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学考复习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课件
展开两宋的政治和军事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三、宋与辽夏金的关系
典例1中国古代皇帝制度建立后,围绕集权与分权,官僚体制不断调整和变化。下列与“分宰相之权”相关联的是( )A.汉刺史制B.宋参知政事C.明内阁制D.清军机处
答案 B 解析 汉刺史制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故A项错误;宋参知政事的设立分割了宰相的行政权,故B项正确;从明太祖开始就废除宰相制度,故C、D两项错误。
辽夏金元的统治一、辽夏金元的政治
二、元朝的统治措施1.元朝修筑驿道,设立驿站;分设急递铺,负责传递公文。2.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中书省委派官员处理地方事务,称为行中书省,简称行省。行省辖区广阔,军政大权集中,提高了行政效率,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统一,是我国省制的开端;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3.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对于吐蕃地区,由直属中央政府的宣政院进行管理;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等管理军政事务,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在隶属福建晋江的澎湖设置巡检司,履行行政管理职能,以经略台湾。
三、元朝的民族关系1.民族的形成(1)蒙古族:蒙古原是漠北的一个游牧部落,铁木真统一草原后逐渐将其他部落融入其中。(2)回回: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移居中国,同汉、蒙古、畏兀儿等民族长期相处、不断通婚,逐渐被吸收、融合而形成我国回族的前身——回回。2.“四等人制”蒙古统治者在很多方面对不同民族采取差别对待措施,被后人概括为“四等人制”,四等人依次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
3.民族交融(1)14世纪中叶,农民起义爆发,元朝灭亡。以宫廷贵族为核心的一部分蒙古人退回草原。(2)大批留居内地的蒙古人、色目人等,逐渐与汉族相融合。
典例2 “和议成,立盟书,约以淮水中流画疆……岁奉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下列项中与该盟书签订时的政治形势相符合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答案 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立盟书,约以淮水中流画疆”体现的是1141年南宋与金订立绍兴和议的内容,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为界,南北对峙,当时在西北地区还存在西夏政权,该盟书签订时的政治形势与②符合,B项正确。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二、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典例3(2021年浙江1月学考)汴京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占定两廊,皆诸寺师姑卖绣作、领抹、花朵、珠翠头面、生色销金花样幞头帽子、特髻冠子、绦线之类”。材料反映了北宋( )A.已有定时一聚的庙会集市B.商业活动脱离了官吏监管C.大都市中存在繁荣的“草市”D.商人地位远比一般平民优越
答案 A 解析 材料体现了北宋时期庙会集市繁荣热闹的情形,反映了北宋时期已有定时一聚的庙会集市,A项正确;材料主要反映了北宋庙会的发展,不代表商业活动脱离了官吏监管,B项错误;材料主要反映了北宋庙会繁荣的情况,没有体现草市,草市主要在农村地区交通便利的地方发展,不符合题意,C项错误;材料反映了北宋时期已有定时一聚的庙会集市,没有涉及商人地位,无法得出商人地位远比一般平民优越的结论,D项错误。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一、儒学的复兴
三、科技1.三大发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重要贡献(1)雕版印刷已经相当普及,北宋工匠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2)火药被大量制造并用于军事,由燃烧型火器逐步发展为爆炸型火器和管形射击火器。(3)用人工磁化的方法造出了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2.沈括和郭守敬(1)沈括:北宋沈括所著《梦溪笔谈》记载和总结了当时的许多科技成果。(2)郭守敬:设计和监制多种天文观测仪器,编定新历法《授时历》,其中测定的数据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3.农学:元朝农学家王祯编撰的《农书》,集北方和南方的农业技术于一体。4.少数民族文字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复习专题三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学业水平复习专题三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课件,共5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识导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学考复习第14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学考复习第14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课件,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学考复习第13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学考复习第13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课件,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封君封臣制度,庄园经济,中古西欧的教会,俄罗斯,阿拉伯帝国,古代非洲文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