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2024届人教版高中生物一轮复习课时学案
2024届人教版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人教版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学案,共21页。
第4讲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Ⅱ)
1.物质的循环总是伴随着能量的流动(生命观念)
2.分析能量流动过程,归纳总结能量流动特点;根据碳循环过程
构建循环模型(科学思维)
3.关注温室效应,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社会责任)
考点1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能量流动的概述
(1)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2)能量流动的四个环节
—
⇩
—
⇩
—太阳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
⇩
—
2.能量流动的过程(以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为例)
(1)c代表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
(2)流入某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的能量的去向
d:自身呼吸作用散失。
e: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
其中e的能量又包括
f:被分解者分解利用。
g:流入下一营养级。
h:未被利用的能量。
3.能量流动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1)能量流动是单向的,原因:①能量流动是沿食物链进行的,食物链中各营养级之间的捕食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是不可逆转的。②各营养级通过呼吸作用所产生的热能不能被生物群落重复利用,因此能量流动无法循环。
(2)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原因:①各营养级生物都会因呼吸作用消耗大部分能量。②各营养级的能量都会有一部分流入分解者。
4.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1)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2)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能量的输入和散失过程。 (×)
提示: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指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2.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照射在生产者上的太阳能。 (×)
提示: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3.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生产者同化的能量。 (√)
4.一只狼捕食了一只兔子,该狼获得了兔子能量的10%~20%。 (×)
提示:能量传递效率针对的是相邻两个营养级中的所有生物,不针对个体。
5.农业生态系统中,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 (×)
提示:沼液和沼渣可以为农作物提供肥料,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又能成为人类的能源物质,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而能量不能循环利用。
6.研究能量流动,可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全部流向人类。 (×)
提示:由于在各营养级中都会有生物的细胞呼吸存在,通过细胞呼吸,部分能量会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因此研究能量流动,可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尽可能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但是做不到全部流向人类。
如果把各个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关系,用绘制能量金字塔的方式表达出来,是不是也是金字塔形?如果是,有没有例外?(必修3 P96“旁栏思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一般情况下,也是金字塔形。但是有时候会出现倒置的塔形。例如,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由于生产者(浮游植物)的个体小,寿命短,又会不断地被浮游动物吃掉,所以某一时刻调查到的浮游植物的数量可能低于浮游动物的数量。当然,总的来看,一年中流过浮游植物的总能量还是比流过浮游动物的要多。与此同理,成千上万只昆虫生活在一株大树上,该数量金字塔的塔形也会发生倒置
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逐渐递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某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自身呼吸消耗一部分,还有一部分被分解者利用,因此不能将全部的能量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2.一些林业人员尝试用“林下养鸡”的方法来防治某些竹林害虫。从能量流动的角度来看,“林下养鸡”的意义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3.人们设计的农业生态系统的沼气池中有大量的大肠杆菌,通过大肠杆菌等微生物的发酵,既为人们提供燃料,又为生产提供肥料,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沼气池设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对能量的利用率
某一营养级能量的来源与去路分析
(1)能量来源
(2)能量去向: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去向可从以下两个角度分析
①定量不定时(在足够长的时间内能量的最终去路)
a.自身呼吸消耗;b.流入下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c.被分解者分解利用。
②定量定时:流入某一营养级的一定量的能量在一定时间内的去路可有四条
a.自身呼吸消耗;b.流入下一营养级;c.被分解者分解利用;d.未利用,既未被自身呼吸消耗,也未被下一营养级和分解者利用,如果是以年为单位研究,这部分的能量将保留到下一年,因此“未利用”是指在有限的时间“还没来得及被利用的能量”。可用如图表示。
1.在如图中用箭头和文字补充完成能量流经处于第二营养级的D种群的情况。
提示:
2.在相同环境及养殖条件下,若将池塘中主要鱼种由草食性鱼更换为肉食性鱼,则鱼类产量将如何变化?原因是什么?
提示:降低。能量流动逐级递减,肉食性鱼所处营养级高,获得能量少。
能量流动过程的分析
1.(2022·绵阳调研)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链所反映出的能量流动情况,图中数字代表能量数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的总和代表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②与①的比值代表草与兔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C.③和④分别属于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同化量的一部分
D.分解者把来自各营养级的能量全部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到无机环境
C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①②③④不能代表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A错误。③为兔的粪便,并没有被兔同化,属于草(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④属于兔(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的一部分,C正确。分解者把来自各营养级的有机物分解并产生大量的能量,有一部分能量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还有一部分的能量释放到环境中去,D错误。]
2.(2022·绵阳中学模拟)如图是生态系统中某两个营养级(甲、乙)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a~e表示能量值。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乙可能是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
B.乙粪便中食物残渣的能量包含在c中
C.乙用于生长、发育及繁殖的能量值可表示为a-b-d
D.甲、乙两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可以表示为a/(a+c+e)
C [乙捕食甲,乙可能是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A正确;乙粪便中食物残渣的能量没有被乙同化,属于甲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即包含在c中,B正确;乙用于生长、发育及繁殖的能量值=乙同化的能量-乙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可表示为a-b,C错误;甲、乙两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乙同化的能量/甲同化的能量,可以表示为a/(a+c+e),D正确。]
3.(2022·四川师大附中模拟)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如果各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均为20%,且下一营养级从上一营养级各种生物中获得的能量相等。如果虎要获得1 kJ的能量,则需要消耗草的能量为( )
A.150 kJ B.125 kJ
C.100 kJ D.75 kJ
D [各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均为20%,且下一营养级从上一营养级各种生物中获得的能量相等,在食物链“草→兔→狐→虎”中,需要消耗的草的能量为1×1/2÷20%÷20%÷20%=62.5 kJ;在食物链“草→羊→虎”中,需要消耗的草的能量为1×1/2÷20%÷20%=12.5 kJ。故需要消耗草的能量为62.5+12.5=75 kJ。]
方向调整后的能量计算方法
若在食物网中,某一营养级同时从上一营养级的多种生物中获得能量,计算某一生物获得的能量或需要某一生物提供的能量时,首先要注意某一生物“从不同食物链中获得能量的比例”,或某一生物“给不同生物提供能量的比例”,然后按照各个单独的食物链分别计算后合并。
(1)顺推法:能量流向调整,从前往后计算。即由植物下推,用“乘法”。
(2)逆推法:能量来源调整,从后往前计算。即由高营养级前推,用“除法”。
(教师用书独具)
(2022·绵阳中学模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图是某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间的能量流动关系简图,相关数值用有机物的干物质量表示(单位:t·km-2·a-1)。请据图分析下列问题:
(1)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湿地中由浅水区至深水区生长着不同的生物,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结构。
(2)从生态系统成分的角度分析,湿地中浮游动物可以作为________________。
(3)湿地生态系统中存在两类食物链,一类是以死亡生物或有机碎屑为起点的腐生食物链,还有一类是通过生物间的________关系形成的食物链,二者同时存在,各有侧重。植物直接流入浮游动物的能量仅占浮游动物总能量的________(保留小数点后两位),这说明________食物链在湿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中起的作用更重要。
(4)小型鱼虾类的能量只有1.2%传递给食鱼性鱼类,该数据不在10%~20%这一范围内,据图分析,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知,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否则容易导致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下降。
[解析]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湿地中由浅水区至深水区分布着不同的生物,这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2)由图可知,湿地中浮游动物可以作为消费者捕食植物,还可作为分解者分解有机碎屑。(3)食物链中常见的是以捕食关系形成的食物链,另外还存在以死亡生物或有机碎屑为起点的腐生食物链。由图可知,浮游动物中直接来自植物的能量为2 198 t·km-2·a-1,而来自有机碎屑的能量为14 265 t·km-2·a-1,所以植物直接流入浮游动物的能量仅占浮游动物总能量的2 198÷(2 198+14 265)×100%≈13.35%。这说明腐生食物链在湿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中起的作用更重要。(4)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一般为10%~20%,而小型鱼虾类的能量只有1.2%传递给食鱼性鱼类,该数据不在10%~20%这一范围内,据图分析,最可能的原因是小型鱼虾类中的能量流向还包括人类的捕捞活动。由此可知,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限度或范围,否则容易导致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下降。
[答案]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水平 (2)消费者和分解者 (3)捕食 13.35% 腐生 (4)小型鱼虾类中的能量流向还包括人类的捕捞活动 自我调节能力(限度或范围)
考点2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及其与能量流动的关系
1.物质循环的概念
(1)物质: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如C、H、O、N、P、S等。
(2)范围: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
(3)特点:全球性、循环性。
2.碳循环
(1)请写出图中各标号的名称
a.生产者;b.消费者;c.呼吸作用;d.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e.呼吸作用;f.化石燃料的燃烧。
(2)存在形式
(3)流动形式
(4)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
3.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1)区别
项目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以碳循环为例)
形式
以有机物为载体
主要是无机物
特点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全球性、循环性
范围
生态系统各营养级
生物圈(全球性)
(2)联系
①两者是同时进行的,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②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4.温室效应
(1)形成原因: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导致大气中的CO2含量迅速增加,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2)影响:使气温升高,加快极地和高山冰川的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进而对人类和其他许多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
(3)缓解措施:①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开发新能源;②大力植树造林。
1.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指的是CO2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中的往复循环。 (×)
提示:碳循环指的是碳元素的循环,而不是含碳化合物的循环。
2.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
3.大气中的CO2进入生物群落的唯一方式是光合作用。 (×)
提示:CO2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方式有两种: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
4.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都是食物链和食物网,所以物质和能量都是循环往复的。 (×)
提示:物质是循环往复的,而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5.植物可通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参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 (√)
6.若不按照生态规律办事,乱砍滥伐森林,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碳循环。 (√)
生态学家不会以一个生态系统为单位进行物质循环的研究,试从物质循环特点的角度进行解释,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提示: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的特点
“箭头分析法”分析常见物质循环模型
(1)“三看法”快速判断
(2)模式图常见变式分析
图1
图2 图3
①图1中,A为生产者,B为大气中CO2库,C为消费者,D为分解者。
②图2中,A为生产者,B为大气中CO2库,C为初级消费者,D为次级消费者,E为分解者。
③图3中,E为生产者,A为大气中CO2库,B、D、F为消费者,C为分解者。
1.红萍叶片内共生的固氮蓝藻可促进红萍生长,与“稻—鱼”农田相比,“稻—萍—鱼”生态农田的鱼和水稻的产量都有所增加。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角度分析,引入红萍使鱼和水稻增产的原因。
提示:引入红萍使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增加,红萍和害虫都可以作为鱼的食物,鱼排泄产生的粪便可以作为农田肥料,实现物质循环,使鱼和水稻增产。
2.研究发现,自养小球藻细胞转化为异养生长后,细胞内脂溶性化合物含量增加,高温下产生大量烃类化合物。请从能源利用和环保的角度预测小球藻的应用前景。
提示:可能取代石油、煤炭等化石燃料成为可再生能源的生产者,解决能源危机;减少化石燃料开采和燃烧引起的环境污染,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碳循环的过程及特点分析
1.现在所倡导的低碳生活获得普遍认同。根据如图所示碳循环的部分过程进行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群落内部进行碳循环的物质形式是CO2
B.参与②过程的生物只有生产者、消费者
C.③过程增强后②过程随之增强,不能通过增强③减少大气中CO2
D.开发太阳能、水能、核能等新能源,可减少人类对①过程的依赖
D [生物群落内部进行碳循环的物质形式是含碳有机物,A错误;②过程是生物群落通过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和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以CO2的形式向大气中释放碳元素,B错误;可以通过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草)等来增加植物光合作用固定CO2的量,从而减少生物群落排放到大气中的CO2,C错误;开发太阳能、水能、核能等新能源,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D正确。]
2.如图是我国北方处于平衡状态的某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箭头表示碳的传递方向,字母表示碳的传递途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碳从植物体流入动物体的主要形式是有机物
B.a途径是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的,b、d、g途径是通过细胞呼吸实现的
C.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
D.如果图中的字母表示碳元素传递的数量,植物正常生长,则夏季a、b、c、e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a=b+c+e
D [碳元素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被动物摄食,从植物体流入动物体,A正确;分析题图可知,a表示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的,b、d、g表示碳返回无机环境,是通过细胞呼吸实现的,B正确;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在生物群落内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C正确;c代表捕食,e代表植物的遗体流向分解者,夏季植物正常生长,故植物体内碳元素的来源多于去路,即a>b+c+e,D错误。]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分析
3.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其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碳循环过程中,同时伴随着能量流动
B.由于某种原因造成图中E生物数量大量减少,推测短期内与之相邻的两个营养级生物数量发生的变化是D增多,F减少
C.该生态系统的消费者包括图中的D、E、F、B
D.碳在A→C过程中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在F→B过程中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流动
C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同时进行的,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A正确;图示中包含的食物链为A→D→E→F,故E减少,短时间内D增多,F减少,B正确;分析题图,A、B、D、E、F均有箭头指向C,则C是大气中的CO2库,A、C之间为双向箭头,A为生产者,A、D、E、F均有箭头指向B,则B为分解者,D、E、F为消费者,C错误;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CO2的形式循环,在生物群落内部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D正确。]
4.如图为现代版“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桑”不能代表能量流动
B.模式图中不应有“→池塘”的箭头
C.蚕是次级消费者
D.该生态农业促进了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D [“→桑”代表该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入,A错误;该池塘水体中还有其他的生产者,如浮游植物,模式图中应有“→池塘”的箭头,B错误;图中蚕以桑叶为食,是初级消费者,C错误;该生态农业促进了物质循环,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D正确。]
1.最高营养级的能量去路只有3个,没有“传递给下一营养级”这一去路。
2.流经各营养级的总能量:对生产者而言强调关键词“固定”而不能说“照射”,对各级消费者而言强调关键词“同化”而不能说“摄入”。
3.“相邻两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相邻两个生物个体”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如“一只狼”捕获“一只狐”时,狼应获得了狐的大部分能量而不是获得10%~20%的能量。
4.未被利用的能量包括生物每年的积累量和动植物残体以化石燃料的形式被储存起来的能量。
5.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
6.误认为在生物群落中碳元素都是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的: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碳元素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但在生物群落内碳元素则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的。
1.通常,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不会很长,原因是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
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
3.生态系统的能量单向流动的原因:食物链中的捕食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不能逆转;生产者不能再利用散失的热能。
4.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原因:某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中自身呼吸要消耗一部分,还有一部分被分解者利用,所以不能将全部的能量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5.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农田除草、除虫的目的: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1.(2020·全国卷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包括碳循环和氮循环等过程。下列有关碳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消费者没有参与碳循环的过程
B.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
C.土壤中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
D.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主要以CO2形式循环
A [消费者的存在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A项错误;光合作用是指生产者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大气CO2库中的碳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实现的,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B项正确;土壤中的微生物可以通过呼吸作用将含碳有机物中的碳返回大气中,土壤中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C项正确;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在生物群落内部主要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D项正确。]
2.(2019·全国卷Ⅱ)如果食物链上各营养级均以生物个体的数量来表示,并以食物链起点的生物个体数作底层来绘制数量金字塔,则只有两个营养级的夏季草原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牧草,第二营养级是羊)和森林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乔木,第二营养级是昆虫)数量金字塔的形状最可能是( )
A.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
B.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
C.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
D.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
A [夏季草原生态系统中,作为第一营养级的牧草的个体数远大于作为第二营养级的羊的个体数量,该生态系统数量金字塔的形状最可能是金字塔形。而在森林生态系统中,作为第一营养级的乔木的一个个体上生活着大量的作为第二营养级的昆虫个体,该生态系统数量金字塔的形状最可能为倒金字塔形。]
3.(2021·天津等级考)富营养化水体中,藻类是吸收磷元素的主要生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磷是组成藻类细胞的微量元素
B.磷是构成藻类生物膜的必要元素
C.藻类的ATP和淀粉都是含磷化合物
D.生态系统的磷循环在水生生物群落内完成
B [磷属于大量元素,A错误;磷脂中含磷元素,磷脂双分子层是构成藻类生物膜的基本支架,故磷是构成藻类生物膜的必要元素,B正确;ATP由C、H、O、N、P组成,淀粉只含C、H、O三种元素,C错误;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生态系统的磷循环不能在水生生物群落内完成,D错误。]
4.(2021·全国甲卷)捕食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是沿食物链流动的。
回答下列问题:
(1)在自然界中,捕食者一般不会将所有的猎物都吃掉,这一现象对捕食者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
(2)青草→羊→狼是一条食物链。根据林德曼对能量流动研究的成果分析,这条食物链上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3)森林、草原、湖泊、海洋等生态系统是常见的生态系统,林德曼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特点的研究成果是以________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得出的。
[解析] (1)捕食者一般不会将所有的猎物都吃掉,否则自己也无法生存,这就是所谓的“精明的捕食者策略”。(2)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后面的各个营养级,不可逆转,也不能循环流动。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输入到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不可能百分百地流入下一个营养级,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渐减少的。(3)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对一个结构相对简单的天然湖泊——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进行了定量分析,所以,林德曼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特点的研究成果是以湖泊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得出的。
[答案] (1)若捕食者将所有的猎物都吃掉,自己会因为缺少食物无法生存 (2)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3)湖泊
5.(2020·全国卷Ⅲ)假设某种蓝藻(A)是某湖泊中唯一的生产者,其密度极大,使湖水能见度降低。某种动物(B)是该湖泊中唯一的消费者。回答下列问题:
(1)该湖泊水体中A种群密度极大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2)画出该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示意图。
(3)假设该湖泊中引入一种仅以A为食的动物(C)后,C种群能够迅速壮大,则C和B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解析] (1)蓝藻(A)种群密度极大的原因可能是水体富营养化,没有其他生产者的竞争,捕食者数量少等。(2)流入某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的能量有三个去向:通过呼吸作用散失、被分解者分解利用、流向下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的能量去向不包括流向下一营养级,由此可画出该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示意图,具体见答案。(3)竞争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竞争的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由于B以蓝藻(A)为食,C仅以A为食,且该湖泊中引入动物(C)后,C种群能够迅速壮大,故C和B的种间关系为竞争。
[答案] (1)水体富营养化;没有其他生产者的竞争;捕食者数量少
(2) (3)竞争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2024届人教版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生态系统的功能学案,共3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能量流动的概述,能量流动的过程,能量流动的特点,生态金字塔,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人教版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学案,共22页。
这是一份2024届人教版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学案(不定项),共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