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综合,诗歌鉴赏,综合性学习,情景默写,名著阅读,现代文阅读,课外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综合
1.为加深学生与自然、文化的亲近感,学校开展研学活动,九(1)班同学们参加周末的研学活动。
周日上午8点,同学们来到了下渚湖,这里正在开展首届中国田园博览会活动。在活动现场,君君同学看着被金黄色的油菜花铺满的田野,在朋友圈发了这样一条消息:“七彩花田绚(A.xuàn B.xùn)丽了长虹,在轻歌màn 舞中开启春日里的一场约会。那金黄色的油菜花美景,从山脚一直蜿蜒逶迤到天际。远处、近处的游人们就着草船、小猪佩奇、山花村居……变换着法子ǎo 造型,尽情撒欢。”
(1)请给这段话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填字母):
(2)请根据拼音写汉字:
(3)文中划线句有语病,请修改:
二、诗歌鉴赏
同学们放眼望去,远处群山连绵起伏,一幢幢民房,分布山腰湖边,点缀在黄色花海中,犹如世外桃源,又如童话世界……面对此情此景,楚楚同学不由吟起唐庚的《春日郊外》:
春日郊外
【宋】唐庚
城中未省①有春光,城外榆槐已半黄。山好更宜余积雪,水生看欲倒垂杨。
莺边日暖如人语,草际风来作药香。疑此江头有佳句,为君寻取却茫茫。
暄暄同学和起了徐灿的《踏莎行·初春》:
踏莎行·初春
【清】徐灿
芳草才芽,梨花未雨,春魂已作天涯絮。晶帘宛转为谁垂,金衣②飞上樱桃树。
故国③茫茫,扁舟何许,夕阳一片江流去。碧云犹叠旧河山,月痕休到深深处。
【注释】①省(xǐng):这里是“省察、领悟”之意。②金衣:指黄莺。③故国:指明王朝。
语文老师针对两位同学的对诗,组织同学们进行了古诗赏析活动。
2.诗词有音韵之美。吟咏诗词,琢磨韵脚,可以发现《春日郊外》韵脚为ɑnɡ,属于开口音《踏莎行·初春》韵脚为“ ”,属于 。
3.《春日郊外》和《踏莎行·初春》都写到“茫茫”,但蕴含的情感不一样,请结合诗词内容加以赏析。
三、综合性学习
4.下午,同学们来到了“书香小镇”乾元镇。乾元镇上蔡、徐两家功名显赫,“五世翰林”、“一门三状元”,为德清倡导了浓郁的崇学向善之风气。
知己同学就是乾元人,他充当起了导游。在他的带领下,同学们饶有兴致地参观着,他给同学们讲了“一门三状元”、寒窗苦读、状元及第的故事。辉辉同学问知己“及第”是什么意思,知己说:“‘第’是‘次第、等第’的意思。”君君马上接着说:“‘及’的意思是⑴ 。” 知己说:“对的,‘及’还可以引申为⑵ ,如《三顾茅庐》中的‘曹操势不及袁绍’。”
在清溪小学孔庙里,知己指着牌匾上的一段字念到:“据《续资治通鉴》卷十四记载,在最后的殿试中,蔡启僔因文采斐然又荣登金榜,一时名动天下。”辉辉同学问知己,明清科举制度正式科举考试分为几种考试?君君同学马上接着回答说:“明清科举制度正式科举考试分为童生试(院试)、 ⑶ 、会试、殿试。”同学们不由得称赞君君真厉害!
四、情景默写
5.在孔庙前,语文老师说:“今天在状元故里,走近先哲,是我们最美好的遇见,让我们在古诗文里和众多经历科举的先贤们再来次遇见吧。”——进士及第还成为贡举主考官的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峰回路转,(1) ,醉翁亭也”透着洒脱和自得;进士及第的刘禹锡,宦海沉浮,仍不失志趣“今日听君歌一曲,(2) ”; 未经科举,却誉为诗人状元,供奉翰林,被逐出京的李白仕途理想常在“(3) ,(4) ”(《行路难(其一)》);而科举落榜,毅然投笔从戎的辛弃疾在《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识尽愁滋味,依旧有一份“(5) ,(6) ”的无奈与豪迈;天宝年间中得进士的刘长卿却在《长沙过贾谊宅》中表面写对贾谊命运的感慨,实际上是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和自怜 “(7) ,(8) ”。
五、综合性学习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小题
面具是人类历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文化艺术。你受邀参加“面具文化”博览会,在入口处你收到一张活动单。
6.最适合中国面具馆书签的一句宣传语是
A.走进博览会,聆听大千世界的声音
B.走近面具,一起了解世界文化遗产
C.汉字—带领我们走向神秘的面具世界
D.面具—历史深处走来的中国文化使者
7.在中国面具馆,一位外国友人对一幅你熟悉的花脸(关羽)面具很感兴趣,你想给他作些介绍,以下最符合情境的说话顺序是
①互留地址
②介绍课文《花脸》
③介绍面具知识
④与对方打招呼
⑤讲述桃园结义的故事
A.③①②⑤④
B.④③⑤②①
C.③①④②⑤
D.④②⑤①③
8.在欧洲面具馆“假面舞会”面具展的留言板上,你看到了一句有意思的话“希望假面仅仅出现在舞会上”,触发了你对假面与生活的思考,你也准备写一句有意义的话。(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六、名著阅读
9.下面的小诗,涉及《水浒传》中哪三个情节?请分别概述。
闲来乘兴入江楼,渺渺烟波接素秋。
呼酒谩浇千古恨,吟诗欲泻百重愁。
赝书不遂英雄志,失脚翻成狴犴囚。
搔动梁山诸义士,一齐云拥闹江州。
七、诗歌鉴赏
10.阅读以下三首诗歌,判断哪首是艾青的诗歌,并根据你对艾青诗歌风格的了解,从语言特点、典型意象、主题情感等角度阐述理由。
A.
全世界的兄弟们
要在麦地里拥抱
东方 南方 北方和西方
麦地里的四兄弟 好兄弟
回顾往昔
背诵各自的诗歌
要在麦地里拥抱
有时我孤独一人坐下
在五月的麦地 梦想众兄弟
看到家乡的卵石滚满了河
黄昏常存弧形的天空
让大地上布满哀伤的村庄
有时我孤独一人坐在麦地里为众兄弟背诵中国诗歌
B
你们是从土地里钻出来的吗?——脸是土地的颜色
身上发出土地的气息
手像木桩一样粗拙
两脚踏在土地里
像树根一样难于移动啊
你们阴郁如土地
不说话也像土地
你们的愚蠢,固执与不驯服
更像土地啊
你们活着开垦土地,耕犁土地,
死了带着痛苦埋在土地里
也只有你们
才能真正地爱着土地
C
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
一题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
一具独弦琴,拨动檐雨的念珠
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
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
夕阳一般遥遥地注目
也许藏有一个重洋
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
呵,在心的远景里
在灵魂的深处
八、现代文阅读
【甲】
枯叶蝴蝶 徐迟
①峨眉山下,伏虎寺旁,有一种蝴蝶,比最美丽的蝴蝶还要美丽些,是峨眉山最珍贵的特产之一。
②当它阖起两张翅膀的时候,像生长在树枝上的一张干枯了的树叶。谁也不去注意它,谁也不会瞧它一眼。
③(A)它收敛了它的花纹、图案,隐藏了它的粉墨、彩色,逸出了繁华的花丛,停止它翱翔的姿态,变成了一张憔悴的,干枯了的,甚至不是枯黄的,而是枯槁的,如同死灰颜色的枯叶。
④它这样伪装,是为了保护自己。但是它还是逃不脱被捕捉的命运。不仅因为它的美丽,更因为它那用来隐蔽它的美丽的枯槁与憔悴。
⑤它以为它这样做可以保护自己,殊不知它这样做更教人去搜捕它。有一种生物比它还聪明,这种生物的特技之一是装假作伪,因此装假作伪这一种行径是瞒不过这种生物——人的。
⑥人把它捕捉,将它制成标本,作为一种商品去出售,价钱越来越高。最后几乎把它捕捉得再也没有了。这一生物品种快要绝种了。
⑦到这时候,国家才下令禁止捕捉枯叶蝶。但是,已经来不及了。国家的禁止更增加了它的身价。枯叶蝶真是因此而要绝对地绝灭了。
⑧我们既然有一对美丽的和真理的翅膀,我们永远也不愿意阖上它们。做什么要装模作样,化为一只枯叶蝶,最后也还是被售,反而不如那翅膀两面都光彩夺目的蝴蝶到处飞翔,被捕捉而又生生不息。
⑨我要我的翅膀两面都光彩夺目。
⑩我愿这自然界的一切都显出它们的真相。
(选自《徐迟散文选集》,1979年版)
【乙】
溪流
贾平凹
①我愈来愈爱着生我养我的土地了。就像山地里纵纵横横的沟岔一样,就像山地里有着形形色色的花木一样,我一写山,似乎思路就开了,文笔也活了。
②甚至觉得,我的生命,我的笔命,就是那山溪哩。虽然在莽莽的山的世界里,它只是那么柔得可怜,细得伤感的一股儿水流。
③我常常这么想:天上的雨落在地上,或许会成洪波,但它来自云里;溪是有根的,它凉凉地扎在山峰之下。人都说山是庄严的,几乎是死寂的,其实这是错了。它最有着内涵,最有着活力;那山下一定是有着很大很大的海的,永远在蕴涵的感情,永远是不安宁,表现着的,恐怕便是这小溪了。
④或许,它是从石缝里一滴儿一滴儿渗出来的;或许,是从小草的根下一个泡儿一个泡儿冒出来的。但是,太阳晒不干、黄风刮不跑的。天性是那么晶莹,气息是那么清新;它一出来,便宣告了它的生命,寻着自己的道路要流动了。
⑤正因为寻着自己的道路,它的步伐是艰辛的。然而,它从石板上滑下,便有了自己的铜的韵味的声音;它从石崖上跌落,便有了自己白练般的颜色,它回旋在穴潭之中,便有了自己叵不可测的深沉。
⑥它终于慢慢地大起来了,要走更远的道儿;它流过了石川,流过了草地,流过了竹林,(B)它要拜访所有的山岭,叩问每一次石头,有时会突然潜入河床的沙石之下去了呢。于是,轻风给了它的柔情,鲜花给了它的芬芳,竹林给了它的凉绿,那多情的游鱼,那斑斓的卵石,也给它增添了美的色彩。
⑦它在流着,流着。它要流到哪里去呢?我想,山既然给了它的生命,它该是充实的,富有的;或许,它是做一颗露珠儿去滋润花瓣,深入到枝叶里了,使草木的绿素传送;或许,它竟能掀翻一坯污泥,拔脱了一从腐根呢。那么,让它流去吧,山地这么大,这么复杂,只要它流,它探索,它就有了自己的路子。
⑧我是这么想的,我提醒着我,我鼓励着我,我便将它写成了淡淡的文字,聊作这本小书的小序了。
(选自《贾平凹小说新作集》,1981年版)
11.阅读选文,推敲物与“我”的联系,完成下面表格。
选文
物的特点
“我”的情思
联系
【甲】
(1)
对装假作伪的痛恨,对真善美的追求。
(2)
【乙】
柔、细、流动、不安宁
(3)
借溪流抒情
12.文文同学通过学习,发现散文阅读可以通过推敲词语、句式、修辞、节奏等来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下面是他的阅读学习单,请你帮助他完成相应任务。
(1)[助力推敲]
示例:推敲【甲】文加点词:它们是一系列关联词,前三组“不仅……更”、“还”、“因此”条分缕析,层层推断枯叶蝶濒于灭绝的原因,表达了作者对此的态度。后一组“既然……也”观点鲜明地表达自己的立场:对美丽与真理并存的坚守。
推敲【乙】文加点词:
(2)[答疑解惑]
选文中A、B两处语言节奏特别缓慢,都用了排比的修辞,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
13.请从以下课文中选择一篇与【甲】【乙】两篇选文进行组合,并简述这样组合的理由。
A.《白杨礼赞》(茅盾) B.《秋天的怀念》(史铁生) C.《精神的三间小屋》(毕淑敏)
我选 与选文进行组合,理由:
读书与书籍(节选) 叔本华
①有许多书,专门介绍或评论古代的大思想家,一般人喜欢读这些书,却不读那些思想家的原著。这是因为他们只顾赶时髦,其余的一概不理会;又因为“物以类聚”的道理,他们觉得现今庸人的浅薄无聊的话,比大人物的思想更容易理解,是以古代名作难以入目。
②我很幸运,在童年时就读到了施勒格尔的美妙警句,以后也常奉为圭臬。“你要常读古书,读古人的原著;今人论述他们的话,没有多大意义。”平凡的人,好像都是一个模型铸成的,太类似了!他们在同时期所发生的思想几乎完全一样,他们的意见也是那么庸俗。他们宁愿让大思想家的名著摆在书架上,但那些平庸文人所写的毫无价值的书,只要是新出版的,便争先恐后地阅读。太愚蠢了!
③平凡的作者所写的东西,像苍蝇似的每天产生出来,一般人只因为它们是油墨未干的新书,而爱读之,真是愚不可及的事情。这些东西,在数年之后必遭淘汰,其实,在产生的当天就应当被遗弃的才对,它只可做为后世的人谈笑的资料。
④无论什么时代,都有两种不同的文艺,似乎各不相悖的并行着。一种是真实的,另一种只不过是貌似的东西。前者成为不朽的文艺,作者纯粹为文学而写作,他们的进行是严肃而静默的,然而非常缓慢。在欧洲一世纪中所产生的作品不过半打。另一类作者,文章是他们的衣食父母,但它们却能狂奔疾驰,受旁观者的欢呼鼓噪,每年送出无数的作品于市场上。但在数年之后,不免令人发生疑问:它们在哪里呢?它们以前那喧嚣的声誉在哪里呢?因此,我们可称后者为流动性的文艺,前者为持久性的文艺。
14.本文是节选,依据文意推断,“平庸的文人”是指哪类的作家?( )
A.才华比较平庸 B.没有自我思想 C.善于投机取巧 D.注重自我名声
15.依据选文的观点,下面两本书籍,一般人会喜欢读哪本,为什么?
A.《苏东坡传》(林语堂) B.《苏东坡诗词全集》
选 理由:
16.叔本华写此文的主要的目的最可能是哪一项?( )
A.抨击出版商们利益至上的现象 B.批判社会浮躁喧嚣的读书氛围
C.鼓励作家创作优秀作品 D.引导读者确立正确的阅读取向
17.根据文意,谈谈你对“流动性的文艺”和“ 持久性的文艺”的理解。
九、课外阅读
柳敬亭说书
张岱
南京柳麻子,黧黑,满面疤癗,悠悠忽忽,土木形骸,善说书。一日说书一回,定价一两。十日前先送书帕下定,常不得空。南京一时有两行情人:王月生、柳麻子是也。
余听其说景阳冈武松打虎白文①,与本传大异。其描写刻画微入毫发然又找截干净并不唠叨。勃夬②声如巨钟,说至筋节处,叱咤叫喊,汹汹崩屋。武松到店沽酒,店内无人,蓦地一吼,店中空缸空甓皆瓮瓮有声。闲中著色,细微至此。
主人必屏息静坐,倾耳听之,彼方掉舌③。稍见下人呫哔④耳语,听者欠伸有倦色,辄不言,故不得强。每至丙夜,拭桌剪灯,素瓷静递,款款言之,其疾徐轻重,吞吐抑扬,入情入理,入筋入骨,摘世上说书之耳,而使之谛听,不怕其齰舌⑤死也。
柳麻子貌奇丑,然其口角波俏⑥,眼目流利,衣服恬静,直与王月生同其婉娈⑦,故其行情正等。
注释:①白文:不带唱的说词。②勃夬(guài):拟声词。③掉舌:鼓舌,开口。④呫哔:低声絮语的样子。⑤齰(zé)舌:咬。⑥波俏:形容口齿伶俐。⑦娈(luán):相貌美。
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十日前先送书帕下定 梁中书付与了札付书呈
B.与本传大异 或异二者之为
C.故不得强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D.然其口角波俏 颓然乎其间者
19.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南京一时有两行情人”是说南京的姑娘都非常喜欢王月生、柳麻子。
B.“闲中著色,细微至此”一句包含了作者对柳麻子说书的高度评价。
C.“不怕其齰舌死也”夸张,突出柳麻子因技艺高超遭同行咬牙切齿之忌恨。
D.“柳麻子貌奇丑”与首段呼应,意在强调外貌极丑是柳麻子的最大特点。
20.用“/”给第二段画线文字断句。(限断三处)
其 描 写 刻 画 微 入 毫 发 然 又 找 截 干 净 并 不 唠 叨。
21.有人说:柳敬亭身上有张岱的影子。你同意这种说法吗?结合本文和《湖心亭看雪》,阐明你的看法。
十、作文
22.鸟儿愿为一朵云。
云儿愿为一只鸟。
——泰戈尔《飞鸟集》
这首小诗引发了你哪些感悟与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讲述经历,可阐述观点,也可抒发感想。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自选;(2)不少于600字;(3)不得出现含考生个人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参考答案:
1.(1)A
(2) 曼 拗
(3)删掉“蜿蜒”或“逶迤”,改为:“从山脚一直蜿蜒到山顶。”或:“从山脚一直逶迤到山顶。”
【详解】(1)本题考查字音。
绚丽,xuàn lì,灿烂美丽。故选A。
(2)本题考查字形。
轻歌曼舞,qīng gē màn wǔ,意思是轻松愉快的音乐加上柔和的舞蹈。
(3)本题考查病句。
语意重复。删掉“蜿蜒”或“逶迤”。
2. u 闭口音 3.《春日郊外》的“茫茫”抒发了诗人对郊外春日美景由衷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也表达了诗人因春光满眼,欲寻佳句,却觉难觅其踪的茫然惆怅之情。《踏莎行•初春》的“茫茫”表达了词人因改朝换代而生的惆怅与哀伤,也抒发了词人对故国深切怀念之情。
【解析】2.本题考查诗歌知识。
结合“雨”“絮”“树”“许”“去”“处”可知,韵脚为u。u属于闭口音。
3.本题考查理解诗人情感。
《春日郊外》是北宋诗人唐庚创作的七言律诗。此诗首联树色泛黄的细微变化中来描写早春的到来;中间两联对仗十分精采,赋予春水以人的活力,自然诗趣盎然,黄莺暖语、风送药香的独特感受写得很有诗味,使有色有声的郊外早春景象有了芳馨的气息。尾联意思是:我怀疑这景中藏有美妙的诗句,刚想为你们拈出,忽然又感到迷濛茫然。“茫茫”道出创作中常见的一种奇特现象,就是许多诗人面对名山胜景,想写诗填词,却束手无策,留下无穷的遗恨。
《踏莎行·初春》是清代词人徐灿创作的一首词。这是一首伤春怀旧词,触景生情,忆旧伤怀,抒发了她的故国之思和兴亡之感。上片由初春之景引出春魂如絮之叹,乐景哀情,感伤殊深;下片正面抒发兴亡之感。此词章法井然,笔致蕴藉,词以柔约芳菲的笔触,写其怆怀故国的悲情,感人至深。“故国茫茫,扁舟何许,夕阳一片江流去”意思是:故国往事早已茫然,扁舟何许?向何处飘啊一只孤独的小船飞,伴随悠悠江水驮着夕阳闪现。“茫茫”表达了词人因改朝换代而生的惆怅与哀伤,也抒发了词人对故国深切怀念之情。
4. 到,达到 如,比得上 乡试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和文学常识。
(1)“及第”意为:科举时代考试中选。及:到,达到。
(2)“曹操势不及袁绍”意为:曹操的势力比不上袁绍。及:如,比得上。
(3)明清的科举制度,可归纳为三级考试:第一级是院试,第二级是乡试,第三级包括三种考试,即会试、复试和殿试。此外,还有一次朝考。
5.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暂凭杯酒长精神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寂寂江山摇落处 怜君何事到天涯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古诗文。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翼、沧、涯”等字词容易写错。
6.D 7.B 8.示例:舞会可以假面,生活不可假面。
【解析】6.D.“面具—历史深处走来的中国文化使者”是最适合中国面具馆书签的一句宣传语。“面具”是瑰丽的传统文化,中国的面具艺术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造型特点,在其形成和发展的漫长岁月里,与原始乐舞、巫术、图腾崇拜以及民间歌舞、戏曲等相互融合、相互依存、相互渗透,从一个侧面形象而鲜明地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观念信仰、民俗文化、情感理想与审美趣味,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心理特质和精神追求。所以只有D项内容反映了“历史深处走来”和“中国”这两个内容,其它几项都没有提到。
7.考查考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向外国友人介绍花脸(关羽),在试卷提供的信息中,既有人际交往所必须的礼仪要素,也有与花脸相关的初中语文课文及“桃园结义”的故事。一道选择题,把口语交际、经典阅读,乃至实用文体的写作都蕴含其中,对初中语文教学如何更好地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具有一定的引领作用。第一步“与对方打招呼”,这是对话前提;第二步“介绍面具知识”,这是讲一般性的知识;第三步“讲述桃园结义的故事”,这是举例;第四步“介绍课文《花脸》”承接上一步骤,这是讲特殊性的知识;最后一步“互留地址”,日后联系,再见。故选B。
8.题目别具匠心,设计“受邀参加‘面具文化’博览会”这一特定情境,让考生完成规定的读写任务,有利于促进考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直接考查考生对生活的理性思考。考生可由面具引发对现实生活的思考。“面具”往往和“伪装”为同义词。“希望假面仅仅出现在舞会上”就是告诉人们在生活上不要“伪装”,要尽显本色。注意题干“运用一种修辞手法”的要求。开放性试题,答案符合要求即可。
9.宋江醉酒后在浔阳楼题反诗。戴宗送假信被识破,沦为阶下囚。众好汉为救宋江和戴宗,在江州劫法场。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积累。江楼:指浔阳楼酒店。素秋:秋季,秋色白,故称素秋。前四句写的是《水浒传》第三十九章中宋江在浔阳楼上,酒后题写下反诗的情景;诗的五,六句描述了神行太保戴宗带回的假信被识破,梁山好汉的计谋落空,戴宗因此被打人死牢,与宋江一样都成为死囚。尾联描述了梁山众好汉为救宋江和戴宗,劫法场大闹江州城这一事件。整理归纳作答即可。
10.我选B。因为诗中频繁出现的“土地”一词是诗人艾青笔下的典型意象,充满“土地的忧郁”;所表达的对土地的热爱符合艾青诗作的抒情特点,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具有凝重、深厚而又大气的风格;其朴素的语言与艾青诗作的特点也相吻合。相比而言,A诗强调的孤独者形象与艾青的心境不符,而C诗以爱情为主题,与艾青一贯以来的情感表达不匹配,因此B诗是艾青的作品。
【详解】艾青诗歌的特点:艾青的作品一般是描写大地、太阳、火把、黎明等有象征性的事物,表现出艾青对旧社会的黑暗和恐怖的痛恨以及对黎明、光明、希望的向往与追求。
A. “家乡的卵石滚满了河/黄昏常存弧形的天空”,“大地上布满哀伤的村庄”。在这个时候,“我”孤独一人,为“我”的兄弟姐妹深深地祝福,坐在麦地里为众兄弟背诵中国诗歌。“我”希望兄弟姐妹们生活美满、爱情甜蜜!而“我”独自一人,却在欣赏内宇宙深处卷起的层层风浪!刻画了“我”孤独而伟大,忧伤而美丽,伟岸而矫健的形象。
B.这首诗以“农夫”为抒情对象,诗中多次出现“土地”这一意象,表现了农夫的淳朴坚韧,“固执与不驯服”,他们生于大地,死于大地,作者认为,只有这些农夫“才能真正地爱着土地”。表达了作者对农夫的歌颂与赞美,感情凝重深沉,语言没有过多的雕饰,平实朴素,内蕴伤感,大气而厚重。
C. 第一段同一句式排列的四句诗是四个意象,意象的组合和叠加,充分表现了"思念"的真挚和痛苦。第二段承接第一段,叙写“思念”时时萦绕于心,无所不在。“蓓蕾”含苞待放,要“默默地等待”;但如是为时不多的“夕阳”,就只能“遥遥地注目”了。情感之深切就像重洋大海。结尾两句,强调“思念”“在心的远景里,在灵魂的深处”。唯其如此,思念之情才刻骨铭心。这首诗表现的是爱情中的思念。
所以B诗是艾青作品。A是海子的《五月的麦地》。C诗是舒婷的《思念》。
11. 美丽却善于伪装,像生长在树枝上的一张干枯了的树叶。 借枯叶蝶说理。 表现了自己不怕艰辛、执著追求、勇于探索、真诚奉献的人生态度。 12.(1)示例:反复出现“自己的道路”、“自己”等词语强调了溪流执着坚守自己的气质与独立的品格;多次出现“流着”“流”则凸显出溪流在追求自我的道路上不曾停歇、坚持探索的精神。这些词亦暗含着作者的追求:提醒并鼓励自己执着、坚定、锲而不舍地去寻找自己的路。
(2)这样写更能细腻地流露作者的情思:A处排比细致勾画出枯叶蝶装假作伪的过程,为后文作者表达对有同样行为的人的痛恨、厌恶埋下伏笔。B处则是铺陈溪流在追求路途中的画面,浓墨重彩地渲染这一追求的动态美,体现作者借溪流表达的执着探索的人生态度。 13.从内容主题、结构特点、语言风格、写作手法、修辞运用等角度进行组合均可,要结合所选文章内容简述理由。多点关联性结构答案参考示例:
示例一:我选A。选文与课文都是托物言志的散文。《枯叶蝴蝶》借枯叶蝶说理,《溪流》借溪流抒情,都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而《白杨礼赞》也是借写白杨不屈不挠的坚韧、内在朴实的美质,由树及人,赞美与白杨一样的人民以及点明自己的追求。故将其与两文组合。
示例二:我选B。选文与课文在物的描写方面有相似处。《枯叶蝴蝶》不惜笔墨描写了美丽而善于隐蔽的枯叶蝴蝶的特点,《溪流》更是对溪流成长过程极尽渲染描绘,而《秋天的怀念》中则对北海菊花进行了具体描摹。描写细腻生动。枯叶蝴蝶隐藏美丽,溪流的坚定执着,北海菊花的生命姿态,在这些物上都附着了作者的深意,故将其与两文组合。
示例三:我选C。选文与课文都用了对比、排比的修辞。《枯叶蝴蝶》将枯叶蝶与正常飞翔的蝴蝶对比,坚定表明自己要追求真理的态度;《溪流》则将溪流与“天上的雨”对比,更鲜明表现其执着追求自我的品质,甲乙文都用了排比。而《精神的三间小屋》中,“第一间小屋”就运用两组对比排比句,点明“爱”的重要。从修辞方法的角度,可将其与两文组合。
【解析】11.本题考查梳理和概括文章内容。
甲文,结合第①段“峨眉山下,伏虎寺旁,有一种蝴蝶,比最美丽的蝴蝶还要美丽些”和第②段“当它阖起两张翅膀的时候,像生长在树枝上的一张干枯了的树叶”可得:美丽却善于伪装,像生长在树枝上的一张干枯了的树叶。
结合第⑧段“我们既然有一对美丽的和真理的翅膀,我们永远也不愿意阖上它们。做什么要装模作样,化为一只枯叶蝶,最后也还是被售,反而不如那翅膀两面都光彩夺目的蝴蝶到处飞翔,被捕捉而又生生不息”,第⑨段“我要我的翅膀两面都光彩夺目”,第⑩段“我愿这自然界的一切都显出它们的真相”可知。作者托物言志,借枯叶蝶说理。
乙文,结合第⑦段“山既然给了它的生命,它该是充实的,富有的;或许,它是做一颗露珠儿去滋润花瓣,深入到枝叶里了,使草木的绿素传送;或许,它竟能掀翻一坯污泥,拔脱了一从腐根呢。那么,让它流去吧,山地这么大,这么复杂,只要它流,它探索,它就有了自己的路子”可得:表现了自己不怕艰辛、执著追求、勇于探索、真诚奉献的人生态度。
12.(1)本题考查炼字。“它一出来,便宣告了它的生命,寻着自己的道路要流动了”“正因为寻着自己的道路,它的步伐是艰辛的”“它回旋在穴潭之中,便有了自己叵不可测的深沉”“只要它流,它探索,它就有了自己的路子”中反复出现“自己的道路”“自己”等词语,强调了溪流执着坚守自己的气质与独立的品格;“它流过了石川,流过了草地,流过了竹林”“它在流着,流着。它要流到哪里去呢?”“让它流去吧,山地这么大,这么复杂,只要它流,它探索,它就有了自己的路子”多次出现“流着”“流”,凸显出溪流在追求自我的道路上不曾停歇、坚持探索的精神。结合最后一段“我是这么想的,我提醒着我,我鼓励着我”可知,这些词亦暗含着作者的追求:提醒并鼓励自己执着、坚定、锲而不舍地去寻找自己的路。
(2)本题考查写作特点和修辞手法。节奏缓慢更能细腻地流露作者的情思。
A处,“收敛了……,隐藏了……,停止……,变成了……”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细致勾画出枯叶蝶装假作伪的过程,结合第⑤段“有一种生物比它还聪明,这种生物的特技之一是装假作伪,因此装假作伪这一种行径是瞒不过这种生物——人的”可知,为后文作者表达对有同样行为的人的痛恨、厌恶埋下伏笔。
B处,“轻风给了它……,鲜花给了它……,竹林给了它……,那多情的游鱼,那斑斓的卵石,也给它……”,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铺陈溪流在追求路途中的画面,浓墨重彩地渲染这一追求的动态美,结合第⑦段“山既然给了它的生命,它该是充实的,富有的;或许,它是做一颗露珠儿去滋润花瓣,深入到枝叶里了,使草木的绿素传送;或许,它竟能掀翻一坯污泥,拔脱了一从腐根呢。那么,让它流去吧,山地这么大,这么复杂,只要它流,它探索,它就有了自己的路子”可知,体现作者借溪流表达的执着探索的人生态度。
13.本题考查比较阅读。从内容主题、结构特点、语言风格、写作手法、修辞运用等角度进行组合均可。
示例:写作手法上,【甲】【乙】两篇选文都运用了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写法,《枯叶蝴蝶》借枯叶蝶说理,表达了自己对装假作伪的痛恨,对真善美的追求。《溪流》借溪流抒情,表现了自己不怕艰辛、执著追求、勇于探索、真诚奉献的人生态度。同样,《白杨礼赞》以西北黄土高原上“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的白杨树,象征坚韧、勤劳的北方农民,歌颂了他们在民族解放斗争中的朴实、坚强和力求上进的精神,同时嘲讽了那些“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也是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14.C 15.选A.理由:《苏东坡传》是林语堂为大文豪苏轼写的人物传记,属于专门介绍或评论古代大思想家的作品。一般人只顾赶时髦,其余的一概不理会;又因为“物以类聚”的道理,他们觉得现今庸人的浅薄无聊的话,会比大人物的思想更容易理解,是以古代名作难以入目,如《苏东坡诗词全集》,他们宁愿把这些原著摆在书架上。 16.D 17.流动性文艺是指为赚取稿费而写作,迎合大众庸俗趣味,作品貌似真实,源源不断地出现,但经不起时间检验的作品。持久性文艺是指为文学而写作,创作态度严肃而静默,作品真实,进展缓慢,但经得起实践检验的作品。
【解析】14.本题考查内容的概括与分析。
依据第④段“另一类作者,文章是他们的衣食父母,但它们却能狂奔疾驰,受旁观者的欢呼鼓噪,每年送出无数的作品于市场上。但在数年之后,不免令人发生疑问:它们在哪里呢?它们以前那喧嚣的声誉在哪里呢”可知这就是作者所谓的“平庸的文人”,他们的特点“文章是他们的衣食父母,但它们却能狂奔疾驰,受旁观者的欢呼鼓噪,每年送出无数的作品于市场上”,也就是他们“只顾赶时髦,其余的一概不理会”,读者喜欢什么,就写什么,说些“浅薄无聊”的话,疯狂出书,不讲质量。所以他们是善于投机取巧的那类作家。
故选C。
15.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结合第①段“有许多书,专门介绍或评论古代的大思想家,一般人喜欢读这些书,却不读那些思想家的原著”所以一般人会喜欢读《苏东坡传》,而不去读《苏东坡诗词全集》,《苏东坡传》是林语堂为大文豪苏轼写的人物传记,属于专门介绍或评论古代大思想家的作品。结合“因为他们只顾赶时髦,其余的一概不理会”“又因为‘物以类聚’的道理,他们觉得现今庸人的浅薄无聊的话,比大人物的思想更容易理解,是以古代名作难以入目”,他们会觉得《苏东坡传》容易理解,《苏东坡诗词全集》属于原著,“他们宁愿让大思想家的名著摆在书架上”。
所以一般人会喜欢读《苏东坡传》。
16.本题考查写作目的。
结合第①段“有许多书,专门介绍或评论古代的大思想家,一般人喜欢读这些书,却不读那些思想家的原著”写出了现在很多人不去读原著,只是读一些介绍或评论古代的大思想家的书。结合第②段“我很幸运,在童年时就读到了施勒格尔的美妙警句,以后也常奉为圭臬”可知作者赞同读原著,从里边获得思想的收获。“他们宁愿让大思想家的名著摆在书架上,但那些平庸文人所写的毫无价值的书,只要是新出版的,便争先恐后地阅读。太愚蠢了”可知作者认为读“平庸文人”的无价值的书太愚蠢。结合第④段“因此,我们可称后者为流动性的文艺,前者为持久性的文艺”可知作者赞同读原著,因为那是持久的。所以作者写此文是想引导读者多读原著,汲取书中的思想的营养,也就是确立正确的阅读取向。
故选D。
17.本题考查理解句子意思。
结合第④段“一种只不过是貌似的东西”“文章是他们的衣食父母,但它们却能狂奔疾驰,受旁观者的欢呼鼓噪,每年送出无数的作品于市场上。但在数年之后,不免令人发生疑问:它们在哪里呢?它们以前那喧嚣的声誉在哪里呢”第③段“这些东西,在数年之后必遭淘汰”可知流动性文艺是指为赚取稿费而写作,迎合大众庸俗趣味,作品貌似真实,源源不断地出现,但经不起时间检验的作品。
结合第④段“一种是真实的”“前者成为不朽的文艺,作者纯粹为文学而写作,他们的进行是严肃而静默的,然而非常缓慢”会一直流传下去,所以持久性文艺是指为文学而写作,创作态度严肃而静默,作品真实,进展缓慢,但经得起实践检验的作品。
18.D 19.B 20.其 描 写 刻 画 /微 入 毫 发/ 然 又 找 截 干 净 /并 不 唠 叨。 21.同意。二者都才华出众。张岱是明末清初文学家,他的《湖心亭看雪》写得笔墨精炼,文笔清秀,表现力强。而柳敬亭(柳麻子)说书技艺高妙,“口角波俏,眼目流利”,说书闲庭信步,细节缜密。二者都自视清高,特立独行(有个性)。张岱在大雪天的夜晚中“独往湖心亭看雪”。柳敬亭“一日说书一回”“见下人呫哔耳语,听者欠伸有倦色,辄不言”。二者都痴。张岱“痴”迷于山水,有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柳敬亭“痴”迷于说书,“每至丙夜。” “入情入理,入筋入骨”。
【解析】18.考查一词多义。
A.书信\书信;
B.不同\不同;
C.勉强\勉强;
D.然而\……的样子;
故选D。
19.考查内容理解。
B.“摘世上说书之耳,而使之谛听,不怕其齰舌死也”意为:把这世上说书人的耳朵摘下来听柳敬亭说书,恐怕他们都要惭愧地咬舌自尽了。运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了柳麻子说书技艺的高超。本项“出柳麻子因技艺高超遭同行咬牙切齿之忌恨”有误。故选B。
20.考查断句。句意:他对人物场景的描写刻画,细致入微却又直截了当,干净利落,并不唠唠叨叨。根据句意可断句为:其描写刻画/微入毫发/然又找截干净/并不唠叨。
21.考查比较阅读。
两人都才华出众。张岱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家,以小品文见长,以“小品圣手”名世。我们曾学过他的《湖心亭看雪》。全文笔墨精炼,文笔清秀,表现力强,不足两百字,却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柳麻子说书技艺高超。“其描写刻画微入毫发然又找截干净并不唠叨”,同行听了他说的书,都要“齰舌死”。
两人都自视甚高,特立独行。“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时,张岱独自前行湖心亭看雪。柳麻子“一日说书一回,定价一两。十日前先送书帕下定,常不得空”“稍见下人呫哔耳语,听者欠伸有倦色,辄不言”。
两人都“痴”。张岱痴迷于自然美景,有着遗世独立的高雅情趣。柳麻子“痴”迷于说书。“每至丙夜,拭桌剪灯,素瓷静递,款款言之”“入情入理,入筋入骨”。
所以应同意这种说法。
【点睛】参考译文:
南京有个柳麻子,人长得黑黑的,满脸的疤痕痘印,神态悠闲,体形像土木一样消瘦恬然。柳麻子善于说书,一天说一次书,要价一两银子。要在十天之前就要写给他送来请帖和定金,并约好时间,他还常常不得空闲。南京当时有两个走红的人:一是王月生,另一个就是柳麻子。
我听柳麻子说《景阳冈武松打虎》的说白,与小说文本出入很大。他对人物场景的描写刻画,细致入微却又直截了当,干净利落,并不唠唠叨叨。声音洪亮如钟,说到关键处,叱咤叫喊的声音像汹涌的浪涛,把整个屋子都要冲破。武松到店里打酒,店里一个人都没有,忽然他猛地大吼一声,店里空的缸和甓都嗡嗡作响,振聋发聩。平淡之处都如此绘声绘色,他说书的细微之至可以窥见一斑。
主人一定要屏住呼吸,安静地坐下来听他说书,他才开讲。只要看见下面稍微有人窃窃私语,听书的人打呵欠、伸懒腰、脸上有疲倦之色的,他就不说,所以不能勉强他。每次到了三更半夜,他擦拭桌子,剔亮灯芯,用白瓷盏静静地喝茶,缓缓开口道来。他说话的快慢轻重,吞吐抑扬,都是十分合情合理,深入人物和场景的精髓之处。把这世上说书人的耳朵摘下来听柳敬亭说书,恐怕他们都要惭愧地咬舌自尽了。
柳麻子相貌奇丑,但是他口齿伶俐,目光犀利,衣服干净舒爽,简直和王月生一样婉丽秀美,所以他们的行情正好相等,都受到人们的追捧。
22.例文:
你不必羡慕他人
在这世界上,总有人喜欢在路上跑,开出自己绚烂的人生之花;也总有人望着他们心生羡慕而自叹不如。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美好生活,又何必去羡慕他人呢?处于自己的小世界,开出一朵浅淡的菊花,又何乐而不为?
“我常以为是智者举出了愚民,我常以为是美女映衬了丑女,我常以为是众生度化了佛祖。”史铁生这番话曾让我受到无限感慨。有时,真的会去羡慕他人,瞧,我们班的学霸文武双全,只需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完成作业,也无需下多大功夫便取得了年级第一的宝座,谁不会心生羡慕呢?但是回过头来看看自己,虽说我不能名列前茅,但是自己的努力也换来了进步的喜悦。我并不美丽,当他们都穿着光鲜艳丽的衣服时,我可以穿着自己喜欢的休闲套装。我懂,何必去羡慕他人,我若安好便是晴天。
贝楚齐尼亚是一名法国著名的钢琴家,但遗憾,他是个侏儒者,身材矮小,智力低下,当他抬头仰望那些“巨人”的时候,是羡慕?是自卑?或许曾有过,但他知道,别人一路上对自己的嘲笑,又算得了什么,于是他发奋练琴,成为了著名的钢琴家,他曾含泪地说道:“正是我身材矮小,才实现了灵魂的高度。”不必去羡慕他人,矮小的自己也可以开出自己的一片天。
星星羡慕太阳,因为它耀眼,而却不知道自己的柔和正被太阳所羡慕着呢?当我们羡慕他人的时候,往往别人也正在羡慕着自己。所以,又何必去羡慕他人,自己也是他人的焦点呢!
章泽天拒演了《山植树之恋》,因为她并不羡慕那明星,她用自己的实力考进了清华大学,同样,自己也可以以另一种形式成为别人的焦点,让别人羡慕。是的,何必去羡慕他人呢。
我想,我是溪流,于是我成了一条溪流。
我想,我是山花,于是我成了一朵山花。
我想,我就是我,简单,倾心。
我想,我懂,又何必去羡慕他人。
【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材料作文理解材料的中心是作文的关键,根据提炼出的中心确定写作方向。材料“鸟儿愿为一朵云。云儿愿为一只鸟”我们可以有这样的理解:人们总是不停的羡慕他人,想要过上别人的某种生活,而对自己的长处或幸福却视而不见。以此为写作方向即可。但其实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有些没经历过的事物看着很美好,其实不然。人性中某些可悲的因素,就是对自己处境的不满。拥有的总是让人不满意,未曾拥有的总是令人向往。因此文章可围绕“不要羡慕他人”“看到自己的幸福”等方面立意,涛能够给人以积极的引导。
第二:选材构思。本文既适合写议论文也适合写记叙文。如果写成记叙文,选材时我们要结合自身经历联系学习生活、家庭生活表达感悟,比如:我羡慕别人拥有开明的父母,能够对他有求必应,殊不知别人也羡慕我有严厉的父母,培养了我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独立自主的能力,因此不必羡慕别人,做自己就好等;写作时,关注作文的词语运用与描写,尽量让笔下的文字灵动起来。如写成议论文,应先明确中心论点,如无需羡慕他人、正视自己的幸福等,然后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安排文章结构;选取名人名言和典型事例,旁征博引,从道理和事实两个角度充分论证,做到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有力。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阅读选文,完成思维导图, 阅读下面题目,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积累,名著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非文学类文本阅读,古诗阅读,文言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阅读选文,完成思维导图, 阅读下面题目,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