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课后练习题
展开21.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暑假复习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它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被誉为‘国剧’。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材料中的“它”是
A.《红楼梦》
B.京剧
C.昆剧
D.《本草纲目》
2.19世纪初的流行语: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这句话最主要是说明( )
A.诗歌已经越来越不重要
B.读《红楼梦》成为一种时尚
C.中国的诗书都不如《红楼梦》好
D.《红楼梦》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3.京剧是中国的“国粹”,被誉为“国剧”。它形成于
A.汉朝 B.唐朝 C.元朝 D.清朝
4.清朝中后期,北京成为戏班荟萃之地。在道光年间初步形成一个新的剧种是( )
A.秦腔 B.京剧 C.徽调 D.昆曲
5.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达到我国古典小说高峰的作品是
A.《水浒传》 B.《红楼梦》 C.《西游记》 D.《三国演义》
6.明清时期,绣像小说空前兴盛,众多小说都绘有大量的插图,形成了图文并茂的印刷风格。右面是清代《绣像红楼圆梦》(《红楼梦》)中的插图,此出版形式
A.适应了市民阅读的需要 B.说明小说市场竞争激烈
C.反映了艺术家注重创新 D.是活字印刷发展的结果
7.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创造出辉煌灿烂的文化。下列中国古代科技文化著作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①②④ D.④①③②
8.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以下书籍按成书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③①④② B.③④①② C.④①③② D.④③①②
9.“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诗句描写的是清代文学作品中一位有名的泼皮破落户“凤辣子”——王熙凤。这一经典文学形象出自( )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10.“四大名著”是中国文学史的经典作品,是世界宝贵的文化遗产。下列作品不属于“四大名著”的是
A.《牡丹亭》
B.《三国演义》
C.《西游记》
D.《水浒传》
二、填空题
11.曹雪芹创作的《 》代表了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的最高成就。
12.《 》是元末明初一部优秀的长篇小说,作者是施耐庵,书中以官逼民反为主,题,揭示了从皇帝到各级贪官污吏的丑恶嘴脸;清代的小说创作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其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是曹雪芹的《 》。
13.明朝时的科技巨著 ,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昆曲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代表作是汤显祖的 。
14.北宋时,匠人 发明活字印刷术;清朝时,文学家 创作了《红楼梦》前80回。
15.四体会开幕式“徽风和韵”彰显安徽元素,“徽派烙印”熠熠生辉。请写出下列内容。
(1)程长庚在从徽剧发展到京剧的过程中做出了突出贡献,被誉为 。
(2)宣纸因虫不易蛀,折不易损,洁白如玉,久不变色,故号称“ ”。
(3)凤阳花鼓戏曲调节奏鲜明,舞姿轻盈优美被誉为“ ”。
(4)陈椽被英国科技研究中心列入《世界农业名人录》被誉为“ ”。
三、判断题
16.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清代戏剧在明代在基础上有长足的发展。当时流行的地方戏如秦腔、弋阳腔、微调、二簧调等先后进入北京,与昆曲争胜。这些地方红来自民间,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它们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和内容,质朴明快的和表演,通俗易懂、富于感染力的唱腔和对白,刻了群众的喜爱,渐渐占据了的优势。此外,北方陕西梆子,河南豫剧等也非常流行。
以下结论是从上述材料中得出的,请在括号内填“A”;与上表信息所表达的意思不符的,请在括号内填“B”;上表信息未涉及的,请在括号内填“C”
(1)地方戏如秦腔、弋阳腔、微调等先后进京与京剧争胜。
(2)地方戏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深受群众的喜爱。
(3)地方戏具有丰富多彩的形式和内容,通俗易懂等特点。
(4)道光年间一个新剧种“皮黄戏”逐渐形成,后称“京剧”。
(5)清代戏剧中最有影响的是昆曲和京剧。
17.徽调不断吸收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改进,在道光年间逐渐形成为一种新的剧种“昆曲”。
18.徽调融合部分地方戏的优点,逐渐形成为“皮黄戏”,又称“黄梅戏”。( )
19.徐光启的《天工开物》全面总结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20.明代昆曲既有南曲的清柔婉转,又有北曲的慷慨激昂。汤显祖创作的《窦娥冤》是其中杰出代表。( )
四、综合题
21.文学艺术作品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风气等时代面貌的反映。它所表现的广阔的社会生活场景、丰硕的艺术创作成果和蕴含的社会政治理想,铸就了中国古典文学的辉煌。
【唐诗】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上图中两位诗人诗歌风格的不同,并分析产生不同风格的原因。
【宋词】
材料二 词是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句子长短不一,更便于人们抒发思想感情。
(2)上图是以“宋词”为主题的思维导图。根据上图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在a、b、c三处填写相应的内容。
【元曲】
材料三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据《窦娥冤》
(3)按照史料的表现形式划分,材料三属于(请在①口述史料②文献史料③实物史料三种类型中,选择正确答案对应的番号并填入空格内)写出明代以后任意两位被誉为“元曲四大家”的文人的名字。
【明清小说】
材料四
(4)图一、图二中的人物出自于明清时期的两部名著,说说你喜欢其中哪一本名著,写出其名称并说明理由。
22.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科技】
材料一:英国汉学家麦都思指出:“中国人的天才发明,很早就表现在多方面。中国人的三大发明(航海罗盘(司南),印刷术,火药),对欧洲文明的发展,提供异乎寻常的推动力。”
(1)中国古代印刷术的发展经历了从雕版印刷到活字印刷的转变,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是谁?
(2)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是在哪一时期?
(3)想一想,罗盘应用于航海有什么好处?
【文学】
材料二:按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轨迹分为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代、辽金元,明代、清代七个历史时段,以汉民族文学为主,兼容了其他少数民族的历史与文学。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戏曲、小说,在创作和理论上不断发展,丰富,日臻完善,脉络清晰,充分体现并显示着它的历史与文化的博大精深。显示出以中国古代文字为载体的中国古代文学在内涵上极大的丰富和巨大的张力。
——傅璇琮,蒋寅《中国古代文学》
(4)唐代是哪一文学形式创作的黄金时期?
(5)中国古典小说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作品是什么?
(6)读下面辛弃疾(1140年—1207年)的词,回答: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南宋)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这首词体现了辛弃疾怎样的词风?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思考,辛弃疾“沙场秋点兵”是抗击哪一少数民族对南宋的入侵?
23.观察表格,回答问题。
表一
表二
年代
全国垦田面积总额
年代
人口数量(丁数)
顺治十八年(1661年)
5493576顷
顺治八年(1651年)
1063326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
6078430顷
康熙五十年(1711年)
24621324
雍正二年(1724年)
6837914顷
雍正十二年(1734年)
27355462
乾隆十八年(1753年)
7080000顷
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
205591017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
7414495顷
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
313281795
(1)表一说明了清朝农业发展的具体表现是什么?试分析出现这一表现的原因。
(2)表二中哪位皇帝在位时期人口增长最快?试分析清朝前期人口数量不断增长的原因。
(3)表一与表二所反映的清朝前期所出现的社会现象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4)列举两例清朝的文学成就。
参考答案:
1.B
2.D
3.D
4.B
5.B
6.A
7.C
8.B
9.D
10.A
11.红楼梦
12. 水游传 红楼梦
13. 《天工开物》 《牡丹亭》
14. 毕昇 曹雪芹
15. 京剧鼻祖 千年寿纸 东方芭蕾 一代茶宗
16.(1)B (2)A (3)A (4)C (5)C
17.错误
18.×
19.错误
20.错误
21.(1)不同:前者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后者反映战争带来的痛苦,诗风淳朴厚重。(意思相近即可得分。)原因:李白生活在唐朝繁荣时期,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时期,历尽坎坷。(意思相近即可得分)
(2)a:苏轼;b:委婉、细腻、清秀;c:提高了词的社会功能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3)②;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任写两位即可)
(4)《三国志通俗演义》或《三国演义》;《红楼梦》;(任答出一部名著即可)理由:可从所选名著中的人物塑造、故事情节、艺术特点、地位作用等方面作答。(任答两个不同点即可)
22.(1)毕昇。
(2)宋代
(3)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成为“水手的助手”,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
(4)诗歌。
(5)《红楼梦》。
(6)豪迈;金。
23.(1)耕地面积增加。原因: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2)乾隆。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
(3)垦田面积增加促进了人口增长,人口增长也推动了新地开垦。
(4)《红楼梦》和《四库全书》。
历史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练习题: 这是一份历史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练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1课 元朝的统治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1课 元朝的统治课时训练,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综合训练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