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山东省日照市开发区2022-2023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山东省日照市开发区2022-2023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日照市开发区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
1. 关于人类起源和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现代类人猿和人类有共同的祖先”的观点,首先由达尔文提出
B. 类人猿与人类发生分化的主要原因是各自生活的环境条件不同
C. 在森林古猿进化到人类的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是产生语言
D. 在人类进化过程中,人的大脑变得越来越发达
【答案】C
【解析】
【分析】
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不得不下到地面上来生活,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
【详解】A.人类和类人猿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这是达尔文提出的,故A正确。
B.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不得不下到地面上来生活,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类人猿与人类发生分化的主要原因是各自生活的环境条件不同,故B正确。
C.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直立行走是人类脱离森林束缚,开拓新家园的标志,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恩格斯曾指出,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古猿的直立行走造成了前后肢的分工,直立行走使古人类能够将前肢解放出来,使用工具。前肢所从事的活动越来越多,上肢更加灵巧,故C不正确。
D.直立行走使前肢解放出来,制造工具、使用工具,使自己的四肢得以延伸,捕猎和御敌能力大大增强,使人类变得越来越强大,人的大脑变得越来越发达,故D正确。
故选C。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人类的进化和起源
2. 下列关于人的生殖和发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结合形成受精卵
B. 人的受精卵是从植入子宫内膜开始发育的
C. 第二性征是在性激素刺激下表现出来的
D. 男、女性主要生殖器官分别是睾丸、卵巢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男、女性主要生殖器官分别是睾丸、卵巢,睾丸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卵巢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输卵管输送卵细胞,是受精的场所;子宫是胚胎、胎儿发育的场所; 胎儿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营养物质和氧气。胎盘是胎儿和母体交换物质的器官。
【详解】A.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结合形成受精卵,A正确。
B.人的受精卵是在输卵管内形成后开始发育的,B错误。
C.第二性征是在性激素刺激下表现出来的,C正确。
D.男、女性主要生殖器官分别是睾丸、卵巢,能够产生生殖细胞,分泌性激素,D正确。
故选B。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了解人的生殖和发育。
3. 青春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下列有关青春期生理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青春期是人一生中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
B. 男孩在青春期的偶尔遗精也会影响身体健康
C. 身高和体重的迅速增长是青春期形态发育的显著特征
D. “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引起这种变化的器官是子宫
【答案】C
【解析】
【分析】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其次性发育和性成熟也是青春期的重要特征。
【详解】A.青春期,大脑等器官的功能显著增强,而不是发育最快的时期;婴儿期是人一生中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A错误。
B.遗精是指男孩子进入青春期后,有时在睡梦中精液自尿道中排出的现象。精液是不断产生的,积存多了,自然就会排出。遗精只要不频繁出现,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B错误。
C.身高和体重的迅速增长,是青春期发育的显著特点,C正确。
D.卵巢能分泌雌性激素,促使女性出现了第二性征,主要表现在骨盆宽大、皮下脂肪较多、乳腺发育,声调较高等,因此有了“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的说法,D错误。
【点睛】只要熟练掌握了青春期发育的主要特点,即可作出正确的解答。
4. 我国政府启动的“酱油补铁工程”,是继食盐加碘后实施的又一项全民营养工程,“补铁”和“加碘”分别可用预防( )
A. 夜盲症、佝偻病 B. 脚气病、侏儒症
C. 缺铁性贫血、地方性甲状腺肿 D. 呆小症、坏血病
【答案】C
【解析】
【分析】缺乏维生素A易患夜盲症,缺乏维生素B1易患脚气病,缺乏维生素C易患坏血病,缺乏维生素D易患佝偻病;缺乏含铁的无机盐易患缺铁性贫血,缺乏含碘的无机盐易患地方性甲状腺肿,缺乏含钙的无机盐易患佝偻病。
【详解】A.补充维生素A可以预防夜盲症,补充维生素D和钙可以预防佝偻病,A不符合题意。
B.补充维生素B1可以预防脚气病,补充生长激素可以预防侏儒症,B不符合题意。
C.补充铁可以预防缺铁性贫血,补充碘可以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C符合题意。
D.补充碘和甲状腺激素可以预防呆小症,补充维生素C可以预防坏血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本题的重点是了解无机盐和维生素的缺乏症。
5. 下列关于营养物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儿童、青少年应多吃一些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
B. 食物中的维生素不需要经过消化过程就可以直接吸收
C. 糖类、脂肪、蛋白质既是组织细胞的构成物质,又能为生命活动提高能量
D. 水、无机盐和维生素都属于无机物
【答案】D
【解析】
【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熟记六大类营养物质对人体各项生命活动的重要作用,缺一不可。
【详解】A.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故儿童、青少年应多吃一些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A正确。
B.食物中的维生素是小分子物质,不需要经过消化过程就可以直接吸收,B正确。
C.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与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细胞的修复和更新有重要关系,也能提供能量;糖类是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糖类也是构成细胞的一种成分;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同时也参与细胞膜的构建,C正确。
D.水、无机盐都属于无机物,而维生素属于有机物,D错误。
故选D。
6. 如图为人体消化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③是胃,能将蛋白质初步分解成氨基酸
B. ②是小肠,内有胰液,肠液和胆汁三种消化液,利于消化
C. ①是肝脏,它分泌的胆汁中含有消化脂肪的酶
D. ⑤是大肠,只有消化功能,没有吸收功能
【答案】B
【解析】
【分析】图中结构:①肝脏,②小肠,③胃,④胰腺,⑤大肠。
【详解】A.③是胃,胃中的胃腺能够分泌胃液,胃液能够初步消化蛋白质,初步分解成多肽,在小肠内彻底消化氨基酸,A错误。
B.②是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内有胰液,肠液和胆汁三种消化液,利于消化,B正确。
C.①是肝脏,能够分泌胆汁,胆汁流入小肠后,胆汁不含消化酶,对脂肪有乳化作用,C错误。
D.⑤大肠,只有吸收功能,没有消化功能,D错误。
故选B。
7. 如图是小肠绒毛结构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小肠绒毛是小肠内表面皱襞上的绒毛状突起,大大增加了小肠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B. 营养物质中的麦芽糖、蛋白质等成分能通过小肠绒毛壁进入循环系统
C. 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它们都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D. 图中6所示的结构是肠腺,它分泌的肠液中含有消化酶
【答案】B
【解析】
【分析】如图所示结构为:1毛细血管;2毛细淋巴管;3肠动脉;4淋巴管;5肠静脉;6肠腺;7小肠绒毛。
【详解】A.小肠壁的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皱襞上有许多绒毛状的突起,这种突起叫做7小肠绒毛。由于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的存在,使小肠的吸收面积大大增加,可达200平方米以上,A正确。
B.营养物质中的葡萄糖和氨基酸等成分能通过小肠绒毛壁进入循环系统,麦芽糖、蛋白质等是大分子营养物质,不能通过小肠绒毛壁进入循环系统,B错误。
C.图中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很薄,它们都仅由一层细胞构成,这种结构特点有利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C正确。
D.在消化系统的消化道内分布着一些小腺体肠腺和胃腺,其中6肠腺位于小肠内,能分泌肠液,肠液里含有多种消化酶,能对脂肪、淀粉、蛋白质进行消化,D正确。
故选B。
8. 小红为妈妈设计了一份午餐食谱:米饭、清炖牛肉、麻辣豆腐。再加上下列哪种食物后可以让这份食谱营养更合理?( )
A. 素炒豆角 B. 牛肉 C. 排骨汤 D. 小米粥
【答案】A
【解析】
【分析】合理营养就是指膳食中所含的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并与身体的需要保持平衡。
【详解】平衡膳食是合理营养的核心。健康食谱,要合理营养、均衡膳食,食物应多样化,荤素搭配要合理,营养全面合理。米饭主要提供淀粉类,清炖牛肉、麻辣豆腐、排骨汤主要提供蛋白质类,此食谱中无蔬果类,会导致维生素摄入量不足,因此应再添加上蔬果类,可见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关键点:食谱中的营养要均衡、荤素搭配合理。
9. 下列关于人体呼吸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鼻腔有温暖、湿润、清洁空气的作用 B. 呼吸道由鼻、咽、喉、气管构成
C. 气管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D. 喉是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
【答案】A
【解析】
【分析】呼吸系统有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有温暖、湿润、清洁空气的作用。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详解】A. 鼻腔是呼吸道的器官之一,与呼吸功能相适应,其内部有鼻毛,可阻挡灰尘;内表面的鼻黏膜上的腺细胞能够分泌黏液,粘住和阻挡灰尘和湿润空气,黏膜中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起到温暖空气的作用。因此,鼻腔有温暖、湿润、清洁空气的作用,A正确。
B. 呼吸系统有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构成,B错误。
C. 呼吸系统有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C错误。
D. 呼吸道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构成;消化道有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肝门构成。因此,咽是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D错误。
故选A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呼吸系统的组成。
10. 呼吸道不仅能保证气体顺畅通过,还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下列对呼吸道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呼吸道有骨和软骨做支架,保证了气流通畅
B. 鼻腔内的鼻毛和黏液在阻挡灰尘、细菌时形成痰
C. 吞咽食物时,会厌软骨会遮住喉口,以免食物进入气管
D. 鼻腔黏膜中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温暖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呼吸道有骨和软骨做支架,保证了气流通畅,A正确;鼻腔内的鼻毛和黏液在阻挡灰尘、细菌,但不会形成痰;痰是痰是在气管和支气管形成的,B错误;吞咽食物时,会厌软骨会遮住喉口,以免食物进入气管,C正确;鼻腔黏膜中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温暖,D正确.
考点:呼吸道的组成和功能.
11. 如图为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过程是通过扩散作用完成的
B. 肺泡壁很薄,增加了气体交换的面积
C. 气体3表示氧气,气体4表示二氧化碳
D. b过程表示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答案】C
【解析】
【分析】肺泡里的气体交换发生在肺泡与血液之间,当血液流经肺泡时,肺泡中氧的浓度高,周围血液中氧的浓度低,这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扩散进入血液。这样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根据图中箭头方向可以确定:1是呼出的气体、2是吸入的气体、3是氧气、4是二氧化碳;a表示肺泡与外界气体的交换、b表示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肺泡与气体交换相适应的特点。
【详解】A.a表示肺泡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A错误。
B.肺泡壁很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肺泡与血液内的气体交换,B错误。
C.3、4过程是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实现的,当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后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因此气体3表示氧气,4表示二氧化碳,C正确。
D.b表示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不能表示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D错误。
故选C。
12. 图表示某人平静呼吸时,肺内气压随时间变化曲线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曲线ac段表示吸气过程,此时胸腔容积扩大
B. 曲线ce段表示吸气过程,此时呼吸肌收缩
C. 曲线bc、cd段表示呼气过程,此时呼吸肌舒张
D. 曲线ab、de段表示呼气过程,此时胸腔容积缩小
【答案】C
【解析】
【分析】题图中:ab段和de段,表示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是吸气过程;bd段,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是呼气过程。
【详解】AB.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所以,结合分析可知:ab段和de段表示吸气过程,此时,呼吸肌收缩,胸腔容积扩大,AB错误。
CD.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肌顶部升高,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完成呼气。结合分析可知:bd段表示呼气,此时,呼吸肌舒张,胸腔容积缩小,C正确、D错误。
故选C。
13. 图一表示呼吸系统的组成示意图,图二为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图三为人的膈肌收缩和舒张时在胸腔内的位置如图示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一中的②为呼吸道,可以保证气流通畅,并温暖、湿润和清洁吸入的空气
B. 图一中的①为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C. 图二中b表示的物质是氧气,a表示的物质是二氧化碳
D. 图二所示的肺泡内气体d出肺泡时,膈肌处于图三中的乙状态
【答案】D
【解析】
【分析】图中①肺、②呼吸道、③膈。A肺动脉、B肺静脉、a二氧化碳、b氧气、c吸气、d呼气。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肺的结构功能及呼气的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A.图一中的②为呼吸道,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作支架,其内表面覆盖着黏膜,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特点这可以保证呼吸道内的气流通畅。又能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湿润和温暖的作用,A正确。
B.图一中的①为肺,肺内有大量的肺泡,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是一层扁平上皮细胞,这样有利于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因此,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B正确。
C.当血液流经肺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氧气进入血液,因此,b表示的物质是氧气,a表示的物质是二氧化碳,C正确。
D.图二所示的肺泡内气体d出肺泡时,膈肌处于图三中的甲的状态舒张,D错误。
故选D。
14. 心脏是由左右两个“泵”同时协同工作的,一次心跳包括了心脏的收缩与舒张过程。下列对心脏的工作描述正确的是( )
A. 甲图表示左右心房收缩 B. 乙图表示血液由心室流向心房
C. 丙→甲→乙表示一次心跳 D. 丙图所示状态动脉瓣打开
【答案】C
【解析】
【分析】图甲表示左右心室收缩,左右心房舒张;乙表示心房和心室均舒张;丙表示左右心房收缩,左右心室舒张。掌握心脏的工作情况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A.甲图表示左右心室收缩,血液由心室流向动脉,A错误。
B.乙图表示心房和心室均舒张,血液由全身各处流回心房,心脏中有房室瓣,血液不能由心室流向心房,B错误。
C.心脏跳动一次,就是心脏收缩和舒张各一次。心脏每次跳动的过程是先两个心房收缩,此时两个心室舒张,房室瓣处于打开状态,而动脉瓣处于关闭状态;接着两个心房舒张两个心室收缩,心脏房室瓣处于关闭状态,而动脉瓣处于打开状态;然后两个心房和两个心室舒张,心脏房室瓣处于打开状态,而动脉瓣处于关闭状态,C正确。
D.丙表示左右心房收缩,房室瓣打开,动脉瓣关闭,血液由心房流向心室,D错误。
故选C。
15. 一滴血打算去旅行,它从左心室出发,最后又到左心室,用箭头表示血的旅行力向。在这段旅途中,不可能出现的两个相邻站点是
A. 小肠动脉→毛细血管 B. 左心室→左心房
C. 毛细血管→肝静脉 D. 右心室→肺动脉
【答案】B
【解析】
【分析】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详解】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
一滴血打算去“旅行”,它从左心室出发,最后回到了左心室,经历了体循环和肺循环。由分析可知:在这段旅途中,不可能出现的两个相邻站点是左心室→左心房。左心室与左心房之间有房室瓣,血液只能由左心房→左心室。故选B。
【点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血液循环路线。
16. 下图甲为“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材料;图乙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图像,①②③表示血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为了便于观察,应选取尾鳍色素少的、活的小鱼
B. ①是小动脉,判断依据是血液由主干血管流向分支血管
C. ②是毛细血管,判断依据是红细胞单行通过
D. 血管中的血流速度由快到慢依次是③②①
【答案】D
【解析】
【分析】动物体血管类型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方向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详解】尾鳍色素少的、活的小鱼,干扰因素小,且能观察到血液流动,A正确。动脉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由主干血管流向分支血管,B正确。毛细血管连通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之间的血管,只能红细胞单行通过,便于血液组织细胞间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C正确。血管中的血流速度由快到慢依次是①动脉、③静脉、②毛细血管,D错误。
【点睛】掌握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17. 如图是人血涂片观察的模式图,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中数量最多的是③,呈两面凹的圆盘状
B. ④中含量最多的是蛋白质
C. 图中的②是白细胞,在血细胞中体积最大
D. 图中的①是最小的血细胞,无细胞核
【答案】B
【解析】
【分析】图中①血小板、②白细胞、③红细胞、④血浆。掌握血液的成分及各部分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A.图中③是红细胞,数量最多,呈两面凹的圆盘状,A正确。
B.④血浆中含量最多的是水,B错误。
C.图中的②是白细胞,在血细胞中体积最大,有细胞核,C正确。
D.图中的①是最小的血细胞,无细胞核,具有凝血和止血作用,D正确。
故选B。
18. 某急需输血的严重贫血患者是A型血,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只需输入血浆 B. 应输入浓缩的血小板悬液
C. 以输A型血为原则 D. 紧急时可缓慢输入少量AB型血
【答案】C
【解析】
【分析】1.输血时,如果受血者和献血者的血型不合,输血后受血者的红细胞会凝集成团,阻碍血液循环,而给受血者带来严重的后果,甚至死亡。因此,安全输血非常重要,安全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2.成分输血是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血液成分进行输血。
【详解】A.某急需输血的严重贫血患者是A型血,需输入血浆和红细胞悬液,A错误。
B.贫血患者主要是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浓度过低,但总血量并不减少。所以,可输入浓缩的红细胞悬液,B错误。
C.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故可以给该患者输A型血,C正确。
D.AB血型可以接受少量A、B、O型血,O型血可以输给A、B、AB血型的人。所以,该患者是A型,不能输入AB型血,D错误。
故选C。
19. 人体的肾脏就像精密的过滤器每个肾脏包括大约100万个肾单位。据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②③组成肾单位 B. ①两端连接的都是动脉血管
C. ②内的液体是原尿 D. ③能重吸收全部的无机盐
【答案】D
【解析】
【分析】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详解】A.结合分析可知,①肾小球、②肾小囊和③肾小管组成肾单位,A正确。
B.肾小球是由毛细血管缠绕而成的血管球,它的两端都是动脉,一端为入球小动脉,另一端为出球小动脉。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内流的都是动脉血。出球小动脉两端都是毛细血管,一端为肾小球毛细血管,另一端为包绕在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所以,①肾小球两端连接的都是动脉血管,B正确。
C.血液流经肾小球时,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所以,②肾小囊内的液体是原尿,C正确。
D.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这些被重新吸收的物质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所以,③肾小管能重吸收部分(不是全部)的无机盐,D错误。
故选D。
20. 小明因出现水肿、尿液泡沫多等症状到医院就医,尿常规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对小明尿常规化验单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成分
化验结果
参考值
蛋白质
+
-
葡萄糖
-
-
白细胞
11~15/HP
0~5/HP
红细胞
6~10/HP
0~3/HP
A. 蛋白质、白细胞和红细胞含量不正常 B. 葡萄糖含量正常
C. 医生初步推测小明肾小球出现炎症 D. 医生初步推测小明肾小管出现炎症
【答案】D
【解析】
【分析】尿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连续的生理过程: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如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的腔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没有被重吸收的物质如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则形成了尿液。解答此题要掌握尿液的形成、血常规化验单的相关知识。
【详解】ACD.正常情况下肾小球不能过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若肾小球病变,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原本不能过滤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进入肾小囊(或肾小囊腔)了原尿。而肾小管又不重吸收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因此尿液中会出现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据化验单可见:该人尿检单中有白细胞、红细胞和蛋白质,最可能是因为肾小球发炎,造成通透性增加,肾小管正常,AC正确;D错误。
B.据化验单可见:该人葡萄糖含量正常,B正确。
故选D。
21. 夏日晴天中午,小布鲁去电影院观看电影。走进放映厅找到并看见自己座位号过程中,他的瞳孔和晶状体的变化情况分别是( )
A. 瞳孔放大,晶状体曲度由大变小
B. 瞳孔放大,晶状体曲度由小变大
C. 瞳孔缩小,晶状体曲度由大变小
D. 瞳孔缩小,晶状体曲度由小变大
【答案】B
【解析】
【分析】看近处的物体,晶状体曲度变大,看远处的物体,晶状体曲度较小;光照强时瞳孔缩小,光照弱时,瞳孔放大。
【详解】小明从阳光强烈的室外进入光线很弱的电影院内,瞳孔为适应室内的光线会逐渐扩大,以增加进入眼内的光量,使视网膜得到足够光的刺激,这样才能看清室内的物体;同时,小明在寻找座位号时,是在看近处的物体,这时,晶状体的曲度要由小逐渐变大,故选B。
22. 儿童、青少年如果用眼不当,会使眼过度紧张和疲劳,引发近视眼。下图中近视眼成像情况及矫正方法正确的分别是
A. 甲和丙 B. 甲和丁 C. 乙和丙 D. 乙和丁
【答案】A
【解析】
【分析】近视眼:如果晶状体的凸度过大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形成近视眼。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远视眼:如果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造成的。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详解】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成原状,严重时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即图中甲,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需要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即图丙。图乙是正常视觉。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的曲度过小,在不使用调节状态时,平行光线通过眼的折射后主焦点落于视网膜之后,而在视网膜上不能形成清晰的图像,需要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即图丁。
故选A。
23. 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下列有关耳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听觉的形成部位是在图中的“3”
B. 晕车与内耳中感受头部位置变化的神经过于敏感有关
C. 飞机起飞或下降时,咀嚼糖果可以使鼓膜内外压力平衡
D 鼻咽部感染时,病菌可通过“4”进入“5”,引起中耳炎
【答案】A
【解析】
【分析】耳的结构如图:
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详解】A.听觉的产生首先是耳廓把外界的声波收集起来,然后经外耳道传送到中耳,振动鼓膜产生振动,进一步振动听骨链,经此将振动传导到内耳,耳蜗听觉感受器受震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经过位听神经传入大脑,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产生听觉,故A错误。
B.半规管和前庭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前者引起旋转感觉,后者引起位置感觉和变速感觉。前庭及半规管过敏的人,会在直线变速及旋转变速运动时,传入冲动引起中枢有关部位过强的反应,导致头晕、恶心、呕吐、出汗等,这就是通常说的晕车、晕船,所以晕车与内耳中感受头部位置变化的神经过于敏感有关,故B正确。
C.乘坐飞机时,乘务员往往要求乘客在飞机降落中咀嚼糖果并不断吞咽,其目的是为了使咽鼓管张开,使气体由咽鼓管进入中耳,保持鼓膜内外的气压平衡,保护鼓膜不受到伤害,故C正确。
D.鼻咽部感染时,病菌可通过4咽鼓管进入5鼓室,引起中耳炎,故D正确。
故选A。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耳的结构和听觉的形成过程。
24. 心脏的窦房结是心脏的起搏点,能够控制心跳的节律,同时脑也可以作用在窦房结上调节心率,负责调节心率的神经中枢位于( )
A. 大脑皮层 B. 小脑 C. 脑干 D. 垂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1)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管理身体对侧骨骼肌的运动)、躯体感觉中枢(与身体对侧皮肤、肌肉等处接受刺激而使人产生感觉有关)、语言中枢(与说话、书写、阅读和理解语言有关,是人类特有的神经中枢)、视觉中枢(与产生视觉有关)、听觉中枢(与产生听觉有关)。(2)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3)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4)脊髓位于脊柱的椎管内,上端与脑相连,下端与第一腰椎下缘平齐,脊髓有反射和传导的功能。
【详解】脑干中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因此神经系统中,专门负责调节心率的神经中枢位于脑干。因此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5. 对下面的概念图解读不正确的是( )
A. ①是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
B. ②具有感觉、呼吸、心跳等多种神经中枢
C. ③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D. ⑤是神经细胞与其他种类细胞有明显的区别
【答案】C
【解析】
【分析】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元包括细胞体和突起,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集中出现的部位称为灰质。图中,①周围神经系统,②脑,③大脑,④神经元,⑤突起。
【详解】A.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①周围神经系统,A正确。
B.②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大脑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具有感觉中枢,脑干具有血压、呼吸、心跳等多种神经中枢,B正确。
C.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④神经元,而③是大脑,C不正确。
D.神经元包括细胞体和突起,突起包括轴突和树突,⑤突起是神经细胞与其他细胞最明显的区别,D正确。
故选C。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6. 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幼年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导致大脖子病
B. 喝醉酒的人动作不协调,主要原因是酒精麻痹了脑干
C. 学生听到上课铃声响起后走进教室,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D. 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神经调节的影响
【答案】C
【解析】
【分析】(1)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简单反射是指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如缩手反射、眨眼反射、排尿反射和膝跳反射等。它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脊髓、脑干)参与即可完成。
(2)复杂反射(条件反射)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例如,同学们听到上课铃声会迅速走进教室;行人听到身后的汽车喇叭声,就会迅速躲避等。
【详解】A.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引起巨人症,缺碘造成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导致地方性甲状腺肿,即“大脖子病”,错误。
B.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维持身体的平衡,人酒醉后站不稳,说明酒精已经麻醉小脑,错误。
C.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例如,同学们听到上课铃声会迅速走进教室;行人听到身后的汽车喇叭声,就会迅速躲避等,学生听到铃声回到教室,活动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正确。
D.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调节,但也受到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影响,错误。
故选C。
【点睛】关键是理解复杂反射与简单反射的区别。解答时可以从复杂反射与简单反射的不同特点方面来切入。结合实际来回答。
27. 图是人体完成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1是效应器,能将神经冲动传到神经中枢
B. 同学们完成“听到上课铃声走进教室”的反射活动只受到3的控制
C. 若4处受到损伤,有感觉,但不能完成反射活动
D. 在缩手反射中神经冲动传导的方向是5→4→3→2→l
【答案】C
【解析】
【分析】(1)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
(2)图中:2上有神经节,所以2为传入神经,则1感受器,3神经中枢,4传出神经,5效应器。反射弧中神经冲动传导的路线:1感受器→2传入神经→3神经中枢→4传出神经→5效应器。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1为感受器,能感受到刺激并传导兴奋,A错误。
B.“听到上课铃声走进教室”属于复杂反射,神经中枢在大脑,受大脑调控,B错误。
C.反射弧的的任一结构受损,反射都无法完成,所以4传出神经受损,不能完成反射活动,但是信号可以通过脊髓传到大脑产生感觉,所以4受损,人体有感觉,C正确。
D.根据分析可知,反射弧中神经冲动传导的路线为:1感受器→2传入神经→3神经中枢→4传出神经→5效应器,D错误。
故选C。
【点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反射弧的组成并能识图。
28. 2020年1月,长江白鲟被宣布灭绝。白鲟是肉食类鱼,以捕食其他鱼类为生,由于环境的改变,食物减少,导致白鲟灭绝。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白鲟灭绝对长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影响不大
B. 可以将长江中的濒危生物迁到水族馆进行特殊保护
C. 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到长江,以提高生物多样性
D. 应严禁捕捞任何鱼类,减少人类对长江生态的破坏
【答案】B
【解析】
【分析】(1)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威胁生物生存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滥捕乱杀)、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
【详解】A.白鲟灭绝直接导致长江中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减少,A错误。
B.就地保护是指在原来的生活区域中对濒危生物实施保护,即建立自然保护区。除了建立自然保护区之外,人们有时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这叫异地保护,B正确。
C.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赖以生存的栖息地,引进外来物种,一般不引进它的天敌,因此外来物种会大量繁殖,进而影响其它生物的生存,反而会破坏生物的多样性,C错误。
D.可通过较长时间禁渔减少人类对长江生态的破坏,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涉及的知识面较广,需要我们基础知识掌握扎实,才能灵活答题。
29. 为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用硫酸配制了pH为5的模拟酸雨,室温下用黄豆种子做如下实验:
组别
种子数
每天定时喷洒
温度
发芽率
1
100粒
适量模拟酸雨
20℃
7%
2
100粒
?
20℃
91%
有关该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第1组为对照组,第2组为实验组
B. 需每天向第2组种子定时喷洒等量清水
C. 应选取饱满、未损伤的种子作实验材料
D. 为提高实验准确性,可增加实验次数
【答案】A
【解析】
【分析】酸雨是大气受污染的一种现象,通常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如雾、露、霜等)统称为酸雨。酸雨可导致水体、土壤酸化,对植物、建筑物造成腐蚀性危害。
【详解】A.在对照试验中,实验条件没有发生改变的是对照组,条件发生改变的是实验组,所以,1为实验组,2为对照组,A错误。
B.每天向第2组种子定时喷洒等量清水,与第一组定时喷洒适量模拟酸雨形成对照,B正确。
C.在测定种子发芽率时,应选取饱满、未损伤的种子作实验材料,避免因为种子干瘪等原因导致不发芽,影响实验结果,C正确。
D.为提高实验准确性,进行平行重复实验,取多次实验的平均值,可以消除偶然误差,D正确。
故选A。
【点睛】掌握探究酸雨对农作物的生长影响的实验步骤和要求是本题解题关键。
30. 图是某人被玫瑰的毛刺扎伤后完成缩手反射的示意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b]主要是由神经元的胞体构成,里面有许多低级的神经中枢
B. 这个人被玫瑰毛刺刺伤后有疼痛的感觉,说明脊髓具有反射功能
C. 当这个人再次遇到玫瑰时格外小心,说明他已经建立了相应的条件反射
D. 该反射完成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神经冲动传递的方向是2→1→3→4→5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2感受器,1传入神经,3神经中抠,4传出神经,5效应器。
【详解】A.图中[b]是灰质,是由神经元的胞体构成的,里面有许多低级的神经中枢,A正确。
B.这个人被玫瑰针刺伤后有疼痛的感觉,说明脊髓具有传导功能,B错误。
C.当手受到玫瑰针的刺激后,感觉到疼,疼痛感形成于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再遇到玫瑰时会格外小心,是在第一次被玫瑰刺扎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条件(或复杂)反射,C正确。
D.反射弧中神经冲动传导的路线:2感受器→1传入神经→3神经中枢→4传出神经→5效应器,D正确。
故选B。
【点睛】解答时可以从反射弧的概念、组成、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等方面来分析。关键是理解熟记反射和反射弧的概念。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4.0分)
31. 2023年5月15~21日是第9届全民营养周,宣传口号为“健康中国,营养先行”“膳食新指南,健康常相伴”,主题为“会烹会选,会看标签”,营养与人的健康息息相关。请根据如图回答相关问题(中括号内填写标号,横线上填写文字):
(1)人体的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______组成。食物中的淀粉、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需经消化后才能被吸收到血液中,其中,蛋白质在[ ]______中开始被初步分解;[ ]______分泌的胆汁中不含消化酶,但能促进______的分解。
(2)我们平常的主食——米饭属于“平衡膳食宝塔”中第____层的食物,它的主要营养成分在图中的[ ]_____内最终被分解成小分子物质______。人在饭后,血液中该小分子物质的浓度会暂时升高,但在一种叫做______的激素作用下,其浓度又会逐渐恢复正常水平。分泌该激素的结构与汗腺相比,主要的不同点是______
(3)人的小肠适于吸收营养物质的特点是______,吸收的葡萄糖随血液经______(填血管名称)进入右心房。
【答案】(1) ①. 消化腺 ②. ⑥胃 ③. ①肝脏 ④. 脂肪
(2) ①. 一 ②. ⑧小肠 ③. 葡萄糖 ④. 胰岛素 ⑤. 胰岛没有导管,汗腺有导管
(3) ①. 小肠长约5~6 m;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②. 下腔静脉
【解析】
【分析】图中①肝脏、②胆囊、③大肠、④阑尾、⑤食道、⑥胃、⑦胰腺、⑧小肠、一谷物类、二果蔬类、三鱼、肉、蛋、四奶制品、豆制品、五油脂类。
【小问1详解】
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的。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消化腺有胃腺、肠腺、胰腺、肝脏等。食物中的淀粉、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需经消化后才能被吸收到血液中,其中,蛋白质在⑥胃中开始被消化,在胃蛋白酶的作用下被初步消化,然后进入小肠,在小肠中肠液和胰液中酶的作用下变成氨基酸;①肝脏分泌的消化液是胆汁,胆汁不含有消化酶,主要作用是将脂肪乳化成微粒有利于消化。
【小问2详解】
我们平常的主食——米饭,主要成分是淀粉,属于“平衡膳食宝塔”中第一层谷物类的食物,淀粉在口腔内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了麦芽糖,在⑧小肠中被肠液、胰液分解为葡萄糖。胰岛素的作用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人在饭后,血液中该小分子物质的浓度会暂时升高,但在一种叫做胰岛素的作用下,其浓度又会逐渐恢复正常水平。胰岛属于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的激素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汗腺属于外分泌腺,有导管,分泌物由导管排出。因此,胰岛与汗腺相比主要的不同点是胰岛没有导管,汗腺有导管。
【小问3详解】
人的小肠适于吸收营养物质的特点有:小肠长约5~6 m;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吸收的葡萄糖随血液经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
32. 甲图是人体消化、呼吸、循环和排泄等一系列生理活动如图示意图其中A、B表示人体的系统,a、b、c表示器官,数字①~⑦表示生理活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1)B为______系统;⑥和⑦是通过______实现的。
(2)人体组织细胞产生的各种废物通过图中的______(填序号)所示途径排出体外。
(3)空气中的氧气进入血液后与红细胞中的______结合,经血液循环运输,再进入组织细胞的______内被利用。
(4)食物中的淀粉通过消化后才能被吸收,为什么?______。
(5)图乙是人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表示呼气的线段为______,此阶段膈肌处于______状态。
【答案】(1) ①. 泌尿 ②. 气体扩散作用
(2)②③④ (3) ①. 血红蛋白 ②. 线粒体
(4)淀粉是大分子物质必须变成小分子物质葡萄糖才能被吸收和利用
(5) ①. BC ②. 舒张
【解析】
【分析】甲图中A是循环系统,B是泌尿系统;a是胃,b是小肠,c是大肠;①是排遗,②是排汗,③是排尿,④是呼气,⑤是吸气,⑥是组织里的气体交换,⑦是肺泡内的气体交换。乙图中,AB段表示吸气,CD段表示呼气。通过示意图,考查了营养物质的吸收、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尿的形成以及排泄的途径等知识。
【小问1详解】
结合分析,A表示泌尿系统;⑥和⑦表示肺泡和血液的气体交换,它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
【小问2详解】
排泄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的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如④;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如②;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如①,是排泄的主要途径。人体组织细胞产生的各种废物通过图中②③④所示途径排出体外。
【小问3详解】
空气中的氧气进入血液后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经血液循环运输,再进入组织细胞的线粒体内被利用。
【小问4详解】
食物中的淀粉通过消化后才能被吸收,为什么?淀粉是大分子物质必须变成小分子物质葡萄糖才能被吸收和利用。
【小问5详解】
图乙是人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BC段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的差大于0,表示呼气,因此人体肋间肌和膈肌正处于舒张状态;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胸廓缩小,肺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气体排出肺。
33. 如图为人体肾脏结构功能基本单位如图示意,请据图回答:
(1)图中②④⑤组成的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称为______。
(2)图中②中的液体叫做______,正常情况下,它与④中液体的成分相比,缺少______。
(3)图中④是一个毛细血管球,从这里出来的血管③中流动的血液属于______血。
(4)②中液体经过⑤被重新吸收了哪些物质?______。
(5)某成年人排出的尿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医生初步判断可能是图中的______(填数字)处发生了病变。
【答案】(1)肾单位 (2) ①. 原尿 ②. 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3)动脉 (4)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
(5)④
【解析】
【分析】图中①入球小动脉、②肾小囊、③出球小动脉、④肾小球、⑤肾小管、⑥肾静脉。
【小问1详解】
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肾单位由图中②肾小囊、④肾小球、⑤肾小管组成。
【小问2详解】
图中②肾小囊中的液体叫做原尿,正常情况下,它与④肾小球中的血液的成分相比,缺少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
【小问3详解】
图中④肾小球是一个毛细血管球,在肾小球处不发生气体交换,因此从这里出来的血管③出球小动脉中流动的血液属于动脉血。
【小问4详解】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没有被重吸收的物质如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则形成了尿液。因此,②肾小囊中原尿经过⑤肾小管被重新吸收了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
【小问5详解】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如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的腔内,形成原尿。因此,图中②肾小囊中的液体叫做原尿,正常情况下,它与④肾小球中液体的成分相比,缺少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某成年人排出的尿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医生初步判断可能是图中的④肾小球处发生了病变。
34. 河北吴桥杂技历史源远流长,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吴桥杂技”也被国务院公布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全国杂技类非遗代表性项目汇演活动在吴桥杂技大世界举行,杂技演员李东以其精湛杂技技艺不仅称为《我要上春晚》舞台上闪耀的明星而且还登上了央视春晚的舞台。请根据题中各图和所学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当我们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口或者闭嘴并用双手堵住耳朵,这样做是为了保护图一中的[ ]______不受伤害。
(2)李东和同伴们表演的《凌云狮秀》令人震撼。节目中,杂技演员们装扮成一只只威武霸气的狮子,活泼灵巧,跳跃翻滚,将狮子的神态表演的惟妙惟肖,萌趣十足。李东维持身体平衡主要是依靠图二中的[ ]______。
(3)在表演时,杂技演员伴随优美的音乐作出各种精巧的动作和优美的造型。这些反射活动的完成主要受图二[ ]______的调节。演员感受音乐刺激的感受器位于图一的[ ]______中。
(4)杂技演员要顺利完成表演,需要运动、神经、循环、消化、呼吸等多个系统密切配合协调活动。这充分体现了______的生物学观点。
(5)语文课上,你感觉到了尿意,但你坚持下课后才去厕所。这说明排尿反射的神经中枢主要受______的控制。
(6)音乐欣赏课,一曲《二泉映月》使你流下了泪水。这种反应属于______反射。
(7)图三所示的反射弧结构中,若将④处切断,用针刺①,有无痛感?______有无反射?______。
【答案】(1)5鼓膜 (2)7小脑
(3) ①. 6大脑 ②. 4耳蜗
(4)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5)大脑 (6)复杂##条件
(7) ①. 有 ②. 无
【解析】
【分析】图一中1是外耳道,2是听小骨,3是半规管,4是耳蜗,5是鼓膜;图二中6是大脑,7是小脑,8是脑干;图三中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
【小问1详解】
当听到巨大声响时,空气震动剧烈导致耳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容易击穿图一中的5鼓膜。这时张大嘴巴,可以使咽鼓管张开,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以免振破鼓膜。如果闭嘴同时用双手堵耳也是同样道理。
【小问2详解】
图二中的7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
【小问3详解】
6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听觉的形成过程: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所以图中接受声波刺激的感受器位于4耳蜗内。
【小问4详解】
杂技演员要顺利完成表演,需要运动、神经、循环、消化、呼吸等多个系统密切配合协调活动。这充分体现了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生物学观点。
【小问5详解】
人体的排尿活动属于低级的神经活动,其中枢位于脊髓内,但排尿中枢受大脑的控制,这是主要是由于脊髓具有传导功能。
【小问6详解】
音乐课上,放《二泉映月》时,人听到音乐,并且悲伤,由人体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和听觉中枢参与,这属于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属于复杂(条件)反射。
【小问7详解】
若某人④处已断,用针刺①处,①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能通过②传入神经传到③神经中枢,在经过脊髓的白质上行传到大脑皮层,形成感觉。因此有感觉,但是反射弧不完整,因此无反射活动。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35. 某学校的生物探究实验室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某学习小组为了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将同期孵化的生长发育状态相似的20只蝌蚪,平均分成A、B两组;
②A组每天饲喂5克饲料和少量甲状腺激素,B组每天只饲喂5克蝌蚪饲料,不添加甲状腺激素,其余条件保持相同;
③记录蝌蚪生长发育的情况。
实验结果如下表:
实验要素
后肢长出的平均时间(天)
前肢长出的平均时间(天)
尾脱落的平均时间(天)
尾脱落时的平均身长
(cm)
A组
4
7
26
0.75
B组
5
9
37
1.3
(1)从实验设计可知,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_____。
(2)该实验的实验变量为______,B组的作用是______,A组和B组的水量、蝌蚪的数量及大小等条件都必须保持相同的目的是______。
(3)在某偏僻山区的小溪里有许多大型的蝌蚪,但周围青蛙却较少,同时发现当地居民大脖子病的发病率较高,由此可以推断出该地区的婴幼儿患______症的可能性较大。
(4)如果该小组同学要进一步探究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请你帮他们完成下列实验方案设计:再选择10只同种、同一批的小蝌蚪,将其甲状腺切除,其余条件应与______组相同(填“A”或“B”)。
【答案】(1)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的生长发育有影响
(2) ①. 饲料是否含甲状腺激素 ②. 对照 ③. 控制单一变量
(3)呆小 (4)B
【解析】
【分析】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要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应以甲状腺激素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本题通过探究实验考查甲状腺激素的作用,首先明确的是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
【小问1详解】
从实验设计可知,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的生长发育有影响。
【小问2详解】
设置对照实验的关键是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这样才能看出实验结果与变量的对应性。实验中A缸和B缸的水量、蝌蚪的数量及大小等条件都必须保持相同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A组中放入了甲状腺激素,为实验组;B组中没有加入甲状腺激素,为对照组。
【小问3详解】
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某偏僻山区的小溪里有许多大型的蝌蚪,但周围青蛙却较少,同时发现当地居民大脖子病的发病率较高,说明该地缺碘,婴幼儿缺碘易患呆小症。
【小问4详解】
如果该小组同学要进一步探究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实验方案设计:将选择10只同一批的小蝌蚪,切除蝌蚪的甲状腺,发现蝌蚪发育停止,不能发育成成蛙,说明蝌蚪发育成成蛙与甲状腺有关。做实验时,要求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它的量应相同,其余条件应与B组相同,这样便于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干扰实验结果。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日照市开发区2022-2023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日照市开发区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日照市开发区2022-2023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