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
展开古代诗歌阅读
浙江省杭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和陶《归园田居》(其四)
苏轼
老人八十余,不识城市娱。造物偶遗漏,同侪尽丘墟。
平生不渡江,水北有幽居。手插荔支子,合抱三百株。
莫言陈家紫①,甘冷恐不如。君来坐树下,饱食携其余。
归舍遗儿子,怀抱不可虚。有酒持饮我,不问钱有无。
【注】①陈家紫:荔枝名品之一。
13. 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陶诗“误落尘网”含有无奈、追悔之情,与结尾“复得返自然”的欣喜相照应。
B. 陶诗“羁鸟”“池鱼”喻客居在外的游子,借互文形式强化他们对故园的情感。
C. 苏诗中老人年已八十,远离城市喧闹,幽居在水北,与同辈们一起在山丘玩乐。
D. 苏诗写老人劝人怀抱荔枝回家,要有酒就喝,看轻钱财,表现他性情的洒脱旷达。
14. 同写田园山野之乐,陶诗呈现物事之美,苏诗偏重人情之美。请结合诗歌分析。
浙江省嘉兴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念奴娇·过洞庭
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15. 下列对两首诗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杜诗首联虚实交错,在“普”与“今”的鲜明对比中,扩大了时空领域,给读者创造了想象与回味的空间。
B. 杜诗尾联诗人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前途联系在一起,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襟怀,其中的“戎马”借指战争。
C. 张词“近中秋”一句,既交代了节令时间,又引出下文的“素月分辉”,并与下阕“孤光自照”形成呼应。
D. 张词“尽挹西江”以下三句是全词的高潮,用北斗七星作器勺,来舀尽长江水,细斟浅酌,颇有婉约之态。
16. 两首诗词中都提到“舟”这一意象,简析两者内涵的异同点。
浙江省宁波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完成下面小题。
雨晴后步至四望亭下鱼池上,遂自乾明寺前东冈上归二首(其一)
苏轼
雨过浮萍合,蛙声满四邻。海棠真一梦,梅子欲尝新。
拄杖闲挑菜,秋千不见人。殷勤木芍药,独自殿余春。
【注】这首诗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木芍药:牡丹花。殿:在最后。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句扣诗题“雨晴”,第二句以“蛙声”写出了雨后初晴的景物特点。
B. 海棠花已凋谢,如梦一样难觅踪影,表达了作者对海棠生命短暂的悲叹。
C. 作者以“梅子欲尝新”暗示季节更迭,“欲”在这里是快要、而不是想要的意思。
D. 作者看似悠闲,实则孤寂,这可以从“拄杖挑菜”的细节描写中看出。
16. 尾联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浙江省余姚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登赏心亭①
陆游
蜀栈秦关岁月道,今年乘兴却东游。全家稳下黄牛峡,半醉来寻白鹭洲。
黯黯江云瓜步②雨,萧萧木叶石城秋。孤臣老抱忧时意,欲请迁都③涕已流。
【注释】①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年),陆游奉召从四川回临安,是年秋天路过建康。②瓜步:即瓜步山。与建康隔长江相对。③迁都:南宋初年,主战派主张建都建康,主和派主张建都临安、建都问题成为两派斗争的一个焦点。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登岳阳楼》诗意境开阔宏丽,表现手法变化多样。首联叙述,交代登楼缘由;颔联描写,绘制宏阔壮观图景;尾联又运用了抒情写法,揭示出诗人的内心世界,开拓了作品的意境。
B. 《登岳阳楼》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这两句紧扣上联的“水”字,虽没出现水字,却是专门写洞庭水。“坼”与“浮”有动态感,炼字极佳,极写洞庭湖水的力量和宽阔。
C. 《登赏心亭》前四句诗人以浓缩的诗句,登亭时回顾了川陕的岁月和长江的千里行程,看起来好像“乘兴”而来,飘逸清脱,游览胜迹,无所挂牵,实则心事浩茫。
D. 《登赏心亭》的五、六两句,写景寄情,虚实结合。遥望瓜步,雨中浓云笼罩江面为实写;想象石头城中落叶萧萧为虚写。这两句写景寄情,烘托出诗人忧时的心境。
16. 两首诗都是登楼抒怀之作,诗人都因时局动荡、国家安危而“流涕”。然而,他们“流涕”的原因也有不同之处,请试着分析其中的不同。
浙江省金华十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倦 夜
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①!
【注】①徂:消逝,流逝。
15. 下面对这首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以“竹”“月”为意象,用“侵”“满”修饰,描绘了一幅清秋月夜村居图景,给人以秋气浓重之感。
B. 颔联紧承首联,因“凉”而“重露”,“涓滴”因“竹”成,以动衬静,勾勒秋夜破晓前的静谧之景。
C. 尾联点明“悲”情,是前三联写景的落脚点,诗人因国事而心寒,因离乱而悲苦,感叹如此清夜白白逝去。
D. 诗歌构思布局精巧,起承转合自然,意脉相连,景物层次丰富,画面感强,用空间的变化暗示了时间的推移。
16. 明代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评价杜诗“情融乎内而深且长,景耀乎外而远且大”。请结合本诗,谈谈你对上述评价的理解。
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问菊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片语时。
(选自《红楼梦》第38回)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扣住“问”字,交代问菊缘由:众人皆不知秋天的讯息,诗人只好向菊花询问。
B. 颔联两句分别扣住菊花的文化品格和自然特性发问,虽是问句,答案已包含在问题中。
C. 颈联用拟入的修辞,赋予菊花以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菊花生长的清新环境。
D. 尾联意为不要说没有可交谈人,如果花能懂人语且能说话,何妨就让我们来聊一会儿呢。
16. 在《红楼梦》第38回的螃蟹宴上,海紫社成员创作了十二首菊花诗,这首《问菊》的作者是哪位成员(请写出其姓名和号)?诗中表露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古代诗歌阅读
浙江省杭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和陶《归园田居》(其四)
苏轼
老人八十余,不识城市娱。造物偶遗漏,同侪尽丘墟。
平生不渡江,水北有幽居。手插荔支子,合抱三百株。
莫言陈家紫①,甘冷恐不如。君来坐树下,饱食携其余。
归舍遗儿子,怀抱不可虚。有酒持饮我,不问钱有无。
【注】①陈家紫:荔枝名品之一。
13. 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陶诗“误落尘网”含有无奈、追悔之情,与结尾“复得返自然”的欣喜相照应。
B. 陶诗“羁鸟”“池鱼”喻客居在外的游子,借互文形式强化他们对故园的情感。
C. 苏诗中老人年已八十,远离城市喧闹,幽居在水北,与同辈们一起在山丘玩乐。
D. 苏诗写老人劝人怀抱荔枝回家,要有酒就喝,看轻钱财,表现他性情的洒脱旷达。
14. 同写田园山野之乐,陶诗呈现物事之美,苏诗偏重人情之美。请结合诗歌分析。
【答案】13. A 14. 陶诗用“开荒”“守拙”句表现农事之简单快乐;以“方宅”四句写出生活环境的宁静,自然景物之纯美;用“暧暧”四句写出农家生活之恬静闲适。
苏诗借老人的述说传达人情之美:老人种荔枝,讲陈家紫不如自家荔枝,形象展现老人自豪之感;让诗人吃荔枝,并拿回给儿子吃,表现出老人的热情;要酒不要钱,则体现出老人的疏放之情。
【解析】
【13题】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B.“‘羁鸟’‘池鱼’喻客居在外的游子”错误,“羁鸟”、“池鱼”都是失去自由的动物,陶渊明用来自喻,表明他正像鸟恋归林、鱼思故渊一样地思恋美好的大自然,回到自然,也即重获自由。
C.“与同辈们一起在山丘玩乐”错误,“同侪尽丘墟”指同辈的人都已去世,自己的年寿超过同辈。
D.“要有酒就喝,看轻钱财”错误,“有酒持饮我,不问钱有无”意思是老人还请“我”喝酒,也不问“我”有没有钱。
故选A。
【14题】
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阅读之赏析诗歌形象的能力。
陶诗,“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我愿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依着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种田园。用“开荒”“守拙”句表现农事之简单快乐;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绕房宅方圆有十余亩地,还有那茅屋草舍八九间;生长茂盛的榆树柳树遮蔽了后屋檐,桃树李树整齐的栽种在屋前。主人生活的简朴。但虽无雕梁画栋之堂皇宏丽,却有榆树柳树的绿荫笼罩于屋后,桃花李花竞艳于堂前,素淡与绚丽交掩成趣。诗句写出生活环境的宁静,自然景物之纯美;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远处的邻村屋舍依稀可见,村落上方飘荡着袅袅炊烟;深深的街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桑树顶有雄鸡不停啼唤。这四句写出农家生活之恬静闲适。
苏诗中塑造了一位勤劳质朴、热情好客的乡野老人形象,借老人的述说传达人情之美。“手插荔支子,合抱三百株。莫言陈家紫,甘冷恐不如”,老人虽然“八十余”,仍劳动种荔枝,讲陈家紫不如自家荔枝,形象展现老人自豪之感;
“君来坐树下,饱食携其余”,老人拉着诗人坐在树下,让他尽情吃荔枝;“归舍遗儿子,怀抱不可虚”,给诗人带回去好多,以至于诗人回家把荔枝带给儿子,儿子抱了满满一怀荔枝。老人让诗人吃荔枝,并拿回给儿子吃,表现出老人的热情;
“有酒持饮我,不问钱有无”,老人还请“我”喝酒,也不问“我”有没有钱。要酒不要钱,则体现出老人恬然自适、乐观旷达的疏放之情。
浙江省嘉兴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念奴娇·过洞庭
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15. 下列对两首诗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杜诗首联虚实交错,在“普”与“今”的鲜明对比中,扩大了时空领域,给读者创造了想象与回味的空间。
B. 杜诗尾联诗人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前途联系在一起,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襟怀,其中的“戎马”借指战争。
C. 张词“近中秋”一句,既交代了节令时间,又引出下文的“素月分辉”,并与下阕“孤光自照”形成呼应。
D. 张词“尽挹西江”以下三句是全词的高潮,用北斗七星作器勺,来舀尽长江水,细斟浅酌,颇有婉约之态。
16. 两首诗词中都提到“舟”这一意象,简析两者内涵的异同点。
【答案】15. D 16. 同:两首诗词中的“舟”都极具象征性地表达了诗人当时的际遇。
异:杜诗的“孤舟”是王朝衰败动荡之时杜甫老病漂泊、孤苦无依生活的写照,饱含了诗人的凄苦伤痛之情。张词中的“一叶扁舟”写词人在明朗月色下荡舟于三万顷湖泊,饱含着词人的豪迈气概。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D.“颇有婉约之态”错误。“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是全词的高潮所在,也是诗人感情的高潮所在。舀尽西去的长江水,用北斗七星作酒器,招待天地万物,这是何等气势,属于豪放之态。
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意象的能力。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
“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玉鉴就是玉镜。琼是美玉,琼田就是玉田。“玉鉴琼田”,形容湖水的明净光洁。“三万顷”,说明湖面的广阔。在三万顷的湖面上,安置我的一叶扁舟,颇有自然造化全都供我所用的意味,有力地衬托出诗人的豪迈气概。
故两首诗词中的“舟”都极具象征性地表达了诗人当时的际遇。
不同的是,杜诗的“老病有孤舟”是王朝衰败动荡之时杜甫老病漂泊、孤苦无依生活的写照,饱含了诗人的凄苦伤痛之情,写尽了自己的孤独苦闷之情。张词中的“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意思是平静清澈的湖面像白玉磨成的镜子,像美玉铺成的田地,有三万顷那么宽阔,湖上只漂浮着我的一叶扁舟,写出词人在明朗月色下荡舟于三万顷湖泊,饱含着词人的豪迈气概。
浙江省宁波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完成下面小题。
雨晴后步至四望亭下鱼池上,遂自乾明寺前东冈上归二首(其一)
苏轼
雨过浮萍合,蛙声满四邻。海棠真一梦,梅子欲尝新。
拄杖闲挑菜,秋千不见人。殷勤木芍药,独自殿余春。
【注】这首诗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木芍药:牡丹花。殿:在最后。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句扣诗题“雨晴”,第二句以“蛙声”写出了雨后初晴的景物特点。
B. 海棠花已凋谢,如梦一样难觅踪影,表达了作者对海棠生命短暂的悲叹。
C. 作者以“梅子欲尝新”暗示季节更迭,“欲”在这里是快要、而不是想要的意思。
D. 作者看似悠闲,实则孤寂,这可以从“拄杖挑菜”的细节描写中看出。
16. 尾联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15. B 16. ①拟人。“殷勤”“独自殿”等词语赋予“木芍药”以人的感情,表达了作者的感激与赞美。②对比。木芍药与上文的海棠、梅子对比,体现了“木芍药”善解人意,延续保持春光到最后的特点。③借物抒情。借对木芍药的感激与赞扬,表达自己惜春而不得的伤春之情。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B项,“表达了作者对海棠生命短暂的悲叹”错误,从诗中来看,应该是表达对春天易逝的惜春伤春之情。
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艺术手法,品味诗歌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看设题的方式,如本题的题干包括两个问题,一是尾联的表现手法,且是“哪些”,可见不止一种,二是“感情”,然后分析尾联,看尾联写了什么,使用什么手法,表达什么情感。“殷勤木芍药,独自殿余春”,这句话描写的对象是“木芍药”,这是物,诗人却以“殷勤”来展现暮春时节木芍药的姿态,“殷勤”让木芍药有了人的感情,这是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结合颔联中海棠的情形来看,木芍药的“殷勤”“独自殿”和海棠“真一梦”形成对比,展现出木芍药的善解人意;尾联本是写木芍药“独自殿余春”,好似木芍药不舍得春天离去,实际上是诗人不忍春天逝去,这是借木芍药来抒发自己的惜春伤春之情。
【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
浙江省余姚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登赏心亭①
陆游
蜀栈秦关岁月道,今年乘兴却东游。全家稳下黄牛峡,半醉来寻白鹭洲。
黯黯江云瓜步②雨,萧萧木叶石城秋。孤臣老抱忧时意,欲请迁都③涕已流。
【注释】①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年),陆游奉召从四川回临安,是年秋天路过建康。②瓜步:即瓜步山。与建康隔长江相对。③迁都:南宋初年,主战派主张建都建康,主和派主张建都临安、建都问题成为两派斗争的一个焦点。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登岳阳楼》诗意境开阔宏丽,表现手法变化多样。首联叙述,交代登楼缘由;颔联描写,绘制宏阔壮观图景;尾联又运用了抒情写法,揭示出诗人的内心世界,开拓了作品的意境。
B. 《登岳阳楼》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这两句紧扣上联的“水”字,虽没出现水字,却是专门写洞庭水。“坼”与“浮”有动态感,炼字极佳,极写洞庭湖水的力量和宽阔。
C. 《登赏心亭》前四句诗人以浓缩的诗句,登亭时回顾了川陕的岁月和长江的千里行程,看起来好像“乘兴”而来,飘逸清脱,游览胜迹,无所挂牵,实则心事浩茫。
D. 《登赏心亭》的五、六两句,写景寄情,虚实结合。遥望瓜步,雨中浓云笼罩江面为实写;想象石头城中落叶萧萧为虚写。这两句写景寄情,烘托出诗人忧时的心境。
16. 两首诗都是登楼抒怀之作,诗人都因时局动荡、国家安危而“流涕”。然而,他们“流涕”的原因也有不同之处,请试着分析其中的不同。
【答案】15. D 16. ①所见之景不同:杜甫面对恢宏气象,引发个人孤独无依之感;陆游面对肃杀凄凉之景,由喜转忧,深感前途渺茫。
②个人境遇不同:杜甫暮年独自漂泊西南,处境困顿;陆游奉召东游,虑及迁都之策难以实现。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D.“虚实结合”错误。这两句均是实写,“黯黯江云瓜步雨,萧萧木叶石城秋”,远眺瓜步雨云黯黯,回看金陵落叶萧萧,都是诗人眼中实景。
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陆诗,全诗的感情脉络,前半由一“兴”字点出“喜”,后半为一“忧”字包孕。“兴”乃因一线希望而引起——赴阙召对,将面陈恢复大计,或蒙采用,则宿愿得偿。“忧”,则是希望渺茫的表现——面对现实,他深知孝宗的软弱,国家前途如满目衰败之秋景。
“黯黯江云瓜步雨,萧萧木叶石城秋”,远眺瓜步雨云黯黯,回看金陵落叶萧萧。一派肃杀凄凉的秋景。“孤臣老抱忧时意,欲请迁都涕已流”,这次赴阙,固将再陈迁都之策,但孤忠忧时,而朝廷避战,又能有何结果。如今登上建康城头,念及迁都之事,不禁涕泪交流,不能自已。
可见,陆游念念不忘迁都建康,为国家安危而忧伤落泪。诗人面对现实,虑及迁都之策难以实现,由喜转忧。
杜诗,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前两联写登岳阳楼所见,用凝练的语言,将洞庭湖水势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和宏伟壮丽的形象真实地描画出来,勾勒出一幅气象万千的画面。颈联表现自己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尾联抒写出诗人眼睁睁看着国家离散而又无可奈何,空有一腔热忱却报国无门的凄伤。
可见,诗人登楼抒怀,面对宏阔壮观图景,联想自己暮年困顿的处境,以及国家动荡,“凭轩涕泗流”为自己孤独无依,也是为国家安危而忧伤落泪。
浙江省金华十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倦 夜
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①!
【注】①徂:消逝,流逝。
15. 下面对这首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以“竹”“月”为意象,用“侵”“满”修饰,描绘了一幅清秋月夜村居图景,给人以秋气浓重之感。
B. 颔联紧承首联,因“凉”而“重露”,“涓滴”因“竹”成,以动衬静,勾勒秋夜破晓前的静谧之景。
C. 尾联点明“悲”情,是前三联写景的落脚点,诗人因国事而心寒,因离乱而悲苦,感叹如此清夜白白逝去。
D. 诗歌构思布局精巧,起承转合自然,意脉相连,景物层次丰富,画面感强,用空间的变化暗示了时间的推移。
16. 明代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评价杜诗“情融乎内而深且长,景耀乎外而远且大”。请结合本诗,谈谈你对上述评价的理解。
【答案】15. B 16. (1)诗歌对绿竹、庭院、野月、重露、稀星、暗飞的萤、水宿的鸟等一系列意象的描绘,在月升到月落的时间推移中,在竹林、郊野、星空、水边的空间变换中,把秋夜立体呈现在读者面前,意境开阔高远,体现了“景耀手外而远且大”的特点。(2)诗题为“倦夜”只写“夜”景,不言“倦”意,诗人融情于景,文末稍以“干戈”点出倦意所由,把个人情感与家国之忧联系起来,情感深沉,兴味绵长,体现了“情融乎内而深且长”的特点。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B.“破晓前的静谧之景”错误,是深夜之景。“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上句扣竹,下句扣月,时间已经是深夜了。
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诗歌写景及思想情感的能力。
(1)前三联写景,由近及远,由粗转细,用空间的变换暗示时间的推移,画面变幻多姿,情采步步诱人。首联云:“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竹”“野”二字,不仅暗示出诗人宅旁有竹林,门前是郊野,也分外渲染出一派秋气:夜风吹动,竹叶萧萧,入耳分外生凉,真是“绿竹助秋声”;郊野茫茫,一望无际,月光可以普照,更显得秋空明净,秋月皓洁。开头十个字,勾画出清秋月夜村居的特有景况。颔联紧紧相承,又有所变化:“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上句扣竹,下句扣月。时间已经是深夜了。颈联又转换了另外一番景色:“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这是秋夜破晓前的景色。以上三联,把从月升到月落的秋夜景色,描写得历历在目。诗歌对绿竹、庭院、野月、重露、稀星、暗飞的萤、水宿的鸟等一系列意象的描绘,在月升到月落的时间推移中,在竹林、郊野、星空、水边的空间变换中,把秋夜立体呈现在读者面前,意境开阔高远,体现了“景耀手外而远且大”的特点。
(2)虽然这三联全写自然景色,单纯写“夜”,没有一字写“倦”,但在这幅“秋夜图”中,不仅有绿竹、庭院、朗月、稀星、暗飞的萤、水宿的鸟,其实还有这些景物的目击者──诗人自己。他孤栖“卧内”,辗转反侧,不能成眠:一会儿拥被支肘,听窗外竹叶萧萧,露珠滴答;一会儿对着洒满庭院的溶溶月光,沉思默想;一会儿披衣而起,步出庭院,仰望遥空,环视旷野,心事浩茫。这一夜从月升到月落,诗人不曾合眼。彻夜不眠,他该有多么疲倦啊!这样就有了这些疑问:如此清静、凉爽的秋夜,诗人为何不能酣眠?有什么重大的事苦缠住他的心?诗的尾联诗人直吐胸臆:“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原来他是为国事而忧心。“万事干戈里”,诗人非常深切地关注着国家和人民的命运,难怪他坐卧不安,彻夜难眠。但是,当时昏君庸臣当政,有志之士横遭贱视和摒弃,诗人自己也是报国无门。“空悲”二字,抒发了诗人无限感慨与忧愤。诗题为“倦夜”只写“夜”景,不言“倦”意,诗人融情于景,文末稍以“干戈”点出倦意所由,把个人情感与家国之忧联系起来,情感深沉,兴味绵长,体现了“情融乎内而深且长”的特点。
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问菊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片语时。
(选自《红楼梦》第38回)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扣住“问”字,交代问菊缘由:众人皆不知秋天的讯息,诗人只好向菊花询问。
B. 颔联两句分别扣住菊花的文化品格和自然特性发问,虽是问句,答案已包含在问题中。
C. 颈联用拟入的修辞,赋予菊花以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菊花生长的清新环境。
D. 尾联意为不要说没有可交谈人,如果花能懂人语且能说话,何妨就让我们来聊一会儿呢。
16. 在《红楼梦》第38回的螃蟹宴上,海紫社成员创作了十二首菊花诗,这首《问菊》的作者是哪位成员(请写出其姓名和号)?诗中表露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答案】15. C 16. 第一问:林黛玉,“潇湘妃子”。第二问:清高孤傲;寂寞失意;渴望知音。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菊花生长的清新环境”错,颔联描写园圃露水冷清,庭院寒霜凝降,可知菊花生长的环境是清冷、孤寂的。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名著相关内容、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红楼梦》第38回的螃蟹宴,海紫社成员创作了十二首菊花诗,其中《问菊》为林黛玉所作。她住潇湘馆,因此别号“潇湘妃子”。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孤标傲世的人应该找谁一起归隐?为什么同样是开花,你却比春花更迟?菊花在秋季开放,当然不同于“万紫千红总是春”,问“为底迟”,也就是赞美了菊花不趋时不从众的品性。园圃露水冷清,庭院寒霜凝降,别的花所以不在秋季开放,菊花所以会感到寂寞,但也正因此反衬出菊花的遗世独立。轻俗傲世,花开独迟,道出了林黛玉清高孤傲、目下无尘、寂寞失意的品格性情。
甘肃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 这是一份甘肃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共10页。
江西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 这是一份江西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诗歌鉴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 这是一份湖南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