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六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7讲植被和土壤课件
展开第六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考点一 植被1.植被与环境(1)概念。自然界成群生长的各种植物的整体,称为植被。(2)植被分类。
(3)植被与环境的关系。①植物可以改造其生长环境条件:裸地→少数种类的植物生长→改造土壤、水分等环境条件→更多种类植物生长→形成稳定的植被。②天然植被具有适应当地环境的特征:气温越高、降水量越多的地方,植被高度越大,植物种类越多,垂直结构越丰富。(4)植被垂直结构。在稳定的植被中,不同种类的植物群体,通过争夺阳光的生存竞争,占据一定的垂直空间,形成分层明显的垂直结构。
2.森林、草原与荒漠(1)森林。
[特别提醒]不同类型草原枯黄的原因不同热带草原干季草类枯黄是适应气候干旱的结果,温带草原冬季草木凋零是适应气候寒冷的结果。
1.主要植被类型及其特征
2.植被与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3.不同区域植被的主要环境效益
4.植被形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分析(1)植被不适应环境——分布稀疏。说明该地区不具备植物生长的条件。从气候地形、水文、土壤等方面分析。(2)植被适应环境——能生长的植被。说明生长在该地区的植被具备适应该地区环境(尤其是恶劣环境)的能力。主要从根、叶、茎生长特点、植被形态、生长速度等方面分析如何适应当地环境(尤其是恶劣环境)特点的:①根系发达:可耐旱、耐贫瘠和抵抗强风。②叶子:叶片厚,有蜡质层,反射阳光,减少蒸腾,可抗旱;叶子细小可防蒸腾、防热量散失。③茎:粗壮,储水量大;倾斜,说明当地风力大。④分布特点:簇状匍匐在地面,植株低矮,可防强风、保暖、耐土壤贫瘠。⑤花色鲜艳:可吸引动物为其传播花粉。⑥某一季节生长速度快:可适应当地暖季短或雨季短的特点。
5.北半球主要植被分布与气候的对应关系影响植被分布最重要的条件是气候,气候条件决定了植被所获得的热量、光照和水分。陆地植被分布呈现与气候的对应关系,如下图:
6.我国及世界主要陆地植被类型及分布
(2022·深圳二模)澳大利亚西北部沿海狭窄地带分布有热带落叶混交林。研究表明,该地热带落叶混交林是在末次冰期时迁移扩散至此。下图是澳大利亚西北部热带落叶混交林的分布图。据此,完成1~2题。
1.该区域的热带落叶混交林种群最可能源自( )A.马来群岛 B.新西兰北岛C.印度半岛 D.马达加斯加岛
2.该区域的热带落叶混交林开始集中落叶的时间是( )A.1-2月 B.4-5月C.7-8月 D.10-11月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该地区位于澳大利亚西北部沿海,该地热带落叶混交林是在末次冰期时迁移扩散至此,最接近该地区的是马来群岛,最有可能源自马来群岛,A正确。新西兰北岛、 印度半岛 、马达加斯加岛距离该地区较远,B、C、D错误。故选A。第2题,当地地处南半球,南北半球季节相反,热带落叶混交林集中落叶是当地的秋季(3-5月),故选B。
(2022·湖南岳阳一模)我国东北的最北端有一片由落叶松等树种构成的寒温带针叶林,被称作“泰加林”。泰加林广泛分布于北半球高纬地区,其南界通常在56°N左右。据此,完成3~4题。
3.每年冬季该泰加林中出现成片的倒木,其原因主要是( )A.气温太低 B.树根短浅C.雨水较多 D.积雪过厚4.泰加林的边界在我国境内可南移到50°N左右,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光照 B.降水C.土壤 D.地形
解析:第3题,该地区纬度高,存在冻土,冬季冻土层较厚,树根难以深入土壤,在风和积雪的作用下容易倒伏,因此主要原因是树根短浅,B正确,排除A、D;冬季该地区雨水较少,C错误;故选B。第4题,泰加林广泛分布于北半球高纬地区,其南界通常在56°N左右,说明泰加林适宜在温度较低地区生长。读图结合所学可知,我国东北50°N左右,虽然纬度相对较低,但该地区主要是大兴安岭山区,由于山区海拔高,气温低,热量条件差,适合泰加林生长,D正确;由于地形才导致了气温的差异,与光照、降水和土壤的关联性较小,排除A、B、C,选D。
考点二 土壤1.观察土壤(1)土壤的概念。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2)土壤的组成。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
(3)野外土壤的观察。①土壤颜色:有些土壤就是用颜色来命名的,如黑土、红壤等。②土壤质地:按不同粒级的矿物质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可分为砂土、壤土、黏土三种类型,通气性、透水性、蓄水保肥性能方面有很大差异;农业生产理想的土壤是壤土。比较如下表:
③土壤剖面构造。a.森林土壤剖面:
[特别提醒]土壤的颜色红色土壤是因为含有大量氧化铁,黑色土壤是腐殖质含量多;腐殖质含量越高,肥力越高。
2.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貌、时间、人类活动。3.土壤的功能和养护(1)功能。①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关键环节;②为植物生长提供了扎根立足的条件;③具有重要的蓄水、保水功能;④是人类种植农作物的物质基础。(2)养护。①不能满足耕作需要的土壤需要对其进行改良或改造;②优良的土壤也要通过休耕、种植绿肥、作物轮作、广施农家肥等方法,注重种养结合,以保持土壤持续提供高效肥力的能力。
2.影响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
(1)成土母质与土壤。
(2)生物与土壤。(3)气候与土壤。
[知识拓展] 不同气候影响下的土壤类型
[知识拓展] 不同地形条件下的土壤特点①山谷:河流发育,下渗多,土层厚,有机质较丰富,土壤肥沃。②山脊:坡度较大,成土母质迁移快,土层薄。③迎风坡:降水多,土层厚,土质黏重,含水量大。④高原:海拔高,冻土广布,地下水位高,光照强,气温低,形成冰沼土。
⑤山前冲积扇:土壤肥沃,土层厚,矿物养分含量高,水、气组合较好。⑥平坦地形:地表疏松物质的侵蚀速率较慢,使成土母质得以在较稳定的气候、生物条件下逐渐发育成深厚土壤。(5)时间:决定土壤的发育进程。(6)人类活动。
[知识拓展] 黄淮海平原盐渍土的改良措施
(4)人类活动。①土壤→开垦、翻种、施肥、灌溉→土壤熟化。
(2022·河北衡水二模)水分条件是影响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生长的决定性因素,在水土流失严重的沟道中,淤地坝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下图示意甘肃东南部黄土沟壑区某地有坝沟道和无坝沟道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的差异。经实地调查发现,有坝沟道林地覆盖度较高,无坝沟道以草地为主。调查范围内部分地区桦树根系腐烂甚至整株死亡(注:10~20 cm为表层土壤,20~100 cm为中层土壤,100 cm以上为深层土壤)。读图,完成1~2小题。
1.有坝沟道和无坝沟道不同深度的土壤含水量差异主要取决于( )A.蒸发 B.根系吸水C.降水量 D.地下径流2.无坝沟道中层土壤含水量基本稳定,主要原因有( )①草地持水能力较弱 ②上层水分缓慢入渗③下层土壤水分补给 ④土壤温度变化较小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表层土壤的含水量有坝沟道和无坝沟道差别不大,但中层土壤无坝沟道含水量大,而深层土壤有坝沟道含水量大,由植被类型可知有坝沟道为林地覆盖,无坝沟道为草地,因根系和植被差异导致含水量差异的可能性最大,故两种沟道不同深度的土壤含水量差异主要取决于根系吸水,B正确,排除A、C、D。故选B。第2题,由植被类型可知有坝沟道为林地覆盖,无坝沟道为草地,因根系和植被差异,中层土壤草地持水能力强,而深层土壤林地持水能力强,①错误;水分含量稳定在供求平衡上取决于蒸发和补给,上下层水源补给多,而蒸发偏弱才可能。结合选项可知,上层水分缓慢入渗与下层土壤水分补给会导致上下层水源补给多,符合逻辑;土壤温度变化较小会导致蒸发偏弱,符合逻辑,②③④正确。故选C。
(2022·惠州三调)生物结皮是由土壤颗粒与苔藓等生物混合形成有机复合体的表层土壤,生态效益显著。陕西省六道沟小流域属于黄土高原向毛乌素沙地的过渡地带,生物结皮主要分布于流域内的梁、峁,在人为干扰少、侵蚀弱、水分条件好的地块发育最好。据此,完成3~4题。3.该流域生物结皮发育最好的地块,最可能位于梁、峁的( )A.东坡 B.南坡C.西坡 D.北坡4.生物结皮可以( )①增加反射 ②减轻侵蚀 ③提高温度 ④改良土壤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
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5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节植被与土壤课件: 这是一份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5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节植被与土壤课件,共4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落实基础性,关键能力·提升综合性,考点一植被,考点二土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6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讲植被与土壤考点2土壤课件: 这是一份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6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讲植被与土壤考点2土壤课件,共4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研清教材·固基础,研析考题·明方向,深化整合·提素能,对点训练·促提升,课堂巩固·即时练,生长植物,矿物质,透水性,腐殖质层,犁底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6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讲植被与土壤考点1植被课件: 这是一份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6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讲植被与土壤考点1植被课件,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一讲植被与土壤,研析课标·定目标,研清教材·固基础,研析考题·明方向,深化整合·提素能,对点训练·促提升,考点一植被,少数种类,寒冷或温和,2草原与荒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