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理科)
展开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理科),共5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14-2015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理科)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最恰当的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本大题共35小题;1--20题,每小题1分;21~35题,每小题二分;共50分)
1.(1分)(2014秋•长沙校级期末)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性状分离是指()
A.
纯种显性个性与纯种隐性个体杂交产生显性的后代
B.
杂种显性个性与纯种隐性个体杂交产生显性的后代
C.
杂种显性个性与纯种隐性个体杂交产生隐性的后代
D.
杂种显性个性自交产生显性和隐性的后代
2.(1分)(2014秋•长沙校级期末)下列有关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大规模地生产食品添加剂、香料等
B.
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产生突变体,筛选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C.
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能大幅度提高粮食产量
D.
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大规模地生产单克隆抗体和干扰素等
3.(1分)(2014春•鞍山期末)减数分裂过程中每个四分体具有()
A.
4个着丝点
B.
2条姐妹染色单体
C.
4个DNA分子
D.
2对染色体
4.(1分)(2014秋•清镇市校级期末)精子形成过程中出现联会现象时,DNA分子数和染色体数之比为()
A.
1:1
B.
1:2
C.
2:1
D.
4:1
5.(1分)(2014春•杜集区校级期末)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群体中的性别比例近似于1:1,原因是()
A.
雌配子:雄配子=1:1
B.
含X的配子:含Y的配子=1:1
C.
含X的精子:含Y的精子=1:1
D.
含X的卵细胞:含Y的精子=1:1
6.(1分)(2013秋•同安区期末)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下列对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合成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氨基酸原料和酶来自噬菌体
B.
氨基酸原料和酶来自细菌
C.
氨基酸原料来自细菌,酶来自噬菌体
D.
氨基酸原料来自噬菌体,酶来自细菌
7.(1分)(2014•大连模拟)下列有关基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基因可以准确的复制
B.
基因能够存储遗传信息
C.
基因是4种碱基对的随机排列
D.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8.(1分)(2012•兴化市校级学业考试)某转运RNA的反密码子为CAU,它所转运的氨基酸是()
A.
缬氨酸(GUA)
B.
组氨酸(CAU)
C.
酪氨酸(UAC)
D.
甲硫氨酸(AUG)
9.(1分)(2010•湖南校级模拟)下面是关于基因、蛋白质和性状三者间关系的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A.
蛋白质的功能可以影响性状
B.
蛋白质的结构可以直接影响性状
C.
基因控制性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
D.
生物体的性状完全由基因控制
10.(1分)(2014秋•长沙校级期末)同无性生殖相比,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有更大的变异性,其根本原因()
A.
基因突变频率高
B.
产生新的基因组合机会多
C.
产生许多新的基因
D.
更易受环境影响而发生变异
11.(1分)(2013•沈阳模拟)下列哪种情况产生新的基因()
A.
基因的重新组合
B.
基因突变
C.
染色体的数目变异
D.
基因分离
12.(1分)(2013秋•武汉期末)据你所知道杂交选育新品种之外,杂交的另一个结果是获得()
A.
纯种
B.
杂种表现的优势
C.
基因突变
D.
染色体变异
13.(1分)(2015•普兰店市模拟)杂交育种所依据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
A.
基因突变
B.
基因自由组合
C.
染色体交叉互换
D.
染色体结构变异
14.(1分)(2014秋•长沙校级期末)下列表述中哪一项不是拉马克的观点()
A.
生物的种类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
B.
生物的种类从古到今是一样的
C.
环境的变化使生物出现新的性状,并且将这些性状遗传给后代
D.
生物的某一器官发达与否取决于用与不用
15.(1分)(2014秋•长沙校级期末)下列生物群体中属于种群的是()
A.
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鱼
B.
一个森林中的全部蛇
C.
卧龙自然保护区中的全部大熊猫
D.
一间屋中的全部动物
16.(1分)(2014春•鞍山期末)某研究所合成了一种具有镇痛作用而又不会像吗啡那样使病人上瘾的药物﹣﹣脑啡肽多糖(类似于人体中的糖蛋白).在人体细胞中糖蛋白必须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进一步加工才能形成.如果要采用基因工程和发酵工程技术让微生物来生产脑啡肽多糖,应该用下列哪种微生物作受体细胞()
A.
大肠杆菌
B.
酵母菌
C.
T4噬菌体
D.
大肠杆菌质粒
17.(1分)(2009•浙江)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目的基因和受体细胞均可来自动、植物或微生物
B.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是两类常用的工具酶
C.
人胰岛素原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胰岛素原无生物活性
D.
载体上的抗性基因有利于筛选含重组DNA的细胞和促进目的基因的表达
18.(1分)(2014秋•长沙校级期末)用于动物细胞核移植的受体细胞一般选用()
A.
受精卵
B.
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的卵母细胞
C.
传代10代以内的细胞
D.
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的卵母细胞
19.(1分)(2014秋•长沙校级期末)下列关于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该工程的主要目的是治理小流域的水土流失问题
B.
该生态工程主要运用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C.
该生态工程针对不同的地形采取不同的措施
D.
该生态工程做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
20.(1分)(2014秋•长沙校级期末)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描述,错误的是()
A.
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
B.
我国南方地区的“桑基鱼塘”模式只体现了系统整体性的原理
C.
在林业工程建设时要考虑整体性原理,防止“前面造林,后面砍林”
D.
我国农民实施的“无废弃物农业”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
21.(2分)(2013•无为县模拟)如图为DNA分子在不同酶的作用下所发生的变化,图中依次表示限制性内切酶、DNA聚合酶、DNA连接酶、解旋酶作用的正确顺序是()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③
C.
①④②③
D.
①④③②
22.(2分)(2014秋•长沙校级期末)某线性DNA分子含有3 000个碱基对(bp),先用限制酶a切割,再把得到的产物用限制酶b切割,得到的DNA片段大小如下表.限制酶a和b的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酶切割产物(bp)
b酶再次切割产物(bp)
1 600;1 100;300
800;300
A.
在该DNA分子中,a酶与b酶的识别序列分别有3个和2个
B.
a酶与b酶切出的黏性末端不能相互连接
C.
a酶与b酶切断的化学键分别为磷酸二酯键和氢键
D.
用这两种酶和DNA连接酶对该DNA分子进行反复切割、连接操作,若干循环后,序列会明显增多
23.(2分)(2014秋•长沙校级期末)在体细胞核移植过程中,激活受体细胞,使其完成减数分裂和发育进程的措施有()
①电脉冲 ②梯度离心 ③钙离子载体 ④紫外光短时间照射 ⑤乙醇 ⑥蛋白酶合成抑制剂 ⑦激光短时间照射.
A.
①②③⑤⑦
B.
①③④⑤⑥
C.
①③⑤⑥
D.
全部
24.(2分)(2013春•宜春校级期末)用a表示骨髓细胞,b表示效应B细胞,则细胞融合过程中两次筛选的目的分别是()
A.
a、aa、ab、bb、b→a、aa、ab→ab培养
B.
a、aa、ab、bb、b→ab、bb、b→ab培养
C.
a、aa、ab、bb、b→ab→产生特定抗体的ab培养
D.
a、aa、ab、bb、b→aa→能无限增殖的aa培养
25.(2分)(2014秋•长沙校级期末)与常规武器相比,生物武器具有()
①传染性强 ②污染面积广 ③有一定的潜伏期
④像核武器一样破坏建筑物 ⑤自然条件绝对不影响其杀伤力.
A.
①②③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
26.(2分)(2014秋•长沙校级期末)段林亨同学查阅转基因植物时发现:资料显示,长期食用MON810型转基因玉米可能影响老鼠的生育能力,长期食用这种玉米的实验鼠生育能力有所下降,而且后代重量轻、体质弱.这就要求提高科学家的研究道德水平,下列做法不符合科学道德的是()
A.
对外源DNA进行认真选择,避免产生对人体有害的蛋白质
B.
把重组DNA转移到没有特定缺陷的家畜上
C.
若用大肠杆菌作为转基因受体的菌株,必须使用37℃下便会死去的菌株
D.
一旦发现转基因生物出现了安全性问题,要马上停止实验,并销毁重组生物
27.(2分)(2012•历下区校级模拟)一对杂合黑豚鼠产仔4只,4只鼠仔的表现型可能是()
A.
三黑一白
B.
全部黑色
C.
二黑二白
D.
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28.(2分)(2012•江苏)某植株的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突变,获得该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缺失染色体上具有红色显性基因B,正常染色体上具有白色隐性基因b(见图).如以该植株为父本,测交后代中部分表现为红色性状.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A.
减数分裂时染色单体1或2上的基因b突变为B
B.
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3与4自由分离
C.
减数第二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自由组合
D.
减数第一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
29.(2分)(2014•山东)某研究小组测定了多个不同双链DNA分子的碱基组成,根据测定结果绘制了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与其互补链、一条单链与其所在DNA分子中碱基数目比值的关系图,下列正确的是()
A.
B.
C.
D.
30.(2分)(2014•定海区模拟)某农科所通过如图育种过程培育出了高品质的糯小麦,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该育种过程中运用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突变
B.
a过程能提高突变率,从而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
C.
a、c过程都需要使用秋水仙素,都作用于萌发的种子
D.
要获得yyRR,b过程需要进行不断的自交来提高纯合率
31.(2分)(2013秋•辽宁期末)某随机交配的足够大的种群中,一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表现型的频率是0.36,则()
A.
该种群繁殖一代后杂合子Aa的基因型频率是0.32
B.
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大于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
C.
若该种群基因库中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说明一定会形成新物种
D.
若该种群中A基因频率为0.4,A所控制性状的个体在种群中占到40%
32.(2分)(2011•崇明县模拟)某种群中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如图,图中黑色部分表示繁殖成功率低的个体.则该种群经选择之后,下一代中三种基因型频率的结果最可能是图中的()
A.
B.
C.
D.
33.(2分)(2014秋•长沙校级期末)如图表示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A点种群中存在很多变异类型,这是选择的原始材料
B.
A→B的变化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C.
B→C是逐代积累加强的结果
D.
农药使害虫产生了定向变异
34.(2分)(2014秋•长沙校级期末)控制Xg血型抗原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Xg抗原阳性对Xg抗原阴性为显性,下列有关Xg血型遗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在人群中,Xg血型阳性率女性高于男性
B.
若父亲为Xg抗原阳性,母亲为Xg抗原阴性,则女儿全部为Xg抗原阳性
C.
若父亲为Xg抗原阴性,母亲为Xg抗原阳性,则儿子为Xg抗原阳性的概率为75%
D.
一位Turner综合症患者(性染色体为XO)的血型为Xg抗原阳性,其父为Xg抗原阳性,母亲为抗原阴性,可知其疾病的发生是由于母亲卵细胞缺少X染色体所致
35.(2分)(2014•徐汇区一模)一批基因型为AA与Aa的豌豆,两者数量之比是1:3.自然状态下(假设结实率相同)其子代中基因型为AA、Aa、aa的数量之比为()
A.
3:2:1
B.
7:6:3
C.
5:2:1
D.
1:2:1
二、填空题(请根据教材内容填空.每空2分,共10分)
36.(2分)(2014秋•长沙校级期末)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37.(2分)(2014秋•长沙校级期末)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发生改变,而导致性状的变异.
38.(2分)(2014秋•长沙校级期末)选择育种的缺点是:可选择的范围有限和.
39.(2分)(2014秋•长沙校级期末)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 数的比率,叫做基因频率.
40.(2分)(2014秋•长沙校级期末)基因工程的第二步,也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是:.
三、简答题(每空2分,共40分)
41.(10分)(2014秋•长沙校级期末)如图为人体β﹣珠蛋白基因与其mRNA杂交的示意图,①~⑦表示基因的不同功能区.据图回答:
(1)上述两分子能够杂交,依据的原理是β珠蛋白基因与其mRNA上的碱基能够遵循原则;细胞中β﹣珠蛋白基因不能翻译的序列是(填写图中序号).
(2)细胞中β﹣珠蛋白基因开始转录时,能识别和结合①中调控序列的酶是.
(3)若一个卵原细胞的一条染色体上,β﹣珠蛋白基因能翻译的序列中一个A替换成T,则由该卵原细胞产生的卵细胞携带该突变基因的概率是
(4)上述突变基因的两个携带者婚配,其后代中不含该突变基因的概率是.
42.(10分)(2014秋•长沙校级期末)世界卫生组织解释克隆为“遗传上同一机体或细胞系(株)的无性繁殖”.相对于植物克隆而言,动物尤其是高等动物的克隆比较困难,如图表示哺乳动物克隆的几种方法的主要步骤,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方法2获得的小牛的遗传物质来源于供体(填序号).方法3中①和②发育成的小牛的遗传物质(填“相同”或“不同”).
(2)细胞B取自囊胚的,具有全能性,称为胚胎细胞.
(3)应用图示方法(填序号)得到的小牛与供体1遗传物质最相似.
43.(10分)(2014秋•长沙校级期末)鸟类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雌性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W,雄性为ZZ.北京鹌鹑种场孵化的一批雏鹌鹑中出现了一只罕见的白羽雌鹌鹑,为研究鹌鹑的羽色遗传,为该白羽雌鹌鹑选配了若干粟羽雄鹌鹑,结果F1均为粟羽.F1鹌鹑相互交配多次,后代中均有白羽出现,出现的白羽鹌鹑都是雌性.将F1的雄鹌鹑与亲本白羽雌鹌鹑交配,先后得到4只白羽雄鹌鹑.请分析回答:
(1)白羽性状的出现是的结果,该性状属于(填“显性”或“隐性”)性状.
(2)若控制鹌鹑羽色的基因用D、d表示,则F2中粟羽雌鹌鹑的基因型是.
(3)F1的雄鹌鹑与亲本白羽雌鹌鹑交配,得到白羽雄鹌鹑的几率为.
(4)若选择羽的雄鹌鹑与羽的雌鹌鹑交配,就可通过体色直接判断出子一代鹌鹑的性别.
44.(10分)(2015•河南一模)矮牵牛的花瓣中存在着三种色素:红色、黄色和蓝色,红色与蓝色混合呈现紫色,蓝色与黄色混合呈现绿色,缺乏上述色素的花瓣呈白色,各种色素的合成途径如图,控制相关酶合成的基因均为显性.当B基因存在时,黄色素会全部转化为红色素.当E基因存在时,白色物3只转化为白色物4,但E不存在时,白色物3也会在D基因控制下转化为黄色素.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只考虑途径一(G、g)和途径二(A、a,B、b),纯种紫色矮牵牛(甲)与另一纯种蓝色矮牵牛(乙)杂交,F1表现为紫色,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9紫色:3绿色:4蓝色.亲本基因型分别是.F2紫色矮牵牛中能稳定遗传的比例占.
(2)如果只考虑途径一(G、g)和途径三(B、b,D、d,E、e),两株纯合亲本杂交(BBDDeeGG×BBddeegg),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3)如果三条途径均考虑,两株纯合亲本杂交,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13紫色:3蓝色.推知F1的基因型为(按字母顺序书写),两亲本组合的表现型为.
2014-2015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理科)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最恰当的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本大题共35小题;1--20题,每小题1分;21~35题,每小题二分;共50分)
1.(1分)(2014秋•长沙校级期末)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性状分离是指()
A.
纯种显性个性与纯种隐性个体杂交产生显性的后代
B.
杂种显性个性与纯种隐性个体杂交产生显性的后代
C.
杂种显性个性与纯种隐性个体杂交产生隐性的后代
D.
杂种显性个性自交产生显性和隐性的后代
考点:
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
分析:
性状分离是指杂种后代中同时表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解答:
解:A、纯种显性个性与纯种隐性个体杂交产生显性的后代,说明性状的显隐性关系,不是性状分离,A错误;
B、杂种显性个性与纯种隐性个体杂交产生显性的后代是测交实验的实验现象,不是性状分离,B错误;
C、杂种显性个性与纯种隐性个体杂交产生隐性的后代是测交实验的实验现象,不是性状分离,C错误;
D、杂种显性个性自交产生显性和隐性的后代的现象是性状分离,D正确.
故选:D.
点评:
对于性状分离概念的理解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2.(1分)(2014秋•长沙校级期末)下列有关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大规模地生产食品添加剂、香料等
B.
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产生突变体,筛选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C.
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能大幅度提高粮食产量
D.
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大规模地生产单克隆抗体和干扰素等
考点:
组织培养基的成分及作用.
分析:
植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应用:植物繁殖的新途径(包括微型繁殖,作物脱毒、人工种子等)、作物新品种的培育(单倍体育种、突变体的利用)、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解答:
解:A、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大规模地生产食品添加剂、香料等,A正确;
B、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故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产生突变体,投广告筛选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B正确;
C、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能大幅度提高粮食产量,C正确;
D、单克隆抗体和干扰素只能由动物细胞产生,不能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获得,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植物细胞工程应用以及优点等方面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区分辨别能力,难度适中.考生要明确植物组织培养只能获得脱毒苗,而抗毒苗的培育必须借助于基因工程;另外考生要能够识记植物细胞工程特别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几方面的应用,以及植物体细胞杂交的优点.
3.(1分)(2014春•鞍山期末)减数分裂过程中每个四分体具有()
A.
4个着丝点
B.
2条姐妹染色单体
C.
4个DNA分子
D.
2对染色体
考点:
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
四分体指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后每对同源染色体中含有四条姐妹染色单体.
一个四分体=一对同源染色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
解答:
解:A、一个四分体包含2条染色体,即两个着丝点,A错误;
B、一个四分体包含联会后每对同源染色体中的四条姐妹染色单体,B错误;
C、一个四分体包含4条染色单体,4个双链DNA分子,C正确;
D、一个四分体包含一对同源染色体,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着重考查了四分体的概念,意在考查考生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考生要识记一个四分体是指配对的同源染色体中的四条染色单体,并且每条染色单体上均含有1个DNA分子.
4.(1分)(2014秋•清镇市校级期末)精子形成过程中出现联会现象时,DNA分子数和染色体数之比为()
A.
1:1
B.
1:2
C.
2:1
D.
4:1
考点:
精子的形成过程.
分析:
减数分裂过程中,四分体数目、同源染色体对数、染色体数目、染色单体数和核DNA数目变化规律:
结 构
时 期
四分体
个数
同源染色
体对数
染色体
数
染色单
体数
DNA
分子数
减
数
分
裂
间期[
0
n
2n
0→4n
2n→4n
减
Ⅰ
前、中期
n
n
2n
4n
4n
后期
0
n
2n
4n
4n
末期
0
0
n
2n
2n
减Ⅱ
前、中期
0
0
n
2n
2n
后期
0
0
2n
0
2n
末期
0
0
n
0
n
解答:
解: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联会现象时,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此时染色体没有分离,着丝点没有分裂,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染色单体,所以DNA分子数与染色体之比是2:1.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DNA数目变化规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细胞中DNA数目,进而选出正确的答案.
5.(1分)(2014春•杜集区校级期末)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群体中的性别比例近似于1:1,原因是()
A.
雌配子:雄配子=1:1
B.
含X的配子:含Y的配子=1:1
C.
含X的精子:含Y的精子=1:1
D.
含X的卵细胞:含Y的精子=1:1
考点:
伴性遗传.
分析:
XY型性别决定的特点是雌性动物体内有两条同型的性染色体XX,雄性个体内有两条异型的性染色体XY,如哺乳动物、果蝇等.
解答:
解:A、在XY型性别决定中,雌雄个体产生的配子是不一样多的,如以人为例,男性一次可以产生几亿个精子,而女性一次一般只能产生一个卵细胞,所以一般雄配子要远远多于雌配子,A错误;
B、在XY型性别决定中,雄性个体形成的配子中含X的配子:含Y的配子=1:1,而雌性个体形成的配子全部是X,没有Y,B错误;
C、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雌性个体(XX)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全部是X,雄性个体(XY)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雄配子X和Y,这两种雄配子与雌配子结合的机会也相等,所以产生的两种性别的个体比例为1:1,C正确;
D、在XY型性别决定中,雌雄个体产生的配子是不一样多的,一般雄配子要远远多于雌配子,所以含X的卵细胞要远少于含Y的精子,D错误.
故选:C.
点评:
性别决定发生在受精的过程中,对人类来说取决于X型精子还是Y型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受精作用一经完成,性别也就决定了.
6.(1分)(2013秋•同安区期末)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下列对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合成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氨基酸原料和酶来自噬菌体
B.
氨基酸原料和酶来自细菌
C.
氨基酸原料来自细菌,酶来自噬菌体
D.
氨基酸原料来自噬菌体,酶来自细菌
考点: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分析:
1、噬菌体繁殖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解答:
解: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并作为模板控制子代噬菌体合成,而DNA复制和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合成所需的原料、能量、酶等条件均由细菌提供.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意在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
7.(1分)(2014•大连模拟)下列有关基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基因可以准确的复制
B.
基因能够存储遗传信息
C.
基因是4种碱基对的随机排列
D.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考点:
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
分析:
1、DNA分子能准确无误复制的原因:
(1)DNA双螺旋结构为DNA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2)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2、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中四种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
解答:
解:A、由于DNA双螺旋结构提供了精确的模板,且复制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因此基因可以准确的复制,A正确;
B、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B正确;
C、基因是4种脱氧核苷酸的有序排列,C错误;
D、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DNA复制、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的概念,明确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识记遗传信息的概念,明确遗传信息是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序列;识记DNA分子复制的相关知识,理解DNA分子准确复制的原因.
8.(1分)(2012•兴化市校级学业考试)某转运RNA的反密码子为CAU,它所转运的氨基酸是()
A.
缬氨酸(GUA)
B.
组氨酸(CAU)
C.
酪氨酸(UAC)
D.
甲硫氨酸(AUG)
考点: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
在蛋白质的翻译过程中在核糖体中,tRNA上的反密码子与mRNA上的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碱基配对时,就会把携带的氨基酸放在相应的部位,配对方式:A﹣U G﹣C.
解答:
解:A、缬氨酸的密码子是GUA,则识别它的反密码子是CAU,此tRNA携带的正是缬氨酸,A正确;
B、组氨酸的密码子是CAU,tRNA上识别它的反密码子则是GAU,与题意不符,B错误;
C、铬氨酸的密码子是UAC,根据碱基配对原则,tRNA上识别它的反密码子则是AUG,与题意不符,C错误,
D、甲硫氨酸的密码子是AUG,根据碱基配对原则,tRNA上识别它的反密码子则是UAC,与题意不符,D错误.
故选:A.
点评:
考查蛋白质的翻译过程,tRNA的反密码子与mRNA的相互识别.
9.(1分)(2010•湖南校级模拟)下面是关于基因、蛋白质和性状三者间关系的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A.
蛋白质的功能可以影响性状
B.
蛋白质的结构可以直接影响性状
C.
基因控制性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
D.
生物体的性状完全由基因控制
考点:
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基因、蛋白质和性状的关系.
基因通过中心法则控制性状,包括两种方式:
(1)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例如:a.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血红蛋白基因突变→血红蛋白结构异常→红细胞呈镰刀状蔗糖多→水分保留少.b.囊性纤维病:CFTR基因缺失3个碱基→CFTR蛋白结构异常→功能异常.
(2)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例如:a.豌豆粒型:豌豆淀粉分支酶基因异常(插入外来DNA序列)→不能正常合成淀粉分支酶→淀粉少→皱粒.b.白化病:酪氨酸酶基因异常→缺少酪氨酸酶→制约酪氨酸转化为黑色素→白化病.
解答:
解:A、蛋白质的功能可以影响性状,如某些酶的作用,A正确;
B、蛋白质的结构可以直接影响性状,如血红蛋白不正常,导致血液运输氧气功能改变,B正确;
C、基因控制性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直接或间接来实现的,C正确;
D、生物性状由基因决定,另外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植物幼苗在生长过程中,如果没有光照,就不能合成叶绿素,而出现白化苗,D错误.
故选:D.
点评:
考查学生对基因、蛋白质、性状之间关系的理解,解题的关键理解基因决定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生物性状.
10.(1分)(2014秋•长沙校级期末)同无性生殖相比,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有更大的变异性,其根本原因()
A.
基因突变频率高
B.
产生新的基因组合机会多
C.
产生许多新的基因
D.
更易受环境影响而发生变异
考点:
基因重组及其意义.
分析:
无性生殖是不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由亲体直接产生子代的生殖方式,代基本保留了母体的特性.
而有性生殖是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产生合子,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其中存在基因的分配和重组的过程,所以变异性更大.
解答:
解:A、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如果外界环境相同,其突变率也无较大差别,A错误;
B、有性生殖过程需要亲本经过减数分裂产生有性生殖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发生基因重组,从而产生多种类型的生殖细胞,这样导致后代具有较大的变异性,B正确;
C、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过程中均会进行DNA分子的复制,均能发生基因突变,因此它们均能产生新基因,C错误;
D、环境因素对两种生殖方式变异的影响没有差别,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区别,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难度适中.
11.(1分)(2013•沈阳模拟)下列哪种情况产生新的基因()
A.
基因的重新组合
B.
基因突变
C.
染色体的数目变异
D.
基因分离
考点:
基因突变的特征;基因重组及其意义;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分析:
1、基因突变的意义:(1)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2)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3)基因突变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2、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基因重组能产生新的基因型,但不能产生新基因.
3、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这些能导致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改变,但不能产生新基因.
解答:
解:A、基因的重新组合能形成新的基因型,但不能产生新基因,A错误;
B、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B正确;
C、染色体的数目变异能改变基因的数目,但不能产生新基因,C错误;
D、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不能产生新基因,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突变的特征及意义,明确基因突变能产生新基因;识记基因重组的概念及意义;识记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及意义,能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
12.(1分)(2013秋•武汉期末)据你所知道杂交选育新品种之外,杂交的另一个结果是获得()
A.
纯种
B.
杂种表现的优势
C.
基因突变
D.
染色体变异
考点:
杂交育种.
分析:
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除了可以选育新品种,杂交育种还可以获得杂种优势.杂种优势是杂合体在一种或多种性状上优于两个亲本的现象.例如不同品系、不同品种、甚至不同种属间进行杂交所得到的杂种一代往往比它的双亲表现更强大的生长速率和代谢功能,从而导致器官发达、体型增大、产量提高,或者表现在抗病、抗虫、抗逆力、成活力、生殖力、生存力等的提高.
解答:
解:A、杂交育种的另一个结果是获得杂种优势,A错误;
B、杂交育种除了可以选育新品种,还可以获得杂种优势,B正确;
C、基因突变是诱变育种的原理,不是杂交育种的结果,C错误;
D、染色体变异是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的原理,不是杂交育种的结果,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杂交育种的意义,要求考生识记杂交育种的原理、过程、优点和缺点,明确杂交育种除了可以选育新品种,还可以获得杂种优势,进而选出正确的答案.
13.(1分)(2015•普兰店市模拟)杂交育种所依据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
A.
基因突变
B.
基因自由组合
C.
染色体交叉互换
D.
染色体结构变异
考点:
杂交育种.
分析:
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方法
杂交→自交→选优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
解答:
解:A、基因突变是诱变育种所依据的主要遗传学原理,A错误;
B、杂交育种所依据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即基因自由组合,B正确;
C、染色体交叉互换不是生物育种所依据的遗传学原理,C错误;
D、染色体结构变异有缺失、重复、倒位和易位,不是生物育种的遗传学原理,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育种原理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将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等方式的原理识记并理解,属于中档题.
14.(1分)(2014秋•长沙校级期末)下列表述中哪一项不是拉马克的观点()
A.
生物的种类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
B.
生物的种类从古到今是一样的
C.
环境的变化使生物出现新的性状,并且将这些性状遗传给后代
D.
生物的某一器官发达与否取决于用与不用
考点:
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
分析:
拉马克的进化学说主要内容:
①生物由古老生物进化而来的;
②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
③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由于用进废退与获得性遗传.
不足:缺少科学的支持观点;过于强调环境因素的影响.
解答:
解:拉马克进化学说认为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不是神创的(神创论),也不是不变的( 如特创论),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生物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生物的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所致.
故选:B.
点评:
本题着重考查了拉马克的生物进化论,属于对识记层次的考查.
15.(1分)(2014秋•长沙校级期末)下列生物群体中属于种群的是()
A.
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鱼
B.
一个森林中的全部蛇
C.
卧龙自然保护区中的全部大熊猫
D.
一间屋中的全部动物
考点:
种群的特征.
分析: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2、种群指生活在同一地点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且符合种群的特征.
3、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解答:
解:A、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鱼包括多个物种,不属于种群,A错误;
B、一个森林中的全部蛇包括多个物种,不属于种群,B错误;
C、卧龙自然保护区中的全部大熊猫为一个物种,属于一个种群,C正确;
D、一间屋中的全部动物包括多个物种,不属于种群,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种群的特征,解题关键是理解种群概念的关键词“同种生物”、“全部个体”.
16.(1分)(2014春•鞍山期末)某研究所合成了一种具有镇痛作用而又不会像吗啡那样使病人上瘾的药物﹣﹣脑啡肽多糖(类似于人体中的糖蛋白).在人体细胞中糖蛋白必须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进一步加工才能形成.如果要采用基因工程和发酵工程技术让微生物来生产脑啡肽多糖,应该用下列哪种微生物作受体细胞()
A.
大肠杆菌
B.
酵母菌
C.
T4噬菌体
D.
大肠杆菌质粒
考点:
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分析:
原核细胞(如大肠杆菌)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不含内质网、高尔基体等,因此只能合成相应的蛋白质,但无法添加糖基而形成糖蛋白;酵母菌为真核细胞,含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可以合成蛋白质,并能完成蛋白质的糖基化等修饰.据此答题.
解答:
解:A、脑啡呔多糖类似人类中的糖蛋白,其形成需要内质网等的加工,而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不含内质网,无法完成蛋白质的糖基化等修饰,A错误;
B、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含有内质网,能完成蛋白质的糖基化等修饰,B正确;
C、T4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作为受体细胞,C错误;
D、大肠杆菌质粒是一种环状DNA分子,不能作为受体细胞,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操作步骤及意义,掌握基因工程技术的相关应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作出准确的判断.
17.(1分)(2009•浙江)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目的基因和受体细胞均可来自动、植物或微生物
B.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是两类常用的工具酶
C.
人胰岛素原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胰岛素原无生物活性
D.
载体上的抗性基因有利于筛选含重组DNA的细胞和促进目的基因的表达
考点:
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分析:
基因工程中目的基因和受体细胞均可来自动、植物或微生物;常用的工具酶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人胰岛素原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胰岛素原无生物活性,只有经过一定的物质激活以后,才有生物活性;载体上的抗性基因主要是有利于筛选含重 组DNA的细胞,不能促进目的基因的表达.
解答:
解:A、基因工程中受体细胞中常用植物受精卵或体细胞(经组织培养)、动物受精卵(一般不用体细胞)、微生物──大肠杆菌、酵母菌等,A正确;
B、常用的工具酶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常用的工具是限制性核 酸内切酶、DNA连接酶、运载体,B正确;
C、人胰岛素原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胰岛素原无生物活性,只有经过一定的物质激活以后,才有生物活性,C正确;
D、抗性基因是标记基因,是为了检测并筛选出载体有导入受体的细胞用的,它不会影响目的基因的表达. 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的了解,这题内容较难.
18.(1分)(2014秋•长沙校级期末)用于动物细胞核移植的受体细胞一般选用()
A.
受精卵
B.
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的卵母细胞
C.
传代10代以内的细胞
D.
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的卵母细胞
考点:
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
分析:
1、动物核移植是指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这个新的胚胎最终发育为动物个体(克隆动物).
2、核移植时一般都选用传代10代以内的细胞,因为正常细胞在传代10代以内时能保持细胞正常的二倍体核型.
解答:
解:1、10代以后的细胞遗传物质可能发生突变(或保证供体细胞正常的遗传基础),因此一般选用传代10代以内的细胞应用于核移植的供体细胞;
2、用于核移植的受体细胞是处于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中期的次级卵母细胞.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克隆技术的应用,难度中等,理解克隆技术的实质是无性繁殖,从而理解克隆技术不能改变动物的基因型.
19.(1分)(2014秋•长沙校级期末)下列关于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该工程的主要目的是治理小流域的水土流失问题
B.
该生态工程主要运用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C.
该生态工程针对不同的地形采取不同的措施
D.
该生态工程做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
考点:
生态恢复工程.
分析:
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问题:小流域(河流各级支流的集水区域)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的案例:甘肃陇南地区的“九子登科”治理模式.对策:应用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及工程学等原理,通过保土蓄水、耕作、林草、生物等措施,层层设防控制土壤侵蚀.
解答:
解:A、该工程的主要目的是治理小流域的水土流失问题,A正确;
B、小流域治理模式是我国农民和技术人员的创举,它是应用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及工程学等原理,通过保土蓄水、耕作措施、林草措施等工程和生物措施,层层设防来控制土壤侵蚀的,B错误;
C、该生态工程针对不同的地形采取不同的措施,C正确;
D、该生态工程做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以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问题为素材,考查生态工程依据的生态学原理,要求考生识记生态学原理,了解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问题及采取的措施,再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20.(1分)(2014秋•长沙校级期末)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描述,错误的是()
A.
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
B.
我国南方地区的“桑基鱼塘”模式只体现了系统整体性的原理
C.
在林业工程建设时要考虑整体性原理,防止“前面造林,后面砍林”
D.
我国农民实施的“无废弃物农业”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
考点:
生态工程的概念及其目标;生态工程依据的生态学原理;生态工程的建设情况综合.
分析:
项目
理论基础
意义
实例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物质循环
可避免环境污染及其对系统稳定和发展的影响
无废弃物农业
物种多样性原理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物多样性程度高,可提高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提高系统的生产力
“三北”防护林建设中的问题、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非常好
协调与平衡原理
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
生物数量不超过环境承载力,可避免系统的失衡和破坏
太湖富营养化问题、过度放牧等
整体性原理
社会、经济、自然构成复合系统
统一协调各种关系,保障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林业建设中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的关系问题
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分布式优于集中式和环式
改善和优化系统的结构以改善功能
桑基鱼塘
系统整体性原理:整体大于部分
保持系统很高的生产力
珊瑚礁、藻类和珊瑚虫的关系
解答:
解:A、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A正确;
B、我国南方水地区的桑基鱼塘模式体现了系统整体性及物质循环再生等多种原理,B错误;
C、在林业工程建设时要考虑整体性原理,将生态和经济结合起来,防止“前面造林,后面砍林”,C正确;
D、中国农民实施的“无废弃物农业”所包含的生态学原理主要是物质的循环再生原理,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生态工程依据的生态学原理,要求考生识记生态工程依据的生态学原理,能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1.(2分)(2013•无为县模拟)如图为DNA分子在不同酶的作用下所发生的变化,图中依次表示限制性内切酶、DNA聚合酶、DNA连接酶、解旋酶作用的正确顺序是()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③
C.
①④②③
D.
①④③②
考点:
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DNA分子的复制.
分析:
分析图解:图①双链DNA分子中间出现了黏性末端,图②两个具有黏性末端的DNA片段连接成一个完整的DNA分子,图③中DNA分子的双链解开,图④是以解开的单链DNA作为模板形成子链的过程.
解答:
解:限制酶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形成黏性末端,因此作用于①;DNA聚合酶用于DNA分子的复制,能在单链上将一个个脱氧核苷酸连接起来,因此作用于④;DNA连接酶能在具有相同碱基末端的两个DNA片段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因此作用于②;解旋酶能够将DNA分子的双螺旋解开,故作用于③.
故选C.
点评:
本题通过作用效果图解考查了限制性内切酶、DNA聚合酶、DNA连接酶、解旋酶的作用,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区分能力、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2.(2分)(2014秋•长沙校级期末)某线性DNA分子含有3 000个碱基对(bp),先用限制酶a切割,再把得到的产物用限制酶b切割,得到的DNA片段大小如下表.限制酶a和b的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酶切割产物(bp)
b酶再次切割产物(bp)
1 600;1 100;300
800;300
A.
在该DNA分子中,a酶与b酶的识别序列分别有3个和2个
B.
a酶与b酶切出的黏性末端不能相互连接
C.
a酶与b酶切断的化学键分别为磷酸二酯键和氢键
D.
用这两种酶和DNA连接酶对该DNA分子进行反复切割、连接操作,若干循环后,序列会明显增多
考点:
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分析:
分析题图:a酶和b酶识别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不同,但切割后产生的黏性末端相同.
分析表格:a酶可以把原有DNA切成3段,说明有该DNA分子上有2个切口,即a酶的识别序列有2个;b酶把大小是1600的DNA切成大小分别为800和800两个片段,b酶把大小是1100的DNA切成大小分别为800和300两个片段,且a酶和b酶的识别位点不同,说明b酶的识别序列有2个.
解答:
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a酶的识别序列有2个,b酶的识别序列有2个,A错误;
B、a酶与b酶切出的黏性末端相同,用DNA连接酶可以将它们连接起来,B错误;
C、限制酶切割的化学键都是磷酸二酯键,C错误;
D、a酶和b酶切割后形成的黏性末端相同,在DNA连接酶的作用下可连接形成AGATCC∥TCTAGG或GGATCT∥CCTAGA.所以用这两种酶和DNA连接酶对该DNA分子进行反复切割、连接操作,若干循环后,所得DNA分子中AGATCC∥TCTAGG序列会明显增多,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结合图表,考查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重点考查限制酶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限制酶的特点及作用,能比较图中a酶和b酶的识别序列,明确两者切割后产生的黏性末端相同;能分析表中数据,明确a酶有2个识别位点,b酶有1个识别位点,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3.(2分)(2014秋•长沙校级期末)在体细胞核移植过程中,激活受体细胞,使其完成减数分裂和发育进程的措施有()
①电脉冲 ②梯度离心 ③钙离子载体 ④紫外光短时间照射 ⑤乙醇 ⑥蛋白酶合成抑制剂 ⑦激光短时间照射.
A.
①②③⑤⑦
B.
①③④⑤⑥
C.
①③⑤⑥
D.
全部
考点:
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
分析:
1、体细胞核移植:又称体细胞克隆,作为动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常用技术手段,即把体细胞移入去核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能发育为新的胚胎,这个胚胎最终发育为动物个体.用核移植方法获得的动物称为克隆动物.由于体细胞高度分化,恢复全能性困难,体细胞核移植的原理即是细胞核的全能性.
2、在体细胞核移植过程中,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如电脉冲、钙离子载体、乙醇、蛋白酶合成抑制剂等激活受体细胞,使其完成减数分裂和发育进程.
解答:
解:该题中梯度离心、紫外线短时间照射、激光短时间照射等是核移植技术中的去核方法,其余的处理方法均可以激活受体细胞,使其完成减数分裂和发育进程的措施.
故选: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
24.(2分)(2013春•宜春校级期末)用a表示骨髓细胞,b表示效应B细胞,则细胞融合过程中两次筛选的目的分别是()
A.
a、aa、ab、bb、b→a、aa、ab→ab培养
B.
a、aa、ab、bb、b→ab、bb、b→ab培养
C.
a、aa、ab、bb、b→ab→产生特定抗体的ab培养
D.
a、aa、ab、bb、b→aa→能无限增殖的aa培养
考点: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
分析:
单克隆抗体制备的两次筛选:①筛选得到杂交瘤细胞(去掉未杂交的细胞以及自身融合的细胞);②筛选出能够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群.
解答:
解:动物细胞融合,形成杂种细胞,即aa、bb、ab;第一次筛选是选出杂交瘤细胞即ab,去除未融合的细胞和自身融合的细胞;第二次筛选是选出产生特异性抗体的ab细胞,再进行克隆化培养.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的两次筛选,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杂交瘤细胞来源于骨髓细胞和效应B细胞,特点是即能无限繁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25.(2分)(2014秋•长沙校级期末)与常规武器相比,生物武器具有()
①传染性强 ②污染面积广 ③有一定的潜伏期
④像核武器一样破坏建筑物 ⑤自然条件绝对不影响其杀伤力.
A.
①②③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
考点:
生物武器对人类的威胁.
分析:
生物武器种类:包括致病菌、病毒、生化毒剂,以及经过基因重组的致病菌等.把这些病原体直接或者通过食物、生活必需品等散布到敌方,可以对军队和平民造成大规模杀伤后果.
生物武器的特点:
1、单位面积效应大;2、有特定的伤害对象;3、具有传染性;4、危害时间久;5、不易被发现和鉴定;6、使用者本身易受伤害;7、生物武器造价低,技术难度不大,隐秘性强,可以在任何地方研制和生产.
解答:
解:①生物武器中所用病原体传染性强,①正确;
②病原体传染性强,污染面积广,②正确;
③病原体有一定的潜伏期,③正确;
④生物武器为病原体,不会像核武器一样破坏建筑物,④错误;
⑤自然条件会由于坏境因素影响其杀伤力,⑤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生物武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生物武器的特点;明确生物武器的局限性,难度不大,属于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26.(2分)(2014秋•长沙校级期末)段林亨同学查阅转基因植物时发现:资料显示,长期食用MON810型转基因玉米可能影响老鼠的生育能力,长期食用这种玉米的实验鼠生育能力有所下降,而且后代重量轻、体质弱.这就要求提高科学家的研究道德水平,下列做法不符合科学道德的是()
A.
对外源DNA进行认真选择,避免产生对人体有害的蛋白质
B.
把重组DNA转移到没有特定缺陷的家畜上
C.
若用大肠杆菌作为转基因受体的菌株,必须使用37℃下便会死去的菌株
D.
一旦发现转基因生物出现了安全性问题,要马上停止实验,并销毁重组生物
考点: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分析: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食物安全(滞后效应、过敏源、营养成分改变)、生物安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环境安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解答:
解:A、对外源DNA要进行认真选择,避免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或过敏的蛋白质,A正确.
B、重组DNA的转移限制在遗传上具有特定缺陷的生物上,B错误.
C、大肠杆菌作为转基因受体菌株,可能对人体造成威胁,所以必须选择37℃人体体温下就会死亡的菌株,C正确.
D、一旦发现转基因生物出现了安全性问题,要马上停止试验,并销毁重组生物,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的分析,此题容易混淆,基本知识必须扎实,易混知识必须区分清楚.
27.(2分)(2012•历下区校级模拟)一对杂合黑豚鼠产仔4只,4只鼠仔的表现型可能是()
A.
三黑一白
B.
全部黑色
C.
二黑二白
D.
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考点:
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
分离定律的内容是在杂合体进行自交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着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彼此分开,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一对杂合的黑豚鼠交配,按照孟德尔的分离定律,从理论上讲,子代分离比为3:1,但孟德尔分离定律的前提是子代的数量很多,并且交配后的受精卵都能发育成新个体.
解答:
解:一对杂合黑豚鼠,其基因型都为Aa,后代基因型为AA:Aa:aa=1:2:1,表现型为黑色:白色=3:1.但由于这种比例的前提是子代的数量很多,并且交配后的受精卵都能发育成新个体.而本题的子代只有4只,不是大量统计的结果,所以子代的分离比不一定符合分离定律的分离比,所以在实际的交配后代中各种情况都有可能发生.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基因分离规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8.(2分)(2012•江苏)某植株的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突变,获得该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缺失染色体上具有红色显性基因B,正常染色体上具有白色隐性基因b(见图).如以该植株为父本,测交后代中部分表现为红色性状.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A.
减数分裂时染色单体1或2上的基因b突变为B
B.
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3与4自由分离
C.
减数第二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自由组合
D.
减数第一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
考点:
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
根据题意,正常的测交结果后代应全表现为白色性状,后代中部分出现红色性状,说明此时发生了变异.这种变异最有可能来源为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是发生了交叉互换.
解答:
解:A、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即使有,也只会出现个别现象,而不会导致部分个体都出现红色性状,故A错误;
B、正常的减数分裂过程中,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3与4就是自由分离的,这不会导致后代中部分表现为红色性状,故B错误;
C、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即使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自由组合,带有缺失染色体的那个花粉还是不育的,后代也不会出现红色性状,故C错误;
D、在以该植株为父本,测交后代中部分表现为红色性状,最可能的原因是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是发生了交叉互换,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29.(2分)(2014•山东)某研究小组测定了多个不同双链DNA分子的碱基组成,根据测定结果绘制了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与其互补链、一条单链与其所在DNA分子中碱基数目比值的关系图,下列正确的是()
A.
B.
C.
D.
考点:
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分析: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规律:
(1)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T,C=G,A+G=C+T,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
(2)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的比值等于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该种比例的比值;
(3)DNA分子一条链中的比值与互补链中的该种碱基的比值互为倒数,在整个双链中该比值为1;
(4)不同生物的DNA分子中互补配对的碱基之和的比值不同,即的比值不同.该比值体现了不同生物DNA分子的特异性.
(5)双链DNA分子中,A=,其他碱基同理.
解答:
解:设该单链中四种碱基含量分别为A1,T1,G1,C1,其互补链中四种碱基含量为A2,T2,C2,G2,DNA分子中四种碱基含量为A、T、G、C,则A1=T2,T1=A2,G1=C2,C1=G2.
A、由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A=T,C=G,=1,即无论单链中的比值如何变化,DNA分子中的比值都保持不变,A应该是一条水平线,A错误;
B、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该单链中的比值与互补链中的比值互为倒数,对应的曲线应该是双曲线中的一支,B错误;
C、===,即DNA分子一条链中的比值与整个DNA分子中的比值相等,C正确;
D、=,即DNA分子一条链中的比值与其互补链中的该种碱基的比值相等,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掌握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能运用其延伸规律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
30.(2分)(2014•定海区模拟)某农科所通过如图育种过程培育出了高品质的糯小麦,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该育种过程中运用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突变
B.
a过程能提高突变率,从而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
C.
a、c过程都需要使用秋水仙素,都作用于萌发的种子
D.
要获得yyRR,b过程需要进行不断的自交来提高纯合率
考点:
生物变异的应用.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为单倍体育种,b为杂交育种,c为多倍体育种.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解答:
解:A、从图中分析可知,该育种过程中运用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而不是基因突变,A错误;
B、a过程需要使用秋水仙素,作用于幼苗,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形成纯合体,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从而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B错误;
C、a、c过程都需要使用秋水仙素,都作用于幼苗,c过程还可作用于萌发的种子,单倍体高度不育,没有种子,C错误;
D、b过程需要不断地进行自交,淘汰性状分离的个体,来提高纯合率,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育种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1.(2分)(2013秋•辽宁期末)某随机交配的足够大的种群中,一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表现型的频率是0.36,则()
A.
该种群繁殖一代后杂合子Aa的基因型频率是0.32
B.
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大于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
C.
若该种群基因库中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说明一定会形成新物种
D.
若该种群中A基因频率为0.4,A所控制性状的个体在种群中占到40%
考点:
基因频率的变化.
分析:
由题意可知,显性性状表现型的频率是0.36,即AA+Aa=0.36,因此aa=0.64,由于该种群随机交配,且种群数量足够大,因此在遗传过程中遵循哈代温伯格平衡公式,aa=0.64,所以a的基因频率为:a=0.8,则A的基因频率是:A=1﹣0.8=0.2.
解答:
解:A、由哈代温伯格平衡公式可知,该种群一代后杂合子Aa的基因型频率是Aa=2×0.8×0.2=0.32,A正确;
B、由题意可知,A=0.2,a=0.8,因此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小于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B错误;
C、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该种群基因库中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说明生物发生了进化,但不一定形成新物种,C错误;
D、如果该种群中A基因频率为0.4,a的基因频率为0.6,aa的基因型频率为0.36,A所控制性状的个体在种群中的比例是1﹣0.36=0.64,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生物进化的实质,新物种形成的标志,利用哈代温伯格平衡公式进行相关计算,对于哈代温伯格平衡公式的理解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32.(2分)(2011•崇明县模拟)某种群中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如图,图中黑色部分表示繁殖成功率低的个体.则该种群经选择之后,下一代中三种基因型频率的结果最可能是图中的()
A.
B.
C.
D.
考点:
基因频率的变化.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基因型频率的知识.
基因型频率指在一个种群中某种基因型的所占的百分比.
黑色部分表示繁殖成功率低的个体,由图可知aa的繁殖成功率最高,AA的繁殖成功率最低,Aa的繁殖成功率在它们之间.因此后代aa的个体数比例最大,其次是Aa的个体,最后是AA的个体.
解答:
解:ABCD、由阴影部分表示繁殖成功率低的个体可知:aa的繁殖成功率最高,其次是Aa,最后是AA.后代中aa的个体数比例最大,其次是Aa的个体,最后是AA的个体,所以aa基因频率是最高的,Aa次之,AA的最低,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柱形图的分析理解能力.还要知道,Aa连续自交后代中纯合子基因型频率越来越大,杂合子基因型频率越来越小,但基因频率不变.
33.(2分)(2014秋•长沙校级期末)如图表示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A点种群中存在很多变异类型,这是选择的原始材料
B.
A→B的变化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C.
B→C是逐代积累加强的结果
D.
农药使害虫产生了定向变异
考点: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分析:
自然选择是定向的,所谓定向是指适应特定环境.生物界普遍存在变异.每一代都要变异,没有2个生物个体是完全一样的.引起变异的原因是生物遗传性和生活条件的改变.变异有一定变异和不定变异之分.达尔文很重视不定变异,认为微小的不显眼的不定变异是经常发生的,不定变异比一定变异对新品种形成的作用更大.各种生物都处于生存斗争之中.生存斗争的结果是适者生存,即具有适应生存条件的变异的个体被保留下来,这就是选择,不具适应性变异的个体被消灭,这就是淘汰.
解答:
解:A、A点种群中存在很多变异类型,其中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的原始材料,A正确;
B、生存斗争的结果是适者生存,使用农药后,抗药性强的变异在生存斗争中生存下来,而抗药性弱的变异在生存斗争中被淘汰,B正确;
C、使用农药后,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害虫,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农药后,又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样经过农药的长期选择,使得害虫抗药性逐渐加强,C正确;
D、变异是不定向的,变异发生在自然选择之前.先有了各种类型的变异,才能自然选择出适应环境的变异,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需要强调的是:1、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没有阐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以及自然选择的作用机理.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以生物个体为单位,而不是强调群体的进化,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3、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中,自然选择是过度繁殖和生存斗争导致的,而不是将自然选择归结于不同基因频率的改变,没有生存斗争,自然选择也会进行.
34.(2分)(2014秋•长沙校级期末)控制Xg血型抗原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Xg抗原阳性对Xg抗原阴性为显性,下列有关Xg血型遗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在人群中,Xg血型阳性率女性高于男性
B.
若父亲为Xg抗原阳性,母亲为Xg抗原阴性,则女儿全部为Xg抗原阳性
C.
若父亲为Xg抗原阴性,母亲为Xg抗原阳性,则儿子为Xg抗原阳性的概率为75%
D.
一位Turner综合症患者(性染色体为XO)的血型为Xg抗原阳性,其父为Xg抗原阳性,母亲为抗原阴性,可知其疾病的发生是由于母亲卵细胞缺少X染色体所致
考点:
伴性遗传.
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Xg抗原阳性是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可假设Xg抗原阳性由基因A控制,等位基因a控制Xg抗原阴性.
解答:
解:A、由于女性X染色体是两条,杂合子表现Xg抗原阳性,所以在人群中,Xg血型阳性率女性高于男性,A正确;
B、父亲的基因型为XAY,母亲的基因型为XaXa,子代女儿的基因型全部为XAXa(Xg抗原阳性),B正确;
C、父亲的基因型为XaY,母亲的基因型为XAXA或XAXa,但纯合子和杂合子在人群中的比例不确定,不能按各占计算,C错误;
D、母亲为Xg抗原阳性(XaXa)只能提供子代Xa,这位Turner综合征患者(性染色体组成为X0)的血型为Xg抗原阳性,XA只能来自父方,所以其疾病的发生是由于母亲卵细胞缺少X染色体所致,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5.(2分)(2014•徐汇区一模)一批基因型为AA与Aa的豌豆,两者数量之比是1:3.自然状态下(假设结实率相同)其子代中基因型为AA、Aa、aa的数量之比为()
A.
3:2:1
B.
7:6:3
C.
5:2:1
D.
1:2:1
考点:
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
孟德尔研究遗传定律的成功原因之一就是实验材料的选择得当:豌豆为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植物;并且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后代的结实率也高,便于统计.
根据本题题意可知,两种基因型的豌豆在自然状态下结实,进行的是自交,应利用基因的分离定律先算出各基因型产生的后代比例,然后相同基因型相加即可.
解答:
解:由于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植物,因此AA的豌豆后代仍为AA;而Aa的豌豆自交后代为(AA+Aa+aa)=AA+Aa+aa,因此所有后代中,AA:Aa:aa=()::=7:6:3.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考生要能够通过自交的方法先计算出各自产生后代的比例,然后相加,难度适中.
二、填空题(请根据教材内容填空.每空2分,共10分)
36.(2分)(2014秋•长沙校级期末)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考点:
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分析:
DNA分子是由2条链组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这两条脱氧核糖核苷酸链是反向平行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之间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碱基之间遵循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配对原则.
解答:
解:DNA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DNA分子一条链是从5'→3',另一条链是从3'→5',所以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故答案为:
反向平行
点评:
本题考查DNA的结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7.(2分)(2014秋•长沙校级期末)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而导致性状的变异.
考点:
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
分析:
1、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指细胞内一个或几个染色体发生片段的缺失、增添、倒位或易位等改变
2、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指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增添或缺失的改变.
解答:
解: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包括片段的缺失、增添、倒位或易位等改变,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而导致性状的变异.
故答案为:
排列顺序
点评:
本题考查染色体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判断能力,属于容易题.
38.(2分)(2014秋•长沙校级期末)选择育种的缺点是:可选择的范围有限和周期长.
考点:
杂交育种.
分析:
几种常考的育种方法: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方法
(1)杂交→自交→选优(2)杂交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
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
优
点
不同个体的优良性状可集中于同一个体上
提高变异频率,出现新性状,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加速育种进程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营养器官增大、提高产量与营养成分
缺
点
时间长,需要及时发现优良性状
有利变异少,需要处理大量实验材料,具有不确定性
技术复杂,成本高
技术复杂,且需要与杂交育种配合;在动物中难以实现
举例
高杆抗病与矮杆抗病小麦杂产生矮杆抗病品种
高产量青霉素菌株的育成
三倍体西瓜、八倍体小黑麦
抗病植株的育成
解答:
解:杂交育种的过程为:杂交→自交→筛选→自交…→直至后代不再发生性状分离.可见,选择育种的缺点除了可选择范围有限外,还有育种周期长.
故答案为:周期长.
点评:
本题考查育种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几种常见的育种方法,掌握这几种育种方法的优缺点、过程、原理、实例等知识,能根据题干要求准确答题.
39.(2分)(2014秋•长沙校级期末)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 数的比率,叫做基因频率.
考点: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分析:
生物进化的实质为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基因频率是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与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频率和为1.
解答:
解: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叫做基因频率.
故答案为:
等位基因
点评:
本题考查基因频率的概念,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
40.(2分)(2014秋•长沙校级期末)基因工程的第二步,也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考点:
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分析:
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解答:
解: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主要包括四步:①目的基因的获取;②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④目的基因的检测与表达.其中,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
故答案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点评:
本题比较基础,考查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只要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即可正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三、简答题(每空2分,共40分)
41.(10分)(2014秋•长沙校级期末)如图为人体β﹣珠蛋白基因与其mRNA杂交的示意图,①~⑦表示基因的不同功能区.据图回答:
(1)上述两分子能够杂交,依据的原理是β珠蛋白基因与其mRNA上的碱基能够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细胞中β﹣珠蛋白基因不能翻译的序列是③和⑤(填写图中序号).
(2)细胞中β﹣珠蛋白基因开始转录时,能识别和结合①中调控序列的酶是RNA聚合酶.
(3)若一个卵原细胞的一条染色体上,β﹣珠蛋白基因能翻译的序列中一个A替换成T,则由该卵原细胞产生的卵细胞携带该突变基因的概率是
(4)上述突变基因的两个携带者婚配,其后代中不含该突变基因的概率是.
考点:
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人β﹣珠蛋白基因与其mRNA杂交的示意图,②、④和⑥三个区域能与mRNA配对,可见它们属于外显子,则③和⑤属于内含子,①和⑦则分别为上游和下游的非编码区,RNA聚合酶结合位点位于非编码区的上游.
解答:
解:(1)分子杂交的原理是碱基互补配对原则;β﹣珠蛋白基因编码区包括外显子(②④⑥)和内含子(③⑤),其中内含子(③⑤)能转录,但不能翻译.
(2)转录需要RNA聚合酶的参与,该酶能识别和结合基因首端的启动子.
(3)若一个卵原细胞的一条染色体上的β﹣珠蛋白基因在复制时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一个A替换成T,则以这条脱氧核苷酸链为模板合成的子代DNA分子发生基因突变,而以另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为模板合成的DNA分子正常,该正常DNA分子进入次级卵母细胞的概率是,再由次级卵母细胞进入卵细胞的概率也为,所以由该卵原细胞产生的卵细胞携带该突变基因的概率是.
(4)上述突变基因的两个携带者婚配,根据基因分离定律,其后代中不含该突变基因的概率是,其后代中含该突变基因的概率是.
故答案为:
(1)碱基互补配对 ③和⑤
(2)RNA聚合酶
(3)
(4)
点评:
本题结合人β﹣珠蛋白基因与其mRNA杂交的示意图,考查真核基因结构,要求考生识记真核基因结构,能准确判断图中各区段的名称,再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42.(10分)(2014秋•长沙校级期末)世界卫生组织解释克隆为“遗传上同一机体或细胞系(株)的无性繁殖”.相对于植物克隆而言,动物尤其是高等动物的克隆比较困难,如图表示哺乳动物克隆的几种方法的主要步骤,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方法2获得的小牛的遗传物质来源于供体1和2(填序号).方法3中①和②发育成的小牛的遗传物质相同(填“相同”或“不同”).
(2)细胞B取自囊胚的内细胞团,具有全能性,称为胚胎干细胞.
(3)应用图示方法1(填序号)得到的小牛与供体1遗传物质最相似.
考点:
胚胎移植.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表示哺乳动物克隆的几种方法的主要步骤,其中方法1主要采用了核移植技术来培育克隆动物,该技术得到的子代的遗传物质主要来自供体;方法2主要采用体外受精技术,该技术得到的子代的遗传物质来自双亲;方法3主要采用了胚胎分割技术.
解答:
解:(1)方法2提取的细胞来自正常受精作用形成的胚胎,而受精卵的遗传物质来自双亲,结合图解可知方法2获得的小牛的遗传物质来源于供体1和2.方法3中采用了胚胎分割技术,而来自同一个胚胎的后代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因此方法3中①和②发育成的小牛的遗传物质相同.
(2)囊胚期时,聚集在一端、个体较大的细胞称为内细胞团;内细胞团的细胞具有很高的全能性,称为胚胎干细胞.
(3)动物细胞核移植获得个体,遗传物质几乎与供体相同.因此,应用图示方法1得到的小牛与供体1遗传物质最相似.
故答案为:
(1)1和2 相同
(2)内细胞团 干
(3)1
点评: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胚胎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胚胎工程的相关技术及具体操作,尤其是胚胎移植和胚胎分割的相关内容,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43.(10分)(2014秋•长沙校级期末)鸟类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雌性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W,雄性为ZZ.北京鹌鹑种场孵化的一批雏鹌鹑中出现了一只罕见的白羽雌鹌鹑,为研究鹌鹑的羽色遗传,为该白羽雌鹌鹑选配了若干粟羽雄鹌鹑,结果F1均为粟羽.F1鹌鹑相互交配多次,后代中均有白羽出现,出现的白羽鹌鹑都是雌性.将F1的雄鹌鹑与亲本白羽雌鹌鹑交配,先后得到4只白羽雄鹌鹑.请分析回答:
(1)白羽性状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该性状属于隐性(填“显性”或“隐性”)性状.
(2)若控制鹌鹑羽色的基因用D、d表示,则F2中粟羽雌鹌鹑的基因型是ZDW.
(3)F1的雄鹌鹑与亲本白羽雌鹌鹑交配,得到白羽雄鹌鹑的几率为1/4.
(4)若选择白羽的雄鹌鹑与粟羽的雌鹌鹑交配,就可通过体色直接判断出子一代鹌鹑的性别.
考点:
伴性遗传.
分析:
本题考察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伴性遗传是指(其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的现象.题目中“F1鹌鹑相互交配多次,后代中均有白羽出现,出现的白羽鹌鹑都是雌性”可以确定羽色是伴性遗传.
解答:
解:(1)根据题意,白羽性状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由“为该白羽雌鹌鹑选配了若干粟羽雄鹌鹑,结果F1均为粟羽”,可知白羽性状为隐性性状.
(2)通过分析可知,亲本基因型为雌鹌鹑ZdW雄鹌鹑ZDZD,F1的基因型为雄鹌鹑ZDZd,雌鹌鹑ZDW,雌雄相互交配,故F2的基因型分别是ZDW( 粟羽雌鹌鹑)、ZdW(白羽雌鹌鹑 )、ZDZD (粟羽雄鹌鹑) 和ZDZd(粟羽雄鹌鹑 ).
(3)F1的雄鹌鹑(ZDZd)与亲本白羽雌鹌鹑(ZdW)杂交,后代基因型为:1/4ZDW(粟羽雌鹌鹑)、1/4ZdW(白羽雌鹌鹑 )、1/4ZDZD(粟羽雄鹌鹑 )和1/4ZdZd(白羽雄鹌鹑),得到白羽雄鹌鹑的几率为1/4.
(4)白羽雄鹌鹑(ZdZd)与粟羽雌鹌鹑(ZDW)杂交,后代中白羽个体全为雌性,粟羽个体全为雄性.
故答案为:Ⅰ(1)基因突变隐性
(2)ZDW
(3)1/4
(4)白粟
点评:
本题难度中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本题考查伴性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44.(10分)(2015•河南一模)矮牵牛的花瓣中存在着三种色素:红色、黄色和蓝色,红色与蓝色混合呈现紫色,蓝色与黄色混合呈现绿色,缺乏上述色素的花瓣呈白色,各种色素的合成途径如图,控制相关酶合成的基因均为显性.当B基因存在时,黄色素会全部转化为红色素.当E基因存在时,白色物3只转化为白色物4,但E不存在时,白色物3也会在D基因控制下转化为黄色素.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只考虑途径一(G、g)和途径二(A、a,B、b),纯种紫色矮牵牛(甲)与另一纯种蓝色矮牵牛(乙)杂交,F1表现为紫色,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9紫色:3绿色:4蓝色.亲本基因型分别是AABBGG和aabbGG.F2紫色矮牵牛中能稳定遗传的比例占.
(2)如果只考虑途径一(G、g)和途径三(B、b,D、d,E、e),两株纯合亲本杂交(BBDDeeGG×BBddeegg),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紫色:红色:蓝色:白色=9:3:3:1.
(3)如果三条途径均考虑,两株纯合亲本杂交,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13紫色:3蓝色.推知F1的基因型为AaBBDDEeGG(按字母顺序书写),两亲本组合的表现型为紫色×紫色或紫色×蓝色.
考点:
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各种色素的合成途径,其中基因G存在时,白色物1能转化为蓝色素;基因A存在时,白色物2能转化为黄色素;基因B存在时,黄色素能转化为红色素;当E基因存在时,白色物3只转化为白色物4,但E不存在时,白色物3也会在D基因控制下转化为黄色素.红色与蓝色混合呈现紫色,蓝色与黄色混合呈现绿色.
解答:
解:(1)据题意及图解分析可知:纯种紫色矮牵牛(甲)基因型为AABBGG,纯种蓝色矮牵牛(乙)基因型为aabbGG,两者杂交得到F1的基因型为AaBbGG,自交得到的F2中表现型及比例为9紫色:3绿色:4蓝色,而“9:3:4”是9:3:3:1的变式,说明有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F2中紫色矮牵牛基因型为A_B_GG,占F2的,能稳定遗传的紫色矮牵牛的基因型为AABBGG,占F2的,因此F2紫色矮牵牛中能稳定遗传的比例占.
(2)基因型为BBDDeeGG和BBddeegg的个体杂交得到F1为BBDdeeGg,其自交得到F2表现型及比例为BBD_eeG_紫色:BBD_eegg红色:BBddeeG_蓝色:BBddeegg白色=9:3:3:1
(3)如果三条途径均考虑,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13紫色:3蓝色,说明一定存在G、B基因,同时13:3是9:3:3:1的变式,这也说明有两对等位基因存在,另外三对基因为纯合,若A、D有一个存在时,途径二、三的整体表现的一定是红色,若A、D都不存在时,途径二、三表现的为白色,若一个E存在,则D或d任一个在途径三中都不起作用,所以综上所述F1的基因型为AaBBDDEeGG,则推出得到F1的两纯合亲本的基因型及表现型为AABBDDEEGG紫色或AABBDDeeGG紫色或aaBBDDeeGG紫色或aaBBDDEEGG蓝色,则符合题意的亲本表现型为紫色AABBDDeeGG和蓝色aaBBDDEEGG或紫色AABBDDEEGG和紫色aaBBDDeeGG.
故答案为:
(1)AABBGG和aabbGG
(2)紫色:红色:蓝色:白色=9:3:3:1
(3)AaBBDDEeGG紫色×紫色或紫色×蓝色.
点评:
本题结合各种色素的合成途径图解,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自由自合定律的实质,能根据题干和题图信息判断基因型及表现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再根据题中具体要求答题,注意逐对分析法的应用.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文)试题(扫描版),共9页。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共3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原文填空,简答填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理)试题 PDF版含答案,文件包含高二理生物《2015届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pdf、高二理生物《2015届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