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重点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61562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福建省重点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61562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福建省重点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61562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福建省重点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展开2022-2023学年福建省重点大学附中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
语文试题
一、名句默写(16分)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表明社会本来就善于投机取巧,违背规矩的现状的两句是“ , ”。
(2)《蜀道难》中“ , ”两句写山势高峻,谷深水急,拉开了纵向的空间。
(3)《归去来兮辞(并序)》中诗人移情于物,表达自己无意出仕,想要归隐田园的两句是“ , ”。
(4)《种树郭橐驼传》中说:“ , ”,育人与种树相似,既要精心呵护,又要及时放手。
(5)《石钟山记》中“ , ”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描摹石钟山大石“侧立千尺”的形状。
(6)《拟行路难(其四)》中“ ”一句,表明诗人心中的无限愤懑达到了随时都可能喷涌的程度;接下来却发出一声低沉的哀叹:“ ”足见门阀制度对人才的压抑。
(7)《登快阁》中“ , ”两句,是诗人初登快阁亭时所览胜景的描绘,也是诗人胸襟怀抱的写照。
(8)《临安春雨初霁》中“ , ”两句,表面看是表现诗人写草书、品茗的闲适恬静生活,实则暗示着诗人有志难为的无限郁闷和惆怅。
二、基础知识(18分)
2.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唾骂(tuò) 荠荷(qi)
扃牖(jiōnɡ) 忸怩不安(ní)
B. 擊鼓(pán) 栏楯(shǔn)
C. 熟稔(rěn) 嗥叫(háo)
D. 麂子(jǐ) 砸摸(zā)
E. 滂沱(páng) 煨熟(wēi)
D. 靛蓝(diàn) 便言(biàn)
E. 冗长(rǒnɡ) 嘁嘁喳喳(zhā)
3.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耽:沉溺、沉醉
悟言一室之内 悟:感悟
B.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逋:逃避
C. 进不入以离尤兮 离:同“罹”,遭受
D. 迨诸父异爨 迨:等到
E. 知来者之可追 追:追求
D. 谓言无誓违 誓:发誓
E.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考:敲击
4.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含义与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其制稍异于前
B.虽趣舍万殊 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C.农人告余以春及 今以钟磬置水中
D.觉今是而昨非 徐而察之
5.下列加点字词活用类给类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②或棹孤舟
③悦亲戚之情话 ④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⑤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⑥齐彭殇为妄作
⑦砅崖转石万壑雷 ⑧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A.①⑧/②⑤/③⑥/④⑦ B.①/②⑤⑦/③④/⑥/⑧
C.①/②⑦/③④/⑤⑥/⑧ D.①⑧/②⑤⑦/③⑥/④
6.下列选项中文言特殊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乐夫天命复奚疑
②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③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④肇锡余以嘉名
⑤吾又何能为哉
⑧石之铿然有声者
⑦既自以心为形役
⑧而刘夙婴疾病
⑨仰观宇宙之大
A.①⑥⑦/②/③⑤⑧/④⑨ B.①⑤⑦/②④⑥/③⑧/⑨
C.①③⑤/②④/⑥⑨/⑦⑧ D.①③⑤⑨/②④/⑧/⑦⑧
7.下列选项中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蜀道难》一般认为作于唐天宝初年,“天宝”是唐玄宗年号,以此来纪年称为年号纪年法。我国古代纪年法还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干支纪年法等。
B.《孔雀东南飞》“便可白公姥,及时相谴归”中的“公姥”在古代指公公和婆婆,句中专指“婆婆”。古代的“舅姑”也是指公婆。
C.新月派也称新格律派,因组织“新月诗社”和办《新月》月刊得名。徐志摩是其代表诗人,他的《再别康桥》体现了新月派“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三美主张。
D.表,就是“奏表”,又称“表文”,是臣下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属实用性文体,常用来劝谏君主,发表不同意见。
三、现代文阅读(16分)
莫格德哇行记 阿来
①在黄河源盘桓了一周多时间。该离开了。送行的人强烈建议再花半天时间去看-个地方:莫格德哇。并叫陪同我的当地乡土志专家华尔丹继续当导游。华尔丹兴奋地说那地方确实值得一去。
②一开始出发,汽车摇晃着碾过一个个雨后映着天光的明亮水洼。天在快速转晴,灰度不同的雨云在天际线上退疾奔走,并被东升的太阳镶上耀眼的金边。鹰敛翅停在傍路的电线杆顶,在后视镜里越来越远,夏牧场稀疏的帐篷顶上飘着淡蓝的炊烟,牦牛抬头张望。
③路蜿蜒向前,一边是浑圆的山丘,一边是低洼的沼泽。视野里山峦起伏,映着天光的溪流在宽谷中随意蜿蜒,远远看见了一片黄色花,亮丽照眼,在低处的沼泽中央。在松软多水的沼泽中行走一阵,想着就是这些水潴积汇流,最终形成从西向东奔腾着贯穿中国的大河,心中不禁生出些激荡的情绪。元朝皇帝曾派专人勘察河源,其报告称“水沮如散涣,方可七八十里”“且泥淖溺,不胜人迹”。现在的我们,手提相机行走在这河源区的沼泽之中,脚踩过这么柔软的草与泥与水,真的是地阔天低,思接万里。
④太阳突破了云层的遮蔽,瞬息之间,所有水洼都在闪烁,映射耀眼的阳光。不只是水,所有的青草也都在闪闪发光。光吸引人去草原的更深处。抬起脚,刚踩倒的蒿草韧劲十足,迅速挺起了腰身。踏陷的地面也立即回弹,迅速抹平了我刚踩出的脚迹。云雀起起落落,对着闯入者聒噪不已。走出这片沼泽时,我回身向鸟微笑,向花微笑,
⑤继续上路,山谷变深,山脉耸起,在高处裸露出赭红色的岩石,纹理或竖或斜,却层次分明。在一个山口停车瞭望时,我伸手触摸这些岩石。这些岩石是已经成为碎屑的岩石重新压实而成,曾经的岩层破碎,沉在多少千万年前的水底,重新凝结,所以里面有螺、蚌和其他水生物的化石。这些岩石来自远古的水底,伴随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渐渐隆起,在海拔四千到五千米的地方,裸露在了蓝色的天空下面。
⑥车下到另一道宽谷中,华尔丹指着前方一座三角形的、高出谷地两百多米的孤山,对我说:莫格德哇。离开公路,在草滩上,摇摇晃晃的,车行到那座山前用了十多分钟。孤山背后,隔着河谷,错落着岩石裸露的赭红山脉。现在,一道蜿蜓的水流在我们的右边,左边是这一带最大片的平地。不像是自然形成,似乎是人工平整过的,足有几平方公里的地面。围绕着这块平地,有很长的残墙痕迹隐约凸起。这道长墙围出了什么?一座曾经的城池?长墙范围内却不见任何建筑的痕迹。里面什么都没有,只有比其他自然草滩上更茂盛、更碧绿的青草。有些残墙根上,一丛丛叶片巨大的大黄挺着一人高半人高的粗壮花茎,高擎着有数千朵蓼科植物特有的密集小花的塔状花序。此时已经是七月中旬了,被风摇动时,细小的籽实就密集地向着地面坠落。
⑦走到孤山脚前,面前立着一块高大的碑。碑前的浅草地上,委陵莱开着五个花瓣的黄花,间或还有一两株有着头盔状花瓣的开蓝色花的露蕊乌头,碑上面用藏汉两种文字写着这地方的名字:英格德哇。
⑧莫格德哇?什么意思?我问,答,莫格是地名,德哇是中心。问,那就是莫格地方的中心?答,不是,应该是说莫格这个地方曾是个中心。什么的中心?华尔丹第一次答不上来,说,就是不知道是什么的中心。
⑨至少在一千多年前,比唐代还早的以前,在这偏远荒寒之地,应该有过一座城。这座城是个中心,但是由哪个族群所建,史籍无载。那时,在当地,不同族群来来去去兴起又湮灭,湮灭又兴起,因此,民间传说中也没有关于此地的遥远记忆。
⑩乌云又迅疾地布满了天空,天阴欲雨。这是高原上最正常的气候现象。我不在意这倏忽而至的雨,我在意的是,莫格德哇,这个曾经的某个族群在一千多年前的中心。就留下这么片平地,和一道残墙。说是不止,还有墓葬群,就在面前这座孤山上,我当即就要上山。华尔丹说,不从这里上山,从后面。车又启行,摇摇晃晃在无路的草滩上绕行到山的背面。从山背后看上去,山形一变,不是正面看去的正三角的金字塔形了,而是一道分成若干台阶的斜升的山脊。两个大台阶,若干小台阶,一路升上山顶。
⑪上到了第一个台阶。没有看到古墓,只看到密集分布的一个又一个深坑,深坑里外,一块块红色砂岩石堆积裸露,坑壁坑底,也是累累乱石。这些深坑就是曾经的古墓,但早已被人盗掘一空了。山上,风很强劲,凌空有声。面前的墓葬却空空如也。一个深坑紧挨着一个深坑。除了偶尔见到一点破碎的陶片,连墓葬里曾经有过的木制棺椁的碎片都未留下一星半点。
⑫在高海拔地带,不超过五千米高度,我向来不觉得呼吸困难,现在,海拔四千多米,我却感到喘不上气,有窒息之感。找一块平整点的岩石坐下,我伸手抚摸面前出自墓葬的石头。这些石头风化得很厉害,手指滑过时,能感觉到有棱角尖利的沙砾沾在了指尖。下意识用力,是想让尖利的沙砾扎破手指引起一点真切的痛感吗?但沙砾在我的指尖粉碎了。
⑬世界无声,山峙水环。
(有删改)
8.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对刚出发探访莫格德哇时的夏牧场的景色进行了描绘,呈现出和谐静谧的氛围特点,富有清新自然的气息。
B.文章第三段描写了别样的河源区景色,作者行走在河源区的沼泽之中,产生了地阔天低、思接万里的激荡情绪。
C.作者触摸山上赭红色的岩石时产生了无限感慨,主要是因为这些岩石色彩鲜明、纹路多样而清晰,富有生命力。
D.对莫格德哇这个曾经的某个族群的中心,现在仅留下一片平地、一道残墙还有被盗的墓葬群,作者感到惋惜。
9.下列对文本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以作者的心理变化为线索行文,叙述了探访莫格德哇的经过,描绘了路上所见的景色,并抒发了自己的感受。
B.文章引用“元朝皇帝曾派专人勘察河源”的史料,既丰富了内容,增添了历史厚重感,又彰显了作者的文化底蕴。
C.文章对莫格德哇碑周围的景物进行了描绘,盛开的花朵与莫格德哇遗址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尽显历史沧桑之感。
D.文章结尾的“世界无声,山峙水环”简洁凝练,又极有意蕴,既写出了当时的环境,又将作者的沉思状态融于其中。
10.文中叙写了大量作者对莫格德哇相关历史的联想,请简要分析其作用。(4分)
11.文中说“现在,海拔四千多米,我却感到喘不上气,有窒息之感”,请结合文本探究“我”产生这种感觉的原因。(6分)
四、古代诗文阅读(29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16题(20分)
呜呼!惟我皇考崇公,卜吉于泷冈之六十年,其子修始克表于其阡。非敢缓也,盖有待也。
修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太夫人告之曰:“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曰:‘毋以是为我累。’”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自吾为汝家妇,不及事吾姑,然知汝父之能养也。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吾之始归也,汝父免于母丧方逾年,岁时祭礼,则必然涕泣曰:‘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间御酒食,则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吾始一二见之,以为新免于丧适然耳。既而其后常然,至其终身,未尝不然。吾虽不及事姑,而以此知汝父之能养也。汝父为吏,尝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此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矧求而有得邪!以其有得,则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回顾乳者剑汝而立于旁,因指而叹,曰:‘术者谓我岁行在戌将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见儿之立也,后当以我语告之。’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邪!呜呼!其心厚于仁者邪!此吾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汝其勉之!”修泣而志之,不敢忘。
太夫人姓郑氏,世为江南名族。自其家少微时,治家以俭约,其后常不使过之,曰:“吾儿不能苟合于世,俭薄所以居患难也。”其后修贬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苦,曰:“汝家故贫贱也,吾处之有素矣。汝能安之,吾亦安矣。”
(节选自欧阳修《泷冈阡表》①)
【注】①:《泷(shuāng)冈阡表》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代表作,被誉为中国古代三大祭文之一。这篇文章是欧阳修在他父亲死后六十年所作的墓表。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
B.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
C.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
D.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
1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皇考,文中指对亡父的尊称,与《离骚》中“朕皇考曰伯庸”的“皇考”意义相同
B.孤,文中指少年时失去父亲,与《陈情表》中“祖母刘愍臣孤弱“的”孤“意义相同。
C.归,文中指女子出嫁,与《项脊轩志》中“吾妻来归”的“归”意思相同。
D.及,文中译为赶上,与《种树郭橐驼传》中“若不过意则不及”的“及”意义相同。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欧阳修幼年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欧母虽然生活艰难,但却非常注重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
B.欧父在为母服丧期间,年终祭祀时,都会流着眼泪感叹无论祭品多丰盛,不如生前微薄的奉养。
C.欧阳修母亲了解其夫、敬佩其夫,并谨记其夫的遗训,在欧阳修成长的过程中进行谆谆教诲。
D.欧母坚贞平和,无论家境顺逆,都保持着俭约的家风和乐观的态度,是当之无愧的贤妻良母。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4分)
(2)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邪!(4分)
16.中国近代文学家、翻译家林纾曾评注此文:“公虽不见其父,而自贤母口中述之,则崇公栩栩如生。”根据文意,说说欧阳修的父亲(崇公)是个怎样的人。请用四字词语分条概括。(3分)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17-18题。(9分)
池口风雨留三日① 黄庭坚
孤城三日风吹雨,小市人家只莱蔬。水远山长双属玉②,身闲心苦一春锄③。
翁从旁舍来收网,我适临渊不羡鱼。俯仰之间已陈迹,莫④窗归了读残书。
【注】①熙宁、元丰年间,作者一直位卑职微。元丰三年(1080)秋,他自汴京赴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任县令,于池口镇为风雨所阻,逗留三日,作此诗。②属玉:鸟名。③春锄:即白鹭,其啄食姿态如农夫春锄,故名。④莫:即“暮”。
17.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从扣题入手,交代环境及滞留的原因,同时对小城人民的生活状况做了描述。语言淡雅朴素。
B.颔联诗人放眼流观,描写江水流向远方,迤逦的山岭看上去像一双属玉鸟,令他内心苦闷得到释怀。
C.颈联用了“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的典故,作者反其意,表达了不求仕进、自甘淡泊的心境。
D.诗歌在骈偶中参以散文句法。领联对偶工切,如“双属玉”对“一春锄”,颈联与尾联用散文句法。
18.本诗尾联化用了王羲之《兰亭集序》中“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的语句,但抒发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结合全诗比较分析。(6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11分)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9-21小题。
在很多伟大科学家的身上,我们能发现一个共同的品质——好奇心。好奇心可谓是我们人类认知世界的主要驱动力。李政道说过:“好奇心非常重要,我们搞科学离不开好奇心,道理很简单,只有好奇才能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甲)好奇心事关问题的提出,而科学研究是为了探索新知,其前提就是提出问题,所以我们要创新必须要有好奇心。没有了好奇心,① ;没有了问题,我们就很难去深究,我们的科学就很难一步步向前推动。
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只是单纯地接受知识,一味地遵循标准答案,很少提出独立的见解,教师只喜欢学生按照自己说的去做,那么,这些学生在成长过程中,② ,看到有人在展示实体电磁体,心生好奇,随后他自学电学,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最终发明了电报。③ ,但只有保持长期的好奇心,才能促使人不断地去探索,从而成就事业。(乙)当今世界正处于高科技激烈竞争的一个时代,而高科技的发展。又需要人们的好奇心催发不可。所以,我们青少年应该怀着炽热的爱国心,充分点燃自己的好奇心,使自己的青春和生命闪耀出更绚丽迷人的光彩。
19.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画横线句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啊——牡丹百花丛中最鲜艳……”马大伟又唱起了那首《牡丹之歌》,孩子们似乎已经听厌烦了。
B.古铜色的脸上镶着一双亮光闪闪的眼睛,尖尖的下巴上飘拂着花白胡须。——这就是我从前初到隅庄,老水牛爷爷给我的印象。
C.在我们故乡,每到年关,家家都会准备各式各样的年货——春联、爆竹、腊肉……谁家的年货丰富,似乎就预示着谁家来年要走鸿运,发大财。
D.告诉不告诉于你没有关系。——我问你,你的意思,忽而软,忽而硬,究竟是怎么回事?
20.划波浪线的甲乙两个句子有一个有语病,请找出并改正。(2分)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六.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苏轼的《石钟山记》“在登山临水的兴致之中,始终萦绕着求真辨伪的旨趣”;而求真辨伪的过程中,大抵要经历“质疑、求实、反思”三个阶段;这无论是对我们的学习求知还是人生成长,都具有积极意义。
以上材料引起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照搬古文内容,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16分)
1.
(1)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2)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3)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4)其莳也若子;其置也也若弃
(5)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
(6)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7)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8)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分
二、(18分)
2.(3分)B(A荠荷(jì);C砸——咂 滂沱(pāng);D便言(pián) 嘁嘁喳喳(chā)
3.(3分)B(A悟:同“晤”,面对;C追:补救;D誓:过失、过错)
4.(3分)C(以:都是介词,把;A项:其:表推测的副词,大概;代词,它的。B项:虽:都是连词,前者“虽然”,后者“即使”。D项:而:连词,前者表并列关系,后者表修饰关系。)
5.(3分)D(①手:名词做状语,亲手;②棹:名词作动词,用桨划;③悦:意动用法,以……为喜悦;④蕃:使动用法,使……结果多;⑤爪:名词作动词,用指甲抠、掐;⑥齐:意动用法,把……看作相等;⑦:名词作动词,冲击;⑧舟:名词做状语,乘船。)
6.(3分)C(①③⑤宾语前置句;②④状语后置句;⑥⑨定语后置句;⑦⑧被动句。)
7.(3分)D(“表”向君主陈述请求,抒发己志。刘勰《文心雕龙·章表》云:“章以谢恩,奏以按刻,表以陈请,议以执异。”意思是说,“章”是用来谢恩的;“奏”是用来弹劾,即揭发别人的;“表”是用来陈述请求的事由的;“议”是用来发表不同意见的。)
三、(16分)
8.(3分)C(理解作品相关内容。“主要是因为这些岩石色彩鲜明、纹路多样而清晰,富有生命力”错误,根据文中的“曾经的岩层破碎……裸露在了蓝色的天空下面”和“手指滑过时……但沙砾在我的指尖粉碎了”,可知作者触摸岩石时产生了无限感慨是因为他感受到了岩石所代表的自然与历史的深沉与沧桑。)
9.(3分)A(分析鉴赏作品艺术特色。“文章以作者的心理变化为线索行文”错误,根据文章中的“一开始出发”“路蜿蜒向前”“继续上路”“车下到另一道宽谷中”“走到孤山脚前”等内容,可知文章是以时空变化为线索行文的,而不是以“作者的心理变化为线索”行文。)
10.(4分)①与开头“送行的大强烈建议”和“华尔丹兴奋地说那地方确实值得一去”相互照应。②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作者的叙述穿越古今,表达更为生动,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③增强莫格德哇的神秘色彩,强化其历史地位,彰显了文章主旨。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11.(6分)①莫格德哇作为曾经某个族群的中心,既无史籍记载,也没有民间传说提到,这使“我”产生巨大的历史喟叹。②莫格德哇这个曾经某个族群的中心,只留下这么片平地和一道残墙,不由得令人感叹与惋惜。③莫格德哇曾经的古墓也早已被人盗掘一空,只能偶尔见到一点破碎的陶片,这令“我”感到无比痛心与遗憾。每点2分。
四、(29分)
12.(3分)C(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奉养父母不一定要丰厚,最重要的是孝敬;利益虽然不能遍施于所有的人,重在仁爱之心。我没什么可教你的,这些都是你父亲的愿望。第二处停顿,“要于孝”放语境可知本句讨论的是侍奉父母需要的品质,同时“利”要做下一句的主语,否则下一句会缺少主语;因此排除A、D两项,B、C两项中,按语境本句讨论如何对待外物,所以“于物”与前语境联系更紧密,是前一句的状语,因此排除B项,故选C。)
13.(3分)D(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实词含义以及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D.“与《种树郭橐驼传》中‘若不过焉则不及’的‘及’意义相同”错,“若不过焉则不及”意思是“如果不是多了就是不够”,所以“及”是比得上,够得上的意思。两者意义不同。)
14.(3分)B(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欧父在为母服丧期间”错,根据原文“汝父免于母丧方逾年”,是父亲不再为他母亲守孝(守孝期满)刚一年。故选B。)
15.(1)(4分)在家境贫困时,她靠自己的力量操持生活,来抚养我、教育我,使我长大成人。(“居”处在……之时1分;”“自力”尽自己的力量1分;“以”来1分;“俾”使/让1分。)
(2)(4分)他在家里,没有虚夸伪饰之处,像这样做事情,这是真正发自内心的啊!(“无所”没有……的1分:“矜”夸耀、虚夸1分;判断句1分;“中”内心1分。)
16.(3分)为官清廉、乐善好施、奉亲至孝、居心仁厚、忠于职守。总结三个即可得满分,注意是四字词语。
参考译文:
唉!我的父亲崇国公,在泷冈占卜吉地安葬六十年之后,他的儿子修才能够在墓道上立碑,这并不是敢有意迟缓,是因为有所等待。
我不幸,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立志守节,家境贫困,她靠自己的力量操持生活还要抚养我、教育我,使我长大成人。母亲告诉我说:“你父亲为宫清廉,乐于助人,又爱结交朋友,他的薪俸微薄,常常所剩无几,说:“不要让钱财使我受累!”我对你父亲有所了解,因而把希望寄托在你身上。从我成为你家媳妇的时候,没赶上侍奉婆婆,但我知道你父亲很孝敬父母。你自幼失去父亲,我不能断定你将来有成就,但我知道你父亲一定后继有人。我刚出嫁时,你父亲为他母亲守孝刚一年。岁末祭祀祖先,他总是流泪说:“祭祀再丰富,也不如生前的微薄奉养啊。”偶然吃些好的酒菜,他也会流泪说:“从前娘在时常常不够,如今富足有余,又无法让她尝到!”刚开始我遇到这种情形,还以为是刚服完丧不久才这样。后来却经常如此,直到去世。我虽然没来得及侍奉婆婆,可从这一点能看出你父亲很孝敬父母。”“你父亲做官,曾经在夜里点着蜡烛查阅案卷,他多次停下来叹气。我问他,就说:‘这是一个判了死罪的案子,我想为他求得一条生路却办不到。’我问:‘可以为死囚找生路吗?’他说:‘想为他寻求生路却无能为力,那么,死者和我就没有遗憾了,何况去寻求生路而又办到呢!正因为有得到赦免的,才明白不认真推求而被处死的人可能有遗恨啊。经常为死囚求生路,还不免错杀;偏偏世上总有人想置犯人于死地呢?’他回头看见奶娘抱着你站在旁边,于是指着你叹气说:‘算命的说我遇上戌年就会死,假使他的话应验了,我就看不见儿子长大成人了,将来你要把我的话告诉他。’他在外面怎么样,我不知道;但他在家里,从不装腔作势,他行事厚道,是发自内心的!唉!他是很重视仁的啊!因此我就知道你父亲一定会有好的后代。你一定努力啊!奉养父母不一定要丰厚,最重要的是孝敬;利益虽然不能遍施于所有的人,重在仁爱之心。我没什么可教你的,这些都是你父亲的愿望。”我流着泪记下了这些教诲,不敢忘记。
太夫人姓郑,世代都是江南有名望的家族。太夫人恭敬、俭约、仁爱又有礼仪教养,从我们家渐渐衰弱以后,她就以俭约的原则持家,后来家境富裕了,也不许花费过多,她说:“我的儿子不能苟且迎合世人,俭约一些,才能度过那可能要遭受的患难。”后来,我被贬夷陵,太夫人言笑如常,说:“你的家本来就贫贱,我已经习惯这种日子。你能安乐对待,我也能安乐。”
17.(3分)B(令他内心苦闷得到释怀说法不对,春锄即白鹭,这种鸟满身雪白,给人以清高闲雅的印象,但诗人却感到它身虽闲而心实苦。这个“苦”字实际是诗人触景生情,而又将情感投射于外物的结果,是诗人的夫子自道。他志大才高现实让他失望,他当时只是一个闲散无权的闲职这都是他内心的痛苦。表面写白鹭,其实是自喻也展示了他内心的种种矛盾。)
18.(6分)①《兰亭集序》中,王羲之感叹“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抒发的是世事变迁、欢乐不再的失落感(1分),和对人生短暂的痛借(1分)。②黄诗表达自己才高位卑的痛苦,又有自甘淡泊的心境。(1分)尾联“俯仰之间已陈迹”是对失意情绪的自我开解,含有“一切都会过去,不必太过挂怀”之意(1分)。表现了作者淡泊的心志(1分)和超迈脱俗的胸襟。(1分)
五、(11分)
19.(3分)C(C项与原文画横线处的破折号都表示解释说明。A项表示延长声音;B项表示总结上文;D项表示转换话题。)
20.(2分)乙句 改正:当今世界正处于一个高科技激烈竞争的时代,而高科技的发展,又需要人们的好奇心催发。(或当今世界正处于一个高科技激烈竞争的时代,而高科技的发展,又非要人们的好奇心催发不可)。
21.(6分)①我们就很难提出问题②会逐渐丧失好奇心③短暂的好奇心每个人都有(每处2分,大意对即可)
六、(60分)
材料总共三句话。第一句引用选择性必修教材《石钟山记》后的课文提示,既考查学生对教材的掌握与理解,也提出写作立意的方向:求真辨伪。第二句概述求真辨伪经历的三个阶段,明确写作立意的关键概念:“质疑”隐含反对主观臆断、草率盲从的科学态度;“求实”强调耳闻目见、进行实地考察的重要性,揭示实践出真知的科学真理;“反思”体现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化发展,以及不断纠错修正的科学过程。三者彼此联系,不断深化,是写作的立意纵深与思辨空间。第三句话概括该过程对学习求知和人生成长的积极意义,既立足考生现实生活,又启发他们思考未来,凸显语文学习从课内到课外、从成才到成人的教育目的,这是写作内容的拓展、深化。
任务指令:“你怎样的思考”既要突出“你”这一特定对象的主体意识和情境意识,也要亮明自己的观点,并做具体论述分析,不可泛泛而谈;“结合材料”要强化对材料的联系,不可脱离材料自说自话。
“要求”中的“不得照搬古文内容”,强调写作中不可搬用教材内容,避免抄写课文。
云南省重点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八)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云南省重点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八)语文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作家周海森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广州市重点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广东省广州市重点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文件包含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df、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湖北省武汉市重点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DF版不含答案):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重点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DF版不含答案),共8页。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5b3db8a16b5d6587ba18abcf3fc66c6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