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合格考练习地理试题(四)含详解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58056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上海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合格考练习地理试题(四)含详解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58056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上海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合格考练习地理试题(四)含详解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58056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上海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合格考练习地理试题(四)含详解
展开上海市2023年高二地理合格考练习卷(四)
大气中常出现逆温现象。回答问题。
1. 出现逆温现象大气称为逆温层。逆温层( )
A 上冷下热 B. 上热下冷 C. 上下等温 D. 上下温度不定
2. 逆温层位于大气层的( )
A. 对流层 B. 平流层 C. 中间层 D. 热层
3. 下列有利于逆温现象形成的环境是( )
①白天②夜晚③有风④无风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4. 作图:下表为我国某气象观测站某日5次测得的近地面气温数据。
(1)据此在下图中添画5时、15时的气温垂直分布曲线(8时、12时、20时的气温垂直分布曲线已绘好)。
时间
温度/℃
高度/m
5时
8时
12时·
15时
20时
160
25.2
26
21
29
25.7
120
25
26
27.3
29.5
25.6
80
24.6
26
27.9
30.2
25.4
40
24
26
28.8
31.2
25.1
0
22.9
26
30.1
33.1
24.7
注:该日天气晴,东南风1—2级
(2)上述小题各个时刻中,逆温现象最显著的是( )
A. 5时 B. 12时 C. 15时 D. 20时(3)简答:说明上题判断的理由。
(4)简答:说明逆温现象往往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
5. 上海通常每年会遭遇不同程度的咸潮入侵。回答问题。
(1)读图,造成年平均盐度等值线向海洋一侧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
A. 大气降水 B. 长江口形状 C. 入海径流 D. 洋流
(2)作图:在上图中相应位置用曲线大致绘出咸潮入侵时盐度15.4‰等值线。
(3)青草沙水库位于长兴岛的( )
A 东北侧 B. 西北侧 C. 东南侧 D. 西南侧
(4)青草沙容易遭受咸潮入侵的季节是(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5)青草沙水库作为上海的水源地,取水直接来自( )
A. 长江 B. 黄浦江 C. 大气降水 D. 地下水
(6)填空:咸潮入侵对长江口沿海地区产生影响。一是河口附近地下水中的盐分会____,进而引起生态系统的变化;二是附近饮用水源的水质变____,对农业、工业也有不利影响。
(7)填空:青草沙水库防止咸潮入侵的做法是:咸潮来袭前,____;咸潮来袭时,____。
6. 土壤的成分复杂,不同土壤的性质有差异。回答问题。
实验1:将土块分成3份并编号。将1号土块用手捏碎,感觉到土块是潮湿的。将2号土块放入盛水的烧杯中,观察到水面有漂浮物,水中物质有沉降分层,土块中有气泡冒出。将3号土块放在坩埚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到土块冒烟,并闻到烧糊的气味。
(1)1号土块实验说明土壤中含有( )
A. 矿物质 B. 有机质 C. 水分 D. 空气
(2)2号土块实验中观察到漂浮物和物质沉降分层,说明该土壤( )
A. 为砂土 B. 为壤土 C. 为黏土 D. 颗粒有大有小
(3)实验1中,证明土壤中含有腐殖质的是( )
A. 1号土块实验 B. 2号土块实验 C. 3号土块实验 D. 均不能证明
材料:砂土质地疏松,蓄水能力弱;黏土质地致密、厚重,蓄水能力强;壤土质地介于黏土和砂土之间。
实验2:将上述1号土块捏碎后加入适量水,使其刚刚不黏手,放在手掌心搓成约3毫米粗的土条,再将其弯成约3厘米的圆环,观察到细条和环均是完整的,没有裂开或出现裂痕。
(4)根据实验2判断,该土壤大概率为( )
A. 砂土 B. 壤土 C. 黏土 D. 无法判断土壤质地
(5)连线:将土壤剖面的各土壤层与其正确的描述用直线连接起来。
土壤剖面各层名称 描述
①腐殖质层 a由有机残体组成
②有机质层 b由腐殖化有机质组成
③淀积层 c可溶性物质下渗,物质淋失
④淋溶层 d物质沉淀和集聚
⑤母质层 e很少或不含有机质
①____ ② ____③____ ④ ____ ⑤ ____
(6)上述小题土壤剖面各层从下到上的正确排序编号是( )
A. ①②③④⑤ B. ⑤④③②① C. ②①④③⑤ D. ⑤③④①②
(7)在盐渍化土壤区,通过深沟排水,调整地下水位,引淡水洗盐,可以改良土壤。这里,地下水位的变化是( )
A. 上升 B. 下降 C. 不变 D. 无法判断
(8)简答:土壤盐渍化是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土壤孔隙中的水分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的过程。说明上述小题地下水位的调整有利于治理土壤盐渍化的原因。7. 城镇化是人类历史进程的必然趋势。回答问题。
(1)户籍人口是指在当地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可以住在当地,也可以不住。常住人口是指在当地经常居住的人口,可以有当地户籍,也可以没有。若当地为人口净流入区,则一般来说( )
A. 户籍人口数量大于常住人口数量 B. 户籍人口数量小于常住人口数量
C. 户籍人口数量等于常住人口数量 D. 无法比较两者数量大小
(2)衡量一个地区的城镇化水平,通常使用( )
A. 城镇户籍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B. 城镇全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C. 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D. 城镇当地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3)我国的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低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这说明( )
A. 一部分农村人住在城市 B. 一部分城市人住在农村
C. 一部分农村人没在当地农村落户 D. 一部分城市人没在当地城市落户
(4)作图:2021年末,我国城镇化率约为64.7%,2016—2021年城镇化率增速(年均)约为1.9%。在下列坐标图中用直线绘出这两条均值线。
(5)作图:2021年末上海城镇化率为89.3%,2016—2021年城镇化率增速(年均)为0.007%。在上列坐标图中用一个黑点标出上海这两项数值。
(6)上海城镇化率、城镇化率增速的特点是( )
A. 低城镇化率、低增速 B. 高城镇化率、高增速
C. 低城镇化率、高增速 D. 高城镇化率、低增速
(7)城镇化过程大量吸纳乡村剩余劳动力,客观上使乡村人均资源占有水平( )
A. 提高 B. 降低 C. 不变 D. 产生变化
(8)简答:有人说,上述小题城镇化对乡村人均资源占有水平的影响并不一定是好事。请对此加以评价。
8. 美国乳畜带是北美最大农业生产专门化地区之一。回答问题。(1)作图:在下图正确位置填注“乳畜带”。
材料:①美国乳畜带纬度较高,年降水量在800—1000毫米之间,温度较低。②这里河湖众多,③地形破碎,④大部分地区土层薄,比较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⑤美国乳畜带接近美国老工业中心,东部是由波士顿到华盛顿的城市带,南部是五大湖沿岸的大工业城市,周围集中了约全国1/2的城市人口,拥有巨大的牛奶和奶制品消费市场。⑥这里农业机械化程度高,有专门的自动化挤奶设备,⑦还有来自西欧和北欧的移民饲养奶牛和种植牧草的先进经验和技术。⑧密集的高速公路和铁路,快捷、发达的航空运输,确保了牛奶和奶制品的及时运送。
(2)填表:将材料中句子的编号填入表中对应栏内,若无对应内容则填“无”。
表美国乳畜带农业区位因素与材料编号对应表
区位因素
材料编号
自然因素
气候
____
土壤
____
地形
____
水资源
____
社会经济因素
农业科技
____
市场需求
____
交通运输
____
劳动力
____
政策
____
上海市2023年高二地理合格考练习卷(四)
大气中常出现逆温现象。回答问题。
1. 出现逆温现象的大气称为逆温层。逆温层( )
A. 上冷下热 B. 上热下冷 C. 上下等温 D. 上下温度不定
2. 逆温层位于大气层的( )
A. 对流层 B. 平流层 C. 中间层 D. 热层
3. 下列有利于逆温现象形成的环境是( )
①白天②夜晚③有风④无风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1. B 2. A 3. D
【1题详解】
逆温层是指大气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增加的现象的层带,温度是上热下冷,B正确,CD错误。对流层温度是上冷下热,A错误。故选B。
【2题详解】
逆温层,是指大气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增加的现象的层带。对流层中气温一般随高度增加而降低,但由于气候和地形条件影响,有时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题详解】
夜晚地面降温快、大气降温慢,近地面大气降温快于高层大气,因此出现逆温天气;无风不利于热量交换,利于逆温存在,②④正确,①③错误。故选D。
【点睛】由于空气愈靠近地面,受地表的影响愈大,所以,离地面愈近,降温愈多,离地面愈远,降温愈少,因而形成了自地面开始的逆温。
4. 作图:下表为我国某气象观测站某日5次测得的近地面气温数据。
(1)据此在下图中添画5时、15时的气温垂直分布曲线(8时、12时、20时的气温垂直分布曲线已绘好)。
时间
温度/℃
高度/m
5时
8时
12时·
15时
20时
160
25.2
26
21
29
25.7
120
25
26
27.3
29.5
25.6
80
24.6
26
27.9
30.2
25.4
40
24
26
28.8
31.2
25.1
0
22.9
26
30.1
33.1
24.7
注:该日天气晴,东南风1—2级
(2)上述小题各个时刻中,逆温现象最显著的是( )
A. 5时 B. 12时 C. 15时 D. 20时
(3)简答:说明上题判断的理由。
(4)简答:说明逆温现象往往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
【答案】(1) (2)A
(3)5时大气上热下冷,温差(或变化)最大
(4)在逆温层中,大气趋于稳定,对流运动不易发生。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悬浮颗粒以及各种有害气体,聚积在逆温层下方的大气中,往往造成大气污染。
【分析】本题以我国某气象观测站某日5次测得的近地面气温数据为背景,涉及逆温的形成原因、特点与产生的影响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和综合思维能力。
【小问1详解】
根据表格信息可以绘制5时、15时的气温垂直分布曲线,如图: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逆温发生时气温呈现下冷上热的特点,结合上题可知,5时近地面和高空气温差最大,且符合下冷上热的特点,因此5时逆温现象最显著,A正确,BCD错误;故选A。
【小问3详解】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5时近地面气温22.9℃,160m海拔处气温为25.2℃,近地面和高空气温差异最大,且满足下冷上热的特点,因此此时逆温现象最显著。
【小问4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逆温发生时由于大气层呈现出下冷上热的特点,空气对流作用弱,大气层结构比较稳定。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悬浮颗粒以及各种有害气体无法得到及时消散而发生聚积在逆温层下方大气中的现象,往往容易造成大气污染现象。
5. 上海通常每年会遭遇不同程度的咸潮入侵。回答问题。
(1)读图,造成年平均盐度等值线向海洋一侧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
A 大气降水 B. 长江口形状 C. 入海径流 D. 洋流
(2)作图:在上图中相应位置用曲线大致绘出咸潮入侵时盐度15.4‰等值线。(3)青草沙水库位于长兴岛的( )
A. 东北侧 B. 西北侧 C. 东南侧 D. 西南侧
(4)青草沙容易遭受咸潮入侵的季节是(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5)青草沙水库作为上海的水源地,取水直接来自( )
A. 长江 B. 黄浦江 C. 大气降水 D. 地下水
(6)填空:咸潮入侵对长江口沿海地区产生影响。一是河口附近地下水中的盐分会____,进而引起生态系统的变化;二是附近饮用水源的水质变____,对农业、工业也有不利影响。
(7)填空:青草沙水库防止咸潮入侵的做法是:咸潮来袭前,____;咸潮来袭时,____。
【答案】(1)C (2) (3)B (4)D (5)A
(6) ①. 增加 ②. 差
(7) ①. 咸潮来袭前:预警,蓄(淡)水 ②. 咸潮来袭时:关闭水闸
【分析】本题以上海通常每年会遭遇不同程度的咸潮入侵为材料,涉及到影响盐度的因素及等盐度线的分布规律,咸潮的危害及其解决措施等知识,考查了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长江带来大量淡水(地表径流)注入河口海域,使得河口海域盐度较低,导致年平均盐度等值线凸向海洋高盐度区,C符合题意;降水在图示区域差别不大,不会导致年平均盐度等值线向海洋一侧凸出,排除A;入海口形状对海水盐度的影响较小,排除B;图示海域的寒流和暖流大致呈南北流向,与图中年平均盐度等值线凸向不同,因此洋流不是造成年平均盐度等值线向海洋一侧凸出的原因,排除D。故选C。
【小问2详解】
咸潮入侵时,较高盐度的海水向长江口侵袭,使得长江口附近水域的盐度偏高,使得长江口以东海区年平均盐度等值线向西推移,但仍保持向海洋一侧凸出的形态,如下图所示:
【小问3详解】
根据“左西右东,上北下南”可以判断,青草沙水库位于长兴岛西北方,B正确。
【小问4详解】
咸潮主要是由于注入海洋河流水减少,导致海水倒灌而产生的,因此咸潮一般发生在冬季,这时长江处于枯水期,入海水量减少,故选D。
【小问5详解】
青草沙水库为我国最大的江心水库,青草沙水库的水直接取自长江口,故选A。
【小问6详解】
咸潮,又称咸潮上溯、盐水入侵,内河含盐量超过一定标准,水体变咸即形成咸潮,因此咸潮会导致河口附近地下水中的盐分增加,盐度升高会引起生态系统的变化。而咸潮入侵,氯化物超标对生活用水、农业用水以及工业用水都会造成不利影响,导致饮用水源的水质变差。
【小问7详解】
“咸潮”的治理途径:咸潮来袭前(1)加强对咸潮形成机理的研究,对咸潮实施同步的严密监测,并建立预警机制,建立协调机构,在咸潮到来之前做好防范。水利、三防、水文部门提前介入咸潮的预测、预报、预警。(2)科学调度水利工程,蓄(淡)水全力确保水环境安全和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咸潮来袭时:关闭附近的相关水闸闸门避免咸水的入侵。
6. 土壤的成分复杂,不同土壤的性质有差异。回答问题。
实验1:将土块分成3份并编号。将1号土块用手捏碎,感觉到土块是潮湿的。将2号土块放入盛水的烧杯中,观察到水面有漂浮物,水中物质有沉降分层,土块中有气泡冒出。将3号土块放在坩埚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到土块冒烟,并闻到烧糊的气味。
(1)1号土块实验说明土壤中含有( )
A. 矿物质 B. 有机质 C. 水分 D. 空气
(2)2号土块实验中观察到漂浮物和物质沉降分层,说明该土壤( )
A. 为砂土 B. 为壤土 C. 为黏土 D. 颗粒有大有小
(3)实验1中,证明土壤中含有腐殖质是( )
A. 1号土块实验 B. 2号土块实验 C. 3号土块实验 D. 均不能证明
材料:砂土质地疏松,蓄水能力弱;黏土质地致密、厚重,蓄水能力强;壤土质地介于黏土和砂土之间。
实验2:将上述1号土块捏碎后加入适量水,使其刚刚不黏手,放在手掌心搓成约3毫米粗的土条,再将其弯成约3厘米的圆环,观察到细条和环均是完整的,没有裂开或出现裂痕。
(4)根据实验2判断,该土壤大概率为( )
A. 砂土 B. 壤土 C. 黏土 D. 无法判断土壤质地
(5)连线:将土壤剖面的各土壤层与其正确的描述用直线连接起来。
土壤剖面各层名称 描述
①腐殖质层 a由有机残体组成
②有机质层 b由腐殖化有机质组成
③淀积层 c可溶性物质下渗,物质淋失
④淋溶层 d物质沉淀和集聚
⑤母质层 e很少或不含有机质
①____ ② ____③____ ④ ____ ⑤ ____
(6)上述小题土壤剖面各层从下到上的正确排序编号是( )
A. ①②③④⑤ B. ⑤④③②① C. ②①④③⑤ D. ⑤③④①②
(7)在盐渍化土壤区,通过深沟排水,调整地下水位,引淡水洗盐,可以改良土壤。这里,地下水位的变化是( )
A. 上升 B. 下降 C. 不变 D. 无法判断
(8)简答:土壤盐渍化是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土壤孔隙中的水分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的过程。说明上述小题地下水位的调整有利于治理土壤盐渍化的原因。【答案】(1)C (2)D (3)C (4)C
(5) ①. b ②. a ③. d ④. c ⑤. e (6)D (7)B
(8)地下水位降低,土壤中的盐分不能随水分的蒸发被带到地表,从而有利于治理土壤盐渍化。
【分析】本题以土壤为材料设置试卷,涉及土壤的结构、土壤垂直剖面、土壤类型及特征、影响土壤的因素、土壤盐渍化的原理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地理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材料“将1号土块用手捏碎,感觉到土块是潮湿的”,由材料可知,土块潮湿说明其中含有水分,C正确,矿物质主要由岩石风化产生,有机质主要来自生物,都不会产生潮湿的手感,A、B错误。土壤比较疏松多孔,透气性好,空气多也不会产生潮湿的手感,D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将2号土块放入盛水的烧杯中,观察到水面有漂浮物,水中物质有沉降分层,土块中有气泡冒出”,由此可知土壤的透气性较好,含有大量空气;2号土壤在水中物质有沉降分层说明土壤颗粒有大有小,差异明显,因此D正确,ABC错误,故选D。
【小问3详解】
根据材料“将3号土块放在坩埚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到土块冒烟,并闻到烧糊的气味”,可知3号土块中含有较多有机质,腐殖质是有机物经微生物分解转化形成的胶体物质,因此含有腐殖质的是3号土块,C正确,ABD错误,故选C。
【小问4详解】
据实验2描述1号土块加适量水后,可以塑造成圆环形状,无裂痕,因此可以推测其质地紧密,蓄水能力强,不干裂,因此其最有可能是黏土,C正确,ABD错误,故选C。
【小问5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腐殖质层是由腐殖化的有机质组成,处于从地表往下的第二层,其上部是有机质层。有机质层由有机残体组成,通常位于地表。淀积层由物质沉淀和集聚而成,与淋溶层联系紧密,位于淋溶层之下。淋溶层可溶性物质下渗,物质淋失。母质层由岩石组成,很少或不含有机质。①腐殖质层连线b,②有机质层连线a,③淀积层连线d,④淋溶层连线c,⑤母岩层连线e。
【小问6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壤剖面图中从地下向上至地表,分别是母质层、淀积层、淋溶层、腐殖质层、有机质层,结合上题序号,因此对应序号为⑤③④①②,D正确,ABC错误,故选D。
【小问7详解】
结合题干“深沟排水,调整地下水位”,通过排水可以降低地下水位,因此B正确,ACD错误,故选B。
小问8详解】地下水位上升是土壤盐渍化的关键环节,因为地下水位上升可以携带地下盐分在地表集聚。由上题可知通过引淡淋盐、深沟排水降低了地下水位,因此可以减少被地下水位上升携带的盐分,从而有效治理土壤盐渍化。
7. 城镇化是人类历史进程的必然趋势。回答问题。
(1)户籍人口是指在当地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可以住在当地,也可以不住。常住人口是指在当地经常居住的人口,可以有当地户籍,也可以没有。若当地为人口净流入区,则一般来说( )
A. 户籍人口数量大于常住人口数量 B. 户籍人口数量小于常住人口数量
C. 户籍人口数量等于常住人口数量 D. 无法比较两者数量大小
(2)衡量一个地区的城镇化水平,通常使用( )
A. 城镇户籍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B. 城镇全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C. 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D. 城镇当地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3)我国的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低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这说明( )
A. 一部分农村人住在城市 B. 一部分城市人住在农村
C. 一部分农村人没在当地农村落户 D. 一部分城市人没在当地城市落户
(4)作图:2021年末,我国城镇化率约为64.7%,2016—2021年城镇化率增速(年均)约为1.9%。在下列坐标图中用直线绘出这两条均值线。
(5)作图:2021年末上海城镇化率为89.3%,2016—2021年城镇化率增速(年均)为0.007%。在上列坐标图中用一个黑点标出上海这两项数值。
(6)上海城镇化率、城镇化率增速的特点是( )
A. 低城镇化率、低增速 B. 高城镇化率、高增速
C. 低城镇化率、高增速 D. 高城镇化率、低增速
(7)城镇化过程大量吸纳乡村剩余劳动力,客观上使乡村人均资源占有水平( )
A 提高 B. 降低 C. 不变 D. 产生变化(8)简答:有人说,上述小题城镇化对乡村人均资源占有水平的影响并不一定是好事。请对此加以评价。
【答案】(1)B (2)C (3)A
(4) (5) (6)D (7)A
(8)有一定道理(肯定)。乡村地区在人均资源占有水平提高的同时,也出现了人群老弱化、村庄空废化、水土污损化等乡村问题。
【分析】本大题以城镇化特征为材料设置试卷,涉及城镇化的概念和意义、世界城镇化的三个阶段,城镇化对人口迁移的影响等知识点,考查知识迁移能力,培养综合思维。【小问1详解】
从题干可知如果人口为净流入区,常住人口数应该大于户籍人口数,A错误,B正确;人口净流入时户籍人口不可能等于常住人口数量,C错误;户籍人口数量和常住人口数量是可以对比的,D错误。故选B。
【小问2详解】
户籍人口不能确定是否是常住人口,所以不能把户籍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作为衡量标准,A错误;城镇全部人口包含了户籍中没在本地常住的人口,所以城镇全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能作为衡量标准,B错误;衡量城镇化水平通常用常住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表示,C正确;城镇当地人口没有包括迁入的外来人口,他们也应该算在本地常住人口里面,D错误。故选C。
【小问3详解】
我国的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低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说明有农村人口迁入城市,A正确;一部分城市人住在农村就说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应高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B错误;农村人户籍情况不能说明农村人没在城市常住,C错误;城市人户籍情况也不能说明城市人在城市常住,D错误。故选A。
【小问4详解】
根据“2021年末,我国城镇化率约为64.7%,2016—2021年城镇化率增速(年均)约为1.9%”作图即可,图示如下:
【小问5详解】
根据“2021年末上海城镇化率为89.3%,2016—2021年城镇化率增速(年均)为0.007%。”作图即可,图示如下: 【小问6详解】
从材料可知上海城镇化率高,为89.3%,但增速低,只有0.007%。D正确,ABC错误。故选D。
【小问7详解】
城镇化过程大量吸纳乡村剩余劳动力,农村人口相对减少,在资源不变的情况下乡村人均资源占有水平提高,A正确,BCD错误。故选A。
【小问8详解】
此说法有一定道理,乡村地区在人均资源占有水平提高的同时,乡村人口减少,而减少的多半是青壮年劳动力,于是出现了人群老弱化问题,农村无人居住,于是村庄空废化问题,农村劳动力减少,污染无人管理,出现水土污损化等乡村问题。
8. 美国乳畜带是北美最大的农业生产专门化地区之一。回答问题。
(1)作图:在下图正确的位置填注“乳畜带”。
材料:①美国乳畜带纬度较高,年降水量在800—1000毫米之间,温度较低。②这里河湖众多,③地形破碎,④大部分地区土层薄,比较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⑤美国乳畜带接近美国老工业中心,东部是由波士顿到华盛顿的城市带,南部是五大湖沿岸的大工业城市,周围集中了约全国1/2的城市人口,拥有巨大的牛奶和奶制品消费市场。⑥这里农业机械化程度高,有专门的自动化挤奶设备,⑦还有来自西欧和北欧的移民饲养奶牛和种植牧草的先进经验和技术。⑧密集的高速公路和铁路,快捷、发达的航空运输,确保了牛奶和奶制品的及时运送。
(2)填表:将材料中句子的编号填入表中对应栏内,若无对应内容则填“无”。
表美国乳畜带农业区位因素与材料编号对应表
区位因素
材料编号
自然因素
气候
____
土壤
____
地形
____
水资源
____
社会经济因素
农业科技
____
市场需求
____
交通运输
____
劳动力
____
政策
____
【答案】(1) (2) ①. ① ②. ④ ③. ③ ④. ② ⑤. ⑥ ⑥. ⑤ ⑦. ⑧ ⑧. ⑦ ⑨. 无
【分析】本题以美国农业分布图为背景,涉及美国的农业以及农业区位因素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地理知识迁移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小问1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乳畜业主要分布在靠近市场的地区,美国东北部人口密集,经济发达,乳畜业市场需求量大,因此美国乳畜业主要分布在美国东北部五大湖周边地区。如图: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美国乳畜带农业区位因素中自然因素主要包括:美国乳畜带纬度较高,年降水量在800—1000毫米之间,温度较低,气候条件优越;大部分地区土层薄,比较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土质优良;地形破碎,不适合种植业发展,适宜发展畜牧业;这里河湖众多,水源充足。社会经济因素包括:这里农业机械化程度高,有专门的自动化挤奶设备,自动化和专业化程度高;美国乳畜带接近美国老工业中心,东部是由波士顿到华盛顿的城市带,南部是五大湖沿岸的大工业城市,周围集中了约全国1/2的城市人口,拥有巨大的牛奶和奶制品消费市场,奶制品市场广阔;密集的高速公路和铁路,快捷、发达的航空运输,确保了牛奶和奶制品的及时运送,利于保证牛奶和奶制品的新鲜度;有来自西欧和北欧的移民饲养奶牛和种植牧草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养殖经验丰富,劳动力技能水平高。政策优势则无对应材料编号。
2022年上海市宝山区高二(高三)等级考二模地理试题(含详解): 这是一份2022年上海市宝山区高二(高三)等级考二模地理试题(含详解),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保持答题纸清洁,不折叠、不破损,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上海市育才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地理试卷(等级考)含详解: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上海市育才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地理试卷(等级考)含详解,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面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上海市高二下学期合格考练习地理试卷一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上海市高二下学期合格考练习地理试卷一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国立紫金山天文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