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第1课时教案
展开课 题 | 习作一:家乡的风俗 | 课时 | 2-1 | 总课时 |
| 日期 |
| |||
教学目标 |
3.初步知道介绍风俗活动的介绍方式和注意事项。 | |||||||||
教学重点 | 尝试介绍自己经历的一种风俗活动,重点介绍经历和感受。 | |||||||||
教学难点 | 初步知道介绍风俗活动的介绍方式和注意事项。 | |||||||||
教学准备 | 1.学生通过网络、亲朋好友了解民俗文化,每人至少准备一种自己感兴趣的或者熟悉的民俗进行介绍,或者调查本地的民俗活动。 2.教师准备民俗相关的图片、文字介绍。 | |||||||||
教学过程 | 二次修改、旁注 | |||||||||
导学质疑 | 导学要求 | 尝试介绍自己经历的一种风俗活动,重点介绍经历和感受。 |
| |||||||
一、谈话导入,引入民俗主题 1.“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请同学们说一说从《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中,了解到了哪些民风民俗? 2.民风民俗,是与民族文化有关的风俗习惯,它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一说家乡的风俗。(板书:家乡的风俗) |
| |||||||||
研学探疑 | 二、初步去了解不同的民俗活动,知道不同的地方会有不同的民俗,感受民俗活动的多样性。(板书:多样性→) 1、“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教师出示图片,简要介绍不同地方的风俗。师:中国的民俗,在世界也是最为多样,最为丰富的!中国不仅仅有五十六个民族,还有别致多样的民俗活动,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积淀,被人们代代相传。而且这些习俗背后还有很多传说,很多美好的传说,直到现在,仍深受大家的欢迎。 2、结合ppt图片简要介绍以下传统民俗: ♦五月五,是端阳,屈原投水汨罗江。包粽子赛龙舟,纪念习俗不可丢。吃炸糕,绣香囊,挂艾蒿,饮雄黄,驱邪除秽有偏方,卫生习惯天天讲。(端阳节,也就是端午节,人们会包粽子、赛龙舟、秀香囊等,在历史上,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为了让屈原能够安息,不受鱼类的打扰,人们就想出这一系列的纪念活动。) ♦七月七,去油泥,牛郎鹊桥会织女。想学织女巧巧手,葡萄架下听私语。(七夕,来源于我国历史上的美丽传说,传说凡间的牛郎和天上的仙女相爱了,可是由于天上和人间的界限,玉帝规定每年只能见一次面,于是,每年的这个时候就成了有情人相会的特别的日子。) ♦除夕夜,要过年,千家万户庆团圆。(关于过大年前的除夕 你们应该最了解,过年的前一天叫做除夕,主要准备过年的衣服、食物,贴对联、收拾家里,有的家庭还会有守夜的活动,希望岁岁安康。) 教师总结:这些呢,都是中国传统民俗,端午吃粽子,重阳插茱萸,还有最让你们开心的就是过大年,对不对,过年不仅仅会有新衣服、好吃的东西,而且还有红包收!老师都很羡慕你们。
|
| ||||||||
展学解疑 | 2、鼓励学生说说通过老师的介绍,自己对哪种民俗最感兴趣?也可以请学生介绍一下自己的亲身感受。或者说一说自己家乡的风俗。 3、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课前准备,小组交流讨论:你为大家介绍的家乡的风俗是什么?它会有哪些有意思的活动?你自己的感受和经历是什么? 4、表达交流。小组成员交流后,派代表到全班面前进行展示,对于一种或者两种感兴趣的民俗活动进行介绍,要求说出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并且谈谈自己的想法。 |
| ||||||||
测学迁疑 | 三、教师点评并且布置作业 根据学生的介绍,详略以及介绍方式进行简要点评和总结,让学生学习如何明白哪里需要具体介绍,哪里需要简单说说。同时在学生的介绍中了解更多的民俗特色。(板书:详略得当→) 注意事项:简要介绍民俗的名字、由来、寓意、民俗内容。 重点介绍自己的感受和经历的细节情况。 请同学尝试写写自己介绍的民俗活动。 |
| ||||||||
板书设计 | 家乡的风俗 多样性→详略得当→编写提纲
| |||||||||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白鹭第1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白鹭第1课时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谜语引入,介绍资料,初读课文,扫清障碍,再读课文,整体感知,交流自学成果,解决问题,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第1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第1课时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谈话导入,引入民俗主题,揣摩优美词句,体会字词的有趣,了解民俗寓意和民俗活动,教师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第2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上节课,导入新课,鼓励学生完成民俗集的编写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