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考点分类训练:古诗表现手法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考点分类训练:古诗表现手法第1页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考点分类训练:古诗表现手法第2页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考点分类训练:古诗表现手法第3页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考点分类训练:古诗表现手法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考点分类训练:古诗表现手法,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这两首词,完成题目,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题目,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题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阅读-课外
    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寄题沙溪宝锡院①
    欧阳修
    为爱江西物物佳,作诗尝向北人夸。
    青林霜日换枫叶,白水秋风吹稻花。
    酿酒烹鸡留醉客,鸣机织苎遍山家。
    野僧独得无生②乐,终日焚香坐结跏③。
    【注】①宝锡院:寺庙名,在欧阳修的家乡江西。②无生:佛教语,不生不灭。③坐结跏:佛教坐禅之法。
    全诗塑造了怎样的野僧形象?是如何塑造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张求(节选)
    唐 庚
    张求一老兵,著帽如破斗。
    卖卜益昌市,性命寄杯酒。
    上语不假借,意自有臧否。
    坐此益寒酸,饿理将入口。
    士节久凋丧,舐痔甜不呕。
    求岂知道者,议论无所苟。
    本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老兵形象?是如何塑造的?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咏荆轲(节选)
    陶渊明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
    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
    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其人虽已殁,千载有馀情。
    本诗是怎样塑造荆轲的英雄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内容分析。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赵将军歌
    岑参
    九月天山风似刀,城南猎马缩寒毛。
    将军纵博[1]场场胜,赌得单于貂鼠袍[2]。
    注:【1】博:这里指古代军中较量骑射和勇力的一种游戏。【2】貂(diāo)鼠袍:用貂鼠皮做成的暖裘。貂鼠即貂,体细长,色黄或紫黑,皮毛极轻暖珍贵。
    本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将军形象?运用了何种手法?请结合诗歌简析。
    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赠郭将军①
    李白
    将军少年出武威,入掌银台护紫微②。
    平明拂剑朝天去,薄暮垂鞭醉酒归。
    爱子临风吹玉笛,美人向月舞罗衣。
    畴昔雄豪如梦里,相逢且欲醉春晖。
    【注】①此诗当是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出翰林后在长安作。②紫微,紫微星又叫北极星,古人认为北极星是帝星,此处用于比喻皇帝。
    本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郭将军形象?使用了何种手法?请结合整首诗具体分析。
    6.阅读下面这两首词,完成题目。
    望江南·闲梦远①(一)
    李煜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绿,满城飞絮辊②轻尘。忙杀③看花人!
    望江南·闲梦远(二)
    李煜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注】①这两首词是李煜亡国入宋后的作品。②辊(gǔn):翻滚,滚动,转动。③杀:同“煞”,形容极甚。
    这两首词在写景抒情的手法上有什么异同?请简要赏析。
    7.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赤壁
    杜庠①
    水军东下本雄图,千里长江隘舳舻。
    诸葛心中空有汉,曹瞒眼里已无吴。
    兵销炬影东风猛,梦断萧声夜月孤。
    过此不堪回首处,荒矶鸥鸟满烟芜。
    【注】①杜庠:字公序,号西湖醉老,明朝诗人。曾任知县,不久罢归;不得志,放情诗酒。
    请结合诗句分析尾联是如何抒情的。
    8.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题目。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采用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请对其作简要赏析。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题目。
    夜宿七盘岭①
    沈佳期
    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
    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芳春平仲②绿,清夜子规啼。
    浮客空留听,褒城③闻曙鸡。
    【注】①这首诗作于诗人被流放途中夜宿七盘岭之时。七盘岭,又名五盘岭,有石磴七盘而上,岭上有七盘关。②平仲,银杏的别称。③褒城,地名,今陕西汉中市北。
    这首诗的颈联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10.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题目。
    省试湘灵鼓瑟
    钱起
    善鼓云和①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②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注】①云和:地名,出产乐器。②冯夷:传说中的河神名。
    本诗与《李凭箜篌引》在音乐描写手法上有哪些相同之处?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11.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题目。
    题农父庐舍
    (唐)丘为
    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
    湖上春已早,田家日不闲。
    沟塍①流水处,耒耜②平芜间。
    薄暮饭牛罢,归来还闭关。
    插秧歌
    (宋代)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注】①沟塍:沟渠和田埂。②耒耜:古代种像犁的翻土农具,也做农具的统称。
    同样是农村题材,两首诗在表现手法、语言风格方面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题目。
    宿青草湖①
    杜甫
    洞庭犹在目,青草续为名。
    宿桨依农事,邮签②报水程。
    寒冰争倚薄,云月递微明。
    湖雁双双起,人来故北征。
    【注】①青草湖:古五湖之一,也叫巴丘湖,在古洞庭湖的南方。②邮签:驿馆夜间报时的更筹。
    请分析诗歌尾联的主要表现手法和情感。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题目。
    赠怀素草书歌(节选)
    李白
    吾师醉后倚绳床,须臾扫尽数千张。
    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
    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
    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
    湖南七郡凡几家,家家屏障书题遍。
    南宋诗论家刘克庄高度评价本诗,说:“自有草书以来,未有能形容此妙者。”但也有学者怀疑本诗非李白所作。请你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析本诗(节选部分)与李白诗作《将进酒》的相似之处,以作为本诗确为李白所作的佐证。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题目。
    暗香
    [宋]姜夔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①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②。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③,夜雪初积。翠尊④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忆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注:①何逊:南朝梁代诗人。②瑶席:丰盛美好的宴席。③叹寄与路遥:南朝时陆凯与范友善,自江南寄梅花与范晔。④翠尊:绿色的酒杯,这里指酒。
    简要分析本词的表现手法。
    15.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题。
    观书
    于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①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②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注释:①胸次:胸中,心里。②逐:挨着次序。
    本诗构思巧妙,意趣高雅。请结合尾联分析。
    16.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题目。
    咏蚕
    蒋贻恭
    辛勤得茧不盈筐,灯下缫丝恨更长。
    著处不知来处苦,但贪衣上绣鸳鸯。
    蚕妇
    来鹄
    晓夕采桑多苦辛,好花时节不闲身。
    若教解爱繁华事①,冻杀黄金屋里人。
    【注】①繁华事:赏花之类的事。
    这两首诗的主题大体一致,但构思不尽相同。请简要分析。
    1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题目。
    不睡
    文天祥
    频搔白首强忧煎,细雨青灯思欲颠。
    南北东西三万里,古今上下几千年。
    只因知事翻成恼,未到放心那得眠。
    眼不识丁马前卒,隔床鼾鼻正陶然。
    有论者以为尾联构思新巧、表意丰富,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请简要分析。
    1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题目。
    送襄垣王君归南阳别墅①
    韩翃
    都门霁后不飞尘,草色萋萋满路春。
    双兔坡东千室吏,三鸦水上一归人。
    愁眠客舍衣香满,走渡河桥马汗新。
    少妇比来多远望,应知蟢子②上罗巾。
    [注]①襄垣,在山西省长治市。南阳,今河南南阳市。②蟢子:蜘蛛的一种,亦称喜子、喜蛛。
    诗歌的尾联构思新奇,被认为是神来之笔,为人所称道。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1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题目。
    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①
    张孝祥
    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西风千里,送我今夜岳阳楼。日落君山云气,春到沅湘草木,远思渺难收。徙倚栏干久,缺月挂帘钩。
    雄三楚,吞七泽,隘九州。人间好处,何处更似此楼头?欲吊沉累②无所,但有渔儿樵子,哀此写离忧。回首叫虞舜,杜若满芳洲。
    【注】①1169年,张孝祥在荆州安抚使任上辞官,本诗作于其归隐途中。②沉累:指屈原投江。
    这首词和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都描写了“月”的意象。请从描写手法、营造意境、承载情感等角度,任选两点,分析两首词中“月”这一意象的不同之处。
    2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题目。
    早春寄王汉阳
    李白
    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
    昨夜东风入武阳,陌头杨柳黄金色。
    碧水浩浩云茫茫,美人不来空断肠。
    预拂青山一片石,与君连日醉壶觞。
    本诗与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在景情关系上有什么异同?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①“野僧”指的是山野的僧人,山野之僧人能够悟透人之生死,不去追求俗世的各种享受,终日参禅诵经,对信仰坚定不移。②运用衬托手法,以环境衬托人物形象,溪山秀美风光和朴实真挚的农村生活并不能打动佛者的虔诚心,“野僧”自甘整日念佛诵经,表现“野僧”对信仰坚定不移;运用对比手法,以自己的“爱”“夸”和野僧的“独得”进行对比;正面描写,以“终日焚香”直接展现野僧的特点。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
    尾联“野僧独得无生乐,终日焚香坐结跏”写“野僧”:“无生乐”,指佛家对生死的认识;“坐结跏”,指佛者诵经时的坐法。尾联两句,写山野之僧人能够悟透人之生死,不去追求俗世的各种享受,终日参禅诵经。这两句诗,既是照应前四句所造之景,溪山秀美之处乃佛家理想的清净地方;又以前四句的秀美之景对野僧进行衬托,溪山秀美风光和朴实真挚的农村生活并不能打动佛者的虔诚心,“野僧”自甘整日念佛诵经,对信仰坚定不移。诗人在首联写自己“爱江西物物佳”“作诗尝向北人夸”,以自己对家乡风物的喜爱和野僧“独得无生乐”形成对比,突出野僧的坚定不移;尾联写野僧“终日焚香坐结跏”,这是直接写野僧的行为,是对野僧的正面描写,“野僧”整日念佛诵经,表现了“野僧”对信仰的坚定不移。
    2.形象:①贫穷落魄/落拓不羁/落魄潦倒,如“著帽如破斗”,“性命寄杯酒”。②敢于直言,不趋炎附势/为人有原则,如“一语不假借,意自有臧否”,写张求解卦直言,不借助他人言语说逢迎的话。
    塑造手法:①直接描写/正面描写/外貌描写。②对比。将张求敢于直言、不曲意逢迎的精神跟士人品行作对比。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及描写手法的能力。
    先看人物形象。
    首先开门见山亮出他的身份:一个退伍的老兵,头戴一顶破斗似的帽子,几个字就勾勒出一副落拓不羁的寒伧相。年既老而无以为生,只得在益昌(今四川昭化)市集上靠占卜糊口,又进一步从他的行业点出这是一个下九流的人物。说他寄性命于杯酒之间,可见其平生爱好,嗜酒如命。这些描写刻画出一个贫穷落魄、穷困潦倒的占卜者的形象。
    诗歌描写他“上语不假借,意自有臧否”,老兵处世有自己的原则,从不假借他人之语,对人对事有自己的褒贬,即使得罪了人,也无所畏惧。这个句子刻画了他敢于直言,不趋炎附势的正直形象。
    再看塑造手法。
    “著帽如破斗”是外貌描写;
    “上语不假借,意自有臧否”是正面写其性格特点;
    “士节久凋丧,舐痔甜不呕”“求岂知道者,议论无所苟”,以他不畏权势的强项精神与士大夫舐痔吮痈的丑恶嘴脸相对照,抒写了作者对世风日下、士节沦丧的强烈愤慨;将张求的不知“道”和士人的知“道”两相对比,张求不是通晓儒道的人,但议论却无所苟且,那些熟读经书、深知道义的士人却蝇营狗苟,恬不知耻。
    3.①用动作、神态的描写塑造形象,如“提剑出燕京”的动作写出了荆轲大义凛然、仗剑除暴的英姿。或“登车何时顾”的动作写出了荆轲义无反顾、一往无前的勇猛气概也可。②环境描写塑造人物形象。萧萧哀风吹过易水,淡淡水波泛起寒意,营造了悲壮、凄寒的氛围,突出荆轲勇于牺牲,蹈死不顾的形象。③衬托手法塑造形象。以刺秦时秦王的慌张惊恐衬托荆轲的果敢和勇猛威势。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本题考查的是人物描写的手法,主要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种。
    正面描写有:“提剑出燕京”“登车何时顾”两句是动作的描写,写出了荆轲的凛然之气和一去不返的大无畏精神;“雄发指危冠”怒发冲冠,是一句神态描写,以夸张之笔写出荆轲的雄猛的英雄气概。
    侧面描写有:“风逝寒波生”一句意思是,座席中吹过萧萧的哀风,水面上漾起淡淡的波纹,易水饯别,寒波号声,渲染一种激昂悲壮的氛围,是用环境衬托人物形象;“商音变羽声”曲调由凄凉的商声变为激昂的羽声,烘托悲壮的氛围,这是用音乐曲调的变化来描写和衬托人物的形象;“豪主正怔营”秦王一见不由胆颤心惊,描写秦王慌张惊恐,可以想见荆轲拔刀行刺之时那股令风云变色的虎威,这是用人物侧面衬托荆轲的果敢与威慑力。
    4.①本诗塑造了一个威武英勇、豪气善战的将军形象。②运用衬托的手法。前两句诗描绘了一个无比艰苦的环境,以衬托赵将军的威武英勇。后两句用赌博比喻战斗,激发想象,赵将军纵横驰骋,夺得单于貂袍拍马而回,从而表现了赵将军的豪气善战。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人物形象及表达技巧的能力。
    前两句展现了一幅寒风凛冽的边塞图。深秋时分,在寒冷的天山脚下,北风夹着严寒,犹如利刀一般砭人肌骨。这两句诗渲染环境、渲染气氛,为赵将军的活动,描绘了一个无比艰苦的环境,以衬托赵将军的威武英勇。
    后两句构思巧妙,比喻新颖。诗人用赌博来比喻战斗,手法新颖。岑参在诗中以“纵”来形容“博”,可以使人想象赵将军豪放的英雄气概。苦斗沙场,何等艰辛,而赵将军纵情驰骋于其中,视之如同方桌上的一场赌博游戏,表现出无比豪迈的气魄。“场场胜”,“赌得”“貂鼠袍”,显得如此轻松、潇洒。这里,作者似乎展现了赵将军手提大刀,刀尖挑着单于的貂袍拍马而回的轻盈身影。
    自然环境严寒艰苦,在如此艰难困难环境下,赵将军纵横驰骋,夺得单于貂袍拍马而回,赢得如此轻松潇洒自如,一个威武英勇、豪气善战的将军形象跃然纸上。
    5.①塑造了一位功高得宠、生活惬意、潇洒豪放,先得宠后失意的将军形象;②主要使用反衬(对比)手法,前六句层层铺垫,用铺叙的手法从各个角度层层渲染表现郭将军的志得意满,功高得宠,生活美满顺利;③紧接着笔锋一转,以前面的得意反衬如今的失意,失意的悲哀更深,也表现了作者的怀才不遇之感。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中艺术形象以及表现手法的把握能力。
    由首联“少年出武威”“护紫微”可知,郭将军从武威发迹,又担任起护卫皇帝的重任,可见其功勋卓著且位高权重,并深得皇帝的信任和宠爱。
    颔联“平明拂剑朝天去,薄暮垂鞭醉酒归”写郭将军早上擦拭宝剑去上朝,晚上喝醉酒垂着马鞭回家,可见郭将军工作顺利且生活惬意,潇洒豪放。
    颈联中“爱子吹玉笛”“美人舞罗衣”通过写将军心爱的儿子玉树临风潇洒地吹笛和姬妾翩翩起舞,极写郭将军家庭生活的美满。
    尾联中“畴昔雄豪如梦”,如今“相逢醉春晖”,从得意直落到失意,写郭将军过去的雄豪事迹如同在梦中一般,如今失去权力和职务,成为一个失意之人。
    前六句极写其位高权重、生活美满、惬意潇洒,人生得意至极,后两句写其失去权势不受宠爱,主要运用反衬(对比)的手法,以前面的得意反衬现在的失意,突出其怀才不遇的失落和失意的悲哀之情,也借尾句“相逢且欲醉春晖”表现了作者的怀才不遇之感。
    6.相同点:都采用了寓情于景(借景抒情)、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的手法。都是通过写景来抒发自己囚居生活中对故国的思念之情和对现实的痛楚之情。
    不同点:①第一首词以阳春盛景来抒发愁情苦意,是借乐写愁的写法(以乐衬哀),十分婉约含蓄。第二首词用凄寒冷寂的秋景抒发作者孤苦怀思的悲情(以哀衬哀)。②第一首词的春景宜人而人情热闹,是以闹衬静;第二首词的秋景凄冷而人单情孤,楼上笛声是以声(动)衬静。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方式之写景手法、抒情手法的能力。
    相同点:
    第一首是写春色,“南国正芳春”概括写出广大的江南地区,正是春暖花开的美好季节。而第二首是些秋色,“南国正清秋”概括写出广大的江南地区,正是秋高气爽的美好季节。“船上管弦江面渌,满城飞絮辊轻尘。忙杀看花人!”词人从三方面具体描写了这“芳春”美景。“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从三个方面对清秋进行具体描写。词人借江南的春景、秋景表现出囚居生活中的故国情思和现实的痛楚,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并且“闲梦远,南国正芳春”“闲梦远,南国正清秋”都是作者梦中的景象,所以都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满城飞絮辊轻尘”中“飞”“辊”这两个动词,写出了满城的飞絮飘来飘去。“芦花深处泊孤舟”中“泊”写出小船停泊在芦花深处。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
    不同点:
    第一首是描写的是春暖花开的景象,表达的却是囚居生活中的故国情思和现实的痛楚,所以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十分婉约含蓄。而第二首描写的是秋景,用凄寒冷寂的秋景抒发作者孤苦怀思的悲情,属于正衬的手法。第一首中“忙杀看花人”写出了春景宜人而人情热闹,是以闹衬静。而“笛在月明楼”描写的是月下吹笛,因为看到这萧瑟凄凉的景象而感到自己更加地孤独,楼上笛声是以声(动)衬静。
    7.①直抒胸臆。“过此不堪回首处”意思是,这样的事情已经过去了不值得回忆了。诗人伤感于历史的变迁和现实的荒凉:那些三国时代的英雄都已不在,就连那月夜泛舟,临风吹箫,放言宏论的苏轼和客子,也早已杳如黄鹤。②借景抒情(以景结情)。末句以景结情,诗人将一腔忧思愁绪寄托给荒矶鸥鸟、衰草寒烟。作者的百般感触尽在不言中,也给全诗笼上了一层由历史的沧桑感、宇宙的苍凉感和人生短暂渺小的感喟相交织而成的凄凉意绪。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之抒情方式的能力。
    尾联诗人从幽思冥想中重又回到使他感兴趣的眼前风物上来,“过此不堪回首处,荒矶鸥鸟满烟芜”,意思是说曾经令人不堪回首的往事随着时间的流逝都成为过去时,不必回忆也不值得回忆了,眼前荒岛上鸥鸟乱飞满目荒芜。前句直抒胸臆,不堪回首是伤感于历史的变迁和现实的荒凉:那些三国时代的英雄人物——一世之雄的曹操,足智多谋的诸葛亮,雄姿英发的周郎,“而今安在哉?”就连那月夜泛舟,临风吹箫、放言宏论的苏轼和客子,也早已杳如黄鹤。荒凉的赤壁矶而今只有鸥鸟流连栖息,满目所见皆是衰草连天,寒烟笼罩,面对此景,多情善感的诗人抚今追昔,念往思来,感慨万端;再加上仕途的失意,生活的坎坷,命运的乖舛,……一腔忧思愁绪向谁倾?末句以景结情,作者把百般感慨万般思绪倾注于眼前的画面流泻于笔端,但言有尽意无穷,也给全诗笼上了一层令人凄怆伤感的情绪,由历史的沧桑感、宇宙的苍凉感和人生短暂渺小的空虚感相交织。
    8.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
    (1)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2)这两句从室内的“空床”移向室外的“青苔”、“红树”。但并不是客观地描绘,而是移情入景,使客观景物对象化,带上浓厚的主观色彩。寂居异乡,平日很少有人来往,阶前长满了青苔,更显出寓所的冷寂。红树,则正是暮秋特有的景象。从而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诗人胸怀愁绪而寥落之情难以排遣的悲愁和思亲的情感。借景抒情,有一种回环流动之美。
    9.①主要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描写手法。
    ②上联从视觉角度描写碧绿的银杏树春意正浓;下联从听觉角度写悲啼的杜鹃声平添愁绪。
    ③诗人望春景,听悲声,春夜独宿异乡的愁思和惆怅油然弥漫。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两句的意思是:在这芬芳艳美的春天,银杏树一片翠绿,夜晚听见子规的声声哀啼。此两句主要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描写手法,写夜晚的所见所闻。上联从视觉角度描写碧绿的银杏树春意正浓,下联从听觉角度写悲啼的杜鹃声平添愁绪,生动形象地抒发了“独游”的愁思。这里,诗人望着浓绿的银杏树,听见悲啼的杜鹃声,春夜独宿异乡的愁思和惆怅,油然弥漫。
    10.①侧面烘托。两位诗人都着力描写了音乐的感染力,本诗中瑟声哀婉悲苦,它能使坚硬的金石为之凄楚;连安息在九嶷山上的舜帝之灵也为之感动;生长在苍梧一带的白芷,在乐曲的感召之下,也吐出了更多的芬芳。《李凭箜篌引》中用神女、白云、紫皇、老鱼、瘦蛟等听众的反应来衬托出音乐的美妙。
    ②想象奇特。两首诗歌想象丰富,本诗“苦调”四句,诗人张开了想象的翅膀,任思绪在湘水两岸、苍梧之野、洞庭湖上往复盘旋,写出了一个神奇虚幻的世界。《李凭箜篌引》选取的听众独特,比如吴刚、玉兔等仙界之物,诗人把自己对于箜篌声的抽象感觉、感情与思想借助联想转化成具体的物象,使之可见可感。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及写法的能力。
    ①侧面烘托。两位诗人都着力描写了音乐的感染力。本诗中瑟声哀婉悲苦,诗人着意渲染瑟声的感染力。“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瑟声哀婉悲苦,它能使坚硬的金石为之凄楚;瑟声清亢响亮,它可以响遏行云,传到那穷高极远的苍穹中去。瑟声传到苍梧之野,感动了寄身山间的舜帝之灵,他让山上的白芷吐出芬芳,与瑟声交相应和,弥漫在广袤的空间,使天地为之悲苦,草木为之动情。《李凭箜篌引》中优美悦耳的弦歌声一经传出,空旷山野上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仿佛在俯首谛听;善于鼓瑟的湘娥与素女,也被这乐声触动了愁怀,潸然泪下;乐声传到天上,正在补天的女娲听得入了迷,竟然忘记了自己的职守,结果石破天惊,秋雨倾泻;那美妙绝伦的乐声传入神山,教令神妪也为之感动不已;乐声感物至深,瘦蛟本来羸弱乏力,行动艰难,竟然伴随着音乐的旋律腾跃起舞。总之,用神女、白云、紫皇、老鱼、瘦蛟等听众的反应来衬托出音乐的美妙。
    ②想象奇特。两首诗歌想象丰富。本诗“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这四句,诗人张开想象的翅膀,任思绪在湘水两岸、苍梧之野、洞庭湖上往复盘旋,写出了一个神奇虚幻的世界。《李凭箜篌引》成天伐桂、劳累不堪的吴刚倚着桂树,久久地立在那儿,竟忘了睡眠;玉兔蹲伏一旁,任凭深夜的露水不停在洒落在身上,把毛衣浸湿,也不肯离去。选取吴刚、玉兔等仙界之物,诗人把自己对于箜篌声的抽象感觉、感情与思想借助联想转化成具体的物象,使之可见可感。
    11.表现手法:①丘诗一、二两句融情于景,表达了对春天悄然而至的喜悦之情;“沟塍流水处,耒耜平芜间“运用环境描写(场景描写/白描),描绘农人们在田间的躬耕不辍;最后两句“饭牛”“闭关”的动作描写,既写出田家辛勤的日常生活,也暗含诗人躬耕自适、屏绝尘扰的意趣。②杨诗一、二句运用动作描写,以“抛”“接”“拔”“插”写出一家人各有分工、井然有序的劳动状态;三、四两句运用比喻,以“兜鍪”喻斗笠,以铠甲喻蓑衣,突出雨中农事的辛劳;后半首运用语言描写,反映劳动生产的劳身劳心。
    语言风格:①丘诗清新自然,平淡有味;②杨诗多用口语、俗语,浅白质朴。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现手法和语言风格的能力。
    表现手法:
    丘诗一、二两句融情于景,表现在不知不觉之间,春风悄然而至,带给漫山遍野一片春色盎然的景象。诗句如口头语、家常话,却写出了物候特点和人们的普遍感觉,诗意盎然,表达了对春天悄然而至的喜悦之情;“沟塍流水处,耒耜平芜间”运用环境描写(场景描写/白描),湖色青青,农人们在田间躬耕不辍。这两句字面上虽没写人,但实际上正是写人,写的是农人正在田间渠边劳作的景象。结尾两句“饭牛”“闭关”的动作描写,写农人结束了一天的劳动,收工回家休息。饭牛就是喂牛。关即门闩,闭关就是闭门。傍晚时分,农人们给勤劳,一天的耕牛喂饮后,关上柴门回到家中休息。结句“归来还闭关”,一方面是写农人劳累了一天,第二天还要早起出工,需要及早休息,这从一个侧面含蓄地写出了春忙;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了农人们无事不相往来、互不相扰、闭关自守的心理状态。整首诗生动地展示了在社会安定时期,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宁静生活。既写出田家辛勤的日常生活,也暗含诗人躬耕自适、屏绝尘扰的意趣。
    杨诗一、二句运用动作描写,拔秧活轻,小儿干,接秧也轻,田妇干;比较起来,抛秧插秧活重,田夫和大儿干。“抛”、“接”、“拔”、“插”,四个动词,准确具体写出一家人各有分工、井然有序的劳动状态。尤以“抛”字最妙,活画出秧束雨中飞舞的情态。只两句,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跃然纸上。三、四两句运用比喻,从句中不难领会春雨之密、之急、之大,否则,不至于从头上流入脖颈并沾湿肩膀。以“兜鍪”和“甲”分别比喻“笠”和“蓑”,充溢着一股火药味儿,正暗示抢插稻苗无异一场紧张的战斗,突出雨中农事的辛劳。后半首运用语言描写,老人来叫他们吃早饭,(抢插何其早,自在其中),让他们歇那么小小一会儿,却无人动作,无人答话,似乎对田埂上的呼唤置若罔闻,连抬头看一眼的工夫也没有。不如此,便写不出抢插的紧张程度。结句“秧根未稳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似乎是田夫对送饭老人的回答:“您瞧这稻苗还不栽稳,再说这块田还没插完,您把饭放这儿,我们呆会儿就吃,您得赶紧回去照看好那帮鸡鸭鹅们,它们要来到田里,可就糟了。”反映劳动生产的劳身劳心。
    语言风格:
    丘诗,这首诗虽称“题农父庐舍”,所写内容却与农舍无关而是反映了农家春耕时节忙碌的生活。春风吹绿了湖边的山野,田家也开始了春耕,平整土地,喂养耕牛,整日不得闲暇。而诗中田家实际上是归耕的隐士,春耕之余闭门谢客,体现了一种隐逸情怀,通篇语言清新自然。从诗题和诗的内容看,诗人是以一个旁观者的欣赏态度来赞美农家生活的。他对农民生活作了诗化、美化、理想化,可以说这是一曲“田园牧歌”。从这首诗的情调,读者也可隐约看出诗人与世无争的向往一种宁静闲适的生活的心态,语言平淡有味。
    杨诗,诗人首先运用白描手法勾勒出一幅农家插秧图。然后用雨水予以反衬,形象清晰,意境显豁。其次用对话把意境推向深远,读来耐人寻味。诗歌口语入诗,生动活泼。但由于诗人直接从现实生活中撷取生活场景,因而既形象自然、浅白质朴,又新鲜风趣。
    12.①采用了反衬(对比)手法。
    ②诗人孤舟南去,“湖雁”却故意北征,在反衬中突出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和盼归不得归的无奈之情。
    ③“湖雁”成双,而诗人孤身一人漂泊在外,对比中更显诗人孤寂之苦。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表现手法以及思想感情的能力。
    尾联“湖雁双双起,人来故北征”,意思是说湖中大雁双双飞起,好像是看到杜甫的到来才故意北征。
    “雁”可传书,诗人孤身漂泊在外,以“湖雁双起”来暗寓诗人自己隔家万里,与亲戚朋友难得一会,望“湖雁双起”难免引起对亲友的思念之情。“湖雁”可成双,而诗人只能孤单一人,对比中更显诗人孤寂之苦。
    诗人孤舟南去,“湖雁”却故意北征,莫非大雁是看到作者孤身南征才故意双双北征,实则是大雁每每向北飞一寸,诗人受伤的心则被牵动着离家乡更近一寸,在反衬中突出诗人盼归不得归的无奈之情。
    13.①两首诗都运用了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表达诗人强烈的情感。②两首诗都采用了虚实结合、正侧面结合的手法。③两首诗都使用了联想、想象的手法和直抒胸臆的抒情方法,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与浪漫主义情调。这些内容都能佐证本诗是李白所作。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及诗歌风格特点的能力。
    表现手法一般包括描写手法(景物与景物之间的关系)、修辞手法、抒情手法(景物与抒情的关系)等。
    从描写手法的角度分析,两首诗都使用了正侧面结合的方法,比如《赠怀素草书歌》中首联“须臾扫尽数千张”正面描写怀素创作之速,颔联“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从侧面的环境烘托怀素创作的情景。《将进酒》“莫使金樽空对月”“会须一饮三百杯”正面写饮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侧面写饮酒。
    同时,从景物与景物之间的关系的角度分析,两首诗都使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本诗“如闻神鬼惊”“只见龙蛇走”等既是比喻,又是联想,形象地写出怀素创作时的气势,表达诗人对主人公的赞美。《将进酒》由饮酒想到“古来圣贤”“陈王”曹植,是虚写,“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是实写。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两首诗都使用了夸张、比喻的手法。本诗,“须臾扫尽数千张”,“须臾”强调时间极短,“数千张”强调数量极多,运用了夸张写法,写出怀素创作之速。“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范茫”,意为:如同疾风骤雨一样,飒飒惊魂。又像花飞雪飘飘扬扬,一片苍茫。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怀素在创作书法时候的情景,表现了对怀素的赞叹之情。《将进酒》“一饮三百杯”表现豪饮,用“斗酒十千”表现酒价的昂贵,用“万古愁”表现愁的深远;“黄河之水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朝如青丝暮成雪”极言人生短暂。这些夸张、比喻手法表现出诗人狂放不羁,用词大胆,也表现他豪放飘逸的诗风。
    从抒情手法的角度分析,两首诗都使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等。本诗中“惊”“恍恍”直接抒发了诗人的直观感受,属于直抒胸臆。《将进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直抒胸臆,写尽内心的痛楚和绝望。
    14.①用典。用何逊的典故,抒发词人对时光逝去的感叹;用陆凯与范晔的典故来寄托词人的相思情意。②虚实结合。词人通过回忆往昔的赏梅经历,同时赋予现实的感受体验,抒发词人今昔之变和盛衰之感。③对比。昔日与佳人赏梅折梅雅趣与如今忘记词采与文笔的衰老之状形成对比:昔日携手赏游梅林的喜悦与如今折梅相送而不得的伤感形成对比。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用典。“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根据注释①可知,这是用何逊的典故。何逊,南朝梁诗人,早年曾任南平王萧伟的记室。任扬州法曹时,廨舍有梅花一株,常吟咏其下。后居洛思之,请再往。抵扬州,花方盛开,逊对树彷徨终日。作者借此典故表达年华已逝,诗情锐减,面对红梅,再难有当年那种春风得意的词笔了,抒发词人对时光逝去的感叹。“叹寄与路遥”,根据注释③可知,南朝时陆凯与范友善,自江南寄梅花与范晔。这是用陆凯与范晔的典故来寄托词人的相思情意:想折梅投赠,却又怕水远山遥,风雪隔阻,难以寄到。
    虚实结合。上片,开篇至“不管清寒与攀摘”五句为第一层,从月下梅边吹笛引起对往事的回忆。那时,作者同美人在一起,折梅相赠,赋诗言情,境界何等幽雅,生活何等美满!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何逊而今渐老”两句,笔锋陡转,境界突变,作者年华已逝,诗情锐减,面对红梅,再难有当年那种春风得意的词笔了。词人通过回忆往昔的赏梅经历,同时赋予现实的感受体验,抒发词人今昔之变和盛衰之感。
    对比。“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过去作者同美人在一起,折梅相赠,赋诗言情,如今提起笔来却难有佳句,昔日与佳人赏梅折梅雅趣与如今忘记词采与文笔的衰老之状形成对比;“长忆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当年携手共游,何等惬意!而今“叹寄与路遥”,想折梅投赠,却又怕水远山遥,风雪隔阻,难以寄到。昔日携手赏游梅林的喜悦与如今折梅相送而不得的伤感形成对比。
    15.①漫跨着金鞍,权贵们犹叹芳踪难寻,不信这书斋里别有春景,只有读书人才能感受到书斋的美好风光。②尾联以贵公子反衬,显示读书人书房四季如春的胜景。③卒章显志。读书的美好情境,是不读书的权贵们所难以领略到的。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构思的能力。
    该诗盛赞书之好处,极写读书之趣。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漫跨着金鞍,权贵们犹叹芳踪难寻,谅也不信这书斋里别有春景。表明闭门读书之乐胜于四处游玩。
    尾联以跨着金鞍的贵公子处处寻春反衬,用贵公子浅层次的感官追求来反衬诗人深层次的精神追求的高贵,显示读书人书房四季如春的胜景,读书可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尾联卒章显志,读书可以明理,可以赏景,可以观史,可以鉴人,真可谓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这美好之情之境,岂是玩物丧志的游手好闲者流所能领略的!
    16.①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广大贫苦人民的深切同情。②蒋诗通过对农家养蚕缫丝与富人著衣的描写,在对比中突出了封建社会的阶级对立和贫富不均。③来诗通过对农妇忙于采桑、无暇赏花的描写,以及农妇爱上赏花的假设,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完全依靠剥削劳动人民而生活的事实。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阅读之赏析诗歌表现手法及情感的能力。
    “辛勤得茧不盈筐,灯下缫丝恨更长”,辛勤劳苦获得的蚕茧不满筐,深夜里煮蚕抽丝恨比丝更长。突出了蚕事的艰辛。“晓夕采桑多苦辛,好花时节不闲身”,“晓夕”二字直述采桑叶时间之长,突出劳动的艰苦。从这一句诗中,表现了采桑人的倦容,“多苦辛”三字又表现了作者同情蚕妇的思想感情。接下去诗人明确告诉人们,这些整天采桑叶的蚕妇并不是不爱盛开的百花,而只是在养蚕的大忙季节不得“闲身”而已。可见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广大贫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著处不知来处苦,但贪衣上绣鸳鸯”,写穿绫罗绸缎的贵人,他们穿着华美的衣服,然而他们哪里知道蚕农和织妇的辛酸,他们只知贪爱绣在绸缎上的鸳鸯图案。这样,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就更为明显,更清楚地点明封建社会贫富的对立,在对比中突出了封建社会的阶级对立和贫富不均。
    “若教解爱繁华事,冻杀黄金屋里人”,若教村姑了解赏花之类事,便会冻死富家太太小姐们。通过假设及由这一假设推论出来的结果清楚地说明封建社会谁养活谁这一根本问题。富贵人家的小姐太太们所以能在“好花时节”有闲情逸致去欣赏百花,正是由于这些蚕妇在此时“晓夕采桑”的结果。如果这些蚕妇此时也去做这些“繁华事”,那么,那些“黄金屋里人”只能被‘冻杀”。原来,这些“黄金屋里人”是由这些蚕妇养活的。表达了作者对蚕妇艰苦生活的同情,对剥削者予以警示,以及对社会上层阶级依赖劳动人民养活的不满。
    17.前三联直接写自己,尾联宕开一笔,以写马前卒来写自己,笔法灵活,曲折有致,增强了艺术表现力:①以马前卒眼不识丁而能陶然酣睡与自己因“知事”而不睡对比,突出了诗人系心国事的强忧。②表面上有羡慕马前卒酣睡之意,实质是写诗人忧思无可倾诉、无人理解之恨,暗示了他的孤独寂寞,意蕴更加丰富。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构思技巧及思想内容的能力。
    前三联直接写自己,首联“频搔白首强忧煎,细雨青灯思欲颠”,写雨夜无眠,青灯下白头人因忧思国事而内心饱受煎熬;颔联“南北东西三万里,古今上下几千年”,写诗人展开阔大的历史时空的联想;颈联“只因知事翻成恼,未到放心那得眠”,写自己因关心国家时政而心有烦恼而不能安然入眠,写出不睡的原因。尾联“眼不识丁马前卒,隔床鼾鼻正陶然”,宕开一笔,以写正陶然入睡的马前卒来烘托不能安睡自己,笔法灵活,曲折有致,增强了艺术表现力:
    ①“眼不识丁马前卒,隔床鼾鼻正陶然”,以马前卒眼不识丁而能陶然酣睡与自己因“知事”而不睡形成鲜明的对比,意在突出了诗人系心国事的强忧,体现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
    ②“隔床鼾鼻正陶然”写马前卒甜美酣睡的状态,烘托自己的忧国愁思。表面上有羡慕马前卒酣睡之意,实质是写诗人忧思无可倾诉、无人理解之恨,暗示了他的孤独寂寞,意蕴更加丰富。
    18.①以友人妻子经常眺望远方盼望丈夫归来,来安慰失意归家的友人,构思新奇,用心深远。②诗人没有直接说友人回家,他的妻儿都感到兴奋和开心,却想象友人的妻子的罗巾上爬上了一个蟢子,一语双关,妙用悬想。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之结构技巧的能力。
    “少妇比来多远望,应知蟢子上罗巾”,友人妻子近来经常眺望远方盼望丈夫归来,罗巾上爬上了一个蟢子。
    友人失意回家,作者不好直接劝慰,二是用家人盼望其归来来安慰归家的友人,构思新奇,用心深远;
    诗人设想友人归家后家人的喜悦,但并没有直接说出,却想象友人的妻子的罗巾上爬上了一个蟢子,一语双关,妙用悬想,暗示他的妻儿都感到兴奋和开心。
    19.①描写手法不同。本词写一弯残月,如帘钩高挂,运用比喻手法。过洞庭中“素月分辉”,讲明月把自己的光分给洞庭,运用了拟人手法。“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又运用江水之澄澈映衬月光的皎洁。
    ②营造意境不同。本词借缺月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过洞庭情景交融,月亮澄澈,营造了一种旷达豪放的意境。
    ③承载情感不同。本词中描写的“月”为抒发作者的离忧做铺垫。过洞庭里“月”是词人澄澈心灵的代指,表现词人的磊落胸怀。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能力。
    描写手法不同。
    本词“缺月挂帘钩”写天上的月亮好似帘钩。“缺月”即残月,描写春天的弯月形象。这是运用比喻修辞,以高挂的“帘钩”比喻一弯残月。过洞庭中“素月分辉”,是说皎洁的月亮照在湖上,湖水的反光十分明亮,好象素月把自己的光辉分了一些给湖水,运用了拟人手法。“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皎洁的明月和灿烂的银河,在这浩瀚的玉镜中映出她们的芳姿,水面上下一片明亮澄澈。又运用江水之澄澈映衬月光的皎洁。
    营造意境不同。
    本词借“缺月”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为下阕抒发词人心境的悲凉创设了氛围,营造了意境。《过洞庭》写的是中秋之月,词人借洞庭夜月之景,抒发了自己的高洁忠贞和豪迈气概。
    承载情感不同。
    “缺月挂帘钩”,词人独自倚栏凝思,天上的月亮好似帘钩。本词中描写的“月”为抒发作者的离忧做铺垫。
    “表里俱澄澈”是这首词主旨所在,它包含了两层意思,一层是写秋月秋水之美,美在澄澈。另一层是说三万顷湖上扁舟上的我,也有如秋月,有如秋水,我就是一个光明磊落,坦坦荡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男子汉、大丈夫。“表里俱澄澈”情景交融,不仅是写景,而且也是写人,写自己品格之美。
    “素月分辉”是说皎洁的月亮把自己的光辉分给了湖水,运用拟人修辞,把月亮人格化,写出月亮的多情。“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是说皎洁的明月和灿烂的银河,在这浩瀚的玉镜中映出她们的芳姿,水面上下一片明亮澄澈。“素月”“明河”两个意象点出了天空的特征,“分辉”“共影”则写出了秋水长天一色的美景。
    20.相同点:两首诗都融情入景(借景抒情),将思念之情融入细腻的景物描写中。
    不同点:①本诗以乐景写哀情,写春风、杨柳之美,招引朋友到来,表达思念之苦。②《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以哀景衬哀情,用杨花落尽、子规悲啼等悲凉的景物,表达对朋友的关切之情。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相同点:
    本诗的“昨夜东风入武阳,陌头杨柳黄金色”两句与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两句都运用了融情入景(借景抒情)的手法,在细腻的景物描写中将思念之情表达的淋漓尽致,引人入目。
    不同点:
    本诗“昨夜东风入武阳,陌头杨柳黄金色”两句的意思是: 昨夜东风吹入江夏,街头的杨柳已经冒出金黄的嫩芽。诗人用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写春风、杨柳之美,招引朋友到来,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思念之苦,令人感怀。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两句的意思是:在柳絮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要经过五溪。诗人用以哀景衬哀情的手法,用杨花落尽、子规悲啼等悲凉的景物,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切之情。

    相关试卷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考点分类训练:炼字: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考点分类训练:炼字,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阅读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考点分类训练:古诗表达方式: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考点分类训练:古诗表达方式,共18页。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考点训练:古诗的表达技巧: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考点训练:古诗的表达技巧,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小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