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14-23)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专题13 环境与发展(2份打包,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十年(2014-2023)年高考真题分项汇编
专题13 环境与发展
命题规律
考点
考频
出现位置
情景类型
全国卷
新高考
全国卷
新高考
全国卷
新高考
考点01主要环境问题(第1页)
5年0考
4年2考
以选择题呈现,全国卷考查频率很低
选择题和综合题都有考查,相比全国卷考查频率增加
以学习情景主,综合题难度较大
生活情境和学术增加,难度不大
考点02可持续发展(第3页)
5年1考
4年4考
考点分布
考点01主要环境问题
(2023·湖南卷)大气污染受湿度、大气运动等因素影响。我国某地某月7日8:00 至10日20:00经历了一次较强的大气污染,PM2.5浓度变化大。此期间该地空气垂直运动弱。下图示意此期间该地相关气象要素的变化情况(箭头表示对应时刻的近地面风向和风速,帕/秒是气象部门计量空气垂直运动速度的单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日20:00至9日20:00,该地( )
A.不同高度空气垂直运动方向相同 B.空气当中的水汽以向外输出为主
C.垂直气流强弱与湿度大小变化一致 D.下沉气流相对较强时近地面风速小
2.8日8:00至10日20:00,先后控制该地的天气系统是( )
A.冷锋、反气旋 B.冷锋、气旋 C.暖锋、反气旋 D.暖锋、气旋
3.下列四个时刻,该地污染最严重的是( )
A.7日20:00 B.8日20:00 C.9日20:00 D.10日20:00
【答案】1.B 2.A 3.C
【解析】1.读图可知,不同高度空气垂直运动方向不一定相同,有的地方上升,有的地方下沉,A错误;读图可知,7日20:00至9日20:00空气的湿度呈下降趋势,因此空气当中的水汽以向外输出为主,B正确;图中显示,垂直气流强弱与湿度大小关联度不明显,并不一致,C错误;读图可知,下沉气流速度与近地面风速关联度不大,有些下沉气流相对较强时近地面风速大,D错误。故选B。
2.读图可知,8日8:00至10日20:00,当地近地面风速先呈加大趋势,后风速减小,近地面均以下沉气流为主,空气湿度呈下降趋势,先后符合冷锋、反气旋天气系统控制的天气特征,A符合题意;此时段的天气特征与暖锋、气旋特征差异较大,排除BCD。故选A。
3.材料信息表明,当地经历的大气污染属于颗粒物(PM2.5)污染,这种污染一般多出现在下沉气流,空气干燥,空气湿度相对小,读图可知,四个选项时段中,9日20:00时,近地面风速小、空气湿度较小,空气下沉速度为0.4帕/秒附近,因此此时污染最为严重。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2022·天津卷)下列是天津四处的景观图片。回答下列小题。
4.四图中能反映历史时期本市平原地区地面沉降的是( )
A.甲、丙 B.甲、乙 C.乙、丁 D.丙、丁
5.图乙所示的居民区位于滨海地区,当地居民经常能感受到海陆风。在夏季时,若只考虑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一天中海风风力最大的时段是( )
A.6:00~7:00 B.10:00~11:00 C.14:00~15:00 D.20:00~21:00
【答案】4.D 5.C
【解析】4.沿海防潮堤主要体现的是海水的海拔,与地面沉降关联不大,甲图不能反映地面沉降;下沉式广场是建设过程中选择低洼地区建设,本来地势就低的地区不能直观反映地面沉降,乙图不能反映地面沉降;沿海地区人们消费海洋贝类生物较多,产生了大量的贝壳,这部分贝壳原来在地表,现在却出现在地下,说明贝壳堆积在岩层之中,地面沉降,形成地下贝壳层,丙图能反映地面沉降;天津地处我国华北平原,由于雨季短,且降水季节变化大,水资源相对短缺,天津会过度开采地下水造成地面沉降,据图示可知明代古街道出现了明显的下沉,这就是天津在上世纪初期开始不断抽取地下水而导致的地面沉降,丁图能反映地面沉降。丙、丁两图能反映历史时期本市平原地区地面沉降,D正确。故选D。
5.海陆风中海风是指海洋吹向陆地的风,此时海洋应气压较高,相对气温较低,而如果海陆同时增温,海洋由于热容量较大,增温幅度小,相对于陆地气温低,气压高,故此一天之中地面辐射最多的时刻,也就是气温最高的时刻,海风最大,而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刻一般是在14时附近,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018·江苏卷)近年来,我国外来物种种数大增,有些物种在新环境中急剧繁殖扩散,严重危害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成为外来入侵物种。下图为“我国各省区外来入侵植物种数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6.外来入侵植物种数在我国的总体分布格局是
A.高寒及荒漠地区少 B.东部由低纬向高纬减少
C.面积大的省区较多 D.边境省区比较多
7.云南省和广东省成为我国入侵植物种数最多省份的原因是
A.位于沿海地区,经济发达
B.地形复杂,环境多样
C.地处亚热带热带,水热条件优越
D.交通方便,人口稠密
【答案】6.AB 7.BC
【解析】6.结合图11可知,我国外来入侵植物种数,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地区较少,故A项正确;读图可知,东部地区外来入侵植物种数由低纬向高纬不断减少,故B项正确;面积较大的西藏、青海等省级行政区分布较少,C项错误;新疆、西藏、内蒙古、黑龙江等地区都属于边境地区,但是入侵植物种数较少,D项错误。
7.云南省并不临海,A项错误;云南以山地、高原为主,广东以丘陵为主,两地均地形复杂,环境多样,适合多种外来物种生存,故B项正确;两地均地处亚热带和热带的交界地区,该地区降水较多,水热条件好,故C项正确;云南经济落后,交通不便,人口稀少,D项错误。
考点02可持续发展
(2022·辽宁卷)张家口地区的东南部为山间盆地,地势相对平坦,水资源丰富。该地区利用充沛的风能、太阳能资源,建设了绿氢生产基地。下图为氢能产业链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绿氢”相对于“灰氢”和“蓝氢”( )
A.产业链条复杂 B.制备过程无污染 C.储存运输安全 D.终端应用零排放
2.张家口地区发展绿氢产业,原因是“绿氢”( )
A.生产布局更加均衡 B.距离消费市场更近
C.生产成本更加低廉 D.可提高能源利用率
【答案】1.B 2.C
【解析】1.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绿氢”利用的是可再生清洁能源提供电力,因此制备过程中无污染,故B正确;图中信息显示“绿氢”、“灰氢”和“蓝氢”程序复杂程度是一样的,储存方式也一样,故AC错误;图中显示“绿氢”、“灰氢”和“蓝氢”终端排放是一样的,都会有污染物的排出,故D错误。答案选择B。
2.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家口地区发展绿氢产业,主要是“绿氢”利用的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而张家口地区的东南部为山间盆地,地势相对平坦,水资源丰富,有充沛的风能、太阳能资源等,因此绿氢的生产成本更加低廉,故C正确;“绿氢”的生产需要紧靠再生能源地,因此生产布局不均衡,故A错误;张家口地区的绿氢产业位于山间盆地,距离市场更远,故B错误;“绿氢”的生产主要是清洁,并不能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故D错误。答案选择C。
(2022·广东卷)田螺是广西稻田养殖的重要水产品。近年来,为助力乡村振兴,当地一些农民在传统稻田养螺基础上,开挖螺沟,发展了新型“稻—螺”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稻田中开挖螺沟主要是为了( )
A.增加稻田光照强度 B.加强稻田通风透气
C.减少田螺天敌威胁 D.改善田螺生长环境
4.图中生态循环过程最为复杂的区域是( )
A.进水区 B.出水区 C.水稻区 D.螺沟区
【答案】3.D 4.C
【解析】3.该地位于广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当地一些农民在传统稻田养螺基础上,开挖螺沟,使沟与沟相连,使得田螺夏季能避热、冬季能躲冷,改善了田螺的生长环境,D正确;稻田中开挖螺沟不能增加稻田光照强度,也不能减少天敌威胁,A、C错误;根据图示信息“进水口、出水口”可知,螺沟里有水,不利于稻田通风透气,B错误。故选D。
4.水稻生态系统包括与水稻生长发育相关联的各种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光照、温度、水分、养分等的相互关系以及与周围其它各系统的关系,是图中生态循环过程最为复杂的区域,C正确;进水区的主要作用是进水,出水区的主要作用是出水,螺沟区是相互连通的沟水,借助水体的调节作用,使田螺夏季能避热、冬季能躲冷,三个地区生态循环过程较简单,不复杂,A、B、D错误。故选C。
(2022·浙江卷)将养殖场废弃物和农田秸秆等处理生成甲烷,并通过内燃发电机组进行发电,是生物质天然气利用的重要方式,既可发电还为农田提供优质肥料。下图为该项目实施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影响该项目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
A.原料 B.交通 C.市场 D.劳动力
6.处理后的沼渣、沼液施用于农田,会( )
A.减少土壤有机碳含量 B.减弱土壤通气性
C.改变土壤养分循环状况 D.降低土壤微生物活性
【答案】5.A 6.C
【解析】5.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项目主要依靠养殖场废弃物以及农田秸秆等为原料,产出电力和肥料等,原料的运输成本更高,所以其布局应该靠近原料产地,A选项正确;交通、市场、劳动力对其布局影响较小,BCD选项错误,所以选A。
6.根据材料和图示信息可知,处理后的沼渣、沼液是农田的优质肥料,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提高土壤透气性,改变土壤的养分循环状况,C选项正确;ABD选项错误。所以选C。
(2021·海南卷)图左示意我国某热带雨林地区人工多层经济林模式,图右示意我国某地区“猪沼果”模式,二者均为生态农业模式。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7.图左模式中能充分利用的自然资源是( )
①土地②水③光照④热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目前,制约图右模式在我国南方农村大面积推广的主要因素是( )
A.政策、劳动力 B.环境、资金 C.原料、运行管理 D.降水、技术
9.与图右模式相比,图左模式的环境效益凸显在( )
A.减少土壤污染 B.减少水污染 C.减少大气污染 D.减少温室气体
【答案】7.B 8.C 9.D
【解析】7.读左图“我国某热带雨林地区人工多层经济林模式”可知,分层经济林,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采用植物趋光性的原理,将弱光性的喜阴的植被种在高大乔木下面,充分利用光照资源,①③正确;分层经济林模式不是考虑水和热量的因素,②④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8.在我国南方农村大面积推广“猪-沼-果”模式,制约条件不是政策、劳动力,因为生态农业模式是政策提倡的,南方农村劳动力不是短缺的,A错误;也不是环境、资金,因为生态农业模式只会让环境变好,南方不是欠发达地区,资金来源不是问题,B错误;南方农村位于亚热带湿润地区,降水丰富,如果资金来源不是问题,那么技术也不应该成为制约因素,所以D错误;“猪-沼-果”模式如果大面积推广,南方农村至少要具备大面积种植果树的自然条件,显然,从地理环境上看,南方农村有平原地区的水田农业,有山地丘陵的林果业,但南方丘陵山地多以酸性红壤为主,也并非都能种植果树,也不能广泛种植粮食作物,所以制作沼气的原料并不充足。而且大面积推广“猪-沼-果”模式,必将带来模式化、标准化综合性农业生产方式的变化,在产业运行管理方面,南方农村在农业现代化条件并不发达的今天,只能慢慢推广,逐步实施。因此原料和运行管理是制约推广的因素,C正确。故选C。
9.与右图模式相比,图左模式中植被覆盖率高,环境效益凸出表现为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减少二氧化碳温室气体,D正确;左图模式比右图模式,可能用到的化肥农药较多,右图为生态农业模式,化肥农药少,因此图左模式土壤污染和水污染可能要较大,AB错误;二者中大气污染都较少,C错误。故选D。
(2019·全国卷)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迫切需要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近些年,某企业开发了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并在全国很多城市推广。下图示意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厨余垃圾是图示自动处理系统中的
A.肥料 B.原料 C.能源 D.产品
11.符合图示自动处理系统局部工艺流程的是
A.废渣→生产沼气→沼气发电 B.工业油脂→提取生物油脂→有机渣
C.有机渣→生产沼气→废渣 D.生产沼气→有机渣→提取生物油脂
【答案】10.B 11.C
【分析】本组题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为切入点,考查了进行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等相关问题,引导考生从身边小事做起,关心和保护环境,注重读图分析及运用地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环境问题,难度较低。
10.读图可知,图中示意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中厨余垃圾是作为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的对象,是处理系统中最初阶段的输入物,即原料,B正确。故选B。
11.由上题分析可知,厨余垃圾是作为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的原料,图示自动处理系统工艺流程中从厨余垃圾开始分拣,其中最长的处理流程为:厨余垃圾→分拣→提取生物油脂→有机渣→生产沼气→废渣与沼气发电,结合选项可知C符合,故选C。
(2018·浙江卷)下图为我国某酒精企业清洁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其中虚线部分为传统生产工艺。完成下列各题。
12.该清洁生产方式的益处是
①提高土壤肥力 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③减少产品种类 ④缩短生产工艺流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从接近原料产地考虑,该企业最可能布局在我国粮食主产区
A.青海省 B.河南省 C.湖南省 D.广东省
【答案】12.A 13.B
【解析】12.读图分析,实施清洁生产后,利用沼气发酵后的沼渣作为农田的有机肥料,能够提高土壤肥力,①正确;生产流程延长了,产品的种类增多了,③④错误;但是该厂在整个的生产过程中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的减少了污染物质的排放,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②正确。因此①②对,故选A。
13.根据材料分析可知,酒精生产需要大量的玉米作为原料,青海位于青藏高原,主要的粮食作物为青稞,湖南和广东位于我国的南方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为水稻,河南位于我国的华北平原,是主要的玉米产区,B正确,故选B项。
14.(2020·北京卷)为缓解塑料生产和消费带来的环境问题,以玉米、木材等为原料的生物塑料产业逐渐兴起。2018年全球生物塑料的产量约200万吨,原料种植占用耕地约80万公顷。生物塑料( )
A.用木材废料替代玉米为原料,少占耕地 B.产品在运输和消费过程中实现了零污染
C.生产区位向以石油为原料的塑料厂集聚 D.有效消除二氧化碳排放,削弱温室效应
【答案】A
【详解】玉米的种植需要占用耕地,用木材废料代替玉米为原料,可以尽量少的占用耕地,A正确;虽然相比于传统塑料而言,生物塑料对环境的污染相对较低,但产品在运输和消费过程中不可能实现零污染,也不能消除二氧化碳排放,削弱温室效应,BD错;生物塑料以玉米、木材等为原料,因此生产区位并不会向以石油为原料的塑料厂集聚(以石油为原料的塑料属于传统塑料),C错。故选A。
15.(2022·河北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经济(GDP)密度、污染物排放强度、大气自净能力和地形等是影响大气PM2.5浓度高低的主要直接和间接因素。依据近年来大气PM2.5浓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差异,将京津冀地区划分为山区坝上(Ⅰ)、北京平原(Ⅱ)、冀中南内陆平原(Ⅲ)和沿海平原(Ⅳ)四个区域(图)。
(1)分析该地区大气自净能力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
(2)推断各区域污染物排放强度相对大小,并概述主要原因。
(3)从人地协调视角提出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别化对策。
【答案】(1)大气自净能力与地形条件密切相关。山区盆地和太行山前平原受到山地阻挡,导致大气自净能力弱;其他区域没有明显地形阻挡,大气自净能力强。
(2)山区坝上(Ⅰ)排放强度小,北京平原(Ⅱ)排放强度中等,冀中南内陆平原(Ⅲ)和沿海平原(Ⅳ)排放强度大;山区坝上(Ⅰ)经济密度低,北京平原(Ⅱ)经济结构优,冀中南内陆平原(Ⅲ)和沿海平原(Ⅳ)重化工业比重大、煤炭消费占比高。
(3)山区坝上(Ⅰ)可适度扩大现有经济规模;平原各区应全面推进经济增长方式与能源消费方式转变,各区推进力度为Ⅲ>Ⅳ>Ⅱ。
【分析】本大题以华北地区大气PM2.5浓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差异以及影响因素等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地理事物的特征、大气污染的成因、可持续发展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从材料和图文中获取地理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题中材料信息可知大气自净能力与地形条件密切相关。华北地区冬季因采暖大气污染严重,地形的阻挡使得风速有明显差异。不同区域风速因受到阻挡地形山区盆地和太行山前平原受到山地阻挡,导致大气自净能力弱;其他平原地区没有明显地形阻挡,风速大,大气自净能力强。
(2)根据PM2.5浓度年均图可知山区坝上(Ⅰ)排放强度小,北京平原(Ⅱ)排放强度中等,冀中南内陆平原(Ⅲ)和沿海平原(Ⅳ)排放强度大;根据GDP密度图可知山区坝上(Ⅰ)经济密度低;北京平原(Ⅱ)经济密度高但是经济结构优因而排放强度小;冀中南内陆平原(Ⅲ)和沿海平原(Ⅳ)经济密度较高,其中重化工业比重大、煤炭消费占比高导致排放强度大。
(3)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通过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能源消费方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因而山区坝上(Ⅰ)GDP密度低,大气环境较好,可适度扩大现有经济规模;平原各区GDP密度高环境污染严重,应全面推进经济增长方式与能源消费方式转变,各区推进力度为Ⅲ>Ⅳ>Ⅱ。
16.(2021·福建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数百年来,贵州省Z侗族村寨在密林中土层较厚的地方修建高埂梯田(下图),种植品种多样的糯稻,并在稻田里养鱼养鸭,形成“稻-鱼-鸭”农业生态系统,2011年被列为世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地。与一般水稻相比,当地糯稻具有高秆(成熟时稻株高达2米左右)、耐阴、耐寒的特点。每年11月,丰收的糯稻晾晒在禾架上,形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1)从梯田位置角度,分析Z村在种植水稻时,选择品种多样糯稻的原因。
(2)稻田的田埂通常高约0.4米。解释Z村“稻-鱼-鸭”系统中,梯田田埂高达1.5米的现象。
(3)稻谷通常铺置于地面晾晒。从气候和地形角度,分析每年11月Z村利用禾架晾晒糯稻的原因。
(4)简述Z村在发展乡村旅游中保护农业文化遗产可采取的措施。
【答案】(1)梯田位于海拔较高的群山密林间,气温较低,日照时间较短;糯稻耐阴、耐寒;不同梯田朝向和海拔不同,光热组合多样。
(2)高埂增大梯田的蓄水量,利于抵抗干旱,且可养殖更多鱼鸭;足够的鱼鸭粪可满足糯稻生长的养分需要,降低生产成本;糯稻稻株高达2米,可适应深水梯田环境。
(3)11月光照较弱,气温较低,晾晒需要时间较长;Z村地势起伏大,平地少;禾架晾晒可通风透气,缩短晾晒时间且节省土地。
(4)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保护意识;保护森林资源,减少水土流失;做好景区规划,控制旅游人数。
【分析】本题以贵州省Z侗族村寨梯田为材料,主要涉及农业区位、农业区位因素变化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图片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主要考查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人地协调观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根据材料信息“与一般水稻相比,当地糯稻具有高秆(成熟时稻株高达2米左右),耐阴、耐寒的特点。”可知,糯稻耐阴、耐寒。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根据材料信息“贵州省Z侗族村寨在密林中土层较厚的地方修建高埂梯田”可知,当地植被覆盖率较高,林下光照不足,适宜耐阴、耐寒的糯稻生长;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当地梯田的海拔高度差异较大,水热组合状况多样,垂直分异规律明显,适宜种植多种糯稻。
(2)梯田田埂高度升高,有利于提高蓄水量,为“稻-鱼-鸭”系统提供充足水源,有利于养殖更多的鱼鸭;鱼鸭增多,可以有效减少稻田的病虫害,并提高土壤肥力,降低生产成本;根据材料信息“成熟时稻株高达2米左右”可知,糯稻植株高度较高,适宜在深水中生长。
(3)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地位于贵州,11月为冬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光照条件不足,气温较低不利于晾晒,平地晾晒所需时间较长;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地势起伏较大,平地面积较少,可供晾晒稻谷的面积较小;禾架晾晒可以增大稻谷之间的间隙,促进通风,有利于缩短晾晒时间;禾架晾晒可以减少晾晒稻谷占用的土地面积。
(4)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地区农业文化遗产知名度;加大教育力度,提高当地居民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的意识;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减少森林砍伐等,减少水土流失; 延长产业链,提高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提高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的积极性;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做好景区规划,控制游客人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等。
17.(2021·湖北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养耕共生”模式是利用养耕共生系统技术建立起来的一种新型都市农业生产形式,适用于城市屋顶、阳台、地面庭院等地方,产品自给或在邻里市场销售。以色列国土大部分是荒漠,水资源奇缺,城市人口比重大。近些年来,以色列在城市推广“养耕共生”模式,促进了绿色科技型都市农业的发展。下图示意养耕共生系统运作原理。
(1)结合图,描述“养耕共生”模式的农业生产过程。
(2)分析以色列在城市采用“养耕共生”模式的原因。
(3)在我国西北地区城市大力推广“养耕共生”模式是否可行,请说明理由。
【答案】(1)微生物分解之后的营养物质一方面可以用于栽培蔬果,种植农产品,另一方面可以将水进行净化,用于渔业养殖,实现农产品和养殖业的共同发展,构成一个良性的生态系统。
(2)以色列境内多热带沙漠气候,降水稀少,淡水缺乏,“养耕共生”模式可以节约水资源并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城市人口比重大,对于农产品的需求量大;荒漠广布,发展农业的耕地有限。
(3)可行;西北地区水源缺乏,“养耕共生”模式可以节约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西北地区荒漠广布,可耕地面积小,该模式可以增加农产品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增加当地居民收入。不可行;西北地区人口规模小,对于农产品的需求量有限;该模式投资较大,回收周期长。
【分析】本题组主要以以色列的生态节水农业为背景材料来考查农业相关问题,考查区域认知、阐述能力和地理实践力等核心素养,主要从图文材料中获取信息,结合农业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模式为种植业和养殖业结合的生态节水农业模式。首先把微生物分解之后产生的废水进行处理,利用其营养成分,进行果蔬栽培;微生物分解之后产生的水经过净化处理之后用于渔业养殖,构成了一个良性的生态系统。
(2)从材料中可知以色列国土大部分是荒漠,水资源奇缺可推断出该地耕地面积有限,并且缺少淡水资源,这种模式有利于增加耕地面积,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材料中提到以色列城市人口比重大,可推断该模式可以满足城市人口对农副产品的需求。
(3)可行的原因主要分析,西北地区的缺水问题和耕地面积,即西北地区由于气候干旱,淡水资源也是非常匮乏,该模式在节约用水的同时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并且西北地区也是荒漠广布,该模式可以增加农产品的生产面积并提高产量;还可以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不可行的原因主要从投资、市场需求等角度来分析。西北地区人口密度较小,城市人口也不多,对于农产品的需求量有限;该模式需要投入一些设施,有一定的投资成本,回收周期较长。
18.(2020·海南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天然橡胶生产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20世纪80年代开始,海南橡胶种植面积快速增长,现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橡胶种植区。下图示意在橡胶林下种植高温型食用菌的生产模式,该模式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据此评价该生产模式在海南推广的条件。
【答案】林下种植空间大,土地资源丰富;橡胶树产生树阴、遮挡风力,加之智慧灌溉调节橡胶园湿度,有利于高温型食用菌的繁殖;海南热量充足,食用菌生长速度快,废弃菌料腐熟速度快,生物菌肥多;海南省劳动力充足,劳动力工资较低。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等相关知识。重在考查对图表信息的获取与解读能力。调动和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作答即可。
【详解】首先,根据材料“20世纪80年代开始,海南橡胶种植面积快速增长,现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橡胶种植区”可知,海南拥有中国最大的橡胶种植区,林下种植空间大,土地资源丰富;其次,橡胶树植被高大,产生的树阴面积大,且能有效遮挡风力,有利于高温型食用菌的繁殖(注意图中有箭头从“树阴、静风”指向“高温型食用菌”)。同时,智慧灌溉调节橡胶园的湿度,既直接有利于高温型食用菌的生长,也有利于橡胶林的生长,进而又促进高温型食用菌的生长和繁殖;再次,海南地处热带,终年高温,高温型食用菌生长速度快,进而使得废弃菌料腐熟速度快,生物菌肥多,生物菌肥提供给种植橡胶树的土壤,促进橡胶林的生长,进一步为高温型食用菌营造了“树阴、静风”的繁殖环境;最后,根据材料“天然橡胶生产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可知,该生产模式对劳动力数量的要求相对较高,海南省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劳动力成本低,有利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开展。
19.(2020·江苏卷)下图为“2000~2018年我国GDP、能源消费、SO2排放量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2000~2018年我国GDP与能源消费量变化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说明2000~2018年我国SO2排放量的变化特点。
(3)分析我国2006年以来SO2排放量变化趋势产生的主要原因。
(4)依据我国经济发展、能源消费和污染物排放之间的关系,说出其中体现的人地关系思想。
【答案】(1)相同点:不断增加;不同点:目前能源消费总量的增速放缓;GDP的增长速度加快。
(2)SO2排放先上升后下降。
(3)节能减排技术推广;产业结构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环境管理力度增强;环保意识提高。
(4)谋求人地协调发展思想。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能源消费与GDP关系的变化,考查图表的分析和信息提取能力,难度一般。
【详解】(1)从图可看出,相同点:我国GDP总量和能源消费量不断增加;不同点:目前能源消费总量的增速放缓,而GDP的增长速度加快。
(2)从图可知,2006年前 SO2排放量呈上升趋势,2006年SO2排放呈下降趋势。
(3)2006年SO2排放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有:节能减排技术推广;产业结构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环境管理力度增强;环保意识提高。
(4)2006年以前,我国以高耗能、高污染、高投入为主的发展模式,排放的染污物量大,后来,产业结构的调整,节能减排等措施的实施,能耗大幅下降,这说明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注重人地的协调,谋求人地协调发展。
十年(14-23)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专题17 区域地理(2份打包,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十年(14-23)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专题17 区域地理(2份打包,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十年14-23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专题17区域地理原卷版doc、十年14-23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专题17区域地理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7页, 欢迎下载使用。
十年(14-23)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专题14 区域和区域发展(2份打包,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十年(14-23)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专题14 区域和区域发展(2份打包,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十年14-23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专题14区域和区域发展原卷版doc、十年14-23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专题14区域和区域发展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6页, 欢迎下载使用。
十年(14-23)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专题10 城市和乡村(2份打包,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十年(14-23)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专题10 城市和乡村(2份打包,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十年14-23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专题10城市和乡村原卷版doc、十年14-23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专题10城市和乡村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