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鹤岗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展开黑龙江鹤岗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地理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19年春节热映的《流浪地球》讲述了地球因太阳“氦闪”而被迫逃离太阳系寻找新家园的故事。“流浪地球”计划分为三步:第一步,中止地球自转。第二步,将地球推入土星轨道,借助土星引力,弹射出太阳系。第三步,地球经历2500年的星际流浪,抵达新家园。下图为地球流浪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如果地球搬家的第一步成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将被严重影响的是( )
A.安全的宇宙环境 B.适宜的温度范围
C.适中的日地距离 D.稳定的太阳光照
2、地球抵达新家园,所处的天体系统是(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河外星系 D.银河系
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3、图中的天体M可能是( )
A.月球或水星 B.金星或木星 C.水星或金星 D.火星或土星
4、与地球相比,天体M没有生命存在的根本原因是( )
①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和水
②没有坚硬的地表
③距日较近,表面温度较高
④体积和质量很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下列关于宇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宇宙就是我们所看到的无穷的空间
B.科学研究表明,宇宙中只有地球上存在生命
C.宇宙是物质的,物质在不停地运动、发展和变化着
D.银河系是目前人类所认识到的最大宇宙范围
下图为某天文爱好者拍摄的日全食照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出现日全食时,太阳被遮挡的部分属于太阳大气层中的( )
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对流层
7、太阳大气的变化称为太阳活动,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标志的是( )
A.太阳耀斑的强弱 B.日冕物质抛射量的多少
C.日珥爆发的强弱 D.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
2018年10月1日,南极上演了极光秀,正在南极执行任务的科考队员用相机记录了“绝美极光遇上五星红旗”这一美好时刻。下图为科考队员拍摄照片。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8、与极光形成密切相关的因素是( )
A.太阳辐射强度 B.耀斑活动周期 C.大气层的厚度 D.八大行星位置
9、极光多发时,地球上( )
A.“磁暴”现象多发 B.发生强烈地震
C.臭氧层空洞增大 D.气候变得温暖
下图为我国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光伏发电是获取清洁能源的一种重要方式,从自然因素考虑,下列省份不适合布局光伏发电站的是( )
A.内蒙古 B.西藏 C.甘肃 D.重庆
11、与上海相比,拉萨太阳能丰富的原因有( )
①纬度低,太阳辐射量大
②晴天更多,降水较少,大气透明度好
③地势高,距离太阳近,大气辐射强
④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在交通的十字路口处,我们经常见到如下图所示的交通信号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有人注意到在一周的白天中,同一交通信号灯的亮度会出现变化,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
A.海拔 B.电网供电情况 C.阴晴状况 D.交通流量
13、下列大量设置这种太阳能交通信号灯效果会更好的城市是( )
A.拉萨 B.重庆 C.大庆 D.海口
2020年1月25日01时55分土耳其东部(北纬38.35°,东经39.12°)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此次地震的震源最有可能位于( )
A.地壳 B.地幔 C.外核 D.内核
15、地震发生时,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会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在这12秒中人们可以决定是躲还是逃。“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 )
A.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存在差异 B.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
C.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存在差异 D.建筑物的抗震系数
读火山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完成下面小题。
16、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 )
A.①圈层 B.②圈层 C.③圈层 D.④圈层
17、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圈层的厚度海洋较陆地大
B.②圈层横波不能通过
C.③圈层最可能为液态
D.④圈层的温度很低,压力和密度都较小
美国地质勘探局网站消息,北京时间2018年3月28日10时20分左右,巴布亚新几内亚新不列颠岛发生5.1级地震,震源深度25.8千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下列关于地震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距离震中一样远的地方,地震烈度都相同
B.地震发生时,地面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C.震中距是指地面至震源的距离
D.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烈度各地不同
19、下列影响地震对地面破坏程度的选项中,组合正确的是( )
①震级越大,破坏越大
②震源越深,破坏越大
③震中距越大,破坏越大
④断层越发育,破坏越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读“某地层剖面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20、图中属于古生代地层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1、据图推测②地层形成时的环境特点( )
A.干燥,冷热多变 B.全球气候分带明显
C.湿润,森林茂密 D.寒冷,冰雪广布
22、根据图中化石,动物在这一时期经历的演化过程是( )
A.海生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脊椎动物
B.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
C.爬行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
D.爬行动物——脊椎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
下图为地球上大气CO2浓度变化曲线示意图(设工业革命初期浓度倍数为1)。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3、地质时期,地球CO2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A.海陆变迁 B.频繁的火山爆发
C.植物的出现和发展 D.生物的呼吸作用
24、古生代时期出现的森林大部分是( )
A.海生藻 B.裸子植物 C.被子植物 D.蕨类植物
25、有关环境变迁与生物灭绝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古生代末期,60%的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灭绝
B.蕨类植物在太古代已明显衰退
C.恐龙在中生代末期,从地球上完全销声匿迹
D.无脊椎动物的灭绝主要在新生代
26、下图是地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图中序号①②③④代表四大圈层。图中序号依次是( )
A.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B.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
C.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河流发育到一定程度,随着流水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加弯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裁弯取直。河水再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下图示意某地牛轭湖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促使河道自然裁弯形成牛轭湖的原因是( )
A.凹岸侵蚀 B.凹岸堆积 C.凸岸侵蚀 D.凸岸堆积
28、牛轭湖形成后,面积将逐渐缩小直至消亡。自然状态下牛轭湖消亡的原因是( )
A.湖水大量流出,湖床逐渐干涸 B.人类过量用水,水位不断下降
C.上游河道淤积,湖泊面积缩小 D.湖水蒸发下渗,植被发育覆盖
下图是新疆准噶尔盆地著名的乌尔禾魔鬼城的景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9、形成魔鬼城四面壁立,怪石嶙峋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流水侵蚀 B.流水溶蚀 C.冰川侵蚀 D.风力侵蚀
30、乌尔禾魔鬼城地区地貌形成的自然环境关系最密切的是( )
A.海拔高,气温年较差小 B.山高谷深,水流湍急落差大
C.深居内陆,降水少风力强 D.冬冷夏热,降水季节变化大
下图为河流地貌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1、图中①②③处对应的地貌类型分别为( )
A.洪积-冲积平原、三角洲、河漫滩平原
B.河漫滩平原、三角洲、洪积一冲积平原
C.三角洲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
D.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
32、与冲积扇相比,三角洲地区( )
①地形平坦,岔流较少
②海浪作用明显
③土壤肥沃,气候温和
④多沙洲沙岛发育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乌尔禾魔鬼城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的佳木河下游,是典型的雅丹地貌,“雅丹”是维吾尔语“陡壁的小丘”之意。这里的小丘按一定方向有规律排列。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3、形成雅丹地貌的主要作用是( )
A.流水侵蚀作用 B.风力侵蚀作用 C.风力搬运作用 D.风力堆积作用
34、这里的小丘有规律排列的方向是( )
A.东西向 B.南北向 C.西北—东南向 D.东北—西南向
读某地理事物图,完成下面小题。
35、该种地貌( )
A.迎风坡坡度陡 B.背风坡坡度缓
C.由风力沉积作用形成 D.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
36、有关该地貌沉积物颗粒分布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迎风坡颗粒大 B.背风坡颗粒小
C.从坡底到坡顶逐渐增大 D.从坡底到坡顶逐渐减小
37、读河流的演变过程图,地质作用与河流堆积地貌的关系是( )
A.河流堆积地貌是地壳运动的结果
B.三角洲平原的形成与河流堆积作用无关
C.河流堆积地貌是由河水的搬运作用形成的
D.河水的搬运作用为堆积地貌的发育输送了大量物质
38、进积和退积是断陷盆地处三角洲发育过程的两种常见沉积方式,形成的三角洲多呈扇形,前缘沉积物粒径大小变化尤为明显。进积表示陆源物质供应速率快、三角洲前缘不断向前延伸形成的沉积物下细上粗,退积则相反。扇三角洲多发育在活动的构造区,是由邻近高地直接推进到水体(湖或海)中的冲积扇。下图为某地扇三角洲及甲处沉积层沉积物粒径变化示意图。读图,据扇三角洲前缘甲处沉积物粒径变化特点推断( )
①沉积过程先退积后进积
②河流搬运能力先增强后减弱
③沉积过程先进积后退积
④河流搬运能力先减弱后增强
A.④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021年某月,北京市应急管理局发布提示:当前地质灾害防控形势较为严峻,请广大市民进入山区前务必关注灾害预警信息、景区关闭信息,强降雨天气不要到山区游玩或露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9、该提示最有可能发布于( )
A.1、2月 B.4、5月 C.7、8月 D.10、11月
40、游客进入山区若遇强降雨,易遭遇的地质灾害及原因有( )
①地震,因地壳变得活跃
②滑坡,因土壤水饱和
③泥石流,因水流量猛增
④山洪,因地势陡峻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二、综合读图题
41、下图是“太阳大气结构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太阳大气层的名称:A ,C 。
(2)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是 ,它出现在太阳大气的 层。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是 。
(3)从图中可知太阳活动的周期大约是 ,B层产生的太阳活动会对磁场产生扰动,产生 现象。
42、下图为河流地貌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指出图a地貌类型,并说明图a地貌形成的主要过程。
(2)结合图a和图b,分别指出图中河流的甲、丙两段的河谷特征和主要的流水侵蚀作用类型。
43、读“太阳系示意图”,回答问题。
(1)地球相邻内侧的行星是 (填名称),相邻外侧的行星是 (填名称)。
(2)图中C表示的是 ,D表示的是 。
(3)中国计划在2020年发射火星探测器,届时会登陆 (填字母)星球。
(4)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与其所处的宇宙环境关系极其密切,此图所反映的有利的宇宙环境是 。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如果地球停止自转会受到影响的是地球本身,正是因为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现象,有了白天接受光照温度相对较高,黑夜温度较低的变化。不自转仍然有昼夜现象,但是面对太阳一侧温度很高,背对一侧温度比较低,昼夜温度变化范围很大,所以B选项正确;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停止自转无关,宇宙环境不会发生变化,A选项错误;月地距离也不会发生变化,太阳光照依旧稳定,CD选项错误。故选:B。
2、答案:D
解析:地球抵达的新家园是距太阳4.2光年的比邻星,可见地球将抵达的新家园不在太阳系,由课本知识可知银河系的直径约8万光年,比邻星应在银河系范围之内。故选:D。
3、答案:C
解析:根据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距太阳由近及远):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推测M可能是水星或者金星,C正确、BD错误;月球是地球的卫星,A错误。故选C。
4、答案:D
解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适宜的大气成分和大气厚度,液态水和适宜的温度,M天体距太阳距离比较近,温度较高,没有液态水,体积质量较小,所以没有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故③④是天体M没有生命存在的根本原因,③④正确;①是直接原因,①错误;海洋中也有生命,有没有生命与坚硬的地表无关,②错误。故选D。
5、答案:C
解析:宇宙是所有空间、时间、物质的总称,A错误;我们生活的地球在浩瀚的宇宙中只是一个极为普通的恒星系中的行星,如同沧海之一粟。但是我们依然相信,在宇宙中,绝不只有地球上才存在生命。B错误;宇宙是物质的,物质在不停地运动、发展和变化着,C正确;总星系是目前人类所认识到的最大宇宙范围,D错误。故选C。
6、答案:A
解析: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太阳外部大气层从里向外可以分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人类肉眼能观测到的是太阳的光球层部分,图中日全食时,太阳被遮挡的部分属于太阳大气层中的光球层,A正确:只有当发生日全食时,或借助工具我们才能看到太阳大气层的其它部分如色球层、日冕层等,BC错误:对流层是地球的大气层结构,不属于太阳的大气层,D错误:故选A。
7、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太阳黑子的多少、大小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D正确:太阳耀斑、日冕物质抛射、日珥等是剧烈的太阳活动现象,ABC错误:故选D。
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与那里的稀薄大气相互碰撞,产生美丽的极光。极光的产生与耀斑的活动周期密切相关。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9、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的相关知识。极光多发说明太阳活动剧烈。A项,太阳活动会干扰地球无线电短波通讯,引发磁暴现象。故A项正确。B项,地震是由于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地球内力作用导致的。故B项错误。C项,臭氧层空洞与人类向大气中排放的各种含氟物质有关。故C项错误。D项,气候变暖与人类活动、地球运动等多方面因素有关。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
10、答案:D
解析:光伏发电是利用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能获取清洁能源的一种重要方式,从自然因素考虑,到达地表太阳辐射能越少,越不适合布局光伏发电站。读我国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可知,内蒙古、西藏、甘肃的年太阳总辐射量均大于1700kw·h/m2,是我国太阳辐射最丰富的地区,适合布局光伏发电站,排除A、B、C;图中显示,重庆位于我国太阳辐射最贫乏地区,不适合布局光伏发站,D符合题意。故选D。
11、答案:C
解析:图中显示,上海和拉萨的纬度相似,纬度差异不是拉萨比上海太阳能更丰富的影响因素,①不符合题意;与上海相比,拉萨居内陆,海拔高,空气稀薄,水汽少,晴天更多,降水较少,大气透明度好,因此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这是拉萨比上海太阳能更丰富的主要原因,②、④符合题意;相对于日地距离(1.5亿千米)来说,地势高低对距离太阳远近的影响极其微小,这不是拉萨比上海太阳能更丰富的原因,③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1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该信号灯为太阳能信号灯,其亮度与接收到的太阳能有直接关系。晴天云层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阳光照强,电能充足;多云的白天(阴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太阳光照弱,电能不足,因此亮度会出现变化。故C正确,ABD错误。
1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结合材料及上题分析可知,该信号灯为太阳能信号灯,其亮度与接收到的太阳能有直接关系。拉萨市所在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辐射能最强的地区,因此效果会更好。故A正确,BCD错误。
14、答案:A
解析:陆地地壳平均厚度33千米,地幔位于地下33千米至2900千米处,内核和外核构成地核,在地下2900千米更深处,材料信息表明,此次地震发生在陆地区域,震源深度为10千米,因此震源应该位于地壳,不可能位于地幔、外核和内核,A正确,B、C、D错。故选A。
15、答案:C
解析:地震波中横波传播速度较慢,纵波传播速度较快,地震发生后先出现上下颠簸后出现左右摇晃,横波到达,建筑物左右摇晃时容易倒塌,由此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C符合题意;“黄金12秒”,与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存在差异、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建筑物的抗震系数等关联度不大,故排除A、B、D。故选C。
16、答案:B
解析: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软流层,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读图可知,图中①圈层、②圈层、③圈层、④圈层分别表示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因此岩浆一般来源于②圈层,选B。
17、答案:C
解析:①圈层为地壳,地壳的厚度陆地比海洋厚,A错。②圈层为地慢,由固态物质构成,因此横波能通过,B错。由于③圈层(外核)横波不能通过.最可能为液态,C正确。④圈层为内核,具有非常高的温度和压力,物质密度也极高,D错。
18、答案:D
解析:影响地震烈度的因素主要有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构造和地面建筑等。因此距离震中一样远的地方,地震烈度不一定相同;地震发生时,地面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震中距是指地面上一点到震中的距离。
19、答案:C
解析:震源越浅,破坏程度越大;震中距越小,破坏程度越大,排除②、③。
20、答案:B
解析:三叶虫出现在古生代早期、鱼类出现在古生代中期,而裸子植物与恐龙繁生的时代应为中生代。结合图例可知③④正确,①②错误。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1、答案:C
解析:结合图例可知,②地层为含有裸子植物化石的煤层。煤炭是地质时期的森林等植被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故②地层形成时的环境特点是湿润,森林茂密,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2、答案:B
解析: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一般而言,越向下,岩层形成的时间越早。结合图例可知,图中动物的演化过程为三叶虫(海生无脊椎动物)——鱼类(海生无脊椎动物)——恐龙(爬行动物)。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3、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地质时期地球上二氧化碳浓度下降,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植物的出现和发展,因为植物的光合作用会消耗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从而导致地球上二氧化碳浓度下降,C正确。海陆变迁对地球二氧化碳浓度影响不大,A错误。频繁的火山爆发以及生物的呼吸作用都会使得地球上二氧化碳浓度上升,B、D错误。故选C。
24、答案:D
解析:海生藻出现于前寒武纪,A错误。晚古生代,裸子植物开始出现,B错误。被子植物在新生代高度繁盛,C错误。古生代,蕨类植物繁盛,形成了茂密的森林,D正确。故选D。
25、答案:C
解析:古生代末期,60%以上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种类灭绝,脊椎动物中的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全部灭绝,蕨类植物明显衰退,A、B错误。中生代末期,恐龙消失,海洋中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物种灭绝,C正确。无脊椎动物没有灭绝,D错误。故选C。
26、答案:C
解析:地球的各个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①圈层提供水分,是水圈。③圈层为④圈层提供氧气,故③圈层是生物圈,④圈层是大气圈。①圈层的水分经过渗透进入②圈层,②圈层的养分进入生物圈,故②圈层是岩石圈。
27、答案:A
解析:河流形成的早期,河岸比较平直,此时期的河流侧蚀比较明显。河流水在侧蚀过程中可能遇到河流两岸岩石软硬不同,较软的一岸侵蚀严重,逐渐形成凹岸,另一岸为凸岸。此后河流凹岸不断遭侵蚀,河流越来越弯曲(河道向凹岸一侧不断弯曲),所以促使河道自然裁弯形成牛轭湖的原因是凹岸侵蚀。
28、答案:D
解析:牛轭湖形成后,由于长期的湖水蒸发和下渗,以及植被发育覆盖使得牛轭湖面积逐渐缩小直至消亡。
29、答案:D
解析:该地貌位于新疆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多大风天气,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图中魔鬼城四面壁立,怪石嶙峋景观主要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故D项正确。
30、答案:C
解析:乌尔禾魔鬼城地区地貌是风力侵蚀地貌,主要是因为该地深居内陆,降水少风力强,故C项正确;该地区的年较差较大,故A项错误;该地区河流发育较差,故B项错误;气候为大陆性气候,全年降水较少,故D项错误。
31、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河流出山口,由于地势变平缓,河流携带的泥沙会在山前沉积,形成洪积冲积平原:在河流下游地区会形成河漫滩平原:在入海口处受海水的顶托作用及地势变缓,形成河口三角洲。故选D。
32、答案:B
解析:冲积扇和三角洲地区都具有地形平坦、岔流多的特征,①错误;三角洲临近海洋,三角洲顶端经常受到海浪侵蚀和沉积作用,而冲积扇多居内陆,一般海浪作用不明显,②正确;冲积扇和三角洲地区土壤都比较肥沃,但不同地区的三角洲气候特征不同,不一定气候温和,③错误;冲积扇位于出山口,一般沙洲、沙岛少,而很多三角洲主要由沙洲和沙岛演变而来,多沙洲沙岛发育,④正确。故选B。
33、答案:B
解析: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性地貌。故选B。
34、答案:C
解析:雅丹地貌中,隆起的风蚀土墩即垄脊,呈长条型,排列方向与主导风向一致。新疆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图中风口位于乌尔禾魔鬼城的西北方向,可判断这里的小丘有规律排列的方向是西北一东南向。故选C。
35、答案:C
解析:该图为新月形沙丘,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由风力沉积作用形成,迎风坡为缓坡,背风坡为陡坡。故选C。
36、答案:D
解析:沙丘地貌无论是在迎风坡还是在背风坡,一般都是从坡底到坡顶颗粒物逐渐减小。故选D。
37、答案:D
解析:河流堆积地貌是由河流携带泥沙,在地势平坦或河流流速变慢地方堆积而成的地貌,以外力作用为主,地壳运动是内力作用,A、C错误;三角洲平原是由河流携带泥沙在与入海口的海水的共同作用下而形成的河流堆积地貌,B错误;河流的堆积是河水搬运的泥沙和砾石等物质,因水流减弱而失去搬运能力而积聚的现象,所以河水的搬运作用堆积地貌的发育输送了大量物质,D正确。故选D。
38、答案:D
解析:根据甲处沉积物粒径大小的变化特点可以看出,早期沉积物粒径自下而上是由小到大,说明三角洲前缘不断向前延伸,河流的搬运能力不断增强;后期沉积物粒径自下而上是由大变小,说明是三角洲不断后退,河流的搬运能力减弱,故河流搬运能力先增强后减弱,②正确,④错误;沉积过程先进积后退积,①错误,③正确。故选:D。
39、答案:C
解析:根据北京市应急管理局发布的提示信息,可知北京地区此时有强降雨天气,由于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可以推断此时可能是7、8月,因此C正确。而A、B、D三个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40、答案:B
解析:地震由于地壳变得活跃后产生的地面震动的现象,属于地质灾害但不是由强降雨引发的,①错误;山区当遇强降雨时,会因雨水强烈下渗,造成土壤中的水饱和,并在地下形成滑动面,从而引发滑坡,因此②正确;在山区河谷地区,由于强降雨,会导致山洪暴发,河水暴涨,侵蚀和搬运能力大量增强,会携带大量泥沙、石块、枯枝落叶冲出沟谷,形成泥石流地质灾害,因此③正确;山洪是气象灾害,不属于地质灾害,因此④错误。故选B。
41、答案:
(1)光球层;日冕层
(2)耀斑;色球黑子
(3)11年;磁暴
解析:
(1)太阳大气层由内到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A为光球层、B为色球层、C为日冕层。
(2)太阳黑子出现在太阳大气的光球层,是太阳活动强弱的重要标志;耀斑出现在太阳大气的色球层,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3)读图可知,太阳活动的平均周期约为11年。光球层上的太阳黑子会对气候产生影响;色球层上的耀斑会对磁场产生扰动,产生磁暴现象,并导致短波通信衰减甚至中断;日冕层上带电粒子冲击高空大气,会在高纬度地区产生极光现象。
42、答案:
(1)冲积扇;河流携带的大量泥沙,在河流流出山口处,由于坡度变缓,河水流速减慢,泥沙堆积在山口前方。
(2)①甲:河谷呈深切的“V”形河谷;下蚀;③丙:河谷宽广,呈“U”形槽谷;侧蚀。
解析:
(1)读图可知,处地貌位于山前河流出山口处,所以为冲积扇。冲积扇为河流沉积地貌,沉积地貌的形成要从沉积物质来源和沉积条件两个方面分析,沉积物质来源:河流流经山区,落差大,流速快,侵蚀搬运作用强,河流携带大量泥沙;沉积条件:河流流出山口,地势平坦,流速减缓,泥沙在山前沉积,形成冲积扇。
(2)甲乙丙三处均为河谷,均为流水侵蚀作用形成,不同河段河流的侵蚀作用不同,甲处位于河流上游,下切侵蚀作用明量,形成V形谷;乙处河谷已经展宽,但依然呈V形,下切侵蚀和侧向侵蚀同在;丙处位于河流中游,侧蚀作用明显,河谷展宽,呈U形。
43、答案:
(1)金星;火星
(2)小行星;带天王星
(3)E
(4)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
解析:
(1)根据图片,地球为太阳系自内向外第三颗行星,其相邻内侧的行星为金星,相邻的外侧行星为火星。
(2)图中C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是小行星带;D是距离太阳第二远的行星,是天王星。
(3)根据材料,中国2020年发射的火星探测器探测的星球是火星,是距离太阳第四近的行星,对应图中的E星球。
(4)图中反映的有利于地球生命存在的宇宙环境是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重点中学高二(下)期中地理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重点中学高二(下)期中地理试卷(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黑龙江省鹤岗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鹤岗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卷(含答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未来五年住房供大于求的城市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