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复习任务三 选句衔接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复习任务三 选句衔接,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复习任务三 选句衔接(35分钟 32分) 题组一 对点练注:每小题3分。1.(2022·广州模拟改编)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太极拳中的松柔圆活、立身中正等基本要求,( )。如今,太极拳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像一颗明珠,光彩照人。因此,守护住这颗明珠,是保护、传承与推广太极拳时不可撼动的任务。A.蕴含着学拳不可不敬、不可狂、不可满等价值观念以及尊师重道,潜移默化地涵养着人们平和、包容、友善的心性B.蕴含着学拳不可不敬、不可狂、不可满等价值观念以及尊师重道,人们被平和、包容、友善的心性潜移默化地涵养着C.蕴含着尊师重道以及学拳不可不敬、不可狂、不可满等价值观念,潜移默化地涵养着人们平和、包容、友善的心性D.潜移默化地涵养着人们平和、包容、友善的心性,蕴含着尊师重道以及学拳不可不敬、不可狂、不可满等价值观念解析 根据由表及里的原则,可知“蕴含”是表层,“潜移默化地涵养”是深层,语序有先后顺序,因此排除D项;再根据“蕴含”后的宾语应该为“价值观念”,故不能让“尊师重道”放在句尾,这样会导致句子成分残缺,因此排除A项和B项。答案 C2.(2022·湖北模拟改编)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这真是一个山清水秀的风水宝地。上千座吊脚楼从山上一直延展到山脚,鳞次栉比,气势磅礴。白水河迢递蜿蜒,如绿色的缎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给苗寨凭添几多风致。( )。A.连通两岸的是五座风雨桥,把白水河装点得更加秀丽B.五座风雨桥连通两岸,白水河被装点得更加秀丽C.白水河被连通两岸的五座风雨桥装点得更加秀丽D.五座风雨桥连通两岸,把白水河装点得更加秀丽解析 前面两句分别以“吊脚楼”“白水河”为陈述对象写了各自特点,此处也应以“五座风雨桥”为陈述对象来写其特点,故排除A、C两项。且与上文主谓句式保持一致,中间不能换主语,故排除B。答案 D3.(2022·江苏镇江模拟改编)下列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读书基本的原则是:感觉极好的文章少读,感觉不对的文章不读。感觉极好,为什么要少读呢?因为感觉极好是很不容易的事,①________,就要细细品味。交朋友也是这样,天下值得交往的好人多得很,岂能都成为密友?推心置腹的有几个,也就够了。感觉不对的文章不读,不难理解,却不易做到,因为在阅读时,我们常常处于被动状态,我们很少打开感觉选择的雷达。其实,即便是公认的世界名著,年少时老师说必须读,到了中年发觉某本名著与自己的感觉系统不对位,②________。A.①一旦找到好书 ②就要回归阅读的初心B.①一旦找到好书 ②就有权选择拒绝阅读C.①既然有了感觉 ②就要回归阅读的初心D.①既然有了感觉 ②就有权选择拒绝阅读解析 第一空:前一句“感觉极好”这种感觉是对“书”的;后一句“细细品味”的对象也是“书”。因此,所填的句子应含有“书”,故排除C、D两项。第二空:前一句“到了中年发觉某本名著与自己的感觉系统不对位”,这意思是书适不适合自己的问题,如果不适合,可以选择不读,跟“阅读的初心”无关。故排除A。答案 B4.(2022·辽宁沈阳模拟改编)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早春江上雨初晴,杨柳丝丝夹岸莺。画舫烟波双桨急,小桥风浪一帆轻。”人工智能机器人“九歌”牛刀小试,创作了这首清新别致、朗朗上口的小诗。“九歌”创作之所以能信手拈来,是因为“熟读唐诗三百首”,它储存了从初唐到晚清的30万首诗篇,然后通过深度学习模型,( ),按照主题需要解码输出一首完整的诗。A.古诗中的“潜规则”被掌握,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B.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古诗中的“潜规则”被掌握C.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自己学习古诗中的“潜规则”D.自己学习古诗中的“潜规则”,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解析 前面说“它储存了从初唐到晚清的30万首诗篇,然后通过深度学习模型”,说“学习”;后面说“按照主题需要解码输出一首完整的诗”,这是“学习”的结果。那么中间应是说如何达到这一结果,再分析中间的内容,应先“学习”,才能“摸索出规律”。A项,前一句是被动句,后一句又是主动句,两句的主语不一致,故排除;B、C两项都是把结果和过程颠倒了,排除B、C两项。答案 D题组二 综合练一、(2022·武汉高三期初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9分)众所周知西汉时期形成的丝绸之路是一条商品贸易之路,东起汉代都城长安(今西安)西至古罗马,全程六千四百四十公里,是一条________的商道。在过去的一千多年里,人们用脚力、驮马运送着沿途各地的商品用以交换,以此来满足彼此的生活需求;与此同时沿途各国各族的人们也交流着彼此的生活文化、信仰和思想。因此,( )。在这条路上,商品________是最主要的角色。在那时,发达的丝织业是中国的一大特色,在很多地方一度达到家家养蚕、户户纺织的地步。这些________的原料或成品,曾是罗马人埃及人________的奢侈品。在这条丝路上,商人们把美丽的中国丝绸运往西方的同时,将西方国家特产的名贵香料运到中国,比如郁金香、迷迭香、安息、乳香等。一切令这个东方大国所迷醉的芳香通过漫长的旅途逐渐走入中国人的生活。这些便是魏文帝曹丕在《迷迭赋》中所感叹的“越万里而来征”的异域芬芳。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名副其实 的确 美轮美奂 钟爱B.名不虚传 诚然 美轮美奂 喜欢C.名不虚传 的确 琳琅满目 喜欢D.名副其实 诚然 琳琅满目 钟爱解析 名副其实:名声或名义和实际相符。名不虚传:传出的名声不是虚假的。的确:真实,确实。诚然:实在。琳琅满目:比喻美好的事物很多。美轮美奂:原本形容建筑物雄伟壮观、富丽堂皇,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钟爱:特别疼爱,非常喜爱。喜欢:特别爱。答案 D6.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3分)A.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的成语。B.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C.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D.她们的身体已经以一种奇妙的方式给了叫作“带工”的老板。解析 文中引号表示引用。A项,表示强调,B项,表示引用,C项,表示反语,D项,表示特指。答案 B★7.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这条路在那个时期便让世界格局发生了改变,也担起了东西方文化与商品交流的重任B.那个时期的这条路便担起了改变世界格局的重任,让东西方文化与商品相互交流起来C.这条路在那个时期便担起了东西方文化与商品交流的重任,让世界格局也发生了改变D.那个时期的这条路便让东西方文化与商品相互交流起来,担起了改变世界格局的重任解析 “这条路”紧承前文的“丝绸之路”,且“担起……重任”“让……改变”构成递进关系。答案 C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11分)从悠久的文明传统里,我们能汲取哪些有利于解决当代问题的精神财富?中华民族长期与周边民族和平相处,并创造性地吸收、转化外来文化,使之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这一智慧值得当代中国社会借鉴。敦煌大量莫高窟里的壁画,以文物形式表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胸怀,提醒我们:在文化发展方面永远不能固步自封、停滞不前。中华文化就像长江、黄河一样,不断接纳不同的文化支流,最终汇入人类文明的汪洋大海。这一类自然与文明高度重叠的现象,还有很多。( )★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中国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智慧,正是将这些自然遗产打上人类文明的深刻烙印B.这些打上人类文明深刻烙印的自然遗产正是中国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智慧的体现C.这些自然遗产打上人类文明深刻烙印正是中国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智慧的体现D.中国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智慧正是体现这些自然遗产打上了人类文明的深刻烙印解析 根据整个文段所说的内容,确定本段中心话题是“自然遗产”,所以“自然遗产”要做主语,故排除A、D两项。“这些打上人类文明深刻烙印的自然遗产”与“这些自然遗产打上人类文明深刻烙印”,中心主语都是“自然遗产”,但是“这些打上人类文明深刻烙印的自然遗产”比一般陈述语气的“这些自然遗产打上人类文明深刻烙印”更突出主语,故答案选B。答案 B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B.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C.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D.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解析 C项和原文句子都使用了比喻。A项,使用了夸张;B项,使用了拟人;D项,使用了借代。答案 C1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5分)解析 画横线处存在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大量”是数量短语,“敦煌莫高窟”是领属性,领属性在最前面,应该是“敦煌莫高窟里的大量壁画”;二是搭配不当,“表现了……胸怀”搭配不当,应改为“展示了……胸怀”。答案 敦煌莫高窟里的大量壁画,以文物形式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胸怀。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复习任务一 语言得体,共5页。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复习任务一 连贯(补写句子),共5页。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复习任务四 信息的筛选整合与比较,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