自三个亲代,受精卵的遗传物质来自捐献者的卵母细胞的细胞质、母亲卵母细胞的细胞核、精子的细胞核,D正确。
故选ABD。
18.(2023·河北石家庄·统考模拟预测)为研究多种血糖调节因子的作用,我国科学家开发出胰岛素抵抗模型鼠。为扩增模型鼠数量,科学家通过诱导优良模型鼠体细胞转化获得诱导胚胎干细胞(iPS细胞),继而利用iPS细胞培育出与模型鼠遗传特性相同的克隆鼠,具体步骤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诱导优良模型鼠体细胞转化为iPS细胞的过程类似于植物组织培养的脱分化
B.为获得更多的双细胞胚,可对白色鼠1注射性激素达到超数排卵的目的
C.胚胎移植后,重构胚进一步扩大导致囊胚腔破裂的过程称为孵化
D.为确定克隆鼠培育是否成功,须对黑色鼠3进行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检测
【答案】ACD
【详解】A、优良模型鼠体细胞在诱导因子的作用下转化为iPS细胞的过程与植物组织培养中的脱分化过程类似,是组织细胞恢复分裂能力的过程,A正确;
B、用促性腺激素处理,使其排出更多的卵子,而非注射性激素,B错误;
C、囊胚进一步扩大,会导致透明带的破裂,胚胎从其中伸展出来,这一过程叫做孵化,C正确;
D、据图示,最终得到了黑色鼠3个体,实验最终目的为“开发出胰岛素抵抗模型鼠”,故为确定克隆鼠培有是否成功,须对黑色鼠3进行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检测,D正确。
故选ACD。
19.(2023秋·辽宁阜新·高二校考期末)将苏云金杆菌的Bt基因导入棉花细胞中,可获得抗棉铃虫的转基因棉,其过程如图所示(KanR为卡那霉素抗性基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可使用含卡那霉素的培养基来筛选含重组质粒的农杆菌
B.过程①必须用同种限制酶切割含Bt基因的DNA和Ti质粒
C.过程③将棉花细胞与农杆菌混合培养能使T-DNA进入棉花细胞
D.过程④和过程⑤的培养基中添加的激素的浓度不同
【答案】ACD
【详解】A、KanR为卡那霉素抗性基因,成功导入质粒的农杆菌具有卡那霉素抗性而普通农杆菌没有,因此可使用含卡那霉素的培养基来筛选含重组质粒的农杆菌,A正确;
B、为使目的基因DNA片段和质粒DNA片段在切口处的黏性末端匹配,需要选择能切出相同黏性末端的限制酶来进行切割,可以是同种限制酶,也可以是不同限制酶,但是必须要能产生相同黏性末端,B错误;
C、棉花细胞与农杆菌混合后,农杆菌在侵染棉花细胞时,可将自身的Ti质粒上的T-DNA整合到棉花细胞的DNA上,C正确;
D、植物组织培养时,培养基中生长素浓度高于细胞分裂素,可以诱导根的分化;若是细胞分裂素高于生长素浓度,则诱导芽的分化,从图上可知,④过程分化出芽,⑤过程分化形成根,继而形成试管苗,因此④和⑤中的培养基用到的激素的浓度不同,D正确。
故选ACD。
20.(2023·山东淄博·统考一模)抗体的结构分为V区(识别并结合抗原的区域)和C区(抗体的支架),鼠源抗体具有外源性,会被人体免疫系统当作抗原而清除。用人抗体的C区替换鼠源抗体的C区,保留鼠单抗的V区,可构建人一鼠嵌合抗体,操作流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的B淋巴细胞为能分泌抗体的浆细胞
B.用选择性培养基可筛选出能产生所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C.为获得结构正确的嵌合抗体,受体细胞应选用大肠杆菌
D.人一鼠嵌合抗体在保留抗体特异性的同时外源性下降
【答案】ABC
【分析】1、骨髓瘤细胞为无限增殖的细胞,分裂能力强,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中还需该杂交细胞具备分泌特异性抗体的功能,而浆细胞为能够分泌抗体的细胞,故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的B淋巴细胞为能分泌抗体的浆细胞。
2、骨髓瘤细胞与B淋巴细胞在融合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多种融合结果,如骨髓瘤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B淋巴细胞与B淋巴细胞融合,而实验需要的是骨髓瘤细胞与B淋巴细胞融合的细胞,需要用选择性培养基进行筛选,但只能筛选出能杂交瘤细胞,而要筛选出能产生所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则需要进行专一性抗体检测。
【详解】A、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的B淋巴细胞取自脾脏,不一定是能分泌抗体的浆细胞,A错误;
B、骨髓瘤细胞与B淋巴细胞在融合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多种融合结果,如骨髓瘤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B淋巴细胞与B淋巴细胞融合,而实验需要的是骨髓瘤细胞与B淋巴细胞融合的细胞,需要用选择性培养基进行筛选,但是只能筛选出能杂交瘤细胞,而要筛选出能产生所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则需要进行专一性抗体检测,B错误;
C、抗体为分泌蛋白,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对其进行加工,大肠杆菌为原核生物,无高尔基体和内质网,为获得结构正确的嵌合抗体,受体细胞不应该选用大肠杆菌,C错误;
D、结合题干“鼠源抗体具有外源性,会被人体免疫系统当作抗原而清除。用人抗体的C区替换鼠源抗体的C区,保留鼠单抗的V区,可构建人一鼠嵌合抗体”可知,该抗体不是原本的鼠源抗体,保留了其V区,但是其中还有一部分来自于人本身,使得人一鼠嵌合抗体在保留抗体特异性的同时外源性下降,D正确。
故选ABC。
专题卷12 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小题小卷】冲刺2023年高考生物小题限时集训(新高考专用)(原卷版): 这是一份专题卷12 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小题小卷】冲刺2023年高考生物小题限时集训(新高考专用)(原卷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卷12 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小题小卷】冲刺2023年高考生物小题限时集训(新高考专用)(解析版): 这是一份专题卷12 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小题小卷】冲刺2023年高考生物小题限时集训(新高考专用)(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卷12 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小题小卷】冲刺2023年高考生物小题限时集训(新高考专用)(原卷版): 这是一份专题卷12 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小题小卷】冲刺2023年高考生物小题限时集训(新高考专用)(原卷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