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考点规范练14鲁教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59556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考点规范练14鲁教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59556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考点规范练14鲁教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59556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总复习考点规范练(46份)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考点规范练14鲁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考点规范练14鲁教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示①②③三个环节分别是,图中A地的地形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规范练14考点一 岩石圈物质循环(2022黑龙江哈师大附中期末)读下面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1~3题。1.在图示物质循环过程中,属于发源于软流层中的物质是( )A.C B.D C.E D.F2.在图示物质循环过程中,形成黄土高原的物质属于 ( )A.A B.B C.C D.D3.图示①②③三个环节分别是( )A.外力作用 变质作用 岩浆活动B.变质作用 外力作用 重熔再生C.外力作用 重熔再生 变质作用D.变质作用 岩浆活动 外力作用答案1.C 2.B 3.C解析第1题,根据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和图中箭头提示判断,A为沉积岩,B为沉积物,C、D为岩浆岩,E为岩浆,F为变质岩。发源于软流层中的物质是E岩浆。故选C。第2题,黄土高原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因此形成黄土高原的物质属于风力搬运的沉积物。故选B。第3题,结合字母表示的内容分析,①指向沉积物,表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外力作用;②指向岩浆,表示重熔再生;③指向变质岩,表示变质作用。故选C。下图分别为房山区某山体的局部景观图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
4.在地壳活动稳定的情况下,图中的岩石将( )A.在①⑥作用下形成丙B.在②作用下形成丁C.在③作用下形成岩浆D.持续沉积而“长高”5.流动性好的岩浆喷发可形成平坦的台地地貌,此过程中形成的岩石属于右图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4.D 5.B(2023届河北邯郸月考)澳大利亚艾尔斯岩石是世界最大的整体岩石,其主要成分是砾岩、砂岩等。图1为澳大利亚艾尔斯岩石景观图,图2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
6.艾尔斯岩石的主要岩石类型是图2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7.艾尔斯岩石顶部圆滑光亮,四周陡崖上形成了一些自上而下、宽窄不一的沟槽、浅坑,其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6.D 7.A解析第6题,艾尔斯岩石主要成分是砾岩、砂岩,因此它是沉积岩,沉积岩是由沉积物形成的。读图2可知,丁代表沉积岩,甲代表喷出岩,乙代表侵入岩,丙代表变质岩。第7题,艾尔斯岩石顶部圆滑光亮,四周陡崖上形成了一些自上而下、宽窄不一的沟槽、浅坑,这是由长期的风化、侵蚀也就是外力作用引起的。读图2可知,①代表外力作用,②代表变质作用,③代表重熔再生作用,④代表冷凝作用。(2022湖南邵东高三月考)结合某区域岩层新老关系示意图(图1),完成8~9题。
图18.图中A地的地形为( )A.背斜山 B.背斜谷C.向斜山 D.向斜谷9.若图中B地发现有溶洞景观,该处的岩石类型最有可能为图2中的( )
图2A.a B.b C.c D.d答案8.C 9.A解析第8题,图中河流的支流发源于A地,说明其地势高,为山地;结合图中岩层的新老关系可知,A地岩层中间新、两翼老,为向斜构造。第9题,B地发现有溶洞景观,说明该处的岩石主要为石灰岩(属于沉积岩);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的三个箭头指向d,而d只有一个箭头指出,由此可以判断出d为岩浆,c为岩浆岩;因为b经过外力作用形成a,所以a为沉积岩,b为变质岩。考点二 内力作用与地貌形态(2023届山东郓城一中阶段检测)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丁与庚均为侵入岩层,其中丁岩层还包裹着一些来自丙层岩石的碎块。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的岩层由老至新的顺序是( )A.甲→乙→丙→丁→戊→己→庚→辛B.辛→庚→己→戊→丁→丙→乙→甲C.辛→己→庚→戊→丙→丁→乙→甲D.辛→己→戊→丙→丁→庚→乙→甲2.该地质剖面图中,能反映的地质作用和地质构造有 ( )①侵蚀作用 ②断层 ③变质作用 ④岩浆活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1.D 2.B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的岩层的位置,辛、己、戊、丙为沉积岩,下部老上部新,辛最早形成。丁与庚均为侵入岩层,丁岩层还包裹着一些来自丙层岩石的碎块,所以丁为侵入丙岩层的侵入岩;后岩浆侵入以上岩层,形成侵入岩庚。以上岩层被外力侵蚀,形成侵蚀面,后随地壳下沉,上部依次形成沉积岩乙和甲。所以岩层由老至新的顺序是辛→己→戊→丙→丁→庚→乙→甲,D正确。第2题,该地质剖面图中,有外力侵蚀形成的侵蚀面,能反映①侵蚀作用;图中无断层分布,不能反映②断层;图中无变质岩分布,不能反映③变质作用;图中有岩浆侵入形成的侵入岩,能反映④岩浆活动。B正确。(2022山东德州高三期中)地层是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在地球内能和太阳辐射能的共同驱动下,地层会发生塑性变形或移位,以及受到侵蚀破坏。下图为某地地表地层分布简图。据此完成3~4题。
3.沿MN一线的地质剖面图最可能是( )
4.该地的地层侵蚀面形成于( )A.D之前,C之后 B.C之后,G之前C.D之前,E之后 D.D之后,C之前答案3.B 4.D解析第3题,根据河流流向可判断出,N海拔高于M。沿MN一线的地质剖面图经过ABCEFGH等地层,未经过D岩层。A~H岩层逐渐变老,沿图中地层侵蚀面、D岩层右上方和左下方岩层新老关系是中间新两侧老,D部位应该是向斜,岩层应该是向下弯曲。第4题,根据图中信息,侵蚀面位于褶皱和C岩层之间,侵蚀面使得DEFG岩层不完整,可判断出侵蚀面形成晚于褶皱;侵蚀面对C岩层影响不大,侵蚀面形成应该早于C岩层。故该地地层侵蚀面形成于D之后,C之前。(2022山东潍坊一模)艾尔萨克雷格岛(下左图)由岩浆活动形成,是英国重要的鸟类栖息地。岛上岩石致密坚硬、吸水性弱,成为制造冰壶(下右图)的最佳石材(冰壶需不断在冰面上移动,对石材的要求较高)。1851年,苏格兰K公司开始从岛上开挖石材生产冰壶,该公司每十年开采一次。据此完成5~6题。
5.艾尔萨克雷格岛岩石出露的地质过程是( )A.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侵蚀B.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堆积C.岩浆喷出—地壳下沉—外力侵蚀D.岩浆喷出—地壳下沉—外力堆积6.K公司每十年开采石材一次,主要是为了( )A.保护石材资源 B.减少地质灾害C.提高冰壶价格 D.减小对鸟类的影响答案5.A 6.D解析第5题,由材料可知,艾尔萨克雷格岛由岩浆活动形成,岩石致密坚硬,孔隙率小,吸水性弱,是侵入岩。地处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岩浆侵入海底基岩,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形成致密坚硬、透水性弱的花岗岩,后地壳抬升,覆盖在花岗岩表层的物质被外力侵蚀、搬运,岩石出露地表。故艾尔萨克雷格岛岩石出露的过程是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侵蚀。第6题,由材料可知,艾尔萨克雷格岛是英国重要的鸟类栖息地。K公司每十年开采石材一次,主要是为了减小对鸟类的影响。十年开采石材一次,开采量不一定少,所以保护石材资源、减少地质灾害、提高冰壶价格不是主要目的。(2023届山东聊城月考)下图为学生绘制的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图中( )A.甲为背斜山 B.乙断层形成早于褶皱C.丙为火山岛 D.丁由板块碰撞形成8.图中①岩石( )A.经冷却凝固形成 B.为沉积岩C.由变质作用形成 D.有气孔答案7.D 8.A解析第7题,甲处为向斜山,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地,A错误;弯曲的岩层发生了断裂错动,说明乙断层形成晚于褶皱,B错误;丙处和陆地连为一体,是大陆岛,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俯冲,大陆板块被挤压抬升,再加上海峡处断裂下陷,形成岛屿,C错误;丁位于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的消亡边界,板块碰撞挤压,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俯冲形成沟状地貌,即海沟,D正确。故选D。第8题,读图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岩石为侵入型岩浆岩,是液态岩浆在地下冷却凝固形成的,由于地下压力巨大,该类岩石致密坚硬,花岗岩是该类岩石的典型代表,A正确;该岩石为岩浆岩,B错误;该类岩石由冷却凝固作用形成,C错误;该类岩石是侵入型岩浆岩,致密坚硬,喷出型岩浆岩有气孔,D错误。故选A。9.(2022福建龙岩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草海(湖泊)是贵州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中浮游植物种类多,有“水下草原”的美誉。据考证,草海地区石灰岩广布,构造运动剧烈。历史时期,草海一度变为无水盆地,后在1857年经历连续40余天的降水,山洪暴发,草海得以恢复。图1、图2分别示意草海地区位置及地质构造剖面。
图1
图2(1)推测草海砂土层和黏土层形成时的地壳运动方向并说明理由。(2)地质历史时期,草海经历了积水—干涸—再积水的演变过程,分析草海(湖)水三个演变阶段的形成原因。(3)说出草海中水生植物的生态功能。答案(1)地壳运动以垂直下降为主。砂土层和黏土层呈大面积水平分布(为水平岩层)。(2)积水阶段:背斜成谷,地壳下降,地势低洼,接纳周边的地表径流,积水成湖。干涸阶段:该地区地质构造活动比较活跃,多断层,裂隙发育,湖水易下渗流失;因湖底基岩为大面积的石灰岩,易被溶蚀而导致湖水沿溶洞或地下暗河渗漏。再积水阶段:因1857年连续40余天的降水,山洪暴发,挟带大量树干、树根和沙泥、石块等碎屑物质在湖底沉积,堵塞了原有的漏水通道,导致该地再度积水成湖。(3)净化水质;为鱼、虾等水生动物提供食物及良好的栖息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解析第(1)题,地壳运动以垂直下降为主。读草海地区地质构造剖面图可知,砂土层和黏土层呈大面积水平分布,地层没有发生弯曲,是水平状态,说明没有受到明显挤压,因此地壳没有发生水平运动,以垂直下降为主。第(2)题,根据草海地区地质构造剖面图可知,草海盆地是背斜谷,由于地壳下降,地势变低洼,成为集水区,接纳周边的地表径流,积水成湖。由于草海地区石灰岩广布,构造运动剧烈,岩层容易发生断裂,多发育断层、裂隙,湖水易沿岩层裂隙下渗流失;且湖底基岩为大面积的石灰岩,易与水发生反应被溶蚀而导致湖水沿溶洞或地下暗河渗漏。因1857年连续40余天的降水,山洪暴发,挟带大量树干、树根和沙泥、石块等碎屑物质在湖底沉积,堵塞了原有的漏水通道,导致该地再度积水成湖。第(3)题,草海中水生植物作为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吸附污染物、净化水质;可以为鱼、虾等水生动物提供食物及良好的栖息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考点规范练15鲁教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白河河湾中,草本植被最可能位于,珊瑚礁坡脊,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该河谷的发育过程主要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考点规范练12鲁教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辽东湾海湾封冻会导致,图示海域水温分布的总体特征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考点规范练10鲁教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图示辐合带的主要分布区有,乙图所示季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