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2019)必修下册寒假自学语法 7 词的构成
展开现代汉语语法 ⑦ | 名词和动词
按照词的意义和语法功能,词分实词和虚词。实词分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六类,虚词分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六类。
一、
名词
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一)名词的分类
1.表示人的名称:作家/记者/农夫/青年/娃娃
2.表示具体事物:森林/河流/房屋/苹果/山羊
3.表示抽象事物:科学/经验/传统/感情/品格
4.表示时间:白天/立秋/昨天/春节/明年
5.表示处所:中国/江南/河北/南京/地坛
6.表示方位:上/下/左/右/东/西/南/北/里头/外边/上面/中间
(二)名词的语法特点
1.名词一般能同数量词组合,如“一片森林”“五架飞机”。
2.名词一般不能同副词组合,如不能说“不钢笔”“很桌子”。
3.名词一般不能重叠。“妈妈”“奶奶”不是词的重叠,是重叠式合成词。
4.方位名词常用在其他名词后面,组成名词短语,如“屋檐下”“春节前后”。
5.名词的语法功能主要是作主语、宾语,如“沙漠变绿洲”;作定语,如“鸟儿的叫声”。表示时间、处所的名词,可以作状语,如“他早晨出门了”“我们楼下谈”。
二、
动词
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的词。
(一)动词的分类
1.表示动作行为:笑/跳/唱/爱护/守卫
2.表示存现、消失或发展、变化:有/出现/丢失/增加/灭亡
3.表示心理活动:爱/恨/想念/喜欢/担心
4.表示使令意义:使/让/叫/要求
5.表示可能意愿(能愿动词):能够/愿意/可以/应该/要/会/敢/肯
6.表示趋向(趋向动词):上/下/来/去/起来/回去/上来/过去
7.表示判断(判断动词):是
(二)动词的语法特点
1.动词能同副词组合,如“不看”“都来”;但一般不受程度副词的修饰。
2.动词大多能直接带宾语(及物动词),如“看电视”“去北京”。
3.有些动词可以重叠。
(1)AA式,如“走走”“听听”;
(2)ABAB式,如“学习学习”“考虑考虑”;
(3)AABB式,如“来来去去”“说说笑笑”。
4.能愿动词常用在其他动词前面,组成能愿短语,如“能说”“敢问”;趋向动词常用在其他动词后面,组成趋向短语,如“跑回去”“站起来”。
5.动词的语法功能主要是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如“风停了”“我们热爱祖国”;也可以作定语、补语等,如“奔驰的火车”“冷得发抖”。
【课后练习】
一、先选出一个不同词类的词,再选出一个同一词类中不同小类的词。
1. A.稻子 B.飞机 C.昆虫 D.思想 E.停止 ( )( )
2. A.能够 B.情绪 C.应该 D.向往 E.可以 ( )( )
二、指出下面各个词的词性。
1. ⑴情愿( )⑵心愿( )⑶但愿( )
2. ⑴重视( )⑵重量( )⑶重器( )
3. ⑴培养( )⑵教养( )⑶休养( )
答案
一、1.E D(E是动词,其余是名词;D表示抽象事物,其余表示具体事物)2.B D(B是名词,其余是动词;D表动作行为,其余表可能意愿)
二、1.⑴动 ⑵名 ⑶动 2.⑴动 ⑵名 ⑶名 3.⑴动 ⑵名 ⑶动
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2019)必修下册寒假自学语法34 复句: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2019)必修下册寒假自学语法34 复句,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后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2019)必修下册寒假自学语法13 词的兼类: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2019)必修下册寒假自学语法13 词的兼类,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后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2019)必修下册寒假自学语法 12 助词+叹词+拟声词: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2019)必修下册寒假自学语法 12 助词+叹词+拟声词,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