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语文朗读宝

    浙江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下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试卷汇编:现代文阅读一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浙江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下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试卷汇编:现代文阅读一第1页
    浙江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下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试卷汇编:现代文阅读一第2页
    浙江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下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试卷汇编:现代文阅读一第3页
    还剩3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浙江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下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试卷汇编:现代文阅读一

    展开

    这是一份浙江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下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试卷汇编:现代文阅读一,共38页。
    现代文阅读一
    浙江省衢州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在推选“最具挑战精神”人物活动中,第四组同学想要推荐下文的冯帆,请一起完成推荐任务。
    山①在那儿
    刘慈欣
    ①冯帆②站在救生艇上,目送着蓝水号③远去,他原准备在其上度过一生的。另一边,在太空中的巨型飞船④下面,海水高山静静地耸立着,仿佛亿万年来它一直就在那儿。
    ②当感觉到救生艇的甲板在水坡上倾斜时,冯帆纵身一跃,跳入被外星飞船的光芒照得蓝幽幽的海中。
    ③他要成为第一个游泳登山的人。
    ④现在,已经看不到海山的山顶,冯帆在水中抬头望去,展现在他面前的,是一面一望无际的海水大坡,坡度有45度,仿佛是一个巨人把海洋的另一半在他面前掀起来一样。
    ⑤冯帆用最省力的蛙式游着。他大概算了一下,从这里到顶峰有13公里左右,爬坡不比平地,不进则退,登上顶峰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冯帆不后悔这次努力,能攀登海水珠峰,本身已是自己登山梦想的一个超值满足了。
    ⑥这时,冯帆有某种异样的感觉。他已明显地感到了海山的坡度在增加,身体越来越随着水面向上倾斜,游起来却没有感到更费力。回头一看,看到了山脚的已经落下了帆的救生艇,仍然稳稳地停在水坡上,没有滑下去。他试着停止了游动,发现自己也没有下滑,而是稳稳地浮在倾斜的水坡上!冯帆一砸脑袋,骂自己是白痴:既然水坡上呈流体状态的海水不会下滑,上面的人和船怎么会滑下去呢?现在冯帆知道,海水高山是他的了。
    ⑦外星飞船的引力与地球引力相互抵消,使得斜坡面方向的重力逐渐减小,这种重力的渐减抵消了坡度,使得重力对水坡上的物体并不产生使其下滑的重力分量。
    ⑧冯帆继续向上游,随着重力的减小,身体变轻了,游动变得更轻松。冯帆游泳时溅起的水花下落的速度变慢了,水坡上海浪起伏和行进的速度也在变慢。
    ⑨随着风力的增长,水坡上开始出现排浪。[A]在低重力下,海浪的高度增加了许多。形状也发生了变化,变得薄如蝉翼,在缓慢的下落中自身翻卷起来,像一把无形的巨刨在海面上推出的一卷卷玲珑别透的刨花。海浪并没有增加冯帆游泳的难度,浪的行进方向是向着峰顶的,推送着他向上攀游。随着重力的进一步减小,更美妙的事情发生了:[B]薄薄的海浪不再是推送冯帆,而是将他轻轻地抛起来,有一瞬间他的身体完全离开了水面,旋即被前面的海浪接住,再抛出,他就这样被一只只轻柔而有力的海之手传递着,快速向峰顶进发。峰顶就是风暴眼,是平静的!
    ⑩冯帆已经掌握了在浪尖飞跃的技术,他从一个浪峰跃向另一个浪峰,又“攀登”了20分钟左右,已经走过了三分之二的路程,浑圆的峰顶看上去不远了,它在外星飞船撒下的光芒中柔和地闪亮,像是等待着他的一个新的星球。
    ⑪冯帆进行了最后的一次飞跃,他正在被吹向气旋的中心。当冯帆飘进风暴眼时,风力突然减小,托着他的无形的气流之手松开了,冯帆向着海水高山的峰顶坠下去,在峰顶的正中扎入了蓝幽幽的海水中。
    ⑫冯帆在水中下沉着,过了好一会儿才开始上浮,这时周围已经很暗了。当窒息的恐慌出现时,冯帆突然意识到了他所面临的危险。入水前的最后一口气,也支撑不到自己浮上水面,死亡的恐惧压倒了一切。就在这时,他发现身边有几个银色的圆球正在与自己一同上浮,最大的一个直径有一米左右,冯帆突然明白这些东西是气泡!低重力下的海水中有可能产生很大的气泡。他奋力游向最大的气泡,将头伸过银色的泡壁,立刻能够顺畅地呼吸了!冯帆乘着上升的气泡升上天空,升上了海面。在低重力下他冲上了水面近一米高,再缓缓落下来。
    ⑬不管怎么样,冯帆想,我登顶成功了。
    (节选自《刘慈欣作品集·山》有删改)
    注释:①山:外里飞船入侵地球,拉起海水形成一座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的海水高山。②冯帆:海洋地质工程师。大学时曾组织登山队攀登珠穆朗玛峰,最后全队四人死亡,自己成为队中惟一的生还者。毕业后为逃避山来到太平洋上,以船为家。③蓝水号:即“蓝水号”考察船,冯帆的海上工作地。④巨型飞船:外星人的飞船。
    【推荐指南·了解经历】
    4.了解人物,需先了解他的经历。请完成冯帆挑战活动的思维导图。

    【推荐指南·艺术特色】
    5.理解人物,需关注作品的艺术特色。请根据你的阅读体验,结合小说中的相关内容,完成下面表格。
    科幻小说,正是通向科学之美的一座桥梁,它把这种美从方程式中释放出来,以文学形式展现在大众面前。(刘慈欣)
    篇目特色
    《带上她的眼睛》
    《海底两万里》
    《山在那儿》
    科学性
    示例:“眼睛”就是一副传感眼镜。
    ①___
    ②___
    文学性
    善于设置悬念和伏笔
    ③___
    善于渲染自然伟力
    示例:小姑娘对花草溪水微风的激动不已,为下文她困在地心的谜底揭开做了铺垫,表现了小女孩乐观的精神
    示例:运用了大量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塑造了一个刚毅坚强、镇定沉着、乐观自信、崇尚自由独立的英雄形象。
    从文中划线的A、B句中任选一句赏析小说的文学性。
    ④___
    【推荐指南·理解寓意】
    6.与众不同的挑战对象——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的“海水高山”,让冯帆的挑战更具价值。请结合全文和链接材料探究“山”的含义。
    【链接材料】
    山在那儿,总会有人去登的。登山是智慧生命的一个本性,他们都想站得更高些,看得更远些,这并不是生存的需要。进化赋予智慧文明登高的欲望是有更深的原因的。
    (刘慈欣《山》)
    【推荐指南·撰写荐词】
    7.小说刻画的冯帆是一个“登山者”,更是一个“前行者”,他的精神激励着你我。请结合人物形象特点及其影响力,撰写一份推荐冯帆为“最具挑战精神人物”的推荐词。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2.(17分)现代文阅读。
    当爸的感觉
    梁晓声
    (一)

    儿子见我铺开稿纸,煞有介事地思考,犹犹豫豫地写下题目,凑过来瞟了一眼, 地说:“爸,你真天才。从我这么一个平庸的儿子身上,你竟能发现那么多可写的素材!”
    我:“儿子,向你保证,这是最后一次!”
    儿子:“别保证。你发誓我都不信!说相声的常拿自己的‘二大爷’逗哏儿,你也一样。我充分理解!”
    我:“好儿子,谢谢。”
    他:“不用谢。因为我也开始写你了,而且已经公开发表了一篇。”
    我一惊:“发在哪儿了?”
    “发在班级的墙报上了。”
    我这才稍稍心定,又严肃地问:“都写了我些什么?为什么不先让我过过目?”
    儿子:“你写我,也没先征得我的同意啊!咱俩彼此彼此。”
    我一时很窘,无话可说……
    (二)

    学校的要求,家长得给孩子写一封信。信将由老师分发,带给他们一些惊喜。
    于是我生平第一次给我的儿子写信。
    我竟不知在这一封信里该写些什么。我不愿在信中流露出我对他的体恤,因为几乎每一个初中生都如他一样的似箭在弦,他不应格外地得到体恤。我不愿用信的方式鞭策他,因为他自己早已深知每次在分数竞争中失利,都意味着一种严峻的形势。我也不愿在信中写入对他所寄的希望,我不望子成龙。事实上只祈祝他能有幸受到高等教育,而仅仅这一点已使他过早地成熟了。刚刚十四岁就开始思考人生和忧患自己未来的命运,这太令我这个当父亲的替他感到沮丧了。我真不愿他和当年的我一样……
    “爸爸,你怎么想了这么久还不写?”
    儿子忽然发问,他站在我背后多时了。我赶紧捂住“给儿子的信”一行字。良久,背后传来一声,“爸,对不起,给你添麻烦了……”
    (三)

    儿子上星期有一项作业——采访父母。
    于是我们之间,有了一次较为特别的谈话:
    “你是哪一年下乡的?”
    “这还用问?”
    “不问我怎么清楚?”
    “一九六八年。”
    “你经历过坎坷吗?”
    “经历过。”
    “说说。”
    “这还用说?”
    “你不说我怎么会知道。”
    ……
    我凝视着儿子,觉得他是那样的陌生,他怎么对我一无所知似的?书架上印着我名字的书,都有我的简历。从我许多小说中,都能看到他老爸的身世。而他从来没有触摸过我的任何一部书,他从来也不曾扫视过那一格书架一眼,他甚至远不及朋友邻人的儿女们对我的大致经历有所了解。
    一次我无意中偷听到他和同学谈论我的书:
    “你爸爸可真写了不少书。”
    “你别翻他的书!”
    “你自己喜欢看吗?”
    “我为什么要喜欢看他写的书?”
    “借我一本看行吗?”
    “不行!”听来他似乎生起气来了。
    “你干吗这样牛气呀?他这些书迟早会过时的!”
    “他这些书已经过时了!以后我也不看他的书。世界上那么多经典还看不过来呢!”
    没想到,我以近二十年的精力和心血所获得的创作成果,在他眼里似乎一文不值。
    “你对你至今的人生满意吗?”儿子继续“采访”。
    “谈不上满意不满意。我的人生已经这样了。我习惯了。”
    “假如有一件最使你高兴的事,目前而言那可能是一件什么事?”
    我几乎是恶狠狠地回答:“你的学习成绩又前进了五名!”
    儿子目不转睛地看了我一阵,淡淡地说:“我的采访结束了,就到这儿吧!”
    (节选自《梁晓声经典散文》,有删改)
    阅读文段,完成下表。
    阅读策略
    内容
    任务
    梳理事件
    通过记叙父子间的独特经历表达了独特感受。
    (1)分点简要概括父子日常事。
    关注细节
    第一片段:
    (儿子)凑过来瞟了一眼,   地说:“爸,你真天才。从我这么一个平庸的儿子身上,你竟能发现那么多可写的素材!”
    (2)结合上下文,选词填空并说明理由。
    A.赞美
    B.嘲讽
    C.惊讶
    把握情感
    第二片段:
    我不愿……
    我不愿……
    我也不愿……
    我真不愿……
    (3)相似的内容重复出现,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第三片段:
    儿子目不转睛地看了我一阵,淡淡地说:“我的采访结束了,就到这儿吧!”
    (4)结合语境,揣摩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联想体验
    阅读这篇文章会联想到我们的父亲,甚至是名著中的父亲……
    A.梁生宝的父亲(《创业史》)
    B.虎妞的父亲(《骆驼祥子》)
    (5)“父母与子女之间总会因各种原因产生矛盾隔阂,而这些矛盾中总有着亲情的羁绊。”
    请从左侧列举的名著人物中任选一位,结合具体内容简述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022-2023学年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
    5.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韶华①盛
    任淡如
    三月暮,城南开了桃花,城北亦有。
    一时间,有尘土处皆有灼灼的桃花照眼。
    有作家说过,“桃花难画,因要画得它静”。真是匪夷所思,桃花千枝万朵,春风一路,那么得意热闹,哪里说得上静呢?
    可偏偏,我觉得这话对极了。
    桃树属蔷薇科,桃花原不常见的粉红这一种,淡白、红紫、浅绿,也有重瓣、撒金。我更喜欢单瓣的桃花,它们好像单眼皮的古典美人,天真又明净。
    旧时书院里栽过五六株桃树。因为听人说,桃树临水的好,所以全部植在水岸边。界河边种两株,半塘边种两株,眼看着它们抽了叶,眼看着它们打了苞,眼看着它们结了果……那两年,我常常走去看它们几时开花。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坡岸倾斜,人难立足,花开得怎样,倒是忘记了。我只记得河岸边原也有几株重瓣碧桃,野得很,无拘无束,开得烂漫。
    我在树山见过一株极大的桃树,花叶焕然,简直似经历了“三生三世”的丰茂灿烂。
    旺山也有。旺山并不以桃花出名,然而此季临水的农家旁多有桃树,虽然少,却有一种天然韵味——它们只是在那里慵懒地伸展着枝干。 枝干上喧哗地迸着数不清的花朵和花蕾。“春色满园”这个俗气的词,就在那些花枝间不俗气地浮动起来——满是人间盎然的生趣。
    这种盎然的生趣,想来也曾给半隐的唐寅不少安慰。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别人笑我忒疯颠,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唐寅的这首《桃花庵歌》很出名,后人知道桃花坞、桃花庵,多是因为唐寅。
    唐寅说自己“又摘桃花换酒钱”,不知是否为真事,不过桃花可食用可入药,却是真有记载。
    明人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说,三月初三采桃花,七月七以鸡血混合桃花,涂在脸上,“三二日后脱下”,可“令面光如华”——这未免有些惊悚。而《太清方》只要求“三月三日采桃花,酒浸服之”,可“除百病,好颜色”,听起来就比较让人放心。
    桃花酒我们往年做过,做法很简单(这个做法也适用于所有鲜花酒):采摘开得正好的桃花,放入酒坛,倒入适量上好的白酒,浸没桃花即可,酌量加冰糖,加盖密封,浸泡三十日之后启封。到那时,桃花瓣会被酒浸得很薄很薄,好似一只蝴蝶。
    桃花粥我们也煮过。古方上说,将桃花置于砂锅中,用水浸泡三十分钟,再加入粳米,文火煨粥,粥成时加入红糖,拌匀即可。据说,此粥可以美颜。
    我们做的桃花粥没有这样复杂,也不为美颜。几个人从桃树上采摘了很多花瓣,回来直接撒在粥锅里。粥是在土灶上用柴火熬的,雪白浓稠,花片浮沉,着实是一锅艳美呀!
    许多方子上说采桃花最好的时间是在农历三月初三或清明节前,还特别指明要采东南方向枝条上、花苞初放的桃花。我不知道这有什么特别的讲究,但我知道如此甚难———桃花开落,岂能由人。
    清代文人蒋坦在《秋灯琐忆》中有过记载:桃花为风雨所摧,零落池上,秋芙②拾花瓣砌字,作《谒金门》词云:“春过半,花命也如春短。一夜落红吹渐满,风狂春不管。”“春”字未成,而东风骤来,飘散满地。
    秋芙为之怅然。
    秋芙也忒多愁了。
    桃夭梅老,欢事皆是苦短的。我们只需记得韶华盛极时,那样满树浮动的盎然春意,这一春,便不算白过了。
    (有删改)
    [注释]①韶华:美好的时光,美好的年华。②秋芙:人名,蒋坦之妻。
    【初读•理清脉络】
    (1) 参考提示,将下面图表补充完整。

    ① ______ ② ______
    【赏读•声声入耳】
    (2) 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朗读时有人认为应该重读“迸”,有人认为应该重读“数不清”,你的看法呢?请结合上下文简要阐述。
    枝干上喧哗地迸着数不清的花朵和花蕾。
    【助读•探究选材】
    (3) 文中引用《桃花庵歌》有何作用?请简要回答。
    【联读•感悟深意】
    (4) 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结合链接材料,探究作者用“韶华盛”做文章标题的用意。
    [材料一]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宗璞《紫藤萝瀑布》)
    [材料二]自然之于人类心灵的完整性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亲近自然是驱除现代的空虚,维护生命的完整的一味良药。
    (钟媛《自然与诗性》)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2022一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未考试语文试题
    (二)阅读《解读黄河》,完成下面小题。
    解读黄河
    陈世旭
    ①走向黄河,是一种战栗的敬畏。
    ②世界上再没有一条河如此混浊。“号为一石而六斗泥”,流域每年每平方公里有4000吨土壤被侵蚀,一年毁灭耕地550万亩,却又每年给河口输送泥沙10亿吨,净造国土几十平方公里。
    ③世界上再没有一条河如此桀骜不驯。河道任意摆动,宽窄差异几十里;河床或层层掀起,深揭数文,或无限淤高,悬于城市半空;洪水决口泛滥,纵横几十万平方公里,使百万黎庶化为鱼虫,只在昼夜之间。
    ④黄河之于中国,是终年的哭泣流成的河。
    ⑤无数灾难无数忍耐无数期冀无数挫败,无数莫名的暴躁无数难以诉说的痛苦与忧烦、惊悸与困惑,一直伴着这条河在流淌。掀开阴云密布的眉睫,仰望一次次卷土重来的怒吼。北斗斟满了雷声,绿草和黄金在梦里汹涌。
    ⑥走向黄河,是一种惊世的悲壮。
    ⑦豪饮北风,伫立在高岸。倾听大漠荒原,倾听古战场铁马金戈的长啸,倾听五千年祸福相生从不静息的声威。苍凉夕阳抚摩傲岸峡谷,抚摩黄河子民青铜质地的肤色。
    ⑧黄河百折不回,黄河不废万古流。
    ⑨空中的寒星,是谁的眼睛?水面浮动神秘的灯影,地平线撤退到时间与意识的外围,万种声音在裸原的深处悄无声息。黄河钩沉,流星划过。河水击响!节拍,一种不可违背的预约。温柔与雄浑弯曲成一个民族不屈的灵魂。
    ⑩谁主持了秋天的全部收获?谁把千秋的史话传诸无穷的后世?黄皮肤的古老民族,站在迸溅喧嚣。的激流上,站在粗粝蛮野的船歌里,站在烈烈烽火锻造的旋律中。能割舍一切,不能割舍黄河的品格。那是生命的赞歌,生命的光辉。
    ⑪一代代黄河人,把血脉喷涌成黄河的血脉,把骨肉凝结成黄河的骨肉。不由分说的狂飙,翻卷出无尽的悲歌。就只为多年以后,几女们能够如此美丽地在大地上行走:纺织棉花,种植水稻,收割麦子,拉网打鱼,早晨读唐诗,黄昏背宋词,在宣纸上泼墨,在瓷器上绘画,在江南的雨巷徘徊,在塞北的草原纵马,用醇酒招待客人,用香茶浸泡温情,和美好的男子或女子相爱。有一天老死,就埋在河岸随便哪一座山峦。
    ⑫走向黄河,是一种庄重的礼拜。
    ⑬黄河引导了华夏文明的走向。黄河决定了华夏民族的性格。
    ⑭当北京猿人出现在周口店时,这条从世界屋脊出发的河,已经走过千里万里,奔流到海不复回。女娲泥绳,先民石器,炎帝百草,黄帝内经,秦汉长城,唐宋诗文……滚滚的波涛圣迹起伏,先哲的薪火源远流长。
    ⑮黄河是把西部高原到东部丘陵的无数河流连;接起来的伟大生命,黄河是黄了天黄了地黄了子民肌!肤的伟大圣河,黄河是一路吟唱一路滋润一路养育的伟大母亲!
    ⑯千百年来无数人竭尽才情地奉献给它以诗文、舞乐绘画、雕塑、建筑。它惊心动魄的急流和宽广安详的波涛,它的凶猛无忌的冲击和漫泛,它的两岸峻拔而多姿多彩的群山,堆积成山的黄土,无边无际的高原,以及同这一切相联系着的爱情和仇怨,生育与死亡,耕耘与荒芜,荣华与枯凋,收获与灾害,和平与战伐,兴盛与衰败,福祉与苦难,创造与毁灭的颂歌和叹息……所有那些肯定将永世不朽的艺术无论多么辉煌,同它比较起来,也只能是一片苍白。
    ⑰黄河是一个民族的象征。黄河是一个民族的史诗。黄河就是一个民族自身。它的生存、成长、繁衍、变迁,它的命运、性格、特征、精神品质,同一个民族的生存、成长、繁衍、变迁,一个民族的命运、性格、特征精神品质连接得如此紧密,互为一体。
    (有删改)
    6.作者从三个方面来“解读”黄河,请按要求补充下面的表格。(3分)
    解读“结果”
    原因
    走向黄河,是一种战栗的敬畏
    (1)
    (2)
    倾听古战场铁马金戈的长啸,倾听五千年祸福相生从不静息的声威;黄河百折不回,黄河不废万古流。
    走向黄河,是一种庄重的礼拜
    (3)
    7.从动词运用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3分)
    河道任意摆动,宽窄差异几十里;河床或层层掀起,深揭数丈,或无限淤高,悬于城市半空;洪水决口泛滥,纵横几十万平方公里,使百万,黎庶化为鱼虫,只在昼夜之间。
    8.本文描写的对象是黄河,而第⑯段写的却是“无数人竭尽才情地奉献给它以诗文、舞乐、绘画、雕塑建筑”,有什么作用?(3分)
    9.联系《黄河颂》一文中的句子,结合文意,谈谈文中的黄河蕴含着我们民族怎样的伟大精神?(5分)
    【链接材料】
    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大红花
    李娟
    ①大红花五十多岁的光景。花白头发,大嗓门,高鼻梁,身高一米八。粗胳膊粗腿虎背熊腰,往那儿一站,中流砥柱般稳稳当当,雷霆不能撼之。
    ②可惜这样一副气派的身材,平日里却衣装破陋滑稽。上面一件小了三码的短背心,亮堂堂地露出肚脐眼,下面一条抹布似的长裙拖在脚背上。她还从不穿袜子,光脚趿一双男式破拖鞋。脚趾头脏得何其狰狞,獠牙般凶狠。
    ③不过劳动人民嘛,整天辛苦奔忙,不甚讲究也是无可厚非。
    ④但是,大红花就“不讲究”得有些过分了。
    ⑤我叔叔独自在大红花所在的村庄住了很长时间。本地礼俗是单身汉不用自己开伙,可随意上门混饭。于是他就挨家挨户轮流混。但是大红花家,只去过一次,从此再也不敢去了。不说别的,她家的黄油就能吓跑一切客人——颜色黄得快要发红,跟放过了十个夏天似的。我叔叔说,那油又稀又软,上面陷满了苍蝇,死了的已经一动不动,活着的还在拼命挣扎。
    ⑥单身汉四处混饭也就罢了,大红花全家上下好几口人,照样也靠混饭过日子。一到吃饭的点儿,她出门远眺一番,谁家的烟囱最先冒烟,就率领老公儿子儿媳孙子一群人直奔而去。别人家有啥吃啥,倒也不挑剔。但若是有啥不吃啥,她就会发怒。比如灶台上明明挂了风干肉,锅里还煮着素面条。她定会上前帮忙把肉摘下米,亲自“啪啪啪”剁成块,统统扔进面条锅。
    ⑦然而,劳动时的大红花那是相当值得称赞的。
    ⑧砍葵花盘时,她一个人砍四排埂子,呼呼啦啦,所向无敌。
    ⑨而我只砍两排埂子才能勉强追上她。
    ⑩况且她还边砍边嗑瓜子吃。
    ⑪到了农忙季节雇短工时,这一带种地的老板都愿意雇用大红花。
    ⑫再困苦再窝囊的人生,也是需要精神享受的。于是,在农忙时节最紧张的那两天,大红花一家辞工不干了。理由是第二天在一百公里以外的某地要举办一场盛大的阿肯弹唱会①。
    ⑬这种临时撤工的行为令人大为恼火——一时半会儿的教我们到哪儿找人顶上当前繁重的活计?!
    ⑭我们一家简直急火攻心!
    ⑮我妈上蹿下跳地咒骂,也没用。
    ⑯提高工资,还是没用。
    ⑰我妈恨得咬牙:“活该穷死!有钱不赚,真是变态。”
    ⑱我劝道:“别和她计较了。人家都已经这么穷了,若是连个弹唱会都看不成,岂不更是活得没意思?”
    ⑲毫无办法,我们只好全家上阵。连着两天,从天刚亮一直干到伸手不见五指,累得跟猴儿似的。总算抢在牛群过河之前赶完了全部的活儿。此后整整一礼拜,手掌心疼得吃饭时筷子都握不住。
    ⑳再想想大红花干活时从容不迫的架式。虽然依旧埋怨,却更加钦佩了。
    ㉑看弹唱会时的大红花想必远远抛弃了葵花地里的劳动形象,已经全身上下耳目一新。
    ㉒我曾在阿克哈拉的集市街头见过她打扮起来的样子。——金丝绒的花裙子上缀了一层又一层亮锃锃沉甸甸的装饰物。脖子上的珠串子粒粒都有鹌鹑蛋大。蕾丝边的紫头巾,银晃晃的粗簪子。脸雪白、眉乌黑。
    ㉓还有靴子,擦得那个亮!
    ㉔用我妈的话说:“蚂蚁若想爬上去都得拄着拐棍。”
    ㉕说实在的,一般人打扮得如此招摇肯定会显得特俗气。可大红花不。哪怕浑身插满了花,她也有压得住的那种气派。
    ㉖她本来就是丰壮体面的大架子身材嘛,稍一打扮就格外神气。兼之左右手各拽着一长串花花绿绿的孩子,大踏步前进,目不斜视。所到之处,格外引人注目。
    ㉗一直都没搞清楚大红花为什么要叫“大红花”——注意,这三个字是汉语发音。那么这个名字到底是意译还是音译?是绰号还是本名?但实在觉得这名字太符合她了!也说不清哪儿符合。反正吧:“大红花”——呃,好名字,“大红花”!
    (选自李娟散文集《遥远的向日葵地》,有删改)
    【注释】①阿肯弹唱会:本地一种传统的民间文化活动,除了歌手对唱,还会有体育竞技和歌舞表演。
    6.大红花是李娟在新疆阿勒泰种葵花时遇见的一位极有个性的哈萨克族妇人。请根据文章内容补全下面的思维导图。

    ——
    外形高大,着装却破漏滑稽。
    ——
    理解、体谅
    ——

    ——

    ——
    觉得过分
    ——
    ——
    干农活利索高效
    ——

    ——
    ——

    ——
    欣赏
    ——
    7.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精神的主要方法,请赏析下面两处人物描写。
    (1)她定会上前帮忙把肉摘下来,亲自“啪啪啪”剁成块,统统扔进面条锅。
    (2)脖子上的珠串子粒粒都有鹌鹑蛋大。蕾丝边的紫头巾,银晃晃的粗簪子。
    8.本文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请从文中找出其中一组加以品析,可以仿照示例。
    示例:大红花平时的着装与参加阿肯弹唱会的服装是极大的对比,前者是破漏滑稽近乎乞丐,后者可谓是一位活脱脱的少数民族大美人。此处对比体现出大红花对物质生活的随意,对精神生活的高度追求。
    9.语文老师打算把本文作为课外阅读编入本册作业本,你认为本文作为哪一篇课文的拓展阅读比较恰当?请从以下目录中选择一篇课文,结合内容说明理由。
    七下第三单元目录
    10.阿长与《山海经》/鲁迅
    11.老王/杨绛
    12.台阶/李森祥
    13.卖油翁/欧阳修

    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阅读下文,回答5—7题。(12分)
    夕阳下的指甲花
    鹿晚
    ①父亲又在打理他的药园了。花花绿绿的,种类繁多,比起母亲只喜欢那清淡素雅的仙草,倒显得父亲是个“多情”的人。可就是这点“多情”,父亲都不愿意分给我一点。他的眼里除了工作之外,便是打理药园。别人家的父亲都会同自己的孩子亲热,我与父亲却好似一对刚认识不久的朋友,客客气气的,中间犹如隔着一条银河,怎么都跨不过去。
    ②父亲喜爱种草药,他的药园里有龙胆草、车前草、金不换、猫毛草、灯笼草、大蛇草等草药,有些只能在古书里找到。但是,我最有好感的还是父亲种的指甲花。指甲花的叶瘦长,外围呈锯齿状,开出的花红而不艳,一瓣又一瓣的,似娃娃菜嵌在一起。
    ③我偶尔会跟着父亲到药园,但大多数时间只是看着父亲打理,没想过要帮忙,也从未想过自己的甲沟炎竟是指甲花治好的。那时,不知道怎么一回事,我的脚趾头肿了,又痒又疼的,一摁下去,就疼得更明显了。但我始终没有告知父亲,以为涂一涂药膏就好了。谁知,脚指头肿得更厉害了。也许是我奇怪的走路姿势引起了父亲的注意,父亲搬来一个小矮凳让我坐着,又径直走向药园,摘下几朵指甲花,捣碎后给我敷上,清清凉凉的。
    ④那时已近黄昏,浅浅的夕阳落在父亲身上,看上去好像一幅油画。那是我长大后第一次离父亲这么近,抬头便能看到白丝藏在他的黑发里,黝黑的脸颊透露着坚毅,这双强有力的手臂曾在我小时候将我举得高高的,与房梁触碰,被灯光笼罩。
    ⑤在上药的第三天,我便神奇地发现,脚拇指甲盖染上了橘黄色。我对父亲说:“爸爸,我的指甲盖是夕阳色,很好看!”在我的印象里,父亲是一个沉闷的人,不爱说话,也没有过多的面部表情。但那天,父亲笑了,问我疼不疼,还与我讲起药园里草药的作用。我已经很久没有见到这样的父亲了,和蔼,话多,亲近。
    ⑥每每看到父亲药园里盛开的指甲花,我便会想起那日被夕阳笼罩的身影,想起夕阳色的花汁将我的脚指甲盖晕染,像太阳快要落山时的美好,轻易留不住。A我也记不清是第几次到父亲的药园偷摘指甲花了,我既希望父亲能够发现,又不想让父亲发现。但是,指甲花怎么会不翼而飞呢?B我没等到父亲来“审问”我,却等来药园一大片新的指甲花,有刚长出嫩叶的,也有准备开花的。可我没有再去摘过指甲花,任由花儿越长越多,成为药园里最夺目的一抹红。
    ⑦后来,我离开家去读书,父亲的工作也没有那么忙了。我想,这下他终于可以专心打理药园了。但令我不解的是,父亲时不时会发来一些关于指甲花的照片。因为学业太忙,我也只当作是父亲的闲情雅致,没有过多关注。临近暑假时,父亲发来一条短信:“指甲花开了,你不回来看看吗?”我的心猛地一跳,有关指甲花的记忆争先恐后地涌出来,如果说那时的我不知道自己爱的是指甲花,还是仅仅喜欢到父亲的药园捣乱,那么现在的我已然找到答案。
    ⑧自从在外地上学后,我便鲜少回家,偶尔与父亲通过视频聊天,他的背景里都是药园里那一大片红,我以为他只是恰巧在打理药园。我没有问,他也没有说,所有的语言只剩下嘘寒问暖,而后是各自的沉默。
    ⑨指甲花一年只开一次,父亲无言的等待却是无数次,黄昏日落的美好,也许每天都能看到,但夕阳下的那个身影,是我念念不忘的。
    5.根据文章内容梳理行文脉络,补全横线。(4分)
    父亲只顾打理药园,我与父亲犹如隔着银河。

    (1)____________________,那是我长大后第一次离父亲那么近。

    (2)____________________,我心猛一跳,似乎找到了答案。

    夕阳下的身影,我念念不忘。
    6.揣摩文中画线句,结合语境分析。(4分)
    A.我也记不清是第几次到父亲的药园偷摘指甲花了,我既希望父亲能够发现,又不想让父亲发现。(请分析“我”心理背后的原因)
    B.我没等到父亲来“审问”我,却等来药园一大片新的指甲花,有刚长出嫩叶的,也有准备开花的。(请分析父亲行为背后的原因)
    (1)A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者以“夕阳下的指甲花”为题,请谈谈它的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未检测语文试题
    我们的裁缝店
    李娟
    ①在城市里,裁缝和裁缝店越来越少了,但在喀吾图,生活迥然不同。这是游牧地区,人们体格普遍高大宽厚,再加上常年的繁重劳动,很多人身体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变形,只有量身定做的衣服才能穿得平展。
    ②我们租的店面实在太小了,十来个平方,中间拉块布帘子,前半截做生意,后半截睡觉、做饭。但这样的房间一烧起炉子来便会特别暖和。很多个那样的日子,狂风呼啸,昏天暗地,小碎石子和冰雹砸在玻璃窗上,“啪啪啪啪”响个没完没了……(1)但我们的房子里却温暖和平,锅里炖的风干羊肉溢出的香气一波一波地滚动,墙皮似乎都给香的酥掉了。
    ③我们还养了金鱼,每当和顾客讨价还价相持不下时,我们就请他们看金鱼,这样的精灵实在是这偏远荒寒地带的最不可思议的尤物——清洁的水和清洁的美艳在清洁的玻璃缸里曼妙地晃动,透明的尾翼和双鳍缓缓晕染在水中,张开、收拢,携着音乐一般……
    ④这样,等他们回过神来,再谈价钱,口气往往会软下来许多。
    ⑤当地男人们很少进屋,最固执的是一些老头儿,偶尔来一次,取了衣服却死活不愿试穿,即使穿了也死活不肯照镜子,你开玩笑地拽着他们往镜子跟前拖,让他亲眼看一看这身衣服多漂亮,可越这样他越害羞,双手死死捂着脸,快要哭出来似的。
    ⑥女人们就热闹多了,三三两两,不做衣服也时常过来瞅一瞅,看我们有没有进新的布料,如果有了中意的一块布,未来三个月就一边努力攒钱,一边再三提醒我们,一定要给她留一块够做一条裙子的。
    ⑦库尔马家的儿媳妇也来做裙子了,她的婆婆拎只编织袋跟在后面,量完尺寸我们让她先付订金,这个漂亮女人二话不说,从婆婆拎着的袋子里抓出三只鸡来——“三只鸡嘛,换条裙子,够不够?”
    ⑧她订的是我们最新进的晃着金色碎点的布料,这块布料一挂出来,村子里几乎所有的年轻媳妇都跑来做了一条裙子。
    ⑨她说:“不要让公公知道啊?(2)公公嘛,小气嘛。给他知道了嘛,要当当(唠叨、责怪)嘛!” 
    ⑩“婆婆知道就没事了?”
    ⑪“婆婆嘛,好得很嘛!”她说着拽过旁边那矮小的老妇人,“叭”地亲一口:“裙子做好了嘛,我们两个嘛,你一天我一天,轮流换着穿嘛!”
    ⑫她的婆婆轻轻嘟囔一句什么,露出长辈才有的笑容。
    ⑬但是我们要鸡干什么?但是我们还是要了。
    ⑭还有的人自己送布来做,衣服做好后却凑不够钱来取,只好挂在我家店里,一有空就来看一看,试穿一下,再叹着气脱下来挂回原处。
    ⑮有个小姑娘的一件小花衬衣也在我们这儿挂着,加工费也就八元钱,可她妈妈始终凑不出来,小姑娘每天放学路过我家店,都会进来对着新衣服摸了又摸,不厌其烦地给同伴介绍:“这就是我的!”穿衬衣的季节都快要过去了,可它还在我们店里挂着!最后,我们先受不了了。有一天,这孩子再来看望她的衣服时,我们就取下来让她拿走,小姑娘惊喜得不敢相信。在那儿不知所措地站了好一会儿,才慢吞吞挪出房子,然后转身飞快跑掉。
    ⑯裁缝的活不算劳累,就是太麻烦,量体、排料、剪裁、锁边、配零件、烫粘合衬、合缝……做成后,还得开扣眼、钉扣子、缝垫肩、锁裤边。浅色衣服还得洗一洗,缝纫机经常加油,难免会脏一点,而且烙铁也没有电熨斗那么干净,一不小心,黑黑的煤灰就从气孔漾出来,沾得到处都是。是呀,从我们当裁缝的第一天起,就发誓一旦有别的出路,死也不会再干这个了。但假如有一天不做裁缝,我们还是得想办法赚钱过日子,过同样辛苦的生活。——可能干什么都一样的吧?
    ⑰是这样的,帕孜依拉来做衬衣,我们给她弄得漂漂亮亮的,她穿上以后高兴得在镜子面前转来转去地看。但是我立刻发现袖子那里有一点不平,就殷勤地劝她脱下来,烧好烙铁,“滋——”地一家伙下去……烫糊一大片……
    ⑱怎么办呢?我们商量了半天,把糊的地方裁掉,用同样的布接了一截子,将袖口做大,呈小喇叭的样式敞开,还钉上了漂亮的扣子,最后又给它取了个名字:“马蹄袖”。
    ⑲但是后来……几乎全村的年轻女人都把衬衣袖子裁掉一截,跑来要求我们给她们加工“马蹄袖”。
    ⑳干裁缝真的很辛苦,但那么多事情,一针一线的,不是说拆就能拆得掉。当我再一次把一股线平稳准确地穿进一个针孔,总会在一刹那想通很多事情。
    (选自李娟散文集《阿勒泰的角落》,有删改)
    6.“我们”的裁缝店来往的客人很多,他们的性格也截然不同,阅读文章,梳理表格。(4分)
    客 户
    表 现
    性 格
    老一辈的喀吾图男人
    很少进屋,不愿试穿、照镜子
    (1) ▲
    女人们
    (2) ▲
    大胆追求美好生活
    库尔马家的儿媳妇
    二话不说抓鸡付钱、亲一口婆婆、和婆婆轮流穿新裙子
    (3) ▲
    库尔马家的婆婆
    拎编织袋站在后面、露出笑容
    可敬可爱,疼爱儿媳
    补充细节:除了写三只鸡帮助库尔马家的儿媳妇实现裙子梦以外,文章还通过(4) ▲ 、因一次失误给帕孜依拉加工了“马蹄袖”三个小故事,记述了裁缝生活中温馨的插曲,但作者并没将这种生活过于浪漫化,一针一线辛苦踏实的劳动,才是平稳真切的生活感受。
    7. 本文的语言充满生活气息,请结合划线句进行赏析。(4分)
    (1)但我们的房子里却温暖和平,锅里炖的风干羊肉溢出的香气一波一波地滚动,墙皮似乎都给香的酥掉了。(店外和店内的环境截然不同,作者为何这样写?)
    ▲ (2)“公公嘛,小气嘛。给他知道了嘛,要当当(唠叨、责怪)嘛!” 
    “婆婆嘛,好得很嘛!”“裙子做好了嘛,我们两个嘛,你一天我一天,轮流换着穿嘛!”
    (语气词往往传递出生活气息,请你从语气词的角度分析其表达效果。)

    8. 下面是某同学在阅读文章时随手写下的批注。请你仿照示例,结合内容,选择你最认同的两个词语,做详细批注。(3分)
    【批注】贫苦 和睦 人性 劳动 淳朴 美好
    【示例】我选择贫苦和美好。文章开头写牧区人民生活条件恶劣,写我们租的店面很小,让我们感受到地处偏远荒寒地区的生活贫苦,但在这贫苦的生活中,我们开了裁缝店,为他们创造美好,也让牧区人民在贫苦中追求美好。哪怕生活再贫困艰难,内心也不绝望,不放弃对生活的美好追求。
    我选择 ▲ 和 ▲ , ▲
    9.《驿路梨花》和本文都写到了少数民族的生活状态和品质,请你结合文章最后一段,从他们身上分别可以想通什么?(4分)

    现代文阅读一
    浙江省衢州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在推选“最具挑战精神”人物活动中,第四组同学想要推荐下文的冯帆,请一起完成推荐任务。
    山①在那儿
    刘慈欣
    ①冯帆②站在救生艇上,目送着蓝水号③远去,他原准备在其上度过一生的。另一边,在太空中的巨型飞船④下面,海水高山静静地耸立着,仿佛亿万年来它一直就在那儿。
    ②当感觉到救生艇的甲板在水坡上倾斜时,冯帆纵身一跃,跳入被外星飞船的光芒照得蓝幽幽的海中。
    ③他要成为第一个游泳登山的人。
    ④现在,已经看不到海山的山顶,冯帆在水中抬头望去,展现在他面前的,是一面一望无际的海水大坡,坡度有45度,仿佛是一个巨人把海洋的另一半在他面前掀起来一样。
    ⑤冯帆用最省力的蛙式游着。他大概算了一下,从这里到顶峰有13公里左右,爬坡不比平地,不进则退,登上顶峰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冯帆不后悔这次努力,能攀登海水珠峰,本身已是自己登山梦想的一个超值满足了。
    ⑥这时,冯帆有某种异样的感觉。他已明显地感到了海山的坡度在增加,身体越来越随着水面向上倾斜,游起来却没有感到更费力。回头一看,看到了山脚的已经落下了帆的救生艇,仍然稳稳地停在水坡上,没有滑下去。他试着停止了游动,发现自己也没有下滑,而是稳稳地浮在倾斜的水坡上!冯帆一砸脑袋,骂自己是白痴:既然水坡上呈流体状态的海水不会下滑,上面的人和船怎么会滑下去呢?现在冯帆知道,海水高山是他的了。
    ⑦外星飞船的引力与地球引力相互抵消,使得斜坡面方向的重力逐渐减小,这种重力的渐减抵消了坡度,使得重力对水坡上的物体并不产生使其下滑的重力分量。
    ⑧冯帆继续向上游,随着重力的减小,身体变轻了,游动变得更轻松。冯帆游泳时溅起的水花下落的速度变慢了,水坡上海浪起伏和行进的速度也在变慢。
    ⑨随着风力的增长,水坡上开始出现排浪。[A]在低重力下,海浪的高度增加了许多。形状也发生了变化,变得薄如蝉翼,在缓慢的下落中自身翻卷起来,像一把无形的巨刨在海面上推出的一卷卷玲珑别透的刨花。海浪并没有增加冯帆游泳的难度,浪的行进方向是向着峰顶的,推送着他向上攀游。随着重力的进一步减小,更美妙的事情发生了:[B]薄薄的海浪不再是推送冯帆,而是将他轻轻地抛起来,有一瞬间他的身体完全离开了水面,旋即被前面的海浪接住,再抛出,他就这样被一只只轻柔而有力的海之手传递着,快速向峰顶进发。峰顶就是风暴眼,是平静的!
    ⑩冯帆已经掌握了在浪尖飞跃的技术,他从一个浪峰跃向另一个浪峰,又“攀登”了20分钟左右,已经走过了三分之二的路程,浑圆的峰顶看上去不远了,它在外星飞船撒下的光芒中柔和地闪亮,像是等待着他的一个新的星球。
    ⑪冯帆进行了最后的一次飞跃,他正在被吹向气旋的中心。当冯帆飘进风暴眼时,风力突然减小,托着他的无形的气流之手松开了,冯帆向着海水高山的峰顶坠下去,在峰顶的正中扎入了蓝幽幽的海水中。
    ⑫冯帆在水中下沉着,过了好一会儿才开始上浮,这时周围已经很暗了。当窒息的恐慌出现时,冯帆突然意识到了他所面临的危险。入水前的最后一口气,也支撑不到自己浮上水面,死亡的恐惧压倒了一切。就在这时,他发现身边有几个银色的圆球正在与自己一同上浮,最大的一个直径有一米左右,冯帆突然明白这些东西是气泡!低重力下的海水中有可能产生很大的气泡。他奋力游向最大的气泡,将头伸过银色的泡壁,立刻能够顺畅地呼吸了!冯帆乘着上升的气泡升上天空,升上了海面。在低重力下他冲上了水面近一米高,再缓缓落下来。
    ⑬不管怎么样,冯帆想,我登顶成功了。
    (节选自《刘慈欣作品集·山》有删改)
    注释:①山:外里飞船入侵地球,拉起海水形成一座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的海水高山。②冯帆:海洋地质工程师。大学时曾组织登山队攀登珠穆朗玛峰,最后全队四人死亡,自己成为队中惟一的生还者。毕业后为逃避山来到太平洋上,以船为家。③蓝水号:即“蓝水号”考察船,冯帆的海上工作地。④巨型飞船:外星人的飞船。
    【推荐指南·了解经历】
    4.了解人物,需先了解他的经历。请完成冯帆挑战活动的思维导图。

    【推荐指南·艺术特色】
    5.理解人物,需关注作品的艺术特色。请根据你的阅读体验,结合小说中的相关内容,完成下面表格。
    科幻小说,正是通向科学之美的一座桥梁,它把这种美从方程式中释放出来,以文学形式展现在大众面前。(刘慈欣)
    篇目特色
    《带上她的眼睛》
    《海底两万里》
    《山在那儿》
    科学性
    示例:“眼睛”就是一副传感眼镜。
    ①___
    ②___
    文学性
    善于设置悬念和伏笔
    ③___
    善于渲染自然伟力
    示例:小姑娘对花草溪水微风的激动不已,为下文她困在地心的谜底揭开做了铺垫,表现了小女孩乐观的精神
    示例:运用了大量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塑造了一个刚毅坚强、镇定沉着、乐观自信、崇尚自由独立的英雄形象。
    从文中划线的A、B句中任选一句赏析小说的文学性。
    ④___
    【推荐指南·理解寓意】
    6.与众不同的挑战对象——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的“海水高山”,让冯帆的挑战更具价值。请结合全文和链接材料探究“山”的含义。
    【链接材料】
    山在那儿,总会有人去登的。登山是智慧生命的一个本性,他们都想站得更高些,看得更远些,这并不是生存的需要。进化赋予智慧文明登高的欲望是有更深的原因的。
    (刘慈欣《山》)
    【推荐指南·撰写荐词】
    7.小说刻画的冯帆是一个“登山者”,更是一个“前行者”,他的精神激励着你我。请结合人物形象特点及其影响力,撰写一份推荐冯帆为“最具挑战精神人物”的推荐词。
    4.①不后悔;②停止游动,观察周围;③根据发现,继续上游;④惧怕而恐慌。
    5.示例:鹦鹉螺号船的驱动完全靠电力供给,而电力则是从海水提取钠,将钠与汞混合,组成一种合金再转化成电,储存在电池里。 示例:外星飞船的引力与地球引力相互抵消,出现了低重力状态。 善于塑造典型人物形象 示例一:A句运用比喻,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水坡上的排浪现象,神奇而美妙,暗示在自然伟力作用下登山将是一件愉悦自在的事。示例二:B句中“接”“抛”“传递”等动词,传神的写出了冯帆在低重力下的海浪中下落上升的情景,既温柔又有力,表现在自然伟力作用下登山者的轻快和自由。
    6.示例:“山”指冯帆攀登的“水山”或珠穆朗玛峰;指冯帆攀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这些困难具体包括前所未有的山的高度、峰顶坠落的死亡危险等;更指冯帆重启的登顶梦想——挑战自己,完成未尽的登山心愿。从链接材料可知,登山是智慧生命的本性,想站得更高些,看得更远些,因此,山还指所有智慧生命对更高更远的追求,想要去探索和挑战的未知领域。想要突破和超越的极限。 7.示例:冯帆开了登水山的先河,明知前路艰险充满未知,依然积极乐观,信念坚定,敢于拼搏;面对困境,他判断准确,冷静沉着,最终突破极限,探索出新道路。冯帆身上这种超越自我、探索未知又极具智慧的挑战精神,是一股强大的力量,能指引我们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更好的前行,激励我们去创造人生更多的可能。因此推荐冯帆为“最具挑战精神人物”。
    【解析】4.本题考查文段内容的梳理与概括。结合给定的内容进行分析,“登山路”指冯帆攀登海山的经过,而“心路”指在冯帆的攀登过程中的心态的变化。
    (1)结合第⑤段中“他大概算了一下,从这里到顶峰有13公里左右,爬坡不比平地,不进则退,登上顶峰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冯帆不后悔这次努力”分析,这里冯帆在计算攀登时的距离,而句中“冯帆不后悔这次努力”直接体现出他的心态为“不后悔”。
    (2)结合第⑥段中“现在冯帆知道,海水高山是他的了”分析,可知冯帆此时心态自信,可定位出第二空的答题区域为第⑥段,结合第⑥段中“他试着停止了游动,发现自己也没有下滑,而是稳稳地浮在倾斜的水坡上”分析,可概括出冯帆停止了游动,稳稳地浮在水坡上。
    (3)结合第⑦段中“身体变轻了,游动变得更轻松”分析,可概括此时冯帆游动更轻松,同时定位出第三空区域,根据“冯帆继续向上游,随着重力的减小,身体变轻了”,可知冯帆此时的攀登路径是“向上游”。
    (4)结合第⑫段中“冯帆在水中下沉着,过了好一会儿才开始上浮,这时周围已经很暗了”“当窒息的恐慌出现时,冯帆突然意识到了他所面临的危险”分析,冯帆在面对上沉下浮时,出现了恐慌的情绪。

    5.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识记。
    结合已给出的内容提示,应找出科幻作品中出现的科学现象,这些科学现象应该是客观存在的,带给人以便利。示例中“‘眼睛’就是一副传感眼镜”,传感眼镜就是除了视觉外还能够通过采集带着它的人的脑电波,把触觉和味觉嗅觉听觉一同传递出去,可以借助外力感知到更丰富多彩的世界。《海底两万里》中具有科学性的是鹦鹉螺号利用钠发电。小说中描述鹦鹉螺号为长70米,宽8米的细长纺锤型潜艇,航行性能极好,最高航速可达50海里每小时。这是一艘理想化的潜艇,船的驱动完全靠电力供给,而电力则是从海水提取钠,将钠与汞混合,组成一种用来替代本生蓄电池单元中锌元素的合金,再转化成电后取得的,储存在电池里。《山在那儿》中具有科学性的是“外星飞船的引力与地球引力相互抵消,出现了低重力状态”,地球的引力是竖直向下的,一旦脱离重力的影响那么物体可能出于漂浮的状态,如太空舱的失重状态。
    结合示例中“运用了大量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塑造了一个刚毅坚强、镇定沉着、乐观自信、崇尚自由独立的英雄形象”分析,这里是人物形象的分析。而《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中情节设置古怪离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充满神秘色彩的海底世界,语言生动有趣,同时人物塑造也极其传神,故第三空可填善于塑造典型人物形象。
    结合给出的“善于渲染自然伟力”,应重点分析出以怎样的方式展现自然的宏伟。赏析语句时应重点分析所呈现的表现手法,结合语境进行分析,从而阐述出作者的表达意图。A句“在低重力下,海浪的高度增加了许多。形状也发生了变化,变得薄如蝉翼,在缓慢的下落中自身翻卷起来,像一把无形的巨刨在海面上推出的一卷卷玲珑别透的刨花”中,将排浪比作“一卷卷巨大的刨花”,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排浪具体化,结合前文中“随着风力的增长,水坡上开始出现排浪”分析,这里形象贴切的描绘出排浪的奇特壮观。B句中,运用了“抛、接、抛出、传递”等词语,这是动作描写;结合前文中“浪的行进方向是向着峰顶的,推送着他向上攀游”分析,写出冯帆在海浪之中上沉下浮的情景,展现他借助自然伟力攀登的轻松。
    6.本题考查词语的含义。理解词语的含义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
    结合注释中“外里飞船入侵地球,拉起海水形成一座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的海水高山”分析,从表面上看,这里的“山”指冯帆攀登的海水高山或是珠穆朗玛峰。题干中提到,山也是“与众不同的挑战对象”,冯帆要进行的是艰难的攀登过程,从人与山的关系上看,爬山所要经历的艰难困苦也是山的一部分,冯帆坚持要攀登海山,结合注释中“大学时曾组织登山队攀登珠穆朗玛峰,最后全队四人死亡,自己成为队中惟一的生还者”分析,爬山正是冯帆一直未完成的心愿。结合链接材料中“登山是智慧生命的一个本性,他们都想站得更高些”可知,登山也代表着人类想要实现自我超越。
    7.本题考查推荐词的写作。
    推荐词的写作需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能够结合题目要求,围绕着中心话题,选择有典型的信息材料,语言务必简洁明了。
    示例:冯帆面对海水高山,毅然决定攀登,明知过程困难重重,仍然坚持初心不改。面对漫长的攀爬道路,他准确判断,乐观积极;面对风浪,面对危险,他沉着冷静,准确判断,最终战胜困难。冯帆的身上有一种不向命运低头,勇敢挑战极限、探索未知的精神和勇气,能指引着我们在面对未知时勇于面对,发现自我。因此我推荐冯帆为“最具挑战精神人物”。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2.(17分)现代文阅读。
    当爸的感觉
    梁晓声
    (一)

    儿子见我铺开稿纸,煞有介事地思考,犹犹豫豫地写下题目,凑过来瞟了一眼, 地说:“爸,你真天才。从我这么一个平庸的儿子身上,你竟能发现那么多可写的素材!”
    我:“儿子,向你保证,这是最后一次!”
    儿子:“别保证。你发誓我都不信!说相声的常拿自己的‘二大爷’逗哏儿,你也一样。我充分理解!”
    我:“好儿子,谢谢。”
    他:“不用谢。因为我也开始写你了,而且已经公开发表了一篇。”
    我一惊:“发在哪儿了?”
    “发在班级的墙报上了。”
    我这才稍稍心定,又严肃地问:“都写了我些什么?为什么不先让我过过目?”
    儿子:“你写我,也没先征得我的同意啊!咱俩彼此彼此。”
    我一时很窘,无话可说……
    (二)

    学校的要求,家长得给孩子写一封信。信将由老师分发,带给他们一些惊喜。
    于是我生平第一次给我的儿子写信。
    我竟不知在这一封信里该写些什么。我不愿在信中流露出我对他的体恤,因为几乎每一个初中生都如他一样的似箭在弦,他不应格外地得到体恤。我不愿用信的方式鞭策他,因为他自己早已深知每次在分数竞争中失利,都意味着一种严峻的形势。我也不愿在信中写入对他所寄的希望,我不望子成龙。事实上只祈祝他能有幸受到高等教育,而仅仅这一点已使他过早地成熟了。刚刚十四岁就开始思考人生和忧患自己未来的命运,这太令我这个当父亲的替他感到沮丧了。我真不愿他和当年的我一样……
    “爸爸,你怎么想了这么久还不写?”
    儿子忽然发问,他站在我背后多时了。我赶紧捂住“给儿子的信”一行字。良久,背后传来一声,“爸,对不起,给你添麻烦了……”
    (三)

    儿子上星期有一项作业——采访父母。
    于是我们之间,有了一次较为特别的谈话:
    “你是哪一年下乡的?”
    “这还用问?”
    “不问我怎么清楚?”
    “一九六八年。”
    “你经历过坎坷吗?”
    “经历过。”
    “说说。”
    “这还用说?”
    “你不说我怎么会知道。”
    ……
    我凝视着儿子,觉得他是那样的陌生,他怎么对我一无所知似的?书架上印着我名字的书,都有我的简历。从我许多小说中,都能看到他老爸的身世。而他从来没有触摸过我的任何一部书,他从来也不曾扫视过那一格书架一眼,他甚至远不及朋友邻人的儿女们对我的大致经历有所了解。
    一次我无意中偷听到他和同学谈论我的书:
    “你爸爸可真写了不少书。”
    “你别翻他的书!”
    “你自己喜欢看吗?”
    “我为什么要喜欢看他写的书?”
    “借我一本看行吗?”
    “不行!”听来他似乎生起气来了。
    “你干吗这样牛气呀?他这些书迟早会过时的!”
    “他这些书已经过时了!以后我也不看他的书。世界上那么多经典还看不过来呢!”
    没想到,我以近二十年的精力和心血所获得的创作成果,在他眼里似乎一文不值。
    “你对你至今的人生满意吗?”儿子继续“采访”。
    “谈不上满意不满意。我的人生已经这样了。我习惯了。”
    “假如有一件最使你高兴的事,目前而言那可能是一件什么事?”
    我几乎是恶狠狠地回答:“你的学习成绩又前进了五名!”
    儿子目不转睛地看了我一阵,淡淡地说:“我的采访结束了,就到这儿吧!”
    (节选自《梁晓声经典散文》,有删改)
    阅读文段,完成下表。
    阅读策略
    内容
    任务
    梳理事件
    通过记叙父子间的独特经历表达了独特感受。
    (1)分点简要概括父子日常事。
    关注细节
    第一片段:
    (儿子)凑过来瞟了一眼,   地说:“爸,你真天才。从我这么一个平庸的儿子身上,你竟能发现那么多可写的素材!”
    (2)结合上下文,选词填空并说明理由。
    A.赞美
    B.嘲讽
    C.惊讶
    把握情感
    第二片段:
    我不愿……
    我不愿……
    我也不愿……
    我真不愿……
    (3)相似的内容重复出现,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第三片段:
    儿子目不转睛地看了我一阵,淡淡地说:“我的采访结束了,就到这儿吧!”
    (4)结合语境,揣摩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联想体验
    阅读这篇文章会联想到我们的父亲,甚至是名著中的父亲……
    A.梁生宝的父亲(《创业史》)
    B.虎妞的父亲(《骆驼祥子》)
    (5)“父母与子女之间总会因各种原因产生矛盾隔阂,而这些矛盾中总有着亲情的羁绊。”
    请从左侧列举的名著人物中任选一位,结合具体内容简述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1)①“我”与儿子互以对方为素材进行写作并发表。②“我”给儿子写信,但不知该写些什么。③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儿子采访“我”。④“我”偷听儿子和他同学谈论“我”的书。
    (2)B.嘲讽,理由:从“爸,你真天才。从我这么一个平庸的儿子身上,你竟能发现那么多可写的素材”保证”“最后一次”“你发誓我都不信”表现出儿子对爸爸的不信任,这里儿子反话正说,具有很强的嘲讽意味。
    (3)排比,句式整齐,起到了强调的作用,表达出“我”不想让儿子过早地承担一些与他年龄不相符的事,表达了“我”希望儿子能够自然快乐成长,不和当年的“我”一样。
    (4)“目不转睛”“一阵”表现出儿子对“我”提到他的成绩时的吃惊和疑惑,“淡淡”又表现出儿子对“我”的话的淡然接受。
    (5)选A.梁生宝的父亲。梁生宝为互助组买新式稻种,结果分配下来自家不够了,梁三老汉气的指责梁生宝完全为别人着想,一点不考虑自己的利益。梁生宝笑着回应说:“继父的做人标准—一自私自利是精明,弄虚作假是能人,大公无私却是愚蠢。”两人之间产生隔阂,但其实梁三老汉的出发点是害怕儿子吃亏,父子之间的矛盾隔阂其实含有亲情的羁绊。

    2022-2023学年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
    5.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韶华①盛
    任淡如
    三月暮,城南开了桃花,城北亦有。
    一时间,有尘土处皆有灼灼的桃花照眼。
    有作家说过,“桃花难画,因要画得它静”。真是匪夷所思,桃花千枝万朵,春风一路,那么得意热闹,哪里说得上静呢?
    可偏偏,我觉得这话对极了。
    桃树属蔷薇科,桃花原不常见的粉红这一种,淡白、红紫、浅绿,也有重瓣、撒金。我更喜欢单瓣的桃花,它们好像单眼皮的古典美人,天真又明净。
    旧时书院里栽过五六株桃树。因为听人说,桃树临水的好,所以全部植在水岸边。界河边种两株,半塘边种两株,眼看着它们抽了叶,眼看着它们打了苞,眼看着它们结了果……那两年,我常常走去看它们几时开花。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坡岸倾斜,人难立足,花开得怎样,倒是忘记了。我只记得河岸边原也有几株重瓣碧桃,野得很,无拘无束,开得烂漫。
    我在树山见过一株极大的桃树,花叶焕然,简直似经历了“三生三世”的丰茂灿烂。
    旺山也有。旺山并不以桃花出名,然而此季临水的农家旁多有桃树,虽然少,却有一种天然韵味——它们只是在那里慵懒地伸展着枝干。 枝干上喧哗地迸着数不清的花朵和花蕾。“春色满园”这个俗气的词,就在那些花枝间不俗气地浮动起来——满是人间盎然的生趣。
    这种盎然的生趣,想来也曾给半隐的唐寅不少安慰。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别人笑我忒疯颠,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唐寅的这首《桃花庵歌》很出名,后人知道桃花坞、桃花庵,多是因为唐寅。
    唐寅说自己“又摘桃花换酒钱”,不知是否为真事,不过桃花可食用可入药,却是真有记载。
    明人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说,三月初三采桃花,七月七以鸡血混合桃花,涂在脸上,“三二日后脱下”,可“令面光如华”——这未免有些惊悚。而《太清方》只要求“三月三日采桃花,酒浸服之”,可“除百病,好颜色”,听起来就比较让人放心。
    桃花酒我们往年做过,做法很简单(这个做法也适用于所有鲜花酒):采摘开得正好的桃花,放入酒坛,倒入适量上好的白酒,浸没桃花即可,酌量加冰糖,加盖密封,浸泡三十日之后启封。到那时,桃花瓣会被酒浸得很薄很薄,好似一只蝴蝶。
    桃花粥我们也煮过。古方上说,将桃花置于砂锅中,用水浸泡三十分钟,再加入粳米,文火煨粥,粥成时加入红糖,拌匀即可。据说,此粥可以美颜。
    我们做的桃花粥没有这样复杂,也不为美颜。几个人从桃树上采摘了很多花瓣,回来直接撒在粥锅里。粥是在土灶上用柴火熬的,雪白浓稠,花片浮沉,着实是一锅艳美呀!
    许多方子上说采桃花最好的时间是在农历三月初三或清明节前,还特别指明要采东南方向枝条上、花苞初放的桃花。我不知道这有什么特别的讲究,但我知道如此甚难———桃花开落,岂能由人。
    清代文人蒋坦在《秋灯琐忆》中有过记载:桃花为风雨所摧,零落池上,秋芙②拾花瓣砌字,作《谒金门》词云:“春过半,花命也如春短。一夜落红吹渐满,风狂春不管。”“春”字未成,而东风骤来,飘散满地。
    秋芙为之怅然。
    秋芙也忒多愁了。
    桃夭梅老,欢事皆是苦短的。我们只需记得韶华盛极时,那样满树浮动的盎然春意,这一春,便不算白过了。
    (有删改)
    [注释]①韶华:美好的时光,美好的年华。②秋芙:人名,蒋坦之妻。
    【初读•理清脉络】
    (1) 参考提示,将下面图表补充完整。

    ① ______ ② ______
    【赏读•声声入耳】
    (2) 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朗读时有人认为应该重读“迸”,有人认为应该重读“数不清”,你的看法呢?请结合上下文简要阐述。
    枝干上喧哗地迸着数不清的花朵和花蕾。
    【助读•探究选材】
    (3) 文中引用《桃花庵歌》有何作用?请简要回答。
    【联读•感悟深意】
    (4) 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结合链接材料,探究作者用“韶华盛”做文章标题的用意。
    [材料一]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宗璞《紫藤萝瀑布》)
    [材料二]自然之于人类心灵的完整性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亲近自然是驱除现代的空虚,维护生命的完整的一味良药。
    (钟媛《自然与诗性》)
    答案:
    (1)①树山、旺山;②艳美;③飘散满地
    (2)示例:重读“迸”,该动词/该词具有动态美,写出了桃花绽放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量,突出桃花的生机、烂漫给人以震撼,写出了作者对桃花强大生命力量的赞美。
    (3)记述了桃花庵中桃花仙人尽情享受生活乐趣,不顾他人嘲笑仍自得其乐的经历,表现了唐寅尽管贫穷却悠闲自得,与上文桃花中蕴含着人间盎然生趣相呼应,给文章增添了文化韵味和诗意。
     (4)“韶华盛”意为美好的春光,与春日桃花盛开时的生趣盎然相符合。春光中煮桃花粥、酿桃花酒,表明了珍惜眼前美好时光,尽情享受生活这一人生态度。桃花飘零,欢事苦短,但我们只需铭记桃花开放时的繁华灿烂便已足够。正如《紫藤萝瀑布》中写到人和花都会遭遇不幸,生命的长河却是永无止境的。“韶华盛”还意为美好的年华,韶华易逝,无需感时伤怀,我们应以乐观、洒脱的态度把握当下。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2022一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未考试语文试题
    (二)阅读《解读黄河》,完成下面小题。
    解读黄河
    陈世旭
    ①走向黄河,是一种战栗的敬畏。
    ②世界上再没有一条河如此混浊。“号为一石而六斗泥”,流域每年每平方公里有4000吨土壤被侵蚀,一年毁灭耕地550万亩,却又每年给河口输送泥沙10亿吨,净造国土几十平方公里。
    ③世界上再没有一条河如此桀骜不驯。河道任意摆动,宽窄差异几十里;河床或层层掀起,深揭数文,或无限淤高,悬于城市半空;洪水决口泛滥,纵横几十万平方公里,使百万黎庶化为鱼虫,只在昼夜之间。
    ④黄河之于中国,是终年的哭泣流成的河。
    ⑤无数灾难无数忍耐无数期冀无数挫败,无数莫名的暴躁无数难以诉说的痛苦与忧烦、惊悸与困惑,一直伴着这条河在流淌。掀开阴云密布的眉睫,仰望一次次卷土重来的怒吼。北斗斟满了雷声,绿草和黄金在梦里汹涌。
    ⑥走向黄河,是一种惊世的悲壮。
    ⑦豪饮北风,伫立在高岸。倾听大漠荒原,倾听古战场铁马金戈的长啸,倾听五千年祸福相生从不静息的声威。苍凉夕阳抚摩傲岸峡谷,抚摩黄河子民青铜质地的肤色。
    ⑧黄河百折不回,黄河不废万古流。
    ⑨空中的寒星,是谁的眼睛?水面浮动神秘的灯影,地平线撤退到时间与意识的外围,万种声音在裸原的深处悄无声息。黄河钩沉,流星划过。河水击响!节拍,一种不可违背的预约。温柔与雄浑弯曲成一个民族不屈的灵魂。
    ⑩谁主持了秋天的全部收获?谁把千秋的史话传诸无穷的后世?黄皮肤的古老民族,站在迸溅喧嚣。的激流上,站在粗粝蛮野的船歌里,站在烈烈烽火锻造的旋律中。能割舍一切,不能割舍黄河的品格。那是生命的赞歌,生命的光辉。
    ⑪一代代黄河人,把血脉喷涌成黄河的血脉,把骨肉凝结成黄河的骨肉。不由分说的狂飙,翻卷出无尽的悲歌。就只为多年以后,几女们能够如此美丽地在大地上行走:纺织棉花,种植水稻,收割麦子,拉网打鱼,早晨读唐诗,黄昏背宋词,在宣纸上泼墨,在瓷器上绘画,在江南的雨巷徘徊,在塞北的草原纵马,用醇酒招待客人,用香茶浸泡温情,和美好的男子或女子相爱。有一天老死,就埋在河岸随便哪一座山峦。
    ⑫走向黄河,是一种庄重的礼拜。
    ⑬黄河引导了华夏文明的走向。黄河决定了华夏民族的性格。
    ⑭当北京猿人出现在周口店时,这条从世界屋脊出发的河,已经走过千里万里,奔流到海不复回。女娲泥绳,先民石器,炎帝百草,黄帝内经,秦汉长城,唐宋诗文……滚滚的波涛圣迹起伏,先哲的薪火源远流长。
    ⑮黄河是把西部高原到东部丘陵的无数河流连;接起来的伟大生命,黄河是黄了天黄了地黄了子民肌!肤的伟大圣河,黄河是一路吟唱一路滋润一路养育的伟大母亲!
    ⑯千百年来无数人竭尽才情地奉献给它以诗文、舞乐绘画、雕塑、建筑。它惊心动魄的急流和宽广安详的波涛,它的凶猛无忌的冲击和漫泛,它的两岸峻拔而多姿多彩的群山,堆积成山的黄土,无边无际的高原,以及同这一切相联系着的爱情和仇怨,生育与死亡,耕耘与荒芜,荣华与枯凋,收获与灾害,和平与战伐,兴盛与衰败,福祉与苦难,创造与毁灭的颂歌和叹息……所有那些肯定将永世不朽的艺术无论多么辉煌,同它比较起来,也只能是一片苍白。
    ⑰黄河是一个民族的象征。黄河是一个民族的史诗。黄河就是一个民族自身。它的生存、成长、繁衍、变迁,它的命运、性格、特征、精神品质,同一个民族的生存、成长、繁衍、变迁,一个民族的命运、性格、特征精神品质连接得如此紧密,互为一体。
    (有删改)
    6.作者从三个方面来“解读”黄河,请按要求补充下面的表格。(3分)
    解读“结果”
    原因
    走向黄河,是一种战栗的敬畏
    (1)
    (2)
    倾听古战场铁马金戈的长啸,倾听五千年祸福相生从不静息的声威;黄河百折不回,黄河不废万古流。
    走向黄河,是一种庄重的礼拜
    (3)
    7.从动词运用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3分)
    河道任意摆动,宽窄差异几十里;河床或层层掀起,深揭数丈,或无限淤高,悬于城市半空;洪水决口泛滥,纵横几十万平方公里,使百万,黎庶化为鱼虫,只在昼夜之间。
    8.本文描写的对象是黄河,而第⑯段写的却是“无数人竭尽才情地奉献给它以诗文、舞乐、绘画、雕塑建筑”,有什么作用?(3分)
    9.联系《黄河颂》一文中的句子,结合文意,谈谈文中的黄河蕴含着我们民族怎样的伟大精神?(5分)
    【链接材料】
    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6.(1)黄河是如此混浊,如此桀骜不驯(2)走向黄河,是一种惊世的悲壮(3)黄河引导了华夏文明的走向,黄河决定了华夏民族的性格
    7.“摆动(任意摆动)”“掀起(层层掀起)”“泛滥(央口泛滥)”等动词(短语),传神地表现了黄河的野性力量,突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特点。
    8.突出黄河厚重的底蕴以及“礼拜”的庄重,与下文“所有那些肯定将永世不朽的艺术无论多么辉煌,同它比较起来,也只能是一片苍白”相互照应,更加突出作者对黄河的崇敬与赞美。
    9.不惧生死、不屈不挠、顽强抗争、勇往直前。(任写两个即可)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大红花
    李娟
    ①大红花五十多岁的光景。花白头发,大嗓门,高鼻梁,身高一米八。粗胳膊粗腿虎背熊腰,往那儿一站,中流砥柱般稳稳当当,雷霆不能撼之。
    ②可惜这样一副气派的身材,平日里却衣装破陋滑稽。上面一件小了三码的短背心,亮堂堂地露出肚脐眼,下面一条抹布似的长裙拖在脚背上。她还从不穿袜子,光脚趿一双男式破拖鞋。脚趾头脏得何其狰狞,獠牙般凶狠。
    ③不过劳动人民嘛,整天辛苦奔忙,不甚讲究也是无可厚非。
    ④但是,大红花就“不讲究”得有些过分了。
    ⑤我叔叔独自在大红花所在的村庄住了很长时间。本地礼俗是单身汉不用自己开伙,可随意上门混饭。于是他就挨家挨户轮流混。但是大红花家,只去过一次,从此再也不敢去了。不说别的,她家的黄油就能吓跑一切客人——颜色黄得快要发红,跟放过了十个夏天似的。我叔叔说,那油又稀又软,上面陷满了苍蝇,死了的已经一动不动,活着的还在拼命挣扎。
    ⑥单身汉四处混饭也就罢了,大红花全家上下好几口人,照样也靠混饭过日子。一到吃饭的点儿,她出门远眺一番,谁家的烟囱最先冒烟,就率领老公儿子儿媳孙子一群人直奔而去。别人家有啥吃啥,倒也不挑剔。但若是有啥不吃啥,她就会发怒。比如灶台上明明挂了风干肉,锅里还煮着素面条。她定会上前帮忙把肉摘下米,亲自“啪啪啪”剁成块,统统扔进面条锅。
    ⑦然而,劳动时的大红花那是相当值得称赞的。
    ⑧砍葵花盘时,她一个人砍四排埂子,呼呼啦啦,所向无敌。
    ⑨而我只砍两排埂子才能勉强追上她。
    ⑩况且她还边砍边嗑瓜子吃。
    ⑪到了农忙季节雇短工时,这一带种地的老板都愿意雇用大红花。
    ⑫再困苦再窝囊的人生,也是需要精神享受的。于是,在农忙时节最紧张的那两天,大红花一家辞工不干了。理由是第二天在一百公里以外的某地要举办一场盛大的阿肯弹唱会①。
    ⑬这种临时撤工的行为令人大为恼火——一时半会儿的教我们到哪儿找人顶上当前繁重的活计?!
    ⑭我们一家简直急火攻心!
    ⑮我妈上蹿下跳地咒骂,也没用。
    ⑯提高工资,还是没用。
    ⑰我妈恨得咬牙:“活该穷死!有钱不赚,真是变态。”
    ⑱我劝道:“别和她计较了。人家都已经这么穷了,若是连个弹唱会都看不成,岂不更是活得没意思?”
    ⑲毫无办法,我们只好全家上阵。连着两天,从天刚亮一直干到伸手不见五指,累得跟猴儿似的。总算抢在牛群过河之前赶完了全部的活儿。此后整整一礼拜,手掌心疼得吃饭时筷子都握不住。
    ⑳再想想大红花干活时从容不迫的架式。虽然依旧埋怨,却更加钦佩了。
    ㉑看弹唱会时的大红花想必远远抛弃了葵花地里的劳动形象,已经全身上下耳目一新。
    ㉒我曾在阿克哈拉的集市街头见过她打扮起来的样子。——金丝绒的花裙子上缀了一层又一层亮锃锃沉甸甸的装饰物。脖子上的珠串子粒粒都有鹌鹑蛋大。蕾丝边的紫头巾,银晃晃的粗簪子。脸雪白、眉乌黑。
    ㉓还有靴子,擦得那个亮!
    ㉔用我妈的话说:“蚂蚁若想爬上去都得拄着拐棍。”
    ㉕说实在的,一般人打扮得如此招摇肯定会显得特俗气。可大红花不。哪怕浑身插满了花,她也有压得住的那种气派。
    ㉖她本来就是丰壮体面的大架子身材嘛,稍一打扮就格外神气。兼之左右手各拽着一长串花花绿绿的孩子,大踏步前进,目不斜视。所到之处,格外引人注目。
    ㉗一直都没搞清楚大红花为什么要叫“大红花”——注意,这三个字是汉语发音。那么这个名字到底是意译还是音译?是绰号还是本名?但实在觉得这名字太符合她了!也说不清哪儿符合。反正吧:“大红花”——呃,好名字,“大红花”!
    (选自李娟散文集《遥远的向日葵地》,有删改)
    【注释】①阿肯弹唱会:本地一种传统的民间文化活动,除了歌手对唱,还会有体育竞技和歌舞表演。
    6.大红花是李娟在新疆阿勒泰种葵花时遇见的一位极有个性的哈萨克族妇人。请根据文章内容补全下面的思维导图。

    ——
    外形高大,着装却破漏滑稽。
    ——
    理解、体谅
    ——

    ——

    ——
    觉得过分
    ——
    ——
    干农活利索高效
    ——

    ——
    ——

    ——
    欣赏
    ——
    7.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精神的主要方法,请赏析下面两处人物描写。
    (1)她定会上前帮忙把肉摘下来,亲自“啪啪啪”剁成块,统统扔进面条锅。
    (2)脖子上的珠串子粒粒都有鹌鹑蛋大。蕾丝边的紫头巾,银晃晃的粗簪子。
    8.本文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请从文中找出其中一组加以品析,可以仿照示例。
    示例:大红花平时的着装与参加阿肯弹唱会的服装是极大的对比,前者是破漏滑稽近乎乞丐,后者可谓是一位活脱脱的少数民族大美人。此处对比体现出大红花对物质生活的随意,对精神生活的高度追求。
    9.语文老师打算把本文作为课外阅读编入本册作业本,你认为本文作为哪一篇课文的拓展阅读比较恰当?请从以下目录中选择一篇课文,结合内容说明理由。
    七下第三单元目录
    10.阿长与《山海经》/鲁迅
    11.老王/杨绛
    12.台阶/李森祥
    13.卖油翁/欧阳修
    6. 食物非常不讲究(带着全家四处蹭饭) 称赞(钦佩) 农忙时辞工看弹唱会
    7.①动作描写。“啪啪啦”用拟声词写出她砍肉的干脆利落,“统统”表示没有保留,全部倒进去,一连串的动作描写突出蹭饭的大红花把邻居家当自己家,率性而为的个性。
    ②外貌描写。用“鹌鹑蛋”比喻珠子之大,豪放夸张;“紫”“银晃晃”等从色彩角度写头巾之华丽,簪子之贵重。这些衣着装饰描写表现出大红花衣着装饰之隆重,显示出对阿肯弹唱会的重视。
    8.示例一:大红花对待金钱与对待演唱会的态度是一组对比。农忙时节作者母亲提高工资也不能使大红花改变主意不看演唱会,突出了大红花对金钱的看淡和个性的率性洒脱。
    示例二:大红花的蹭饭行为与劳动行为是一组对比。大红花带着全家四处蹭饭,让读者以为她是个懒到极致一无所取的人,却不料她是劳动的一把好手,不偷懒,砍葵花速度超快。以此突出她的劳动能力之强和对待生活的率性洒脱。
    示例三:文中作者母亲与大红花对待生活与劳动的态度是一组对比。作者母亲对于有钱不赚不能理解,且必须抢在牛群过河之前赶完全部的活,不能承受经济损失。大红花却可以放下高工资的诱惑,选择盛装打扮去看演唱会。两种人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更显得大红花的率性洒脱。 9.示例一:我会选择《阿长与山海经》。阿长与大红花虽同为社会底层,但都有着小人物各自的美好温暖。大红花率性洒脱,可以抛下高工资的诱惑去看演唱会,阿长热心有爱,为童年鲁迅买来《山海经》。示例二:我会选择《老王》。老王与大红花同为社会底层中的贫穷的小人物,却都有着各自的追求。老王希望能跟杨绛一家成为亲人好友,一心一意付出所有。大红花虽然贫穷,但仍会抛下高工资的诱惑去看演唱会,满足自己的精神追求。
    示例三:我会选择《台阶》。台阶中的父亲与大红花同为社会底层中的贫穷的小人物,却都有着各自的追求。父亲期盼着用一生的努力劳动造新屋,砌高台阶,获得尊重。大红花虽然贫穷,但仍会抛下高工资的诱惑去看演唱会,满足自己的精神追求。
    示例四:我会选择《卖油翁》。卖油翁与大红花都是世俗眼光中贫穷的小人物,但他们都有着自己的一技之长。卖油翁能把油注入覆了铜钱的葫芦而丝毫不沾,大红花砍葵花的速度效率无人能敌。他们在各自的世界中都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解析】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
    根据第②段“可惜这样一副气派的身材,平日里却衣装破陋滑稽。上面一件小了三码的短背心,亮堂堂地露出肚脐眼,下面一条抹布似的长裙拖在脚背上”、第③段“不过劳动人民嘛,整天辛苦奔忙,不甚讲究也是无可厚非”可知,大红花外形高大,着装却破漏滑稽;作者的态度是:理解、体谅;
    根据第⑥段“到吃饭的点儿,她出门远眺一番,谁家的烟囱最先冒烟,就率领老公儿子儿媳孙子一群人直奔而去。别人家有啥吃啥,倒也不挑剔。但若是有啥不吃啥,她就会发怒。比如灶台上明明挂了风干肉,锅里还煮着素面条。她定会上前帮忙把肉摘下米,亲自‘啪啪啪’剁成块,统统扔进面条锅”、第④段“但是,大红花就‘不讲究’得有些过分了”可知,大红花食物非常不讲究(带着全家四处蹭饭),作者觉得过分;
    根据第⑦段“然而,劳动时的大红花那是相当值得称赞的”、第⑧段“砍葵花盘时,她一个人砍四排埂子,呼呼啦啦,所向无敌”可知,大红花干农活利索高效,作者称赞(钦佩);
    根据第⑫段“于是,在农忙时节最紧张的那两天,大红花一家辞工不干了。理由是第二天在一百公里以外的某地要举办一场盛大的阿肯弹唱会”、第⑳段“再想想大红花干活时从容不迫的架式。虽然依旧埋怨,却更加钦佩了”可知,大红花农忙时辞工看弹唱会,作者欣赏她。
    7.本题考查人物描写。
    (1)根据第⑥段“她定会上前帮忙把肉摘下米,亲自‘啪啪啪’剁成块,统统扔进面条锅”可知,运用“摘”“剁”“扔”等一系列动词,运用动作、细节描写;
    “啪啪啦”用拟声词,写出她砍肉的干脆利落;“统统”表示没有保留,全部倒进去;
    根据第④段“但是,大红花就‘不讲究’得有些过分了”、第⑥段“单身汉四处混饭也就罢了,大红花全家上下好几口人,照样也靠混饭过日子。一到吃饭的点儿,她出门远眺一番,谁家的烟囱最先冒烟,就率领老公儿子儿媳孙子一群人直奔而去。别人家有啥吃啥,倒也不挑剔。但若是有啥不吃啥,她就会发怒。比如灶台上明明挂了风干肉,锅里还煮着素面条”可知,运用动作、细节描写,突出蹭饭的大红花把邻居家当自己家,“不讲究”得有些过分了的率性而为的个性。
    (2)根据厎㉒段“脖子上的珠串子粒粒都有鹌鹑蛋大。蕾丝边的紫头巾,银晃晃的粗簪子”可知,这是外貌描写。
    “脖子上的珠串子粒粒都有鹌鹑蛋大”,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把“珠串子”比作“鹌鹑蛋”之大;
    “蕾丝边的紫头巾”“银晃晃的粗簪子”等从色彩角度写头巾之华丽,簪子之贵重;
    根据第⑳段“再想想大红花干活时从容不迫的架式。虽然依旧埋怨,却更加钦佩了”可知,这些对大红花衣着装饰的外貌描写,表现出大红花衣着装饰之隆重、气派、引人注目,显示出她对阿肯弹唱会的重视;表达作者对大红花的钦佩。
    8.本题考查对比手法。
    示例一:
    根据第⑫段“于是,在农忙时节最紧张的那两天,大红花一家辞工不干了。理由是第二天在一百公里以外的某地要举办一场盛大的阿肯弹唱会”、第⑮段“我妈上蹿下跳地咒骂,也没用”、第⑯段“提高工资,还是没用”可知,大红花对待金钱与对待演唱会的态度是一组对比。农忙时节,作者母亲提高工资,也不能使大红花改变主意不看演唱会,突出了大红花对金钱的淡泊、对精神享受的追求和个性的率性洒脱。
    示例二:
    根据第⑥段“单身汉四处混饭也就罢了,大红花全家上下好几口人,照样也靠混饭过日子。一到吃饭的点儿,她出门远眺一番,谁家的烟囱最先冒烟,就率领老公儿子儿媳孙子一群人直奔而去。别人家有啥吃啥,倒也不挑剔。但若是有啥不吃啥,她就会发怒”、第⑦段“然而,劳动时的大红花那是相当值得称赞的”、第⑧段“砍葵花盘时,她一个人砍四排埂子,呼呼啦啦,所向无敌”可知,大红花的蹭饭行为与劳动行为是一组对比。前者,大红花带着全家四处蹭饭,让读者以为她是个懒到极致一无所取的人;后者,大红花是劳动的一把好手,不偷懒,砍葵花速度超快;此处对比突出她的劳动能力之强和对待生活的率性洒脱。
    示例三:
    根据第⑰段“我妈恨得咬牙:‘活该穷死!有钱不赚,真是变态。’”、第⑲段“毫无办法,我们只好全家上阵。连着两天,从天刚亮一直干到伸手不见五指,累得跟猴儿似的。总算抢在牛群过河之前赶完了全部的活儿”、第⑫段“于是,在农忙时节最紧张的那两天,大红花一家辞工不干了。理由是第二天在一百公里以外的某地要举办一场盛大的阿肯弹唱会”可知,文中作者母亲与大红花对待生活与劳动的态度是一组对比。作者母亲对于有钱不赚不能理解,且必须抢在牛群过河之前赶完全部的活,不能承受经济损失。大红花却可以放下高工资的诱惑,选择盛装打扮去看阿肯弹唱会。两种人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更突出大红花的率性洒脱以及对精神享受的追求。
    9.本题考查拓展探究。
    根据第②段“可惜这样一副气派的身材,平日里却衣装破陋滑稽”、第⑥段“单身汉四处混饭也就罢了,大红花全家上下好几口人,照样也靠混饭过日子”可知,大红花是一个率性洒脱、不拘小节的人;
    根据第⑦段“然而,劳动时的大红花那是相当值得称赞的”可知,大红花是一个勤劳肯干、动作娴熟的人;
    根据第⑫段“于是,在农忙时节最紧张的那两天,大红花一家辞工不干了。理由是第二天在一百公里以外的某地要举办一场盛大的阿肯弹唱会”可知,大红花是一个有精神追求,对待生活的率性洒脱的人;
    由此,可据此推荐拓展阅读课文。示例如下:
    示例一:我会选择《阿长与山海经》。阿长与大红花虽同为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但都有着美好温暖的心灵。大红花率性洒脱,可以抛下高工资的诱惑去看演唱会,追求自己的精神享受。阿长热心有爱,疼爱鲁迅,费尽心力为童年鲁迅买来《山海经》。
    示例二:我会选择《老王》。老王与大红花同为社会底层中的贫穷的小人物,却都有着各自的追求。老王虽然生活艰苦,但依然心存善意,与杨绛一家友好相处,彼此守望相助。大红花虽然贫穷,但仍会抛下高工资的诱惑去看演唱会,满足自己的精神追求。
    示例三:我会选择《台阶》。台阶中的父亲与大红花同为社会底层中的贫穷的小人物,却都有着各自的追求。父亲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修建高台阶的新屋,获得大家的尊重。大红花虽然贫穷,但仍会抛下高工资的诱惑去看演唱会,满足自己的精神追求。
    示例四:我会选择《卖油翁》。卖油翁与大红花都是世俗眼光中贫穷的小人物,但他们都有着自己的一技之长,且谦虚低调。卖油翁能把油注入覆了铜钱的葫芦而丝毫不沾,技艺高超,却并未以此自矜。大红花砍葵花的速度效率无人能敌,动作娴熟,却不沾沾自喜。

    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阅读下文,回答5—7题。(12分)
    夕阳下的指甲花
    鹿晚
    ①父亲又在打理他的药园了。花花绿绿的,种类繁多,比起母亲只喜欢那清淡素雅的仙草,倒显得父亲是个“多情”的人。可就是这点“多情”,父亲都不愿意分给我一点。他的眼里除了工作之外,便是打理药园。别人家的父亲都会同自己的孩子亲热,我与父亲却好似一对刚认识不久的朋友,客客气气的,中间犹如隔着一条银河,怎么都跨不过去。
    ②父亲喜爱种草药,他的药园里有龙胆草、车前草、金不换、猫毛草、灯笼草、大蛇草等草药,有些只能在古书里找到。但是,我最有好感的还是父亲种的指甲花。指甲花的叶瘦长,外围呈锯齿状,开出的花红而不艳,一瓣又一瓣的,似娃娃菜嵌在一起。
    ③我偶尔会跟着父亲到药园,但大多数时间只是看着父亲打理,没想过要帮忙,也从未想过自己的甲沟炎竟是指甲花治好的。那时,不知道怎么一回事,我的脚趾头肿了,又痒又疼的,一摁下去,就疼得更明显了。但我始终没有告知父亲,以为涂一涂药膏就好了。谁知,脚指头肿得更厉害了。也许是我奇怪的走路姿势引起了父亲的注意,父亲搬来一个小矮凳让我坐着,又径直走向药园,摘下几朵指甲花,捣碎后给我敷上,清清凉凉的。
    ④那时已近黄昏,浅浅的夕阳落在父亲身上,看上去好像一幅油画。那是我长大后第一次离父亲这么近,抬头便能看到白丝藏在他的黑发里,黝黑的脸颊透露着坚毅,这双强有力的手臂曾在我小时候将我举得高高的,与房梁触碰,被灯光笼罩。
    ⑤在上药的第三天,我便神奇地发现,脚拇指甲盖染上了橘黄色。我对父亲说:“爸爸,我的指甲盖是夕阳色,很好看!”在我的印象里,父亲是一个沉闷的人,不爱说话,也没有过多的面部表情。但那天,父亲笑了,问我疼不疼,还与我讲起药园里草药的作用。我已经很久没有见到这样的父亲了,和蔼,话多,亲近。
    ⑥每每看到父亲药园里盛开的指甲花,我便会想起那日被夕阳笼罩的身影,想起夕阳色的花汁将我的脚指甲盖晕染,像太阳快要落山时的美好,轻易留不住。A我也记不清是第几次到父亲的药园偷摘指甲花了,我既希望父亲能够发现,又不想让父亲发现。但是,指甲花怎么会不翼而飞呢?B我没等到父亲来“审问”我,却等来药园一大片新的指甲花,有刚长出嫩叶的,也有准备开花的。可我没有再去摘过指甲花,任由花儿越长越多,成为药园里最夺目的一抹红。
    ⑦后来,我离开家去读书,父亲的工作也没有那么忙了。我想,这下他终于可以专心打理药园了。但令我不解的是,父亲时不时会发来一些关于指甲花的照片。因为学业太忙,我也只当作是父亲的闲情雅致,没有过多关注。临近暑假时,父亲发来一条短信:“指甲花开了,你不回来看看吗?”我的心猛地一跳,有关指甲花的记忆争先恐后地涌出来,如果说那时的我不知道自己爱的是指甲花,还是仅仅喜欢到父亲的药园捣乱,那么现在的我已然找到答案。
    ⑧自从在外地上学后,我便鲜少回家,偶尔与父亲通过视频聊天,他的背景里都是药园里那一大片红,我以为他只是恰巧在打理药园。我没有问,他也没有说,所有的语言只剩下嘘寒问暖,而后是各自的沉默。
    ⑨指甲花一年只开一次,父亲无言的等待却是无数次,黄昏日落的美好,也许每天都能看到,但夕阳下的那个身影,是我念念不忘的。
    5.根据文章内容梳理行文脉络,补全横线。(4分)
    父亲只顾打理药园,我与父亲犹如隔着银河。

    (1)____________________,那是我长大后第一次离父亲那么近。

    (2)____________________,我心猛一跳,似乎找到了答案。

    夕阳下的身影,我念念不忘。
    6.揣摩文中画线句,结合语境分析。(4分)
    A.我也记不清是第几次到父亲的药园偷摘指甲花了,我既希望父亲能够发现,又不想让父亲发现。(请分析“我”心理背后的原因)
    B.我没等到父亲来“审问”我,却等来药园一大片新的指甲花,有刚长出嫩叶的,也有准备开花的。(请分析父亲行为背后的原因)
    (1)A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者以“夕阳下的指甲花”为题,请谈谈它的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4分)(1)父亲用指甲花为我敷脚趾。
    (2)父亲发来关于指甲花的照片和短信。(意对即可)
    6.(4分)A句:“我希望父亲能够发现”,是因为渴望父亲能够关注到我,能走近父亲,接触父亲,拥有与父亲在一起的美好时光;“我不想让父亲发现”,是因为我早已习惯与父亲之间的疏离关系,我也担心父亲知道我偷摘指甲花后可能会责备我,会惹父亲不高兴。(2分)
    B句:“等来一大片指甲花”,是因为父亲以为我最爱的植物是指甲花,因此为我默默栽种,表现了父亲虽沉默寡言,却细心关注着我的喜好。“有刚长出嫩叶的,也有准备开花的”,也写出了父亲很久之前就开始种下,且不只一次为我栽种,而是源源不断栽种着新的指甲花。(2分)
    7.(4分)(1)夕阳下的指甲花是贯穿全文的线索;(2)文章以“指甲花”为切入点,讲述了父亲用指甲花为我治甲沟炎、默默为我种指甲花、给我发指甲花照片等事情;(3)“指甲花”是牵连我和父亲的纽带,使我与父亲的关系从疏离走向亲近;(4)那金黄的夕阳,泛着爱的光辉,那夕阳下的指甲花,蕴含着真挚、深沉、无言的父爱,也蕴含着我对父亲的感激与思念。

    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未检测语文试题
    我们的裁缝店
    李娟
    ①在城市里,裁缝和裁缝店越来越少了,但在喀吾图,生活迥然不同。这是游牧地区,人们体格普遍高大宽厚,再加上常年的繁重劳动,很多人身体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变形,只有量身定做的衣服才能穿得平展。
    ②我们租的店面实在太小了,十来个平方,中间拉块布帘子,前半截做生意,后半截睡觉、做饭。但这样的房间一烧起炉子来便会特别暖和。很多个那样的日子,狂风呼啸,昏天暗地,小碎石子和冰雹砸在玻璃窗上,“啪啪啪啪”响个没完没了……(1)但我们的房子里却温暖和平,锅里炖的风干羊肉溢出的香气一波一波地滚动,墙皮似乎都给香的酥掉了。
    ③我们还养了金鱼,每当和顾客讨价还价相持不下时,我们就请他们看金鱼,这样的精灵实在是这偏远荒寒地带的最不可思议的尤物——清洁的水和清洁的美艳在清洁的玻璃缸里曼妙地晃动,透明的尾翼和双鳍缓缓晕染在水中,张开、收拢,携着音乐一般……
    ④这样,等他们回过神来,再谈价钱,口气往往会软下来许多。
    ⑤当地男人们很少进屋,最固执的是一些老头儿,偶尔来一次,取了衣服却死活不愿试穿,即使穿了也死活不肯照镜子,你开玩笑地拽着他们往镜子跟前拖,让他亲眼看一看这身衣服多漂亮,可越这样他越害羞,双手死死捂着脸,快要哭出来似的。
    ⑥女人们就热闹多了,三三两两,不做衣服也时常过来瞅一瞅,看我们有没有进新的布料,如果有了中意的一块布,未来三个月就一边努力攒钱,一边再三提醒我们,一定要给她留一块够做一条裙子的。
    ⑦库尔马家的儿媳妇也来做裙子了,她的婆婆拎只编织袋跟在后面,量完尺寸我们让她先付订金,这个漂亮女人二话不说,从婆婆拎着的袋子里抓出三只鸡来——“三只鸡嘛,换条裙子,够不够?”
    ⑧她订的是我们最新进的晃着金色碎点的布料,这块布料一挂出来,村子里几乎所有的年轻媳妇都跑来做了一条裙子。
    ⑨她说:“不要让公公知道啊?(2)公公嘛,小气嘛。给他知道了嘛,要当当(唠叨、责怪)嘛!” 
    ⑩“婆婆知道就没事了?”
    ⑪“婆婆嘛,好得很嘛!”她说着拽过旁边那矮小的老妇人,“叭”地亲一口:“裙子做好了嘛,我们两个嘛,你一天我一天,轮流换着穿嘛!”
    ⑫她的婆婆轻轻嘟囔一句什么,露出长辈才有的笑容。
    ⑬但是我们要鸡干什么?但是我们还是要了。
    ⑭还有的人自己送布来做,衣服做好后却凑不够钱来取,只好挂在我家店里,一有空就来看一看,试穿一下,再叹着气脱下来挂回原处。
    ⑮有个小姑娘的一件小花衬衣也在我们这儿挂着,加工费也就八元钱,可她妈妈始终凑不出来,小姑娘每天放学路过我家店,都会进来对着新衣服摸了又摸,不厌其烦地给同伴介绍:“这就是我的!”穿衬衣的季节都快要过去了,可它还在我们店里挂着!最后,我们先受不了了。有一天,这孩子再来看望她的衣服时,我们就取下来让她拿走,小姑娘惊喜得不敢相信。在那儿不知所措地站了好一会儿,才慢吞吞挪出房子,然后转身飞快跑掉。
    ⑯裁缝的活不算劳累,就是太麻烦,量体、排料、剪裁、锁边、配零件、烫粘合衬、合缝……做成后,还得开扣眼、钉扣子、缝垫肩、锁裤边。浅色衣服还得洗一洗,缝纫机经常加油,难免会脏一点,而且烙铁也没有电熨斗那么干净,一不小心,黑黑的煤灰就从气孔漾出来,沾得到处都是。是呀,从我们当裁缝的第一天起,就发誓一旦有别的出路,死也不会再干这个了。但假如有一天不做裁缝,我们还是得想办法赚钱过日子,过同样辛苦的生活。——可能干什么都一样的吧?
    ⑰是这样的,帕孜依拉来做衬衣,我们给她弄得漂漂亮亮的,她穿上以后高兴得在镜子面前转来转去地看。但是我立刻发现袖子那里有一点不平,就殷勤地劝她脱下来,烧好烙铁,“滋——”地一家伙下去……烫糊一大片……
    ⑱怎么办呢?我们商量了半天,把糊的地方裁掉,用同样的布接了一截子,将袖口做大,呈小喇叭的样式敞开,还钉上了漂亮的扣子,最后又给它取了个名字:“马蹄袖”。
    ⑲但是后来……几乎全村的年轻女人都把衬衣袖子裁掉一截,跑来要求我们给她们加工“马蹄袖”。
    ⑳干裁缝真的很辛苦,但那么多事情,一针一线的,不是说拆就能拆得掉。当我再一次把一股线平稳准确地穿进一个针孔,总会在一刹那想通很多事情。
    (选自李娟散文集《阿勒泰的角落》,有删改)
    6.“我们”的裁缝店来往的客人很多,他们的性格也截然不同,阅读文章,梳理表格。(4分)
    客 户
    表 现
    性 格
    老一辈的喀吾图男人
    很少进屋,不愿试穿、照镜子
    (1) ▲
    女人们
    (2) ▲
    大胆追求美好生活
    库尔马家的儿媳妇
    二话不说抓鸡付钱、亲一口婆婆、和婆婆轮流穿新裙子
    (3) ▲
    库尔马家的婆婆
    拎编织袋站在后面、露出笑容
    可敬可爱,疼爱儿媳
    补充细节:除了写三只鸡帮助库尔马家的儿媳妇实现裙子梦以外,文章还通过(4) ▲ 、因一次失误给帕孜依拉加工了“马蹄袖”三个小故事,记述了裁缝生活中温馨的插曲,但作者并没将这种生活过于浪漫化,一针一线辛苦踏实的劳动,才是平稳真切的生活感受。
    7. 本文的语言充满生活气息,请结合划线句进行赏析。(4分)
    (1)但我们的房子里却温暖和平,锅里炖的风干羊肉溢出的香气一波一波地滚动,墙皮似乎都给香的酥掉了。(店外和店内的环境截然不同,作者为何这样写?)
    ▲ (2)“公公嘛,小气嘛。给他知道了嘛,要当当(唠叨、责怪)嘛!” 
    “婆婆嘛,好得很嘛!”“裙子做好了嘛,我们两个嘛,你一天我一天,轮流换着穿嘛!”
    (语气词往往传递出生活气息,请你从语气词的角度分析其表达效果。)

    8. 下面是某同学在阅读文章时随手写下的批注。请你仿照示例,结合内容,选择你最认同的两个词语,做详细批注。(3分)
    【批注】贫苦 和睦 人性 劳动 淳朴 美好
    【示例】我选择贫苦和美好。文章开头写牧区人民生活条件恶劣,写我们租的店面很小,让我们感受到地处偏远荒寒地区的生活贫苦,但在这贫苦的生活中,我们开了裁缝店,为他们创造美好,也让牧区人民在贫苦中追求美好。哪怕生活再贫困艰难,内心也不绝望,不放弃对生活的美好追求。
    我选择 ▲ 和 ▲ , ▲
    9.《驿路梨花》和本文都写到了少数民族的生活状态和品质,请你结合文章最后一段,从他们身上分别可以想通什么?(4分)

    6.(4分)(1)羞涩节俭,憨态可掬 (2)热闹、时常来看、攒钱买布 (3)淳朴可爱、孝顺长辈 (4)“我们”无私地圆了一位小女孩的小花衬衣梦
    7.(4分)(1)店外狂风呼啸,飞沙走石,裁缝铺店内狭窄、拥挤,地域生活画面感强烈,然而生活却也温暖幸福,让人陶醉。两者形成对比,可见我们一家人对当下生活的满足态度,是热爱生活的有心人。
    (2)少数民族地区人们的汉语表达不那么流畅,再加上“嘛”这一频繁使用的语气词,很好地烘托了女顾客淳朴可爱的形象。对话语言的地域特点富有生活气息,鲜活真实。
    8.(3分)示例:选择劳动和淳朴。文中写游牧地区的人们常年都有繁重的劳动,身体也大多变形,“我们”在这里开了一个小小的裁缝店,裁缝生活是辛苦繁琐的,但苦中有乐,乐多苦少,让我感受到了普通劳动人民努力赚钱辛苦生活的劳动美。同时他们身上保留着最原始纯粹的淳朴美,“我们”会愿意让顾客用三只鸡换一件衣服,为小女孩实现小花衬衣梦,都让我们看到了人与人之间与生俱来的淳朴。
    9.(4分)《驿路梨花》:从助人为乐、充满朝气、淳朴热情的梨花姑娘身上,我们想到了雷锋同志助人为乐的精神,想到了边疆民族的优良民风,更想到了雷锋精神的世代相传。
    《我们的裁缝店》:通过与牧区人民的相处,我们看到了他们身上质朴、善良、勤劳、节俭、相互关爱、彼此体贴等看似平凡实则珍贵的美好人性,这让我们想通了店主和顾客之间的关系也不一定是也不应是金钱关系,更是底层人民的惺惺相惜,困境中的友善与真诚彰显出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融洽。更让我想通了劳作的意义,尽管裁缝店的生活很辛苦,甚至暗无天日,但诚实的、无愧于天地良心的谋生,都不免辛苦。只要能为他人带来美好的劳作,就有乐趣,就有价值,就值得坚守美,为牧区人民创造了美,带给人精神的慰藉。

    相关试卷

    浙江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下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试卷汇编:现代文阅读二:

    这是一份浙江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下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试卷汇编:现代文阅读二,共35页。

    广东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下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试卷汇编:现代文阅读一:

    这是一份广东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下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试卷汇编:现代文阅读一,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人物传记要关注标题,阅读人物传记要关注引用的材料,阅读人物传记要重点关注人物形象,现代文阅读,结合加点的词语,品析下面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下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试卷汇编:现代文阅读一:

    这是一份广东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下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试卷汇编:现代文阅读一,共25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