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6章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第2节环境问题及其危害课件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66643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6章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第2节环境问题及其危害课件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66643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6章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第2节环境问题及其危害课件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66643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6章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第2节环境问题及其危害课件04](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666430/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6章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第2节环境问题及其危害课件05](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666430/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6章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第2节环境问题及其危害课件06](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666430/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6章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第2节环境问题及其危害课件07](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666430/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6章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第2节环境问题及其危害课件08](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666430/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6章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第2节环境问题及其危害课件
展开一、环境问题的产生1.产生原因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已在某些方面超过自然环境的调节能力,损害自然环境的____服务功能,使自然环境偏离应有的稳定状态。2.主要环境问题大气污染、水污染、________、全球变暖等。3.影响因素________、人均资源消费量和技术水平。
二、环境问题的危害1.损害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
2.影响生活质量,危害人体健康(1)大气、水、固体废弃物和噪声等污染,会直接损害人的生活质量和____。(2)有些污染物质会残留或富集在农产品和工业产品中,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3.制约社会经济发展(1)直接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损害自然环境的________。(2)构成贫困和环境退化的恶性循环。
考点一 环境问题的产生
考点二 环境问题的危害
考点一 环境问题的产生『典例导悟』(2022·湖北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条子泥湿地位于世界自然遗产地盐城滨海湿地核心区,拥有面积广阔的潮间带滩涂,是众多候鸟迁徙途中的理想栖息地。每年春秋迁徙季,大量候鸟在此停歇。但由于受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候鸟栖息地严重减少。为给候鸟就近找一块合适的歇脚地,当地将靠近海边原用于围垦养殖的720亩(1亩=1/15公顷)鱼塘,经过生态修复和改造,变成了能够满足各种候鸟需求的高潮位栖息地。“720高地”建成后,来条子泥停留的鸟儿越来越多,候鸟种群数量不断上升(图1)。图2示意条子泥湿地位置。
图1 图2分析导致当地候鸟栖息地减少的原因。
【我的解答】答案:海平面上升,涨潮时水位升高,淹没栖息地;植被减少,候鸟食物来源不足;农业围垦占用湿地,沿海地区的盐业、渔业、旅游业等行业发展导致栖息地受到破坏。
『核心突破』突破一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指火山爆发、地震、山崩、泥石流、台风、海啸、寒潮、水旱等自然界固有的自然灾害。
2.人为原因环境问题的产生,人为原因更为重要。具体表现为以下矛盾冲突:
突破二 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以及全球环境变化等问题。如下表所示:
『对点训练』考向1 环境问题的类型及产生原因(2023·武汉模拟)近年来,我国中东部地区不时发生严重的雾霾天气,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极大影响。2020年1月,湖北武汉经历了一次长达21天的雾霾天气,雾霾期间空气中PM2.5(直径≤2.5μm的空气悬浮物,其日均浓度大于250μg/m3时属于严重污染)浓度较高。图1示意2020年1月武汉气象要素和PM2.5浓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图2示意武汉空气严重污染期间平均温度的垂直分布。据此完成1~3题。
1.图示时期,武汉的空气严重污染( )A.消散时间慢 B.形成速度快C.不受逆温影响 D.持续时间长2.武汉空气严重污染期间的污染物主要来自( )A.黄土高原 B.四川盆地 C.武汉市区 D.华北平原3.一般情况下,不利于我国中东部地区雾霾消散的主要气象因素有( )①风力小 ②对流强烈 ③气温上冷下热 ④气温上热下冷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1.B 2.D 3.A 解析:第1题,据图1可知,1月4日、18日前后武汉空气严重污染,这期间PM2.5浓度上升速度快,下降速度也快,说明武汉空气严重污染形成速度和消散速度均较快;据图2可知,武汉空气严重污染期间气温垂直递减率小于0.6 ℃/100 m,出现了逆温现象,逆温使得大气对流减弱,污染物不易扩散,是污染严重的原因之一;武汉空气严重污染都只持续了一天左右,持续时间较短。第2题,据图1分析可知,武汉空气严重污染期间以北风为主,且风速较大,说明该期间的污染物主要是由北风吹来的,即污染物最可能主要来自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和武汉之间有山脉阻挡,
污染物不易到达此地;四川盆地位于武汉的西侧;读图可知,武汉市在此期间出现的污染情况与北风呈明显正相关性,故污染物直接来自武汉市区的可能性不大。第3题,结合所学可知,正常情况下,对流层温度为上冷下热,近地面空气会上升,有利于污染物扩散,但在逆温情况下,气温垂直递减率小,甚至出现下冷上热的情况,就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故②③均为有利于雾霾扩散的情况,而④不利于雾霾消散;在水平方向上,若风力小,也不利于雾霾的扩散,①正确。即①④正确。
考向2 环境问题的表现2022年冬奥会在北京市和河北省张家口市联合举行。据报道,为满足冬奥会需求,延庆小海坨山区依托现有山体地形修建临时场地设施。小海坨坐落于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有多种国家级保护动植物,其中大花杓兰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数量不多,且因花大、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而倍遭采摘、盗挖,其种群逐年减小,引起了相关学者的担忧。据此完成4~5题。
4.大花杓兰成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这体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森林资源匮乏 B.草场退化C.水土流失 D.生物多样性减少5.大花杓兰种群数量极少的主要原因是( )①大花杓兰生长的环境遭到破坏 ②水土流失 ③土地退化 ④人类高强度的采挖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D 5.D 解析:第4题,大花杓兰成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是因其数量不多, 种群逐年减小,这是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体现。第5题,据材料“数量不多,且因花大、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而倍遭采摘、盗挖,其种群逐年减小,引起了相关学者的担忧”可知,大花杓兰种群数量极少与人类高强度的采挖、生长的环境遭到破坏有关。
考点二 环境问题的危害『典例导悟』下图为我国某河流中游水文观测站多年月平均降水量、径流量、输沙量变化图。读图,完成(1)~(2)题。
(1)该流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土地沙漠化 B.水土流失C.土壤盐渍化 D.地面沉降(2)该环境问题易导致下游( )A.径流量减少,不易决堤泛滥B.径流量增多,季节变化减小C.输沙量大,水库淤积严重D.流速减慢,利于内河航运
【我的解答】(1)B (2)C
『核心突破』突破一 全球变暖、酸雨及臭氧层破坏的危害
突破二 水土流失的危害(1)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2)水库泥沙淤积,河床抬高,通航能力降低,加剧洪涝灾害。(3)威胁工矿交通设施安全。在高山深谷,水土流失常引起泥石流灾害。突破三 水体污染的危害(1)导致水资源危机,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2)危害人类身体健康。(3)使鱼虾和其他水生生物减少;诱发赤潮等。
『对点训练』考向 环境问题的危害与治理2020年11月25日15时,鄱阳湖星子站水位 9.99米,低于鄱阳湖低枯水位,鄱阳湖进入低枯水期。结合鄱阳湖位置示意图,完成1~2题。
1.2020年10月以来,造成鄱阳湖水位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包括( )①赣江流域降水减少 ②湖泊水补给长江水 ③周边地区引水灌溉 ④气候干旱,蒸发加剧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鄱阳湖周边地区耕地不足,人地矛盾尖锐。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鄱阳湖周边地区应( )①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 ②发展水产养殖和农产品加工工业 ③开发旅游资源,发展第三产业 ④修建水电站,开发水能资源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23·河源模拟)江苏省东太湖为太湖东南隅的湖湾,年平均水深约1米,植被丰富。早期近岸区域发展围网养殖,渔民自发管理水草,捞取浮水植物,种植沉水植物。2019年底,当地为治理太湖水域,拆除东太湖所有围网,全面禁止湖区人工养殖。据观察,拆除围网后短期内水体透明度明显下降。下图为拆除前后湖区对比图。据此完成3~4题。
3.早期渔民主动控制水草种植主要是为了( )A.营造适生环境 B.加强环境保护C.响应政府号召 D.遵循传统习俗4.围网拆除后该区域水体透明度下降,可能是由于( )A.污染排放加剧 B.风浪影响增强C.野生生物锐减 D.航运活动增加
高中人教版 (2019)第三节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课堂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三节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课堂教学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知突破•储素养,太阳能,自我调节,废弃物,调节能力,自然资源,环境友好,2人均资源消费量,3技术水平,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第一章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第三节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多媒体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地理第一章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第三节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多媒体教学ppt课件,共4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录索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6章第2节环境问题及其危害课件: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6章第2节环境问题及其危害课件,共4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落实基础性,生态退化,人口数量,舒适感,服务功能,关键能力·提升综合性,考点一,考点二,生态恢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