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
展开2022-2023学年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0分)
1. 眼球里无色透明能透过光线的结构是( )
A. 角膜 B. 巩膜 C. 脉络膜 D. 视网膜
2. 小华夜晚看书时突然停电,瞬间眼前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到,片刻后逐渐看见周围的物体,这是下列哪一变化引起的( )
A. 眼球变大 B. 眼球变小 C. 瞳孔变小 D. 瞳孔变大
3. 矫正近视应戴( )
A. 凸透镜 B. 凹透镜 C. 显微镜 D. 放大镜
4. 反射的结构基础是( )
A. 反射弧 B. 感受器 C. 传入神经 D. 传出神经
5. 2023年春季我国多地流行甲型流感,甲型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疾病。甲型流感病毒随空气进入呼吸道,并最终到达肺部的途径是( )
A. 外界空气→鼻→喉→咽→气管、支气管
B. 外界空气→鼻→气管、支气管
C. 外界空气→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D. 外界空气→口腔→喉→咽→气管、支气管
6. 小明最近总咳嗽,听诊时,医生要求小明深吸气,此过程中小明的( )
A. 膈肌收缩,膈向下运动 B. 膈肌收缩,膈向上运动
C. 膈肌舒张,膈向上运动 D. 膈肌舒张,膈向下运动
7. 如图若献血者血型与输血者不同,则会凝集成团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8. 人的血液中具有止血和凝血功能的成分是( )
A. 红细胞 B. 白细胞 C. 血小板 D. 血浆
9. 在上臂输入药液时,药物随患者的血液到达肺部需经过心脏的次数最少应是( )
A. 1次 B. 2次 C. 3次 D. 4次
10. 若某O型血的人需要大量输血,最好选用的血型是( )
A. A型 B. B型 C. O型 D. AB型
11. 正常人尿液中不应该有的成分是( )
A. 蛋白质 B. 水 C. 无机盐 D. 尿素
12. 下列物质中,可通过人体泌尿系统和皮肤排出的是( )
A. 尿素、无机盐 B. 二氧化碳、尿素 C. 无机盐、氨基酸 D. 氧气、无机盐
13. 对于排泄的意义叙述正确的是()
①排出体内的代谢终产物 ②排出食物残渣③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含量④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4. 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斯万特•帕博致力于以分子生物学分析基因序列,推演人类起源、进化、迁移的研究。人类的祖先是( )
A. 森林古猿 B. 大猩猩 C. 黑猩猩 D. 猩猩
15. 女性生殖系统中的主要生殖器官,是如图中的(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6. 在“我青春•我健康”主题班会上,同学们各抒己见。下列观点你不认同的是( )
A. 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是正常的心理变化 B. 男孩出现遗精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C. 内心的烦恼要用恰当的方式宣泄 D. 独立意识增强,不受父母管教
17. 下列有关“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的提出问题中,最没有探究价值的是( )
A. 我想知道花生种子含有多少能量 B. 我想知道花生仁和核桃仁哪个含能量较多
C. 我想知道食物中是否确实含有能量 D. 我想知道花生仁和核桃仁哪个更好吃
18. 2023年3月3日是第二十四次全国爱耳日,主题是“科学爱耳护耳,实现主动健康”。耳的一些结构受到损伤,就可能导致耳聋,下列情况不会造成耳聋的是( )
A. 耳蜗受损 B. 听觉神经受损 C. 耳郭缺损 D. 鼓膜破裂
19. 下列反射中属于人类特有的反射的是( )
A. 吮吸反射 B. 手碰到烫的东西缩回
C. 膝跳反射 D. 谈梅止渴
20. 2023年是联合国大会于1972年设立世界环境日的50周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科特迪瓦宣布,科特迪瓦于6月5日举办2023年世界环境日相关活动,主题是塑料污染的解决方案。矿泉水瓶应放入下列中的( )
A. B.
C. D.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4.0分)
21. 肉夹馍(图1)是传统的特色食物之一,遍及大街小巷,名字意为“肉馅的夹馍”,吃一口满嘴香醇,真是人生一小快乐。请回答下列问题:
种类
100g含量
蛋白/克
脂肪/克
维生素A/微克
钙/毫克
能量/千焦
五花肉
7.7
35.3
39
5
1460
火腿肠
14.0
10.4
5
9
887
鸡蛋
13.3
8.8
234
56
602
豆皮
21.8
13.7
0
90
967
(1)肉夹馍除了可以夹肉,还可以夹肠、夹鸡蛋、夹豆皮等,满足了不同人的口味。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的你应该更多地选择表中的______ 作为夹料,主要原因是该食材含有的蛋白质最多。
(2)图2中,五花肉中的蛋白质在[④] ______ 内开始被消化,随后进入[⑥] ______ ,最终被分解成______ ;医生建议胆囊炎患者少吃夹五花肉的肉夹馍,这是因为摄入过高的油腻食物会使[②] ______ 分泌的胆汁增多,从而刺激胆囊收缩,诱发疼痛。
(3)有的同学每天早晨只以一个膜夹炸肠或夹煎鸡蛋作为自己的早餐,你认为这一做法是否合理?______ 。
22. 小明最近出现面色苍白、头晕、乏力等症状,到医院去就诊。请回答下列问题:
(1)医护人员对小明化验采血时,针刺入的是______ (填血管名称),该种血管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管内血流速度较______ ,管壁较薄、弹性较小;将采集的血液加入含有抗凝剂的采血管中,一段时间后血样分层,最上层的淡黄色半透明液体是血浆,它的主要功能是运载______ 、运输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
(2)小明血常规化验(部分)结果如下表所示。据表中数据可知,其______ (项目)检测值低于参考值范围,该物质具有在含氧量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反之则容易与氧分离的特性。
项目
结果
参考值
血红蛋白
92克/升
120~172克/升
白细胞
6.3×109个/升
4×109~10×109个/升
红细胞
4×1012个/升
4.0×1012~5.5×1012个/升
血小板
2.27×1011个/升
1×1011~3×1011个/升
(3)除服用相应的药物外,医生建议小明适当多食用含______ (填营养物质的名称)和铁丰富的食物。
23. 2023年3月9日是第18个世界肾脏日,主题为“人人享有肾脏健康——应对突发风险,关心弱势群体”。图1为泌尿系统结构示意图,图2为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1中,人体内的代谢废物绝大部分以______ 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外;输送尿液的器官是[②] ______ 。尿液的形成是连续的,而排出却是间歇的,这是因为[③] ______ 具有暂时贮存尿液的作用。
(2)图2中,在尿液形成过程中,血液中的尿素等代谢废物经过肾小球和紧贴着它的[ ______ ]肾小囊内壁的______ 作用进入到⑤形成原尿;原尿中的葡萄糖等有用物质在[ ______ ]肾小管内被重吸收回到血液。
24. 近期,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开展了2022年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调查工作,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发病形势严峻,我们不得不开始重视孩子的视力问题。
(1)图1为人的视觉形成过程示意图,图1中的[ ______ ]视网膜能收集苹果信号刺激并产生兴奋,兴奋经[④] ______ 传导到⑤形成视觉。
(2)图2为2022年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分布图。
①据图2分析,2022年全国儿童青少年的近视率随着学段的升高而______ 。
②不良的用眼习惯易使______ 的曲度变______ 且不容易恢复原大小或眼球前后径过______ ,从而引起近视。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25.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数据显示,糖尿病患者中近13确诊患有骨质疏松症。为探究不同强度的运动对糖尿病大鼠股骨的骨密度和骨代谢强度的影响,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研究。
(1)实验选取20只大小相近的雄性患______ 的大鼠,随机分为四组。A组的处理是______ ,B、C、D组分别进行低强度、中强度、高强度运动训练。实验结果如图1、图2所示。
实验结果表明,______ 强度运动对糖尿病大鼠股骨骨密度和骨代谢强度的提高最有利。
(2)为帮助糖尿病患者预防或减轻骨质疏松症,请依据上述研究结果,从运动强度的角度提出合理的建议:______ 。
(3)糖尿病是由______ 分泌不足引起的。对于健康的成年人来说,在饮食中适当多摄入含钙的无机盐与含______ (填维生素的名称)丰富的食物可有效预防骨质疏松症。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A、角膜无色透明,可以透过光线.A符合题意;
B、巩膜白色,坚韧,保护眼球的内部结构,B不符合题意;
C、脉络膜含有丰富的血管和色素,给视网膜提供营养,并使眼内形成一个“暗室”;C不符合题意;
D、视网膜含有许多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能感受光线的刺激,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眼球的结构和各结构的功能如图所示:
角膜无色透明,可以透过光线;晶状体透明有弹性,像双凸透镜能折射光线;玻璃体透明胶状物体,支撑眼球壁,折射光线;视网膜含有许多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能感受光线的刺激;脉络膜含有丰富的血管和色素,给视网膜提供营养,并使眼内形成一个“暗室”;巩膜白色,坚韧,保护眼球的内部结构;虹膜有色素,中央有个小孔,叫瞳孔,它是光线的通道.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眼球的结构,结合图示进行解答.
2.【答案】D
【解析】解:瞳孔能调节进入眼内的光量,看强光时瞳孔缩小,看弱光时瞳孔扩大,强光下瞳孔缩小,减少进入眼内的光量,以保护视网膜不受过强的刺激;弱光下瞳孔扩大,增加进入眼内的光量,使视网膜得到足够光的刺激。小华夜晚看书时突然停电,瞬间眼前一片漆黑,瞳孔要扩大才能看清物体,因此,瞬间眼前一片乌黑,什么都看不到;片刻后才逐渐看见周围的物体,这种变化是由于眼球中的瞳孔变大了。
故选:D。
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解答此题需要掌握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3.【答案】B
【解析】解:近视眼患者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是因为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曲度过大,物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近视眼的矫正方法是配戴凹透镜。如图所示:
故选:B。
如果晶状体的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形成近视。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近视的成像特点和矫正措施。
4.【答案】A
【解析】解: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传出神经受损,即使有较强的刺激人体也不会作出反应,因为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
故选:A。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反射弧概念和组成。解答时可以从反射弧的概念和组成方面来切入。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熟记反射弧的概念和组成。
5.【答案】C
【解析】解:人体的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当人们吸入含有甲流感病毒的空气时,甲流感病毒通过呼吸道到达肺部的途径是:外界空气→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因此选项C正确。
故选:C。
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呼吸道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呼吸道的组成和功能。
6.【答案】A
【解析】解: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吸气时,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向外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都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肺内的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成,呼气时相反。因此在进行胸部X光透视时,医生要求其深吸气后憋气,其目的是使肋肺部扩张,便于观察。
故选:A。
吸气时,肋骨间的肌肉收缩肋骨上升,膈肌收缩而膈的顶部下降;呼气时肋骨间的肌肉舒张肋骨下降,膈肌舒张而膈的顶部上升。
理解呼吸运动是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胸廓扩大和缩小来完成的。
7.【答案】B
【解析】解:②红细胞中含凝集原,血清中含凝集素,当含有A(或B)凝集原的红细胞与含有抗A(或抗B)凝集素的血清混合时,由于相对抗的凝集原和凝集素(如A与抗A)的相互作用,使红细胞凝集成团。凝集成团的红细胞可以堵塞小血管,引起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因此,输血时必须注意血型的选择,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
输血时必须注意血型的选择,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否则会发生凝集反应。①白细胞、②红细胞、③血浆、④血小板。据此分析解答。
输血这部分内容在中考中经常出现,要注意理解和掌握,不能死记硬背。
8.【答案】C
【解析】解:A、红细胞中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与氧分离,可见红细胞具有携带氧的功能,不符合题意;
B、白细胞能够变形穿透毛细血管壁,吞噬细菌,对人体具有防御功能,不符合题意;
C、血小板能够堵塞伤口,其中还含有促进血液凝固的物质,起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因此具有止血和加速凝血功能的血液成分是血小板,符合题意。
D、血浆有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的功能,不符合题意,
故选:C。
血液的成分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血液成分及功能是考查的重点,复习时要注意。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血小板起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9.【答案】A
【解析】解:在上臂输入药液时,药物随患者的血液到达肺部的途径是: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部,药物1次经过心脏。
故选:A。
血液循环途径如图:
掌握血液循环途径是解题的关键。
10.【答案】C
【解析】解: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但在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如果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输得太快太多,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因此,输血的原则是输同型血。异血型者之间输血,只有在紧急情况下,不得已才采用。若某O型血的人需要输血,最好选用的血型是O型。
故选:C。
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例如:正常情况下A型人输A型血,B型血的人输B型血。
掌握输血的原则是解题的关键。
11.【答案】A
【解析】解: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不能被虑过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等被吸收回血液。综上所述,一个健康人的原尿中不可能出现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如果原尿中出现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应该是肾小球的滤过出现了问题,是由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强导致的,可能患了肾小球炎。
故选:A。
此题重点考查了原尿的形成过程: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据此答题.
关键知道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不能被肾小球滤过,全部进入出球小动脉进行血液循环.
12.【答案】A
【解析】解:排泄途径:其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呼吸系统通过肺呼出的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泌尿系统由肾脏形成尿液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可见无机盐和尿素可以通过泌尿系统和皮肤排出。
故选:A。
人体细胞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等,它们属于代谢终产物,它们排出体外过程称为排泄。
熟记排泄的概念、途径和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13.【答案】C
【解析】解:排泄有三条途径:人体中除二氧化碳以外的大部分代谢终产物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外;二氧化碳的排出是由呼吸系统来完成的,同时也排出了少量水分;出汗也是一种排泄方式,可排出少量的水、无机盐和尿素,出汗还具有调节体温的作用。排泄对于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排出代谢废物如二氧化碳和尿素;维持组织细胞生活环境的稳定和正常的生理功能;而且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排出食物残渣属于排遗。所以①③④符合题意。
故选:C。
排泄是将体内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代谢终产物是指含氮废物(如尿素、尿酸等)、二氧化碳、代谢中产生的多余的水分和无机盐。
关于排尿的意义,多以选择题或是填空题的形式考查,难度较小。
14.【答案】A
【解析】解: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
故选:A。
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只要掌握了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就可轻松答题。
15.【答案】A
【解析】解:图示中的①卵巢能产生卵细胞并分泌雌性激素,是女性主要的生殖器官;②输卵管的作用是输送卵细胞,也是卵细胞与精子进行受精作用的场所;胚胎发育的主要场所是③子宫;④阴道是精子进入和胎儿产出的通道。
故选:A。
如图为女性生殖系统结构示意图,图示中①卵巢、②输卵管、③子宫、④阴道等器官组成的,其中主要的性器官是卵巢。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功能。
16.【答案】D
【解析】解:A.青春期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属于青春期正常的心理变化,A正确。
B.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这些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B正确。
C.内心积压的烦恼不能用极端的方式而应该用恰当的方式宣泄,C正确。
D.独立意识增强,遇到挫折又有依赖性属于青春期心理特征,但应接受父母管教,D错误。
故选:D。
青春期是决定一个人体质、心理、性格和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青春期是人生的黄金时期,身体和心理都发生很大的变化,心情愉快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
熟记掌握青春期的各种心理变化及其卫生,正确对待青春期的各项变化,寻求父母、老师等的帮助,树立正确的观念。
17.【答案】D
【解析】解:“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的实验中需要知道所选实验材料中的能量,所以,“知道花生种子含有多少能量”、“知道花生仁和核桃仁哪个含能量较多”、“知道食物中是否确实含有能量”这几项都是有探究价值的,“花生仁和核桃仁哪个更好吃”针对探究食物中的能量是最没有探究价值,D符合题意。
故选:D。
每克食物在体外充分燃烧时释放的热量,是食物的热价。食物的热价反映出食物中储存能量的多少。相同的水温度上升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表明食物燃烧释放的能量越多。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记掌握测定某种食物中能量的实验。
18.【答案】C
【解析】解:A、耳蜗损伤导致神经性耳聋,A不符合题意。
B、听觉神经受损属于神经性耳聋,B不符合题意。
C、耳郭的作用是收集声波,其缺损对听力影响不大,不会造成耳聋,C符合题意。
D、鼓膜损伤导致传导障碍是非神经性耳聋,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神经性耳聋是耳蜗、听觉中枢和与听觉有关的神经损伤,不易治疗;非神经性耳聋是传导障碍,容易治疗。
人耳感知声音过程的了解,会区别人耳哪些结构损伤是神经性耳聋或非神经性耳聋。
19.【答案】D
【解析】解:语言中枢是人类特有的神经中枢,有语言中枢参与的反射是人类特有的反射。其中吮吸反射、手碰到烫的东西缩回、膝跳反射不需要语言中枢参与,而谈梅止渴需要语言中枢参与。
故选:D。
1、反射的基本类型有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2、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也称为简单反射,如缩手反射、眨眼反射等。
3、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也称为复杂反射。
4、人类条件反射最突出的特征:能对语言、文字等抽象刺激建立人类所特有的条件反射。
解答此题要掌握语言中枢是人类特有的神经中枢。
20.【答案】A
【解析】解:矿泉水瓶属于可回收再利用的塑料制品,应投入可回收物垃圾桶中。
故选:A。
垃圾分类是对垃圾进行有效处置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通过分类投放、分类收集,把有用物资重新回收、利用、变废为宝。垃圾分类有利于改善垃圾品质,使垃圾得以更好地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可分为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四类。
掌握垃圾分类处理的相关知识,知道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21.【答案】豆皮 胃 小肠 氨基酸 肝脏 不合理,因为营养不全面,还应该增加维生素的摄入量
【解析】解:(1)人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的青少年需要更多的蛋白质,所以应该更多地选择选择豆皮作为夹料,原因是表中肉夹馍所夹的四种食材中,豆皮中的蛋白质含量最多。
(2)五花肉中的蛋白质在④胃内开始被初步消化,然后进入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肝脏能分泌胆汁,胆汁虽然不含消化酶,但对脂肪有乳化作用,能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医生建议胆囊炎患者少吃夹五花肉的肉夹馍,这是因为摄入过高的油腻食物,会使肝脏分泌的胆汁增多,从而刺激胆囊收缩,诱发疼痛。
(3)有的同学每天早晨只以一个膜夹炸肠或者夹煎鸡蛋作为自己的早餐,从合理营养的角度来看,这一做法不合理,因为营养不全面,缺少维生素类物质的摄入,还应该增加水果、蔬菜等富含维生素食物的摄入量。
故答案为:
(1)豆皮
(2)胃;小肠;氨基酸;肝脏
(3)不合理,因为营养不全面,还应该增加维生素的摄入量(合理即可)。
图中:①是食道,②是肝脏,③是大肠,④是胃,⑤是胰腺,⑥是小肠。
本考点考查了对食物的消化过程的认识,以及要求学生联系实际注重合理营养,需重点掌握相关知识并学会灵活运用。
22.【答案】静脉 较慢 血细胞 血红蛋白 蛋白质
【解析】解:(1)血管的类型有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其中静脉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管内血流速度较较慢,管壁较薄、弹性较小。医护人员对小明化验采血时,针刺入的是静脉,该种血管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管内血流速度较较慢,管壁较薄、弹性较小。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其中细菌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将采集的血液加入含有抗凝剂的采血管中,一段时间后血样分层,最上层的淡黄色半透明液体是血浆,它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
(2)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它的特点是在含氧量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含氧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的特性。小明血常规化验(部分)结果如下表所示。据表中数据可知,其血红蛋白检测值低于参考值范围,该物质具有在含氧量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反之则容易与氧分离的特性。
(3)小明血液中的韩信点兵低于正常值,说明他患有贫血症,贫血的病人要多吃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除服用相应的药物外,医生建议小明适当多食用含蛋白质和铁丰富的食物。
故答案为:(1)静脉;较慢;血细胞
(2)血红蛋白
(3)蛋白质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血液的成分和主要作用、血管的类型和特点及利用血常规化验单诊病的方法。
23.【答案】尿液 输尿管 膀胱 ⑤ 滤过(过滤) ⑥
【解析】解:(1)尿液是由肾脏形成的,通过输尿管输送到膀胱暂时储存。图1中,人体内的代谢废物绝大部分以尿液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外;输送尿液的器官是②输尿管。尿液的形成是连续的,而排出却是间歇的,这是因为③膀胱具有暂时贮存尿液的作用。
(2)尿液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图2中,在尿液形成过程中,血液中的尿素等代谢废物经过肾小球和紧贴着它的⑤肾小囊内壁的滤过(过滤)作用进入到⑤形成原尿;原尿中的葡萄糖等有用物质在⑥肾小管内被重吸收回到血液。
故答案我:(1)尿液;输尿管;膀胱
(2)⑤;滤过(过滤);⑥
图中的①肝脏、②输尿管、③胚根、④肾小球、⑤肾小囊、⑥肾小管。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尿液的形成过程和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4.【答案】③ 视神经 升高 晶状体 大 长
【解析】解:(1)视觉的形成过程:外界光线通过角膜、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晶状体的折射,③视网膜收集苹果信号刺激并产生兴奋,兴奋经④视神经传导到⑤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2)①据图2分析,2022年全国儿童青少年的近视率随着学段的升高而升高。
②不良的用眼习惯易使晶状体的曲度变大且不容易恢复原大小或眼球前后径过长,使物像落到视网膜的前方,从而引起近视。
故答案为:(1)③;视神经;
(2)①升高;
②晶状体;大;长。
图中①瞳孔、②晶状体、③视网膜、④视神经、⑤大脑皮层。
掌握视觉的形成及近视的成因是解题的关键。
25.【答案】患糖尿病 不进行运动训练(不运动) 中 进行中强度运动,运动量不宜过强或过低 胰岛素 维生素D
【解析】解:(1)为探究不同强度的运动对糖尿病大鼠股骨的骨密度和骨代谢强度的影响,研究人员设置以不同运动强度为变量的对照实验,实验对象是糖尿病大鼠。具体做法是A组的处理是不进行运动训练,B、C、D组分别进行低强度、中强度、高强度运动训练。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中强度运动对糖尿病大鼠股骨骨密度和骨代谢强度的提高最有利。判断的依据是图2中在中运动强度下,糖尿病大鼠的股骨的骨密度最大;图3中糖尿病大鼠的血钙含量与运动前相比增加最多。
(2)依据上述研究结果,对于糖尿病患者预防或减轻骨质疏松症,从运动角度提出的建议应该是进行中强度运动,运动量不宜过强或过低。
(3)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合成糖原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会减弱,结果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而超过正常值,一部分血糖就会随尿排出体外,形成糖尿。骨质疏松症是由于体内缺少维生素D或钙引起的。
故答案为:
(1)患糖尿病;不进行运动训练(不运动);中。
(2)进行中强度运动,运动量不宜过强或过低。(合理即可)
(3)胰岛素;维生素D。
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惟一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有关实验步骤的看图填空题是生物考试中的重点题型,要注意熟悉实验步骤正确,操作规范,这就要求平时在实验课中要勤于动手,勤于动脑,在实验中培养学习兴趣并注意实验的严谨。
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学试题: 这是一份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学试题,共7页。
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