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展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分值: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学界关于人工智能的讨论颇热,有些学者过度夸大了人工智能的“自主性”,把智能机器看作是一个超人“物种”,人类的“机械公敌”。有些学者对技术更新迭代的速度有过高的期望,无论是“超人”的想象,还是技术乌托邦主义者的“超级智能”,都不是科学、客观地看待人工智能的态度。
“人工智能”是一个1950才出现的概念,古代的自动机械“木牛流马”和近代的自动化机械手臂都不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AI)这个词最早出现于1956年。人工智能的目的是通过“智能计算机和计算机程序的编写,以某种方式模仿或者复制人的思想和行为的过程”。可见,人工智能是和智能化、自主学习技术联系在一起的,它早已广泛进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领域,包括下棋、解决数学问题、理解书面语和口语、辨认图片内容。
人工智能的技术基础是大数据和深度学习技术。互联网上的信息量大约每1.25年翻一番。大数据是一种信息搜索方法,其工作方式主要是搜索、推荐和挖掘。AIphaGo打败了李世石,不是AIphaGo有多么聪明,而是AIphaGo在和人类棋手对弈的时候读取了海量的数据,它每秒能搜索8万个位置,通过大数据搜索,分析出落子的最佳策略。深度学习是人工智能的另一个技术基础。一台智能机器的学习速度大约比人类快100万倍甚至更多。AIphaGo在和人类棋手对弈时,自主学习了几十万张棋谱,掌握了围棋艺术的规则和模式,并通过大数据算法分析每一个落子点可能导致的结果,从中选取最有利最快捷的落子点,所以在某种意义上它是站在上万个一流围棋高手的肩膀上,没有大数据和自主学习技术,AIphaGo几乎什么也做不了。
人工智能引起的最大争议就是它和人类之间的关系,它究竞是模仿人还是取代人?在有些生产领域和服务行业,人工智能早就以智能机器的形式取代了人类。近年来,人工智能开始频频进入大众视野,在文学、绘画、音乐创作等方面展示了不凡的实力。然而,它却引发了美学家和文艺理论家追问一个更为本质的问题:人工智能能进行艺术创造吗?人工智能能在非逻辑、非“科学”算法的审美领域比人类做得更好吗?
艺术创造活动并不只是单纯的技术学习和训练,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即使普通人经过一万小时的钢琴练习,他依然不可能变成莫扎特。人工智能的“创作”主要还不是一种基于“感性”的自主创新能力,还不是一种基于情感直觉和想象力的“自由游戏”,而是学习、模仿人类思维算法的结果。
在与世界的互动、理解人类的语言、感性直观能力、情感体验能力和想象力上,人工智能还看不到有任何超越人类的可能。人工智能,它只能在人类既有的知性和经验范畴内进行创作,我们很难想象会有和人类一样思考的机器,它有感觉和情感,它会为电量不足而“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会与另一个智能机器陷入爱河而“心有灵犀一点通”,会因为遭受生离死别而“此恨绵绵无绝期”。
(摘自刘健平《人工智能及其挑战》)
材料二
如今,人工智能来了,AI歌曲《每分每秒每天》,让你元气度过生活,发现更多美好;AI画作《空间歌剧院》夺得艺术比赛一等奖,拓展了人们的审美认知;ChatGPT的推出,更是对当今科技行业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连马斯克也专门为它发了一条推特:“一个新世界来了!”这真是一个崭新的世界,一个伟大的时代。
上海多家医院正联合通信运营商等,在远程诊疗、急诊救治等过程中引入5G背景下的人工智能技术,推动医疗资源在更多地区、更广泛的场景中共享。随着通信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上海“5G+”智慧医疗有望惠及更多百姓,让人们获得更加丰富、便捷的医疗服务。
然而人工智能的“智能”更多是一种理性能力,而人类的智能还包括价值判断、意志情感、审美情趣等非理性内容。就像AI可以模拟杜甫的写作风格,却模拟不出“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国忧民;它可以解出一道客观题,但无法洞悉你此刻快不快乐;而这些想象力、创造力、洞察力、感受力,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独特标识。
当AI绘画给肖像画家造成巨大压力,有人选择弃笔从影,有人选择另起炉灶,有人则坚守绘画的阵地。结果是各种艺术流派百花齐放,艺术市场得到空前发展。就像ChatGPT在回答中说的一样,与其担心工作被AI取代,不如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利用好新技术、新工具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人工智能的本质是“人类智能的弥补、延伸、增强,是人类智能在人工机器中的技术再现的智能……人工智能是对人类智能的模仿,是以人类智能为原型的技术再现”。毕竟,人工智能的前缀依然是“人工”。
(引自《光明网·ChatGPT会影响到人类社会吗?》)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学界对人工智能的态度各不相同,有人惶恐,有人存在乌托邦式的期待,其实科学理性看待方为正道。
B.“人工智能”的概念,比“人工智能”一词更早提出,人们的日常生活早已受到人工智能的影响。
C.人工智能与智能化、大数据密切相关,并展现出了超强的学习能力,在一些领域人类难以望其项背。
D.AlphaGo棋艺精湛,AI绘画表现不俗,人类唯有在新领域发挥人的创造性,才能应对人工智能的挑战。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提到了人在艺术领域的独特性,有利于缓解人工智能带来的焦虑,正视人工智能发展。
B.人工智能对各个领域都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马斯克在推特中盛赞了人工智能给时代带来的崭新变化。
C.人工智能技术在5G技术的大力加持下,推动医疗资源在更广泛场景中共享,能为更多百姓带来实惠。
D.ChatGPT曾说“我不具备自主意识,我的回答不包含价值判断或情感”,体现出人工智能和人的重要差别。
3.结合材料思考,下列选项不属于人工智能的是(3分)
A.某医院5G智慧导诊机器人
B.回转寿司店代替人工上菜所使用的电动传送带
C.智能手机上的人脸识别系统
D.科大讯飞自动翻译机
4.请结合材料一给“人工智能(AI)”下一个定义。(4分)
5.某中学举办了“人工智能能否取代人类”主题辩论赛,请结合材料完成下面的表格,每点不超过30字。(4分)
辩题:人工智能能否取代人类?
正方:人工智能无法取代人类
反方:人工智能可以取代人类
论点:在艺术创造领域人工智能难以代替人类论据:书法机器人写的春联所有字高度一致,而《兰亭集序》里光“之”就有20种写法。
论点: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据:《福布斯杂志预测,人工智能可能会在未来十年内接管全球近10亿人的工作岗位,主要涉及生产和服务行业。
论点: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据:AlphaGo并没有比人类更聪明,只是自主学习了几十万张棋谱,对弈时读取了海量的数据。
论点:在一些人类引以为傲的脑力运动中,人工智能展现出更高天赋。
论据:中国围棋九段棋手柯洁与AlphaGo对弈,三战皆败。
论点: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据:协和医院的护理师,除了专业技能过硬,还需要了解患者的情绪变化,把患者当亲人一样关心爱护。
论点:在医疗领域,智慧医疗系统比人做的更多。
论据:陪护机器人Buddy可以24小时全方位陪护患者,全程监测健康状况。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还魂草【注】 巴金
第一封信
敏,五年了,我没给你写过一个字。
然而今天在林那拿到你托他转给我的短笺。你的亲切的微笑浮现在我眼前,还是那么生动,就像你昨天才离开我似的。
傍晚,我离开林,匆匆赶回小镇。回到家里,半睡半醒地躺了好一会儿,直到一个小女孩清脆的声音从楼梯上送进来。
“黎伯伯,你的信来了!”利莎快乐地叫着。
她略带黑色的宽脸上闪耀着一对漆黑发亮的大眼珠,嘴带笑地张开,雪白的牙齿露在外面。她把信递给我后,小小的手伸起来指着她的浓黑头发,得意中略含一点羞惭,说:“你看,好不好?”
一只红缎子扎的大蝴蝶伏在她的乌亮头发上,映着灯光发出炫目的光彩。
“好看得很,”我称赞道,“哪个给你戴上的?”
“妈妈,”她笑了,“黎伯伯,你给我讲个像还魂草那样好听的故事啊!”她抿着嘴笑。
“你还想听得哭起来吗?”我笑说。
敏,你该记得还魂草的故事,这是我们敬爱的一个年长朋友根据传说改编的。我第一次听到它时,还同你住在一起。我们被感动得许久说不出话,默默地互相注视。这个情景我至今还不能忘记。
敏,你的短笺我反复诵读。在你忙碌的生活中,还时时在打听我的消息。可是我却像石人一样地沉默了。我为这件事情感到惭愧。
我预备写一封信,告诉你我最近的生活情形,应该从什么地方写起呢?
我的书桌就放在窗前,窗上玻璃被炸弹全震破了,现在补上了几块,也留着几个空洞。只要起一阵风,大股的尘土就会灌进房里来。你看,我们就是在灰尘中生活着的。
昨天早晨,我又被利莎喜悦的声音唤醒了,秦家风也来了。两个女孩年轻的笑脸灿烂地发亮,把我从充满阴郁气氛的世界中救出来了。她们表情有点相似,纯洁、善良、友爱等等,两张脸上都有,而且同样充满朝气,好像早晨刚刚开放的花朵。只是利莎多一点稚气,秦家凤略带一点沉静的大人气。
利莎望着我,央求说:“黎伯伯,给我们讲个故事罢。“她又看看秦家凤说:“秦姐姐,你不是来听黎伯伯讲故事吗?”
我在利莎的头上轻轻敲了一下:“就你一个人花样多。”
“黎伯伯,不是她一个人,我也是来听你讲故事的,”秦家风忙解释道。她亲密地看看利莎。
这时我忽然想起了还魂草的故事。故事里不是也有两个这样年纪的孩子么?他们不也是这样亲密地过着日子么?
起初她们听我讲两个孩子的友情,还以为我在拿她们开玩笑,后来跟着我的叙述她们看见两个孩子长成了,两颗热烈的心连结在一起,用同样的脚步,四处去找寻那个普照万物、永不熄灭的明灯。……她们的笑容没有了,利莎的手被捏在秦家风的手里。
我继续讲下去:在一个寒冷的夜里,在黑暗的荒山中,两人中的一个跌在岩石上受了重伤。另一个人用尽方法仍然不能挽救朋友的性命。那时据说有这样一种还魂草,要用活人的热血培养,才会长成粗大的叶子,可以用来救人。这个人找到了,他每天早晚用自己的血来浇这棵草,救活了他的朋友。
敏,还魂草的故事已经加进了我的感情,我随讲随编,给故事换了一个乐观的结局。我看见两张年轻的脸上都笼罩着明澈无比的微笑,一股热气进了我的心中,我全身都感到了温暖,我感激地微笑了。
第五封信
敏,这封信对你是一个意外,对我更是。我静静地坐在书桌前,血像一层雾在我的想象中升上来。我无处逃避。
炸弹在小镇上空刷刷落下时,我和利莎一家人正在川康银行的防空洞里。飞机盘旋声,炸弹下落声,然后便是震撼山岳似的霹雳巨响。举目四顾,眼前只有黑暗。我听见利莎担心地自言自语:
“秦姐姐不晓得躲在哪儿?”
“她们一定在城里躲防空洞的,”我安慰她。利莎默默地捏住我的手,她的手在微微颤动。
听见解除警报,她脸上还挂着愁云,低声说:”黎伯伯,我们先到秦家去。”我拉着她的手走出银行,转眼便是横街,前面显得异常拥挤。街的右边高坡上,一排平屋变成了大堆瓦砾,人们就站在坡上挖掘。利莎丢了我的手疯狂地往前跑去。我跟着她跑。那里原先有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树,现在树上只剩下几根光秃的空枝,树下连接地摊开两张草席,一只小小的带泥的腿静静地伸在外面。
席子旁边,秦家凤的父亲埋着头在那里痛哭。一切的疑惑都是多余的了。死吞食了那个垂着双辫的瓜子脸的小姑娘和那个瘦弱的中年妇人。利莎呜呜地哭起来。
天色突然暗起来,太阳落到天外去了。
我们走上野草丛生的土坡,利莎的哭声停止了。她弯下身子,拔起一棵叶子粗大颜色碧绿的草,捏在手里,出神凝视。
“黎伯伯,这是什么草?”
“这是野草,我叫不出名字。”
“我要带它回去,拿针刺出手指头的血来培养它。”她庄重自语道。
“这种野草?有什么用?”我惊奇地问。
“那么这不是还魂草了。”她失望地说。
“黎伯伯,你给我找一根还魂草来,我会培养它,要我流多少血,我都不怕。”她的脸颊上还留着泪痕,这个平时脸上永远带笑的孩子现在却有这么多的眼泪,我不能再开口了,我不能再写下去了。
(有删改)
【注】《还魂草》写于1941年,以抗战时期大后方重庆为背景,是作者根据自己的见闻创作的一篇书信体小说。小说共六封信,本文节选自第一封和第五封。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还魂草的故事在文中有两个版本。“我”曾作为倾听者,被还魂草故事感动;“我”又作为讲述者,为还魂草故事感到温暖。
B.盘旋的飞机,刷刷落下的炸弹,残破的窗户,弥漫的尘土,“我们就是在灰尘中生活着的”,这是战时重庆苦难生活的真实写照。
C.“一只小小的带泥的腿静静地伸在外面”“秦家凤的父亲埋着头在那里痛哭”,画面触目惊心,强烈控诉了日军滥杀无辜的暴行。
D.结尾处,“不能再开口”是因为百姓受到伤害,“我”悲愤难言;“不能再写下去”是因为对友人敏,“我”感到惭愧,欲言又止。
7.关于文中的人物的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敏”是收信人,是“我”的倾诉对象,虽多次出现,形象特征却不甚明确。写给“敏”的信,蕴含“我”对人生、社会的思考。
B.文中的两个小女孩和还魂草中的两个孩子都有善良、友爱的特点,两个小女孩的“笑”多次出现,给故事增添了一抹亮色。
C.“我”呵护童心、珍视友情、豁达乐观,让孩子对未来充满希望,希望友爱的美德代代相传,向往光明的理想世界。
D.秦家凤父亲在丧亲后痛哭,体现出人们艰难的生存状况:但利莎妈妈给利莎戴上蝴蝶结,又表现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8.美国耶鲁大学著名的文艺评论家希里斯·米勒认为:“一部小说的阐释,在一定程度上要通过注意诸如此类重复出现的现象来完成。”本文堪称这一文艺理论的完美注脚,请找出相关情节并分析这样叙事的效果。(6分)
9.上世纪80年代,巴金在回顾创作历程时,特别提到在抗战作品中创作了“看不见英雄的小人小事”,希望借此表达“自己肚里火似的东西”,“探索民族力量的源泉”。请结合本文,探究作者是如何通过塑造“小人物”来实现自己的创作意图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甲寅,魏人百道攻城。帝①入东竹殿,命人焚古今图书十四万卷,将自赴火,宫人左右共止之。又以宝剑斫柱令折。叹曰:“文武之道,今夜尽矣!”乃使御史中丞王孝祀作降文。谢答仁、朱买臣谏曰:“城中兵众犹强乘暗突固而出贼必惊因而薄之,可渡江就任约。”于谨②征太子为质,帝使王褒送之。谨子以褒善书,给之纸笔,褒乃书曰:“柱国常山公家奴王褒。”有顷,黄门郎裴政犯门而出。帝遂去羽仪文物,白马素衣出东门。魏军士度堑牵其辔,至白马寺北,夺其所乘骏马,以驽马代之,遣长壮胡人手扼其背以行,逢于谨,胡人牵帝使拜。梁王萧詧使铁骑拥帝入营,囚于乌幔之下,甚为所诘辱。乙卯,于谨令长孙俭入据金城。帝绐俭云:“城中埋金千斤,欲以相赠。”俭乃将帝入城。
帝性残忍,且惩高祖宽纵之弊,故为政尚严。及魏师围城,狱中死囚且数千人,有司请释之以充战士;帝不许,悉令掊杀之,事未成而城陷。
十二月,丙辰,徐世谱、任约退戍巴陵。于谨逼帝使为书召王僧辩,帝不可。使者曰:“王今岂得自由?”帝曰:“我既不自由,僧辩亦不由我。”或问:“何意焚书?”帝曰:“读书万卷,犹有今日,故焚之!”
世祖性好书,常令左右读书,昼夜不绝,虽熟睡,卷犹不释,或差误及欺之,帝辄惊寤。作文章,援笔立就。常言:“我韬于文士,愧于武夫。”论者以为得言。
(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材料二:
元帝之自取灭亡,非读书之故,而抑未尝非读书之故也。取帝之所撰著而观之,搜索骈丽,攒集影迹,以夸博记者,非破万卷而不能。于其时也,君父悬命于逆贼,宗社垂丝于割裂,而晨览夕披,疲役于此,义不能振,机不能乘,则与耽酒渔色,又何以异哉?夫人心一有所倚,则圣贤之训典,足以锢志气于寻行数墨之中,得纤曲而忘大义,迷影迹而失微言。
夫读书将以何为哉?辨其大义,以立修已治人之体也;察其微言,以善精义入神之用也。
(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梁元帝》)
【注】①梁元帝萧绎,南朝梁第四位皇帝(552年—555年在位),死后追尊为元帝,庙号世祖。②于谨:时为西魏柱国大将军,封常山公。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城[A]中[B]兵[C]众[D]犹[E]强[F]乘[G]暗[H]突[I]围[J]而[K]出[L]贼[M]必[N]惊[O]因[P]而[Q]薄[R]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堑,文中指“护城河,壕沟”,与俗语“吃一堑,长一智”的“堑”意思不同。
B.有司,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因称官吏为“有司”,如“授之于有司”的“有司”。
C.丙辰,文中指丙辰年,我国古代以天干与地支配合记录时间,包括年月日时。
D.披,文中指“翻阅”,与《促织》中“蹑迹披求,见有虫伏棘根”的“披”意思不同。
12.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军围城时,元帝焚烧藏书,将赴火自杀,遭到侍从阻止;当他准备投降时,受到大臣们的劝阻。
B.元帝派王褒去送太子当人质,于谨的儿子要求王褒当面展示书法,王褒自称“家奴”,以表忠心。
C.元帝崇尚严酷,不但惩处高祖时放纵舞弊的官员,甚至在魏军围城时,下令处死狱中数千名死囚。
D.王夫之认为沉溺读书不理家国事,正义不能伸张,时机不能把握,那和沉溺于饮酒美色是一样的。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l)帝绐俭云:“城中埋金千斤,欲以相赠。”
(2)虽熟睡,卷犹不释,或差误及欺之,帝辄惊寤。
14.针对元帝读书误国一事,王夫之认为应该怎样读书?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州宅堂前荷花 范成大
凌波仙子静中芳,也带酣红学醉妆。
有意十分开晓露,无情一饷敛斜阳。
泥根玉雪元无染,风叶青葱亦自香。
想得石湖花正好,接天云锦画船凉。
【注】范成大,南宋诗人,江苏苏州人,号“石湖居士”,石湖位于苏州西南。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把荷花比喻为仙女,综合运用了嗅觉和视觉,写出荷花的芳香和颜色。
B.三四句写荷花早上迎着朝露有意开放,然后被无情的阳光晒得收起了花瓣。
C.诗人由眼前的荷花想到生长在污泥中的藕根,再由藕写到水面开放的荷叶。
D.“接天云锦”写荷花盛开的景象,与“接天莲叶无穷碧”有异曲同工之妙。
16.同样写荷花,本诗与周敦顾的《爱莲说》相比,抒发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说明。(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化用荀子的话告诫太宗要重视人民的力量,小心谨慎施政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表现水天一色的壮阔景象,与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可谓异曲同工。
(3)苏洵在《六国论》中从两个角度论述了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观点,其中韩、魏、楚属于”“_______________”,燕、赵、齐属于“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小题。(本题共3小题,11分)
西方绘画的“再现”理念,强调艺术家对世界需认真观察并加以逼真模仿。早期的中国绘画同样要求画家必须身临其境地_______自然,写实主义成为画家们_______的目标,客观描述的画法也获得长足发展。到了北宋,中国山水画在达成客观再现自然的高峰之后,画家开始以注重表达内在旨趣为中心。
明代,西方的写实画法随着传救士进入中国。当时中国不注重空间营造的绘画,被西方画家评价为“不像是活的”;而在中国主流画家眼里,西方绘画的笔法怪异而繁琐,只是一种_______。然而,主流画坛之外的画家却对西洋画法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受到西洋透视法的启发,从中发现描绘空间的新方式,并_______宋画的写实传统,尝试着在创作中将两者结合起来。例如,明代园林绘画具有一种特殊风格,这种风格既非复古,亦非西化。它由两种画法融合而成:一是宋画的写实传统,一是西方的再现技法。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体悟 孜孜以求 奇技淫巧 回溯
B.体验 孜孜以求 旁门左道 回顾
C.体验 梦寐以求 奇技淫巧 回顾
D.体悟 梦寐以求 旁门左道 回溯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山水画在达到客观再现自然的高峰之后,画家开始注重表达内在旨趣。
B.中国山水画达到客观再现自然的高峰,之后,画家开始注重表达内在旨趣。
C.在中国山水画完成客观再现自然的高峰之后,画家开始以表达内在旨趣为中心。
D.中国山水画登上客观再现自然的高峰,之后,画家开始表达内在旨趣这一中心。
20.将文中画横线的部分重组为一个单句,可适当增删个别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科学家认为,每个人身上都有味道,并且是独一无二的。那么,人的体味到底是从何而来的呢?研究表明, ① ,而汗液之所以能形成独特的体味,与基因有关,更与生活在人们身上的微生物有关。
首先每个人的汗液多寡,主要由基因决定。与亚洲人相比,欧洲人和非洲人通常长得更高大粗犷,身上体味也更浓。为什么亚洲人的体味不那么重呢?原来,大约70%亚洲人的16号染色体上的ABCC11基因发生了突变,使得汗腺的分泌减少。
我们身上刚刚分泌出的汗液, ② 。汗水中含量最多的三种成分是硫醇、类固醇和酸性物质,这三种物质本身是无色无味的,人之所以有体味,主要是汗水分泌出来后,被皮肤表面寄生的微生物转化,才生成有气味的化合物。非洲人和欧洲人因为汗水分泌多,微生物“发酵”的原料就多, ③ 。
21.下列句子中的“味道”和文中加点的“味道”,含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印象中,妈妈做的红烧辣子鱼味道非常鲜美,一直是我全家人的最爱。
B.过分退色的墙体已经没有昔日的金碧辉煌,但是墨迹斑驳更加有味道。
C.衣物开始沾染着他的气息,你穿过归还的时候,衣物就有了你的味道。
D.最近热播的电视剧《无间》情节曲折,越看越有味道,引来不少人追剧。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八十多年前,革命志士方志敏曾在《可爱的中国》中坚定的说:“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现在,先辈的梦想已成现实,中华盛世如其所愿。据近期一项对新时代青年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关键词有:中国式现代化、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故事、乡村振兴、太空出差、和谐共生、青年就业、精神内耗、新赛道、烟火气、国潮热、卡脖子。
请从中选择三个关键词,为复兴中学“使命担当,强国有我”主题活动写一篇演讲稿,呈现你对新时代中国形象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成为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哈尔滨市第九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答案
1.D(“唯有在新领域”错。原文为“与其担心工作被AI取代,不如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利用好新技术、新工具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在绘画领域“……有人则坚守绘画的阵地……结果是各种艺术流派百花齐放……”所以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并非一定需要开辟新的领域。)
2.B(“人工智能对各个领域都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错,原文只强调“ChatGPT的推出,更是对当今科技行业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Al绘画拓展审美认知,并没有提到在各个领域都产生了颠覆性影响。)
3.B(电动传送带不具备智能化和自主学习的特点,是自动化机械设备,不属于人工智能。)
4.人工智能是一种以大数据和深度学习技术为技术基础(1分),以智能计算机和计算机程序的编写为工具和方法(1分),以模仿或者复制人的思想和行为的过程为目的的科学技术。(1分)(语句通顺,逻辑清晰,句式为判断句1分)
5.①在生产领域和服务行业人工智能可以取代人类。(1分)
②人工智能依靠的是大数据和深度学习技术,并非比人类更有天赋。(1分)
③在医疗领域,人的情感与感受力是人工智能无法取代的。(2分)
6.D(“不能再写下去”并不是因为对友人敏感到惭愧,而是悲愤难言,无法维继。)
7.C(文中的“我”并不豁达,文中“充满阴郁气氛的世界”“我不能再开口了,我不能再写下去了”等文字都表现出我在战时背景下的愤郁。)
8.重复叙事:关于讲述《还魂草》的故事,文中反复出现三次(1分):第一次是和莉莎的对话,她缠着要“你给我讲个像还魂草那样好听的故事啊”(1分),第二次是和“敏”同听一个敬爱的长辈讲这个改编故事(1分),第三次是给莉莎和秦家凤讲述该故事并改编了结局(1分);
叙事效果:“大家敬爱的一个年长朋友”讲给“我”听,“我”再讲给小姑娘听,喻示着故事中宣扬的美好高尚的道德情操薪火相传。(2分,言之成理即可)
9.①通过叙写小人物战时生活困苦、被战火轰炸的悲惨(1分),凸显战争状态下普通民众的苦难遭际(1分),表达了作者如火一般对民众的深切同情、对侵略者愤怒控诉的强烈情感(1分),②文中小人物追求美好生活、珍视友情、帮助他人(1分),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人性的热情赞美、对光明的热切向往(1分),这美好的人性是民族力量的源泉(1分)。(对于每个要点,联系文本一处即可得1分,分析得1分,写明作者“火似的东西”“力量源泉”是什么,得1分;两点每点3分)
10.FLO城中兵众犹强,乘暗突围而出,贼必惊,因而薄之
11.C(“文中指丙辰年”有误,本文在这里是记日期,指丙辰日。)
12.C(“惩处高祖时放纵舞警的官员”理解错误,“惩高祖宽纵之弊”是“鉴于或苦于高祖为政宽厚放纵的弊病”之意。)
13.(1)元帝欺骗长孙俭,说:“城里埋着一千斤黄金,我想把它们送给你。”
(得分点:定语后置,“给”,欺骗;“相”,动作偏指一方,你;“以相赠”,省略。1点1分)
(2)虽然睡着了,书卷还没有放下。如果有人读错了或有意漏读欺骗他,元帝就惊醒过来。
(得分点:“虽”,虽然;“释”,放开、放下;“辄”,就;“寤”,睡醒。1点1分)
14.①要明白人生的大道理,修养自身治理百姓;②要精通事理,并付之实用,③不沉迷其中,不顾家国事;④不要关注枝节,而失大义;⑤不要追求形式,自我夸耀。(1点1分,3点3分,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译文】
材料一:
甲寅,西魏军队从四面八方一齐攻城,元帝躲进东竹殿,命令人把自己收藏的古今图书十四万卷全部烧毁。他正准备跳到火里去自杀,官中左右侍从一起阻止了他。元帝又用宝剑砍柱子,宝剑折断。他长叹说:“(书烧了,剑折了)文武之道,今天晚上全完了。”于是让御史中丞王孝祀写投降文告。谢答仁、朱买臣进谏说:“城里兵力还算强大,如果乘着黑夜突围而出,贼兵必然惊慌,乘乱大胆靠近敌阵,可以渡过长江去依靠任约的军队。”于谨提出让太子来当人质,元帝派王褒去送太子。于谨的儿子知道王褒书法很好,就给他纸和笔,请他写字。王褒写字后自署:“柱国常山公家奴王褒。”过一阵子,黄门郎裴政冲开门出去了。元帝于是丢掉羽仪饰物、骑着白马,穿着素衣逃出东门。西魏将士跳过壕沟一下子拉住了他骑的白马的辔头,拉到白马寺北边,把他所骑的骏马夺了下来,换了一匹老弱的马给他,派一个高个子的壮健胡人用手押着他的背走,遇到于谨,胡人牵着元帝,让他跪拜。梁王萧詧派铁甲骑兵前后拥着元帝入了军营,关在黑帐幕里头,萧詧狠狠地质问羞辱了他一通。乙卯,于谨命令开府仪同三司长孙俭进据金城。元帝骗长孙俭,说:“城里埋着一千斤黄金,我想把它送给你。”长孙俭就把元帝带进金城。
元帝生性残忍,而且苦于梁武帝为政过于宽厚放纵的弊病,所以自己为政崇尚严酷。到西魏军队围城时,监狱里关的死罪囚犯还有几千人。有关部门建议都释放出来让他们当战士,元帝不允许,命令都用木棍打死,还没有来得及执行城已被攻破。
十二月丙辰(初四),徐世谱、任约退守巴陵。于谨逼迫元帝写信召降王僧辩,元帝拒绝了。使者说:“你现在还能由得自己吗?”元帝回答说:“我既然由不得自己,王僧辩也不会听我的了。”有人问元帝:“为什么把书都烧毁?”元帝回答:“我读书万卷,还落得今天亡国的结局,所以干脆烧了它!”
元帝萧绎天性喜好书,常常让身边人为他读书,昼夜不停地读,虽然睡着了,书卷还没有放下,如果有人读错了或有意漏读欺骗他,他就惊醒过来。他写起文章来,提笔马上就能成篇。经常说:“我比起文士来更善为文,比起武夫来却有些惭愧。”评论他的人认为他这话说得很恰当。
译文二:
元帝自取灭亡,固然不是因为读书的缘故,而也未尝不是因为读书所导致的。拿元帝所著述的文章来看,收集华丽的史料典故,以排比对偶的句子用来夸耀自己的博学,认为自己是读破万卷书,才有今日的成就。而当时,武帝(萧衍)被叛贼挟持,国家面临分裂灭亡的危机,可是元帝早晚苦读,乐此不疲,正义不能伸张,时机不能把握,那和沉溺于饮酒美色,又有什么不同呢?人心一有沉迷依赖,那么圣贤的训典,就足以禁锢志气,只能在咬文嚼字处在下功夫,得到了小知识而忘却了大道理,迷惑于文章典故而遗漏了隐微精深的言论。那么应该怎么读书呢?明白人生的大道理,用来确立修养自身治理百姓的根本,观察隐微精义的言论,以之达到善于精通事理,心领神会的地步,而将之付诸实用。
15.B“然后被无情的阳光晒得收起了花瓣”错。这句诗的意思是说荷花在夕阳中收起了叶子,显得高冷无情。
16.(1)相同点:两者都描写了荷花的高洁,抒发了对荷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2分)
(2)不同点:①周文侧重托物言志,借荷花表达出坚守理想和情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志向。(2分)②范诗尾联由州宅堂前的荷花,想象自己家乡石湖荷花盛开的景象,表达对家乡的思念和归隐之情。(2分)
17.(1)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2)彩舟云淡,星河鹭起
(3)赂秦而力亏 不赂者以赂者丧
18.A 19.B
20.示例一:明代园林绘画在融合宋画的写实传统和西方的再现技法的基础上,形成既非复古、亦非西化的特殊风格。示例二:明代园林绘画既非复古、亦非西化的特殊风格由宋画的写实传统和西方的再现技法融合而成。
21.C(A项中的“味道”指滋味;B项中的“味道”指意味;D项中的“味道”指意味;C项中的“味道”与原文一样都是指气味。)
22.①每个人的体味主要来自汗液②是没有气味的③所以体味就会更大(所以体味就会更重)
(每空两分,意思对即可。第①空,根据后文“汗液之所以能形成独特的体味”,可知“汗液”“体味”两个词是非常关键的,前文有“每个人”都有体味,所以可以填“每个人的体味主要来自汗液”;第②空,根据后文“这三种物质本身是无色无味的”可知此空要填“是没有气味的”;第③空,前文在“因为”,此处要有与之关联的“所以”,“微生物‘发酵’的原料就多”,体味也就相应的“重”了,可以填“所以体味就会更大”之类。)
23.略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校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校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校2023一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学科试卷: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校2023一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学科试卷,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