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长方体和正方体_人教新课标
展开
这是一份五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长方体和正方体_人教新课标,共1页。
《长方体和正方体总复习》教学思考
1.创设折纸情境,让学生主动整理长方体立方体的特征。
由于复习课的知识是学生已经学过的,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本节课~开始创设了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把一张纸折成长方体的形状。
此时,需要凋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他们必然想到长方体的特征,虽然是潜在的想法,但反映在学生的操作行为上就是折的结果。以折出的长方体为主线,引导学生复习整理长方体立方体的特征。在教学时,考虑到学生折出的实际情况,我们先从一个特殊的长方体人手到一般长方体到更特殊的长方体,来整理长方体的特征,因为学生用对折再对折的方法思考起来比较简单。长方体的特征在这样一次折的过程中全部梳理出来了。
2.经过折纸,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是在空间知觉的基础上形成起来的,是几何形体的大小、形状及其相互位置关系在人脑中的表象及想象。学生把一张纸折成一个一般的长方体的过程,是把平面圆形提升到立体图形的过程,需要学生的空间想象。事实上,学生也的确能折出这样的长方体,学生是聪明的,他们通过自己的动脑,完成了折,凸显了他们思考的过程。有学生这样表达:我先量一量这条纸的边是2,4厘米,对折后是12厘米。我取宽2厘米,长10厘米,宽2厘米,长10厘米。这是从棱上考虑去折,还有学生从相对的面面积相等这个特征考虑去折。这个环节实际上是学生根据已有的图形表象,不断对这些表象进行调整,才折出了一般的长方体。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在折的过程中得到充分锻炼。
3.利用折纸材料,深化知识内涵。
已有的各部分内容呈现出来以后,就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找出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和蕴藏的规律,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认知结构是指人们在学习知识过程中,经过意识的加工作用,变成人脑中的知识结构。知识结构是指知识之间按其内在的联系组成的整体。在教学时,我们给学生足够的空间,促使学生创造性地完成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的构建,让学生自主发现其中的数学规律。这比一般意义上的复习课多了一点探究性,但还是有重点有难点地在进行复习。比如,根据学生写的数据,发现一些数学规律。这个环节,既复习了长方体立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又深化了知识内涵。当长方体高一定时,长和宽越接近,体积越大。这与以前学习的长方形周长一定,长和宽越接近,面积越大有着本质上的联系。
在自主探索这个环节,我们并不要求学生一定要找到长方体体积一定,表面积会怎样的正确答案,而是让学生学会可以通过举例子去寻找规律这样一种学习的方法。学生也竟然举出体积是160立方厘米,长、宽、高不一样的长方体,他们在这样的探究活动中获得的不仅仅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学习方法的习得。其实要证明体积一定,表面积只有最小,没有最大这样深奥的道理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也远远不是这样的学生所能解答的,我们只是’止他们学会这样的探究方法。
从学生最后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对这样的探究充满了激情。有的学生说,通过今天的复习,我觉得长方体的奥秘太多了;有的学生说长方体体积和表面积之问有无穷的奥妙,值得我们去研究…·-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五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质数和合数_人教新课标,共2页。
这是一份五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_人教新课标,共2页。
这是一份五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_人教新课标,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