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展开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除草剂敏感型的大豆经辐射获得抗性突变体,且敏感基因与抗性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突变体若为基因突变所致,则再经诱变不可能恢复为敏感型
B.突变体若为一条染色体的片段缺失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为隐性基因
C.突变体若为一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的片段缺失所致,则再经诱变可恢复为敏感型
D.抗性基因若为敏感基因中的单个碱基对替换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不能编码肽链
2、脊柱发育不良(SMDK)的发生与常染色体上TRPV4基因的突变有关。现有一个SMDK患者家系如下图1,科研人员对该家系各成员TRPV4基因所在的同源染色体上相应位点序列进行检测,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成员
测序结果
Ⅰ-1、Ⅰ-2、Ⅱ-1
只有...TACTTCACCCGTGGGCTGAAG...
Ⅱ-2、Ⅲ-1
…TACTTCACCCGTGGGCTGAAG…和…TACTTCACCCATGGGCTGAAG
A.Ⅱ-2的致病基因来自于I-1和I-2
B.TRPV4基因发生了A-T碱基对替换为G-C导致突变
C.I-1产生配子时发生了TRPV4基因隐性突变可能导致该家系SMDK发生
D.Ⅱ-2早期胚胎细胞中发生了TRPV4基因显性突变可能导致该家系SMDK发生
3、基因型为AaBbDd的二倍体生物,其体内某精原细胞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变化如图所示。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细胞能产生AbD、ABD、abd、aBd四种精子
B.三对等位基因的分离均发生在次级精母细胞中
C.B(b)与D(d)间发生重组,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D.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换导致了染色体结构变异
4、大鼠控制黑眼/红眼的基因和控制黑毛/白化的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某个体测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黑眼黑毛:黑眼白化:红眼黑毛:红眼白化=1:1:1:1。该个体最可能发生了下列哪种染色体结构变异( )
A.B.
C.D.
5、香蕉的原始种是尖苞野蕉和长梗蕉两个野生芭蕉属品种,尖苞野蕉味甜但多籽,长梗蕉软糯但酸涩。科研人员利用这两个品种培育出五个新品种。(图中A、B分别表示不同的染色体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FHIA-02蕉可以通过低温处理尖苞野蕉的种子获得
B.大麦克香蕉品种无子的原因是其原始生殖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
C.尖苞野蕉和长梗蕉杂交能培育出后代,但不是同一种生物
D.五个新品种香蕉的糖类和蛋白质等物质含量可能增多
6、将生物的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全部染色体,按其大小、形态特征顺序排列所构成的图像称为染色体组型。下列关于染色体、染色体组、染色体组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的一个配子中的全部染色体称为一个染色体组
B.染色体组型图中的染色体数目和DNA分子数目不相同
C.对于同一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的特征、染色体组数、染色体组型都是相同的
D.染色体组型有种的特异性,因此可用来判断生物的亲缘关系,也可以用于镰刀型贫血症等遗传病的诊断
7、控制色弱的基因与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的相同位点。下图为某家系色觉表现情况,据图分析,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
A.色觉表现的显隐性关系为正常>色弱>色盲
B.Ⅱ2和Ⅱ3再生一个女儿一定是杂合子
C.Ⅱ5和Ⅱ6的后代患色弱的概率为1/8
D.人群中存在的与该位点相关的基因型有9种
8、由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引起的苯丙酮尿症(单基因隐性遗传病)会对婴儿的神经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我国部分地市对新生儿进行免费筛查并为患儿提供低苯丙氨酸奶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上述突变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导致婴儿患苯丙酮尿症
B.通过染色体检查及系谱图分析,可明确诊断携带者和新生儿患者
C.减少苯丙氨酸摄入可改善新生儿患者症状,说明环境能影响表现型
D.禁止近亲结婚可杜绝该遗传病患儿的降生
9、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具有很大差异。然而在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却能揭示它们有共同的祖先,下列说法不能为“生物有着共同起源”提供证据支持的是( )
A.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是自养的
B.细胞学说中“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的观点
C.几乎所有生物几乎都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D.植物、动物、细菌和真菌的细胞内,都是以ATP作为能量“货币”的
10、人与黑猩猩是从大约700万年前的共同祖先进化而来,两个物种成体的血红蛋白均由α和两种肽链组成,但α链的相同位置上有一个氨基酸不同,据此不能得出( )
A.这种差异是由基因中碱基的替换造成的
B.两者共同祖先的血红蛋白也有α链和β链
C.两者的血红蛋白都能行使正常的生理功能
D.导致差别的变异发生在人这一物种形成的过程中
11、刺猬背部布满硬刺,遇敌害时,身体缩成一团,使硬刺竖起,以保护自己;但有时却被狐狸抛向空中,待其落地伸展躯体时被吃掉。这个例子说明了( )
A.适应的普遍性B.适应的相对性C.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生物的变异性
12、理论上,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小于致病基因频率的是( )
A.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常隐)在人群中的发病率
B.软骨发育不全(常显)在人群中的发病率
C.红绿色盲(X隐)在男性中的发病率
D.抗维生素D佝偻病(X显)在女性中的发病率
13、某小鼠种群中A对a为显性,A基因频率为0.5。由于栖息环境温度效应,带有a基因的配子中有一定比例被淘汰而无法存活,此淘汰比例称为淘汰系数,以s表示。此种群个体间随机交配,基因A和a都不产生突变,没有迁出和迁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环境温度使小鼠种群A/a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B.随繁殖代数的增加,基因型为aa的个体所占比例减小
C.若淘汰系数s=1/3,则F1中显性个体的比例为0.84
D.若大量基因型为aa的个体迁入此种群,则s会变大
14、科研人员从溶杆菌属的细菌中提取出了一种新型抗生素(LysocinE),它能对抗常见抗生素无法对付的超级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超级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药性变异来源于突变或基因重组
B.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超级细菌形成的实质是自然选择使耐药性变异定向积累
C.“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这一超级细菌的形成意味着该种群一定发生了进化
D.施用新型抗生素(LysocinE)会使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种群消亡
15、如图表示渐进式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中A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B.图中B表示地理隔离,地理隔离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可导致C的形成
C.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进而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16、下图表示一片生活着赤腹松鼠的森林(阶段I)被农田分隔成斑块(阶段Ⅱ),几年后又建立人工森林通道连接森林斑块(阶段Ⅲ)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 阶段I的物种多样性一定高于阶段Ⅱ
② 阶段Ⅱ,将森林开垦为农田破坏了赤腹松鼠的栖息地
③ 阶段Ⅱ,森林斑块的出现提高了赤腹松鼠的物种多样性
④ 阶段Ⅲ,人工森林通道有利于赤腹松鼠进行基因交流
A.① ③ B.③ ④ C.② ③ D.② ④
17、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
A.葡萄糖氧化分解 B.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C.肝细胞合成载脂蛋白 D.唾液溶菌酶分解口腔中细菌
18、图是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⑤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① ②
B.① ② ③ ④组成了体液,其中① ② ④构成了内环境
C.②④中的蛋白质可以通过毛细淋巴管壁相互交换
D.若③为脑细胞,⑤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①处
19、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大鼠静脉滴注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
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
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mL
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
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
20、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如果某种器官的功能出现障碍,就会引起稳态失调。下列关于病症或疾病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一次性摄入过多蛋白质会引起组织水肿
B.“风寒感冒”说明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C.镰状细胞贫血是由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
D.高原地区的人体内血红蛋白含量高是内环境失稳的表现
21、醉氧又称低原反应,是指长期在高海拔地区工作的人,在平原居住后会发生不适应,从而出现疲倦、嗜睡、头昏、腹泻等症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与胆固醇、血红蛋白一样,氧气也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B.醉氧是外界环境的变化导致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发生了变化
C.患者发生严重腹泻后,补充水分的同时要注意补充无机盐
D.醉氧说明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2、人的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后者又包含了脑神经和脊神经,它们都含有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和传出神经(运动神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呼吸中枢和血糖平衡中枢均位于下丘脑
B.脊神经是传出神经,支配躯干、四肢等部位的运动
C.呼吸、心跳、胃肠蠕动、眨眼等活动都不受意识支配
D.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时,人会出现血管收缩的现象
23、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主要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两大类。下列有关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元即神经细胞,由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等组成
B.在人体内,神经胶质细胞的数量比神经元的多
C.树突和轴突上均有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
D.经神经胶质细胞参与构成的神经纤维表面的髓鞘属于神经元的一部分
24、在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反射弧分析的实验中,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观察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结果如下表:
刺激部位
反应
破坏前
破坏后
左后肢
左后肢收缩
右后肢收缩
左后肢不收缩
右后肢不收缩
右后肢
左后肢收缩
右后肢收缩
左后肢收缩
右后肢收缩
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弧被破坏的部分可能是( )
①感受器
②传入神经
③神经中枢
④传出神经
⑤效应器
A.①或② B.②或③ C.③或④ D.④或⑤
25、由于饲养员的长期投喂,大熊猫一听到该饲养员的脚步声就会分泌唾液。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饲养员的脚步声引起大熊猫分泌唾液属于条件反射
B.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有利于大熊猫对环境的适应
C.大熊猫吃竹笋时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D.园区内其他饲养员的脚步声可能不会引起大熊猫分泌唾液
26、如图为神经纤维的局部结构示意图,被髓鞘包裹区域(b、d)钠、钾离子不能进出细胞,裸露区域(a、c、e)钠、钾离子进出不受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b、d区域不能产生动作电位
B.c区域处于兴奋状态,钠离子内流,形成动作电位
C.a区域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较大
D.局部电流在细胞膜内的传导方向为a→c和e→c
27、一般情况下,相邻的两个神经元并不是直接接触的,而是通过突触结构连接而成,利用神经递质完成信息传递的。下列有关突触和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递质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因此神经递质都是大分子有机物
B.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和通过突触间隙时都会消耗能量
C.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会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
D.突触前膜通常是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膜,后膜可以是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膜
28、人体排尿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活动,下图表示人体排尿反射过程。当膀胱被尿液充盈时,膀胱内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使人产生尿意,引起膀胱的逼尿肌收缩排出尿液,逼尿肌收缩又进一步刺激牵张感受器兴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若P处受损,膀胱将无法排出尿液
B.人产生尿意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C.排尿过程中有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相互转化
D.成人的排尿反射存在分级调节
29、下列有关人体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细胞K+的外流需要细胞呼吸提供能量
B.只有神经细胞膜上存在识别神经递质的受体
C.在反射活动中,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
D.若左腿的传出神经受损,则左腿不能运动,刺激无感觉
30、心脏的搏动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控制,其中副交感神经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心肌细胞膜上的M型受体,使心肌细胞的收缩受到抑制,心率减慢;交感神经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可以和心肌细胞膜上的β肾上腺素受体结合,使心率加快。但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心脏的作用强度不是等同的,利用心得安和阿托品进行如下实验(心得安是β肾上腺素受体的阻断剂,阿托品是M型受体的阻断剂)。对两组健康青年分别注射等量的阿托品和心得安各4次,给药次序和测得的平均心率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每一组的每位健康青年共进行了8次心率的测定
B.注射阿托品后交感神经的作用减弱,副交感神经作用加强
C.乙酰胆碱与M型受体结合,使得心肌细胞的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
D.副交感神经对心跳的抑制作用远超过交感神经对心跳的促进作用
二、读图填空题
31、常规体检时,通常要做血液生化检查,以了解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是否正常。下表是某男子血液生化检查的化验单,请分析回答:
项目
检测结果
单位
参考范围
提示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17
U/L
9~50
肌酐
132
μmol/L
57~97
偏高
尿素
4.1
mmol/L
3.1~8
血清葡萄糖
9.2
mmol/L
3.9~6.1
偏高
甘油三酯
2.81
mmol/L
0~1.7
偏高
总胆固醇
5.03
mmol/L
0~5.18
(1)血液的生化指标可以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验单显示血液中每种成分的参考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说明健康人的血液中每一种成分都处于_____________中。
(2)肌酐是人体肌肉代谢的产物,属于小分子物质,可通过肾小球滤过,全部随尿液排出。根据此化验单中肌酐的数值,可推测该男子_____________(器官)的功能可能损伤。
(3)检测血糖最好在空腹时进行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科学家用化学分析的方法测得人体血浆的化学组成中,血浆蛋白含量为6.9%,无机盐含量不足1%,但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无机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2、在莫桑比克国家公园里,很多老象没有象牙。研究发现,在没有盗猎的自然环境下,只有2%至4%的雌象不会长象牙;而最近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内战(偷猎严重)结束后大象总数急剧下降,新出生的雌性大象约有三分之一没长象牙。没有象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象的正常生活。人们认为:从战争中幸存下来的大象繁衍出无牙的下一代,显然是为了保护它们免于被偷猎。
(1)假设有象牙受基因B控制,则出现无象牙基因b的原因是发生了_______________,自然环境中不长象牙的雌象长期保持在只有2%至4%的主要原因是该突变____________。若偷猎现象在较长时间内存在且每代使有象牙个体减少1/3,则下一代大象中有象牙基因B的频率会___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偷猎现象的存在是否使大象种群发生了进化?请做出判断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战争中幸存下来的大象繁衍出无牙的下一代,显然是为了保护它们免于被偷猎”,根据现代进化理论,这句话表述是否正确?请做出判断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下图为甲、乙两种遗传病(其中一种是伴性遗传)的某遗传家系图,家系中无基因突变发生,且Ⅰ4无乙病基因。人群中这两种病的发病率均为1/625。
(1)甲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乙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若Ⅳ2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则该染色体畸变的发生与_____________________(填“Ⅲ4”、“Ⅲ5”或“Ⅲ4或Ⅲ5”)有关。
(3)若Ⅲ4与Ⅲ5再生1个孩子,患甲病概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只患乙病概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只考虑甲乙两病所对应的基因,Ⅱ1与Ⅳ3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_。
34、下图中甲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元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c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元上的电表,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变化;d表示神经肌肉接点,可看成是突触。请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1)图甲中反射弧的效应器是_________________。
(2)若将该反射弧放入较低浓度的钠盐培养液中,传入神经元静息时,膜内Na+浓度将____________(填“高于”、“低于”、“等于”)膜外。神经纤维兴奋时动作电位的峰值(图乙中③的数值)将________________(填“上升”、“不变”、“下降”)。
(3)正常情况下,用a刺激神经或用b刺激骨骼肌均会引起骨骼肌收缩。某同学做实验时用a刺激神经,发现骨骼肌没有收缩。为探究导致骨骼肌不收缩的受损部位,该同学利用图甲中的反射弧,设计了实验方案,通过观察c的电位变化和骨骼肌收缩情况进行判断。(注:只考虑一个部位受损)请设计实验并预测不同结论对应的实验现象。
①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传出神经受损。
②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骨骼肌受损。
③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d部位受损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突变体若为基因突变所致。由于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则再经诱变有可能恢复为敏感型。A错误;突变体若为一条染色体的片段缺失所致。缺失后表现为抗性突变体,可推测出除草剂敏感型的大豆为杂合子。缺失片段中含有显性基因,缺失后表现了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所以抗性基因一定为隐性基因。B正确;突变体若为一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的片段缺失所致。则会导致控制该性状的一对基因都丢失。再经诱变也不能恢复为敏感型,C错误;抗性基因若为敏感基因中的单个碱基对替换所致,则此情况属于基因突变,抗性基因可能编码肽链,也可能不编码肽链,D错误。
2、答案:D
解析:根据系谱图推测I-1和I-2应该携带致病基因,但是根据表格中TRPV4基因测序结果,可知I-1和I-2并不携带致病基因,II-2、III-1同源染色体上只携带一个致病基因,该致病基因为显性基因,III-1的致病基因来自于II-2,而II-2的致病基因来自于基因突变(新基因产生的途径),A错误;根据表格TRPV4基因序列比对,可知TRPV4基因发生了G-C碱基对替换为A-T,从而导致基因突变,B错误;若I-1产生配子时发生了TRPV4基因隐性突变,因为I-2不携带致病基因,则II-2为致病基因携带者,不会导致该家系SMDK发生,C错误;若II-2早期胚胎细胞中发生了TRPV4基因显性突变,II-2会出现SMDK,II-1不携带致病基因,会导致后代有可能患病,所以可能导致该家系SMDK发生,D正确。故选D。
3、答案:B
解析: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初级精母细胞中,由于发生了交叉互换,B和b的分离可发生于次级精母细胞中,故A项错误。由于AbD位于一条染色体上,则aBd位于另一条同源染色体上,由于染色体上B和b所在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了交叉互换,所以最终产生的精子基因型为AbD、ABD、abd、aBd四种,故B项正确。
4、答案:C
解析:大鼠控制黑眼/红眼的基因和控制黑毛/白化的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两对等位基因为连锁关系,正常情况下,测交结果只能出现两种表型,但题干中某个体测交后代表型及比例为黑眼黑毛:黑眼白化:红眼黑毛:红眼白化=1:1:1:1,类似于基因自由组合的结果,推测该个体可产生四种数目相等的配子,其最可能发生了易位,使这两对等位基因的显性基因位于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上。故选C。
5、答案:B
解析:A、FHIA-03蕉是异源四倍体,可以通过低温或秋水仙素处理两原始种杂交获得的种子AB,经染色体数目加倍得到,A正确;B、大麦克香蕉品种无子的原因是其原始生殖细胞中有三个染色体组,减数分裂时出现联会紊乱,因此不能形成可育的配子,B错误;C、尖苞野蕉和长梗蕉含有不同的染色体组,具有生殖隔离,属于不同物种,C正确;D、五个新品种香蕉均属于多倍体,而多倍体的优点是糖类和蛋白质等物质含量显著增多,D正确。
故选:B。
6、答案:B
解析:B、有丝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DNA,而染色体组型是将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全部染色体,按其大小、形态特征顺序排列所构成的图像,因此染色体组型图中的染色体数目是其核DNA分子数目的1/2,B正确
7、答案:C
解析:
8、答案:C
解析:A、上述突变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进而导致婴儿患苯丙酮尿症,A错误;B、通过染色体检查及系谱图分析,不能确定是否基因突变,不能明确诊断携带者和新生儿患者,B错误;C、减少苯丙氨酸摄入可改善新生儿患者症状,说明环境能影响表现型,C正确;D、禁止近亲结婚可减少该遗传病患儿的降生,D错误。故选:C。
9、答案:A
解析:A、生物的代谢类型与生物有着共同起源没有必然的联系,且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是异养的,A符合题意;B、细胞都以分裂的方式产生新细胞,属于生物共同起源的细胞水平的证据,B不符合题意;C、翻译过程中几乎所有生物基本共用一套遗传密码,属于生物共同起源的分子水平的证据,C不符合题意D、植物、动物、细菌和真菌的细胞内,都是以ATP作为能量"货币",属于生物共同起源的分子水平的证据,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0、答案:D
解析:
11、答案:B
解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刺猬遇到敌害时身体缩成一团,以背部的硬刺保护自己。但狐狸有时会把刺猬抛向空中,待其落地伸展躯体的刹那间,咬住其无刺的腹部而将它吃掉。这个例子说明生物适应性是相对的,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2、答案:A
解析:
13、答案:D
解析:
14、答案:C
解析: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原核生物,其抗药性变异只来源于基因突变,A错误;B、超级细菌形成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错误;C、"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这一超级细菌的形成是原有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的改变,所以超级细菌一定发生了进化,C正确;D、施用新型抗生素会使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种群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但并不一定灭绝,D错误。故选C。
15、答案:B
解析:A、图中A示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是进化的原材料,A错误;B、图中B表示地理隔离,地理隔离能够导致种群的基因库出现差别,长期的地理隔可形成生殖隔离,B正确;C、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不能决定变异的方向,C错误;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错误。故选:B。
16、答案:D
解析:②阶段I,由于森林中的赤腹松鼠种群中存在变异,因此存在遗传多样性,①错误;②阶段II,将森林开垦为农田破坏了赤腹松鼠的栖息地,使森林中的赤腹松鼠被分割形成了不同的小种群,影响了其基因交流,②正确;③阶段II,3个森林斑块中的赤腹松鼠并没有形成新物种,因此不能体现物种多样性,③错误;④阶段III,人工森林通道增加了不同森林斑块中赤腹松鼠的基因交流,有利于保护松鼠的遗传多样性,④正确。综上分析,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7、答案:B
解析: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构成内环境。组织液主要由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壁渗出到细胞间而形成,大部分物质能够被重新吸收回血浆,一部分组织液经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液,淋巴液最终汇入血浆。A、葡萄糖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内,因此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反应,A错误;B、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发生在突触间隙,突触间隙内的液体是组织液,因此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B正确;C、肝细胞合成载脂蛋白发生在细胞内,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反应,C错误;D、口腔中的液体不属于体液,不是内环境,因此唾液溶菌酶分解口腔中细菌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过程,D错误。故选B。
18、答案:B
解析:据图分析,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图,图中: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③是细胞内液,④是淋巴,⑤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为动脉端。细胞生活的环境
19、答案:A
解析: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
20、答案:A
解析:A、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B、醉氧是外界环境的变化即氧气含量的突然增加导致内环境中氧气含量发生变化的过程,B正确;C、患者发生严重腹泻会影响水和无机盐的吸收,机体水分和无机盐都会减少,因此在补充水分的同时还要补充无机盐,以维持渗透压,C正确;D、醉氧使得机体出现疲倦、无力、嗜睡、胸闷、头昏、腹泻等症状,说明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D正确。故选A。
21、答案:D
解析:A、呼吸中枢位于脑干,A错误;B、脊神经按信息传递方向可分为传出神经和传入神经,B错误;C、长跑活动受意识支配,C错误;D、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时,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胃肠蠕动减慢,D正确。故选D。
22、答案:D
解析:神经元由细胞体、轴突、树突构成,髓鞘不属于神经元的结构
23、答案:A
解析:在反射弧分析的实验中,分别刺激左、右后肢,都会出现收缩反应;而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后,刺激左后肢,左、右后肢都不出现收缩的现象,说明是感受器或传入神经或神经中枢受到损伤;刺激右后肢,左、右后肢都出现收缩的现象,说明神经中枢未受到破坏。
24、答案:A
解析:A、饲养员的脚步声引起大熊猫分泌唾液需要大脑皮层参与,属于条件反射,A正确;B、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有利于大熊猫对环境的适应,条件反射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灵活性和适应性,大大提高了动物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B正确;C、大熊猫吃竹笋时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有的,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C错误;D、园区内其他饲养员的脚步声不属于条件刺激,可能不会引起大熊猫分泌唾液,D正确。故选C。
25、答案:C
解析:A、饲养员的脚步声引起大熊猫分泌唾液需要大脑皮层参与,属于条件反射,A正确;B、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有利于大熊猫对环境的适应,条件反射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灵活性和适应性,大大提高了动物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B正确;C、大熊猫吃竹笋时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有的,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C错误;D、园区内其他饲养员的脚步声不属于条件刺激,可能不会引起大熊猫分泌唾液,D正确。故选C。
26、答案:ABC
解析:A、由于c区域受到刺激,处于反极化状态,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膜内正离子多,但膜内钠离子仍然少于膜外,A正确;B、由于被髓鞘细胞包裹的轴突区域(b、d)钠、钾离子不能进出细胞,所以刺激c区域,b、d区域的电位仍为外正内负,不能产生动作电位,B正确;C、a区域处于极化状态,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较小,对钾离子的通透性较大,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C正确;D、局部电流在轴突内的传导方向为c→a和c→e,D错误。故选ABC
27、答案:D
解析:A、神经递质不全都是大分子有机物,如谷氨酸、甘氨酸等氨基酸也可作为神经递质,A错误;B、神经递质通过扩散作用通过突触间隙的过程不消耗能量,B错误;C、若神经递质为抑制性神经递质,则不会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C错误;D、突触由三部分组成,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中,突触前膜一定是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膜,突触后膜可以是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胞体膜,D正确。故选D。
28、答案:A
解析:A、若P处受损,脊髓失去了高级中枢的控制,但是在脊髓的控制下,膀胱仍然可以排出尿液,A错误;B、大脑皮层属于人的高级中枢,存在感觉中枢等,因此人产生尿意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B正确;C、排尿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兴奋从感受器到效应器传导需要经过突触结构,排尿过程中有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相互转化,C正确D、成人适时排尿体现了有意识的对排尿过程的控制,即体现神经系统对内脏的分级调节,排尿的过程中,当膀胱被尿液充盈时,膀胱内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使人产生尿意,引起膀胱的逼尿肌收缩,排出尿液,而逼尿肌收缩又进一步刺激牵张感受器兴奋,促进排尿过程进一步完成,体现了正反馈调节,D正确。故选A。
29、答案:C
解析:A、神经细胞K+的外流是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A错误;B、识别和结合神经递质的受体可能位于神经细胞膜上,也可能位于肌肉细胞膜或腺体细胞膜上,B错误;C、在反射活动中,兴奋在反射弧中是沿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的方向传导,是单向传导的,C正确;D、若仅左腿的传出神经受损,则其不能正常运动,但兴奋能传到大脑皮层,故有感觉,D错误。故选C。
30、答案:D
解析:A、每一组的每位健康青年共进行了9次心率的测定,A错误;B、阿托品是M型受体的阻断剂,注射阿托品会阻断乙酰胆碱与心肌细胞膜上的M型受体结合,使心肌细胞收缩的抑制作用减弱,心率加快,即副交感神经的作用减弱,B错误;C、乙酰胆碱与M型受体结合,使得心肌细胞的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心肌细胞的收缩受到抑制,心率减慢,C错误;D、由图分析可知,注射阿托品后心率的变化幅度明显大于心得安,说明副交感神经对心跳的抑制作用远超过交感神经对心跳的促进作用,D正确
31、答案:(1)当生物体内某项生理功能出现障碍时,血液内其代谢产物的含量会发生变化
动态平衡
(2)肾脏
(3)排除进食引起血糖升高的干扰
(4)血浆中虽然含有大量的蛋白质,但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大,单位体积溶液中蛋白质微粒数目少,产生的渗透压小
解析:
32、答案:(1)基因突变;具有有害性(不适应环境);减小
(2)是,大象种群的基因频率的发生了变化
(3)不正确,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了进化的方向
解析:
33、答案:(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伴Y染色体遗传病
(2)Ⅲ4或Ⅲ5
(3)1/26;25/52
(4)2/3
解析:
34、答案:(1)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骨骼肌
(2)低于;下降
(3)①用a刺激神经元,c(电表)记录不到电流
②用b刺激骨骼肌,骨骼肌不收缩
③用a刺激神经元,c(电表)记录到电流,骨骼肌不收缩,且用b刺激骨骼肌,骨骼肌收缩
解析:
平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平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探究题,读图填空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素质测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素质测试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安徽省马鞍山市二十二中等校高二上学期阶段检测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安徽省马鞍山市二十二中等校高二上学期阶段检测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