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三年(2020-2022)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题汇编-选择题(1-10题)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466537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三年(2020-2022)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题汇编-选择题(1-10题)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466537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三年(2020-2022)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题汇编-选择题(1-10题)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466537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三年(2020-2022)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题汇编-选择题(1-10题)
展开这是一份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三年(2020-2022)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题汇编-选择题(1-10题),共29页。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三年(2020-2022)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题汇编-选择题(1-10题)
一.天平的使用(共1小题)
1.(2022秋•拱墅区期末)下列有关氢氧化钠溶液的配制、保存和酸碱度测定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
A.称量NaOH固体
B.溶解NaOH固体
C.保存NaOH溶液
D.测NaOH溶液的pH
二.实验:观察小金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共1小题)
2.(2022秋•拱墅区期末)如图甲所示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体血涂片的情况,如图乙所示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小鱼尾鳍内毛细血管的血液流动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给A型血的人输入B型血时,①不会发生凝集反应
B.当人体内出现急性炎症时,②的数量会明显减少
C.③是毛细血管,判断依据是红细胞排成多行通过
D.观察与③相连的小动脉,应向右下移动培养皿
三.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共2小题)
3.(2021秋•拱墅区期末)关于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CH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从分类上看:属于有机物
B.从变化上看:燃烧只生成一种物质
C.从性质上看:具有可燃性
D.从使用上看:点燃前要检验气体的纯度
4.(2020秋•拱墅区期末)预防感染“新冠肺炎”常用消毒剂的成分及其使用注意事项如表所示:
消毒剂类型
成分
使用注意事项
含氯消毒剂
84消毒液(有效成分NaClO)
不能与洁厕灵(含盐酸)混用
醇类消毒剂
医用酒精(C2H5OH含量为75%)
远离火源
过氧化物类消毒剂
过氧化氢(H2O2)消毒剂
见光或受热易分解,有腐蚀性、有灼伤危险
过氧乙酸(CH3COOOH)消毒剂
下列有关上述常用消毒剂的分析,错误的是( )
A.NaClO属于氧化物,Cl的化合价为﹣1价
B.C2H5OH属于有机物,具有可燃性
C.过氧化氢消毒剂应放置于暗处密封保存
D.过氧乙酸消毒剂使用时谨防溅到皮肤上
四.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共1小题)
5.(2021秋•拱墅区期末)2021年三星堆考古挖掘获得重大发现,一批青铜器等精美文物相继出土。青铜的主要成分为铜、锡(Sn)合金,若要验证铜、锡的化学活动性强弱,下列试剂不能选用的是( )
A.ZnSO4溶液、Cu、Sn B.稀硫酸、Cu、Sn
C.CuSO4溶液、Sn D.SnSO4溶液、Cu
五.酸的化学性质(共1小题)
6.(2020秋•拱墅区期末)蚂蚁等昆虫叮咬人时,会向人体注入一种物质R,使皮肤红肿。实验测定物质R呈酸性,由此推断,要
消除红肿,可涂抹下列物质中的( )
A.食醋 B.肥皂水 C.浓氢氧化钠 D.稀盐酸
六.碱的化学性质(共1小题)
7.(2020秋•拱墅区期末)下列有关酸碱溶液配制及其性质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
A.称量NaOH固体 B.配制NaOH溶液
C.稀释浓H2SO4 D.测稀H2SO4的pH
七.酸碱溶液的稀释(共1小题)
8.(2021秋•拱墅区期末)稀释浓硫酸并进行硫酸性质实验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八.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共1小题)
9.(2022秋•拱墅区期末)取一定量的铁粉和硫粉均匀混合后放进试管中,用酒精灯加热,当试管中的光扩展到整支试管后立即停止加热,静置冷却,最终得到不能被磁铁吸引的黑色物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铁从游离态变为化合态 B.反应后的生成物属于盐
C.此反应为吸热反应 D.此反应为化合反应
九.斜面及其工作特点(共1小题)
10.(2022秋•拱墅区期末)下列不属于斜面的是( )
A.盘山公路 B.撬棒
C.螺旋千斤顶 D.高架桥的引桥
一十.杠杆的分类(共2小题)
11.(2021秋•拱墅区期末)在如图所示的四种用具中,正常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A.筷子 B.瓶盖起子
C.园艺剪刀 D.核桃夹子
12.(2020秋•拱墅区期末)如图所示,利用筷子开启啤酒瓶盖,筷子相当于( )
A.费力杠杆 B.等臂杠杆
C.省力杠杆 D.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杠杆
一十一.电功与电能(共1小题)
13.(2021秋•拱墅区期末)下列家用电器中,正常工作相同的时间,消耗电能最多的是( )
A.冰箱 B.电热水壶 C.液晶电视 D.笔记本电脑
一十二.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共1小题)
14.(2022秋•拱墅区期末)北京时间2022年11月29日23时08分,搭载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五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火箭发射前内能为零
B.火箭升空过程不受地球作用力
C.火箭喷出的高温高压气体对火箭做功
D.火箭燃料的化学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
一十三.核能(共1小题)
15.(2020秋•拱墅区期末)2020年12月,我国自主研制的核聚变关键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实现首次放电,标志着我国核聚变发展取得重大突破。下列关于核聚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核必须在超高温下才能发生聚变
B.任何两个原子核都可以发生聚变
C.原子弹爆炸时释放的巨大能量来自核聚变
D.目前核电站是利用核聚变释放的核能发电的
一十四.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共1小题)
16.(2022秋•拱墅区期末)《易经》记载:“泽中有火”“上火下泽”。这是对甲烷气体在湖泊池沼水面上起火现象的描述。下列有关甲烷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烷的化学式为C2H4
B.甲烷属于有机物
C.甲烷燃烧只生成水
D.甲烷与空气的混合物遇火一定不会发生爆炸
一十五.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共1小题)
17.(2022秋•拱墅区期末)“生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重要的科学观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小肠壁上有丰富的肠腺,能分泌多种消化液,增加了吸收营养物质的表面积
B.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
C.心脏四腔中壁最厚的是右心室,这与它输送血液距离较远的功能相适应
D.肾小管细长而曲折,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这有利于肾小管的滤过作用
一十六.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共1小题)
18.(2020秋•拱墅区期末)豆浆是一种老少皆宜的营养食品。每百克豆浆部分营养物质含量如下表所示(单位:克)。下列有关说法
正确的是( )
蛋白质
糖类
脂肪
维生素A
1.80
1.10
0.70
0.015
A.豆浆中的蛋白质在人体的胃部被消化成氨基酸
B.豆浆中的糖类可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C.豆浆中的脂肪可被人体直接吸收利用
D.豆浆中的维生素A只被人体的小肠壁吸收
一十七.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共2小题)
19.(2020秋•拱墅区期末)如图为人体消化系统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合理的是( )
A.①分泌的胆汁流入胆囊浓缩和贮存
B.②分泌的消化液只含一种消化酶
C.③分泌的消化液能将脂肪彻底分解
D.④分泌的胰岛素通过导管流入十二指肠
20.(2022秋•拱墅区期末)如图所示为人体消化系统的模式图,①~⑥代表其中的部分结构。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食物中的蛋白质在①处开始消化
B.④处没有消化和吸收功能
C.⑤分泌的胆汁不含消化酶
D.葡萄糖在⑥处大量被吸收
一十八.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共1小题)
21.(2021秋•拱墅区期末)如图所示为蛋白质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a、b分别表示胃、小肠中参与蛋白质消化的消化液,X表示经小肠消化后的终产物,则a、b和X分别是( )
A.胃液,胰液和肠液,氨基酸
B.唾液,肠液和胰液,葡萄糖
C.胃液,胆汁和肠液,脂肪酸
D.胆汁,肠液和胰液,甘油和脂肪酸
一十九.注意合理营养(共2小题)
22.(2021秋•拱墅区期末)如图为中国居民的“平衡膳食宝塔”。青少年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期,专家建议应该多吃一些③、④层的食物,主要是因为该层的食物中富含( )
A.淀粉 B.脂肪 C.蛋白质 D.维生素
23.(2022秋•拱墅区期末)小乐的早餐为一杯牛奶、一个鸡蛋和一个苹果。从“合理营养、平衡膳食”的角度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牛奶可补钙,人体缺钙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B.鸡蛋可提供蛋白质,蛋白质是人体主要的贮能物质
C.苹果可提供维生素,维生素可为人体提供能量
D.早餐中应加入糖类食物,糖类是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二十.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共1小题)
24.(2021秋•拱墅区期末)如图所示为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永久涂片”的视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是白细胞,能抵抗病菌的侵入
B.②是最小的血细胞,有运输氧的功能
C.如果某人患有炎症,③的数量会高于①
D.如果某人患有贫血,可能是①的数量低于正常值
二十一.血管的结构、功能和保健(共1小题)
25.(2020秋•拱墅区期末)小乐完成“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和“制作和观察血涂片”等实验后,做出的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甲中,血管a中血液流动的速度最小
B.甲中,血管b的管壁最薄、管径最大
C.乙中,细胞①在毛细血管中一般排呈单行通过
D.乙中,低倍显微镜下可观察到三种血细胞的形态和数量
二十二.血液循环的途径(共2小题)
26.(2020秋•拱墅区期末)如图所示为人体血液流经血管a、b、c时,血液含氧量与血压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血管a中的血压来自心脏的左心室
B.血管b是人体各部分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
C.血管a是主动脉,血管c是体静脉
D.血液从血管a流向c时,氧气与血红蛋白的结合率增加
27.(2022秋•拱墅区期末)如图所示为小乐构建的人体生理活动的概念模型,其中①③表示血管,②表示相应的结构,箭头表示血流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②为肾脏,则③中的尿素含量减少
B.若②为骨骼肌,则③中的氧气含量增加
C.若②为肺,则③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D.若②为小肠,则餐后1小时③中的葡萄糖含量减少
二十三.输血与血型(共1小题)
28.(2021秋•拱墅区期末)如图所示为小乐绘制的A型血和B型血的模型图。据此推测,AB型血的模型图是( )
A. B. C. D.
二十四.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共1小题)
29.(2021秋•拱墅区期末)如图所示为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过程a、b是通过人体的呼吸作用实现的
B.通过c过程,肺泡内的气体进入血液要通过2层细胞
C.血管甲内血液的氧气含量较高,颜色鲜红
D.血管乙与血管丙相比,血管乙内的血流速度较快
二十五.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共1小题)
30.(2020秋•拱墅区期末)如图甲和乙所示,小乐用两种方式进行酵母菌发酵葡萄汁制作葡萄酒。图甲装置中含有一定量的氧气,图乙装置中不含氧气;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测得一段时间内图甲和乙装置中酒精含量的变化趋势如图丙所示。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酵母菌的营养方式是异养型
B.图甲装置中的氧气含量减少
C.图乙装置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D.图丙中的曲线②表示图乙装置中的酒精含量变化趋势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三年(2020-2022)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题汇编-选择题(1-10题)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天平的使用(共1小题)
1.(2022秋•拱墅区期末)下列有关氢氧化钠溶液的配制、保存和酸碱度测定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
A.称量NaOH固体
B.溶解NaOH固体
C.保存NaOH溶液
D.测NaOH溶液的pH
【答案】D
【解答】解:A、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且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量筒内进行,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氢氧化钠溶液属于液体药品,应保存在细口瓶中,且氢氧化钠溶液能与玻璃反应,不能使用玻璃塞,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二.实验:观察小金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共1小题)
2.(2022秋•拱墅区期末)如图甲所示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体血涂片的情况,如图乙所示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小鱼尾鳍内毛细血管的血液流动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给A型血的人输入B型血时,①不会发生凝集反应
B.当人体内出现急性炎症时,②的数量会明显减少
C.③是毛细血管,判断依据是红细胞排成多行通过
D.观察与③相连的小动脉,应向右下移动培养皿
【答案】D
【解答】解:A、异型输血时,会发生①红细胞凝集。A错误。
B、当人体内出现急性炎症时,②白细胞的数量会明显增加。B错误。
C、③是小动脉,判断依据是血液由主干流向分支。C错误。
D、显微镜成像是倒立的虚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物像的移动方向与标本的移动方向相反,因此要观察与图中③相连的小动脉,应向右下移动培养皿。D正确。
故选:D。
三.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共2小题)
3.(2021秋•拱墅区期末)关于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CH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从分类上看:属于有机物
B.从变化上看:燃烧只生成一种物质
C.从性质上看:具有可燃性
D.从使用上看:点燃前要检验气体的纯度
【答案】B
【解答】解:A、甲烷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水两种物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C、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能燃烧,具有可燃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D、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为防止发生爆炸,点燃前要检验气体的纯度,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4.(2020秋•拱墅区期末)预防感染“新冠肺炎”常用消毒剂的成分及其使用注意事项如表所示:
消毒剂类型
成分
使用注意事项
含氯消毒剂
84消毒液(有效成分NaClO)
不能与洁厕灵(含盐酸)混用
醇类消毒剂
医用酒精(C2H5OH含量为75%)
远离火源
过氧化物类消毒剂
过氧化氢(H2O2)消毒剂
见光或受热易分解,有腐蚀性、有灼伤危险
过氧乙酸(CH3COOOH)消毒剂
下列有关上述常用消毒剂的分析,错误的是( )
A.NaClO属于氧化物,Cl的化合价为﹣1价
B.C2H5OH属于有机物,具有可燃性
C.过氧化氢消毒剂应放置于暗处密封保存
D.过氧乙酸消毒剂使用时谨防溅到皮肤上
【答案】A
【解答】解:A、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NaClO不属于氧化物,Cl的化合价为+1价,﹣1价错误,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B、C2H5OH属于有机物,具有可燃性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过氧化氢消毒剂应放置于暗处密封保存正确,因为过氧化氢见光或受热易分解,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过氧乙酸消毒剂使用时谨防溅到皮肤上正确,因为过氧乙酸有腐蚀性、有灼伤危险,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A。
四.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共1小题)
5.(2021秋•拱墅区期末)2021年三星堆考古挖掘获得重大发现,一批青铜器等精美文物相继出土。青铜的主要成分为铜、锡(Sn)合金,若要验证铜、锡的化学活动性强弱,下列试剂不能选用的是( )
A.ZnSO4溶液、Cu、Sn B.稀硫酸、Cu、Sn
C.CuSO4溶液、Sn D.SnSO4溶液、Cu
【答案】A
【解答】解:A、Cu、Sn均不能与ZnSO4溶液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锌>锡,锌>铜,但无法确定锡和铜的活动性强弱,故选项不能选。
B、锡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铜不能,说明了金属活动性锡>铜,故选项能选。
C、锡能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铜,说明了锡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故选项能选。
D、Cu不与SnSO4溶液反应,说明了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锡弱,故选项能选。
故选:A。
五.酸的化学性质(共1小题)
6.(2020秋•拱墅区期末)蚂蚁等昆虫叮咬人时,会向人体注入一种物质R,使皮肤红肿。实验测定物质R呈酸性,由此推断,要
消除红肿,可涂抹下列物质中的( )
A.食醋 B.肥皂水 C.浓氢氧化钠 D.稀盐酸
【答案】B
【解答】解:显酸性物质能和显碱性物质反应生成盐和水等物质,物质R呈酸性,应该用显碱性物质中和,食醋和稀盐酸都是显酸性物质,不能用来除去R,氢氧化钠具有较强的腐蚀性,不能用来除去R,肥皂水显碱性,可以用来除去R;
故选:B。
六.碱的化学性质(共1小题)
7.(2020秋•拱墅区期末)下列有关酸碱溶液配制及其性质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
A.称量NaOH固体 B.配制NaOH溶液
C.稀释浓H2SO4 D.测稀H2SO4的pH
【答案】C
【解答】解:A、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且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配制NaOH溶液时,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量筒内进行,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用水湿润pH试纸,若溶液显酸性或碱性,则稀释了待测溶液,使溶液的酸碱性减弱,测定结果不准确,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七.酸碱溶液的稀释(共1小题)
8.(2021秋•拱墅区期末)稀释浓硫酸并进行硫酸性质实验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答】解: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以防止酸液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为防止腐蚀胶头滴管,使用滴管的过程中不可平放或倒置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闻药品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烧杯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烧杯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八.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共1小题)
9.(2022秋•拱墅区期末)取一定量的铁粉和硫粉均匀混合后放进试管中,用酒精灯加热,当试管中的光扩展到整支试管后立即停止加热,静置冷却,最终得到不能被磁铁吸引的黑色物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铁从游离态变为化合态 B.反应后的生成物属于盐
C.此反应为吸热反应 D.此反应为化合反应
【答案】C
【解答】解:A、取一定量的铁粉和硫粉均匀混合后放进试管中,用酒精灯加热,当试管中的光扩展到整支试管后立即停止加热,静置冷却,最终得到不能被磁铁吸引的黑色物质,说明铁和硫在加热条件下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物是一种黑色物质,则铁从游离态变为化合态,故选项说法正确。
B、铁和硫在加热条件下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物是一种黑色物质,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选项说法正确。
C、取一定量的铁粉和硫粉均匀混合后放进试管中,用酒精灯加热,当试管中的光扩展到整支试管后立即停止加热,此反应的反应条件是加热,但为放热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D、铁和硫在加热条件下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物是一种黑色物质,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形式,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九.斜面及其工作特点(共1小题)
10.(2022秋•拱墅区期末)下列不属于斜面的是( )
A.盘山公路 B.撬棒
C.螺旋千斤顶 D.高架桥的引桥
【答案】B
【解答】解:盘山公路、螺旋千斤顶、高架桥的引桥都属于斜面,使用斜面可以省力,撬棒是杠杆,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一十.杠杆的分类(共2小题)
11.(2021秋•拱墅区期末)在如图所示的四种用具中,正常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A.筷子 B.瓶盖起子
C.园艺剪刀 D.核桃夹子
【答案】A
【解答】解:
A、筷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故A符合题意;
B、瓶盖起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故B不符合题意;
C、园艺剪刀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故C不符合题意;
D、核桃夹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2020秋•拱墅区期末)如图所示,利用筷子开启啤酒瓶盖,筷子相当于( )
A.费力杠杆 B.等臂杠杆
C.省力杠杆 D.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杠杆
【答案】C
【解答】解:如图所示的筷子杠杆中,攥瓶手的拇指处为支点,此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动力小于阻力,为省力杠杆。
故选:C。
一十一.电功与电能(共1小题)
13.(2021秋•拱墅区期末)下列家用电器中,正常工作相同的时间,消耗电能最多的是( )
A.冰箱 B.电热水壶 C.液晶电视 D.笔记本电脑
【答案】B
【解答】解:冰箱的功率约为200W;液晶电视的功率约为130W;电热水壶的功率约为1000W;笔记本电脑的功率约为几十瓦;由此可见,电热水壶的电功率最大,由W=Pt可知,用电器正常工作相同时间,电热水壶消耗的电能最多。
故选:B。
一十二.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共1小题)
14.(2022秋•拱墅区期末)北京时间2022年11月29日23时08分,搭载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五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火箭发射前内能为零
B.火箭升空过程不受地球作用力
C.火箭喷出的高温高压气体对火箭做功
D.火箭燃料的化学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
【答案】C
【解答】解:A、一切物体都有内能,故火箭发射前的内能不为零,故A错误;
B、火箭升空过程受地球重力作用,故B错误;
C、火箭喷出的高温高压气体对火箭施加力的作用,且火箭在该力的作用下沿力的方向移动了距离,对火箭做了功,故C正确;
D、火箭燃料的化学能先转化为内能,内能对外做功,转化为机械能,在能量转化的过程中,有能量的散失,故D错误。
故选:C。
一十三.核能(共1小题)
15.(2020秋•拱墅区期末)2020年12月,我国自主研制的核聚变关键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实现首次放电,标志着我国核聚变发展取得重大突破。下列关于核聚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核必须在超高温下才能发生聚变
B.任何两个原子核都可以发生聚变
C.原子弹爆炸时释放的巨大能量来自核聚变
D.目前核电站是利用核聚变释放的核能发电的
【答案】A
【解答】解:A、原子核必须在超高温下才能发生聚变,故A正确;
B、聚变是发生在氢原子核聚合时的能量,故B错误;
C、原子弹爆炸时释放的巨大能量来自核裂变,故C错误;
D、目前核电站是利用核裂变释放的核能发电的,故D错误。
故选:A。
一十四.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共1小题)
16.(2022秋•拱墅区期末)《易经》记载:“泽中有火”“上火下泽”。这是对甲烷气体在湖泊池沼水面上起火现象的描述。下列有关甲烷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烷的化学式为C2H4
B.甲烷属于有机物
C.甲烷燃烧只生成水
D.甲烷与空气的混合物遇火一定不会发生爆炸
【答案】B
【解答】解:A、甲烷的化学式为CH4,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甲烷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甲烷的化学式为CH4,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甲烷具有可燃性,与空气的混合物遇火可能会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一十五.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共1小题)
17.(2022秋•拱墅区期末)“生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重要的科学观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小肠壁上有丰富的肠腺,能分泌多种消化液,增加了吸收营养物质的表面积
B.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
C.心脏四腔中壁最厚的是右心室,这与它输送血液距离较远的功能相适应
D.肾小管细长而曲折,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这有利于肾小管的滤过作用
【答案】B
【解答】解:A、小肠内有皱襞和绒毛,增加了吸收营养物质的表面积。A错误。
B、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B正确。
C、心脏四腔中壁最厚的是左心室,它是体循环的起点,输送血液路线最长,需要的压力最大。C错误。
D、肾小管细长而曲折,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这有利于肾小管将全部的葡萄糖和大部分的水及一部分无机盐重新吸收送回血液。D错误。
故选:B。
一十六.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共1小题)
18.(2020秋•拱墅区期末)豆浆是一种老少皆宜的营养食品。每百克豆浆部分营养物质含量如下表所示(单位:克)。下列有关说法
正确的是( )
蛋白质
糖类
脂肪
维生素A
1.80
1.10
0.70
0.015
A.豆浆中的蛋白质在人体的胃部被消化成氨基酸
B.豆浆中的糖类可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C.豆浆中的脂肪可被人体直接吸收利用
D.豆浆中的维生素A只被人体的小肠壁吸收
【答案】B
【解答】解:A、豆浆中的蛋白质在人体的胃部被消化成多肽,A错误。
B、糖类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人体的一切活动,包括走路、学习、呼吸等都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大部分是由糖类提供的。B正确。
C、脂肪是大分子物质,不能直接吸收利用,C错误。
D、维生素A能被人体的小肠和大肠吸收,D错误。
故选:B。
一十七.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共2小题)
19.(2020秋•拱墅区期末)如图为人体消化系统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合理的是( )
A.①分泌的胆汁流入胆囊浓缩和贮存
B.②分泌的消化液只含一种消化酶
C.③分泌的消化液能将脂肪彻底分解
D.④分泌的胰岛素通过导管流入十二指肠
【答案】A
【解答】解:A、①是肝脏,能够分泌胆汁,胆汁不含消化酶,进入胆囊储存,A正确;
B、②小肠分泌的消化液肠液,含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的多种种消化酶,B错误;
C、③胃只能初步消化蛋白质,不能消化脂肪,C错误;
D、④胰腺内分泌的胰液通过导管流入十二指肠,胰岛素不进入十二指肠,D错误。
故选:A。
20.(2022秋•拱墅区期末)如图所示为人体消化系统的模式图,①~⑥代表其中的部分结构。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食物中的蛋白质在①处开始消化
B.④处没有消化和吸收功能
C.⑤分泌的胆汁不含消化酶
D.葡萄糖在⑥处大量被吸收
【答案】D
【解答】解:A、食物中的蛋白质在④胃处开始消化,在⑥小肠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A错误。
B、④胃能初步消化蛋白质,能吸收水、无机盐和酒精,B错误。
C、③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腺体,能分泌 胆汁,胆汁中不含消化酶,对脂肪有乳化作用,C错误。
D、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葡萄糖在⑥小肠处大量被吸收,D正确。
故选:D。
一十八.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共1小题)
21.(2021秋•拱墅区期末)如图所示为蛋白质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a、b分别表示胃、小肠中参与蛋白质消化的消化液,X表示经小肠消化后的终产物,则a、b和X分别是( )
A.胃液,胰液和肠液,氨基酸
B.唾液,肠液和胰液,葡萄糖
C.胃液,胆汁和肠液,脂肪酸
D.胆汁,肠液和胰液,甘油和脂肪酸
【答案】A
【解答】解: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中胃蛋白酶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多种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则a为胃液、b为肠液胰液、X为氨基酸。
故选:A。
一十九.注意合理营养(共2小题)
22.(2021秋•拱墅区期末)如图为中国居民的“平衡膳食宝塔”。青少年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期,专家建议应该多吃一些③、④层的食物,主要是因为该层的食物中富含( )
A.淀粉 B.脂肪 C.蛋白质 D.维生素
【答案】C
【解答】解: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平衡膳食宝塔”中第③、④层中的食物中含有比较丰富的蛋白质,应该多食。
故选:C。
23.(2022秋•拱墅区期末)小乐的早餐为一杯牛奶、一个鸡蛋和一个苹果。从“合理营养、平衡膳食”的角度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牛奶可补钙,人体缺钙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B.鸡蛋可提供蛋白质,蛋白质是人体主要的贮能物质
C.苹果可提供维生素,维生素可为人体提供能量
D.早餐中应加入糖类食物,糖类是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答案】D
【解答】解:A、牛奶可补钙,人体缺钙会引起佝偻病或骨质疏松症。错误。
B、鸡蛋可提供蛋白质,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脂肪是人体主要的贮能物质。错误。
C、维生素既不构成细胞,也不提供能量,但能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错误。
D、早餐中应加入糖类食物,糖类是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人体的一切活动,包括走路、学习、呼吸等都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大部分是由糖类提供的。正确。
故选:D。
二十.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共1小题)
24.(2021秋•拱墅区期末)如图所示为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永久涂片”的视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是白细胞,能抵抗病菌的侵入
B.②是最小的血细胞,有运输氧的功能
C.如果某人患有炎症,③的数量会高于①
D.如果某人患有贫血,可能是①的数量低于正常值
【答案】D
【解答】解:A、③白细胞可以作变形运动,身体某处有病菌时,白细胞会穿过毛细血管壁,吞噬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作用,是人体与疾病斗争的“卫士”,A错误。B、②血小板的功能是止血和加速凝血,B错误。
C、如果人体内白细胞数量高于正常值,很可能是身体有了炎症,但是③白细胞的数量不会高于①红细胞。C错误。
D、人体①红细胞过少或血红蛋白过少都会出现贫血现象,D正确。
故选:D。
二十一.血管的结构、功能和保健(共1小题)
25.(2020秋•拱墅区期末)小乐完成“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和“制作和观察血涂片”等实验后,做出的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甲中,血管a中血液流动的速度最小
B.甲中,血管b的管壁最薄、管径最大
C.乙中,细胞①在毛细血管中一般排呈单行通过
D.乙中,低倍显微镜下可观察到三种血细胞的形态和数量
【答案】C
【解答】解:A、甲中,血管a中血液流动的速度最快,属于动脉,错误。
B、b管壁最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径最小,是毛细血管,错误。
C、乙中,细胞①红细胞在毛细血管中一般排呈单行通过,正确。
D、图乙中②白细胞数量比较少,不易观察到,血小板形状不规则,不易观察到,错误。
故选:C。
二十二.血液循环的途径(共2小题)
26.(2020秋•拱墅区期末)如图所示为人体血液流经血管a、b、c时,血液含氧量与血压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血管a中的血压来自心脏的左心室
B.血管b是人体各部分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
C.血管a是主动脉,血管c是体静脉
D.血液从血管a流向c时,氧气与血红蛋白的结合率增加
【答案】D
【解答】解:血液循环途径如图所示:
A、a肺动脉中的血液来自心脏的右心室,错误;
B、经过b后,血液中的氧气增加,因此b是肺部的毛细血管网,错误;
C、a是肺动脉,c是肺静脉。错误;
D、血液从a肺动脉流向c肺静脉时,氧气与血红蛋白的结合率增加,正确。
故选:D。
27.(2022秋•拱墅区期末)如图所示为小乐构建的人体生理活动的概念模型,其中①③表示血管,②表示相应的结构,箭头表示血流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②为肾脏,则③中的尿素含量减少
B.若②为骨骼肌,则③中的氧气含量增加
C.若②为肺,则③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D.若②为小肠,则餐后1小时③中的葡萄糖含量减少
【答案】A
【解答】解:A、若②为肾脏,血液流经肾脏时,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后,血液中的尿素会随尿排出,因此③肾静脉中的尿素含量会减少,正确。
B、若②为骨骼肌,则属于体循环路线,骨骼肌细胞要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所以流经骨骼肌的血液氧气会减少,二氧化碳会增多,因此③中的氧气会减少,错误。
C、若②为肺,在肺部发生气体交换,肺泡中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则③肺静脉中氧气会增多,二氧化碳的含量会减少,错误。
D、小肠是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若②为小肠,则餐后1小时,由于小肠吸收了大量的营养物质(包括葡萄糖),因此③肠静脉中的葡萄糖含量会增多,错误。
故选:A。
二十三.输血与血型(共1小题)
28.(2021秋•拱墅区期末)如图所示为小乐绘制的A型血和B型血的模型图。据此推测,AB型血的模型图是( )
A. B. C. D.
【答案】B
【解答】解:ABO血型的对比:
血型
红细胞凝集原
血清凝集素
A型
A
抗B
B型
B
抗A
AB型
A、B
无
O型
无
抗A、抗B
AB型血红细胞上含A、B两种凝集原,血清中则不含抗A及抗B凝集素。
故选:B。
二十四.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共1小题)
29.(2021秋•拱墅区期末)如图所示为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过程a、b是通过人体的呼吸作用实现的
B.通过c过程,肺泡内的气体进入血液要通过2层细胞
C.血管甲内血液的氧气含量较高,颜色鲜红
D.血管乙与血管丙相比,血管乙内的血流速度较快
【答案】B
【解答】解:A、a、b表示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A错误。
B、肺泡内的气体进入血液要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2层细胞,B正确。
C、当血液流经肺泡时,肺泡中氧的浓度高,周围血液中氧的浓度低,这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扩散进入血液。这样血液由含氧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C错误。
D、血管乙与血管丙相比,血管乙内的血流速度最慢,D错误。
故选:B。
二十五.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共1小题)
30.(2020秋•拱墅区期末)如图甲和乙所示,小乐用两种方式进行酵母菌发酵葡萄汁制作葡萄酒。图甲装置中含有一定量的氧气,图乙装置中不含氧气;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测得一段时间内图甲和乙装置中酒精含量的变化趋势如图丙所示。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酵母菌的营养方式是异养型
B.图甲装置中的氧气含量减少
C.图乙装置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D.图丙中的曲线②表示图乙装置中的酒精含量变化趋势
【答案】D
【解答】解:A、酵母菌细胞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营养方式为异养,A正确;
B、图甲装置中酵母菌进行的有氧呼吸,因此氧气含量减少。B正确;
C、图乙装置中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因此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C正确;
D、图甲一开始进行的有氧呼吸,不能产生酒精,后来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所以图丙中的曲线②表示图甲装置中的酒精含量变化趋势,D错误。
故选:D。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三年(2020-2022)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题汇编-选择题(1-10题),共28页。
这是一份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三年(2020-2022)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题汇编-选择题(1-10题),共28页。
这是一份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三年(2020-2022)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题汇编-选择题(1-10题),共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