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课时教学课件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件,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单元知识概览,第5课,三国与西晋,东晋与南朝,政权更迭,江南开发,劳动力,十六国与北朝,章制度,3前秦的统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区域开发和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
(1)东晋建立:317 年,司马睿在______重建晋朝,史称东晋。420 年东晋灭亡。(2)南朝政权:420—589 年,南方先后经历宋、齐、梁、____四个王朝,均定都建康。2.士族阶层(门阀政治)自三国、西晋以来,一些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成为东晋政权的主要支柱。
1.十六国(317—439 年)
(1)区域与政权:北方 15 个割据政权和西南地区的成汉,合称
“十六国”。(2)民族交融。
①少数民族政权采用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学习汉族的典
②各族之间频繁接触,差异慢慢缩小。
①4 世纪下半叶,氐族建立的前秦统一北方。②在淝水之战中被______击败后崩溃。2.北朝(439—581 年)(1)政权更迭。①4 世纪末,鲜卑拓跋部建立的北魏强大起来,于 439 年统一北方。②6 世纪前期,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后又分别被北齐、北周取代。
(2)北魏孝文帝改革。
【构图解史】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
【知识归纳】魏晋时期民族交融的五大途径
主题 少数民族的改革与民族交融
史料 北魏孝文帝改革,总结和肯定了以前民族融合的成果,又促进了这一融合进程的迅速发展。这一时期的民族融合,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还有在血与火的民族斗争中的附带同化。在内容上,
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但少数民族在与汉族融合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如胡乐、胡舞、胡饼、尊重妇女的意识、“胡”“汉”之别观念的淡化等,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的主
要内容,概括指出“胡乐、胡舞”等所反映的现象。
(2)根据史料概括这一时期民族交融的特点。
(3)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对社会发
答案:(1)内容:迁都洛阳;变制度(改官制);说汉话(改汉姓,穿汉服,通婚姻,改籍贯)。现象:汉族向少数民族学习。
(2)汉化为主;相互学习;方式多样。
(3)促进民族交融;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隋唐时
期的重新统一奠定了基础。
【历史解释】全面认识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政策
(1)汉化政策的具体措施为颁布均田令、移风易俗和实行汉制等。对鲜卑族来说,汉化政策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就中华民族而言,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民族文化。
(2)从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的根本目的来看,是为了巩固鲜卑族的统治;从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过程来看,促进了民族交融,为多民族共同发展作出了贡献。
(3)孝文帝的汉化政策自觉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值得肯定。(4)从本质上说,汉化政策既是对汉文化的学习过程,又是少
【对点提升】1.(2022 年湖北黄冈调研)下图为 1972 年在嘉峪关市发掘的魏晋砖室墓壁画(局部)。画中的人物形象既有汉族牧民,也有鲜卑农民。此外,还出现了大量的丝束、蚕茧、绢帛和可能与缫丝有关
的工具。据此,可推断(
A.画像砖主要反映普通人的日常生活B.民族交融促进了当时的生产发展C.丝绸之路在魏晋时期得到极大发展D.孝文帝改革实现了鲜卑族的汉化
解析:选 B。材料显示嘉峪关地区汉族和鲜卑族相互学习,推动了当地农牧业,特别是丝织业的发展,说明民族交融促进了当时的生产发展,B 项正确。
2.(2022 年湖南岳阳一模)端午节在魏晋南北朝时被赋予纪念历史名人的内涵,如晋地纪念介子推,吴地纪念伍子胥等,最终,以荆楚纪念屈原之俗得到了广泛认同。龙舟竞渡、采艾插蒲等习俗相继为各地人民所沿袭。端午节纪念历史名人的变化,主要反
A.防疫和卫生意识的逐渐普及B.民族交融与南北交流的趋势加强C 中原地区民间风俗成为正统D.儒佛道合流的局面促进思想趋同
解析:选 B。据材料“端午节在魏晋南北朝时被赋予纪念历史名人的内涵……最终,以荆楚纪念屈原之俗得到了广泛认同”,联系所学知识,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北边陲的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交融以及江南地区的开发;同时在江南地区开发的过程中,江南许多山区的少数民族也逐步与汉族交融。可见“荆楚纪念屈原之俗得到了广泛认同”是各地文化交流和民族交融的结果,B 项正确。
1.(2021 年广东卷)西汉中期至西晋,中原王朝先后允许已归附的匈奴、鲜卑族内迁到陕北、晋北、幽州北等长城一带,羌、氐
族内迁到关中地区聚居。这(
A.加快了中原王朝的衰落过程B.使边患危机更加严重C.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D.推动了北方民族交融
解析:选 D。根据“中原王朝先后允许已归附的匈奴、鲜卑族内迁到陕北、晋北、幽州北等长城一带,羌、氐族内迁到关中地区聚居”可得出,中原王朝的这一做法,加强了北方民族间的交融,D 项正确。
2.(2021 年福建卷)三国时期,孙吴立国江东 59 年,前后四帝共有 18 个年号,如黄龙、赤乌、神凤、天册、天玺、天纪等,而
曹魏和蜀汉此类符瑞年号较少。据此可知,孙吴政权(
A.推崇天人感应思想B.权力更迭导致年号更换频繁C.借助年号宣扬正统D.大力削弱儒家思想主导地位解析:选 C。根据材料“黄龙、赤乌、神凤、天册、天玺、天纪……符瑞年号”可知孙吴年号多为吉祥的征兆,意在营造帝王受命于天,体现出其借助年号宣扬正统,故选 C 项。
3.(2020 年北京卷)“清乐”源自汉代乐府的俗乐,魏晋时期逐渐雅乐化,此后分散各地。河西地区的清乐与“羌胡之声”结合,南朝的清乐则与江南音乐结合,北朝曾改编清乐并由“胡人”演唱。隋代统一后重新整理了清乐,隋文帝称之为“华夏正声”。
清乐的发展说明,魏晋以来(
A.中原的传统文化日渐消亡B.各民族文化互动增多,不断交融C.汉代的礼乐制度逐步复原D.西域文化成为南北朝文化的主流
解析:选 B。材料中“清乐”源自汉代乐府的俗乐,魏晋时期逐渐雅乐化,此后,清乐与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音乐融合,到了隋文帝时期,经过重新整理的清乐成为“华夏正声”。据此可知,在清乐的发展过程中,各民族文化互动增多,不断交融,故选 B 项。
4.(2021 年全国甲卷)
地方行政制度改革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重要内容。北
魏前期,在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广设军镇,相当于州,镇下置戍,相当于郡,对所在地区实行军事控制。孝文帝为推行均田制、三长制,下令将全国分为 38 州,除北方边境地区外,中原各地全面裁撤镇、戍,改为州、郡、县,地方管理回归汉晋体制。孝文帝还将州、郡、县依所管地区大小、民户多少等,各分为上、中、下三等,各等级地方长官的品级不同,其下所设属员多少也有相
应的差别,规定地方长官“依户给俸”,即据民户多少确定俸禄;又将州刺史带将军号的办法推而广之,各州刺史、各郡太守例加将军号,将军府僚属纳入吏部管理,实际管理一州一郡行政事务,这为隋朝时将地方官吏全部纳入朝廷管理奠定基础。“依户给俸”在孝文帝以后停用,而地方行政机构分为三等九级,直到唐代一直没有改变。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件,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单元知识概览,第5课,三国与西晋,东晋与南朝,政权更迭,江南开发,劳动力,十六国与北朝,章制度,3前秦的统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隋唐科举制,进士科,职权分工,赋税制度,魏晋时期的租调制,均田令,唐朝的赋税制度,1租庸调制,2两税法,史料实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件,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三教并行,文学艺术,陶渊明,王羲之,颜真卿,顾恺之,吴道子,云冈石窟,祖冲之,赵州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