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东南片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展开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七年级语文试题
(2018.11)
说明:
1.本试题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所有答案都必须填涂或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答题区域内,答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注意事项:
1.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修改时,要用橡皮擦干净。
2.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要求笔迹清晰、字体工整,务必在答题卡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一、(20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棱镜(léng) 分歧(qí) 倘若(shǎng) 风流倜傥(tì)
B. 秕谷(bì) 确凿(záo) 收敛(liǎn) 人声鼎沸(dǐng)
C. 蝉蜕(tuō) 执拗(niù) 菡萏(dàn) 人头攒动(cuán)
D. 侍弄(shì) 静谧(mì) 莅临(lì) 精神抖擞(sǒu)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A.倘若(shǎng)——tǎng;
B.秕谷(bì)——bǐ;
C.蝉蜕(tuō)——tuì;
故选D。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感慨 奥秘 轻捷 花枝招展
B. 鉴赏 憔悴 一霎 波光鳞鳞
C. 烂漫 骄媚 睫毛 咄咄逼人
D. 高邈 嘹亮 郎润 混为一谈
【答案】A
【解析】
【详解】B.“波光鳞鳞”应“波光粼粼”;
C.“骄媚”应为“娇媚”;
D.“郎润”应为“朗润”。
故选A。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班主任发挥了每个人的优势,大家各得其所,各尽所能地为班级做着贡献。
B. 每逢假日,泉城广场上人来人往,人迹罕至。
C. 追悼会上,看到逝者如斯,大家心痛不已。
D. 母亲听说了这个消息,高兴得喜出望外
【答案】A
【解析】
【详解】B.人迹罕至:少有人来。与“人来人往”矛盾。
C.逝者如斯:形容时间流逝飞快。不能用来形容人去世;
D.喜出望外:极度高兴。与“高兴得”语义重复。
故选A。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部分网络移动支付机构内控薄弱,出现了客户资金被非法挪用。
B. 食品谣言的存在,不仅是民众相关知识贫乏的体现,而是食品安全焦虑的体现。
C. 在假期户外活动中,同学们要注意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D. 我通过参与“校园语文活动”,提高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修改病句。
A.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的问题”;
B.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应把“而是”改为“更是”;
C.否定不当,去掉“不要”;
故选D。
5. 下列关于名著《草房子》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是曹文轩,作品格调高雅,由始至终充满美感。
B. 油麻地小学的老师们交待各班同学不要去惹细马。
C. 桑桑用网打了鱼之后,他母亲用摘掉蚊帐来惩罚他。
D. 纸月往那儿一站,像棵临风飘动着嫩叶的还未长成的梧桐树,亭亭玉立,依然很耐看。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实识记能力。
D.选段中提到的“她”是“白雀”,而不是纸月。依据相关内容可知,文章提到的是白雀在田野上走总会把很多目光吸引过去。她就那么不显山不露水地走,在人们的眼里,却有说不明白的耐看。她往那儿一站,像棵临风飘动着嫩叶的还未长成的梧桐树,亭亭玉立,依然很耐看。有一副好嗓子,不洪亮,不宽阔,但银铃般清脆。
故选D。
二、(33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选自《论语》)
6. 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传不习乎 传: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B. 不逾矩 逾:超过
C. 三军可夺帅 夺:夺取
D. 博学而笃志 笃:坚定
7. 下面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学而时习之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B. 人不知而不愠 博学而笃志
C. 学而不思则罔 则是无信
D. 可以师矣 为人谋而不忠乎
8. 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
B. 本课所选的章节,有的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有的提出个人修养的要求。
C. “饭疏食,饮水”的意思是吃粗粮,喝冷水。
D. 我们应当将《论语》当做圣人之言和真理来信奉,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答案】6. C 7. C 8. D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C.句意: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夺:被剥夺;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注意根据语境确定词义。
A.代词,指学到的知识/人名;
B.表转折,却/表并列,而且;
C.副词,都译为“就”;
D.动词,作为/介词,替;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及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
D.《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但不一定都是真理。
故选D。
【点睛】参考译文: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反复练习实践了呢?”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孔子在河岸上看着浩浩荡荡、汹涌向前的河水说:“时间就像这奔流的河水一样,不论白天黑夜不停地流逝。”
孔子说:“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子夏说:“博学而且志向坚定,喜欢提问而且乐于思考。那么仁义就在其中了。”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人有馈一木者,家僮曰:“留以为梁。”余曰:“木小不堪也。”僮曰:“留以为栋。”余曰:“木大不宜也。”僮笑曰:“木一也,忽病其大又病其小。”余曰:“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
(选自《呻吟录》,有删改)
9. 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一处)
忽 病 其 大 又 病 其 小
10. 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物各有宜用也。
11. 谈谈本文给你的启示。
【答案】9. 忽病其大/又病其小
10. 物品各有它的用处
11. 示例:事物都自有它合适的用途,我们应该正确看待事物,发挥它们各自的使用价值。(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
句意:(你)忽而嫌弃它大,忽而又嫌弃它小。
“忽病其大”是指前文“我”说木料太大,不适宜做栋的事实,“又病其小”是指前文木料太小,不能做房梁的事实。
故断句为:忽病其大/又病其小。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翻译时要注意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特殊情况。重点词有:
物,物品;各,各自;宜,适合。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启示。解题关键在于理解文言大意,再结合相关语句进行分析。
根据“物各有宜用也,兰惟木哉”可知,意为物品各有它的用处。岂只是木料呢!这一句点明了文章主旨:世间万物都各有所用,就如同文中的这根木头,虽然不适宜做梁和栋,但总会有适用它发挥作用的位置。所以我们应该正确看待人和物,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点睛】参考译文:
有人送来一根木料,家僮说:“留下可以做成房梁。”我说:“木料太小,不能做房梁。”家僮说:“可以做栋。”我说:“木料太大,不适宜做栋。”家僮笑着说:“木料是同一根,(你)忽而嫌弃它大,忽而又嫌弃它小。”我说:“小子,你听我说,物品各有它的用处。岂只是木料呢!”
(三)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城
刘敞
雨映寒空半有无①,重楼闲上倚城隅②。
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③。
【注】①半有无:是说空中细雨丝丝,若有若无。②重楼:层楼;倚:依凭,依靠 ;城隅:城角。③水墨图:水墨画,指不施色彩,纯用水墨绘制的画图。
12. 诗歌第一句写了雨_____、____的特点,流露出作者__________的心情。
13. 请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描绘“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所展现的画面。
【答案】12. ①. 细小 ②. 稀疏(透明、若有若无) ③. 闲适愉悦
13. 示例:深深浅浅的山色,好像被人随意涂抹的油彩,高高低低的树,错落有致;这一片疏淡悠远的美景,犹如一幅江南的水墨画。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诗歌内容,再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
第一问:结合“雨映寒空半有无”意思是秋天微微的雨丝与寒冷的天空相映显得若有若无。从“映”和“半有无”中可知,写出了雨的若有若无和细小。
第二问:结合诗歌内容可知,“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这两句诗运用白描手法写出了秋山的淡远之境,两句的比喻关系也很有意味,上句是实景,为了下文用水墨图比拟,可见作者写下美景,是因为对景色的喜爱,这里饱含了诗人极度愉悦之情。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
描绘诗歌中某句诗画面,一定要在正确翻译的基础上,加上自己合理的想象与适当的描写即可。“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的意思是:只见山色葱茏,树色苍翠,或青或黛,有浅有深,真是一幅美丽的江南水墨画!注意抓住“山”“树”“水”的特点描述。
示例:映入眼帘的是葱葱茏茏的山色,树木高低不齐,苍翠欲滴,层山树木互相交映,令人心旷神怡!真是一幅美丽的江南水墨画!
(四)根据原文默写
14. 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
①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②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③_________________,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④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⑤遥怜故园菊,__________________。(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⑥_________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⑦王湾《次北固山下》中,表现时间流逝,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山岛竦峙
②. 随君直到夜郎西 ③. 夕阳西下 ④. 思君不见下渝州 ⑤. 应傍战场开 ⑥. 不知何处吹芦管 ⑦. 海日生残夜 ⑧. 江春入旧年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注意以下字形特别容易写错:竦峙、夜郎、渝州、傍、芦管、等。此外还要注意“岛”不要写成“鸟”,“生残夜”不要写成“升残夜”。
三、语言运用(4分)
15. 仿照下面画波浪线的句子,续写两个句子。
一生的时光,该由多少个温馨串织?那些虽然一纵即逝却潮润眼眸的感念,那些纵然久远亦不能淡 忘的故事,都会在心中渐渐沉淀成一份隽永的温馨。温馨是放假时外婆精心准备的一桌佳肴;温馨是困惑时老师情真意切的一次长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示倒:温馨是放假时外婆精心准备的一桌佳肴; ②. 温馨是困惑时老师情真意切的一次长谈。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仿句,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抓住前例句“温馨是困惑时老师情真意切的一次长谈”的“是”字结构。内容要与前两句相谐。一定要符合神形兼备的要求。
四、(33分)
(一)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站着的大米
李丹崖
①他6岁,是个干什么事情都要慢半拍的孩子。
②他经常赶不上公交车,哪怕赶上了,且是他最先上去,最终的结果也可能是站着,因为,他仿佛始终没有别的孩子动作迅捷。因此,他常常是站着到达远在10里开外的小学。
③他的成绩并不好,老师喊他起来回答问题的时候,他总是磨磨蹭蹭,近半分钟后才能站起来,每个问题他总是回答得语无伦次,甚至是跑题,为此,老师总是怀疑他上课走神,因此,经常让他罚站。
④和同学们在一起踢球,他是被球和队友撞伤最多的孩子,有时候,明明看着球朝自己飞过来,他想去接,但总是慢了点,他的鼻子经常被球撞得鲜血直流,腿部也经常被绊得青一块红一块。
⑤他曾数次哭着向妈妈说:“为什么我那么笨,别的小朋友都那么聪明?”
⑥母亲微笑着告诉他:“孩子,其实,你并不笨,你在公交车上站着是因为你把座位让给别的同学;你上课时并不是走神,而是精力太集中了,入课很深;你总是被别的同学绊倒是因为你遵守规则……一切都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你是个善良的孩子!”
⑦“做一个善良的孩子每次都要坐公交车的时候站着、上课罚站、踢球的时候受伤吗?”他一脸疑惑。母亲笑了,并没有直接回答他,母亲把他领到了一只电饭煲旁,掀开锅盖,是一锅香喷喷的米饭。母亲说:“孩子,你仔细看看这一锅米饭,那些处在最上层的大米总是精神劲儿十足,笔挺地站在电饭煲里,而处在电饭煲底部的大米总是平躺着,这两种大米哪一种更好看呢?”
⑧“站着的大米!”他声音洪亮地回答。
⑨“这就对了,你光知道站着的大米漂亮,你可知道漂亮是需要付出努力的?首先,站着的大米不像卧倒的大米跑得那么快,锅开的时候,卧倒的大米总是迅速地跑到电饭煲底部,这是害怕蒸煮的表现;而站着的大米呢,水蒸汽扑过来一次次把他们打倒,它们又站了起来,它们经受的煎熬最多,也没有人保护它们,但是,正因为经受了这些考验,它们才成为了最有型、最漂亮的大米!孩子,你就是处在电饭煲最上层的大米!”妈妈说这话的时候,目光如一股温泉,满含希冀。
⑩听了妈妈的话,他若有所思,仿佛明白了什么。从此以后,每每遇到吃亏、磨难、磕绊,他总是告诫自己,要做一粒站着的大米,清醒地站着,漂亮地站着。
⑪时光匆匆,一晃15年过去了。孩子成了一名举重运动员,代表自己的国家参加比赛,拿了许多金牌,有媒体问他:“你坚持成功的秘密是什么呢?”
⑫他微笑着答道:“并没有什么秘密,我在举重的时候,只想着一件事情,那就是举起杠铃,然后站着,像电饭煲上层的大米一样站着!”
⑬记者席里响起了一片雷鸣般的掌声。
⑭其实,关于他,一直有一个秘密:母亲一直没有告诉他。其实,由于他出生时难产,导致脑子缺氧太久,他成了一个轻度智障的孩子……
16.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内容。
17.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第⑨段画线句。
妈妈说这话的时候,目光如一股温泉,满含希冀。
18. 文章以“站着的大米”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答案】16. 本文讲了一个身患智障的孩子在母亲的鼓励下,始终保持坚强、乐观的性格,最终成为一名成功的举重运动员的事。
17.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妈妈的目光比作温泉,生动形象写出了妈妈目光的温暖,表现妈妈对他的希冀和鼓励。
18. 题目一语双关(比喻),既指电饭煲里那些处在最上层的大米,又指乐观、顽强的生活态度,母亲借物说理,体现了母亲的教育智慧以及对孩子的挚爱,题目新颖,生动形象,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解题关键在于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抓住人物的活动,注意时间地点的变化,梳理情节。一般格式为:谁在哪做了什么事情。结果怎么样。
根据第⑨段“正因为经受了这些考验,它们才成为了最有型、最漂亮的大米!孩子,你就是处在电饭煲最上层的大米”可得妈妈鼓励他坚强对抗命运;根据第⑪段“时光匆匆,一晃15年过去了。孩子成了一名举重运动员,代表自己的国家参加比赛,拿了许多金牌”可得,他最终成了一名举重运动员;根据第⑭段“其实,关于他,一直有一个秘密:母亲一直没有告诉他。其实,由于他出生时难产,导致脑子缺氧太久,他成了一个轻度智障的孩子”可得,他身患智障。综上可总结为:本文讲的是一个身患智障的孩子,从小在他母亲的鼓励下,养成了不论遇到任何苦难都始终保持坚强、乐观的性格,最终孩子成了一名举重运动员,代表自己的国家参加比赛,拿了许多金牌。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句赏析。赏析可从修辞和词语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等,格式一般为:“修辞方法+表达效果+事物特点+表达感情”。
根据“目光如一股温泉”可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妈妈的目光比作温泉,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妈妈目光有着温泉一样的特点:温暖,同时也表现出了妈妈对身患智障的小男孩的希冀和鼓励,希望他能够坚强乐观。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标题作用一般有:概括文章内容(中心);作者情感出发点;交代事情的时间、人物等写作对象;全文的线索;新颖,吸引读者阅读的兴趣;一语双关;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等。
本文标题“站着的大米”题目一语双关,根据第⑨段“而站着的大米呢,水蒸气扑过来一次次把他们打倒,它们又站了起来,它们经受的煎熬最多,也没有人保护它们,但是,正因为经受了这些考验,它们才成为了最有型、最漂亮的大米!孩子,你就是处在电饭煲最上层的大米”可知,“站着的大米”一方面指的是指处在电饭煲最上层的大米,另外,也指像那些处在电饭煲最上层的大米一样,哪怕是经受的煎熬最多,却仍然顽强站着的精神品质。同时“站着的大米”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难忘那夜的秋雨
①1950年深秋,我母亲到亲戚家赊了头小猪来养。大约过了不到十天,亲戚家的掌门人来到我家,对母亲说:“我是来看弟弟的,顺便来收你赊的猪崽钱。”母亲说:“现在确实没钱,等筹到钱一定给您送去。”这位掌门人没说行还是不行。接着,她指着我家的破屋说:“我的亲戚现在住的都不错,就是你还住牛栏,这么破,这么矮,狗都跳得过去。”晚上,父亲知道了,大发脾气。好像猪崽也听懂了似的,不停地叫。父亲骂母亲没骨气,怨亲戚无情,也恨自己没用,坚决要把小猪送还人家,宁愿饿死,也不低三下四。
②母亲没办法,要我同她一起在小猪脖子上绑了根绳,牵着赶回亲戚家。
③已是凌晨二时许,秋风瑟瑟,细雨绵绵。我在前面牵着小猪,母亲在后面吆喝。快走到村西两棵大樟树旁时,想到这里曾枪毙过一个恶霸、一个反革命,那个恶霸被步枪打穿了胸脯,血肉模糊;那个反革命被手枪打碎了脑壳,脑浆迸溢。因曾亲眼目睹,感觉十分恐怖。顿时我双腿发软,走不动了,吓得哭了起来。母亲也难过地哭了,安慰我说:“不要怕,哪里有鬼?就是有鬼,也不会吓我们这样的穷人,我活了四十多岁,受过人的欺侮,没有受过鬼的欺侮!”我心里好像得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安慰,又好像吃了一颗壮胆药。再往前走了约一百米,又看见村里一个被邻村杀死的人放在棺材里,并用砖垒了一个小屋,说是报了仇才能下葬。我又害怕起来,但还是硬着头皮,牵拉着小猪往前走。这家伙不停地叫,好像是为我们壮胆,为我们叫苦,抑或是抨击人情太薄。
④再往前,要翻过一座山,走二里多长的山路,这时雨下得更大了,身上也湿透了。走在山路上,忽然窜出一只动物,不知是狼是狗,吓得我胆战心惊。母亲说:“不要怕,你是个大孩子了,畜生不会伤害我们。”快到西北边山脚下时,看到一大片坟墓,大大小小的坟堆,好像大大小小的土馒头。母亲说:“再走一会儿就出山了,有我在,你不要怕。”我想到母亲可怜,又呜呜地哭起来。大约又过了半个多小时,终于把小猪送到亲戚家,这时天才蒙蒙亮。掌门人淡淡地说:“把猪关到栏里去,你们吃过早饭回去吧?”我们全身湿透了,像落汤鸡,一夜折腾得够呛,连水都没喝一口,肚子早饿了。但母亲只轻轻地说了句:“谢谢,我们还要赶回去。”在往回走的路上,天先是阴森森的,慢慢地亮了些,秋雨袭来,身上不时打寒噤。
⑤回到家里,看到我们可怜的样子,父亲没做声,转过身去,不停用手抹眼泪。母亲赶紧把我的湿衣服换了下来,都是打补丁的旧土布衣服。
⑥父亲煮了一锅菜粥,桌上放了一碗咸芥菜,也没放油。父亲说:“哼,人穷盐钵里都会长蛆。”母亲对我说:“你都十多岁了,家里人多,几亩地又打不到够全年吃的粮食,你爸爸也忙不过来,不要再去读书了,好吗?”我没做声,放下碗,倒在床上哭。父母心软了,让步了,又说:“是同你商量,你硬要读就去读,反正我们穷。”我爬起来,饿着肚子就往学校跑,母亲把我追了回来。
⑦这天傍晚,乌云密布,秋雨扑面,可晒场上的那棵松树,还是那样刚劲,不管严冬还是酷暑,总是那么挺拔。吃晚饭时,父亲突然问:“你能读个出息来吗?今后能不能当上小学教师?”我说:“不知道,只要你们允许我读,我会努力的。”这时,母亲发现我发高烧,赶紧烧了一大碗开水,叫我全都喝下去,盖上被子把寒气逼出来。
⑧窗外秋雨仍下个不停。秋风从船板做的墙壁缝中往里面灌,冷飕飕的。看到父母骨瘦如柴,岁月和苦难在脸上刻满了忧愁,我鼻子发酸,眼前一片漆黑。再看自己皮包骨头的手,像鸡爪子,皮肤像那两棵老樟树的皮。
⑨有人说:“求人比登天难,人情比纸还薄。”这虽不是生活的全部,却也道出了世态炎凉。童年经历的人间苦难,令我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感同身受,格外关注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我自认为是个有情有义的人,尤其懂得知恩图报。
19. 本文主要写了那夜秋雨里_______________,以及回到家后_______________的事情。
20. 品味语言,回答问题。
(1)从意义和作用两方面赏析第④段加点词“淡淡地”表达效果。
掌门人淡淡地说:“把猪关到栏里去,你们吃过早饭回去吧?”
(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第⑤段画线句。
父亲没做声,转过身去,不停用手抹眼泪。
21. 联系全文说说你对第⑦段画线句“这天傍晚,乌云密布,秋雨扑面,可晒场上的那棵松树,还是那样刚劲,不管严冬还是酷暑,总是那么挺拔。”的理解
22. “秋雨”贯穿全文,谈谈它在文中的作用。
【答案】19. ①. 因不能偿还赊的猪崽钱,我和母亲送还亲戚的猪崽 ②. 母亲不让我读书,但我坚决要上学读书。
20. (1)“淡淡地”是平淡地,冷淡地,这句话运用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写出了掌门人的冷淡,表现当时人情的冷漠。
(2)运用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写出了父亲对我和母亲的心疼,以及父亲内心的酸楚。
21. 这句话写了晒场上的那棵松树,无论在多么恶劣的环境里仍然刚劲挺拔、直立生长;借景抒情,表现我也要像这松树一样,无论生活如何艰难困苦,都要努力学习读书,刚劲、坚强、向上成长。
22. “秋雨”是文章行文的线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渲染了黑暗、阴冷的气氛;表现了我童年生活的苦难和当时人情的冷漠。
【解析】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解题时,要先分析出文章的行文思路(线索),再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或主要人物的活动,采用“人+事+结果”的方法加以概括。
结合第①段“1950年深秋,我母亲到亲戚家赊了头小猪来养”“父亲骂母亲没骨气,怨亲戚无情,也恨自己没用,坚决要把小猪送还人家”,第②段“母亲没办法,要我同她一起在小猪脖子上绑了根绳,牵着赶回亲戚家”和第④段“大约又过了半个多小时,终于把小猪送到亲戚家”可概括出第一件事:因不能偿还赊的猪崽钱,我和母亲送还亲戚的猪崽。
结合第⑥段“母亲对我说:‘你都十多岁了,家里人多,几亩地又打不到够全年吃的粮食,你爸爸也忙不过来,不要再去读书了,好吗?’我没做声,放下碗,倒在床上哭。父母心软了,让步了,又说:‘是同你商量,你硬要读就去读,反正我们穷。’我爬起来,饿着肚子就往学校跑,母亲把我追了回来”可概括出第二件事:母亲不让我读书,但我坚决要上学读书。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句赏析能力。赏析语句可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句式特点等入手。要扣住句子写法上的特点,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联系人物的思想感情来分析。
(1)从“淡淡地”的含义和它体现的掌门人的态度来赏析。“淡淡地”是非常平淡、冷淡的意思,属于神态描写,描写了掌门人说话时的神态,体现了掌门人的冷淡、对我们漠不关心的态度。由此也表现了当时人情的冷漠。生动形象,具有表现力。
(2)“没做声”“转”“抹眼泪”属于动作描写,通过写父亲“没做声”、转身、“抹眼泪”这一系列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见到我和母亲被雨淋的可怜的样子时内心的悲伤和酸楚,表现了父亲对我和母亲的心疼。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此题要从表面和深层两个方面来理解句子的含义。表面上这是一句景物描写,“乌云密布,秋雨扑面”描写了恶劣的环境,“可晒场上的那棵松树,还是那样刚劲,不管严冬还是酷暑,总是那么挺拔”写那棵松树在恶劣的环境里仍然刚劲挺拔、直立生长。深层上,作者借眼前景物抒发内心的感受,无论生活如何艰苦,“我”也要像松树一样,不惧任何艰难困苦,坚强地面对一切困难。结合第⑦段“只要你们允许我读,我会努力的”可知,“我”要努力学习读书,不断成长,让自己越来越强大。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描写秋雨作用的分析。秋雨属于环境描写,环境描写通常有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心情等作用。秋雨是文中的特定景物,在文中出现多次,贯穿全文,成为行文线索。结合第③段“已是凌晨二时许,秋风瑟瑟,细雨绵绵。我在前面牵着小猪,母亲在后面吆喝”和第④段“再往前,要翻过一座山,走二里多长的山路,这时雨下得更大了,身上也湿透了”“秋雨袭来,身上不时打寒噤”和第⑦段“这天傍晚,乌云密布”可知,本文的事件发生在“秋雨”中,“秋雨”的环境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渲染了阴冷、黑暗的气氛,衬托了“我”和父母悲伤的心情,更表现了“我”童年生活的苦难和当时的人情冷漠。
四、作文(60分)
23. 请以“美丽时刻”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如需要,可用“XX”代替;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
【答案】例文:
美丽时刻
“孤独站在舞台,听到掌声响起来,我的心中有无限感慨……”电视上正放着梁静茹的歌曲“掌声响起来”,这一句句歌词让我的思绪回到了那美丽的时刻。
“小睛。”班主任叫住我,“老师,什么事呢?”下个星期一轮到我们班到国旗下讲话,我想让你去试一试,演讲稿呢,也希望你能自己准备。”班主任诚恳的眼神对我充满了信任。我立即答应了。我心中好像有无数的烟花在绽放,开心极了。回到家中,我就开始琢磨着要讲一些什么东西呢?现在快到期末了,同学们都忙于复习,心情也或多或少的有一些紧张,不如我就从这方面入手吧。我先上网查了一些放松心情的方法,然后再结合自己平时的做法。在写演讲稿时,有些字不会写的,我就去查字典;有些字读不准的,我就去请教我姐姐。每天至少读五六次,总之要背的滚瓜烂熟。
“经过多少失败,经过多少等待”歌声已唱到中间。我怀着满满的自信心,先去向爸爸妈妈小试牛刀一番。我先鞠了一个躬,然后清了清嗓子,一开始的时候还挺顺利的,可演讲到一半,我就开始忘词,甚至越讲越小声,最后我就草草地结了尾。这时,爸爸妈妈拍起了手掌,那掌声像面条一样,一下子就溜进了我的肚子里,心里美滋滋的。事后,我反思了自己那晚的演讲,知道了自己的不足,就是不够自信。之后我就一直在练自己的胆子。终于到了星期一,我小心翼翼地把我自己写好的演讲稿放在口袋里,时不时地拿出来看一看。下面有请XX班的同学上台讲话。”我走到了讲台上,面对着全校师生,我心中开始在发抖,突然我心中响起了那晚爸爸妈妈给我雷鸣般的掌声,一个声音传来“你行的”。我开始演讲,虽然一开始有一些害怕,但讲着讲着,就把害怕什么的抛到了脑后。
“谢谢大家”啊,好开心啊,终于讲完了。台下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护送着我走下台,我看见同学们向我投来羡慕的眼神,还有老师对我赞美的眼神。回到班里,老师又特意的赞扬了我一番,又紧接着响起了一阵动听的掌声。
“掌声响起来,我心更明白,歌声教会你我的爱。”一曲终了,台下一阵欢呼声,歌手伴随着一阵响彻天的掌声开心地离开。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全命题作文。
一、审题立意。要求以《美丽时刻》为题目,写一篇作文,回想过去每个人的生命长河中有很多美丽的时刻,是感动或是温馨的,要写自己在这最美的时刻里生发的感悟或获得的感悟为表现的主旨,写出真情实感。
二、构思选材。本文题材应为记叙文。不论选取哪件事情,故事题材应是生活实例,应真实,并且要展现“美丽”的情感,是积极向上的、温馨的。首段可以开门见山,点明在自己的记忆深处,总有一些美丽的时刻散发着光辉。文中则写人记事,用几个并列段的形式,刻画生活中几个最美丽的时刻,比如小草钻出地面的时刻,春风吹拂大地的时刻,自己登上领奖台的时刻,应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写出真情实感。文末则以议论或抒情升华主题,总结全文,并与文题或文首形成前后呼应,使全文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在写法上,可以使用以小见大、细节描写等写法,深化文章的内容。在刻画人物形象时,注意人物细节描写方法的恰当运用,使人物形象鲜明突出。在记叙事件的过程中,事件详略得当的处理,写作顺序学会使用倒叙、插叙都会使文章收到生动感人,波澜起伏的效果。
28,山东省济南市东南片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28,山东省济南市东南片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1), ①, 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济南市东南片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南市东南片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用“/ ”给下面的文字断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济南市东南片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南市东南片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1),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请用“/”给下面文字断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