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内江市三年(2020-2022)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汇编-选择题④
展开这是一份四川省内江市三年(2020-2022)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汇编-选择题④,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内江市三年(2020-2022)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汇编-选择题④
一、单选题
1.(2021秋·四川内江·九年级统考期末)火的使用标志着人类文明的伟大进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烧锅炉用的煤加工成粉末状是为了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
B.室内着火,应立即打开门窗让风吹灭火焰
C.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进行灭火
D.当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时即可燃烧
2.(2021秋·四川内江·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物质溶于水因发生化学反应放出热量的是
A.NaOH B.NH4NO3 C.NaCl D.CaO
3.(2021秋·四川内江·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液体中,碱性最强的是( )
A.柠檬汁(pH:2.0-3.0) B.饮用水(pH6.5-7.5)
C.炉具清洁剂(pH:12.0-13.0) D.肥皂液(pH:9.5-10.5)
4.(2021秋·四川内江·九年级统考期末)推理是一种重要的研究和学习方法。你认为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燃烧都伴有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B.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凡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
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D.碱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所以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5.(2021秋·四川内江·九年级统考期末)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CO2能否与H2O发生反应。实验开始时,滴加盐酸,待试管乙中液体变红后,将其加热至沸腾,红色不褪去。下列说法错误( )
A.甲中逸出的气体含CO2和HCl
B.乙中液体变红,证明CO2能与水反应
C.加热后红色不褪去,说明溶液中还含有酸性物质
D.欲达到实验目的,可将盐酸改为稀硫酸
6.(2022秋·四川内江·九年级统考期末)CCTV—2有一档节目《是真的吗?》。下列哪个选项是真的
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B.原子变成离子后核外电子层数不会增加
C.氧气是一种可燃性气体 D.二氧化碳能使被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变红
7.(2022秋·四川内江·九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将少量液体X加入到烧瓶中,观察到气球逐渐膨胀,一段时间后,气球又恢复原状,下表中液体X和固体Y的组合,符合题意的是
①
②
③
④
X
双氧水
水
水
水
Y
二氧化锰
氯化钠
氢氧化钠
硝酸铵
A.① B.①③ C.③ D.②④
8.(2022秋·四川内江·九年级统考期末)根据如下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B.丙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8
C.参加反应的甲与乙分子个数比为 D.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9.(2022秋·四川内江·九年级统考期末)向盛有等质量水的甲、乙、丙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30g蔗糖固体,充分搅拌后静置,现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可采用升温的方法使乙烧杯中剩余的固体溶解 B.乙、丙烧杯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甲、丙烧杯中的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蔗糖的溶解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
10.(2022秋·四川内江·九年级统考期末)将盛满氧气且等容积、等质量(含瓶塞、导管、燃烧匙及瓶内少量的细砂)的两集气瓶置于天平的左右两盘,调至平衡。放入等质量的白磷和木炭(如图所示),塞紧瓶塞,然后分别设法将其点燃,使二者充分燃烧后并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a),此时的天平
A.指针偏向右 B.指针先向左后向右偏 C.仍处于平衡状态 D.指针偏向左
11.(2022秋·四川内江·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质一定为固体 B.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
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D.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12.(2022秋·四川内江·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A.干冰(固态CO2)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其易升华吸热
B.CO2和CO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分子结构不同
C.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呈红色,说明二氧化碳显酸性
D.二氧化碳能用于灭火,是因为CO2不可燃、不助燃,且密度比空气大
13.(2022秋·四川内江·九年级统考期末)某同学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1%的葡萄糖溶液,下列操作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A.所用的烧杯之前残留有水 B.转移葡萄糖时,葡萄糖洒落到烧杯外
C.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凹液面最低处 D.配好溶液装入试剂瓶时,有少量洒出
14.(2022秋·四川内江·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表示硫原子,“”表示氧原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甲是SO2
B.反应中,甲、乙、丙三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1:2
C.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之比为3:1
15.(2022秋·四川内江·九年级统考期末)25℃时,向某不饱和的KNO3溶液中加入KNO3固体并不断搅拌,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有关量在此过程中的变化是
A. B.
C. D.
参考答案:
1.A
【详解】A、使用蜂窝煤是为了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故选项说法正确;
B、室内物品着火时,如果立即打开门窗通风换气,会使火势更猛,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家用电器着火,要先切断电源再灭火,不能用水进行灭火,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燃烧的条件: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三个条件缺一不可,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2.D
【详解】A、NaOH溶于水放热,但不与水反应,A选项错误;
B、NH4NO3溶于水吸热,B选项错误;
C、NaCl溶于水基本没有热量变化,C选项错误;
D、CaO与水反应生成Ca(OH)2,该反应放热,D选项正确;
故选D。
3.C
【详解】pH>7,显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故炉具清洁剂的碱性最强。
故选C。
4.C
【详解】A、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不一定是燃烧,如灯泡通电后也能够发光放热,但不属于燃烧,选项错误;
B、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都是中和反应,如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也生成盐和水,但是金属氧化物与酸的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选项错误;
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选项正确;
D、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有可能是盐溶液,如碳酸钠是一种盐,其水溶液呈碱性,能够使酚酞溶液变红,选项错误;
故选C。
5.B
【详解】A、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碳酸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紫色石蕊试液会褪色,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盐酸,也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甲中逸出的气体含CO2和HCl,不符合题意;
B、由A可知,乙中液体变红,可能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也可能是氯化氢溶于水形成了盐酸,符合题意;
C、碳酸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加热后红色不褪去,说明溶液中还含有酸性物质,不符合题意;
D、欲达到实验目的,可将盐酸改为稀硫酸,因为稀硫酸不具有挥发性,不会影响实验结果,且稀硫酸能与碳酸钙粉末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B
【详解】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改变包括加快和减慢,所以催化剂可能是加快反应速率,也可能是减慢反应速率,A选项错误;
B、 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时,核外电子层数减少,原子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时,核外电子层数不变,因此原子变成离后核外电子层数减少或不变,不会增加,故B选项正确;。
C、氧气能支持燃烧,但本身不燃烧,没有可燃性,故C选项错误;
D、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碳酸,碳酸能使被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变红,二氧化碳本身不能使石蕊变红,故D选项错误;
故选B。
7.C
【分析】将少量液体X加入到烧瓶中,观察到气球逐渐膨胀,说明烧瓶内压强增大,一段时间后,气球又恢复原状,要使烧瓶内压强增大,后又恢复初始压强,则X与Y作用放出热量。
【详解】①二氧化锰和双氧水接触,反应生成水和氧气,使瓶内压强增大,气球膨胀,不符合题意;
②水和氯化钠混合,既不产生气体,溶解也不放热,气球不膨胀,不符合题意;
③水和氢氧化钠混合,虽然没有气体产生,但氢氧化钠溶于水会放出热量,使瓶内气压增大,气球膨胀,一段时间后,气球又恢复原状,符合题意;
④水和硝酸铵混合,没有气体产生,且硝酸铵溶于水时会吸热,溶液温度降低,气球不膨胀,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C
【分析】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C2H6与O2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化学变化的微观特征是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原子种类、原子数目和原子质量都不变,故A选项正确;
B、丙物质为水,其相对分子质量为:,故B选项正确;
C、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2:7,不是1:1,故C选项错误;
D、在该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有改变的,如反应前氧气为单质,氧元素显0价,反应后水和二氧化碳中氧元素都显-2价,另外碳元素的化合价也改变了,故D选项正确;
故选C。
9.B
【详解】A、对比乙丙图可知,升温固体溶解,可采用升温的方法使乙烧杯中剩余的固体溶解,A正确。
B、乙、丙烧杯中溶剂质量相等,乙部分溶解,丙全部溶解,溶质的质量分数不相等,B错误。
C、溶液中没有固体不溶解,可能刚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C正确。
D、对比乙丙图可知,升温固体溶解,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D正确。
故选:B。
10.D
【详解】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气体减少,瓶内压强降低;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左侧消耗氧气,右侧消耗氧气的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其气压不变,打开止水夹后,右侧瓶内气体进入左侧瓶内,质量减少,所以打开弹簧夹后指针向左偏转,故选D。
11.C
【详解】A、溶质可以为气体、液体、固体,不符合题意;
B、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仍然可以溶剂乙醇,不符合题意;
C、至少两种物质组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被分散的物质(溶质)以分子或更小的质点分散于另一物质(溶剂)中,符合题意;
D、比如微溶物质Ca(OH)2溶解度很小,达到饱和的时候肯定是稀溶液,所以稀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C
【详解】A、固态CO2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其易升华吸热,故说法正确;
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分子结构不同,故说法正确;
C、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呈红色,是由于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了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而不是二氧化碳显酸性使之变红色,故说法错误;
D、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二氧化碳可用来灭火,即利用了密度比空气大这一物理性质,又利用了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这一化学性质,故说法正确。
故选C。
13.C
【详解】A、所用的烧杯之前残留有水,会使实际上的溶剂质量偏大,导致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不符合题意;
B、转移葡萄糖时,葡萄糖洒落到烧杯外,溶质减少,会导致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不符合题意;
C、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会使量取的水偏少,导致配制的溶液浓度偏高,符合题意;
D、配好溶液装入试剂瓶时,有少量洒出不影响溶液浓度,因为此时的溶液是均一稳定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D
【分析】由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由分析可知,甲是SO2,故选项A正确;
B、由分析可知,反应中,甲、乙、丙三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1:2,故选项B正确;
C、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C正确;
D、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之比为(2×64):32=4:1,故选项D错误;
故选:D。
15.C
【详解】A、原溶液为不饱和KNO3溶液,含有一定质量的溶质硝酸钾,因此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应从大于0开始,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向一定质量的不饱和KNO3溶液中加入KNO3固体,硝酸钾能够继续溶解,溶液中硝酸钾溶质的质量会不断增大,溶液的质量也会不断增大,直至溶液饱和后,溶质质量不变,溶液的质量也不变,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向一定质量的不饱和KNO3溶液中加入KNO3固体,硝酸钾能够继续溶解,溶液中硝酸钾溶质的质量会不断增大,直至溶液饱和后,溶质质量不变,故C选项符合题意;
D、原溶液为不饱和KNO3溶液,含有一定质量的溶质硝酸钾,因此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应从大于0开始,加入KNO3固体后,硝酸钾能够继续溶解,溶液中KNO3溶质质量分数会不断变大,直至溶液饱和后,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解答图像题,应抓住“三点(即起始点、转折点、终点)一势(对应量的变化趋势)”。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四川省自贡市三年(2020-2022)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汇编-选择题②,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自贡市三年(2020-2022)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汇编-选择题①,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内江市三年(2020-2022)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汇编-选择题③,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