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卷汇编:写作专题
展开写作专题
江西省九江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期末语文试题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这一生,面对大千世界,有三种心态:知足,知不足,不知足。在知足中感受幸福,在知不足中找到方向,在不知足中获取动力。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结合你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江西省宜春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四、材料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孙子兵法》中说:“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水能漂石,可见“势”的力量巨大。合乎“势”,顺势而为,往往事半功倍;反之,则可能举步维艰;因而,人们要正确地认识“势”,灵活地把握“势”。面对不同的局面,有的人蓄势待发,有的人谋势而动,有的人乘势而上。
请结合材料,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江西省赣州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1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没有热情,人只不过是一种潜在的力量。就像火石,在它能够发出火星之前等待着铁的撞击。
——柯米尔
你们的理性与热情,是你们远航之魂的舵和帆。
——纪伯伦
无知的热心,犹如在黑暗中远征。
——雨果
理性为情感所掌握,如同一个软弱的人落在了一个泼辣的妇人手中。
——萨迪
有人说为人做事要热情,有人说为人做事要理性,你是怎么看待二者的关系?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江西省赣州市龙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生需要一种态度。一俯一仰之间,王羲之在兰亭流觞曲水,领悟了“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的人生;一进一退之间,苏轼在赤壁泛舟夜游,明白了“变与不变”的人生;一明一暗之间,王安石在褒禅山曲径通幽,懂得了“志”“力”“物”辩证关系的人生。他们或积极有为,或豁达坦然,或深思慎取。还有对酒当歌的曹操,性本爱丘山的陶渊明……他们把生命中独有的过往,放在自然、社会、生活中历练、沉淀、提升,最后成为了后人景仰的一种姿势、一种态度、一种品质。
在你的生命中,也不乏独有的过往,但你是否思考过你的人生需要一种什么态度呢?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自主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江西省宜春一中、万载中学、宜丰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期末联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跳高是由有节奏的助跑、单脚起跳、越过横杆落地等动作组成,以越过横杆上缘的高度来测算成绩的比赛项目。跳高是运动员征服高度的运动项目,是人类不屈不挠、勇攀高峰的象征。
也有人称跳高是一个失败者的运动,因为每次比赛,运动员在跳过这个高度以后,还要向新的高度挑战,直到跳不过去为止。
以上材料中,人们看待跳高各有各的见解,引发人思考。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专题
江西省九江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期末语文试题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这一生,面对大千世界,有三种心态:知足,知不足,不知足。在知足中感受幸福,在知不足中找到方向,在不知足中获取动力。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结合你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作文题先要明确“知足”、“知不足”、“不知足”概念的内涵。“知足”就是珍惜现在所拥有的,并为之感到愉悦;“知不足”就是很清楚地知道、明白自己身上的所有不足之处,包括德的方面和能的方面。“不知足”指人不安于现状,有更高的理想。
三者之间该怎样协调?
为人做事增强要“知足”的涵养,保持平衡和谐的心态,提升“知不足”的勇气,凝聚难中求进的作风,培养“不知足”的品格,磨砺愈挫愈勇的意志。“知足”,得到后的知止,这是智慧;“知不足”,得到后的自信,这是谦卑;“不知足”,得后的再出发,这是价值。对待工作,当有“不知足”的追求;对待名利,当有“知足”的态度;对待自身,当有“知不足”的觉悟。面对世间千百种欲望,能够悬崖勒马,“知足”就是美好;面对世间浮华,能够及时反省,“知不足”才是明智;面对舒适区,能够跳出圈子,“不知足”才能成长和进步。面对诱惑,“知足”就是福,面对荣誉和褒奖,“知不足”就是智慧,面对挫折和困难,“不知足”让人奋起赶超。做人要知足,常怀平常之心,工作要知不足,常怀进取之心,学习要不知足,常怀紧迫之心。
写作时一要论述清楚三个概念的内涵,挖掘其本质;二要论述清楚三个概念各自的适用范围,即面对什么,或者在什么情况下要“知足”,在什么情况下要“知不足”,在什么情况下要“不知足”。还可以论述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不知足”是进步的动力,“知不足”才能真正进步,不能浅尝辄止,容易“知足”。当然也可以只着重论述其中一种人生态度。
立意:
1.知足者常乐,知不足者必强。
2.知足者幸福,知不足者自明,不知足者奋进。
3.不知足是向上的车轮。
江西省宜春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四、材料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孙子兵法》中说:“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水能漂石,可见“势”的力量巨大。合乎“势”,顺势而为,往往事半功倍;反之,则可能举步维艰;因而,人们要正确地认识“势”,灵活地把握“势”。面对不同的局面,有的人蓄势待发,有的人谋势而动,有的人乘势而上。
请结合材料,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3.【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材料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材料第一句引出材料整体内容“势”,引自《孙子兵法》对于“势”的阐述,意思是湍急的流水飞快奔腾,以至于能将石块冲走,这就是储蓄着巨大能量而一发不可遏止的客观态势。第二句是对第一句的解说,点明并强调“势”的突出特征就是具有力量巨大。“势”是一种客观存在,标示着事物发展的形势、态势、趋势。身处变动不居的时代环境,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形势,我们离不开对“势”的认知与把握。材料第三句在前两句揭示对“势”客观力量认知的基础上,进一步表明“势”的影响力,这句话由三个分句组成,前两个分句分别从正反两方面揭示了“势”的影响力,第三个分句承接前文,得出材料的核心要义——正确认识“势”,灵活把握“势”。面对力量巨大、影响巨大的“势”,唯有准确认识,灵活把握,才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三分句承上启下,既是对前文的小结,也同时引出第二层。察势者智,驭势者赢。我们要敏锐把握“势”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积极主动作为,善于积势蓄势谋势乘势。第二层即材料的第四句,这句话由四个分句组成,进一步指出在准确认识“势”的前提下,因应时势变化,应如何把握“势”——或“蓄势”,或“谋势”,或“乘势”。当时机未成熟、力量尚薄弱时,要“蓄势”,不露圭角,持续积累,方可积厚成势,最终势如破竹,不可阻挡;当形势不利于己、处于被动时,要“谋势”,综合分析态势,施计用谋造势,变不利为有利;一旦时机成熟,已晦养厚积,势在必行时,要“乘势”,把握时机,赢得胜利,孟子就曾指出:“虽有智慧,不如乘势。”值材料第二层对“势”把握的不同方式是在第一层的基础上提出的。这就要求我们站在青年的立场上,面对时代,辩证思考。不论“蓄势”“谋势”还是“乘势”,前提都是对“势”的正确认知。写作时不必三者都谈,而应联系自身实际,重点谈其中一点,从而体现对“势”的判断以及所采取的把握“势”的策略。综上所述,解读材料的关键,把握材料的核心在于:正确认识“势”,灵活把握“势”以及在此基础上的鉴别、判断与思考。行文可先概括材料,由材料引出观点,如:乘势而为,善作善成。接下来从怎么办的角度展开论述,一、正确认识“势”是合理乘“势”而上的先决条件。二、明晰了“势”之方向后,在不同局面中选择不同把握“势”的方法没极其关键。三、把握当下之“势”,青年大有作为。时代大势,“风正劲,帆高悬”,青年当“乘势沧浪巅”。最后呼吁青年们当“顺势而上”,追求理想。
立意:1.辨清“势”而知所向,乘“势”上而知所为。2.把握时代大势,奏响时代强音。3.蓄势谋势方得势,乘势而上步青云。4.知势之力,顺势而为,势为我用。5.悟顺势之哲理,赴时代之所趋。
江西省赣州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1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没有热情,人只不过是一种潜在的力量。就像火石,在它能够发出火星之前等待着铁的撞击。
——柯米尔
你们的理性与热情,是你们远航之魂的舵和帆。
——纪伯伦
无知的热心,犹如在黑暗中远征。
——雨果
理性为情感所掌握,如同一个软弱的人落在了一个泼辣的妇人手中。
——萨迪
有人说为人做事要热情,有人说为人做事要理性,你是怎么看待二者的关系?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答案】理性与血性兼具,明辨与刚毅起飞
纪伯伦曾说,“你们的理性与热情,是你们远航之魂的舵和帆”,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将理性、血性(热情)二者有机结合,真正做到:理性与血性兼具,明辨与刚毅起飞。“理性与血性兼具,明辨与刚毅起飞”,这句话里包含了一种奋进的精神和一种坚韧的信念,是一种引领着人们前行的力量。理性与血性兼具,既要有激情、有汗水,也要有理性思维、客观判断;明辨与刚毅起飞,更是一种敢为人先的坚韧精神即使面临迷惘,也要不断拼搏,突破困境、勇往直前。正是这种理性与血性兼具、明辨与刚毅起飞的精神,激励着人们追求自我价值,登上舞台,成就辉煌。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要有梦想、有理想的支撑,才能够最终走向成功。人们需要理性与血性兼具的精神,比如,学习中要既脚踏实地,又不断自我激励,将理性与激情有机结合,思考的同时也要不断被动地接受新知识,不断提升自我。
另一方面,实践中也一样,要有理性与血性兼具的精神,在解决问题时,要全面考虑公平公正,以及更客观正确的解决方式,不能从感情出发,不能让急功近利影响正确判断。如果我们单纯只有热血、激情,就会像萨迪说的“理性为情感所掌握,如同一个软弱的人落在了一个泼辣的妇人手中”,其结果是相当危险的。
另外,还要有明辨与刚毅起飞的精神,这更是一种勇于接受挑战、坚韧不拔的精神。有这样的精神,可以鼓励人们在困境中奋起不懈,勇往直前,让无所畏惧的精神在最艰难的时刻一直激励着我们,最终实现目标。
纵观当代中国青年,有人随遇而安,有人“躺平”做“咸鱼”,有人感慨生不逢时……这些对时代不满的人正是缺少了这种血性。柯米尔说过,“没有热情,人只不过是一种潜在的力量。就像火石,在它能够发出火星之前等待着铁的撞击”。躬逢太平盛世,吾辈青年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用“血性”来浇铸和锻造自己的意志和灵魂!又岂可躺平?让理性和血性交织,摩擦出亮丽的火花。冬奥冠军谷爱凌在练习滑雪,保持热爱的同时,并没有放弃学业,她理性分析,权衡利弊,选择提前一年完成高中学业课程,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斯坦福大学;在大跳台的滑雪舞台上,她敢于拼搏,不畏困难,浑身热血沸腾,“血性”的光芒在她身上闪耀,她让更多青少年看到了希望。我们都应像谷爱凌那样,保持理性,又不失血性。
现如今,每个人都需要有理性与血性兼具,明辨与刚毅起飞的精神,去奋斗,去拼搏,改变自我,实现自我的成功。如果每个人都能够以理性、血性、明辨、刚毅起飞的精神来认识自己、定义自己,那么自我成功的可能性将会更大。
在这里,我谨愿拥有“理性与血性兼具,明辨与刚毅起飞”特质的人们,用自己的青春智慧与汗水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做出应有的贡献。
【解析】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呈现“热情”与“理性”的辩证关系。材料由四句名言构成。第一句指出热情的意义,缺少热情,人的力量便无法展现;第二句综合理性与热情的关系,能提供前行的方向和动力;第三句指出热情需要理性来加持,否则热心便缺少方向;第四句强调光有热情,会影响理性的判断,理性便不能保证以平和的心态全面观察事物而有失偏颇。综上,材料强调“热情”与“理性”的辩证关系,二者看似矛盾,但实际上又有统一的一面。写作时应当扣住“热情”与“理性”两个关键词立意,不可偏废。
行文构思上,先概括材料,由材料引出观点,如:热血与理性兼具。接下来从为什么的角度展开论述,一、理性是一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无论是为人处世还是人生态度上,都要保持理性的心态。二、热情较之理性,更多的是一种态度,是悲天悯人的情怀,对待事物敢做敢当的责任感,以及不畏强暴,大度能容的心胸以及即使一无所有也不怕从头再来的勇气等。三、失去理性的热情可以说是考虑不周的鲁莽和冲动,而失去了热情的理性则是懦弱与胆怯、顺从与屈服。理性和热情交织,摩擦出亮丽的火花。
参考立意:
1.热血与理性兼具,方能行稳致远。
2.以理性看世界,以热情报中华。
3.以理性为墨,用热情点染。
材料作文写作策略:
①引: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②议: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③提: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④联: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得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⑤深: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⑥结: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
江西省赣州市龙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生需要一种态度。一俯一仰之间,王羲之在兰亭流觞曲水,领悟了“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的人生;一进一退之间,苏轼在赤壁泛舟夜游,明白了“变与不变”的人生;一明一暗之间,王安石在褒禅山曲径通幽,懂得了“志”“力”“物”辩证关系的人生。他们或积极有为,或豁达坦然,或深思慎取。还有对酒当歌的曹操,性本爱丘山的陶渊明……他们把生命中独有的过往,放在自然、社会、生活中历练、沉淀、提升,最后成为了后人景仰的一种姿势、一种态度、一种品质。
在你的生命中,也不乏独有的过往,但你是否思考过你的人生需要一种什么态度呢?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自主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分析】此次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写材料作文,首先要读懂材料,抓住主旨,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其次要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本题材料,先总说态度决定人生,然后举例说明。王羲之、苏轼、王安石、陶渊明等名垂青史的大家,都具有一种独有的人生态度,这些人生态度决定了他们的人生成就。题目中“你的人生需要一种什么态度”是本题的重要立意点,需要抓住立意点进行立意。
参考立意:
1、态度决定人生;
2、态度决定命运;
3、积极乐观的心态更有助于事业的成功;
4、心态往往是决定人生的重要因素。
【解答】【例文】
态度决定人生
人生的态度是什么?人生的态度是“多情自古伤别离,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的忧愁哀伤;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平静自然;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忍不拔。人生的态度决定人生质量。
人生的态度决定人生的长度。
不同的人,用不同的尺度去衡量自己的人生。不同的人生源于不同的人生态度。项羽当年兵败,逃至乌江河畔,不肯东渡。只是一句“此乃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于是自刎结束了他短暂的人生。然而越王勾践则截然相反,十年卧薪尝胆,十年忍辱偷生,最终破吴称霸。两种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式衡量出各自人生的长度。倘若项羽东渡,召集兵马,卷土重来。杜牧诗云:“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那么历史说不定将会出现新的一页。人生的态度就像人的脊梁,没有了脊梁,就无法支撑整个躯体。只有强劲的骨架,才能使高楼耸入云端。所以说人生的态度决定人生的长度。
人生的态度决定人生的宽度。
人生的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而是充满着荆棘。需要用我们的双手披荆斩棘,勇往直前。首先这需要一个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苏轼于乌台诗案后,仕途渺茫,却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成就一代文豪;范仲淹于“庆历新政”失败被贬后,却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自勉,从而在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司马迁遭受宫刑之后,苟且偷生,成就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奋发向上,积极进取,让人生奏出一篇篇美妙的乐章,让人生之路绽放璀璨光芒。
人生的态度决定人生的厚度。
人生所绽放的色彩,不仅是完美的骨架与强健的体魄,更需要一个高尚的灵魂、情操、人格魅力,它们决定人生的厚度。人格魅力是刘禹锡“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安平乐道,不慕荣华;是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洁身自好,高尚节操,还是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傲骨与敢为人先的精神。他们无一不给我们的人生启示。即使面前有千沟万壑,重峦叠嶂,他日也能一一渡过并成功穿越。在绚丽的太阳下,哪怕只是微微埃土,有了灵魂,也能流光溢彩,藐视众生。人生之道犹如一张巨网,是人生的灵魂,让我们不再在生活中迷惘。充实的生活,离不开良好人生态度。如果一个人能在精神上找到快乐,那么物质生活中也必能找到满足。
态度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人生。让我们用积极的人生态度为人生谱写一篇篇动人的赞歌,描绘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创造一片片夺目的绚烂天地。
【点评】结构思路:
本题要求写出议论文。先根据材料和题目要求确定立意,给文章拟一个鲜明的标题。文章开头可以从材料中引出论题,提出中心论点,也可以围绕立意,直接提出中心论点。接着运用论据进行论证,本题论证的结构可以采用并列式和层进式,一般可以设置分论点,逐个分析论述。论证过程中,要联系自身实际和时代特点,以一个立志报国的时代青年的身份,谈以乐观的心态对待人生的彩虹与风雨。最后,总结全文,强化论点。
江西省宜春一中、万载中学、宜丰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期末联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跳高是由有节奏的助跑、单脚起跳、越过横杆落地等动作组成,以越过横杆上缘的高度来测算成绩的比赛项目。跳高是运动员征服高度的运动项目,是人类不屈不挠、勇攀高峰的象征。
也有人称跳高是一个失败者的运动,因为每次比赛,运动员在跳过这个高度以后,还要向新的高度挑战,直到跳不过去为止。
以上材料中,人们看待跳高各有各的见解,引发人思考。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的核心是对跳高的不同看法,抓住材料关键词,一种看法认为跳高是“征服高度”,象征人类“不屈不挠”“勇攀高峰”,这是从跳过过程的角度对跳高加以肯定,跳高过程中展现了敢于挑战的精神。另一种看法认为跳高是“失败者”的运动,这是从跳高结果的角度来看待跳高,对所有的跳高运动员而言,跳高成绩永远只属于过去,取得成绩后,就需要向下一个目标发起挑战。在材料中,并没有对具体的每个看法进行褒贬评论,审题是要把思考的重心放在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的分析上,这两种看似矛盾的看法其实可以统一于跳高这一项目中的,就跳高过程而言,当然需要不屈不挠、勇攀高峰,当已经跳跃过去,自然不能躺在功劳簿上沾沾自喜,应该朝着下一个目标前行,就是在这样不断地征服当前目标和挑战下一个目标中,运动员变得跟高、更强。
注意题目引导语的暗示,“人们看待跳高各有各的见解”,“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就在提醒考生把对跳高的不同看法延伸到现实生活中,分析人们看待问题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思考。还应当结合时代背景、青年成长等方面进行思考,在写作中赋予其更深刻的社会意义。
论述要全面深刻,体现出思辨性色彩,不要在作文中呈现出一种厚此薄彼,或者非此及彼的简单化思维。
行文构思上,先概括材料,由材料引出观点,如用跳高的方式去触碰人生的高度。接下来从怎么办的角度展开论述,一、设定目标,锁定目标,给自己设定一个跳起来可以达到的目标,坚定前行。二、敢于超越,永不止步,在完成后上一个目标后,再一点点升高,去超越之前设定的目标而达到新的高度。三、勇于行动,顽强拼搏,不能缺少为目标而不懈的拼搏较劲,用行动架起理想与目标之间的桥梁。
参考立意:
1.跳高有极限,人生不设限。
2.努力跳一下,收获会更大。
3.难以取舍时抬起头看看远方,勇敢大胆地鉴别判断。
4.生活伴随着成功与失败,人生有无数种可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解答】人生不设限
有人称跳高是一个失败者的运动,因为每次比赛,运动员在跳过这个高度以后,还要向新的高度挑战,直到跳不过去为止。但我认为跳高是运动员征服高度的运动项目,是人类不屈不挠、勇攀高峰的象征。要知道,跳高有极限,人生不设限。
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曾言:“世界是属于勇敢者的。”我们一直都生活在镣铐之中,在父母的期许之下成长,竭尽全力为自己的未来奋斗学习,我们整日埋头在书海中,忘记了初心,似一个牵线玩偶,拿线的人是父母,我们不敢违背父母的意愿,因为他们是为了我们,所以大多数人都有着标配式的人生,安稳舒适。
还记得,2006年内蒙古地区理科高考状元石悦吗?她本科就读于清华大学建筑系,研究生在北京大学深造。读研期间拿到国家奖学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学霸。却最终成为网络游戏直播者,目前在某网络直播平台拥有109万关注,新浪微博90万粉丝。回首自己的人生,她说导师的话坚定了她的信心。“她告诉我,人生不是规划出来的,人生是跟随自己的灵感和直觉走出来的,这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不要扑灭你心中的小火苗。”石悦是一个能从丝线捆住她双脚而挣脱出来的人,如常人所想,她应该毕业后进行实现自我价值的工作,比如科研,为祖国奉献,这才不辜负国家给她奖学金的期望,但她却选择了成为一名网络游戏直播者,这其实让我也有点大跌眼镜,多么“LOW”的一个工作!安全不配她拿着清华、北大学位学霸的气质。但她的一句话似乎摆平了所有的质问“不要扑灭你心里的小火苗”“拥有一个不设限的人生”。石悦是自由的,她跟随了自己的心,在这背后她又背负了多么沉重的压力。她是勇敢者、是摆脱现今中国大学生趋于标准化生活的少数人之一。
有的人可能认为石悦年纪轻轻,做事不思量,是对自己、对亲人不负责任的表现。莱格曾言:“向外张望的人在做梦,向内审视的人才是清醒的。”石悦很清醒,她不喜规律化的生活,她认为人生是跟随自己的灵感和直觉。
曾经一位名人在北大做演讲时说过这么一段说:“在你的所有原子经典力学第二定律重归大自然以前,希望它们感受到她领略过人性的可爱。”人的一生短暂,何必让自己拘泥于枯燥的生活之中呢?作为年轻人,我们不仅要踏实也要自由。
其实,改变自己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在改变之中我们会突破极限。石悦的这种改变和一对夫妇极其相似,这对夫妇就是《侣行》的二名主人公,他们将卖包子开公司所挣的钱去到了世界上最寒冷的地方,最危险的火山,去索马里探险……他们可以成为百万富翁,但是他们选择了放弃,走了不寻常的道路。
歌德说过:“我会的事谁都可以,但我的个性却唯我所独有。”何必“渺沧海之一粟,羡长江之无穷”。跟随自己的心去做事。人生不设限,不要扑灭你心里的小火苗。
【点评】材料作文写作策略:
①引: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②议: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作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③提: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练,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④联: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得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⑤深: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⑥结: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
安徽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分类汇编:写作专题: 这是一份安徽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分类汇编:写作专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写作,攻坚克难,笃行不怠,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坚守初心,攻坚克难,专注做事,五四精魂不老,中国风华正茂,少年当远志,助力国富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甘肃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卷汇编:写作专题: 这是一份甘肃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卷汇编:写作专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细小成就伟大,包容积累才能厚积薄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甘肃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卷汇编:写作专题: 这是一份甘肃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卷汇编:写作专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与AI共舞,在激情力行中绽放青春光芒,力行,让青春无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