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四川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

    四川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第1页
    四川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第2页
    四川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四川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代诗歌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古代诗歌阅读
    四川省绵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出门
    韩愈
    长安百万家,出门无所之。岂敢尚幽独,与世实参差。
    古人虽已死,书上有遗辞。开卷读且想,千载若相期。
    出门各有道,我道方未夷。且于此中息,天命不吾欺。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在开篇表达了内心的苦闷:虽然长安城非常繁华,但自己却无处可去。
    B.“岂敢”二句表明并不是诗人喜欢独处,而是他的理想追求与世俗的观念不相符合。
    C.最后一联表明诗人相信上天会眷顾自己,只要努力就能够实现著书立说的理想。
    D.本诗质朴的语言中蕴含了诗人复杂的感情,既有对现实的无奈也有对未来的期待。
    16.请结合全诗,谈谈对“开卷读且想,千载若相期”一联的理解。

    四川省自贡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赤壁歌送别
    李白
    二龙①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唐突②留馀迹。
    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
    【注】①二龙:指争战的双方。诗中指曹操和孙权。②鲸鲵:大鱼名,此指曹操与孙刘联军双方对战的军队。唐突:触犯。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照应标题描绘赤壁之战的紧张情势,“扫地空”写出了曹操的惨败之状。
    B.第三句运用夸张手法描写烈火张天映照云海的景象,再现了火烧赤壁的情景。
    C.第五句点出送别主题,想象友人沧江独望,表达对友人遭遇贬谪的深切同情。
    D.这首诗将怀古与送别融为一体,用怀古来串起全诗,借送别来突出怀古之情。
    16.结尾“我欲因之壮心魄”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四川省资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15~16题。
    次韵周邠寄雁荡山图其二①
    苏轼
    西湖三载与君同,马入尘埃鹤入笼。
    东海独来看出日,石桥先去踏长虹。
    遥知别后添华发,时向樽前说病翁。
    所恨蜀山君未见,他年携手醉郫筒②。
    【注】①周邠是苏轼通判杭州时的僚属和诗友,诗、画兼擅,当他向苏轼寄赠《雁荡山图》及新诗之后,苏轼便写了和诗。②郫筒:县名,在成都西。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运用比喻手法,写自己像马奔走于尘埃,像鹤关进了鸟笼,俗务缠身。
    B.颔联诗人由眼前的雁荡山图,想象朋友游览时脚踏长虹般美丽石桥的场景。
    C.颈联写诗人常在酒宴间提起周这个病翁,语言沉重,表达对朋友的关心。
    D.本诗由过去写到现在,再由现在想到未来,时空巧妙转化拓展了诗歌意境。
    16.这首诗尾联抒发了哪些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莲
    刘因①
    瘦影亭亭不自容,淡香杳杳欲谁通?
    不堪翠减红销际,更在江清月冷中。
    拟欲青房②全晚节,岂知白露已秋风。
    盛衰老眼依然在,莫放扁舟酒易空。
    【注】①刘因,南宋入元的遗民,宋亡后一度被迫仕元,不久借口母病辞归。②青房:莲蓬。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在诗中将秋莲与自己的境遇联系起来,巧妙寄托坎坷身世和复杂心绪。
    B. 诗歌从视觉、嗅觉两个角度,描述了秋莲衰弱无助、寂寞无朋的辛酸处境。
    C. “翠减红销”之际的秋莲偏又遭遇“江清月冷”,因而倍添寒惨凄苦的气息。
    D. 白露时节秋风已起,但秋莲并未屈服,用青青莲蓬保全了自己的“晚节”。
    16. 面对秋莲,《红楼梦》里林黛玉对“留得残荷听雨声”情有独钟,而本诗作者却心生“盛衰老眼依然在,莫放扁舟酒易空”的感慨,请简要分析两人在其中所寄寓的情感有何不同。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再登岳阳楼感慨赋诗
    陈与义
    岳阳壮观天下传,楼阴背日堤绵绵。
    草木相连南服内①,江湖异态栏于前。
    乾坤万事集双鬓②,臣子一谪今五年。
    欲题文字吊古昔,风壮浪涌心茫然。
    注:①南服:古代王畿以外地区分为五服,称南方为南服。②乾坤万事:指天下事,暗指“靖康之变”。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人第二次登临岳阳楼,依然被岳阳楼的景象吸引,于是触景生情,赋诗抒怀。
    B. 颔联写登楼所见景色,“江湖异态”写出倚栏远眺,江水与洞庭湖水不同,异态纷呈。
    C. “风壮浪涌”既写出风大浪高,波涛汹涌之势,也表明诗人此时心潮起伏,如汹涌的波涛。
    D. 同是登高题材的作品,这首诗和杜甫《登高》描写角度均为远近、俯仰结合。
    16. 这首诗蕴含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分析。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逢王建有赠
    张藉
    年状皆齐初有髭,鹊山漳水①每追随。
    使君②座下朝听易,处士庭中夜会诗。
    新作句成相借问,闲求义尽共寻思。
    经今三十余年事,却说还同昨日时。
    [注]①鹊山漳水:作者与王建早年同窗之地。②使君:汉以后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人与友人年岁相若,久别相逢,想起当年深厚的同学情谊,感慨万千。
    B. 三、四句回忆当年交游广泛,常常一起朝见使君、夜会处士,问学赋诗。
    C. 往事虽然已经过了很多年,但依然恍如昨日,可见两人年少时相交之深。
    D. 诗歌层层抒写,以平实的语言叙写与友人久别重逢后的欢喜。
    16. 本诗第三联道出了人们向往的求学生活情景,请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四川省绵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出门
    韩愈
    长安百万家,出门无所之。岂敢尚幽独,与世实参差。
    古人虽已死,书上有遗辞。开卷读且想,千载若相期。
    出门各有道,我道方未夷。且于此中息,天命不吾欺。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在开篇表达了内心的苦闷:虽然长安城非常繁华,但自己却无处可去。
    B.“岂敢”二句表明并不是诗人喜欢独处,而是他的理想追求与世俗的观念不相符合。
    C.最后一联表明诗人相信上天会眷顾自己,只要努力就能够实现著书立说的理想。
    D.本诗质朴的语言中蕴含了诗人复杂的感情,既有对现实的无奈也有对未来的期待。
    16.请结合全诗,谈谈对“开卷读且想,千载若相期”一联的理解。
    15.C 16.①诗句大意为:读书时边读边思考,一旦体悟了书中意蕴,就像是和千载以上的古人相遇。 ②这既是诗人对自己阅读感受的转述,也展现了诗人读书得意时如获知音的喜悦; ③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在现实中未遇知己的苦闷,只能借读书消忧的无奈。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C.“只要努力就能够实现著书立说的理想”错。“且于此中息,天命不吾欺”,意思是他决定在这里暂时停留,等待命运的安排,不轻易放弃。
    故选C。
    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开卷读且想,千载若相期”意思是虽然古人已经过世,但他们的书籍里留下了许多思想和智慧,读书时边读边思考,可以让我们与先贤沟通交流。
    “千载若相期”,阅读让我们即使跨越千年,也能得遇知音,这既是诗人的阅读感受,也展现了诗人读书的喜悦。
    “开卷读且想,千载若相期”,一方面写出了作者德育知音的喜悦之情,可是细细想来,诗人在现实中未遇知己,只能借读书消忧,又透露出苦闷与无奈之情。

    四川省自贡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赤壁歌送别
    李白
    二龙①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唐突②留馀迹。
    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
    【注】①二龙:指争战的双方。诗中指曹操和孙权。②鲸鲵:大鱼名,此指曹操与孙刘联军双方对战的军队。唐突:触犯。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照应标题描绘赤壁之战的紧张情势,“扫地空”写出了曹操的惨败之状。
    B.第三句运用夸张手法描写烈火张天映照云海的景象,再现了火烧赤壁的情景。
    C.第五句点出送别主题,想象友人沧江独望,表达对友人遭遇贬谪的深切同情。
    D.这首诗将怀古与送别融为一体,用怀古来串起全诗,借送别来突出怀古之情。
    16.结尾“我欲因之壮心魄”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15.C 16.①怀古之情。前四句写赤壁之战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对不义战争的否定。
    ②送别之意。后四句主要写送别之情。希望朋友观看到赤壁古战场景象后,向自己写信告知,表达了自己壮心不已的豪情以及对朋友奋发有为的期许。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 “表达对友人遭遇贬谪的深切同情”理解赏析不正确。第五句写出了送别主题,想象友人沧江独望,表达对友人的离去感到感伤,并未表达对友人遭遇贬谪的深切同情。
    故选C。
    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本诗可分两层,前四句讲的是赤壁之战,突出周瑜的事迹;后四句则是送别时有感而发,希望友人经常来信报告佳音。“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写出了赤壁之战前紧张的氛围以及赤壁之战的结果,曹操大军楼船一扫而空,并且点明送别地点,含蓄地表达了对年轻有为的周瑜的敬仰之情;“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描写古战场上赤焰烧天,一片火海的景象,写出周瑜从容不迫地在赤壁山下击破曹操几十万大军,塑造了周瑜的儒将形象,前四句写赤壁之战的景象,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对不义战争的否定。
    “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唐突留馀迹”,希望朋友观看赤壁古战场景象,“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是对友人的期盼,希望朋友能经常给自己写信,介绍在外奋斗的经历,含蓄地表达对友人的赞颂,认为朋友像当年周瑜一样风华正茂,年轻有为,自己也为有这样才华横溢的朋友而深感骄傲和自豪。
    四川省资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15~16题。
    次韵周邠寄雁荡山图其二①
    苏轼
    西湖三载与君同,马入尘埃鹤入笼。
    东海独来看出日,石桥先去踏长虹。
    遥知别后添华发,时向樽前说病翁。
    所恨蜀山君未见,他年携手醉郫筒②。
    【注】①周邠是苏轼通判杭州时的僚属和诗友,诗、画兼擅,当他向苏轼寄赠《雁荡山图》及新诗之后,苏轼便写了和诗。②郫筒:县名,在成都西。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运用比喻手法,写自己像马奔走于尘埃,像鹤关进了鸟笼,俗务缠身。
    B.颔联诗人由眼前的雁荡山图,想象朋友游览时脚踏长虹般美丽石桥的场景。
    C.颈联写诗人常在酒宴间提起周这个病翁,语言沉重,表达对朋友的关心。
    D.本诗由过去写到现在,再由现在想到未来,时空巧妙转化拓展了诗歌意境。
    16.这首诗尾联抒发了哪些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15.C(3分)【解析】“写诗人常在酒宴间提起周邠这个病翁”理解有误,“时向樽前说病翁”采用了对写的手法,想象朋友一定常常在酒宴间提起自己这衰病的老翁。考生需要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准确理解。
    16.①对故乡山水的热爱与赞美:自己的故乡蜀地有壮丽秀美的风物,为朋友没有看见感到遗憾。②对与朋友再聚的期待:希望与朋友将来可以牵手同游故乡山水,共同品尝故乡美酒。③对自己不得自由的宽慰,表达了对再度聚首的期盼之情:诗人现在官务缠身,但想象未来还能与朋友游山玩水,醉饮美酒。
    评分意见:6分,1点3分,意思相同即可,答到其中两点即可,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解析】试题要求简要分析这首诗尾联抒发了哪些感情。赏析诗歌感情要抓意象,还要联系全诗,作宏观的把握,并要结合注释与作者苏轼生平,理解“恨、蜀山、携手、醉、郫筒”重点词的情感内涵。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莲
    刘因①
    瘦影亭亭不自容,淡香杳杳欲谁通?
    不堪翠减红销际,更在江清月冷中。
    拟欲青房②全晚节,岂知白露已秋风。
    盛衰老眼依然在,莫放扁舟酒易空。
    【注】①刘因,南宋入元的遗民,宋亡后一度被迫仕元,不久借口母病辞归。②青房:莲蓬。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在诗中将秋莲与自己的境遇联系起来,巧妙寄托坎坷身世和复杂心绪。
    B. 诗歌从视觉、嗅觉两个角度,描述了秋莲衰弱无助、寂寞无朋的辛酸处境。
    C. “翠减红销”之际的秋莲偏又遭遇“江清月冷”,因而倍添寒惨凄苦的气息。
    D. 白露时节秋风已起,但秋莲并未屈服,用青青莲蓬保全了自己的“晚节”。
    16. 面对秋莲,《红楼梦》里林黛玉对“留得残荷听雨声”情有独钟,而本诗作者却心生“盛衰老眼依然在,莫放扁舟酒易空”的感慨,请简要分析两人在其中所寄寓的情感有何不同。
    【答案】15. D 16. ①林黛玉对“留得残荷听雨声”情有独钟,既表现了林黛玉对清冷残破之美的偏好,也寄寓了林黛玉对自己身世的悲怜和孤苦落寞的心境。
    ②本诗中,莲花由盛转衰引发了诗人对世道、人生盛衰变化的慨叹,诗人认为自己虽已衰老,但仍眼明心亮,劝慰自己尽管处境无奈但不要放纵沉沦,应好好珍惜眼前时光。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
    D.“但秋莲并未屈服,用青青莲蓬保全了自己的‘晚节’”错。诗歌颈联笔意转深,“秋莲”虽已落尽铅华,却打算留下青青莲房,以保持美好的“晚节”;不料白露寒霜中吹来了凛冽秋风,连这一颗微小的秋实也将被横扫殆尽。在严酷的季节,面临无情的风霜,“秋莲”被摧残而走向衰亡的命运不可避免。
    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意象及诗人情感的能力。
    “留得残荷听雨声”中,“残荷”雨声”通过环境的恶劣展现出林黛玉自身的身自世,这两者视觉与听觉相结合,表现出人物孤苦之感,根据名著内容可知,也寄寓了林黛玉个人对残破之美的偏好。
    “盛衰老眼依然在,莫放扁舟酒易空”意思是:盛衰变化在我老眼中依然历历分明,不要空着小船上的酒杯,珍惜眼前的好时光吧。前文诗人描写了莲花由盛到衰的变化,但“莲”本身的气节犹在,诗人由莲到人,想到自己虽然已经“衰老”,但是还应该珍惜眼前时光,表现出诗人不甘落寞、仍想要有所作为的思想。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再登岳阳楼感慨赋诗
    陈与义
    岳阳壮观天下传,楼阴背日堤绵绵。
    草木相连南服内①,江湖异态栏于前。
    乾坤万事集双鬓②,臣子一谪今五年。
    欲题文字吊古昔,风壮浪涌心茫然。
    注:①南服:古代王畿以外地区分为五服,称南方为南服。②乾坤万事:指天下事,暗指“靖康之变”。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人第二次登临岳阳楼,依然被岳阳楼的景象吸引,于是触景生情,赋诗抒怀。
    B. 颔联写登楼所见景色,“江湖异态”写出倚栏远眺,江水与洞庭湖水不同,异态纷呈。
    C. “风壮浪涌”既写出风大浪高,波涛汹涌之势,也表明诗人此时心潮起伏,如汹涌的波涛。
    D. 同是登高题材的作品,这首诗和杜甫《登高》描写角度均为远近、俯仰结合。
    16. 这首诗蕴含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分析。
    【答案】15. D 16. ①对岳阳楼壮观景象的赞美之情。②国家破亡的担忧之情。③长期迁谪之愁。
    【解析】

    【15题】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D.“描写角度均为远近、俯仰结合”说法错误,这首诗的描写角度是从楼上向远方俯视,故是远景、俯视,没有近景和仰视;《登高》的描写角度远近高低均有,是远近、俯仰结合。
    故选D。
    【16题】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1)诗歌前四句描写岳阳楼周围的景观:江边长堤,连绵不断;草木葱茏,相连不绝,延伸到僻远的南方;江水浊黄,湖水清碧,异态纷呈。表达了对岳阳楼周边美景的赞美之情。
    (2)后四句写诗人的情感。诗人触景生情,迁谪之恨、国家兴衰之感一齐涌上心头,这也反映在诗人花白的双鬓上。诗人联想到古往今来,与自己遭际相近的不止一人,然而诗人此时的处境比古人更困窘。诗人即使想凭吊古人,也感到力不从心,难以下笔,于是面对风壮浪涌的长江、洞庭只能茫然无语。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国事和个人经历的深沉感慨。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逢王建有赠
    张藉
    年状皆齐初有髭,鹊山漳水①每追随。
    使君②座下朝听易,处士庭中夜会诗。
    新作句成相借问,闲求义尽共寻思。
    经今三十余年事,却说还同昨日时。
    [注]①鹊山漳水:作者与王建早年同窗之地。②使君:汉以后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人与友人年岁相若,久别相逢,想起当年深厚的同学情谊,感慨万千。
    B. 三、四句回忆当年交游广泛,常常一起朝见使君、夜会处士,问学赋诗。
    C. 往事虽然已经过了很多年,但依然恍如昨日,可见两人年少时相交之深。
    D. 诗歌层层抒写,以平实的语言叙写与友人久别重逢后的欢喜。
    16. 本诗第三联道出了人们向往的求学生活情景,请简要分析。
    【答案】15. B 16. ①与志趣相投的同学一道,在切磋中不断更新自己的认识;②努力探求义理,要有深入探求事理的精神;③要享受学习过程,在轻松自在中求学。
    【解析】
    【15题】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B.“回忆当年交游广泛”错,三、四句是回忆当年求学时的情景,不是回忆当年交游广泛。
    故选B。
    【16题】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的能力。
    本诗第三联“新作句成相借问,闲求义尽共寻思”,描写的是同学之间互相询问,共同努力,不断创作新的诗词歌赋,空闲的时候就一起探讨课题。表现出同学之间友爱互助,互相学习,谋求上进的融洽求学生活。其中“新作句成相借问”,体现了同学之间彼此学习,平等求学,在切磋中不断更新自己的认识。
    “闲求义尽共寻思”,体现同学之间努力探求义理,相互帮助,探讨课题的浓厚求学氛围,表现要有深入探求事理的精神。
    “闲求义尽”,还强调求学中需要专注用心、气定神闲,“共寻思”表现了作者与志趣相投的同学一道享受学习探究的过程。


    相关试卷

    江苏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分类汇编:古代诗歌阅读:

    这是一份江苏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分类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共10页。

    贵州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

    这是一份贵州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代诗歌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

    这是一份广东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共11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