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福建省龙岩市高三五月质量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
展开龙岩市2023年高中毕业班五月教学质量检测
生物学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注意:请将试题的全部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其中1-12小题,每题2分;13-16小题,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重要生命观念之一,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对应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核仁:与核糖体和rRNA的合成有关
B. 叶绿体:内膜折叠增加光吸收面积
C. 突触小泡:防止神经递质被酶水解
D. 细胞骨架:维持细胞的形态
【答案】B
【解析】
【分析】1、叶绿体存在干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和幼茎的皮层细胞内,具有双层膜结构,叶绿体内的类囊体堆叠形成基粒。扩大了叶绿体的膜面积,在类囊体薄膜上分布有光合色素和酶,叶绿体基质是进行暗反应的场所,在基质中含有多种酶。
2、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核仁有规律地消失和重建。
【详解】A、核仁与核糖体和rRNA的合成有关,A正确;
B、叶绿体中的类囊体薄膜增加光吸收面积,B错误;
C、神经递质位于突触小泡内防止被酶水解,C正确;
D、真核细胞中的细胞骨架的功能: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比如分裂、分化等,D正确。
故选B。
2. 科研人员构建了靶向膜蛋白H的抗体-药物偶联物(DS)。DS可靶向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研究表明DS对乳腺癌的治疗具有靶点清楚、副作用小的优点。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膜蛋白H基因可能仅存在于乳腺癌细胞中
B. 膜蛋白H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上合成
C. 乳腺癌细胞凋亡过程中,蛋白质种类发生改变
D. DS激活机体的体液免疫用以预防乳腺癌发生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叫做细胞凋亡。由于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所以它是一种程序性死亡。
【详解】A、膜蛋白H基因位于所有细胞,由于基因选择性表达,膜蛋白H基因可能仅在乳腺癌细胞中表达,A错误;
B、膜蛋白H在核糖体上合成,然后依次进入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加L,B错误;
C、乳腺癌细胞凋亡过程中,有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蛋白质种类发生改变,C正确;
D、DS携带DNA抑制剂,可靶向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从而起到治疗乳腺癌的作用,而并非激活机体的体液免疫用以预防乳腺癌发生,D错误。
故选C。
3. 热射病(重症中暑)是一种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的致命性疾病,患者体内热量过度积蓄,导致核心温度迅速升高,从而引发器官功能障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高温导致蛋白质肽键断裂是热射病患者器官功能障碍的原因之一
B. 重症中暑后,快速饮用大量冰水是降低体温的有效方式
C. 环境温度超过40℃时,皮肤主要以辐射和传导方式散热
D. 人体大量出汗后机体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有可能均增加
【答案】D
【解析】
【分析】人体体温调节:
(1)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
(2)机理:产热与散热处于动态平衡。
(3)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
(4)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
【详解】A、高温会导致蛋白质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但不会破坏蛋白质的肽键,A错误;
B、重症中暑后,快速饮用大量冷饮会导致血管收缩,血流量降低,不利于机体散热,B错误;
C、环境温度超过体温,皮肤主要以汗液蒸发的方式散热,C错误;
D、大量排汗后,体内水分和无机盐丢失较多,体内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的含量均增加以增加水分和无机盐的重吸收,D正确。
故选D。
4. 下列生物学实验的相关操作过程,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名称
实验操作
A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
向待测液中加NaOH溶液,再加CuSO4溶液,水浴加热
B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室温下将淀粉溶液与淀粉酶溶液混匀后,在设定温度下保温
C
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将诱导处理的根尖用卡诺氏液浸泡,用清水漂洗后再解离
D
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
从抑菌圈边缘的菌落上挑取细菌,需连续培养几代,并观察抑菌圈直径的变化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分析】1、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时,应该先加氢氧化钠溶液,再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不需水浴加热。
2、探究温度或pH影响酶活性时,应该先设定温度或pH,再将相应温度或pH的底物和酶溶液混匀。
3、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
(1)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的原理:低温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2)该实验的步骤为选材→固定→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3)该实验采用的试剂有卡诺氏液(固定)、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染色),体积分数为15%的盐酸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解离)。
【详解】A、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时不需要水浴加热,A错误;
B、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应该先在设定温度下将酶和底物分别保温,再将相应温度的淀粉溶液与淀粉酶溶液混匀,B错误;
C、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时,用卡诺氏液处理后应该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冲洗,C错误;
D、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时,抑菌圈边缘的细菌可能具有抗药性,因此应该从抑菌圈边缘的菌落上挑取细菌,需连续培养几代,并观察抑菌圈直径的变化,抑菌圈直径越小,说明抗药性越强,D正确。
故选D。
5. 森林中健康的树木会分泌防御性化合物让白蚁敬而远之,这些树木死亡后,以白蚁为主力的食朽木生物就会在短时间内将之粉碎。白蚁有时也会进攻活着的树木,但这些树木大多是受伤或者病弱的个体。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白蚁是森林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消费者和分解者
B. 白蚁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影响其出生率和死亡率
C. 白蚁的存在加快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D. 生产上可以提取防御性化合物对白蚁进行防治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详解】A、白蚁食朽木属于分解者,白蚁有时也攻击活着的树木,属于消费者,A正确;
B、白蚁年龄结构影响其出生率和死亡率,性别比例只影响出生率,B错误;
C、白蚁等消费者的存在加快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C正确;
D、森林中健康的树木会分泌防御性化合物让白蚁敬而远之,生产上可以提取防御性化合物对白蚁进行防治,这属于生物防治,D正确。
故选B。
6. 下图表示NAT10蛋白介导的mRNA乙酰化修饰参与癌症进展的机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NAT10蛋白同时具有乙酰化催化功能及与RNA结合活性
B. 经过过程②修饰后的mRNA,翻译效率增强
C. 在肿瘤组织中NAT10蛋白的表达水平与COL5A1蛋白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
D. 靶向干预NAT10蛋白介导的mRNA乙酰化修饰,可抑制癌细胞扩散
【答案】C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可知,图中COL5A1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有的在NAT10蛋白介导下进行了乙酰化修饰,乙酰化修饰后的mRNA指导了COL5A1蛋白的合成,该蛋白合成后分泌出细胞,促进了胃癌细胞的转移;图中未被NAT10蛋白介导修饰的mRNA会被降解,降解后的产物抑制胃癌细胞的转移,因此可知被乙酰化修饰的mRNA不易被降解,稳定性增强。
【详解】A、据图分析可知,图中过COL5A1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有的在NAT10蛋白介导下进行了乙酰化修饰,乙酰化修饰后的mRNA指导了COL5A1蛋白的合成,所以NAT10蛋白同时具有乙酰化催化功能及与RNA结合活性,A正确;
B、在NAT10蛋白介导下进行了乙酰化修饰,乙酰化修饰后的mRNA指导了COL5A1蛋白的合成,未被NAT10蛋白介导修饰的mRNA会被降解,所以经过过程②修饰后的mRNA,翻译效率增强,B正确;
C、由图可知,在NAT10蛋白介导下被乙酰化修饰的COL5A1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可以指导COL5A1蛋白的合成,而未被修饰的COL5A1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会被降解,而且COL5A1蛋白促进了胃癌细胞的转移,因此在肿瘤组织中,NAT10蛋白和COL5A1蛋白水平均较高,在肿瘤组织中NAT10蛋白的表达水平与COL5A1蛋白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C错误;
D、靶向干预NAT10蛋白介导的mRNA乙酰化修饰,将会减少COL5A1蛋白的合成,同时利于COL5AI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的降解,可抑制癌细胞扩散,D正确。
故选C。
7. 下图是桥本氏甲状腺炎的致病机理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病是免疫系统自稳功能失调引起的自身免疫病
B. 该病患者血浆中的促甲状腺激素含量比正常值低
C. 引起B细胞活化的双信号是抗原和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分子
D. 通过药物抑制相应的辅助性T细胞的增殖有减轻病情的作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体液免疫: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一些病原体被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B细胞受到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开始分裂、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浆细胞产生和分泌大量抗体,抗体可以随体液在全身循环并与这种病原体结合,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可以抑制病原体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详解】A、题图中的该种免疫失调病是由于人体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这类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A正确;
B、该患者甲状腺水平低于正常值,促甲状腺激素含量比正常值高,B错误;
C、体液免疫中,激活B细胞活化的双信号是抗原和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分子,C正确;
D、如果通过一定的药物抑制辅助性T细胞的增殖则可以影响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可改善、延缓和阻止病情进展作用,D正确。
故选B。
8. 右图是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的示意图,5-羟色胺(5-HT)是一种能使人产生愉悦情绪的神经递质,SERT是转运5-HT的通道蛋白。已知抑郁症的发生与突触间隙中5-HT的含量降低有关。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抑制SERT基因的表达量可加重抑郁症的症状
B. SERT将5-HT运输回突触前神经元的方式为协助扩散
C. 抑郁症产生的原因可能与突触前膜SERT含量增多有关
D. 5-HT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可使突触后膜对Na+的通透性增强
【答案】A
【解析】
【分析】分析题干:5-HT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相应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上Na+通道打开,Na+大量内流,形成内正外负动作电位。
【详解】A、SERT是转运5-HT的通道蛋白,抑制SERT基因的表达量,从而降低SERT的含量,使5-HT被突出前膜回收的速度减慢,可缓解抑郁症的症状,A错误;
B、SERT为通道蛋白,运输5-HT的方式为协助扩散,B正确;
C、SERT是转运5-HT的通道蛋白,能降低突触间隙的5-HT含量,故抑郁症产生的原因可能与突触前膜SERT含量增多有关,C正确;
D、5-HT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可使突触后膜对Na+的通透性增强,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从而产生兴奋,D正确。
故选A。
9. 科研人员研究了管氏肿腿蜂和花绒寄甲对薄壳核桃的主要害虫天牛幼虫的防治。在释放天敌前后分别从标准样地中随机选取样株50株,逐株查看树体枝干天牛幼虫的排粪情况,1个排粪孔记1头天牛幼虫,实验处理如下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试验林编号
释放天敌及释放量
试验林编号
释放天敌及释放量
F1
管氏肿腿蜂,每2株释放1管
J1
花绒寄甲,每2株释放1管
F2
管氏肿腿蜂,每1株释放1管
J2
花绒寄甲,每1株释放1管
F3
管氏肿腿蜂,每1株释放2管
J3
花绒寄甲,每1株释放2管
F+J
每1株释放肿腿蜂和花绒寄甲各1管
A.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天敌种类及天敌释放量
B. 统计天牛幼虫数量时选择新鲜排粪孔有利于准确调查
C. 管氏肿腿蜂、花绒寄甲、天牛幼虫三种生物可组成两条食物链
D. 实验还需要设置不释放天敌的样地作为对照
【答案】C
【解析】
【分析】种群是指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群落亦称生物群落,是指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多种生物种群的有规律的组合,具有复杂的种间关系,我们把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叫做生物群落。
【详解】A、根据表格中释放天敌及释放量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天敌种类及天敌释放量,A正确;
B、1个排粪孔记1头天牛幼虫,为了准确调查天牛幼虫数量,则需要统计天牛幼虫新鲜的排粪孔,B正确;
C、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管氏肿腿蜂、花绒寄甲、天牛幼虫都是消费者,不能组成食物链,C错误;
D、为了增强实验数据的说服力,还需要设置不释放天敌的样地作为空白对照,D正确。
故选C。
10. 升金湖是长江中下游越冬水鸟的重要聚集区。科研人员将湖中水鸟划分为4个集团(每个集团包括若干种水鸟),并对它们的觅食和生境利用进行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百分比代表使用频率)。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集团
觅食行为
生境利用
G1
间歇型啄食(100%)
草滩(68.6%),泥滩(15.4%)
G2
间歇型啄食(86.5%),泥滩挖掘取食(9.9%)
浅水区(44.2%),泥滩(39.1%)
G3
多种觅食行为
中水区(41.3%),深水区(30.4%)
G4
潜水取食(99.3%)
深水区(74.7%),中水区(17.1%)
A. 若G1集团水鸟长期生活在深水区时,基因会产生与潜水觅食有关变异
B. 越冬水鸟集团结构和生态位特征取决于食物资源的丰富度和可获得性
C. 水深因素通过将觅食生境分割开以降低集团间的相互竞争
D. 草滩、泥滩、浅水区、中水区、深水区形成升金湖湿地群落水平结构
【答案】A
【解析】
【分析】1、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
2、种间竞争是不同物种之间为争夺生活空间、资源、食物等而产生的一种直接或间接抑制对方的现象。在种间竞争中常常是一方取得优势而另一方受抑制甚至被消灭。
【详解】A、变异具有不定向性,环境只对生物产生的变异起选择作用,G1集团水鸟长期生活在深水区时,在环境的选择作用下与潜水觅食有关的基因频率会上升,A错误;
B、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越冬水鸟集团结构和生态位特征取决于食物资源的丰富度和可获得性,B正确;
C、因觅食行为不同,不同深度水域由不同集团利用,故水深因素通过将觅食生境分割开以降低集团间的相互竞争,C正确;
D、不同区域的草滩、泥滩、浅水区、中水区、深水区形成升金湖湿地群落水平结构,D正确。
故选A。
11. 科研人员将红色荧光蛋白基因导入烟草细胞培育转基因烟草,如图①②③为两个红色荧光蛋白基因随机整合在染色体上的三种转基因烟草的体细胞示意图(不考虑交叉互换和突变)。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植株③的一个花粉母细胞形成的4个花粉细胞中至少有1个没有红色荧光蛋白基因
B. 通过与正常非转基因植株杂交可以区分红色荧光蛋白基因在①②③的位置情况
C. 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时有4条染色体含有红色荧光蛋白基因的细胞来自植株②③
D. 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可能含4个红色荧光蛋白基因的细胞来自植株①③
【答案】A
【解析】
【分析】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分析题图:①植株相当于是红色荧光蛋白基因杂合子,其产生的配子中有1/2含有红色荧光蛋白基因;②植株相当于是红色荧光蛋白基因纯合子,其产生的配子均含有红色荧光蛋白基因;③植株相当于是红色荧光蛋白基因杂合子,其产生的配子中有3/4含有红色荧光蛋白基因。
【详解】A、一个花粉母细胞形成的4个花粉细胞只有2种类型,这4个细胞可能是都含有红色荧光蛋白基因,也可能是2个含有红色红色荧光蛋白基因、2个不含有红色荧光蛋白基因,A错误;
B、通过与正常非转基因植株杂交可确定红色荧光蛋白基因的位置,若后代一半发光,一半不发光,则红色荧光蛋白基因在①位置;若后代全发光,则红色荧光蛋白基因在②位置;若后代3/4植株发光,则红色荧光蛋白基因在③的位置,B正确;
C、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时,有4条染色体含有红色荧光蛋白基因的细胞来自植株②③,植株①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时有两条染色体含有红色荧光蛋白基因,C正确;
D、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到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可能含四个红色荧光蛋白基因的有①和③,D正确。
故选A。
12. 下图是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来克隆高产奶牛的大致流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过程①常用显微操作法去除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复合物
B. 进行过程②前可用机械方法将动物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
C. 图中的重构胚中含有卵母细胞和供体细胞的细胞质
D. 进行过程④时需取样滋养层细胞进行DNA分析以鉴定性别
【答案】D
【解析】
【分析】动物核移植是指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在体外将采集到的卵母细胞培养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才成熟,可以通过显微操作技术去除卵母细胞的细胞核和第一极体,核移植时,对提供细胞核和细胞质的奶牛不需要进行同期发情处理,使用电脉冲等方法可以激活重组细胞使其完成细胞分裂和发育。
【详解】A、在体细胞核移植过程中,去核实质上是去除纺锤体—染色体复合物,图中过程①常用显微操作法去除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复合物,A正确;
B、进行过程②前,可以采用机械方法将动物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获取供体细胞,B正确;
C、将供体细胞注入去核卵母细胞中,构成重构核,图中的重构胚中含有卵母细胞和供体细胞的细胞质,C正确;
D、图中的供体细胞核来自高产奶牛,则胚胎移植后生出的犊牛性别为雌性,因此进行过程④时不需要取样滋养层细胞进行DNA分析以鉴定性别,D错误。
D错误。
故选D。
13. 二甲双胍的抗肿瘤效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它可通过抑制线粒体的功能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二甲双胍降低了细胞质中激活型RagC的含量
B. 二甲双胍会影响RagC激活型与无活型的转化
C. 激活型RagC活性的增强会抑制细胞的生长
D. RagC调控细胞的生长体现核质之间的信息交流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二甲双胍直接抑制线粒体,无活型RagC进入细胞核,在细胞核中转化为激活型RagC,激活型RagC再出细胞核;激活型RagC能促进mTORCl,而mTORCl会抑制物质SKN1,物质SKN1促进物质ACAD10,物质ACAD10抑制细胞生长。
【详解】AB、二甲双胍抑制线粒体的功能,会影响RagC激活型与无活型的转化,进而直接影响了无活型和激活型RagC的跨核孔运输,降低了细胞质中激活型RagC的含量,最终达到抑制细胞生长的效果,AB正确;
C、激活型RagC活性的增强会促进细胞的生长,C错误;
D、无活型RagC进入细胞核,在细胞核中转化为激活型RagC,激活型RagC再出细胞核,进而调控细胞的生长,该过程体现了核质之间的信息交流,D正确。
故选C。
14. 下图1是某遗传病的家系图,图2是其I1、I2、II5、II6的相关基因用限制酶切后进行电泳检测的结果(不考虑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病的遗传方式可能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 若II3与II4生一个男孩一定患该病
C. III8的致病基因仅来自II6
D. 若II5与II6再生一个男孩患该病的概率为1/2
【答案】A
【解析】
【分析】分析遗传系谱图可知,“无中生有为隐性”,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又因为Ⅱ5和Ⅱ6电泳条带不相同,说明两者的基因型不同,因此该病不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据此答题。
【详解】A、结合图1、图2分析,Ⅱ5和Ⅱ6正常生出了患病的III8号个体,说明该病为隐性病,又根据Ⅱ5和Ⅱ6电泳条带不相同,则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错误;
B、假设相关基因用A/a表示,则Ⅱ3和Ⅱ4的基因型分别为XAY、XaXa,则后代的男孩基因型为XaY,一定患病,B正确;
C、根据条带及A选项可知,II5和II6的基因型分别是XAY、XAXa,III8的基因型为XaY,其致病基因仅来自II6,C正确;
D、II5和II6的基因型分别是XAY、XAXa,再生一个男孩基因型为XAY、XaY,男孩患病的概率为1/2,D正确。
故选A。
15. 墨兰花期易受自然花期和气候的双重影响,常不能在春节前开花,从而错过春节的销售旺季。科研人员研究了两种不同生长调节剂6-苄氨基嘌呤(6-BA) 和赤霉素(GA3) 对墨兰花芽数量和开花所需天数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1、2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赤霉素参与催化墨兰花芽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B. 由CK组可知,墨兰没有激素也能形成花芽和促进开花
C. 6-BA促进花芽形成和提早开花效果优于GA3
D. 6BA均能使墨兰提前开花,GA3均能使墨兰推迟开花
【答案】C
【解析】
【分析】图1中,自变量为6-苄氨基嘌呤(6-BA)和赤霉素(GA3)的浓度,因变量为花芽数量;图2中,自变量为6-苄氨基嘌呤(6-BA)和赤霉素(GA3)的浓度,因变量为开花所需天数。
【详解】A、根据图1,与CK组对比,添加了不同浓度赤霉素的B1~B4,花芽数量均少CK组,说明赤霉素并不能促进墨兰花芽细胞的分裂和分化,另外赤霉素是激素有调节作用没有催化作用,A错误;
B、CK组是空白对照组,没有添加外源激素,但是植物本身存在内源激素,B错误;
C、从图1可看出6-BA促进花芽形成的效果优于GA3,从图2可看出6-BA提早开花效果也优于GA3,C正确;
D、根据图2可知,不同浓度的6BA处理,其开花所需的天数均比CK组少,说明6BA均能使墨兰提前开花;不同浓度的GA3并非都能使墨兰推迟开花,根据图2的B1、B2、B3组结果可知,开花所需的天数比对照组减少,说明GA3可使墨兰提前开花,D错误。
故选C。
16. 研究发现:蜜蜂种群中都存在白细胞激肽受体基因(Lkr),该基因与蜜蜂对糖的敏感度有关。对糖敏感的蜜蜂倾向于采集花粉为食,反之则倾向于采蜜为食。温带地区植物开花呈明显的季节性,而热带地区常年开花,花粉充足。为研究Lkr在蜜蜂适应环境中的作用,研究人员将X基因转入蜜蜂体内,该基因的转录产物能与Lkr mRNA结合,从而干扰Lkr mRNA的翻译,检测不同处理下蜜蜂对蔗糖发生反应的最低浓度的差异,结果如下图所示(对照组1不作处理)。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蜜蜂采蜜、植物开花均离不开信息传递的作用
B. 对照组2和实验组的处理分别是转入无关RNA基因、转入X基因
C. 据图可推测Lkr基因缺陷型蜜蜂对糖的敏感性会上升
D. 可推测热带蜜蜂种群的Lkr基因表达程度比温带地区更高
【答案】C
【解析】
【分析】为研究Lkr在蜜蜂适应环境中的作用,研究人员将X基因转入蜜蜂体内,该基因的转录产物能与LkrmRNA结合,从而干扰Lkr mRNA的翻译,检测不同处理下蜜蜂对蔗糖发生反应的最低浓度的差异。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注入X基因,因变量是对蔗糖的反应。
【详解】A、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和生物种群的繁衍都离不开信息传递,因此蜜蜂采蜜、植物开花均离不开信息传递的作用,A正确;
B、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注入X基因,对照组1应该是不做处理的蜜蜂,对照组2转入了编码无关RNA的基因(实验的目的是排除导入无关RNA的影响),则实验组应为转入X基因的蜜蜂,B正确;
C、由于对照组1不做处理,则其中的Lkr基因应该正常表达,而对照组2导入了无关的RNA,则其体内的Lkr基因也应该能正常表达,因此对照组1和2对蔗糖的敏感程度几乎无差异,而实验组中有些蜜蜂个体对蔗糖的敏感程度却有所下降,据此可推测,Lkr基因正常表达能提高蜜蜂对蔗糖的敏感程度,Lkr基因缺陷型蜜蜂对糖的敏感性会下降,C错误;
D、对糖敏感的蜜蜂倾向于采集花粉为食,反之则倾向于采蜜为食。热带地区常年开花,花粉充足,因此处于热带地区的蜜蜂体内Lkr基因表达量高,对糖敏感,倾向于采集花粉为食,D正确。
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7. 研究发现,淀粉积累过多会导致水稻光合速率下降,推测原因可能是淀粉在叶绿体中积累会导致类囊体薄膜被破坏。科研工作者对不同条件下叶绿体中的淀粉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的进行研究,结果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构成叶绿体类囊体薄膜的基本支架是______。与叶绿体外膜相比,组成类囊体薄膜成分中占比更大的是______。
(2)若淀粉在叶绿体中积累会导致类囊体薄膜被破坏,则会影响______的生成进而影响暗反应。
(3)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
(4)据实验结果分析:
①在正常CO2浓度下,与常温相比高温下水稻的光合作用效率______(“更高”或“更低”),依据是______。
②单独增施CO2不能持续提高水稻的光合作用效率,而增施CO2下适当提高温度能有效增强水稻的光合作用效率,推测原因可能是______。
(5)结合本实验的研究结果,建议种植水稻时可采取______措施(答1点即可)。
【答案】(1) ①. 磷脂双分子层 ②. 蛋白质
(2)ATP、NADPH
(3)探究一定时间内适当提升温度和CO2浓度对水稻叶绿体中淀粉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有同时提到温度和CO2浓度2个自变量,淀粉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2个因变量均可得分)
(4) ①. 更低 ②. 高温条件下,叶绿体中淀粉的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都较低(淀粉、可溶性糖要同时提到才可得分) ③. (增施CO2下适当提高温度时)叶绿体中淀粉的含量下降、可溶性糖含量上升,说明淀粉加速分解为可溶性糖,避免因淀粉在叶绿体中积累而导致类囊体膜被破坏(从而增强了水稻的光合作用效率)。
(5)增施CO2时适当升高温度、单独增施CO2不超过29天
【解析】
【分析】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进行,光合作用在叶绿体中进行,光反应的场所位于类囊体膜,暗反应的场所在叶绿体基质。光反应的发生需要叶绿体类囊体膜上的色素、酶参与。
【小问1详解】
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属于生物膜,生物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是光合作用光反应的场所,其上有催化光反应过程所需的酶,酶的本质多数是蛋白质,故与叶绿体外膜相比,组成类囊体薄膜成分中占比更大的是蛋白质。
【小问2详解】
类囊体是光反应的场所,光反应可为暗反应提供ATP和NADPH,若淀粉在叶绿体中积累会导致类囊体薄膜被破坏,则会影响ATP和NADPH的生成,进而影响暗反应。
【小问3详解】
分析题意,本实验是科研工作者对不同条件下叶绿体中的淀粉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的进行研究,结合题图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有不同温度、不同二氧化碳浓度和处理天数的不同,因变量是淀粉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故可推知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一定时间内适当提升温度和CO2浓度对水稻叶绿体中淀粉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小问4详解】
①分析题图可知,在正常CO2浓度下,与常温相比,高温下水稻叶绿体中淀粉的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都较低,两者可作为光合作用的产量指标,故与常温相比高温下水稻的光合作用效率更低。②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暗反应的原料之一,但单独增施CO2不能持续提高水稻的光合作用效率,而增施CO2下适当提高温度能有效增强水稻的光合作用效率,推测原因可能是:增施CO2下,适当提高温度时叶绿体中淀粉的含量下降、可溶性糖含量上升,说明淀粉加速分解为可溶性糖,避免因淀粉在叶绿体中积累而导致类囊体膜被破坏,从而增强了水稻的光合作用效率。
【小问5详解】
结合题图可知,单独增施二氧化碳时,在29天后,可溶性糖和淀粉的含量会有所降低,且结合(4)可知,增施CO2时适当升高温度也可提高光合速率,故据此判断,种植水稻时可采取的措施是:增施CO2时适当升高温度、单独增施CO2不超过29天。
18.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动植物种类丰富。某湖泊湿地中植物有挺水植物(芦苇为主)、浮水植物、沉水植物(黑藻、苦草、菹草等),还有大量的浮游藻类。回答下列问题:
(1)湖泊中的各种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形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这是群落中____________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2)由于受人类生产活动的干扰,芦苇等挺水植物遭到一定程度破坏,一段时间后发现挺水植物下的植物丰富度会有所增加,原因是_________。
(3)受周围工厂排污和生活污水的影响,导致该湖泊水质变差,出现水体“富营养化”的现象。河蚬能通过滤取水中微小生物和有机碎屑为食,使水质变清;科研人员设计了不同河蚬密度的实验以研究河蚬对富营养化水体的改善效果,结果如图1所示(注:TN、TP分别表示水体总氮和总磷量)。
①据此可说明_____________ 。
②调查发现,在水质较差、富营养化的水体中沉水植物较少。科研人员通过进一步实验以探究不同河蚬密度对沉水植物数量的影响,结果如图2。
a.随河蚬密度的增大,引起沉水植物数量逐渐增加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
b.由以上实验可推测,河蚬对富营养化水体改善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___。
【答案】(1)不同物种之间及生物与无机环境
(2)(挺水植物下的植物与挺水植物存在着竞争,)挺水植物减少,为挺水植物下的植物腾出更多的生存和生长空间,获得更多的阳光和无机盐等,环境承载力增大,物种多样性增加
(3) ①. 河蚬对富营养化水体具有明显的改善效果,且随河蚬密度增大,效果越明显 ②. 河蚬滤食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改善了水质,水下光照强度增强,促进沉水植物的生长和繁殖 ③. 河蚬通过促进沉水植物的生长和繁殖,吸收更多的N、P等无机盐,进而消除水体富营养化
【解析】
【分析】不同物种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协同进化,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小问1详解】
不同物种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协同进化。湖泊中的各种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形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这是群落中不同物种之间及生物与无机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小问2详解】
芦苇等挺水植物遭到一定程度破坏,挺水植物下的植物与挺水植物存在着竞争,挺水植物减少,为挺水植物下的植物腾出更多的生存和生长空间,获得更多的阳光和无机盐等,环境承载力增大,物种多样性增加,因此,一段时间后发现挺水植物下的植物丰富度会有所增加。
【小问3详解】
①该实验的自变量为不同河蚬密度(低密度组、中密度组、高密度组、对照组),因变量为TN、TP的含量,由图1可知,随河蚬密度增大,TN、TP的含量降低,由此说明,河蚬对富营养化水体具有明显的改善效果,且随河蚬密度增大,效果越明显。
②a.由图2可知,随河蚬密度的增大,引起沉水植物数量逐渐增加,这是因为河蚬滤食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改善了水质,水下光照强度增强,促进沉水植物的生长和繁殖。
b.河蚬可以通过促进沉水植物的生长和繁殖,吸收更多的N、P等无机盐,进而消除水体富营养化。
19. 糖尿病性外周神经病变(DPN)是临床上糖尿病较为常见的一种严重慢性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肢体乏力、运动异常、对物理刺激反应迟钝,常累及坐骨神经、尺神经、股神经等,严重影响患者下肢功能。回答下列问题:
(1)外周神经系统分布在全身各处,包括分别与脑和脊髓相连的______
(2)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的测定是外周神经病变诊断过程中一种有效指标。科研人员分别对DPN模型鼠(模型组)和健康鼠(空白对照组)的MNCV进行在体(非离体)测定(图1),测定原理为刺激电极(S1)置于左侧坐骨切迹处的坐骨神经传出部位,记录电极(S2)置于同侧踝关节坐骨神经经过部位,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刺激电极与记录电极间的距离/传导时间。可推断模型组的MNCV______(填“高于”或“低于”)空白对照组的MNCV。据图所示,若刺激电极位置不变,将记录电极放至R处,测得的MNCV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原因是______。
(3)临床上,常用甲钴胺治疗DPN。科研人员研发的新型药物G也能用于治疗DPN,且效果优于甲钴胺。下表是科研人员的验证实验,请补充完整。
组别
实验处理
检测指标
预期实验结果
1
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
实验疗程为4周,4周后检测各组MNCV
MNCV大小:1>4>3>2
2
__________
3
__________
4
__________
(4)神经生长因子(NGF)是由细胞分泌的一种生长因子,具有神经营养和促进轴突生长的生理作用,研究表明DPN的发生、发展和NGF有一定的相关性。NGF的靶细胞膜上存在两种受体,一种是受体TrkA,另一种是受体p75NTR。科研人员就新型药物G对细胞膜上TrkA和p75NTR的含量(蛋白质含量/β-Actin蛋白)的影响进行实验,结果如图2。从图2中可推测出,药物G作用机理是通过______(填“提高”或“降低”)TrkA含量,______(填“提高”或“降低”)p75NTR含量,来对抗神经细胞凋亡,进而促进外周神经再生。
(5)对于该新型药物的研发到上市,在本实验的基础上后续还要对药物G进行进一步研究: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答案】(1)脑神经和脊神经
(2) ①. 低于 ②. 减小 ③. 电位从S1传递到R,需要经过突触,突触处的兴奋传递需要通过化学信号的转换,(并且还需经过肌纤维的传递)(电位从S1传递到R过程,需要经过突触,在突触处发生突触延搁,消耗更多的时间)
(3) ①. 组别2.DPN模型组+生理盐水 ②. 组别3.DPN模型组+甲钴胺 ③. 组别4.DPN模型组+药物G
(4) ①. 提高 ②. 降低
(5)不同浓度的药物G的药效(给药剂量),用药疗程,毒副作用等进行研究(写出一点给分)
【解析】
【分析】1、分析题意可知:糖尿病性外周神经病变(DPN)是临床上糖尿病较为常见的一种严重慢性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肢体乏力、运动异常、对物理刺激反应迟钝,临床上,常用甲钴胺治疗DPN。科研人员研发的新型药物G也能用于治疗DPN,且效果优于甲钴胺。要验证上述结论,本实验的自变量为小鼠的类型(健康鼠、DPN模型鼠)和小鼠的处理方式,因变量是MNCV大小,根据表格数据可知,MNCV大小:1>4>3>2,则第4组的处理为DPN模型组+药物G,第三组的处理为DPN模型组+甲钴胺,第二组的处理为DPN模型组+生理盐水。2、从图2中可以看出,与模型组相比,药物G提高了TrkA含量,降低了p75NTR含量,故可以推测:药物G作用机理是通过提高TrkA含量,降低p75NTR含量,来对抗神经细胞凋亡,进而促进外周神经再生。
【小问1详解】
外周神经系统分布在全身各处,包括分别与脑和脊髓相连的脑神经和脊神经。
【小问2详解】
DPN对物理刺激反应迟钝,分别对DPN模型鼠(模型组)和健康鼠(空白对照组)的MNCV进行在体(非离体)测定,测定原理为刺激电极(S1)置于左侧坐骨切迹处的坐骨神经传出部位,记录电极(S2)置于同侧踝关节坐骨神经经过部位,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刺激电极与记录电极间的距离/传导时间。可推断模型组的MNCV低于空白对照组的MNCV。若刺激电极位置不变,将记录电极放至R处,测得的MNCV减小,原因是电位从S1传递到R,需要经过突触,突触处的兴奋传递需要通过化学信号的转换,(并且还需经过肌纤维的传递)(电位从S1传递到R过程,需要经过突触,在突触处发生突触延搁,消耗更多的时间)
【小问3详解】
临床上,常用甲钴胺治疗DPN。科研人员研发的新型药物G也能用于治疗DPN,且效果优于甲钴胺。要验证上述结论,本实验的自变量为小鼠的类型(健康鼠、DPN模型鼠)和小鼠的处理方式,因变量是MNCV大小,根据表格数据可知,MNCV大小:1>4>3>2,则第4组的处理为DPN模型组+药物G,第三组的处理为DPN模型组+甲钴胺,第二组的处理为DPN模型组+生理盐水。
【小问4详解】
从图2中可以看出,与模型组相比,药物G提高了TrkA含量,降低了p75NTR含量,故可以推测:药物G作用机理是通过提高TrkA含量,降低p75NTR含量,来对抗神经细胞凋亡,进而促进外周神经再生。
【小问5详解】
对于该新型药物的研发到上市,在本实验的基础上后续还要对药物G进行进一步研究:如不同浓度的药物G的药效(给药剂量),用药疗程,毒副作用等进行研究。
20. 果蝇有3对常染色体(分别编号为II、II、IV)和1对XY型性染色体。果蝇体色的黄身(A)对灰身(a)为显性,长翅(D)对残翅(d)为显性,两对性状的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某实验小组进行以下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现让体色和翅型均纯合的两亲本果蝇进行杂交得F1,F1相互交配得F2,F2出现4种表型,其中黄身残翅果蝇和灰身长翅果蝇各占25%。研究发现出现该结果的原因是果蝇的一种雄配子不育,则该种雄配子的基因组成是______;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
(2)为进一步验证上述原因,可从F1和F2的雌雄果蝇中选择______为亲本组合进行杂交,子代果蝇的表型及其比例应为______。
(3)在进行上述杂交实验过程中,发现一只缺刻翅雌果蝇。将这只缺刻翅雌果蝇与正常翅雄果蝇进行杂交,所得的F1表型及比例为:缺刻翅♀:正常翅♀:正常翅♂=1:1:1。
①若缺刻翅和正常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据杂交结果可推测:该等位基因不位于X染色体上,且缺刻翅不为隐性性状,理由是______。
②通过对缺刻翅雌果蝇的研究发现, 其细胞中均有一条X染色体缺失一段(已知X染色体片段缺失的雄性和两条X染色体均缺失的雌性均会胚胎致死)。由此对上述杂交实验的解释可作出假说:______。
【答案】(1) ①. AD ②. AAdd和aaDD
(2) ①. F1为父本,F2的灰身残翅为母本 (或F1♂×F2的灰身残翅)(没有体现父本、母本不给分) ②. 黄身残翅:灰身长翅:灰身残翅1=1:1:1
(3) ①. 若缺刻翅是由X染色体上基因发生隐性突变所致,则子代表型及比例应为正常翅♀∶缺刻翅♂=1∶1,与题意不符。 ②. 亲本缺刻翅雌果蝇有一条X染色体缺失一段,减数分裂形成X染色体缺失的卵子(卵细胞),与Y精子结合形成的雄性个体致死。
【解析】
【分析】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小问1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控制体色和翅形的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F1相互交配得F2,F2出现4种表型,说明F1的基因型是AaDd,正常情况下F2的表现型比例为9:3:3:1,黄身残翅果蝇和灰身长翅果蝇各占3/16,而实际上黄身残翅果蝇和灰身长翅果蝇各占25%,即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为5:3:3:1,双显性少了 4份,由此可推测可能含有AD的雄配子致死,则纯和的亲本杂交得到F1是AaDd的组合只有AAdd、aaDD。
【小问2详解】
欲验证AD的雄配子致死,可进行测交实验,即选择F1(AaDd)作父本,F2中的灰身残翅(aadd)作母本,则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身残翅:灰身长翅:灰身残翅1=1:1:1时即可验证。
【小问3详解】
①若该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缺刻翅为隐性性状,假设相关基因用D/d表示,则亲本的杂交组合为XdXd×XDY,则后代表型及比例应为正常翅♀∶缺刻翅♂=1∶1,与题意不符。
②通过对缺刻翅雌果蝇的研究发现, 其细胞中均有一条X染色体缺失一段,根据后代的雌性有两种表现型,说明亲本中的正常翅为隐性,则亲本杂交组合是XDXd(其中XD这条染色体发生了片段的缺失,用X-D表示)×XdY,则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X-DXd:XdXd:X-DY(致死):XdY=1:1:1:1,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缺刻翅♀:正常翅♀:正常翅♂=1:1:1。
21. 大肠杆菌是水体中常见的微生物,经改造的大肠杆菌可用来检测制药厂排出的污水中某化合物X(一种遗传毒性杂质,可损伤细胞DNA,具有致癌可能)的含量。回答下列问题:
(1)大肠杆菌在含有伊红—亚甲蓝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生长,菌落呈深紫色并有金属光泽;据此可用于检测污染水体中大肠杆菌的数量。上述培养基是否属于选择培养基?说明理由:______。
(2)图1中甲、乙、丙、丁是从微生物中分离到可被化合物X激活的4种毒性响应基因启动子(箭头表示转录方向);图2质粒中SRR基因的表达产物可使大肠杆菌等细菌裂解。将4种启动子分别插入质粒的P区,以构建表达载体,导入大肠杆菌可获得对化合物X敏感的工程菌。
①图2质粒中的P区能被细胞中______酶识别并结合,以实现SRR基因的表达。
②为使4种启动子正确插入到质粒上,利用PCR技术扩增启动子时,需分别在4种启动子A端和B端添加限制酶______和______的酶切位点。
③为初步检测表达载体是否构建成功,可用上述两种限制酶对质粒和4种表达载体进行切割,然后对酶切产物进行凝胶电泳,检测结果如图3所示。由此可初步判定表达载体的构建______(填“成功”或“不成功”)。
④作为受体细胞的大肠杆菌需要______。
A.DNA具有限制酶的酶切位点
B.能抗氨苄青霉素
C.能在含化合物X的培养液中生长
(3)将获得的工程菌甲、乙、丙、丁和对照菌分别培养在细菌培养液中,2小时后在培养液中加入化合物X继续培养,检测细菌的密度,结果如图4所示。
①实验中的对照菌是______。
②实验中对细菌密度的统计方法应为______。
A.稀释涂布平板法
B.利用细菌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
C.A或B均可
③据图可知,4种工程菌均启动了对化合物X的响应,判断的依据是______。
【答案】(1)不属于,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很多细菌能正常生长繁殖,不能抑制或阻止除大肠杆菌之外的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2) ①. RNA聚合 ②. XhoⅠ ③. SapⅠ ④. 成功 ⑤. C
(3) ①. 导入空载质粒的大肠杆菌 ②. A ③. 在加入化合物X前,4种工程菌的生长情况与对照菌无明显差异,加入化合物X后,4种工程菌的菌体密度显著低于对照菌
【解析】
【分析】在微生物学中,将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称为选择培养基。
PCR是聚合酶链式反应的缩写。它是一项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的原理,在体外提供参与DNA复制的各种组分与反应条件,对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进行大量复制的技术。
【小问1详解】
由题意可知: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很多细菌能正常生长繁殖,不能抑制或阻止除大肠杆菌之外的其他微生物的生长,所以上述培养基不属于选择培养基。伊红—亚甲蓝属于指示剂,上述培养基属于鉴别培养基。
【小问2详解】
①基因的表达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连续的过程。转录是通过RNA聚合酶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据此可推知:图2质粒中的P区能被细胞中RNA聚合酶识别并结合,以实现SRR基因的表达。
②将4种启动子分别插入质粒的P区,P区有XhoⅠ、SapⅠ和HindⅢ三种限制酶的酶切位点,由于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内部有HindⅢ的酶切位点,所以不能选择HindⅢ。为使4种启动子正确插入到质粒上,需要使用两种酶切的方法,结合图1中转录的方向和图2中终止子的位置可知,需分别在4种启动子A端和B端添加限制酶XhoⅠ和SapⅠ的酶切位点。
③用XhoⅠ和SapⅠ两种限制酶对质粒和4种表达载体进行切割,然后对酶切产物进行凝胶电泳,由图3可知,1、2、3、4、5组均有长度为6398bp的片段,由于质粒有两个SapⅠ的酶切位点,质粒被切后电泳应有三条带,所以l组为质粒,且2、3、4、5组均有一段小分子序列,为导入的4种启动子,因此可初步判定表达载体的构建成功。
④A、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是利用质粒完成的,不需要大肠杆菌的DNA具有限制酶的酶切位点,A错误;
B、由于质粒上的标记基因为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若大肠杆菌能抗氨苄青霉素,会影响导入重组质粒大肠杆菌的筛选,B错误;
C、为获得化合物X敏感的工程菌,作为受体细胞的大肠杆菌应该能在含化合物X的培养液中生长,C正确。
故选C。
【小问3详解】
①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启动子的种类和培养时间,所以应以导入空载质粒的大肠杆菌为对照菌。
②A、对细菌密度的统计需要统计活菌数,可以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A正确;
BC、利用细菌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可能会将死亡的细菌也计数在内,造成较大的实验误差,BC错误。
故选A。
③分析图4可知:在加入化合物X前,4种工程菌的生长情况与对照菌无明显差异,但加入化合物X后,4种工程菌的菌体密度显著低于对照菌,说明4种工程菌均启动了对化合物X的响应。
2023届福建省龙岩市高三下学期3月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2023届福建省龙岩市高三下学期3月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题,共8页。
2023届福建省龙岩市高三三模生物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3届福建省龙岩市高三三模生物试题(解析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福建省龙岩市高三下学期5月教学质量检测(三模)生物 PDF版: 这是一份2023届福建省龙岩市高三下学期5月教学质量检测(三模)生物 PDF版,文件包含龙岩市2023年高中毕业班五月教学质量检测生物pdf、龙岩市2023年高中毕业班五月教学质量检测生物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