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展开2022-2023学年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0分)
1. 在北京周口店发现的北京直立人脑容量约为1088mL,在陕西蓝田发现的蓝田直立人脑容量约为780mL.由此可以推测( )
A. 北京直立人早于蓝田直立人 B. 北京直立人晚于蓝田直立人
C. 北京直立人与蓝田直立人是同时出现的 D. 直立人的脑容量在不同地区是不同的
2. “我是人体内一个长得像小蝌蚪的细胞,我和上亿个同伴竞争,穿过重重阻碍,终于在一个狭窄的管道里与卵细胞相遇并结合成一个新的细胞,我们开始分裂,产生更多的细胞,最终在一个宽敞的房子里住下来,开始发育……”下列关于这段话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我”指的是卵细胞 B. “上亿个同伴”指的是受精卵
C. “狭窄的管道”指的是母体的输卵管 D. “宽敞的房子“指的是母体的卵巢
3. 如图为“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四组实验操作,在37℃水中保温10分钟后滴加碘液,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甲和丙对照不能为淀粉的消化需要牙齿的咀嚼提供充分证据
B. 图中四组实验可以形成3组对照实验
C. 将试管放在37℃水中的原因是模拟人体口腔温度
D. 甲和乙对照的目的是探究唾液的消化作用
4. 在下列四种营养成分不同的食品中,若某同学平时以其中的一种食品为主食,则最易患佝偻病的是( )
A. A B. B C. C D. D
5. 当血液流经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时,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变化如哪一图所示( )
A. B. C. D.
6. 如图表示某人平静呼吸时,肺内气压随时间变化曲线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曲线ac段表示吸气过程,此时胸腔容积扩大
B. 曲线ce段表示吸气过程,此时呼吸肌收缩
C. 曲线bc、cd段表示呼气过程,此时呼吸肌舒张
D. 曲线ab、de段表示吸气过程,此时胸腔容积缩小
7. 亲子鉴定是比对亲代与子代细胞中位于细胞核的遗传物质,判断亲代与子代是否具有亲生关系,其准确率高达99.99%。若某次亲子鉴定材料仅为血液,则进行鉴定物质应是( )
A. 白细胞 B. 成熟的红细胞 C. 血小板 D. 血红蛋白
8. 如图是血液流经某器官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b表示心脏,则c血管是动脉
B. b表示心脏,则a血管是动脉
C. b表示肺,则c血管是动脉
D. b表示毛细血管,则a血管是静脉
9. 中国团队开发研制出第三代世界上最小的全磁悬浮人工心脏,被医学界亲切地称为“中国心”,它成功救治多例心衰患者。图中的“中国心”安装的位置是紧贴于心脏的( )
A. 左心房
B. 右心房
C. 左心室
D. 右心室
10. 观察羊的心脏时,用手挤捏心脏各腔,感觉壁最厚的是( )
A. 左心房 B. 左心室 C. 右心房 D. 右心室
11. 2022年伊始,医学界就爆出惊人消息: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中心成功将一颗基因编辑猪的心脏移植进了一名57岁男性心脏病患者的体内,这是全球首例人移植转基因猪心手术。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猪心与人类心脏的大小、管道分布和动力输出类似,心房连静脉,心室连动脉
B. 异种移植,人体免疫系统可能把外来的组织或者器官当作抗原产生排斥反应
C. 人的心脏中,同侧的心房和心室相通
D. 正常人的心脏位于胸腔的中央偏右下方
12. 紧急情况下,一名重伤者接受了少量A型血和少量B型血后未出现异常反应,则该伤者的血型是( )
A. AB型 B. A型 C. B型 D. O型
13. 放学了,小梁骑上自行车飞速回家,一个小飞虫迎面飞入他的眼中,他瞬间闭目、流泪,对于这一现象,下面分析正确的是( )
A. 是非条件反射,由脊髓控制完成 B. 是条件反射,由脊髓控制完成
C. 是非条件反射,由大脑控制完成 D. 是条件反射,由大脑控制完成
14. 某人的瞳孔状态由图①到图②,最可能的原因是( )
A. 从光线强处到光线暗处
B. 从光线暗处到光线强处
C. 由看近处物体到看远处物体
D. 由看远处物体到看近处物体
15. 2022年中央电视台的春节取欢晚会上,舞蹈《只此青绿》赢得了观众的广泛好评,下列相关描述错误的是( )
A. 舞蹈演员翩翩起舞需要小脑的协调 B. 舞蹈演员随音乐起舞需要多个系统的参与
C. 观众产生视觉的部位在视网膜 D. 观众对声波敏感的听觉细胞在耳蜗内
16. 王昊是个足球迷,看一场重要比赛时,当自己喜欢的球队进球时,他欢呼雀跃,而且面红耳赤、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起调节作用的是( )
A. 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 B. 神经调节
C. 激素调节 D. 血液调节
17. 如图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若图表示“口若悬河”的反射弧,则c是大脑皮层
B. 若图表示“排尿反射”的反射弧,则c是脊髓
C. 若图表示“谈虎色变”的反射弧,则a是耳蜗
D. 若图表示“入口生津”的反射弧,则e是味蕾
18. 《新时代的中国绿色发展白皮书》指出:“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美好生活的基础。”下列做法与其相符的是( )
A. 使用一次性筷子和纸杯 B. 夏天全天开空调
C. 垃圾分类投放 D. 推广使用高能耗的汽油车辆
19. 2021年4月,日本正式决定将福岛核电站内储存的核废水排放入海,2022年7月22日,日本原子能规制委员会举行临时会议,正式批准该项计划。核废水排放入海最终会污染( )
A. 海洋生态系统 B. 日本本土 C. 城市生态系统 D. 整个生物圈
20. 我国宣布力争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二氧化碳的排放与吸收互相平衡,下列不属于降低碳净排放量措施的是( )
A. 植树造林 B. 退耕还草 C. 节能减排 D. 燃烧煤粉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3.0分)
21. 从我们出生的第一声啼哭开始,就标志着我们开始从空气中获得氧气。如图均为与呼吸有关的结构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的[2] ______ 不仅能保证气体顺畅通过,也能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清洁、湿润。
(2)图乙中的结构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也是肺进行气体交换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它是 ______ 。
(3)图乙中血液从毛细血管的[4]端流到[5]端后,成分变化是 ______ 含量增加,此气体进入血液后与红细胞内的 ______ 结合,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被利用。
(4)图乙所示的外界气体按照c方向进入肺泡时,图甲中[3]应处于 ______ (选填“收缩”或“舒张”)状态。
22. 古代有些女子将胸部和腰部束得很紧,以保持苗条的身材。但是女性在束胸的时候,很容易导致心脏,还有其他内脏受到严重的压迫,会影响女性的内脏器官的正常发育。同时束胸影响呼吸功能。百害无一利,对青春期的女生影响更大,不仅影响正常发育,甚至危及性命。如图是呼吸全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青春期呼吸功能增强,肺的重量和体积也迅速增加,肺活量迅速 ______ ,随着骨骼的发育,胸廓也不断增大,此时束胸必然会影响过程 ______ (填“Ⅰ”或“Ⅱ”)。
(2)束胸同时也会影响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当心室收缩时,[D] ______ 中的血液流入主动脉,[C] ______ 中的血液流入肺动脉。
(3)图中②表示 ______ 气体,该气体通过 ______ 原理进入组织细胞。
(4)过程Ⅱ表示 ______ ,血液发生的变化是由 ______ 血变成 ______ 血。
23. 2020东京奥运会,中国飞人苏炳添在男子100米半决赛跑出9秒83,打破亚洲纪录!如图为苏炳添人体的部分生理活动的简易示意图(图1血液循环图中1~4表示心脏的房室腔,图2为消化系统图,图3为肾单位结构图),请分析回答。
(1)丰富的早餐为苏炳添提供了充足的营养,其中面包(主要成分是淀粉)最终在[⑦] ______ 被消化分解成葡萄糖,参与这类食物消化的消化液有唾液和 ______ 。
(2)小肠中的营养物质被吸收后,首先到达图1心脏的 ______ (填图1的序号表示),营养物质和氧气到达组织细胞后,实现 ______ 血转变为 ______ 血(填动脉/静脉)。
(3)在比赛过程中,血液流经肾单位时,血液中尿素的流经途径是⑩→ ______ →⑮→⑭(用图3的序号表示)。与⑮内液体相比,⑭内的液体没有 ______ 。
(4)苏炳添在100米比赛的起跑点听到发令枪响,迅速跑出,该反射的结构基础是 ______ ,其感受器位于内耳的 ______ 上。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7.0分)
24. 海洋微塑料是海洋垃圾的一种特殊形态,通常是指粒径在5毫米以下的塑料颗粒,包括碎片、薄膜、纤维等。由于微塑料体积小,部分可达微米乃至纳米级,对海洋生态环境有很大危害,因此也被称为“海洋中的PM2.5”。海洋微塑料不仅存在于海洋,还可以通过海洋生物传递,最终进入人体肠道、血液甚至肝脏等,危害人类健康。为了研究海洋微塑料对人体消化吸收功能的危害,科研人员利用小鼠进行了如下科学实验,下表是实验操作过程及结果:
组别
小鼠数量
饲喂方式
实验结果
小肠绒毛状态
体重平均增长值
(g/只)
A
15只
每天喂含5%海洋微塑料的普通饲料8g/只,连续一个月
基本消失
-0.12
B
5只
每天喂含0.5%海洋微塑料的普通饲料8g/只,连续一个月
数量少,排列散乱
1.84
C
15只
?
数量多,排列整齐
7.34
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的目的是 ______ 。
(2)微塑料可通过捕食关系沿 ______ 运输和传递,最终进入人体肠道。
(3)C组的饲喂方式应为每天喂 ______ 的普通饲料8g/只,连续一个月。本实验的变量是 ______ 。
(4)由上述表格中的实验结果可知,与C组比较,A、B两组小鼠小肠绒毛数量减少甚至消失,由此会影响小鼠的消化吸收功能,进而导致它们的体重增长值 ______ (填“减少”或“增加”)。A、B两组比较,小鼠体重增长值不同,是因为每天饲喂的普通饲料中微塑料的 ______ 不同。
(5)请你修改本实验中不足的地方: ______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南方古猿的脑容量为500毫升左右,能使用天然的工具,但不能制造工具;能人的脑容量平均为680毫升,能直立行走,解放前肢,能制造简单的工具(石器);直立人也就是所谓的晚期猿人,脑容量接近1100毫升,两足直立行走,手比较灵活,可以打造多种石器,开始使用火;能人的脑容量可达1000毫升以上;智人的人类脑容量达1350毫升甚至更大,接近现代人的脑量,能制造石器和骨器,靠狩猎、捕鱼生活。故北京人直立人脑容量约为1088mL;蓝田直立人脑容量约为780mL。由此可见:北京直立人晚于蓝田直立人。
故选:B。
(1)人类的进化经历了: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四个阶段。
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根本区别主要在于:①运动方式不同。类人猿主要是臂行;人类则是直立行走。②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类人猿可以使用自然工具,但是不会制造工具;人类可以制造并使用各种简单和复杂的工具。③脑发育的程度不同。类人猿脑的容量约为400ML,没有语言文字能力;人脑的容量约为1200ML,具有很强的思维能力和语言文字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南方古猿的脑容量。可以结合脑容量与发展阶段一致来记忆。
2.【答案】C
【解析】解:A、由题意可知,“我”指的是精子,A错误。
B、“上亿个同伴”指的是精子,B错误。
C、“狭窄的管道”指的是母体的输卵管,是受精的场所,C正确。
D、“宽敞的房子“指的是母体的子宫,D错误。
故选:C。
人类受精的过程及胚胎发育过程如图:
解答此题要掌握人的生殖与发育的相关知识。
3.【答案】A
【解析】解:A、甲和丙对照,实验变量为馒头块的大小,因此能为淀粉的消化需要牙齿的咀嚼提供充分证据,A说法错误;
B、图中四组实验可以形成3组对照实验:甲和乙对照,实验变量为唾液;甲和丙对照,实验变量为馒头块的大小(模拟牙齿的咀嚼);甲和丁对照,实验变量为是否搅拌(模拟舌的搅拌),B说法正确;
C、37℃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最高,因此实验过程中,将试管放在37℃水中的原因是为了模拟人体口腔温度,C说法正确;
D、甲和乙对照,实验变量为唾液,其目的是探究唾液的消化作用,D说法正确。
故选:A。
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实验中馒头碎屑是模拟了口腔中牙齿的咀嚼,搅拌是模拟了口腔中舌的搅拌,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常用碘液来验证淀粉的存在。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能促进淀粉的消化。
4.【答案】D
【解析】解:A、食物A中含钙、维生素D较多,不会导致人患佝偻病,A错误;
B、食物B中含钙、维生素D较多,不会导致人患佝偻病,B正确;
C、食物C中含钙、维生素D较多,不会导致人患佝偻病,C错误;
D、食物D中含钙、维生素D较少,若长期以食物D为主食,会导致患佝偻病,D错误。
故选:D。
这是一道识图题,图中用坐标的方式给出了四种食物所含有的部分营养成分。人体缺乏维生素D时易患佝偻病和骨质疏松症。因为维生素D影响钙的吸收和利用,即使食物营养中含有钙,但由于身体缺维生素D最终会导致缺钙,使得幼年患佝偻病,因此补钙的同时一定要补充维生素D。
正确识图是做好此题的关键。
5.【答案】A
【解析】
解: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肺泡中氧气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血液流经肺泡外毛细血管时,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后就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如图所示:即血液中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
故选:A。
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叫做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
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都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
6.【答案】C
【解析】解:AB.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所以,结合分析可知:ab段和de段表示吸气过程,此时,呼吸肌收缩,胸腔容积扩大,AB错误。
CD.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肌顶部升高,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完成呼气。结合分析可知:bd段表示呼气,此时,呼吸肌舒张,胸腔容积缩小,C正确、D错误。
故选:C。
题图中:ab段和de段,表示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是吸气过程;bd段,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是呼气过程。
理解掌握呼吸运动的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7.【答案】A
【解析】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它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血液的结构中只有白细胞具有细胞核。
故选:A。
血液分为两部分: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血细胞的功能,对这些基础性的知识,平时要注意识记。
8.【答案】A
【解析】解:A、心脏有四个腔,心室连动脉,心房连静脉,静脉是把血液送回心脏的血管,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送出去的血管,因此b表示心脏,则c血管可能是主动脉或肺动脉(动脉血管)A正确;
B、b表示心脏,则a表示的血管为肺静脉或上、下腔静脉(静脉血管),B错误;
C、b表示肺,则c血管是肺静脉,肺静脉里流的是含氧气丰富的动脉血,C错误;
D、毛细血管是连接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管,b表示毛细血管,则a是动脉血管,c是静脉血管,D错误.
故选:A。
1、动脉的功能是把心脏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故动脉内的血液流动方向是从主干流向分支。
2、静脉的功能是把全身各处的血液送回心脏,故静脉内的血液流动方向是从分支流向主干。
3、毛细血管管腔小,红细胞只能呈单行通过。
4、从图中箭头可以看出a血管血液由主干流向分支,因此a是动脉、b是毛细血管、c是静脉。
本题用一个简单、抽象的示意图,考查了与循环系统相关的多个知识点。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知识“面”的考查,是值得注意的,需要灵活解答。
9.【答案】C
【解析】解:图中,人工心脏的位置,位于心脏的左下方,也是“心尖”的位置,是心脏壁最厚的一个腔室叫左心室;另外,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工心脏是向主动脉中输送血液的,在人的心脏中能向主动脉输送血液的是左心室,C符合题意。
故选:C。
心脏为人体的血液循环提供动力,心脏主要由心肌组成,心脏壁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其中左心室壁最厚。心脏的四个腔分别与不同的血管相连。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
掌握心脏的结构,理解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0.【答案】B
【解析】解;心脏的结构包括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四个腔。左心室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途径较远需要的动力较大,右心室把血液从血液输送到肺部,途径较近,所需动力较小,心房把血液押送的心室,途径最近,所以,左心室的壁最厚,右心室比较薄,右心房次之,左心房壁最薄。
故选:B。
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心脏各腔壁的厚薄是与各腔收缩输送血液的距离相适应的。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左心室的壁最厚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
11.【答案】D
【解析】解:A.猪属于哺乳动物,猪心与人类心脏的大小、管道分布和动力输出类似,心房连静脉,心室连动脉,A正确。
B.异种移植,人体免疫系统可能把外来的组织或者器官当作抗原产生排斥反应,B正确。
C.人的心脏中,同侧的心房和心室是相通的,C正确。
D.正常人的心脏位于胸腔的中央偏左下方,D错误。
故选:D。
心脏主要由心肌构成,分为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右心房四个腔,分别与主动脉、肺动脉、肺静脉、上、下腔静脉相通。心脏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同侧的心室和心房之间有房室瓣,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
解答此题需要掌握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12.【答案】A
【解析】解: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例如:正常情况下A型人输A型血,B型血的人输B型血。但在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但只能输给AB血型的人,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但只能接受O型血。如果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输得太快太多,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可见,题干中,紧急情况下,一名重伤者接受了少量A型血和少量B型血后未出现异常反应,则该伤者的血型是AB型,不会是A型、B型、O型。
故选:A。
1900年奥地利科学家兰德斯坦纳发现了ABO血型:A型、B型、AB型和O型。ABO血型系统是根据红细胞上A、B凝集原的不同,将血型分为O、A、B及AB血型。
解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ABO血型的输血关系。
13.【答案】A
【解析】解:放学了,小梁骑上自行车飞速回家,一个小飞虫迎面飞入他的眼中,他瞬间闭目、流泪,对于这一现象是人与生俱来、不学而能的,来不及考虑说明没有经过大脑皮层的参与,因此属于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在脊髓。
故选:A。
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本质区别是否有大脑皮层的参与。没有大脑皮层参与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的反射是非条件反射,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上的反射是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如膝跳反射、缩手反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区别。
14.【答案】A
【解析】解:AB.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瞳孔是变大的;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瞳孔是变小的,所以图中①到②的变化,可能是从光线强处到光线暗处,A正确,B错误。
CD.看远近不同的物体主要是由晶状体来调节的,CD错误。
故选:A。
瞳孔是光线的通道,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瞳孔是变大的;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瞳孔是变小的。图①到图②瞳孔变大。
掌握瞳孔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15.【答案】C
【解析】A、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听到音乐声,舞蹈演员就开始翩翩起舞需要小脑的协调,A正确。
B、舞蹈演员随音乐起舞需要运动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等多个系统参与,B正确。
C、物像是在视网膜形成的,视网膜上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将图象信息通过视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视觉,所以观众观看舞蹈时,产生视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C错误。
D、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听觉。所以,游客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在耳蜗内,D正确。
故选:C。
(1)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视网膜上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将图象信息通过视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视觉。
(2)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听觉。
(3)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
掌握视觉和听觉的形成过程及小脑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16.【答案】A
【解析】解:当小明情绪激动时,大脑皮层就会特别兴奋,并通过支配肾上腺的神经促使肾上腺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等。这些激素能够促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并且促使皮肤因血管扩张而显得面红耳赤。因此在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下,激素通过血液循环的运输,也参与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故A正确。
故选:A。
在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下,激素通过血液循环参与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人体的生命活动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共同影响。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关系。
17.【答案】D
【解析】解:A.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是最复杂的,也是人类所特有的。所以,若图表示“口若悬河”的反射弧,则c代表大脑皮层,A正确。
B.排尿反射属于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故若图表示“排尿反射”的反射弧,则c 是脊髓,B正确。
C.若图表示“谈虎色变”的反射弧,人体对抽象的语言建立的条件反射,故a听觉感受器是耳蜗,C正确。
D.“入口生津”属于简单反射,a感受器是位于舌味蕾中的感觉神经末梢,e效应器就是唾液腺,c神经中枢位于脊髓,D错误。
故选:D。
反射弧是生物体完成反射活动的基础,a为感受器;b为传入神经;c为神经中枢;d传出神经;e效应器。
解答此题要掌握反射弧的结构及功能。
18.【答案】C
【解析】解:A、使用一次性筷子和纸杯,会浪费木材,使森林面积减少,破坏生态环境。A不符合题意。
B、夏天全天开空调,会浪费资源,破坏生态环境。B不符合题意。
C、垃圾分类投放,提高对资源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有利于良好的生态环境的建立。C符合题意。
D、推广使用高能耗的汽油车辆,会浪费能源,污染大气,破坏生态环境。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人类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所导致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彼此重叠发生,形成所谓的“复合效应”,严重威胁着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因此,人类对资源的利用要科学合理、权衡利弊,既要考虑短期效益,更要考虑长远影响。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人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19.【答案】D
【解析】解:生物圈包括了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环境。在这个最大的生态系统里,任何一个环节受到破坏都会对人类的生活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人类也是其中的生物,若是生物圈失去了平衡,人类也就很难在地球上生存了。因此,核废水排放入海最终会污染整个生物圈。
故选:D。
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从无机环境开始,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又回到无机环境的过程。主要有水循环、碳循环、氮循环,特点是循环流动,反复利用。生物圈中的碳循环主要表现在绿色植物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在水的参与下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有机物经食物链传递,又成为动物的一部分。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和细菌真菌的分解作用,可以把有机物分解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其中储存的能量。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
20.【答案】D
【解析】解:AB.植树造林和退耕还草都增加植物的数量,结合分析可知,植物数量增多,能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产生更多的氧气,能降低碳净排放量,AB不符合题意。
C.节能减排是指节约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减少废弃物和环境有害物(包括三废和噪声等)排放,这有利于降低碳净排放量,C不符合题意。
D.燃烧煤粉过程中,会产生许多有害气体,主要有二氧化硫、硫化氢、一氧化氮、二氧化碳等,还会产生烟尘,这不利于降低碳净排放量,D符合题意。
故选:D。
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大多以气体形式排到大气中,同时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即碳—氧平衡。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及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21.【答案】呼吸道 肺泡 氧气 血红蛋白 收缩
【解析】解:(1)2呼吸道的组成是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是气体进入肺的通道;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其内表面覆盖着黏膜,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特点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
(2)支气管再分支到呼吸性细支气管时,其管壁的某些部分向外突出形成肺泡,肺泡是肺的功能单位,肺泡的数量很多,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没有平滑肌,这有利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3)图乙中a表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b表示的气体是氧气。肺泡内的气体b氧气浓度高于肺泡周围毛细血管内氧气的浓度,毛细血管中a二氧化碳的浓度高于肺泡内二氧化碳的浓度,根据气体扩散作用的原理,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故b氧气由肺泡扩散到毛细血管中去,a二氧化碳由毛细血管扩散到肺泡中去。因此,血液从毛细血管的[4]端流到[5]端后,成分变化是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减少。氧气进入血液后与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结合,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被利用。
(3)外界气体按照c方向进入肺泡,是吸气状态,吸气时,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向外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都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肺内的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成。
故答案为:(1)呼吸道。
(2)肺泡。
(3)氧气;血红蛋白。
(4)收缩。
甲图中1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2呼吸道,是气体进入肺的通道;3膈。
乙图中a表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b表示的气体是氧气,c表示吸气,d表示呼气。
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2.【答案】增大 Ⅰ 左心室 右心室 氧气 气体的扩散作用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静脉 动脉
【解析】解:(1)进入青春期,脑和心肺等内脏器官功能增强并趋于完善,青春期呼吸功能增强,肺的重量和体积也迅速增加,肺活量迅速增大,随着骨骼的发育,胸廓也不断增大,所以束胸会影响过程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2)左心室与主动脉相连,右心室与肺动脉相连,所以当心室收缩时,D左心室中的血液流入主动脉,C右心室中的血液流入肺动脉。
(3)在发生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时,图中②表示氧气,该气体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进入组织细胞。
(4)过程Ⅱ表示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经过此过程,氧气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血液发生的变化是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故答案为:(1)增大;Ⅰ
(2)左心室;右心室
(3)氧气;气体的扩散作用
(4)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静脉;动脉
图中A右心房,B左心房,C右心室,D左心室,①二氧化碳,②氧气,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Ⅱ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此题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对相关的基础知识要熟练掌握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3.【答案】小肠 胰液和肠液 1 动脉 静脉 ⑪ 葡萄糖 反射弧 耳蜗
【解析】解:(1)面包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唾液腺分泌的唾液含有唾液淀粉酶,该酶能够将口腔中的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小肠中有肠腺分泌的肠液和胰腺分泌的胰液,肠液和胰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淀粉、麦芽糖等糖类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可见,淀粉最终在⑦小肠被消化成葡萄糖,在消化道中参与消化淀粉的消化液有:唾液、胰液、肠液。
(2)葡萄糖等营养物质通过小肠的吸收作用进入小肠周围的毛细血管→小肠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组织周围的毛细血管网→组织细胞。当血液流经组织处毛细血管时,血液里的氧气就扩散到组织细胞里,组织细胞里的二氧化碳就扩散到血液中。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可见,小肠中的营养物质被吸收后,首先到达图1心脏的1右心房,营养物质和氧气到达组织细胞后,实现动脉血转变为静脉血。
(3)血液流经肾单位时,血液中尿素的流经途径是:⑩入球小动脉→⑪肾小球→⑮肾小囊→⑭肾小管→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所以,与⑮内液体原尿相比,⑭内的液体是尿液,尿液没有葡萄糖。
(4)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耳蜗内含有听觉感受器,受振动刺激能产生冲动。所以,苏炳添在100米比赛的起跑点听到发令枪响,迅速跑出,该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其感受器位于内耳的耳蜗上。
故答案为:(1)小肠;胰液和肠液;
(2)1;动脉;静脉;
(3)⑪;葡萄糖;
(4)反射弧;耳蜗。
图1中:1右心房、2右心室、3左心房、4左心室。图2和图3中:⑤胃、⑥胰腺、⑦小肠、⑧大肠、⑨肛门、⑩入球小动脉、⑪肾小球、⑫出球小动脉、⑬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⑭肾小管、⑮肾小囊。
本题综合考查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和泌尿系统等相关知识,正确理解题意并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24.【答案】探究海洋微塑料对人体消化吸收功能的危害 食物链 不含微塑料 海洋微塑料浓度 减少 浓度 B组小鼠的数量也应为15只
【解析】解:(1)海洋微塑料不仅存在于海洋,还可以通过海洋生物传递,最终进入人体肠道、血液甚至肝脏等,危害人类健康。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海洋微塑料对人体消化吸收功能的危害。
(2)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微塑料粒径在5毫米以下,可通过捕食关系沿食物链运输和传递,最终进入人体肠道。
(3)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所以,结合表格信息可知:本实验的变量是海洋微塑料浓度,C组的饲喂方式应为“每天喂不含微塑料的普通饲料8g/只,连续一个月”。该组没有经过变量处理,在实验中的作用是对照,属于对照组。
(4)由题干表格中的实验结果可知,与C组(不含海洋微塑料)比较,A组(含0.5%海洋微塑料)、B组(含5%海洋微塑料)组小鼠小肠绒毛数量减少甚至消失,由此可见,海洋微塑料会影响小鼠的消化吸收功能,进而导致它们的体重增长值减少。A组(含0.5%海洋微塑料)、B组(含5%海洋微塑料)比较,变量是海洋微塑料的浓度,小鼠体重增长值不同,是因为每天饲喂的普通饲料中微塑料的浓度不同。
(5)探究实验要遵循变量唯一的原则,即除了变量不同外其他的条件都应该相同。可见,需要修改本实验中不足的地方是:B组小鼠的数量也应为15只(不能是5只)。
故答案为:(1)探究海洋微塑料对人体消化吸收功能的危害
(2)食物链
(3)不含微塑料;海洋微塑料浓度
(4)减少;浓度
(5)B组小鼠的数量也应为15只
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2022-2023学年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