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语文试题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458512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山东省德州市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语文试题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458512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山东省德州市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语文试题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458512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山东省德州市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德州市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语文试题,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基础乐园,阅读交流,阅读理解,习作天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山东省德州经开区小升初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每组词语中加横线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炽热(zhì)抽噎(yē)分外(fēn)鸿鹄之志(hú)
B.嘟囔(nāng)吞噬(shì)教诲(huǐ)头晕目眩(yūn)
C.捕捉(bǔ)刚劲(jìn)偏颇(pō)万象更新(gēng)
D.缀满(zhuì)惬意(qiè)黄焖鸡(mèn)重见天日(chó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拨弄 挪移 唯恐 五湖四海
B.通宵 机杼 绞邢 见微知著
C.严竣 缰绳 觉察 翻箱到柜
D.熬粥 慈祥 书藉 司空见贯
3.下面加点字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A.声泪俱下(都) 过犹不及(达到) 昔我往矣(从前,指出征时)
B.走马观花(奔跑) 自愧弗如(不) 才始送春归(方才)
C.不以为然(这样) 赴汤蹈火(热水) 孰为汝多知乎(同“智”,智慧)
D.游园不值(值得) 终日不成章(花纹) 任尔东西南北风(任凭)
4.下列句子中名言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相处的时间长了,我们自然就知道她的人品了。
B.老师经常用“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教导我们,要想文采出众,就得下苦功夫。
C.魏格纳在地质科学上做出的贡献远胜于他的老师,正所谓“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看来,我们要少读书,重要的是多听别人讲道理。
5.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
B.“嫦娥五号”搭载的40克太空稻种,在今年三月份离开温室,移栽田间了。
C.“红领巾寻访百年路”活动后,要好好学习,传承红色精神,争做新时代好少年。
D.通过“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的努力,使中国第一例肝脏外科手术顺利完成。
6.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
A.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发展,祖国大地万象更新。
B.见微知著,从身边的小事中我们就能感受到祖国的强大。
C.学习汉文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的新潮流,简直令人不可思议。
D.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了祖国的繁荣与人民的幸福,他们是死得其所的。
7.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北京的春节》是巴金先生写的,在选材与详略的处理方面,让人印象深刻。
B.《十六年前的回忆》用倒叙的方式,通过反复强调父亲的忌日,表达作者对父亲的思念之情。
C.在《鲁滨逊漂流记》中,我们认识了一个乐观向上、安于现状的鲁滨逊。
D.《竹石》和《石灰吟》一样,都是托物言志的诗,就连所托之“物”与表达的志向也是一样。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阅读的时候,我们既要读进去,也要根据所读内容想开去。
B.小说中的人物直接描写、环境的渲染、故事情节的发展,都可以用来塑造人物形象。
C.读文章时,与阅读目的关联性不强的内容,不需要逐字逐句地读,这样可以提高阅读速度。
D.点面结合都是用来写大场面的,我们平时习作用不到。
9.在下面划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___________相信我们一定能不负先辈重托,强国有我!
①我们要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为报效祖国打好扎实基础。
②然后在实践中成长,面对各种艰难险阻,勇往直前,攻坚克难。
③想今朝,应如何珍惜幸福生活,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
④忆往昔,无数革命先辈浴血奋战,换来今天的和平岁月。
A.①②③④ B.④③①② C.①③④② D.④①②③
10.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六年的小学生活有酸、有甜、有苦、有辣……令人回味。
B.元宵的花灯形态各异:有的状如兔子,温柔可爱;有的形似长龙,威风凛凛。
C.“即兴发言要提前打腹稿,”老师提醒道:“想清楚先说什么,后说什么,重点说什么。”
D.“手举金箍棒一根,足踏云鞋皆相称”描写的是“西游记”中的人物——孙悟空。
二、基础乐园。
11.书法园地。文如其人,字如其人,请认真书写下面的名句,要求正确、端正、匀称、行款整齐。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荀周于事,不必循旧。
12.根据拼音和语境,在括号里写出正确的词语。
ㅤㅤ小学生活就像我们人生lǚ tú 中最美的一段航程,同学和老师bǐ cǐ 间充满了浓浓的情谊。我们一路chéng fēng pò làng ,既见证浪花的欢笑,又承受风雨的qīn xí ,尽管未来可能还会有更多的艰难与挫折,但是我们不忘zé rèn ,不会恐惧kǒng jù 。什么都不能阻止我们前进的步伐,因为我们相信,路在脚下!
13.心中有信仰。
ㅤㅤ为了民族解放事业,无数先烈浴血奋战、视死如归,正如司马迁所说:“人固有一死,或 ,或 。”;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 ”的民族气节;有革命者“粉骨碎身浑不怕, ”的精神写照。
14.诗中有民俗。
ㅤㅤ《寒食》这首诗描写了我国传统的 节习俗,我还知道《 》这首诗描写的是过 节(传统节日)时的情景。家乡的习俗可真不少,不同的习俗有不同的寓意:过年的时候吃鱼,寓意 。
15.文中有真情。
ㅤㅤ《匆匆》以细腻的描写感慨时光的流逝: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 ;默默时,便从 前过去;这些寻常之事让我们感受时光流逝的匆匆。苏轼笑看“溪水西流”,写道:“谁道人生无再少, ! 。”即将告别小学校园,我们更要珍惜时光,要告诫自己“少壮不努力, ”。生于红旗下,长在春风里,我们是长江之后浪,正如《荀子》中所言:“ 。”
16.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例: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展开想象仿写句子)
校园里空无一人, 。(安静的环境)
(2)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改成陈述句)
(3)毕业在即,难忘小学生活。李丽同学在知识竞赛中,王慧同学在诵读比赛中 ,张华同学在讲故事比赛中 。(横线上填入“夺得第一”意思的四字词语,不能重复。)
三、阅读交流。
17.ㅤㅤ六年时光,我们与书相伴。你最喜欢的一本书是《 》,书中令你印象深刻的人物是 。结合你的读书体验,试着对人物进行简要分析(至少写出人物的两个特点)。
四、阅读理解
18.文言文阅读
寇准读书
ㅤㅤ初,张咏在成都,闻寇准①入相,谓②其僚属③曰:“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
ㅤㅤ及④准遇咏,问曰:“何以教准?”咏徐⑤曰:“《霍光传》不可不读也。”准莫谕其意⑥,归,取而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
(摘自《宋史•寇准传》,有改动)
【注释】
①寇准:北宋政治家,景德元年任宰相。②谓:对……说。③僚属:同僚下属。④及:到了……的时候。⑤徐:慢慢地。 ⑥谕:明白。
(1)下列语句读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
B.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
C.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
D.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
(2)“取而读之”,“之”在文中指的是 。
(3)结合注释,写出下面这句话的意思。
咏徐曰:“《霍光传》不可不读也。”
(4)文中的寇准是个 的人。
19.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ㅤㅤChatGPT是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推出的一种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这是一种用于处理序列数据的模型,拥有语言理解和文本生成能力。尤其是它会通过连接大量的语料库来训练模型。这些语料库句含了真实世界中的对话,使得ChatGPT具备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还能根据聊天的上下文进行互动的能力。做到以与人类几乎无异的聊天场景进行交流。ChatGPT不单是聊天机器人,还能进行撰写邮件、视频脚本、文案、翻译、代码等任务。
(摘编自《百度百科》ChatGPT词条)
【材料二】
ㅤㅤ从ChatGPT现有能力来看,它还有很多局限。即使是它能够替代的那些工作,也并不是所有职位都可以被替代。它仍需要人来控制和下达指令,人工智能仍是以人为中心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AI和ChatGPT还在发展,在不断成长中,它可能在已经触及的领域发挥更大的影响,同时将触角深入一些新的领域。
面对ChatGPT,人类不需要恐慌。在人类历史长河里,机器替代人由来已久。但人类从来没有被完全替代,反而利用机器使自身生活更加美好。但人类需要警惕,在ChatGPT触及以及未触及的领域,人类需要更多发挥自身优势。
ㅤㅤ人类能够提出新的想法、创新、发明新技术和解决问题,这是ChatGPT所无法取代的。如果没有人的参与,ChatGPT无法进行从无到有的创新和创造。虽然ChatGPT可以处理自然语言并与人类进行交互,但它无法感受到快乐,悲伤、恐惧或爱,也就无法理解和回应情感上的需求。
(摘编自《ChatGPT可能替代谁的工作》,《第一财经》2023年2月)
(1)阅读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ChatGPT是一种自然语言处理工具。
B.作为聊天机器人,ChatGPT主要任务是为了与人类进行对话。
C.ChatGPT功能强大,可以替代人类的所有工作。
D.在语文学习中,我们可以利用ChatGPT提供背景知识,加深对课文内容的了解。
(2)ChatGPT的发展让我们知道了创新的重要性,正如《礼记》中所说的:苟日新, 。
(3)阅读【材料二】,请分点阐述ChatGPT无法代替人类工作的理由。(至少两点)
(4)一些专家担心,依赖聊天AI可能会损害学生自发思考和表达能力,聊天AI对于语文学习来说,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请说明理由。
20.现代文阅读
香椿的味道(李红霞)
ㅤㅤ①乡下老家,有许多野生的香椿树,一年一年滋生繁衍,零零散散地点缀满了乡村各个角落。我最爱吃香椿,总是一天三遍地看着房角那棵香椿树发呆,真想早日拿着钩子扒下嫩嫩的芽子吃个够。可我急,树不急,整日挺着干枯的枝桠在蓝天中显着它的沧桑与稳重,迟迟不吐芳香。
ㅤㅤ②一个灿烂的午后,忽然在和风中嗅到了丝丝清香。迫不及待地跑到树下,踮着脚尖,寻找蓝天中闪出的那些暗红。找到了!一簇簇短短的芽子,不知何时已经在干瘪的枝尖绽开了笑脸。那嫩嫩的芽子,被阳光穿透成靓丽的紫红,闪着淡淡的油光。
ㅤㅤ③不出几日,香椿芽已经长成了小丫头的冲天小瓣。坚在房角的长杆终于派上了用场。用铁丝弯成一个钩,绑在长杆上,就可以去扒那些垂涎已久的香椿了。站在房顶,长长地举起杆子,将那些可爱的芽子引入铁钩里,然后猛地一拧杆把儿,只听脆脆地“叭”一声,一簇香椿就应声飘落了下来。不一会儿,香椿已散落一地。
ㅤㅤ④于是,便怀抱这些香椿,吵着让母亲给我炸“香椿鱼儿”吃。母亲先是把这些香椿一片叶子一片叶子地择好、码好,然后洗净,放在盆里用温水加盐腌一下。这时,母亲就可以腾出手来准备面糊了。在碗里打两个鸡蛋,放入适量的面粉和水,搅匀,直至能在筷子上拉出丝就可以了。烧开油,取出腌好的香椿在面糊里裹一下,迅速放入滚烫的油锅里,只听“吱啦”的一声,那个裹了面糊的香椿,顿时翻滚着膨胀起来,成了焦黄颜色。
ㅤㅤ⑤一直站在旁边的我,早已被锅里的香椿鱼儿惹得大咽口水了。一出锅,就用手抓起来吃,烫得我直跺脚摇手。母亲乐了,拿出碗盛好递给我。我便乖乖地坐在灶前,稀溜稀溜地吃到肚圈,抹一把嘴上的油,跑着玩去了。等回来,又会吃上一大碗。
ㅤㅤ⑥夏天已近,香椿不能用来炸着吃了。母亲去摘那些稍微嫩一些的叶子,切碎,晒在太阳下,说是晒干后还可以吃。我不信,这怎么吃。炎炎夏日,母亲便取出那些干香椿,放在锅里用油炸一下,然后拌在黄瓜丝里,放上醋,浇在凉水浸过的面条上,一碗清凉喷香的凉面吃过,夏日的炎热一下子就在香椿的清香消失了。
ㅤㅤ⑦母亲知道我爱吃香椿,因此总是在春天里给我带来嫩香椿芽;过几天又会捎来一大包干香椿。于是我就一年都能吃到香椿了。生日长寿面里,浇上油炸香椿,那味道真是特别透了,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珍藏在香椿里的春天的味道。
(1)概括第①自然段的段意,下列说法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乡下老家有许多野生的香椿树。
B.乡村的各个角落都有香椿树。
C.“我”天天盼着吃香椿。
D.我最爱吃香椿。
(2)第⑦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下列说法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开门见山,引出下文
B.承上启下,过渡作用
C.照应开头,总结全文
D.照应题目,深化主题
(3)文章围绕“香椿”写了盼香椿、 、炸香椿、 等内容,充满浓浓的生活气息。
(4)读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体会表达效果(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①一簇簇短短的芽子,不知何时已经在干瘪的枝尖绽开了笑脸。
②母亲先是把这些香椿一片叶子、一片叶子地择好、码好,然后洗净,放在盆里用温水加盐腌一下。
(5)文章题目“香椿的味道”,你从中读懂了哪些味道?
五、习作天地。
21.
照片会因时间的流逝而泛黄,信件会因岁月的脚步而丢失,只有珍藏于心头的记忆会像美酒,愈久愈醇。有那么幸福的一刻,一直藏在我们的心中。如果说,岁月是繁星,那么那一刻就是天空中的明月。请以“那一刻,我真幸福”为题,写一篇文章,与大家分享你的幸福。
要求:①叙事具体,语句通顺,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②写一篇450字左右的作文,文中不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
22.ㅤㅤ中国人过春节已有四千年的历史。它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承载着中国人的情感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请发挥你的联想和想象,以“2100年春节的一天”为题,写一篇涵盖以下条件的文章。
ㅤㅤ要求:①有具体的节日场面描写。②通过具体的细节表现人物的特点、心情。
2023年山东省德州经开区小升初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2分)下列每组词语中加横线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炽热(zhì)抽噎(yē)分外(fēn)鸿鹄之志(hú)
B.嘟囔(nāng)吞噬(shì)教诲(huǐ)头晕目眩(yūn)
C.捕捉(bǔ)刚劲(jìn)偏颇(pō)万象更新(gēng)
D.缀满(zhuì)惬意(qiè)黄焖鸡(mèn)重见天日(chóng)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解答】A.有误,“炽热”的“炽”应读“chì”,指旺盛;热烈。“分外”的“分”应读“fèn”,指格外;超过平常。读“fēn”时,指区划开。
B.有误,“嘟囔”的“囔”应读“nang”,指不间断地小声自言自语。“教诲”的“诲”应读“huì”,指教导;诱导。
C.有误,“刚劲”的“劲”应读“jìng”,指坚强有力。读“jìn”时,指力气。
D.正确。
故选:D。
【点评】掌握汉语拼音,音节是中心,声韵调是基础,注意平时大量练习,熟能生巧。
2.(2分)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拨弄 挪移 唯恐 五湖四海
B.通宵 机杼 绞邢 见微知著
C.严竣 缰绳 觉察 翻箱到柜
D.熬粥 慈祥 书藉 司空见贯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根据平时的字词积累,结合具体语境,对每个语句中的字词进行分析完成即可。
【解答】A.正确。
B.有误,绞刑:用绳将犯人勒死或用绞架将犯人吊死。故“邢”错误,应为“刑”。
C.有误,严峻:严肃,厉害。故“竣”错误,应为“峻”。翻箱倒柜:形容彻底搜查或寻找。故“到”错误,应为“倒”。
D.有误,书籍:书的统称。故“藉”错误,应为“籍”。司空见惯:比喻常见之事,不足为奇。故“贯”错误,应为“惯”。
故选:A。
【点评】汉字辨析的方法:
①义辨法。通过掌握、分析词语的意思来辨析书写是否正确。
②形辨法。通过形声字的特点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形声字的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辨析字形提供了有利条件。
③语境辨析法。借助词语语境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特别是同音词语,只有结合语境或词语组合,才能准确而有效地找到与之匹配的形态。
3.(2分)下面加点字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A.声泪俱下(都) 过犹不及(达到) 昔我往矣(从前,指出征时)
B.走马观花(奔跑) 自愧弗如(不) 才始送春归(方才)
C.不以为然(这样) 赴汤蹈火(热水) 孰为汝多知乎(同“智”,智慧)
D.游园不值(值得) 终日不成章(花纹) 任尔东西南北风(任凭)
【答案】A
【分析】考查了词语解释和诗歌词句理解。认真阅读所给题目,根据平时的积累作答即可。
【解答】A.正确。
B.有误,“才始送春归”的“始”意思是刚开始。
C.有误,“不以为然”的“然”意思是对的。
D.有误,“游园不值”的“值”意思是遇到。
故选:A。
【点评】平时要多练习,多总结,作答时才能得心应手。
4.(2分)下列句子中名言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相处的时间长了,我们自然就知道她的人品了。
B.老师经常用“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教导我们,要想文采出众,就得下苦功夫。
C.魏格纳在地质科学上做出的贡献远胜于他的老师,正所谓“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看来,我们要少读书,重要的是多听别人讲道理。
【答案】D
【分析】考查了名言警句、谚语俗语及惯用语。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名言警句易于流传。
【解答】A.正确。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路途遥远,才可以知道马的脚力高低;经历的事情多了,时间长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善恶好歹。
B.正确。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读书时应该好好下一番苦功夫,书中的每个字都价值千金。
C.正确。“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出自《荀子》,意思是: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草更深。这句话比喻学生如果能用功研究学问,坚持不懈地努力,就可以比他的老师更有成就。
D.有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与对方交谈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受益良多,胜过读许多年的书。“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所蕴含的道理与语境“我们要少读书,重要的是多听别人讲道理”不符。
故选:D。
【点评】名言警句是语言艺术中的瑰宝,历来深受人们的喜爱。人们在反复品味之余,要做好手抄笔录,作为激励、鞭策自己的座右铭。
5.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
B.“嫦娥五号”搭载的40克太空稻种,在今年三月份离开温室,移栽田间了。
C.“红领巾寻访百年路”活动后,要好好学习,传承红色精神,争做新时代好少年。
D.通过“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的努力,使中国第一例肝脏外科手术顺利完成。
【答案】B
【分析】考查了修改病句。修改病句是对句子的结构和含义理解的综合能力的考查。完成时要细心分析所给句子,找出病因后对症下药,进行修改。
【解答】A.有语病,分句间是转折关系,可以用“尽管……还……”相连。
B.没有语病。
C.有语病,缺少主语,添加“我们”。
D.有语病,缺少主语,去掉“使”。
故选:B。
【点评】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子成分残缺、词语搭配不当、语意重复啰嗦、词序不对、前后矛盾、语意含混或错误、不合逻辑、乱用关联词语。
6.(2分)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
A.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发展,祖国大地万象更新。
B.见微知著,从身边的小事中我们就能感受到祖国的强大。
C.学习汉文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的新潮流,简直令人不可思议。
D.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了祖国的繁荣与人民的幸福,他们是死得其所的。
【答案】C
【分析】考查了成语的正确使用。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定型的词。成语多为四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
【解答】A、B、D正确。
C.不正确,不可思议:指思想言语所不能达到的境界。后来形容无法想象,很难理解。与语境不相符。
故选:C。
【点评】平时要注意成语的积累,注意理解成语的意思并分类记忆,并要学以致用。
7.(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北京的春节》是巴金先生写的,在选材与详略的处理方面,让人印象深刻。
B.《十六年前的回忆》用倒叙的方式,通过反复强调父亲的忌日,表达作者对父亲的思念之情。
C.在《鲁滨逊漂流记》中,我们认识了一个乐观向上、安于现状的鲁滨逊。
D.《竹石》和《石灰吟》一样,都是托物言志的诗,就连所托之“物”与表达的志向也是一样。
【答案】B
【分析】考查了课文的理解。课文的理解培养了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要求我们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
【解答】A.有误,《北京的春节》作者是老舍。
B.正确。
C.有误,《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代表作,其主要人物鲁演逊在困难面前不悲观,绝望,也不对生活抱有任何不切实际的们想,而是脚踏实地地去战胜困难,用自己的行动来达到目的。其与困难抗争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D.有误,《石灰吟》僧吟石灰的被炼过程,表现了作者不避千难万险,勇于自我牺牲,以保持忠诚清白品格的可贵精神。《竹石》托岩竹的坚初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诤的骨气。它们都是借物言志的诗。所托之“物”不同。
故选:B。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8.(2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阅读的时候,我们既要读进去,也要根据所读内容想开去。
B.小说中的人物直接描写、环境的渲染、故事情节的发展,都可以用来塑造人物形象。
C.读文章时,与阅读目的关联性不强的内容,不需要逐字逐句地读,这样可以提高阅读速度。
D.点面结合都是用来写大场面的,我们平时习作用不到。
【答案】D
【分析】考查了阅读策略和方法、写作手法。写作手法指写作中使作品更好的艺术表现手法:包括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方面。表达方式:是指写文章时所采用的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介绍事物事理的方式手段。修辞手法:也叫修辞方法,是指在写作过程中,对所使用的语言进行修饰、加工、润色,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写作方法:也叫表现手法,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和技巧。可在阅读中进行揣摩和领悟。
【解答】A、B、DC法正确。
D.说法不正确。点面结合不仅是用来写大场面的,也能描写小场面。
故选:D。
【点评】要想掌握好写作方法,必须在习作中多尝试,多练习,就会熟能生巧,就会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9.(2分)在下面划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___________相信我们一定能不负先辈重托,强国有我!
①我们要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为报效祖国打好扎实基础。
②然后在实践中成长,面对各种艰难险阻,勇往直前,攻坚克难。
③想今朝,应如何珍惜幸福生活,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
④忆往昔,无数革命先辈浴血奋战,换来今天的和平岁月。
A.①②③④ B.④③①② C.①③④② D.④①②③
【答案】B
【分析】考查了句子的排序。语句排序要求考生根据语句隐含的信息,将几个打乱顺序的语句重新排序,从而使文段表达流畅,完整通顺。
【解答】按照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排列,先写“忆往昔,无数革命先辈浴血奋战,换来今天的和平岁月”,再写“没想今朝,应如何珍惜幸福生活,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接着写“我们要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为报效祖国打好扎实基础”,最后写“然后在实践中成长,面对各种艰难险阻,勇往直前,攻坚克难”。
故选:B。
【点评】将几个语句初步排成了片段,这时要将它们连起来读一读,看语意是否连贯,有没有不对劲的地方,如果有,及时调整,直到感觉流畅为止。
10.(2分)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六年的小学生活有酸、有甜、有苦、有辣……令人回味。
B.元宵的花灯形态各异:有的状如兔子,温柔可爱;有的形似长龙,威风凛凛。
C.“即兴发言要提前打腹稿,”老师提醒道:“想清楚先说什么,后说什么,重点说什么。”
D.“手举金箍棒一根,足踏云鞋皆相称”描写的是“西游记”中的人物——孙悟空。
【答案】B
【分析】考查了标点符号。要根据句子中的关键词提示判断标点符号的用法是否恰当。
【解答】A.有误,句子间的一般停顿用逗号即可,如:六年的小学生活有酸,有甜,有苦,有辣……令人回味。
B.正确。
C.有误,提示语在中间,后面用逗号,如:“即兴发言要提前打腹稿,”老师提醒道,“想清楚先说什么,后说什么,重点说什么。”
D.有误,“西游记”是书名,应用书名号,如:“手举金箍棒一根,足踏云鞋皆相称”描写的是《西游记》中的人物——孙悟空。
故选:B。
【点评】平时要多练习,多总结,作答时才能得心应手。
二、基础乐园。
11.(4分)书法园地。文如其人,字如其人,请认真书写下面的名句,要求正确、端正、匀称、行款整齐。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荀周于事,不必循旧。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荀周于事,不必循旧。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所学汉字的书写能力。认真抄写题目中句子,将字写工整、正确、舒展、美观。
【解答】故答案为: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荀周于事,不必循旧。
【点评】写好汉字是终生学习与发展的一项必备技能,小学生养成书写规范的习惯,对我们的成长以及未来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12.(6分)根据拼音和语境,在括号里写出正确的词语。
ㅤㅤ小学生活就像我们人生lǚ tú 旅途 中最美的一段航程,同学和老师bǐ cǐ 彼此 间充满了浓浓的情谊。我们一路chéng fēng pò làng 乘风破浪 ,既见证浪花的欢笑,又承受风雨的qīn xí 侵袭 ,尽管未来可能还会有更多的艰难与挫折,但是我们不忘zé rèn 责任 ,不会恐惧kǒng jù 恐惧 。什么都不能阻止我们前进的步伐,因为我们相信,路在脚下!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考查了看拼音写词语。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词语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
【解答】故答案为:
旅途 彼此 乘风破浪 侵袭 责任 恐惧
【点评】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一是要正确拼读所给音节,二是要会正确书写相应的词语。
13.心中有信仰。
ㅤㅤ为了民族解放事业,无数先烈浴血奋战、视死如归,正如司马迁所说:“人固有一死,或 重于泰山 ,或 轻于鸿毛 。”;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的民族气节;有革命者“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的精神写照。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考查了古诗文默写、名言警句。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名言警句易于流传。
【解答】“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司马光的名句,意思是:人生本来就有一死,但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的却比鸿毛还轻。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出自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全诗为: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出自于谦的《石灰吟》,全诗为: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故答案为:
重于泰山 轻于鸿毛 留取丹心照汗青 要留清白在人间
【点评】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14.(4分)诗中有民俗。
ㅤㅤ《寒食》这首诗描写了我国传统的 清明 节习俗,我还知道《 元日 》这首诗描写的是过 春节 节(传统节日)时的情景。家乡的习俗可真不少,不同的习俗有不同的寓意:过年的时候吃鱼,寓意 年年有余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课外知识的积累与搜集,重点考查了学生对于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了解。结合平时的学习与积累完成,不会的可上网查阅资料。中国的传统节日很多,如:春节、端午节等,通过课内所学或课后查工具书、上网查阅有关资料列举一种简单介绍即可。
【解答】我知道的描写节日习俗的古诗有《寒食》,这首诗写的是寒食节。“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元日》,写的是传统节日春节。“鱼”与“余”读音相同,故过年的时候吃鱼寓意年年有余。
故答案为:
清明 元日 春节 年年有余。
【点评】在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我们要注重课外知识的积累与搜集,丰富我们的知识储备,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15.(6分)文中有真情。
ㅤㅤ《匆匆》以细腻的描写感慨时光的流逝: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 饭碗里过去 ;默默时,便从 凝然的双眼 前过去;这些寻常之事让我们感受时光流逝的匆匆。苏轼笑看“溪水西流”,写道:“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 休将白发唱黄鸡 。”即将告别小学校园,我们更要珍惜时光,要告诫自己“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生于红旗下,长在春风里,我们是长江之后浪,正如《荀子》中所言:“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考查了古诗文默写、现代诗文默写、名言警句。古诗文默写要求熟读熟记,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多读多听多说多写。
【解答】出自朱自清的《匆匆》,原文: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出自苏轼的《浣溪沙》,全词为: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出自汉乐府的《长歌行》,全诗为: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出自《荀子》,意思是: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草更深。这句话比喻学生如果能用功研究学问,坚持不懈地努力,就可以比他的老师更有成就。
故答案为:
饭碗里过去 凝然的双眼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老大徒伤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点评】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16.(7分)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例: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展开想象仿写句子)
校园里空无一人, 安静得仿佛地上掉了一根针都能听得到 。(安静的环境)
(2)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改成陈述句)
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不能离开。
(3)毕业在即,难忘小学生活。李丽同学在知识竞赛中,王慧同学在诵读比赛中 摘得桂冠 ,张华同学在讲故事比赛中 喜获金牌 。(横线上填入“夺得第一”意思的四字词语,不能重复。)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考查了句子仿写、近义词和改写句子。句子仿写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写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
【解答】(1)例句是夸张句,仿写时注意。
(2)把“哪能离开”改为“不能离开”,句尾用句号。
(3)写出“夺得第一”的意思的词语即可。
故答案为:
(1)安静得仿佛地上掉了一根针都能听得到;
(2)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不能离开。
(3)摘得桂冠 喜获金牌。
【点评】仿写句子要求我们弄清例句的句式特点、语气等,仿写时要注意句子结构形式的高度一致。
三、阅读交流。
17.ㅤㅤ六年时光,我们与书相伴。你最喜欢的一本书是《 汤姆•索亚历险记 》,书中令你印象深刻的人物是 主人公汤姆•索亚 。结合你的读书体验,试着对人物进行简要分析(至少写出人物的两个特点)。
(1)汤姆•索亚天真活泼,敢于探险,意志坚定。(2)追求自由,不堪忍受束缚个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干一番英雄事业。
【答案】汤姆•索亚历险记 主人公汤姆•索亚
(1)汤姆•索亚天真活泼,敢于探险,意志坚定。(2)追求自由,不堪忍受束缚个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干一番英雄事业。
【分析】考查了推荐介绍。完成此类题目要注意分析所给材料,明确交际的内容,然后组织语言。
【解答】按要求写出自己喜欢的一本书,书中印象深刻的人物及特点。
故答案为:
汤姆•索亚历险记 主人公汤姆•索亚
(1)汤姆•索亚天真活泼,敢于探险,意志坚定。(2)追求自由,不堪忍受束缚个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干一番英雄事业。
【点评】推荐介绍是小学语文中常见的题型,对于增强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交际能力,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很有帮助。
四、阅读理解
18.文言文阅读
寇准读书
ㅤㅤ初,张咏在成都,闻寇准①入相,谓②其僚属③曰:“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
ㅤㅤ及④准遇咏,问曰:“何以教准?”咏徐⑤曰:“《霍光传》不可不读也。”准莫谕其意⑥,归,取而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
(摘自《宋史•寇准传》,有改动)
【注释】
①寇准:北宋政治家,景德元年任宰相。②谓:对……说。③僚属:同僚下属。④及:到了……的时候。⑤徐:慢慢地。 ⑥谕:明白。
(1)下列语句读法正确的一项是 C 。
A.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
B.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
C.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
D.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
(2)“取而读之”,“之”在文中指的是 《霍光传》 。
(3)结合注释,写出下面这句话的意思。
咏徐曰:“《霍光传》不可不读也。”
张咏慢慢地说:“《霍光传》不能不去看啊。”
(4)文中的寇准是个 宽容大度、谦虚谨慎、不耻下问 的人。
【答案】(1)C;
(2)《霍光传》;
(3)张咏慢慢地说:“《霍光传》不能不去看啊。”
(4)宽容大度、谦虚谨慎、不耻下问。
【分析】参考译文:
起初,张咏在成都做官,听说寇准做了宰相,就对自己的同僚下属说:“寇准是少见的人才,可惜他知识学问不够啊。”等到寇准出使到陕西的时候,恰好张咏从成都被罢官回来,寇准隆重设宴,准备酒食款待张咏。张咏将要离开的时候,寇准把他一直送到郊外,寇准问他:“您有什么话要教导我吗?”张咏慢慢地说:“《霍光传》不能不去看啊。”寇准没有领会到他的意思,回去以后拿出《霍光传》来看,看到里面有“不学无术”这句话的时候,才明白过来。笑着说:“这是张公在教导我啊。”
【解答】(1)考查了对句子节奏的理解。结合句意理解,句意:寇准是少见的人才,可惜他知识学问不够啊。应划为: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故选C。
(2)考查了解释重点字。“取而读之”意思是拿出《霍光传》来看,“之”在文中指的是《霍光传》。
(3)考查了翻译句子。翻译古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与意译相结合。句意:张咏慢慢地说:“《霍光传》不能不去看啊。”
(4)考查了对人物形象分析。联系古文内容可知,寇准具有宽容大度、谦虚谨慎、不耻下问等品质。
故答案为:
(1)C;
(2)《霍光传》;
(3)张咏慢慢地说:“《霍光传》不能不去看啊。”
(4)宽容大度、谦虚谨慎、不耻下问。
【点评】语文高年级对文言文的考查频率较高,不管做文言文有关的哪些题型,都需要读者先了解古文的意思,再理解古文的情感,最后根据古文意思和情感做题。
19.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ㅤㅤChatGPT是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推出的一种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这是一种用于处理序列数据的模型,拥有语言理解和文本生成能力。尤其是它会通过连接大量的语料库来训练模型。这些语料库句含了真实世界中的对话,使得ChatGPT具备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还能根据聊天的上下文进行互动的能力。做到以与人类几乎无异的聊天场景进行交流。ChatGPT不单是聊天机器人,还能进行撰写邮件、视频脚本、文案、翻译、代码等任务。
(摘编自《百度百科》ChatGPT词条)
【材料二】
ㅤㅤ从ChatGPT现有能力来看,它还有很多局限。即使是它能够替代的那些工作,也并不是所有职位都可以被替代。它仍需要人来控制和下达指令,人工智能仍是以人为中心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AI和ChatGPT还在发展,在不断成长中,它可能在已经触及的领域发挥更大的影响,同时将触角深入一些新的领域。
面对ChatGPT,人类不需要恐慌。在人类历史长河里,机器替代人由来已久。但人类从来没有被完全替代,反而利用机器使自身生活更加美好。但人类需要警惕,在ChatGPT触及以及未触及的领域,人类需要更多发挥自身优势。
ㅤㅤ人类能够提出新的想法、创新、发明新技术和解决问题,这是ChatGPT所无法取代的。如果没有人的参与,ChatGPT无法进行从无到有的创新和创造。虽然ChatGPT可以处理自然语言并与人类进行交互,但它无法感受到快乐,悲伤、恐惧或爱,也就无法理解和回应情感上的需求。
(摘编自《ChatGPT可能替代谁的工作》,《第一财经》2023年2月)
(1)阅读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ChatGPT是一种自然语言处理工具。
B.作为聊天机器人,ChatGPT主要任务是为了与人类进行对话。
C.ChatGPT功能强大,可以替代人类的所有工作。
D.在语文学习中,我们可以利用ChatGPT提供背景知识,加深对课文内容的了解。
(2)ChatGPT的发展让我们知道了创新的重要性,正如《礼记》中所说的:苟日新, 日日新,又日新 。
(3)阅读【材料二】,请分点阐述ChatGPT无法代替人类工作的理由。(至少两点)
①ChatGPT无法进行从无到有的创新和创造,缺乏创造力。②ChatGPT无法感受到情感,无法理解和回应情感上的需求。
(4)一些专家担心,依赖聊天AI可能会损害学生自发思考和表达能力,聊天AI对于语文学习来说,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请说明理由。
我认为聊天AI对于语文学习来说,利大于弊。首先,它可以提供背景知识,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其次,聊天AI可以和学生进行互动,增加学生的语言表达机会,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答案】(1)C;
(2)日日新,又日新;
(3)①ChatGPT无法进行从无到有的创新和创造,缺乏创造力。②ChatGPT无法感受到情感,无法理解和回应情感上的需求。
(4)我认为聊天AI对于语文学习来说,利大于弊。首先,它可以提供背景知识,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其次,聊天AI可以和学生进行互动,增加学生的语言表达机会,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分析】材料一介绍了ChatGPT是什么;材料二介绍了ChatGPT的局限性。
【解答】(1)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A、B、D正确。C.有误,根据材料二“即使是它能够替代的那些工作,也并不是所有职位都可以被替代”可知,题干中“可以替代人类的所有工作”的说法错误。故选C。
(2)考查了名言警句。根据题干提示和日常积累的名言警句补全句子即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选自中国儒家经典——《礼记•大学》,该章为《大学》的第三章,意思是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比喻从勤于省身和动态的角度来强调及时反省和不断革新,加强思想革命化的这一关键行为。
(3)考查了概括材料内容的能力。根据材料二“人类能够提出新的想法、创新、发明新技术和解决问题,这是ChatGPT所无法取代的。如果没有人的参与,ChatGPT无法进行从无到有的创新和创造。虽然ChatGPT可以处理自然语言并与人类进行交互,但它无法感受到快乐,悲伤、恐惧或爱,也就无法理解和回应情感上的需求”可知,ChatGPT无法代替人类工作的理由可概括为:
(4)考查了开放探究能力。首先表明观点,然后组织语言合理作答即可。答案不唯一。
故答案为:
(1)C;
(2)日日新,又日新;
(3)①ChatGPT无法进行从无到有的创新和创造,缺乏创造力。②ChatGPT无法感受到情感,无法理解和回应情感上的需求。
(4)我认为聊天AI对于语文学习来说,利大于弊。首先,它可以提供背景知识,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其次,聊天AI可以和学生进行互动,增加学生的语言表达机会,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点评】完成此类题目一般分为以下几步:
1.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
2.了解短文后,带着问题读短文,可边读边做。
3.深入了解主题,完成拓展。
20.现代文阅读
香椿的味道(李红霞)
ㅤㅤ①乡下老家,有许多野生的香椿树,一年一年滋生繁衍,零零散散地点缀满了乡村各个角落。我最爱吃香椿,总是一天三遍地看着房角那棵香椿树发呆,真想早日拿着钩子扒下嫩嫩的芽子吃个够。可我急,树不急,整日挺着干枯的枝桠在蓝天中显着它的沧桑与稳重,迟迟不吐芳香。
ㅤㅤ②一个灿烂的午后,忽然在和风中嗅到了丝丝清香。迫不及待地跑到树下,踮着脚尖,寻找蓝天中闪出的那些暗红。找到了!一簇簇短短的芽子,不知何时已经在干瘪的枝尖绽开了笑脸。那嫩嫩的芽子,被阳光穿透成靓丽的紫红,闪着淡淡的油光。
ㅤㅤ③不出几日,香椿芽已经长成了小丫头的冲天小瓣。坚在房角的长杆终于派上了用场。用铁丝弯成一个钩,绑在长杆上,就可以去扒那些垂涎已久的香椿了。站在房顶,长长地举起杆子,将那些可爱的芽子引入铁钩里,然后猛地一拧杆把儿,只听脆脆地“叭”一声,一簇香椿就应声飘落了下来。不一会儿,香椿已散落一地。
ㅤㅤ④于是,便怀抱这些香椿,吵着让母亲给我炸“香椿鱼儿”吃。母亲先是把这些香椿一片叶子一片叶子地择好、码好,然后洗净,放在盆里用温水加盐腌一下。这时,母亲就可以腾出手来准备面糊了。在碗里打两个鸡蛋,放入适量的面粉和水,搅匀,直至能在筷子上拉出丝就可以了。烧开油,取出腌好的香椿在面糊里裹一下,迅速放入滚烫的油锅里,只听“吱啦”的一声,那个裹了面糊的香椿,顿时翻滚着膨胀起来,成了焦黄颜色。
ㅤㅤ⑤一直站在旁边的我,早已被锅里的香椿鱼儿惹得大咽口水了。一出锅,就用手抓起来吃,烫得我直跺脚摇手。母亲乐了,拿出碗盛好递给我。我便乖乖地坐在灶前,稀溜稀溜地吃到肚圈,抹一把嘴上的油,跑着玩去了。等回来,又会吃上一大碗。
ㅤㅤ⑥夏天已近,香椿不能用来炸着吃了。母亲去摘那些稍微嫩一些的叶子,切碎,晒在太阳下,说是晒干后还可以吃。我不信,这怎么吃。炎炎夏日,母亲便取出那些干香椿,放在锅里用油炸一下,然后拌在黄瓜丝里,放上醋,浇在凉水浸过的面条上,一碗清凉喷香的凉面吃过,夏日的炎热一下子就在香椿的清香消失了。
ㅤㅤ⑦母亲知道我爱吃香椿,因此总是在春天里给我带来嫩香椿芽;过几天又会捎来一大包干香椿。于是我就一年都能吃到香椿了。生日长寿面里,浇上油炸香椿,那味道真是特别透了,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珍藏在香椿里的春天的味道。
(1)概括第①自然段的段意,下列说法最准确的一项是 C 。
A.乡下老家有许多野生的香椿树。
B.乡村的各个角落都有香椿树。
C.“我”天天盼着吃香椿。
D.我最爱吃香椿。
(2)第⑦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下列说法最准确的一项是 D 。
A.开门见山,引出下文
B.承上启下,过渡作用
C.照应开头,总结全文
D.照应题目,深化主题
(3)文章围绕“香椿”写了盼香椿、 扒香椿(摘香椿) 、炸香椿、 吃香椿 等内容,充满浓浓的生活气息。
(4)读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体会表达效果(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①一簇簇短短的芽子,不知何时已经在干瘪的枝尖绽开了笑脸。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用“绽开了笑脸”写香椿芽,赋予香椿芽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香椿芽在枝尖绽放时的勃勃生机,表现了作者看到香椿发芽时愉快的心情。
②母亲先是把这些香椿一片叶子、一片叶子地择好、码好,然后洗净,放在盆里用温水加盐腌一下。
表现了母亲做事利落、勤劳能干的特点。
(5)文章题目“香椿的味道”,你从中读懂了哪些味道?
“香椿的味道”,包括母爱的温暖、童年的快乐、故乡的眷恋,还有那独特的春天的味道。
【答案】(1)C;
(2)D;
(3)扒香椿(摘香椿) 吃香椿;
(4)①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用“绽开了笑脸”写香椿芽,赋予香椿芽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香椿芽在枝尖绽放时的勃勃生机,表现了作者看到香椿发芽时愉快的心情。
②表现了母亲做事利落、勤劳能干的特点。
(5)“香椿的味道”,包括母爱的温暖、童年的快乐、故乡的眷恋,还有那独特的春天的味道。
【分析】这篇文章以“香椿”为线索展开叙述。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①),写春天来临,我盼望着香椿芽的出现;第二部分(②~③),写香椿芽逐渐长大,我用长杆将它们扒下来;第三部分(④),写母亲为我做炸香椿;第四部分(5~⑦),写我大口的吃炸香椿,以及母亲为我将它们晒干了可以在四季随意地吃。文章充满浓浓的生活气息,表现了作者对母亲、对故乡的爱。
【解答】(1)本题考查对选文内容的理解。第①自然段写春天来临,我盼望着香椿芽的出现,表现了“我”天天盼着吃香椿。故选C。
(2)本题考查对段落语句的作用分析。某一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就是指该段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内容上有点明文章中心主旨、画龙点睛等作用;而结构上通常有总领全文、承上启下、照应前文等作用。细读第⑦段可知,从内容上看,本段记叙的是母亲知道“我”爱吃香椿,就总会在春天里给“我”带来香椿,不管是嫩香椿,还是干香椿,“我”一年总能吃到。过生日的时候,还会吃上油炸香椿。这些内容表现了“我”对香椿的喜爱和一年都能吃到香椿的满足,表现了母亲对“我”的爱,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在结构上,第⑦段为本文的末段,起到总结全文,“那味道真是特别透了,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珍藏在香椿里的春天的味道”再次提到味道,与文章题目和首段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故选D。
(3)本题考查写作思路的梳理与内容概括。结合内容,“盼香椿”对应第①②段;根据第③段“用铁丝弯成一个钩,绑在长杆上,就可以去扒那些垂涎已久的香椿了”,可概括为:扒香椿;根据第④段“烧开油,取出腌好的香椿在面糊里裹一下,迅速放入滚烫的油锅里,只听‘吱啦’的一声,那个裹了面糊的香椿,顿时翻滚着膨胀起来,成了焦黄颜色”,可概括为:炸香椿;根据第⑤段“一出锅,就用手抓起来吃,烫得我直跺脚摇手。母亲乐了,拿出碗盛好递给我。我便乖乖地坐在灶前,稀溜稀溜地吃到肚圆,抹一把嘴上的油,跑着玩去了”,可概括为:吃香椿。
(4)考查了赏析句子。①“一簇簇短短的芽子,不知何时已经在干瘪的枝尖绽开了笑脸”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用“绽开了笑脸”写香椿芽,赋予香椿芽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香椿芽在枝尖绽放时的勃勃生机,表现了作者看到香椿发芽时愉快的心情。
②“择好、码好”“洗”“放”“腌”等词语是对母亲动作的描写,这一系列的动作井然有序,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母亲做炸香椿鱼时动作的熟练。通过母亲这熟练的动作,表现了母亲做事利落、勤劳能干的特点。
(5)考查标题含义的理解。结合本文的内容来看,标题本义指香椿本身的味道,文章主要写了母亲为自己做香椿,自己童年时对香椿的痴迷,而且还是爱吃故乡的香椿,可以看出这里的味道,还包括母爱的温暖、童年的快乐、故乡的眷恋,还有那独特的春天的味道。
故答案为:
(1)C;
(2)D;
(3)扒香椿(摘香椿) 吃香椿;
(4)①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用“绽开了笑脸”写香椿芽,赋予香椿芽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香椿芽在枝尖绽放时的勃勃生机,表现了作者看到香椿发芽时愉快的心情。
②表现了母亲做事利落、勤劳能干的特点。
(5)“香椿的味道”,包括母爱的温暖、童年的快乐、故乡的眷恋,还有那独特的春天的味道。
【点评】阅读分析题是语文学科中常见的题目类型,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
五、习作天地。(30分)
21.习作。
照片会因时间的流逝而泛黄,信件会因岁月的脚步而丢失,只有珍藏于心头的记忆会像美酒,愈久愈醇。有那么幸福的一刻,一直藏在我们的心中。如果说,岁月是繁星,那么那一刻就是天空中的明月。请以“那一刻,我真幸福”为题,写一篇文章,与大家分享你的幸福。
要求:①叙事具体,语句通顺,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②写一篇450字左右的作文,文中不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次习作为命题的叙事作文,要求以“那一刻,我真幸福”为题,写一个自己难忘的幸福场景。结合题目可知,所写内容应选择一个难忘的瞬间,这一刻给你一种难忘的幸福体验,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你是否经历过这样的场景,选择一个印象深刻或最想表达的去写。这是一篇写事作文,写作时要将重点放在“那一刻”的叙述上,那一刻发生了什么事,你有什么深刻的幸福体验?你的收获是什么?注意叙事六要素,将事情叙述完整,叙述时要详略得当,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刻画人物;同时要注意用到学到的修辞手法及积累的好词佳句,将作文写得生动具体,让人印象深刻。
【解答】范文:
那一刻,我真幸福
“樱花飞舞的初春,半空中落英缤纷,蓝紫色桔梗,将画面清整。傍晚时分……”这是在一季春里发生的事,在别人看来,这事微不足道,理所当然,但是在我的眼里却是那么伟大、崇高!
小学时,父母们一般都很为自己的儿女操心:在学校吃得好不好,学习成绩有没有下降,同学之间有没有矛盾……因此,大多数父母都不放心自己的孩子在校吃饭,所以他们都是自己做饭、送饭给孩子们吃。当然,我也不例外。每天,我的母亲都会准时送饭来。
那一次上学,早晨的天空阴沉沉的,我也没多在意,直到中午,天空下起了滂沱大雨,我这才开始担心:母亲会不会来送饭呢?当我快要放弃希望的那一刻,我突然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母亲!她大步流星地向我走来,她走到了我的身边说:“玲,今天学得怎样啊?”我高兴地说:“妈,我考了一百!”妈妈语重心长的对我说:“不要骄傲啊!继续努力啊!”我接过饭盒,突然,一个画面顿时让我心中猛然一惊:母亲的手上长满了老茧,那是一双饱经风霜的老人的手,粗糙不已,再看看那张脸,没有一丝血色,显得苍白无力,此时我有一种想哭的冲动。妈妈温柔地对我说:“发什么呆呢,快吃吧,乘饭还热着。”我这才缓过神来,母亲拍了拍我的肩膀,笑意十足地对我说:“我走了。”母亲便头也不回,再一次走进了雨幕中,她的身影从我的视线中缓缓地消失。我鼻子一酸,一股热流止不住地从我脸上淌了下来……
放学后,雨过天晴,但我心中总觉得有一丝散不去的愁云。我打开家门,走进去大声的喊:“妈,我回来了。”没有人回应,我觉着奇怪,推开房门一看,母亲正躺在床上,我走到她身边,母亲说了一句:“回来啦。”声音显然有气无力,模糊不清。我马上意识到不对,摸了下额头,好烫!我赶紧给母亲去买药,在路上想:原来母亲中午是带病来给我送饭的,我居然连一句关心的话都没说……
夜晚,我躺在床上,看着天窗想了许久。母亲对子女的爱是多么平凡而又多么无私,可做子女的又有多少人能理解、感激?闭上眼睛,一股热泪从眼中再一次地涌出,我不想抹掉,只愿让它肆意地流着,流着……
那一刻,我哭了,那是感动的泪,理解的泪。
【点评】本文深情地追忆一件往事,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自己对母亲无比热爱与感激之情。其真挚的情感融会于字里行间,让人读之感动不已。让人沉浸在爱的柔波里,尽情地怀想起我们的母亲。
22.ㅤㅤ中国人过春节已有四千年的历史。它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承载着中国人的情感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请发挥你的联想和想象,以“2100年春节的一天”为题,写一篇涵盖以下条件的文章。
ㅤㅤ要求:①有具体的节日场面描写。②通过具体的细节表现人物的特点、心情。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为命题作文,要求以“2100年春节的一天”为题写一篇想象作文。中国人过春节已有四千年的历史。它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承载着中国人的情感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想想2100年春节的一天会发生怎样的故事,结果怎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选择自己最想表达的去写。写想象作文要以现实生活为依据,要合乎情理,不能胡编乱造。现实生活是孕育美丽的幻想和美好愿望的土壤,离开现实生活的想象就会变成空想,变成胡思乱想。写想象作文应和写记叙文一样,在写法上也要写“实”,要有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即用现实生活记叙文的方法去写未来的生活,让人读了有身临其境之感。写想象作文也要重视语言文字的表达,章法结构的组织,使人读起来能感到文通字顺,条理清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解答】范文:
2100年春节的一天
铃、铃、铃,新年的钟声敲响了。今年是2100年的春节,每个人的手上都拿着一个电子许愿机,大家在高兴地许愿。
突然,一个小男孩在哭。我跑去小男孩那,便问:“弟弟,干嘛哭了?爸爸妈妈呢?”这位天真的小男孩哭着说:“我的爸爸妈妈都不见了。”我在想:一位这么可爱的男孩他的爸爸妈妈怎么忍心丢下他呢?当我看见小男孩的手上拿着电子许愿机时,就好奇地问:
“你刚才许了一个什么的愿?”小男孩说:“希望爸爸妈妈以后不要在耳旁唠唠叨叨,他们真是很烦!”
当我看见其他小孩都没有父母在身边时,而且手上都拿着电子许愿机。我想他们一定是许了一个跟小男孩一模一样的愿。
我把所有不见了父母的小孩集中在一起,问:“你们告诉我,你们刚才许了一个什么的愿?”这群天真的小孩异口同声地说:“希望爸爸妈妈不在耳边唠叨!”听了他们的话以后,我对他们说:“你们是爸爸妈妈养大的,你们怎么可以这样对他们呢?他们出去打工,都是想你们健康成长呀!”这群孩子听了我的话以后后悔地低下头,我说:“你们想爸爸妈妈吗?”他们点点头。
我马上跑上我的“奔驰”小车往电子厂开去,我把这件事告诉了电子厂的董事长,董事长都很同情孩子们。他到仓库里拿出一批“后悔药”,他教了我怎么用以后,我急忙道谢。兴奋地往回走。
我把“后悔药”分给小孩们叫他们把“后悔药’插进电子许愿机里。对着电子许愿机说:“爸爸妈妈你们回来!”一会儿,这群孩子的父母回来了。他们纷纷地来给我道谢!
今年的春节我做了一件大善事,也第一次感受到亲情的温暖。
【点评】本文小作者结合自己平时的知识积累进行了合理的想象,写了在2100年春节“我”帮助所有不见了父母的小孩重新见到父母的事,语句通顺,结构完整,是一篇不错的习作。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2022-2023 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末阅读素养监测语文试题,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8分1.B 2.AC,23分9.塑料袋,21分 15.《鲁滨逊漂流记》,14分 21.,14分 25.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结合语境及拼音写词语,按照要求完成句子,根据课内外积累填空,根据课外阅读内容,完成下面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共8页。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