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广东省河源市河源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广东省河源市河源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01
    广东省河源市河源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02
    广东省河源市河源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03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广东省河源市河源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广东省河源市河源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机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河源高级中学2022级高一开学考试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2002年9月 命题人:廖胜青 审题人:谢艺芬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38分)
    (一)判断题(本题共10小题,10分)
    1. 下面各项中,正确的在括号中填“T”,错误的填“F”,并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1)《乡土中国》中的“乡土中国”并不是具体的中国社会的素描,而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
    (2)中国乡土社会,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一个人的“圈子”是固定的。( )
    (3)在差序格局中,社会关系是逐渐从一个一个人推出去的,是私人联系的增加,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 )
    (4)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 )
    (5)乡土社会是安稳的社会,没有社会冲突,其权力结构以同意权力为主。( )
    (6)中国的家扩大的路线是单系的,就是只包括父系这一方面;除了少数例外,家并不能同时包括媳妇和女婿。( )
    (7)乡土社会中阻碍着共同生活的人充分了解的却是个人生理上的差别,永远划分着人的生理差别的是男女两性。( )
    (8)横暴权力和经济利益的关系更为密切,统治者要用暴力来维持他们的地位以及经济利益。( )
    (9)乡土社会的权力结构中,有不民主的横暴权力,也有民主的同意权力,在这两者之外还有教化权力,后者既非民主又异于不民主的专制。( )
    (10)现代社会是理性的时代,理性是指人依了已知道的手段和目的的关系去计划他的行为,所以也可以说是科学化的。( )
    【答案】 ①. T ②. F ③. T ④. T ⑤. F ⑥. T ⑦. T ⑧. T ⑨. T ⑩. T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主旨、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
    (2)错误。“每一个人的‘圈子’是固定的”表述绝对化,原文为“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活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可见并非固定。
    (5)错误。根据费孝通先生《乡土中国》一文中的相关内容“我在上面讨论权力的性质时已提出三种方式:一是从社会冲突中所发生的横暴权力;二是从社会合作中所发生的同权力;三是从社会继替中所发生的长老权力。现在我又想提出第四种权力,这种权力发生在激烈的社会变迁过程之中”可知,“这种权利发生在激烈的社会变迁中”,因而题干中说“乡土社会是安稳的社会,没有社会冲突”表述是错误的。根据原文“在乡土社会上空,‘横暴之力’与‘同意的权力’相互交织在乡土社会之内,‘教化的权力’遍布各个角落,配合着‘礼’形成了稳固的乡土文化,而时势的权力深深扎根在每个乡土社会人的心里,期待着救世主的出现来拯救动荡的社会,拯救自己的内心。这四种权力共同作用于乡土社会,影响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一直延续至今”可知,题干中“其权力结构以同意权力为主”表述也错误。
    错误的只有(2)和(5),填“F”,其它填“T”。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普通常有以“人治”和“法治”相对称,而且认为西洋是法治的社会,我们是“人治”的社会。其实这个对称的说法并不很清楚。法治的意思并不是说法律本身能统治,能维持社会秩序,而是说社会上人和人的关系是根据法律来维持的。法律还得靠权力来支持,还得靠人来执行。现代论法理的学者中有些极重视人的因素。他们注意到在应用法律于实际情形时,必须经过法官对于法律条文的解释。
    人治和法治有什么区别呢?如果人治是法治的对面,意思应当是“不依法律的统治”了。统治如果是指社会秩序的维持,我们很难想象一个社会的秩序可以不必靠什么力量就可以维持,人和人的关系可以不根据什么规定而自行配合的。如果不根据法律,根据什么呢?望文生义地说来,人治好像是指有权力的人任凭一己的好恶来规定社会上人和人的关系的意思。我很怀疑这种“人治”是可能发生的。
    所谓人治和法治之别,不在“人”和“法”这两个字上,而是在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规范的性质。
    乡土社会秩序的维持,有很多方面和现代社会秩序的维持是不相同的。当然,并不是说乡土社会是“无法无天”,或者说“无需规律”。的确有些人这样想过。返璞回真的老子觉得只要把社区的范围缩小,在鸡犬相闻而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的社会里,社会秩序无需外力来维持,单凭每个人的本能或良知,就能相安无事了。这种想法也并不限于老子。就是现在,全世界的经济已密切相关到成为一体时,美国还有大多数人信奉着古典经济学里的自由竞争的理想,认为在自由竞争下,冥冥之中,自有一双看不见的手,会为人们理出一个合于道德的经济秩序来的。可是乡土社会并不是这种社会,我们可以说这是个“无法”的社会,假如我们把法律限于以国家权力所维持的规则,但是“无法”并不影响这社会的秩序,因为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
    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单从行为规范一点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而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
    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传统是社会所累积的经验。乡土社会安土重迁,在这种不分秦汉,代代如是的环境里,个人不但可以信任自己的经验,而且同样可以信任前辈的经验。一个在乡土社会里种田的老农所遇着的只是四季的转换,而不是时代变更。愈是经过前代生活中证明有效的,也愈值得保守。于是“言必尧舜”,好古是生活的保障了。
    礼治在表面看去好像是人们行为不受规律拘束而自动形成的秩序。其实自动的说法是不确,只是主动的服于成规罢了。孔子一再的用“克”字,用“约”字来形容礼的养成,可见礼治并不是离开社会,由于本能或天意所构成的秩序了。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礼治秩序》,有删改)
    2.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 法治是以法律作为维持社会秩序的力量,因而让人之间的关系产生了自行配合的依据。
    B. 人治是统治者仅仅以个人的好恶作为社会公认的行为准则来进行统治的一种治理方式。
    C. 礼治是按照历史累积形成的社会公认合适的行为规范来维持社会秩序的一种治理方式。
    D. 礼和法律本来没有什么区别,它们只是一种行为规范,用来规定社会上人和人的关系。
    3.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有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前三段是文章的引论,通过对“人治”和“法治”概念的辨析,指出了它们的区别之所在,为下文分析乡土中国的秩序打下基础。
    B. 第四段以老子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和美国人自由竞争的理想作对比,证明了乡土社会秩序的维持和现代社会秩序的维持是不同的。
    C. 文章最后四段作者提出了乡土中国是“礼治”社会的观点,并从维持社会秩序依据的规范和所用的力量两个方面作了具体的阐释。
    D. 全文采用破立结合的论证方法,作者批驳了乡土中国是“人治”社会和乡土社会秩序无需外力维持等观点,进而确立自己的观点。
    4.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法律还得依靠权力来支持和人来执行,可见法治也有人的因素,“法治”和“人治”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关系。
    B. 不管什么社会都是一个“有法”的社会,只是“法”并不限于国家权力所维持的法律,而是指人的行为规范。
    C. 社会累积的经验因为有效才值得保守,当维持礼的经验不能有效地应付生活问题时,礼治也就难以成为可能。
    D. 人们能主动服从于礼,是因为人的本能和良知让人们对礼产生个人的敬畏感,从而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行为。
    【答案】2. C 3. B 4. D
    【解析】
    【2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
    A项,“因而让人之间的关系产生了自行配合的依据”错误。法治用以维持社会秩序的力量是国家权力,根据的规范才是法律;且人与人的关系依据规范配合。
    B项,“人治是统治者仅仅以个人的好恶作为社会公认的行为准则”错误,原文“望文生义地说来,人治好像是指有权力的人任凭一己的好恶来规定社会上人和人的关系的意思。我很怀疑这种‘人治’是可能发生的”,原文有“好像”“我很怀疑”等词语,证明作者对此持否定态度。
    D项,说“没有区别”不正确,原文说的是“单从行为规范一点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综合考查对论证知识的掌握能力。
    B项,文章认为,老子和部分美国人都认为社会可以“无法无天”“无需规律”,所以“对比”说法错误,证明观点说法也错误。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作者观点和整合概括的能力。
    D项,因果关系不成立,原文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强调的是“教化”,而非“本能和良知”。
    故选D。
    (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乡下人在城里人眼睛里是“愚”的。我们当然记得不少提倡乡村工作的朋友们,把愚和病贫联结起来去作为中国乡村的症候。关于病和贫我们似乎还有客观的标准可说,但是说乡下人“愚”,却是凭什么呢?乡下人在马路上听见背后汽车连续的按喇叭,慌了手脚,东避也不是,西躲又不是,司机拉住闸车,在玻璃窗里,探出半个头,向着那土老头儿,啐了一口:“笨蛋!”——如果这是愚,真冤枉了他们。我曾带了学生下乡,田里长着包谷,有一位小姐,冒充着内行,说:“今年麦子长得这么高。”旁边的乡下朋友,虽则没有啐她一口,但是微微的一笑,也不妨译作“笨蛋”。乡下人没有见过城里的世面,因之而不明白怎样应付汽车,那是知识问题,不是智力问题,正等于城里人到了乡下,连狗都不会赶一般。如果我们不承认郊游的仕女们一听见狗吠就变色是“白痴”,自然没有理由说乡下人不知道“靠左边走”或“靠右边走”等时常会因政令而改变的方向是因为他们“愚不可及”了。
    其实乡村工作的朋友说乡下人愚那是因为他们不识字,我们称之曰“文盲”,意思是白生了眼睛,连字都不识。可是如果说不识字就是愚,我心里总难甘服。“愚”如果是智力的不足或缺陷,识字不识字并非愚不愚的标准。智力是学习的能力,如果一个人没有机会学习,不论他有没有学习的能力还是学不到什么的。这样看来,乡村工作的朋友们说乡下人愚,显然不是指他们智力不及人,而是说他们知识不及人了,乡下人在城市生活所需的知识上是不及城市里人多,这是正确的。
    (节选自《乡土中国·文字下乡》,有删改)
    材料二
    礼治社会并不是指文质彬彬,像《镜花缘》里所描写的君子国一般的社会。礼并不带有“文明”、“慈善”或是“见了人点个头”、不穷凶极恶的意思。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单从行为规范一点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礼却不需要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
    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礼是可以为人所好的,所谓“富而好礼”。孔子很重视服礼的主动性,在下面一段话里说得很清楚: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这显然是和法律不同了,甚至不同于普通所谓道德。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罚是由特定的权力所加之于个人的。人可以逃避法网,逃得脱还可以自己骄傲、得意。道德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见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吐弃,是耻。礼则有甚于道德:如果失礼,不但不好,而且不对、不合、不成。这是个人习惯所维持的。十目所视,十手所指的,即是在没有人的地方也会不能自已。曾子易簧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礼是合式的路子,是经教化过程而成为主动性的服膺于传统的习惯。
    (节选自《乡土中国·礼治秩序》,有删改)
    材料三
    家庭在西洋是一种界限分明的团体。如果有朋友写信说他将要“带他的家庭”一起来看你,你就知道要和他一同来的是哪几个人。在中国,这句话却模糊得很。在英美,家庭包括他和妻以及未成年的孩子。如果他只和太太一起来,就不会用“家庭”。在我们中国常用“阖第光临”,但是很少人能说出这个“第”字究竟应当包括些什么人。
    提到用字,“家”字可以说最能伸缩自如了。“家里的”可指自己太太一个人,“家门”可指叔伯侄子一大批,“自家人”可以包罗任何要拉入自己的圈子、表示亲热的人物。自家人的范围是因时因地可伸缩,大到数不清,真是天下可成一家。
    为什么我们这个最基本的社会单位的名词会这样不清不楚呢?在我看来却表示了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西洋的格局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我们的格局(实际上就是差序格局)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
    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亲属关系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物。我们俗语里有“一表三千里”,就是这个意思,其实三千里也不过指其广袤的意思而已。这个网络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以亲属关系布出去的网,但是没有一个网所罩住的人是相同的。在一个社会里的人可以用同一个体系来记认他们的亲属,所同的只是这体系罢了。天下没有两个人所认取的亲属可以完全相同的,以亲属关系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的网络来说,是个别的,每一个网络有个“己”作为中心,各个网络的中心都不同。
    (节选自《乡土中国·差序格局》,有删改)
    5. 材料一中对“愚”的相关概念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客观标准来看,乡下人是“愚”的,中国乡村的症候就是愚、病贫相联结。
    B. 乡下人不知如何躲避汽车与城里人不认识包谷一样,都是“愚”的具体表现。
    C. 作者看来,“愚”就是智力的不足或缺陷,而识不识字并不是愚不愚的标准。
    D. 乡下人“愚”是说他们知识不及人,主要是乡下人在城市生活所需的知识不如城里人。
    6. 材料二中关于“礼”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礼是在教化中养成的敬畏之感,但有时也需要一定的外在权力来推行。
    B. 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并不带“文明”“慈善”等意思。
    C. 礼是由个人习惯来维持的,即使在没有人的地方也不会自己私下停止。
    D. 礼是高于道德的,并非社会舆论所维持,是经教化而主动服礼的习惯。
    7. 对三则材料中论证方法运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在分析乡下人的“愚”时,运用了例证法,使论证更形象、明确。
    B. 材料二采用了正反对比论证,明确地指出了礼与法律、道德的不同之处。
    C. 材料三以“柴”与“波纹”为喻,生动地论述了中西方社会结构的不同。
    D. 材料三引用“一表三千里”,说明生育和婚姻结成的网络不断向外扩展。
    8. 材料二引用了“颜渊问仁”的事例,其作用是什么?
    9. 请结合材料三,概括“差序格局”的主要特点。
    【答案】5. D 6. A 7. B
    8. (1)孔子阐释“人服礼是主动的”这一观点。
    (2)孔子说明服礼的主动性表现。
    (3)引用孔子的言行,具有权威性。
    (4)概括说明礼和仁的关系。
    9. (1)差序格局是有中心的,每个人都是关系中的中心(或每一个网络有个“己”作为中心)。
    (2)差序格局是由各种关系组成的,如亲属关系、社会关系等。
    (3)这种格局是动态变化的,是不断向外扩展的,各个网络的中心都不同。
    【解析】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A.“从客观标准来看”错误。原文是“关于病和贫我们似乎还有客观的标准可说,但是说乡下人‘愚’,却是凭什么呢”,可见“从客观标准来看”是相对于病和贫,“愚”应为主观标准。
    B.“都是‘愚’的具体表现”错误。原文说“如果这是愚,真冤枉了他们……乡下人没有见过城里的世面,因之而不明白怎样应付汽车,那是知识问题,不是智力问题”,作者认为是知识问题,而不是智力问题。
    C.“‘愚’就是智力的不足或缺陷”错误。“就是”说法绝对,原文中是“如果”。原文“‘愚’如果是智力的不足或缺陷,识字不识字并非愚不愚的标准”。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A.“需要一定的外在权力来推行”说法错误,原文中说“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
    故选A。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方法的能力。
    B.“正反对比论证”错误。材料二主要将“礼”与“法律”进行对比。结合原文“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礼却不需要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等句子可知,原文中只是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而没有正反对比。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的论证方法的作用的能力。
    论述类文本中,引用,对说理表情达意都很有帮助,为自己观点和看法提供有力的论据,增强说服力。作答时先明确材料二论证的具体内容,然后再分析引用“颜渊问仁”的事例的作用。
    认真阅读材料二的内容,明确材料二论述的是主要内容为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是由个人习惯来维持的,是高于道德的,并非社会舆论所维持,是经教化而主动服礼的习惯,即“人服礼是主动的”这一观点。
    “颜渊问仁”中,孔子认为“克己复礼为仁”,孔子认为克己复礼就是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
    作者引用“颜渊问仁”的事例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供有力的论据,更突出了“人服礼是主动的”这一观点,使所表达的语言简洁凝练,增添说服力。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本题作答时,先明确题干问题指向“结合材料三,概括‘差序格局’的主要特点”,要求结合材料三加以概括。题干已经明确答题范围限制在材料三中,作答时学生要认真阅读材料三的内容,找出“差序格局”的相关内容。
    依据第三段“我们的格局(实际上就是差序格局)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和最后一段中的“这个网络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及最后一段中“每一个网络有个‘己’作为中心”可总结出差序格局是有中心的,每个人都是关系中的中心。
    依据第四段“亲属关系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亲属关系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物”可概括出差序格局是由各种关系组成的,如亲属关系、社会关系等。
    依据第三段“我们的格局(实际上就是差序格局)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可概括出这种格局是动态变化的,是不断向外扩展的;
    依据最后一段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以亲属关系布出去的网,但是没有一个网所罩住的人是相同的。在一个社会里的人可以用同一个体系来记认他们的亲属,所同的只是这体系罢了。天下没有两个人所认取的亲属可以完全相同的,以亲属关系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的网络来说,是个别的,每一个网络有个‘己’作为中心,各个网络的中心都不同”,可概括出,差序格局各个网络的中心都不同。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B.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C.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D.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B. 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
    C. 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D. 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往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贾谊初入仕途,展现非凡才能。他受到廷尉推荐而入仕,当时年仅二十余岁,却让诸生自觉不如,不久得到文帝越级提拔,一年之间就当上太中大夫。
    B. 贾谊热心政事,遭到权要忌恨。他认为汉朝建立二十余年,政通人和,应当全盘改变秦朝法令,因此触及权贵利益,受到诋毁,文帝后来也疏远了他。
    C. 贾谊答复询问,重新得到重用。文帝询问鬼神之事,对贾谊的回答很满意,于是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比不上贾谊。
    D. 贾谊劝止封侯,文帝未予采纳。文帝封淮南厉王四个儿子为侯,贾谊认为祸患将自此兴起;数年之后,梁怀王堕马死,贾谊觉得未能尽责,悲泣而死。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2)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答案】10. C 11. A 12. C
    13. (1)便在皇帝面前诋毁贾谊说:“这个洛阳人,年轻没有经验,专想揽权,把许多事情都搞乱了。”
    (2))贾谊又多次上疏皇帝,说有的诸侯封地太多,甚至多达几郡之地,和古代的制度不符,应该逐渐削弱他们的势力。
    【解析】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语意把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标志,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列、排比结构等。并且能通过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划线句子的大意是:贾生的名叫谊,是洛阳人。十八岁的时候,便以能赋诗作文而在全郡有名气。吴廷尉当时是河南郡郡守,听说贾谊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就把他罗致到自己门下,对他很赏识。句中,“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这是介词短语后置句,“于郡中”是“闻”的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项。“吴廷尉”“吴廷尉”是专有名词(“廷尉”官职名,“吴廷尉”意思为“姓吴的廷尉”),作“为河南守”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项。 “召置门下”是一个事件,应与后面断开。排除B项。分析可知,C项断句正确。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A项的解说错误,“诸子百家是对先秦时期各学术派别的总称”,“农家”不是影响最深远的,故选A。
    【12题详解】
    此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命题主要着眼于与主要人物相关的事件、言行等。选项设计特点多是先概括人物某方面的品质、特点,再结合材料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印证。此类题要求考生在全面理解文言的基础上,找到选项在文中的信息区域仔细比对。选项设错,包括信息错位(具体事件在时间、地点、人物、原因、方式的错误)、翻译错误、无中生有等多种情况。C项,“重新得到重用”原文没有提及,只是“征见”,“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顺序不当,应该是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然后才“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故选C。
    【13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本题还要注意以下关键词和特殊句式的翻译:(1)短,诋毁;擅权,揽权;纷乱,使……变得混乱。“乃短贾生曰”是省略句,承前省,主语应是“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2)数,屡次;言,说,指出;或,有的;削,削弱。“非古之制”是省略句,省略的主语应是“这种状况”。
    【点睛】参考译文:
    贾生名叫谊,是洛阳人。十八岁的时候,便以能赋诗作文而在全郡有名气。吴廷尉当时是河南郡郡守,听说贾谊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就把他罗致到自己门下,对他很赏识。孝文皇帝即位不久,了解到河南郡的吴郡守治理政事、安抚百姓在全国最有成绩,过去又因与李斯是同乡而常向李斯学习,就把他征召到朝廷担任廷尉。吴廷尉便向皇帝推荐贾谊,说他很年轻,颇为通晓诸子百家的学说。于是,文帝便把贾谊召到朝廷任命为博士。
    当时贾谊才二十岁出头,在朝臣中是最年轻的。每当皇帝诏令臣下商议政事,各位老先生往往无言答对,而贾谊却总是答得很完满,人人都感到贾谊所讲的,正是自己所要说的。于是,大家都认为自己的才能赶不上贾谊。文帝也很喜欢他,一年之内,就把他从博士破格提拔为太中大夫。
    贾谊认为,从汉兴到文帝经过二十多年,天下已经安定,朝野和睦,应当更定历法,改变所崇尚的颜色,订正法令制度,统一官名,大兴礼乐,便详细草拟了各项仪礼和办法,建议崇尚黄色,遵用五行之说,重新确定官名,全部变更秦朝的法度。文帝刚刚即位,谦恭谨慎,一时还顾不上这些事。但一些律令的更定,以及在京城的诸侯回到封国,都是贾谊出的主意。因此,皇帝和大臣商议,打算把贾谊提拨到公卿大臣的位置。绛侯周勃、颖阴侯灌婴、东阳侯张相如、御史大夫冯敬等人都嫉妒贾谊,便在皇帝面前诋毁贾谊说:“这个洛阳人,年轻没有经验,专想揽权,把许多事情都搞乱了。”因此,皇帝从此也疏远了贾谊,不再采纳他的建议,并派他去作了长沙王吴差的太傅。
    贾谊已经辞别朝廷前往任所,听说长沙地势低洼,气候潮湿,自认为寿命不会长久,又因为是被贬谪而去的,心情抑郁(不愉快)。在渡湘江的时候,作了一首赋,来凭吊屈原。
    又过了一年多,贾谊被征召到京城晋见皇帝。正赶上文帝坐在宣室接受神的赐福。文帝有感于鬼神之事,便询问鬼神的本源。贾谊就详细说明了鬼神形成的情形。一直谈到夜半,文帝不知不觉地在座席上向贾谊面前移动。谈完之后,文帝说:“我好久不见贾生了,自以为超过了他,今天看来还是不如他。时间不长,就任贾谊为梁怀王刘揖的太傅。梁怀王是文帝喜爱的小儿子,好读书,所以文帝让贾谊做他的师傅。
    文帝封淮南厉王的四个儿子都为列侯。贾谊谏阻,认为这样做祸患就会由此产生。贾谊屡次上书,指出诸侯势力过大,有的封地连接数郡,不符合古代的制度,应该逐渐削弱他们的势力。文帝不听。
    几年以后,粱怀王骑马时,从马上跌下摔死了,没有后代。贾谊认为自己这个老师没有当好,很伤心,哭泣了一年多,也就死去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许道宁画[注]
    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 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 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 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15. 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
    【答案】14. C 15. 第一问:这幅画中含有不寻常诗意,吟咏不断也体会不出其意境。
    第二问:这幅画意境深远,韵致悠长,令人玩味不已。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词内容的能力。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错误,“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所表达的意思应该是:许道宁画作中那种辽阔万里的意境,我仅仅通过距离画作一窗之距就领略到了。所以,作者表达的是万里江山浓缩在尺牍之间的画作里。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诗句含义、鉴赏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第一问:尾联“此中有佳句”中“此”指画作,“有佳句”指意境优美;该句意思是许道宁的画意境优美,蕴含诗意,文人墨客可以据此创作出诗词佳句。“吟断不相关”中“断”指尽,“不相关”只没有关联;该句意思是纵使写尽这些佳句,也与画的意境不相关,足以看出画家技艺的高超和画意的优美,致使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
    第二问:尾联通过写作诗谓画中景非笔墨所能传出,既极赞画之神妙,又自惭诗之拙。从尾联的含意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给子了极高的评价,认为其意境深远,韵致悠长,令人玩味不已。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戍边将士满怀思乡的愁苦,但未获胜利仍然不得还乡。
    (2)《邹忌讽齐王纳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主人公的形象之美。
    (3)《论语·子罕》中,孔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话阐明,一个普通人,也是有坚定志向的;要改变一个人的志向,是很困难的。
    【答案】 ①. 浊酒一杯家万里 ②. 燕然未勒归无计 ③. 邹忌修八尺有余 ④. 而形貌昳丽 ⑤. 三军可夺帅也 ⑥. 匹夫不可夺志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勒、昳。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泰山是神奇的,它的神奇在于____________的自然风貌和璀璨瑰丽的人文内涵。泰山的白天和夜晚是不一样的。白天的泰山,青葱苍翠,清朗明快;夜晚,沉睡的泰山则向世人展示出他沉静、神秘、温和的一面。夏日雨水充沛,“哗哗哗”的瀑布从高处____而下,溅入潭底,如飞龙跌落。黑龙潭周边的山林、山石遍布,溪流在石头空隙中淙淙而过,如鸣佩环。山内空气清凉,___________,只有埋伏在草丛中的小虫们在低吟浅唱,把玩着自己的节奏。
    月光从松针的缝隙中筛落下来,_______地撒在干净光滑的石头上。微风拂过,夹杂着松林中特有的自然气息。突然,身下不觉一阵湿凉,茫然起身,这才发现,一汪浅流的泉水悄无声息地漫过我斜躺的山石。当下便想到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诗句,却原来是这般情境!不入此景,怎得此意?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变幻多姿 倾泻 万籁俱寂 斑驳
    B. 变幻多姿 倾泄 万籁俱寂 斑斓
    C. 变化莫测 倾泻 万马齐喑 斑驳
    D. 变化莫测 倾泄 万马齐喑 斑斓
    18. 下列各项中,与画波浪线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B.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C.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D.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19. 下列各项中,与“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B. 父亲的话让我意识到,要打破我们父子之间这层令人悲哀的“厚壁障”太难了。
    C. 《古诗十九首》言近旨远,语短情长,含蓄蕴藉,余味无穷,正如钟嵘所说的那样,“惊心动魄,可谓一字千金”。
    D. 钟扬却背着他经典的黑色双肩包,穿着磨白了的“29块钱的牛仔裤”。
    【答案】17. A 18. D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第一空:“变幻多姿”,意思是千变万化,变幻无常,形容变化之奇异和繁多。“变化莫测”,形容事物变化多端,不可捉摸。两者适用对象不同,这里对象是“自然风貌和璀璨瑰丽的人文内涵”,应该选“变幻多姿”。
    第二空:“倾泻”“倾泄”,①这两个词都是动词,有一相同语素“倾”,都含有从高处大量涌流下来的意思。②二者词义偏重不同。倾:倒出;用尽。泄:液体或气体排出。“倾泄”偏重于从高处大量地往下落;泻:急速地流。“倾泻”强调从高处急速流下来。③二者适用对象不同。“倾泄”既可以用于液体,也可以用于固体或气体;“倾泻”只能用于液体。二者存有不同义项。“倾泄”有尽量发出(情绪、情欲等)的引申义。看前后文语境,这里强调水流急速,用“倾泻”更合适。
    第三空:“万籁俱寂”,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一点声响都没有。“万马齐喑”,意思是所有的马都沉寂无声;旧时形容人民不敢讲话;现也比喻沉闷的政治局面。语境为“山内空气清凉……只有埋伏在草丛中的小虫们在低吟浅唱,把玩着自己的节奏”,强调环境的安静,用“万籁俱寂”。
    第四空:“斑驳”“斑斓”,都是形容词,都有颜色错杂的意思,都用于书面语,都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斑驳”曾作“班驳”。侧重于颜色、花纹相杂,不单纯,不统一,常形容光影、旧画、旧壁等;“斑斓”侧重于色彩错杂灿烂,不单调,常形容色彩。语境为“月光从松针的缝隙中筛落下来”用“斑驳”更合适。
    故选A。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例句为拟人的修辞手法,“小虫们在低吟浅唱,把玩着自己的节奏”,将小虫们当作人来写,具有人的动作、情态。
    A.对比,将“锲而舍之”与“锲而不舍”作对比;
    B.引用,“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引用了《诗经》里的诗句。
    C.借代,用“樯橹”借代曹操的水军。
    D.与题干句一样都是拟人。“负雪”是个动词,是背负的意思,相当于人的动作,所以说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引号表引用。
    A.表讽刺与否定;
    B.表特殊含义;
    C.表引用,与例句相同;
    D.表强调。
    故选C。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20. 下面语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有语病的句子的序号并修改。
    放眼中外文学史,不少独树一帜的作家,都创建了有鲜明个人特色的“文学共和国”。优秀的作家往往能从故乡汲取养分,创造出大量原创性的文学景观。①根据鲁迅在绍兴的生活经验,虚构出一个愚昧落后的“鲁镇”。②莫言创建了一个“东北乡”,从高密的民间文化中获得大量素材,③他的作品充斥着乡土气息和象征意味。④很多作家虽然没有特意设定一个地理名称,⑤但在构建场景时依旧一如既往地把故乡当作原型。
    【答案】①修改:将“鲁迅”移到句首。②修改:把后一分句“从高密的民间文化中获得大量素材,”移到“莫言”后。或者在“莫言”后面加上“为了”。③修改:“充斥着”改为“充满了”。⑤修改:删掉“依旧”或“一如既往”。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①“根据鲁迅在绍兴的生活经验,虚构出……”,“根据”是介词,用于句首淹没主语,将“鲁迅”移到句首。
    ②“莫言创建了一个‘东北乡’,从高密的民间文化中获得大量素材”不合逻辑,把后一分句“从高密的民间文化中获得大量素材,”移到“莫言”后。或者在“莫言”后面加上“为了”,构成目的关系的复句。
    ③“充斥着”用词不当,充斥,多含贬义,此处没有贬义色彩,改为“充满了”。
    ⑤“依旧”与“一如既往地”语意重复,删去“依旧”或“一如既往地”。
    21. 改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改后的句子由两个比喻句组成,要求比喻贴切,表达生动形象。
    夜深了,月亮也开始西斜,清辉如水。贪玩的孩子,劳累的大人,已经响起了鼻息声。母亲们轻吟着眠歌,哄着婴儿。月下的稻场如此宁静,那熟睡的婴儿,发出的几声梦呓,就像是这夏夜里田间的蛙鼓声。唯有稻场四周,明灭着几堆烟火,烟火里有奶奶随手扔进去的去年或前年采集的红蓼,袅袅升腾着几缕青烟。母亲说,那是隔年的红蓼发出的烟气,有点辛辣,蚊子闻风而逃。
    【答案】月下的稻场如此宁静,犹如安静的池塘,那熟睡的婴儿发出了几声梦呓,就像是小鱼儿放出的水泡声。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变换句式的能力。
    内容上,原句中后半句已有一个比喻句,故需要把前面的句子改写成比喻句,另外后半句中用“蛙鼓声”比喻“婴儿的梦呓”,青蛙所处的环境一般是池塘,所以可以将稻场比做池塘;效果上,后一个比喻句将“婴儿的梦呓”比作田间的“蛙鼓声”,喻体的声音过大,与本体不具备比喻的相似性,既不贴切,也不生动形象,需要将第二个比喻句的喻体改成与婴儿的梦呓的特点更为相似的事物,如“池塘中小鱼儿放出的水泡声”等。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那些口口声声‘一代不如一代’的人,应该看看你们,像我一样,我看着你们,满怀羡慕。”“你所热爱的,就是你的生活,你们有幸遇见这样的时代,但是时代更有幸,遇见这样的你们,我看着你们满怀敬意,我看着你们,满怀感激。因为你们,这个世界会更喜欢中国,因为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就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
    以上是B站宣传片“献给新一代的演讲”《后浪》的内容节选。这个宣传片,引发了网友热议。很多人点赞,因为展现了新一代年轻人的风采,但也有很多人批评,因为只展现了部分年轻人的风采。那么作为真正的后浪中的一员,你有什么话要说?
    请以“来自一线‘后浪’的演讲”为副标题,写一篇演讲稿,并展现真正的新一代年轻人的风采。
    要求:自拟标题,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半命题兼任务驱动型的材料作文。
    材料先展示了B站宣传片“献给新一代的演讲”《后浪》的内容节选。从节选内容来看,主要展现了新一代年轻人的风采,让我们从中看到了中国的希望。材料第二段由以上内容进行阐发,演讲内容展现了新一代年轻人的风采,但是这只是部分年轻人的风采,还有一些年轻人可能不是这个样子的。
    针对“后浪”也就是年轻人,你有什么样的想法呢?从一个年轻人的角度入手,谈一谈你对年轻人的认识和理解。比如,你认为大多数的年轻人是爱国的,是积极向上的,他们充满活力和激情,他们充满创造力和聪明才智,国家的未来寄托在这些人的身上,我们的民族会更强大。现代的年轻人是有着个性的年轻人,他们不拘一格,他们追求自由,他们向往新的生活,因此,他们给社会带来了活力,社会也因这些人也变得更精彩。当然,有少部分年轻人躺平、佛系甚至摆烂,但是这只是少数,在哪一个时代都有个别的人,我们可以对他们感化、影响、引领,相信他们也会步入积极的“后浪”的行列。
    写作时,需要写成演讲稿的形式,并且还需要以“来自一线‘后浪’的演讲”为副标题,也就是确定了写作对象为年轻人,写作的文体为演讲稿。
    写作时,可以先表达观点:我们新时代的年轻人,会担起民族发展的重担。文章主体可以采用分论点并列的形式。分论点一“后浪”有激情和活力;分论点二,“后浪”追求个性自由,让社会变得更多姿多彩;分论点三,“后浪”是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最后可以结合B站演讲,表明“后浪”是多姿多彩的,绝不是只有一种样子;但“后浪”是积极向上的,我们的样子就是未来中国的样子。
    立意:
    1.“后浪”多种多样,但绝不会让你失望。
    2.“后浪”充满活力和激情,我们就是祖国的未来。
    3.“后浪”担当责任,“后浪”勇往直前。



    相关试卷

    广东省河源市河源中学2024届高三语文上学期9月一调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广东省河源市河源中学2024届高三语文上学期9月一调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河源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广东省河源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共19页。

    广东省河源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广东省河源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共3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