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展开2022-2023学年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
1. 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理学家汤姆孙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可分的
B. 地球绕太阳运动,说明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C. 夸克、原子、质子、分子是按照由小到大的尺度排序的
D. 扫地时灰尘飞舞,说明分子在不停做无规则运动
2. 在如图的物体中不受浮力作用的是( )
A. 航行的“辽宁号”航母
B. 升空的“圆梦号”飞艇
C. 遨游的“天宫号”空间站
D. 下潜的“蛟龙号”
3. 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人对物体做了功的是( )
A. 推木箱而未动法
B. 提水桶在水平路面行走
C. 把箱子搬起来
D. 在空中飞的足球
4. 如图所示的生活实例中,为了减小压强的是( )
A. 书包背带做得较宽
B. 用力压图钉
C. 切蛋器装有很细的钢丝
D. 斧头的刃很薄
5. 载人飞船实现了中国人的“飞天梦”。如图所示的是载人飞船返回舱减速着陆的情境,在返回舱减速下降过程中,关于返回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减少,机械能不变
B. 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少,机械能减少
C. 动能减少,重力势能不变,机械能减少
D. 动能减少,重力势能减少,机械能减少
6. 关于浮力知识的应用实例,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浸没在水中的潜水艇在下潜过程中所受浮力逐渐变大
B. 钢铁巨轮之所以能够浮在水面是因为用空心的办法增大了排开液体的体积
C. 被测液体的密度越大密度计漂浮时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D. 气球是利用填充气体密度大于空气密度的原理上浮
7. 将同一个小球先后放入盛有甲、乙两种不同液体的两个相同容器中,当小球静止时液面刚好相平,球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甲、乙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大小分别为p甲、p乙,小球在甲、乙两种液体中所受的浮力大小分别为F甲、F乙,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是( )
A. p甲>p乙,F甲=F乙 B. p甲=p乙,F甲
F乙
8. 同学们梳理了与压强相关的知识,如图所示,其中分析正确的是( )
A. 列车进站时安全线与列车之间的气压会减小
B. “覆杯实验”说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C. 装有水的瓶子竖放在海绵上,瓶中水越少.海绵凹陷越不明显
D. 珍珠奶茶吸管的管口切成尖的,是为了减小摩擦
9. 2022年冬奥会在北京举办,如图是运动员参加不同比赛项目时顽强拼搏的英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谷爱凌在重力作用下加速下落,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B. 滑冰运动员在比赛中匀速通过弯道时,这一过程中他们的运动状态不变
C. 球员将冰壶沿水平冰面推出后,冰壶由于惯性继续向前运动
D. 花样滑冰比赛中,韩聪将隋文静竖直向上抛起,隋文静到达最高点时处于平衡状态
10. 如图甲所示,弹簧测力计下面挂一圆柱体,将圆柱体从盛水的容器上方距离水面某一高度处缓缓下降,使其逐渐浸没入水中某一深度处。乙图是整个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圆柱体下降高度h变化关系的图象(不计水面上升变化)。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圆柱体的质量为1.2kg
B. 圆柱体所受的最大浮力为8N
C. 圆柱体的密度为1.5×103kg/m3
D. 圆柱体在刚浸没时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强是700Pa
11.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演示扩散现象时,其中一个瓶子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另一个装有空气,则应该把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放在______ (选填“上”或“下”)方。抽掉玻璃板后,保持两瓶口紧贴静置较长时间,两瓶中气体的颜色变得相同,分别在气温高的夏天和气温低的冬天做该实验,夏天能更快看到实验现象,说明温度越高______ 。
12. 如图所示,重为20N的正方体物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在10N的水平拉力F作用下,5s内沿水平方向匀速直线移动了50cm,则物块受到的合力为______ N,水平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______ W。
13. 如图所示为液压机原理图,其设计利用了______ 原理。液压机内装有同种液体,活塞A、B的面积SA:SB=1:6,当用50N的力作用在活塞A上,不计摩擦和活塞重力,活塞B能举起______ N的物体。
14. 如图辽宁号航空母舰满载时排水量达73500吨,则满载时所受的浮力是______ N;它从河里驶入海里时(ρ水<ρ海水),它的浮力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5. 1644年,意大利物理学家托里拆利测得大气压强的大小,如图所示,此地的大气压______ (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一标准大气压。大气压会影响液体沸点。高压锅的原理就是增大锅内气压,从而______ (选填“升高”或“降低”)水的沸点。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是太阳系中与地球最相似的行星,直径约为地球的53%,质量约为地球的11%,火星表面g为3.7N/kg。人类对火星的探测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2021年5月15日,在经历了296天的太空之旅后,我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所携带的祝融号火星车及其组合体,成功降落在火星的马托邦平原,从进入火星大气到着陆火垦表面是整个火星着陆过程中最为惊险的时刻。我国天问一号任务火星着陆分为气动减速、伞系减速、动力减速、悬体避障与缓速下降四个阶段,历时“惊魂九分钟”,如图甲为探测器离轨着陆过程模拟图。后续,“祝融号”火星车将依次对着陆点全局成像、自检、驶离着陆平台并开展巡视探测。
(1)着陆巡视器在下降过程中,所受到的阻力为F,重力为G,则在伞系减速过程中F ______ G。在空中悬停过程中F ______ G(两空均选填“>”、“=”或“<”)。
(2)若火星车整车质量为250kg,则火星车在火星表面受到重力为______ N,假如同一物体分别在地球和火星表面以相同的初始速度在相同的水平面上滑行,在火星上滑行的距离会比地球上______ (选填“长”或“短”)。
17. 如图所示,重为2N的小球漂浮在水面上,请画出小球受到的浮力的示意图。
18. 用滑轮组提升物体,在图中画出最省力的绕线方法。
19. 如图所示,小华利用压强计等器材探究“液体内压强的特点”,小华进行了以下的实验操作:
(1)实验前,小华发现U形管内两侧液面左低右高,为让U形管内两侧液面相平,他应该如何操作______ ,检测装置气密性:用手指轻轻按压探头上的橡皮膜,如果U形管中液面升降灵活,说明装置______ (选填“漏气”或“不漏气”)。
(2)把金属盒固定在水中某一深度,缓慢转动金属盒朝着各个方向,如图B、C、D所示,这是为了探究同种液体在相同深度处,液体向______ 的压强关系,其实验结论是:同种液体在相同深度处,液体向______ 。
(3)如图E、F所示,金属盒缓慢向下移动过程中,发现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逐渐增大,由此可得:同种液体,压强随液体深度的增加而______ 。本实验通过比较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来比较液体压强大小,这种实验方法称为______ 。
(4)另一组同学在完成该实验时,自制了(如图G-a)实验仪器;取一容器,中间用隔板分成大小相同且互不相通的A、B两部分,隔板下部有一圆孔用薄橡皮膜封闭,A、B两部分加入液体,通过观察橡皮膜的凹凸程度来确定液体内部压强大的小。
①小组同学在A.B两侧倒入水后,实验现象如图G-a所示,该装置______ (填“是”或“不是”)连通器;
②实验中在A、B两侧分别两种液体(水和盐水)如图G-b所示,当橡皮膜相平时,两液面距离橡皮膜的深度为12cm和10cm,则盐水的密度为______ kg/m3。
20. 汽车的超载、超速行驶很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小东由此想要探究动能大小与质量、速度的关系。实验过程如图。其中h1
(1)实验中,动能的大小是通过______ 来反映的;
(2)通过甲、乙两次实验可粗略说明交管部门对______ (选填“超速”或“超载”)的管制要求。
(3)进行图丙实验时,木块被撞后滑出木板掉落,由此可推断A、B两球的质量关系是:mA______ mB(选填“>”“=”或“<”);为了实验安全,需改进丙图实验,再与乙图实验对比,在不改变木板长度的情况下,以下可行的方法是______ (填写字母)。
A.换用质量更小的钢球
B.给丙图水平木板铺上毛巾
C.增加丙图木块的质量
21. 小张在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如图所示。
(1)实验前,杠杆停在图甲所示的位置,此时杠杆处于______ (选填“平衡”“非平衡”)状态。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该将右端平衡螺母向______ (选填“左”或“右”)调节;
(2)图乙中杠杆恰好在水平位置平衡,若在A处下方再挂一个相同的钩码,为使杠杆保持水平平衡,需将挂在B处的钩码向右移动______ 格。
(3)如图丙,小张取下B处的钩码(每个钩码重0.5N).改用弹簧测力计钩在C处,使杠杆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示数______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N;若将该弹簧测力计绕C点沿逆时针方向转到竖直向上的位置,而在该过程中杠杆始终保持水平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在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竖直向上时,把弹簧测力计施加的力视为动力,则以下生活中相关杠杆的应用与此杠杆类型相同的是______ (选填“托盘天平”、“核桃夹”或“筷子”)。
(4)小张经过多次实验,分析实验数据后得出了杠杆平衡条件是______ 。
(5)杠杆平衡条件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如图丁所示,用绳子拴住一根粗细不同、质地均匀的胡萝卜的某处、静止后胡萝卜水平平衡。现将胡萝卜从拴绳处沿竖直方向切成A、B两段,请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判断GA______ GB(选填“>”、“=”或“<”)。
22. 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既然分子在运动,那么固体和液体中的分子为什么不会飞散开,而总是聚合在一起,保持一定的体积呢?现提供以下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细线拉平的玻璃板、容器和水。为了验证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如果观察到______ 的现象,则能初步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23. 小杨用如图乙所示的滑轮组将210N的重物匀速提起,拉力F=150N。重物上升的高度h与所用时间t关系的图像如甲图所示,不计绳重和摩擦。已知小明的质量为50kg、每只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200cm2。
求:(1)小明未提重物时,双脚站在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
(2)动滑轮的重G动和拉力F做功的功率。
(3)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4. 某自动冲水装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圆柱体浮筒A与阀门C通过杆B连接,浮筒A的质量为1.2kg,高为0.2m,B杆长为0.3m,阀门C的上表面积为30cm2,B和C的质量、厚度、体积及摩擦均忽略不计,当A浸入水中0.1m时,C恰好被A拉开,实现了自动冲水。
求:(1)刚拉开阀门C时,C受到水的压力;
(2)此时浮筒A受到的浮力;
(3)浮筒A的密度。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A、物理学家汤姆孙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可再分的,故A正确;
B、地球绕太阳运动,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不是宇宙的中心,故B错误;
C、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由中子和质子组成,按照由小到大的尺度排序是:夸克、质子、原子、分子,故C错误;
D、扫地时灰尘飞舞,那是灰尘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在运动,分子运动是肉眼看不见的,故D错误。
故选:A。
(1)英国科学家汤姆孙发现了电子;
(2)宇宙是有层次的天体系统,宇宙没有中心;
(3)根据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进行解答;
(4)分子很小,肉眼不能观察到分子运动。
本题考查分子动理论、宏观和微观世界,属于基础题。
2.【答案】C
【解析】解:A、航行的“辽宁号”航母,能浮在海水面上,就是因为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故A不符合题意;
B、升空的热气球,受到空气的浮力,热气球之所以上升,就是因为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故B不符合题意;
C、太空中没有空气,故遨游的“天宫号”不受浮力,故C符合题意;
D、下潜的“蛟龙号”浸没在水中,受到水的浮力,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根据浮力的定义判断: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竖直向上托起的力叫浮力。
本题考查学生对浮力产生原因的理解,难度不大,属于基础知识。
3.【答案】C
【解析】解:A、推木箱而未动,施加了力,但没移动距离,人不做功,故A错误;
B、提水桶在水平路面行走,用力向上,在平路面上匀速前进,在力的方向上没移动距离,学生不做功,故B错误;
C、把箱子搬起来,对箱子施加了力,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人对箱子做了功,故C正确;
D、在空中飞的足球,足球离开脚,不再受人的作用力,人不做功,故D错误。
故选:C。
逐个分析选择项中提到的物理情景,结合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即可得到答案。
明确三种情况不做功:一是有力无距离(例如:推而未动),二是有距离无力(靠惯性运动),三是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垂直。
4.【答案】A
【解析】解:A、书包背带做得较宽,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的,故A正确;
B、用力压图钉,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故B错误;
C、切蛋器装有很细的钢丝,是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C错误;
D、斧头的刃很薄,是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D错误。
故选:A。
增大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
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
知道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掌握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分析时利用好控制变量法,本题解释生活中有关增大和减小压强的问题,有意义。
5.【答案】D
【解析】解:返回舱在减速下降过程中,质量不变,速度变小,动能减小;质量不变,高度变低,势能减小;机械能是动能与势能的总和,动能减小,势能减小,所以机械能也减小,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重力势能和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有关,动能和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判断时要考虑到两个因素。动能和势能之和称为机械能。
掌握动能、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理解重力势能和动能的转化可从高度和速度来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能量的转化。
6.【答案】B
【解析】解:A.浸没在水中的潜水艇在下潜过程中,水的密度和排开水的体积不变,由F浮=ρ液gV排可知,所受的浮力不变,故A错误;
B.巨轮之所以能够浮在水面上,是利用空心的方法来增大排开液体的体积来增大浮力,故B正确;
C.密度计测液体密度时,都是漂浮的,所以浮力都等于重力,在不同液体中,密度计所受浮力不变,故C错误;
D.气球是利用在空气中的浮力来工作的,当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时,才可以升空,故D错误。
故选:B。
(1)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受到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有关;
(2)将物体做成中空的可以通过增大排开液体的体积增大浮力;
(3)密度计是用来测量液体密度的工具,是根据物体漂浮时浮力与重力相等的原理制成的;
(4)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施加的竖直向上的浮力,当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或者物体密度小于液体或气体密度时,物体上浮。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浮沉条件的理解与掌握,是一道浮力应用的综合题。
7.【答案】A
【解析】解:在甲中漂浮,浮力等于重力,在乙中悬浮,浮力等于重力,所以两球浮力相等。
在甲中漂浮,ρ甲>ρ球,在乙中悬浮,ρ乙=ρ球,所以ρ甲>ρ乙,
根据公式p=ρgh可知,p甲>p乙。
故选:A。
物体漂浮或悬浮时浮力等于重力,在甲中漂浮,液体的密度大于小球的密度,在乙中悬浮,液体密度等于乙的密度。根据公式P=ρgh可求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本题考查液体压强公式公式和浮力的应用,关键知道物体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物体悬浮时浮力等于重力,物体密度等于液体密度。影响浮力的因素是液体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是液体密度和液体深度,本题影响因素是液体的密度。
8.【答案】ABC
【解析】解:A.人离高速列车比较近时,高速列车的速度很大,人和高速列车的之间的空气流动速度很大,压强小,人外侧的压强不变,人受到外侧压强大于人内侧受到的压强,人在较大的压强差作用下很容易被压向列车,发生交通事故,故A正确;
B.杯子倒置后,纸片不会掉下来,杯子里的水不会流出来,这说明了大气对纸片有压强,故B正确;
C.瓶内水越少,压力越大,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强越小,即海绵凹陷程度越不明显,故C正确;
D.珍珠奶茶吸管的管口切成尖的,是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D错误。
故选:ABC。
(1)流体的压强跟流速有关,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2)杯中装满水后倒置,纸片不会掉下来,是因为被大气压给“支持”住了,即大气压对纸片有个向上的压强;
(3)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强随着压力的增大而增大,瓶内水越少,压力越小,压强越小;
(4)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
本题考查了大气压、影响固体压强的因素以及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属于基础题。
9.【答案】AC
【解析】解:A、谷爱凌在重力作用下加速下落,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A正确;
B、弯道上沿曲线滑行的运动员的运动方向时刻在发生改变,因此弯道上沿曲线滑行的运动员一定受非平衡力作用,运动状态在改变,故B错误;
C、冰壶被推出后,能在冰面上继续滑行是因为冰壶具有惯性,故C正确;
D、隋文静上升到最高点时只受重力的作用,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故D错误。
故选:AC。
(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其运动状态不改变;若运动速度、方向发生改变,则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3)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4)物体受平衡力时处于平衡状态,平衡状态是指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本题考查的内容比较广泛,有一定综合性,知识点较多,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10.【答案】ABC
【解析】解:A、由图象可知,当h=0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2N,此时圆柱体处于空气中,G=F拉=12N,
根据G=mg知圆柱体的质量为:
m=Gg=12N10N/kg=1.2kg,故A正确;
B、由图象可知物体完全浸没后排开水的体积不再改变,受到的浮力不再改变,则圆柱体受到的浮力F浮=G-F'=12N-4N=8N,故B正确;
C、当圆柱体完全浸入水中时,由F浮=ρ水gV排知圆柱体的体积为:
V物=V排=F浮ρ水g=8N103kg/m3×10N/kg=8×10-4m3,
圆柱体密度为:
ρ物=mV物=GV物g=12N8×10-4m3×10N/kg=1.5×103kg/m3,故C正确;
D、圆柱体浸入水中时,会引起液面的上升,圆柱体完全浸没时下降的高度小于圆柱体的高度,
由图象可知,圆柱体在刚浸没时,下表面所处的深度大于h=7cm-3cm=4cm=0.04m,
因此受到的液体压强大于p=ρ水gh=1.0×103kg/m3×10N/kg×0.04m=400Pa,故D错误。
故选:ABC。
(1)根据F浮=G-F'可知,当物体在空中受到的浮力为0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最大,即为圆柱体的重力;
(2)圆柱体所受的浮力越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越小,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最小时受到的浮力最大;
(3)圆柱体完全浸入水后,受到的浮力不变,此时圆柱体的体积和排开水的体积相等,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得圆柱体的体积,利用G=mg和密度公式求出圆柱体的密度;
(4)圆柱体浸入水中时,会引起液面的上升,圆柱体完全浸没时下降的高度小于圆柱体的高度,由图象可知,当圆柱体在刚浸没时下降的高度,根据p=ρgh求出此时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强。
本题用到的知识点有重力、质量、密度、阿基米德原理、压强的计算等,考查学生结合图象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难度较大。
11.【答案】下 扩散越快
【解析】解:演示扩散现象时,其中一个瓶子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另一个装有空气,则应该把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放在下方,抽掉玻璃板后,由于二氧化氮分子和空气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发生扩散现象,密度较大的二氧化氮分子也会运动到空气分子中,保持两瓶口紧贴静置较长时间,两瓶中气体的颜色变得相同。分别在气温高的夏天和气温低的冬天做该实验,夏天能更快看到实验现象,说明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故答案为:下;扩散越快。
(1)二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为了避免重力对实验的影响,装有二氧化氮的瓶子放在下方。
(2)不同物质的分子在互相接触接触时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本题考查了扩散现象;关键是知道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12.【答案】0 1
【解析】解:正方体物块匀速运动,说明木块竖直方向上的重力与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水平方向上受到的拉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则此时木块受到的合力为0;
正方体物块沿水平方向匀速运动的速度:v=st=50×10-2m5s=0.1m/s
水平拉力 F做功的功率:P=Wt=Fst=Fv=10N×0.1m/s=1W。
故答案为:0;1。
(1)正方体物块匀速运动,说明木块竖直方向上的重力与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水平方向上受到的拉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二力平衡时合力为0;
(2)根据v=st求出正方体物块沿水平方向匀速运动的速度,利用P=Wt=Fst=Fv求出水平拉力 F做功的功率。
本题考查了二力平衡和功率公式的应用,要注意物体匀速运动时说明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13.【答案】帕斯卡 300
【解析】解:液压机应用了帕斯卡原理。由帕斯卡原理知:FASA=FBSB,SA:SB=1:6,所以FA:FB=1:6,已知FA=50N,所以FB=50N×6=300N,故活塞B能够举起重为300N的物体。
故答案为:帕斯卡;300。
帕斯卡原理是加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强大小不变地向各个方向传递;应用:万吨水压机、千斤顶,液压机等。
本题考查帕斯卡定律的应用,难度不大。
14.【答案】7.35×108 不变
【解析】解:(1)由阿基米德原理可得,航空母舰满载时所受的浮力:
F浮=G排=m排g=73500×103kg×10N/kg=7.35×108N;
(2)轮船从河里驶入大海时都漂浮,
则轮船受到河水和海水的浮力都等于轮船受到的重力G,即:F浮=G,所以船从河里驶入海里时,它的浮力不变。
故答案为:7.35×108;不变。
(1)由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m排g算出轮船满载时所受的浮力;
(2)轮船从河里驶入大海时都漂浮,受到的浮力都等于轮船受到的重力,得出了受到浮力的大小关系。
本题考查了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漂浮条件,知道轮船漂浮(F浮=G)是解此类题目的突破口。
15.【答案】低于 升高
【解析】解:读图可知,玻璃管内水银面到水银槽中水银面的垂直高度为755mm,因此,当时的大气压强等于750m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故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高压锅的原理是升高气压来增大水的沸点。
答案为:低于;升高。
在托里拆利实验中,玻璃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反映了大气压强的大小;玻璃管内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等于大气压强,
本题是考查对托里拆利实验原理的理解,并且要求能在题目中灵活运用,难度适中。
16.【答案】>=925长
【解析】解:(1)着陆巡视器在下降过程中,所受到的阻力为F,重力为G,减速时,较大的力与运动方向相反,则在伞系减速过程中F>G。在空中悬停过程中,处于静止状态,受力平衡,F=G。
(2)若火星车整车质量为250kg,则火星车在火星表面受到重力G=mg火=250kg×3.7N/kg=925N;
假如同一物体分别在地球和火星表面以相同的初始速度在相同的水平面上滑行,在火星上受到重力较小,对水平面的压力较小,产生的摩擦力较小,相同的速度,克服摩擦力做功相同,根据W=Fs知,火星上滑行的距离会比地球上长。
故答案为:(1)>;=;(2)925;长。
(1)减速运动时,较大的力与运动方向相反,静止时,受力平衡;
(2)根据G=mg计算中,滑行时通过克服摩擦力做功,将动能转化为内能,根据W=Fs确定距离大小。
本题考查力与运动的关系、重力的计算、摩擦力的影响因素等,属于中档题。
17.【答案】解:小球漂浮在水面上,重力和浮力是一对平衡力,二者大小相等,所以浮力F浮=G=2V,方向竖直向上;
如下图所示:
【解析】小球在水中受到重力和浮力的作用,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由于小球漂浮,因此受到的力是平衡力,重力和浮力大小相等。
画力的示意图时要考虑到物体的运动状态,当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的力就是平衡力。
18.【答案】解:动滑轮被几根绳子承担,拉力就是物体和动滑轮总重的几分之一,此题最多可由3段绳子承担动滑轮的重。
故答案:
。
【解析】要使滑轮组省力,就是使最多的绳子段数来承担动滑轮的拉力,根据此特点可解此题。
要使由两个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最省力,绳子应从动滑轮开始绕,此时承担拉力的绳子段数最多。
19.【答案】取下橡胶管,重新安装 不漏气 各个方向 各个方向压强相等 增大 转换法 不是 1.2×103
【解析】解:(1)安装后,小华发现U形管内液面左低右高,说明软管内气体压强和外界气压不相等,需要重新安装软管,使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相平;
使用前应检查装置是否漏气,用手指轻按金属盒上的橡皮膜,如果U形管中液面升降灵活,说明装置不漏气;
(2)比较B、C、D图可知,金属盒在同种液体的相同深度处,金属盒朝着各个方向,这是为了探究同种液体在相同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关系;B、C、D图中U形管两侧的高度差相同,据此可得:同种液体在相同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3)如图E、F所示,金属盒缓慢向下移动过程中,发现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逐渐增大,由此可得:同种液体,压强随液体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本实验通过比较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来比较液体压强大小,这种实验方法称为转换法;
(4))①在A、B两侧倒入深度不同的水后,上部开口,下部不连通,不是连通器;
②该橡皮膜相平,说明水和盐水的压强相等,ρ盐水gh盐水=ρ水gh水,h水=12cm=0.12m,h盐水=10cm=0.10m;代入上式,解得ρ盐水=1.2×103kg/m3。
故答案为:(1)取下橡胶管,重新安装;不漏气;(2)各个方向;各个方向压强相等;(3)增大;转换法;(4)不是;1.2×103。
(1)压强计安装后,液面相平,用手指轻按橡皮膜,液面出现明显的高度变化,仪器能正常使用,否则需要重新安装;用手轻按金属盒橡皮膜,U形管液面变化明显,说明仪器不漏气,如果液面不变化,说明装置漏气;
(2)液体压强与液体的深度和密度有关,研究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要控制另外一个因素不变,据此分析;
(3)根据控制变量法分析;实验中通过U形管中两边的液面高度差来反应被测压强大小的利用的是转换法;
(4)①根据连通器的定义解答;
②根据橡皮膜相平,可知压强相等,利用ρ盐水gh盐水=ρ水gh水,即可求得盐水的密度。
本题考查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实验,根据液体压强的特点p=ρgh进行分析,同时考查了控制变量和转换的思想。
20.【答案】木块移动的距离 超速 【解析】解:(1)实验中,动能的大小是通过木块移动的距离来反映的,这是转换法的应用;
(2)通过甲、乙两次实验可知,小球质量相同,下滑的高度不同,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不同,速度越大,推动木块移动的距离越远,说明小球的动能越大,故通过甲、乙两次实验可粗略说明交管部门对超速的管制要求;
(3)由图乙和图丙可知,两个小球的质量不同,小球滚下的高度相同,到达水平面的速度相同,图丙实验时,木块被撞后滑出木板掉落,说明丙图中B球的动能较大,B球的质量较大,即mA
B、给丙图水平木板铺上毛巾,不能与乙控制相同的接触面,故B不符合题意;
C、增加丙图木块的质量,木块与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不同,不能完成探究,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A。
故答案为:(1)木块移动的距离;(2)超速;(3)<;A。
(1)利用转换法:由木块移动距离的长短,来反映小球的动能大小;
(2)动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速度有关;用控制变量法去分析解决:探究动能与速度的关系,保持质量相同;要探究动能与质量的关系,需保持速度相同;
(3)实验中,小球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由小球的高度决定,通过调整高度可调整其速度,从而改变动能。
本实验中研究动能大小的决定因素时运用了控制变量法,反映动能多少时运用了转换法。
21.【答案】平衡 左 1 大于 变小 核桃夹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
【解析】解:(1)杠杆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转动状态都称为平衡状态,杠杆停在图甲所示的位置,此时杠杆处于平衡状态;
杠杆右端下沉,应将杠杆重心向左移,所以应将两端的平衡螺母(左端和右端的均可)向左调节,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如图乙所示,杠杆恰好在水平位置平衡,若一个钩码重G,每个小格长度L,若在A处下方再挂一个相同的钩码,则杠杆左侧:4G×2L=8GL,为使杠杆保持水平平衡,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支点右侧应为2G×4L=8GL,需将挂在B处的钩码向右移动1个小格;
(3)如图丙所示,小明取下B处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钩在C处,若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动使杠杆在水平平衡,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4G×2L=F×4L,则F=2G,但此时弹簧测力计是斜着拉动,力臂小于竖直拉动时的力臂,拉力大于F=2G=2×0.5N=1N;
若将该弹簧测力计绕C点沿逆时针方向转到竖直向上的位置,而在该过程中杠杆始终保持水平平衡,阻力阻力臂不变,弹簧测力计的力臂变大,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
在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竖直向上时,把弹簧测力计施加的力视为动力,杠杆平衡,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它是省力杠杆,我们在使用核桃夹时是为了省力,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生活中相关杠杆的应用与此杠杆类型相同的是核桃夹;
(4)小明经过多次实验分析实验数据后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5)将大树以悬挂点点O分为左右两部分;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由题意可得:G左L左=G右L右,
因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则杠杆示意图如图:
由图知:L左
故答案为:(1)平衡;左;(2)1;(3)大于;变小;核桃夹;(4)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5)>。
(1)杠杆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转动状态都称为平衡状态;平衡螺母向上翘的一端移动,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杠杆重力的力臂为零,杠杆重对实验没有影响,便于测量力臂;
(2)(3)(4)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解答;判断杠杆的类型可结合生活经验和动力臂与阻力臂的大小关系来判断,考查对物理模型的抽象、分析能力;
(5)先确定两边力臂大小关系,再由杠杆的平衡条件来判断,力臂短的那边大树重力大。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杠杆平衡条件的理解,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力臂的概念,它是指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
22.【答案】用弹簧测力计吊着细线拉平的玻璃板贴着水面,然后向上拉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
【解析】解:为了验证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应进行的操作是用弹簧测力计吊着细线拉平的玻璃板贴着水面,然后向上拉弹簧测力计;如果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的现象,则能初步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故答案为:用弹簧测力计吊着细线拉平的玻璃板贴着水面,然后向上拉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
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本题考查的是分子间的作用力;知道分子间存在引力的实验操作过程。
23.【答案】解:(1)小明未提重物时,小明对地面的压力:
F压=G人=m人g=50kg×10N/kg=500N,
双脚站在地面上时,受力面积S=200cm2×2=400cm2=0.04m2,
对地面的压强:
p=F压S=500N0.04m2=1.25×104Pa;
(2)由图可知,n=2,不计绳重和摩擦,根据F=1n(G+G动)可知,动滑轮的重力为:
G动=nF-G=2×150N-210N=90N;
由图甲可知,v物=ht=2m20s=0.1m/s,则自由端移动的速度为:
v自=nv物=2×0.1m/s=0.2m/s,
故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
P=W总t=Fst=Fv自=150N×0.2m/s=30W;
(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η=W有W总=GhFs=GhFnh=GnF=210N2×150N×100%=70%。
答:(1)小明未提重物时,双脚站在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为1.25×104Pa;
(2)动滑轮的重为90N,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30W;
(3)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0%。
【解析】(1)小明未提重物时,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其重力,求出双脚站在地面上时的受力面积,再利用p=FS求对地面的压强;
(2)根据滑轮组装置确定绳子段数,不计绳重和摩擦,利用F=1n(G+G动)求出动滑轮的重力;
根据图甲利用速度公式求出物体上升的速度,再利用v自=nv物求出自由端移动的速度,最后根据P=W总t=Fst=Fv自求出拉力F做功的功率;
(3)不计绳重和摩擦,利用η=W有W总=GhFs=GhFnh=GnF求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本题是一道力学综合题,涉及到速度、压强、机械效率的计算,能从题目提供的图乙中得出每秒内的相关信息是本题的关键。
24.【答案】解:(1)由题知,刚拉开阀门C时,A浸入水中深度为0.1m,此时水深:h=h浸+LB=0.1m+0.3m=0.4m,
C处受到水的压强:
p=ρgh=1×103kg/m3×10N/kg×0.4m=4000Pa,
由p=FS可得,C处受到水的压力:
F=pS=4000Pa×30×10-4m2=12N;
(2)浮筒A的重力:GA=mAg=1.2kg×10N/kg=12N,
刚拉开阀门C时,水对C的压力等于杆B的拉力,FB=F=12N,
对于浮筒A,受到三个力的作用,分别是重力GA、浮力F浮、杆B的拉力FB;
三力的关系:F浮=GA+FB;
所以,浮筒A所受浮力:F浮=GA+FB=12N+12N=24N;
(3)由F浮=ρ水V排g得浮筒A浸入水的体积:
V浸=V排=F浮ρ水g=24N1×103kg/m3×10N/kg=2.4×10-3m3,
则圆柱体浮筒A的底面积:S=V浸h浸=2.4×10-3m30.1m=0.024m2,
则圆柱体浮筒A体积为VA=SLA=0.024m2×0.2m=4.8×10-3m3,
浮筒A的密度:ρA=mAVA=1.2kg4.8×10-3m3=0.25×103kg/m3。
答:(1)刚拉开阀门C时,C受到水的压力为12N;
(2)此时浮筒A受到的浮力为24N;
(3)浮筒A的密度为0.25×103kg/m3。
【解析】(1)先求出刚拉开阀门C时,C所处的深度,利用p=ρgh求C受到水的压强;再根据F=pS求C受到水的压力;
(2)根据G=mg求出A的重力,分析浮筒A的受力情况,再根据力的平衡知识,可求出浮筒A受到的浮力;
(3)由F浮=ρ水V排g求出浮筒A浸入的体积,知道浸入的深度,利用V=Sh求底面积,进而求出浮筒A体积,利用密度公式求密度。
此题是一道力学综合题,考查了压强、密度和浮力以及平衡力的知识,认真审题,准确分析物体的受力,运用浮力和压强的物理公式(或变形)可做出解答。
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2023-2024学年物理九上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2023-2024学年物理九上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答案,共9页。
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试卷中用到g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物理八上期末预测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物理八上期末预测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用来解释“镜花水月”光现象的是,下列措施中,可以减慢蒸发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