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必修4 哲学与文化
第五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第五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课件PPT,共4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教学目标,原理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五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5.1 社会历史的本质
创造了人的生理结构,形成了手脚分工
使猿脑变成了人脑,形成了语言和意识
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形成了社会关系
回顾第二课知识:P19
结论: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
思考:为什么劳动发展史是理解历史奥秘的“钥匙”?
1、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
劳动创造了人,劳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
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劳动发展史是理解所有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人类历史是由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构成的历史。
研究人类历史,就得研究人的社会实践→即劳动。
结论:实践生成了社会生活的全部领域,形成了全部社会关系,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2、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回顾: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提示: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表现。
那么,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呢?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思考: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什么的标准?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即: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谁决定谁? )
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含义:
主要指物质资料生产方式,还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等物质方面。
它包括政治、法律、哲学、道德、艺术、宗教等观点,也包括社会心理和自发形成的风俗、习惯。
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存在决定意识)②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变化决定变化)
2020年度流行热词 :奥利给、精神小伙、爷青回、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尾款人等2021年度流行热词: 内卷、躺平、累丑、甩锅、yyds、打工人、杠精、杀伤力不大,侮辱性极强、就挺秃然的等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两方面含义)
①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并不完全同步的。有时候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的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2、为什么在社会主义社会的今天,我国仍然存在着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落后和腐朽的思想?3、改革开放的过程也是思想解放的过程。为什么今天我们仍然强调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用所学的知识加以说明(必修一、二等)
【原理内容】①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方法论】①要从客观存在的社会实际出发②要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克服错误的社会意识。
原理总结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含义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5.2 社会历史的发展
1.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
(1)地位: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作用: 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形态的更替。(3)生产方式: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
注意:①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吃穿住用行等需要的物质生活资料。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生产力角度——科技、人才培养等; 生产关系角度:经济体制改革、所有制、分配等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联系
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
①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对生产力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③方法论:要遵循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决定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等的总和。
社会意识形态: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宗教等制度:政治、法律制度 组织:政党组织和社会组织设施:军队、警察、法庭、政权机关等
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二条 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一条第六 款 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
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③方法论:要遵循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注意:不能认为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一定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4.社会发展的两大基本矛盾和两大规律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基本规律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
注意:①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主要矛盾。 ②这两对矛盾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是并列的。其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更为基本,是一切社会矛盾的根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制约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的解决,又依赖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的解决。 ③两大普遍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
二、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即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产生、发展和解决中实现的。
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2)实现方式(动力):
注意: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①基本矛盾:②表现:③解决方式:④解决过程: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被剥削阶级反对剥削阶级的斗争,是对抗性的矛盾
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被剥削阶级反对剥削阶级的斗争,迫使统治阶级不得不调整某些经济和政治关系,使社会基本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的缓和,从而或多或少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当旧的生产关系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时,只有通过先进阶级反对反动阶级的革命,才能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建立新的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
2.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
①基本矛盾:②表现:③解决方式:
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改革
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
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共产主义的目标是消灭阶级对立,建立一个自由人的联合体。人类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动力)
3、人类社会的演变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和实现方式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共产主义的目标和实现方式
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社会生产方式社会发展的两个基本矛盾和两大规律
5.3 社会历史的主体
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除了敌对势力、犯罪分子外,其余人都是。)
注意:劳动群众 人民群众
注意: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具有不同的内涵。
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的范围: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思考:劳动群众、人民群众和全体公民的关系
(1)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每个人都是历史活动的参与者,但人们在历史发展中所起作用的性质和大小是不同的。(2)唯物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出发,强调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资料生产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
2、地位: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表现 ?(人民群众的作用?)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①人民群众作为物质生产的承担者和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创造了人们吃、穿、住、用、行等必需的生活资料。②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③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①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②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③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文学家、艺术家只有深入群众,扎根生活才写创出好作品)
(文学家、艺术家吃穿住用都需要劳动人民提供)
(民间音乐家盲人“阿炳”创作了《二月映泉》)
陶渊明如果没有劳动人民供他吃穿住用,那他就不但没有酒喝,而且也没有饭吃,只能饿死在东篱旁边,哪里还能吟出什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呢? ——鲁迅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①地位: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②表现: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迭,都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的。 ③实现方式: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进步和发展。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也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2.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3.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4.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
方法论: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群众观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识别的关键词】人民群众/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障民生、以人为本、保障人权/与群众相结合/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比较: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区别
(1)基本内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2)地位: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立场和根本观点,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三大根本)
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基本内容:(2)群众路线的重要性:
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关键词:为了谁,依靠谁,从哪来,到哪去)
[特别提醒]快速区分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群众观点是党制定群众路线的理论依据和前提基础,侧重在思想上;而群众路线则是党的群众观点的具体要求与体现,侧重在行动上。
3.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意义(原因):(三个重要保证)
三个“重要保证”——革命,建设,改革①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②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胜利并成功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③是推动改革开放不断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①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发挥人民的主人翁精神,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更好地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必修四第五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2024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统编版),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识清单,核心考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练习课件第五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含解析),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探究活动落实素养,课标要求,学习清单,核心素养,背景材料,思维解码,备考猜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五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课件)- 2024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必修4),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易混易错,思维导图,考点精讲,知识梳理,考纲考情,典例精析,易混易错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