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单元AB卷】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全册-单元测试卷(A卷基础练+B卷提升练)(含解析)
【单元测试】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测试B卷 提升练(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单元测试】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测试B卷 提升练(含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理解,感悟与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五单元测试 B卷 提升练 一、积累与运用1.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A.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又默默地写了一本大约16万字左右的书。B.第27届浙江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注重培养青少年科学探究和创新实践。C.贝克汉姆在巴黎胜日耳曼队夺冠后宣布即将退役,停止20年的辉煌职业生涯。D.如今,年轻人喜欢上网购物,一些老年人也加入到“淘宝一族”的行列。2.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振铎是我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著名作家、学者、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B.梁实秋是中国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代表作散文集《雅舍小品》、译著《莎士比亚全集》等。C.康拉德·劳伦兹是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曾获197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D.蒲松龄是清朝著名小说家,鲁迅对他的评价是“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一屠(tú)晚归,担(dàn)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zhuì)行甚远。B.屠大窘(jiǒng),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xīn)其中,苫(shān)蔽成丘。C.屠乃奔倚(yǐ)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dān)相向。D.狼亦黠(xiá)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zhà)几何哉?止(zhǐ)增笑耳。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现在的80后、90后人群中有很多“低头族”,“低头族”是指在社交场合不关注身边的人,跟人聊天时老忍不住看手机。B.中国国家博物馆将举办亚洲文明展,追溯亚洲各文明的发展历程,展现各文明之间互鉴、交流、对话的轨迹。C.杭州把城市大脑视为献给世界的礼物,始终致力于为全球化、数字化时代的城市治理和城市服务提供“杭州方案”。D.“5G+医疗”模式将实现远程影像阅片、远程会诊、远程病理等各类远程医疗服务,让市民看病变得更便捷、更方便。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我感动于牵牛花强韧的生命力,被扯断在草堆里,还能从容地迎接阳光,从容地开花。虽然它被拘在枯草堆中动弹不得,但拘得了一时,岂拘得了一世?它那生命的触须必定会再度伸出来,再抓住泥土,再呼吸空气。原来,这世界对于强韧的生命力是无可奈何的。一地的牵牛花,它哪里忧惧花朵被践踏、藤蔓被截掉?踩得了碎花,可踩不碎潜藏于大地腹部那双儒动的巨掌。只要巨掌动,自有花朵迸出来;只要有泥土,花朵便可在天地间自由来去。(1)文中有错别字的词是“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2)文中加点的“拘”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以下四个义项,根据语境,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逮捕或拘留 B.拘束 C.不变通 D.限制(3)画线句子运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6.根据要求填写古诗文。(1)杜耒的《寒夜》中与“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 ”。(2)李商隐的《霜月》,借神话传说形象写出月夜冷艳之美的诗句是:“ , 。”(3)王淇的《梅》用拟人手法,从梅花生长环境的角度,写出梅花与世无争淡泊名利的高洁品质的诗句是:“ , 。”(4) ,险躁则不能治性。(《诫子书》)(5)静以修身, 。(《诫子书》)7.阅读了《朝花夕拾》,请根据句子写出相应人物。 【甲】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她”是 。【乙】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他”是 。【丙】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象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他”是 。8.综合性学习认真观察下面一幅漫画,按要求答题。(1)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这幅漫画的内容。 (2)这幅漫画对你有什么启示?简要回答。 二、阅读与理解9.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问题。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这首元曲的前三句描绘出一幅怎样的深秋晚景图?(2)这首元曲中的“断肠人在天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自此,我家永不养猫。10.梳理选文中“我”的情感变化过程,每空用两个字概括。 → → 11.品味文中画线的句子,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1)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2)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12.“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是全文的结尾,它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13.为什么“我”明明不甚喜欢第三只猫,却在它亡失之后“更难过得多”?14.根据选文,对“我”作简要评价。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下列小题。寻 春①迎着早春的轻寒,或野游,或山行,多么好啊。也许,早春的景色过于素淡了;可也正因为还没有万紫千红的撩拨,才更宜于漫步、沉思…… ②趁个假日,我出了城,径自寻春去了。 ③“山带去年雪,春来何处峰?”眼前,蓟塞披沙,燕山负雪,该上哪里去寻春呢?又寻春的什么呢?……嗯,春的影子么,该是绿的。如果找见了大地上最初的一小片草地,那就一定是春天刚刚落脚的地方。春天必在那里。 ④不上田间小路,我只朝着旷野走去。 ⑤微风挟着寒意,卷地而来。这大概是朔气的余威了。“燕北地寒生草迟”,低眉所见,尽是些隔冬的衰草,谁知有没有一两株敢于破土而出的小草?即使有,怕也不易找见…… ⑥穿疏林,过小桥,桥下流水无声,慢吞吞的,仿佛刚才融没了最后一片残冰,那满怀凝冻的迟疑,还没散尽……我不禁责怪起自己来:虽说是早春之游,也未免太早了。但是,既来之,则安之——走吧。 ⑦渐渐地,云雾中的山峰越来越清晰了。到了山脚下,有大石如卧。近前转身坐定了,无意间,向着来路抬眼一望……怎么?远处,小桥头,疏林边,那旷地上,竟泛出一片新绿!仔细看去,还含着几分鹅黄——好嫩,好新鲜。可那旷地,分明是我才经过的,来时没见一芽新草。莫非不早不迟,正当我才上了小桥那阵儿,就在我背后,春天,悄悄儿地飞落在林边了?……我猛地站起来,朝着那片草色奔去。 ⑧小桥下,流水依然迟迟的;林边旷地,又在脚下了。仍旧是几许衰草,一带疏林。莫不是春天怕这里寒肃,刚落脚,竟又携着她那青青的影子,一同飞去了? ⑨哦,这不正是“草色遥看近却无”! ⑩重又跑回山脚下,大石跟前;转身再放眼望去,可不,那疏林边,草色依稀,似乎比刚才又浓了些,也扩展了些。“草色遥看近却无”。这早春草色,为什么只可遥看呢?回想一路所见——是了,说是来寻春,却只低眉顺目,眼界自然仅限于咫尺间了。“燕草如碧丝”,走三五步难见一两芽,何况还有衰草杂陈呢。若是放眼望去,那些萌芽,就算是一个个微绿的质点吧,那么,这十里平川,尽收眼底,那质点,也该不可胜数了。无数个微绿的质点,横行纵漫,就密了,草色也浓了——瞧那边,好一抹新绿。衰草的憔悴,被欣欣然的生机淹没了。 ⑪一霎间,这一抹新绿似乎浸润了我的全身,染绿了我的每一个细胞。我似乎寻到了春天的步履。 ⑫真的,就连野游,都需要扬眉放眼,才能从无数点刚刚破土的萌芽上面,看到无边的春色。那么,对于生活呢……在人生的道路上,在斗争的历程中,总会有阴霾、霜雪,但是,尽管朔气如磐,时间却没有一瞬的凝固。“今朝腊月春意动”。这是诗意,也是万古不灭的规律。而正当风雪弥天的时刻,谁能在胸怀深处寻到那最初的一抹新绿,用自己的心去暖它,催促它,谁就会拥有一个芳草连天、艳阳满地的内心世界。心里有一个春天,那就往前走吧。诗云“燕山雪花大如席”,哪怕真是“大如席”的燕山雪花砸到热腾腾的胸膛上,也将立刻消融。如果谁的内心的春光与大地上第一抹草色连成一片了,那就把步子迈得再大些。这样的步子,每一落地,都会铿锵作响;路旁的花蕾呢,也将应声怒放。15.作者在寻春时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请把感情变化的过程写在下面横线上。径自寻春去了: → 看到衰草: → 遥见草色: 。16.结合文本,联系语境,体会加点字的表达效果。春天,悄悄儿地飞落在林边了?17.第⑤段“谁知有没有一两株敢于破土而出的小草?”这句话表现了“我”的什么愿望?18.第⑫段“在人生的道路上,在斗争的历程中,总会有阴霾、霜雪”“心里有一个春天,那就往前走吧”,这里的“阴霾和霜雪”比作什么?“春天”指的是什么?19.请结合全文内容,说说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三、感悟与表达20.在我国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能人辈出,灿若星河。是他们撑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每一个杰出的古人都是历史中厚重的一页,解读他们的人生,带给我们的是深深的感动和震撼……请你以“解读______”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文章,带我们走进你最钦佩的古人的心灵深处。横线上填写古人的名字。
参考答案:1.D【详解】A.“大约”与“左右”语义重复,去掉任意一个;B.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精神”;C.搭配不当,把“停止”改为“结束”;故选D。2.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掌握能力。文学常识是读一篇文章首先要了解的知识,每一位中学生都应该掌握一些古今中外著名作家的姓名、年代、国籍、作品、思想等,这就需要同学们在日常学习时注意积累诵背。D项表述错误,这是郭沫若对蒲松龄的评价。3.B【详解】试题分析:考查对字音的识记。文言文有很多字词是我们不常使用的,对于这类字词的读音要用心去识记。B项中的“苫”应读“shàn”。据此,答案为B。4.C【详解】A.残缺宾语。应在“看手机”后面加上“人群”。B.语序不当。改为“对话、交流、互鉴”。D.语意重复。“更便捷、更方便”去掉其中一个。故选C。5. (1)儒动 蠕动 (2)D (3)拟人 反问【详解】(1)错别字的产生原因主要是音同或形似,掌握这个易错点,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句意和词义辨析判断。儒动-蠕动。(2)语句“它被拘在枯草堆中动弹不得”中的“拘”,根据后面的语句“在枯草堆中动弹不得”可知,D项的“限制”最符合语境。故答案为D。(3)语句“一地的牵牛花,它哪里忧惧花朵被践踏、藤蔓被截掉?”赋予牵牛花以人的情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同时运用“哪里……?”反问句式,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据此可填写作答。6. 寒夜客来茶当酒 竹炉汤沸火初红 青女素娥俱耐冷 月中霜里斗婵娟 不受尘埃半点侵 竹篱茅舍自甘心 淫慢则不能励精 俭以养德【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注意抓住题干中重要的提示词语,这些关键词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暗示、限制了答案;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容易写错的字词有:素娥、婵娟、篱、茅、淫慢、励精。7. 长妈妈 藤野先生 范爱农【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如文学常识(名、时、地、评、作)、写作背景、主要的故事情节、精彩片断、人物的性格特点、书中的名言警句等,在平时就要对名著常识知识做好积累。【甲】句话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深切怀念。【乙】句话直接抒发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感激和怀念之情。【丙】句话所描写的人物是范爱农,范爱农是鲁迅在日本求学时的同学。(1)《阿长与〈山海经〉》——阿长是鲁迅小时候的保姆。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2)《藤野先生》——记述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作者突出地记述了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3)《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8.【小题1】要点:图上画了一头驴和一只蝉;蝉正在唱歌,驴听了,心想,蝉老弟唱得好,俺要学唱歌。 【小题2】不能盲目模仿,要根据自己的特点走适合自己的路。 【详解】(1)看图可知,这是一幅名为“学蝉之驴”的漫画。图中有一头驴和一只蝉,驴听到蝉在高声鸣叫,就生出了想法:蝉老弟唱得好,俺要学唱歌。据此表述即可。(2)驴是动物,蝉是昆虫。驴与蝉的发声器官并不相同。如果驴强行要学蝉唱歌,反而会丧失了自己的特点,变得不会叫了,就像是“邯郸学步”。所以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能盲目的模仿他人,要知道,适合别人的不一定适合自己,只有坚持走适合自己的成长之路,才能有所成就。9.萧瑟(萧索)、荒凉孤寂愁苦,思念家乡。(答“思乡”或“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也可)【详解】(1)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头两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就给人造成一种冷落暗淡的气氛,又显示出一种清新幽静的境界。这里的枯藤,老树给人以凄凉的感觉,昏,点出时间已是傍晚;小桥流水人家使人感到幽雅闲致。“古道西风瘦马”,诗人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为僻静的村野图又增加一层荒凉感。(2)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理解。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10. 愤怒 悔恨 悲痛 11.(1) “畏罪潜逃”一词将猫人格化,赋予它以人的动作,形象生动,让人更容易理解,更具幽默感。也表达了“我”的自以为是的心理,与下文写“我”的自责形成鲜明的对比。(2)运用比喻手法,突出强调“我”的悔恨和自责程度之深,生动形象。 12.结构上,首尾呼应,开头交代几次养猫的结果,以永不养猫结尾,呼应开头,总结全文,使文章浑然一体;内容上,体现了作者误认为第三只猫是凶手后的自责,由于愧疚和良心的谴责,作者从此永不养猫。 13.①第三只猫是因“我”的误解而亡失的;②“我”永无改正错误的机会了。 14.①仅凭表面现象判断是非,说明做事太过武断。②惩戒邪恶,表明其正义感。③发现冤屈无辜后悔自责,表明其内心善良、严于自省。 【解析】10.考查对人物心理变化的梳理。人物的心理变化是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变化的,家里养的一只黄色百芙蓉鸟被咬死了,家里人都断定是这只猫所为,此时我很愤怒;有一天,家里人发现咬死鸟的是另外的一只黑猫,对于冤枉这只猫,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此时我心里是后悔;那一只被冤枉的花白猫死在了邻家的屋脊上,此时我十分地难过。11.考查对词语的理解。(1)畏罪潜逃:意思是犯罪后害怕被制裁而逃走。畏罪:犯了罪怕被制裁。这里是作者的主观判断,突出了对猫的厌恶之情,为下文发现冤屈无辜后悔自责埋下了伏笔。这句话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让人更容易理解,更具幽默感。(2)使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我的暴怒、我的虐待比作刺我良心的针,更加生动形象的表现出“我”的羞愧和悔恨。12.考查对结尾句子的作用。这句话在内容上是对全文的总结。“我”目睹了前两只猫的不幸后,又亲自制造了第三只猫的悲剧,深感内疚,为了不再看到这样的悲剧重演,“自此,我家永不养猫”。在结构上,这句话与文章的开头相呼应,形成了首尾圆合的特点。13.考查对句子的理解。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的主观臆断,断定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我”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无处辩诉,最后死在邻家屋檐上。“我”认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1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文中“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我”仅凭自己的主观臆断,就断定是那只花白猫咬死了黄鸟,于是。拿了一根木棒,追过去打,自以为对这只猫加以惩戒;当知道自己冤枉了这只猫后,我心里十分地难过,愧疚自责,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15. 心情急迫 后悔寻春(责怪自己) 感悟春天(或“热爱春天”“心中有春天”) 16.“飞”是“轻盈的飞翔”的意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来得迅速、来得轻快的特点;表现了春天突然来临给“我”带来的惊喜和欢愉。 17.希望在隔冬的衰草中看到一两株小草冲破早春严寒阻隔,傲视朔风余威,破土而出,为大地带来早春的气息。 18.“阴霾、霜雪”好比是人生道路上的困难、挫折。“春天”指人生的理想、目标,心中的希望等等。 19.本文表达了作者对小草在初春寒冷的季节里勇敢地展现出一抹新绿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并联想到生活中面对困难与挫折也要有放眼未来,心怀希望的乐观态度。 【解析】15.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第2段“趁个假日,我出了城,径自寻春去了”,写我径自寻春去了;第3段“该上哪里去寻春呢?又寻春的什么呢”,可知我心情急迫;第5段,“低眉所见,尽是些隔冬的衰草”,写我看到衰草;第6段,“我不禁责怪起自己来”,可见我当时后悔寻春;第7段,“远处,小桥头,疏林边,那旷地上,竟泛出一片新绿!仔细看去,还含着几分鹅黄——好嫩,好新鲜”,我后来远远地看见草色,第11段,“一霎间,这一抹新绿似乎浸润了我的全身,染绿了我的每一个细胞”,可概括为喜爱春天;或是根据末段中的“真的,就连野游,都需要扬眉放眼,才能从无数点刚刚破土的萌芽上面,看到无边的春色”“心里有一个春天,那就往前走吧”等句子概括为感悟春天。16.本题考查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飞”是“轻盈的飞翔”的意思;结合上句“分明是我才经过的,来时没见一芽新草。莫非不早不迟,正当我才上了小桥那阵儿,就在我背后”,“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来得迅速、来得轻快的特点;反问的语气表现了春天突然来临给“我”带来的惊喜和欢愉。1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语句含义的能力。 “谁知有没有一两株敢于破土而出的小草”表达了“我”希望看到破土而出的小草,为大地带来早春的气息;结合上句“微风挟着寒意,卷地而来。这大概是朔气的余威了”分析,“我”希望小草冲破早春严寒阻隔,傲视朔风余威。18.本题考查对关键词语的含义的理解。解释某句话或某句话中关键词的含义,是中考阅读试题中常见的题型。解答这类试题,既要紧扣目标段,又要联系上下文进行合理推断,结合作者运用的比喻、夸张、象征、衬托等手法,理解其深层含义。“阴霾、霜雪”:这里是比喻义,结合“在人生的道路上,在斗争的历程中”可知比喻人生路上的困难、挫折。“春天”:结合前句“谁能在胸怀深处寻到那最初的一抹新绿,用自己的心去暖它,催促它,谁就会拥有一个芳草连天、艳阳满地的内心世界”可知,这里比喻理想、目标,希望等。19.本题是对文章主旨的考查。结合第11段“一霎间,这一抹新绿似乎浸润了我的全身,染绿了我的每一个细胞。我似乎寻到了春天的步履”,作者看到初春寒冷小草却勇敢萌发,表达了作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结合第12段“风雪弥天的时刻,谁能在胸怀深处寻到那最初的一抹新绿,用自己的心去暖它,催促它,谁就会拥有一个芳草连天、艳阳满地的内心世界。心里有一个春天,那就往前走吧”分析,作者联想到生活中面对困难与挫折也要有放眼未来,心怀希望的乐观态度。20.解读孟子我是在一个雨夜走近孟子的,那夜很静。寂静中,我直视着孟子的眼睛,我看到的是一种被称为“忧郁”的东西。孟子是一个思想家。这种思想,源于他对当时人民苦难的思考,源于他对当时暴政肆虐的思考。在战国群雄逐鹿的混乱时期,孟子的思想,则是许多思想家所不能及的。虽然,孟子满肚子的治国韬略,虽然他也像孔子一样,四处游说诸侯,可无人采纳他的意见,以为他的主张“迂远而阔于事”。他只得在65岁以后,沮丧地退居老家,也像孔子一样授徒讲学。我无法沿着孟子的脚印,去追随属于孟子的那充满屈辱和坚韧的历史,但我还是从孟子留下的文字里读出他的铮铮铁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尽管,现在很有些人早已把它扔到了垃圾筒里,嗤之以鼻,但我却从“大”那简单的笔画中,看出一个顶着天的“人”。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把这些文字存放在历史中,历史为之而光彩;把它们拿出来放到现在,依然充满了一种魅力,思想的魅力是最为持久的。孟子不需忧郁。【详解】本题是半命题作文,关键词“解读”,我们要把写作重点放在对古人内心和思想里的那些气质和品格的分析和赞美上,从而感受、接纳并且学习这些优秀的品质,这是我们重建心灵的一种美好途径。我们可以结合有关的历史资料,对古人思想、历史功绩和伟大人格进行高度评价。评价时要有理有据、材料翔实,感悟要深刻、独特,力争写出自己独特的观点和认识。可采用与古人“对话”的形式,进行穿越时空的互动和交流。要模拟出一个对话的场景,还原历史背景,要有作者和人物间情感和思想的互动。只有这样,对话才能自然、生动有趣,有较强的表现力和说服力。【点睛】可以进行富有时代精神的反思性或者批判性的思考。在当今这样一个意识形态领域空前活跃开放的时代,要客观公正地品评历史上名人物,创新是必要的。但一定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人物,注意原则与分寸,对一些比较深奥、学术性很强的问题,一般不可妄加评论!例文:不落窠臼,独辟蹊径,先抑后扬,从“忧郁”和“不需忧郁”这个角度来写孟子,把写作重点放在了对孟子内心和思想里的那些高贵忧郁气质和品格的分析与赞美上,写出作者心目中真实的孟子。读着这些散发着孟子生命气息的文字,我们心中对孟子唯有崇敬!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单元测试】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B卷 提升练(含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理解,感悟与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单元测试】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试B卷 提升练(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理解,感悟与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单元测试】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测试A卷 基础练(含解析),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理解,感悟与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