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
展开郫都区2022~2023学年度上期期中测试
高一地理
(满分100分,检测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一、本卷共有24小题,每小题3分,共72分。在每小题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由我国自主研发制造的FAST射电望远镜发现了多颗脉冲星,其中一颗距地球4100光年。下图示意天体系统的层次。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该脉冲星所在的天体系统是( )
A. 甲、乙 B. 甲、丙 C. 乙、丙 D. 丙、丁
2. 农业谚语“鱼靠水,娃靠娘,万物生长靠太阳”中,体现了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 )
A. 光热资源 B. 生产能源
C. 生活能源 D. 大气运动和水循环的原动力
【答案】1. D 2. A
【解析】
【1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为地月系,乙为太阳系,丙为银河系,丁为总星系,该脉冲星距地球4100光年,其所在的天体系统应为银河系、总星系,不在太阳系,即丙、丁,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题详解】
万物生长靠太阳,是指地球上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质,动物依靠植物生存,所以该谚语体现了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故A正确,BCD错,本题选A。
【点睛】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①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是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重要因素。②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能源。
读下表,完成下面小题。
行星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轨道倾角
7°
3.4°
0°
1.9°
1.3°
2.5°
0.8°
1.8°
偏心率
0.206
0.007
0.017
0.093
0.048
0.054
0.047
0.009
3. 下列各组天体中距太阳由近及远排序正确的是( )
A. 金星、木星、海王星、天王星 B. 天王星、土星、火星、地球
C. 水星、小行星带、土星、海王星 D. 地球、小行星带、火星、木星
4. 表中数据说明( )
A. 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同向性
B. 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共面性和近圆性
C. 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同向性、共面性和近圆性
D. 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可变性
【答案】3. C 4. B
【解析】
【3题详解】
太阳系各行星距太阳远近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小行星带位于火星、木星之间,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题详解】
表中数据为轨道倾角和偏心率;轨道倾角较小,说明八大行星绕日公转轨道具有共面性;偏心率较小,说明八大行星绕日公转轨道具有近圆性,B正确;表中数据不能反映公转方向;数据相对稳定,公转运动规律几乎不便,ACD错误。故选B。
【点睛】太阳系的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共面性、近圆性、同向性的特征。近圆性是指各大行星的轨道都接近于正圆,偏心率都不大;共面性是指各大行星的公转轨道平面大致重合接近同一平面;同向性是指各大行星都是逆时针绕太阳公转。它们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在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
读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5. 图中关于“大气上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高空25km以下 B. 2000-3000km的高空
C. 80-120km的高空 D. 50-55km的高空
6. 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是( )
A. 北半球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B. 南半球由高纬向低纬递减
C. 北半球由低纬向高纬递增 D. 南半球由高纬向低纬不变
【答案】5. B 6. A
【解析】
【5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阳辐射进入大气后会被削弱,图中大气上界指的是2000~3000公里的高空,这个高度大气密度与星际气体密度约基本一致,在这里太阳辐射未进入大气层,不会被削弱,B正确;高空25km以下为低层大气,A错误;80-120km的高空属于高层大气,空气密度小,但未接近星际密度,C错误;50-55km的高空,为平流层,D错误;故选B。
【6题详解】
据图可知,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由低纬14×109J/m2递减至高纬度5×109J/m2,A正确,C错误;同理可推知,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是由低纬向高纬递减,BD错误;故选A。
【点睛】根据已学知识可知,太阳辐射在地球大气上界不受大气的削弱作用,其分布规律与纬度的关系是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读太阳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7. 太阳黑子和日珥分别位于图中( )
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② D. ②①
8. 对太阳活动说法正确的是( )
A. 会扰乱电离层影响有线电短波通信
B. 对人类生产生活不会产生影响
C. 发生在太阳内部
D. 可以扰乱地球磁场
【答案】7. C 8. D
【解析】
【7题详解】
太阳的大气分层由内向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太阳黑子在光球层,日珥在色球层,根据太阳结构示意图,③是光球层、②是色球层、①是日冕层;所以③②正确;C正确;故选C。
【8题详解】
太阳活动的影响,扰动电离层造成无线电短波中断,不是有线,A错误;太阳活动会造成气候异常,影响人类活动,B错误;太阳活动发生在太阳的大气层,位于太阳外部,C错误;太阳活动会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D正确;故选D。
【点睛】太阳的大气分层由内向外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太阳黑子在光球层,日珥和耀斑在色球层。
读地质年代表示图,完成下面小题。
9. 该图表编制的根据是( )
A. 地层、化石、沉积岩
B. 宙、代、纪
C. 地层顺序、生物演化阶段、岩石年龄
D. 地质年代
10. “”繁盛的时期是( )
A. 古近纪、白垩纪
B. 白垩纪、三叠纪
C. 侏罗纪、白垩纪
D. 三叠纪、二叠纪
11. 下列选项中能体现生物进化规律的是( )
A. B.
C. D.
【答案】9. C 10. C 11. C
【解析】
【9题详解】
科学家对全球各地的地层和古生物化石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地球演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根据地层顺序、生物演化阶段、岩石年龄等,把漫长的地球历史按照宙、代、纪等时间单位,进行系统性的编年,这就是地质年代表,ABD错误,C正确。
【10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图为恐龙化石,读地质年代表示图和结合所学可知恐龙出现在中生代,包含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AD错误;其中中生代中期和晚期是恐龙繁盛的时期,B错误,C正确。
【11题详解】
生物的演化呈现出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向复杂进化的特征,因此先出现无脊椎动物(图示三叶虫),之后为爬行动物(图示恐龙),最后为哺乳动物(图示为猿人),因此选项中能体现生物进化规律的是C,排除ABD,故选C。
【点睛】生物的演化呈现出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向复杂进化的特征。
读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地球内部圈层分为( )
A. 地壳、地幔、地核三层
B. 岩石圈、地幔、地核三层
C. 岩石圈、软流层、地核
D. 地幔、内核、外核
13. 地球内部3000km以下,横波突然消失。说明地球内部物质可能是( )
A. 固体 B. 液体
C. 气体 D. 液体和气体
14. 构成我们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的是( )
A.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 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D. 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
【答案】12. A 13. D 14. A
【解析】
【12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球圈层分为内部和外部圈层,内部圈层分为地核、地幔、地壳,外部圈层为大气圈、生物圈和水圈,岩石圈为软流层以上的地幔和地壳部分。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3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震波中的横波呈横向运动,传播速度慢,只能通过固态,在地球内部3000km以下,横波突然消失,说明这里的物质为非固体,可能是液体和气体,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4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自然地理学上,通常把这些构成自然环境总体的因素,分别划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等自然圈,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地震波分横波和纵波。横波只能在固体传播,传播速度较慢;纵波可以在固体、气体和液体传播,传播速度较快。
着电影《中国机长》的热映,川航3U8633紧急迫降的事迹展现在大众面前。飞机从重庆起飞,在9800米高空,风挡玻璃无预警脱落,刘传建机长借助自己一百多次来回飞川藏线的经验和从业30年的技术,成功于成都迫降,拯救了全机人的生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机长迫降时面临来自大气环境的威胁可能有( )
①被风挡玻璃砸伤②机内温度过低③飞机颠簸强烈④太阳辐射强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6. 风挡玻璃脱落时,飞机正处于大气的( )
A. 对流层 B. 平流层 C. 电离层 D. 高层大气
【答案】15. C 16. A
【解析】
【15题详解】
风挡玻璃已脱落,不会被砸伤,且不属于来自大气环境的威胁,①错误。当飞机的挡风玻璃脱落时为9800米的高空,飞机内的温度是非常低的,机内温度过低是机长迫降是面临的困难,②正确。在对流层,天气复杂多变,飞机颠簸强烈,可知,飞机颠簸强烈是机长迫降时面临的困难,③正确。太阳辐射强对飞机的影响不大,短时间内对舱内人员影响不大,不会影响飞机迫降,④错误,C正确。其他答案选项组合错误,A、B、D错误。故选C。
【16题详解】
材料指出,“在9800米高空,风挡玻璃无预警脱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流层的平均高度为12千米,且四川盆地纬度相对较低,对流层厚度大于9800米,因此该高度位于对流层,A正确。平流层自对流层顶到50-55千米;高层大气自平流层顶以上到大气上界2000-3000千米,80-500千米高空有若干电离层,B、C、D错误,故选A。
【点睛】大气的垂直分层:1、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2、平流层,自对流层顶到50-55千米,大气稳定,利于高空飞行。3、高层大气:自平流层顶以上到大气上界2000-3000千米。
《齐民要术》中有文字记载:“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常预于园中,往往贮恶草生粪。天雨新晴,北风寒切,是夜必霜,此时放火做媪(无焰的微火),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 利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对“此时放火做媪(无焰的微火),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烟气增强大气逆辐射,减少低温对农作物的危害
B. 放火增加地面温度,避免低温对农作物的危害
C. 烟气反射太阳光,减少晴天强烈的太阳辐射对农作物的灼伤
D. 放火使霜快速融化,减少霜对农作物的冻害
18. 谚语:“上昼薄薄云,下昼晒煞人”,“晒煞人”是因为“薄薄云”使得图中( )
A. ①增强 B. ②增强 C. ③增强 D. ④增强
19. 图中所示环节导致对流层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起直接作用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17. A 18. B 19. D
【解析】
【分析】
【17题详解】
大气的受热过程是:由于大气层中的水汽、尘埃和二氧化碳对太阳的短波辐射吸收能力较弱,因此大部分太阳辐射能直接到达地表,地表在吸收了太阳短波辐射后,不断增温的同时释放长波辐射,近地面大气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近地面大气增温后释放的长波辐射,大部分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射向地面,大气逆辐射的存在,使得近地面大气层,始终保持有一定的温度,因而具有保温作用。“此时放火作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造成“免于霜矣”的主要原因是烟气增强了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8题详解】
“薄薄云”使云层对太阳的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多,实际上使图中的②增强,B正确,①是没有经过大气层的太阳辐射,不受云层的影响,A错误;③是大气逆辐射,云层薄,大气逆辐射弱,C错误;④是地面辐射,“晒煞人”与地面辐射无关,D错误,故选B。
【19题详解】
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源于地面辐射,由于距离地面的距离越来越远,吸收地面热量越来越少,气温随之下降,故引起对流层温度垂直变化的主要原因是④地面辐射,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的相关知识。解题关键是把图的数字代码的含义弄清楚,然后根据每个代码的作用进行分析即可。重点把握大气的两个作用: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运用这两个作用的原理进行推断分析。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0. 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 )
A. 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中连续运动的过程
B. 水圈、大气圈、岩石圈中连续运动的过程
C. 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中连续运动的过程
D. 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中连续运动的过程
21. 下列关于水循环的意义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是地球上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的重要过程
B. 使地球上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
C. 维持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
D. 不能塑造地表形态
22. 在城镇建设中,提倡用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采用“可呼吸地面”之后,下列环节的变化符合实际的是( )
A. ④增加 B. ⑤增加 C. ⑥减少 D. ③减少
【答案】20. D 21. D 22. B
【解析】
20题详解】
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中连续运动的过程,水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水循环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过程之一,涉及地球四大圈层,ABC错误,D正确。故选D。
【21题详解】
水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水循环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过程之一,A说法正确,故A不符合题意;水循环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使地球上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BC说法正确,故BC不符合题意;水循环过程中流水的侵蚀、堆积等作用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D说法不正确,故D符合题意;故选D。
【22题详解】
由图可知,④为地表径流,⑤为下渗,⑥为地下径流,③为降水。“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会减少地表径流,增加下渗,B正确,A错误;采用“可呼吸地面”之后,地下径流会增加,降水作用变化不明显,CD错误;故选B。
【点睛】水循环的意义:①维护全球水量平衡;②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更新;③促使地球各圈层及陆地海洋之间物质和能量的迁移;④影响全球气候和生态,塑造地表形态。
下图分别是2021年12月11日河北秦皇岛和浙江北仑港的潮高日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 北仑港相比秦皇岛,潮汐( )
A. 多一个潮水涨落过程 B. 落潮的潮高较低 C. 潮高涨落的落差较小 D. 最高潮高出现早
24. 根据图可知( )
A. 正午是当地渔民到海岸滩涂捕捞海鲜的最佳时机
B. 23时是利用已存储好的海水开始发电的最好时机
C. 10时至14时是大吨位船舶进出海港的较佳时段
D. 海岸潮汐涨落落差大的地带适合发展海洋养殖业
【答案】23. A 24. B
【解析】
23题详解】
读图可知,北仑港有两次潮水涨落,但秦皇岛只有一次潮水涨落,故A正确;北仑港落潮水位在80~120cm之间,远高于秦皇岛20cm,B错误;北仑港的潮差接近200cm,远高于秦皇岛的潮差,C错误;秦皇岛最高潮出现在12点,北仑港最高潮出现在17点左右,D错误。故选A。
【24题详解】
当地渔民到海岸滩涂捕捞海鲜的最佳时机应为落潮最低水位的时候,即秦皇岛23点和北仑港10点,故A错误;潮汐发电即涨潮时将海水储存起来,落潮时利用储存的海水与低潮水位之间的落差进行发电,据图可知,23点时,秦皇岛与北仑港都处于低潮水位,且此时都是高潮水位与低潮水位落差最大的时候,故最适合发电,B正确;大吨位船舶进出海港的时候,吃水深度大,故需要在水位高的时候进出,秦皇岛的10-14点适合大轮船进出航港,但北仑港此时水位较低,不适合大吨位船舶进出,C错误;无法从图中得知潮汐涨落落差大小与海洋养殖业之间的关系,D错误。故选B。
【点睛】潮汐发电与普通水力发电原理类似,通过出水库,在涨潮时将海水储存在水库内,以势能的形式保存,然后,在落潮时放出海水,利用高、低潮位之间的落差,推动水轮机旋转,带动发电机发电。
二、综合题,共28分
2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因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大气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其形成过程如下图。
(1)说明a图中“等压面”平行且呈“线”状的原因
(2)比较b图中①②③④⑤⑥处的气压高低并说明理由
【答案】(1)从地面至高空等压面平行,是因为地表B、A、C各地受热均匀,同一高度大气密度相同,气压相等;俯视等压面呈“面”,侧视呈“线”。
(2)气压高低:①=②>③>⑤>④=⑥;
近地面③(A地)处受热多,空气上升,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①②(B、C地)两处受热少,空气冷却(收缩)下沉,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故①=②>③;高空④⑤⑥处,⑤处空气上升堆积,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④⑥两处空气冷却下沉,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故⑤>④=⑥;近地面的空气密度始终大于高空,导致近地面气压高于高空,即①②③>④⑤⑥。所以①=②>③>⑤>④=⑥。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热力环流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热力环流的成因、原理、等压面与等压线的判读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能力,综合思维素养。
小问1详解】
说明a图中“等压面”平行且呈“线”状的原因主要从平行以及线状两方面分析。平行的原因可以从大气密度分布入手,从地面至高空等压面平行,是因为地表B、A、C各地受热均匀,同一高度大气密度相同,气压相等;线状的原因从视角入手分析,俯视等压面呈“面”,侧视呈“线”。
【小问2详解】
结合热力环流形成过程可以判断出,气压高低为①=②>③>⑤>④=⑥,主要是由于同一水平面上,近地面③处受热多,空气上升,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①②两处受热少,空气冷却下沉,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故①=②>③;高空④⑤⑥处,⑤处空气上升堆积,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④⑥两处空气冷却下沉,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故⑤>④=⑥;近地面的空气密度始终大于高空,导致近地面气压高于高空,即①②③>④⑤⑥,因此①=②>③>⑤>④=⑥。
26. 下左图为太平洋沿某条经线表层海水年平均温度随纬度分布图,下右图为该经线上三个观测站水温随深度变化的曲线。读图回答问题。
(1)分别描述海水温度随纬度、随深度的变化规律,并说出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
(2)请你推断右图的三个观测站中哪一个测站分布纬度最低,说明推断理由。
【答案】(1)随纬度分布:海洋表层水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随深度的变化:海水表层至水下1km,随深度增加水温迅速降低;1km以下,水温基本不变(降低幅度较小)主要影响因素:太阳辐射。
(2)(1)站,理由:(1)处表层水温在27℃~28℃左右,水温较高,纬度最低
【解析】
【分析】本题以太平洋沿某条经线表层海水年平均温度随纬度分布图、随深度变化图等为材料,涉及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地理信息、调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读左图可知,海洋表层水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读右图可知,海水表层至水下1km,随深度增加水温迅速降低,在深海区域,1km以下海水温度基本不再有明显的降低幅度(水温基本不变)。海洋表层水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这是因为在低纬度地区,太阳直射的能量较强,使得海水温度相对较高;而随着纬度逐渐增加,太阳辐射角度变得更加倾斜,导致相同面积上的能量分散,使得海水温度逐渐降低。海水表层至水下1km,随深度增加水温迅速降低。这是由于太阳辐射主要影响海水表层,使得表层海水温度较高。然而,随着深度的增加,太阳辐射逐渐减弱,导致海水温度迅速下降。在深海区域,1km以下海水温度基本不再有明显的降低幅度。这是因为深海区域没有直接接触大气,不受季节和太阳辐射的影响,导致海水温度变化较为缓慢。因此影响海水温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太阳辐射。
【小问2详解】
读图可知,(1)站表层水温在27℃~28℃左右,(2)站表层水温在21℃左右,(3)站表层水温低于20℃,由于海洋表层水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所以(1)站表层水温最高,纬度最低。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为第I卷两部分,本试卷满分100分, 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蓝月亮”应属于, “蓝月亮”上的光照可能来自,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精品解析:河北省沧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河北省沧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图示洪积扇堆积物特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精品解析:天津市耀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天津市耀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