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东营市胜利第四十六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东营市胜利第四十六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教版八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
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把答案写在后面的表格里)
1. 下列关于新物质说法正确的是
A. “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B. “新物质”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
C. “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
D. “新物质”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元素组成上不同的物质
【答案】C
【解析】
【详解】A.化学反应有新物质生成,新物质指的是不同于反应物的物质,而不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例如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在这个反应中水和氧气属于新物质,但水和氧气也是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此选项错误;
B. 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变化可能是物理变化,不一定有新物质生成,此选项错误;
C. 化学变化中生成的新物质是相对于反应物来说的,即生成了与反应物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此选项正确;
D.有新物质生成说明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此选项错误;
故选C
2. 请你判断下面所列举的生活事实与化学密切相关的是:①节日庆典燃放礼花;②汽车为人们交通提供便利条件;③五彩缤纷的硬塑玩具代替了原始的木制儿童积木;④当你走进麦当劳,各式冰激凌奶卷使你驻足;⑤ “巨能钙”“盖中钙”“钙力奇” 各种补钙产品纷纷问世
A. ①⑤ B. ①③⑤ C. ①④⑥ D. ①②③④⑤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节日庆典燃放礼花,发生了化学变化,属于物质的应用,与化学密切相关;
②汽车为人们交通提供便利条件,燃烧汽油等,发生化学变化,属于物质的应用,与化学密切相关;
③五彩缤纷的硬塑玩具代替了原始的木制儿童积木;硬塑的制备,属于物质的制备,与化学密切相关;
④制作各式冰激凌奶奶卷使用的原料,与化学密切相关;
⑤各种补钙产品纷纷问世,属于物质的制备,与化学密切相关。
故选D。
3. 下列诗句描述的自然现象跟所涉及到的物质变化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春风又绿江南岸”——包含了化学变化
B. “日照香炉生紫烟”——包含了化学变化
C. “北风卷地白草折”——包含了物理变化
D.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前者包含了化学变化,后者包含了物理变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 反之,则是物理变化。A.“春风又绿江南岸”——发生了光合作用,是化学变化; B.“日照香炉生紫烟”——只发生了形态的变化,是物理变化变化;C.“北风卷地白草折”——发生了形状的改变,物质种类没有改变,是物理变化;D.“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草木枯萎是化学变化,雪的融化是物理变化;选B
4. 当玉米粒加热至204℃时转变为爆米花,体积膨胀了好几倍。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玉米粒里的各种分子变大了
B. 玉米粒受热时内部的各种分子运动速度加快
C. 玉米粒受热时内部的分子可能有发生化学变化
D. 玉米粒受热时内部的各种分子间的距离增大
【答案】A
【解析】
【详解】当玉米粒加热到一定程度时,米粒内的大部分水分变成水蒸气,米粒内淀粉、蛋白质、维生素等和水分子一样,分子运动速率加快,分子间间隙变大,体积膨胀,同时淀粉(完全糊化温度是72℃)受热会和水发生糊化生成糊精,属于化学变化,故选A。
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自然界的水都不是纯水,通过多种途径可以使水得到不同程度的净化
B. 烧煮硬水易生水垢,常用肥皂水来鉴别硬水和软水
C. 利用活性炭来净化水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D. 净化水的方法有多种,如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
【答案】C
【解析】
【详解】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是物理性质,所以可以用来除去水的颜色和气味这个过程是物理变化,所以答案选C。
6. 2017年,哈佛大学科学家将微小的固态氢置于488万个大气压下,使固体中所有的氢气分子破裂为氢原子,制得具有金属性质的金属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金属氢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B. 金属氢与氢气的化学性质相同
C. 金属氢不能导电 D. 金属氢形成过程中,氢原子核发生了改变
【答案】A
【解析】
【详解】A.金属氢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正确;
B.金属氢与氢气的结构不同,因此化学性质不相同,故错误;
C.金属氢具有金属性质,具有导电性,故错误;
D.微小固态氢置于488万个大气压下,使固体中所有的氢气分子破裂为氢原子,在金属氢形成过程中,氢原子核没有改变,故错误.故选A.
7. 用“●”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微观示意图能表示纯净物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同种物质组成的是纯净物,从微观上看,纯净物中含有不同种粒子。
【详解】A. 含有三种粒子,表示由三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 含有四种粒子,表示由四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 含有一种粒子,表示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纯净物,此选项符合题意;
D. 含有三种粒子,表示由三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 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中没有涉及到的净水方法是
A. 沉淀 B. 吸附 C. 过滤 D. 蒸馏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是:沉淀,过滤,吸附,消毒。故选D。
考点:水的净化
9. 如图是电解水的微观模型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
A.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变,原子的种类不变
B. 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C. 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D. 该化学反应类型属于分解反位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微观反应示意图中微粒的变化可知,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变化;正确;
B.由水分子结构模型可知,水分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错误;
C.由水分子结构模型可知,每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正确;
D.分析图示,该反应由一种物质(水)生成了两种物质(氢气和氧气),属于分解反应;正确;
故选:B。
10. 下列对于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燃烧时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B. 燃烧时产生黑烟,放出热量
C. 火焰分三层,外层最明亮
D. 吹灭后有一股白烟冒出
【答案】A
【解析】
【详解】A、燃烧时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B、蜡烛燃烧不充分时产生的黑烟是炭黑,放出大量的热,故选项说法正确.
C、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为三层,外层最明亮,故选项说法正确.
D、吹熄蜡烛后,有一缕白烟飘出,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蜡烛燃烧的现象,在描述蜡烛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11. 小丽捡到一枚白色鹅卵石,这会不会是大理石呢?将其放在食醋中,有气泡产生。小丽认为鹅卵石中可能含有碳酸盐。在此过程中,没有应用的科学方法是( )
A. 猜想 B. 实验 C. 推理 D. 归纳
【答案】D
【解析】
【详解】“这会不会是大理石呢?”,属于猜想;“将其放在食醋中,有气泡产生”属于探究中的实验;“鹅卵石中可能含有碳酸盐。”属于推理;没有应用的科学方法是归纳。选D。
12. 下列行为中,符合实验室安全规则要求的是
A. 酒精灯被碰翻着火时,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B. 实验结束后,剩余药品要倒入下水道
C. 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不能将试管口对着他人,要对着自己
D. 为提高实验操作效率,没有毒性的药品可以直接用手抓取
【答案】A
【解析】
【详解】A、酒精灯被碰翻着火时,应立即用湿抹布盖灭,以隔绝氧气达到灭火的目的,故A正确;
B、实验完成后,剩余药品不能放回药品、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带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故B错误;
C、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不能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他人,以防止液体沸腾时喷出伤人,故C错误;
D、实验室的药品很多是有腐蚀性、毒性,在取用时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接触药品,故D错误。故选A。
13. 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下列事实,有明显错误的是( )
A. 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总在不断地运动
B. 1滴水大约有 1.67×1021 个水分子﹣﹣分子很小
C. 水通电分解为氢气和氧气﹣﹣化学反应中分子是可分的
D. 将空气进行加压液化﹣﹣分子的体积变小
【答案】D
【解析】
【详解】A、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酒精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酒香,不符合题意;
B、1滴水大约有 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很小,不符合题意;
C、水通直流电分解,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不符合题意;
D、将空气进行加压液化,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水通直流电分解,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14. 下表列举了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部分问题及对问题的解答,其中“对问题的回答” 中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
选项
问题
对问题的解答
A
火焰为什么向上?
热气流上升,形成对流
B
探究火焰不同部位温度的高低?
将火柴梗横插入火焰中2S后取出,观察火柴梗变色情况
C
火焰上方的黑烟是怎么产生的?
蜡烛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炭黑小颗粒
D
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石蜡蒸气遇冷形成石蜡固体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对火焰为什么向上解释原因,属于实验结论或作出假设,故A错误;
B、用火柴梗在火焰中心1-2秒后取出,观察火柴梗的变色情况属于设计的实验方案,故B正确;
C、对火焰上方的黑烟是怎么产生的解释原因,属于实验结论或作出假设,故C错误;
D、对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的解释原因,属于实验结论或作出假设,故D错误。故选B。
15. 下图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有关该粒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该粒子的原子核内有12个质子
B. 该粒子的核外有三个电子层
C. 该粒子是一种非金属元素的原子
D. 该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该粒子的原子核内有12个质子,故A正确;
B、由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该粒子的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故B正确;
C、由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少于4,是一种金属元素的原子,故C错误;
D、由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故D正确。故选C。
16. 亚硝酸盐是一种工业用盐,人误食会中毒,下列选项中给出了亚硝酸钠的性质,则关于亚硝酸钠性质归类的判断错误的是( )
A. 亚硝酸钠有咸味﹣﹣﹣﹣﹣﹣物理性质
B. 亚硝酸钠的水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化学性质
C. 亚硝酸钠为白色固体﹣﹣﹣﹣﹣﹣物理性质
D. 亚硝酸钠有毒﹣﹣﹣﹣﹣﹣物理性质
【答案】D
【解析】
【详解】A、亚硝酸钠有咸味,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该选项说法正确;
B、亚硝酸钠的水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该选项说法正确;
C、亚硝酸钠为白色固体,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该选项说法正确;
D、亚硝酸钠有毒,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17. 某同学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先俯视读出液体体积为18毫升,该生倾倒出部分液体后,又仰视液面读其体积为10毫升.则倒出液体的体积为( )
A. 8毫升 B. 大于8毫升 C. 小于8毫升 D. 无法判断
【答案】C
【解析】
【详解】俯视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数时,读数大于实际值,所以量筒内的液体体积小于18毫升,仰视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数时,读数小于实际值,所以量筒内的液体体积大于10毫升,则倒出液体的体积应小于10毫升,故选C。
18. 下列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 水氢气+氧气 B. 酒精+氧气二氧化碳+水
C. 硫+氧气二氧化硫 D. 碳酸钙+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
【答案】C
【解析】
【详解】A、该反应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B、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是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C、该反应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合反应,故选项正确;D、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三种,不是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故选C。
19. 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点燃酒精灯 B. 读出液体的体积 C. 滴加液体 D. 过滤
【答案】B
【解析】
【详解】A、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以免失火,此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B、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D、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不能直接倒入漏斗内,图中所示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实验的基本操作,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20. 生命吸管是一种获取饮用水的吸管装置,重量60g的吸管能够过滤1500升水,足够一个人一年饮用。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 吸水时,水通过两层纺织过滤器,能够去掉大的杂质
B. “生命吸管”可以过滤所有的粒子
C. 吸管中的一个隔间充满了活性炭,以吸附颜色和气味
D. 水进入装有碘的隔间,杀死其中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这是化学变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A、过滤可以除去难溶性杂质,吸水时,水首先进入两层纺织过滤器,能够去掉大颗粒的杂质,故不符合题意;
B、过滤可以除去难溶性杂质,不能除去可溶性钙镁离子等杂质,“生命吸管”不可以过滤所有的粒子,故符合题意;
C、活性炭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有很强的吸附性,净水时,它可以吸附颜色和味道,故不符合题意;
D、碘能杀死细菌、病毒和寄生虫,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21. 中国古诗词是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反映,蕴含着许多科学道理。下列对划线部分的相关科学解释不合理的是( )
A.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露珠,是液化现象
B.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C.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燃烧秸秆的过程,是热能转化成了化学能
D.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金不活泼,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式存在
【答案】C
【解析】
【详解】A、“夜间露水沾湿了我的衣裳” 本意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露珠,由气态的水变为液态的水,是液化现象,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花气袭人说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知骤暖说明气温升高,分子运动加快,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煮豆燃豆萁”的意思是煮豆时豆秸在锅底下燃烧,燃烧秸秆的过程是化学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化学能转化成了热能,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吹尽狂沙始到金,说明金不活泼,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式存在,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22. 卢瑟福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推翻了汤姆森在1903年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为建立现代原子理论打下了基础。下图线条中,可能是α粒子(带正电)在该实验中的运动轨迹的是( )
A. abcd B. abc C. bcd D. ad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于原子中原子核体积很小,质量却很大,所以a粒子遇到原子核就会发生偏向,例如c和d;因为原子的核外电子质量很小,但所占的体积却很大,电子的质量小的可以忽略不计,所以a粒子可以直接穿过去,例如b.由于原子核外的电子质量很小,a粒子是直接穿过,且原子核带正电荷,a粒子也带正电荷,同性相斥,所以A是不可能向原子核靠近的,应该远离原子核。
23. 某些花岗岩石材中含有放射性元素氡,一种氡原子的质子数为86,中子数为136,这种氡原子中各粒子(质子、中子、电子)总数为
A. 308 B. 86 C. 136 D. 222
【答案】A
【解析】
【详解】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一种氡原子的质子数为86,则其核外电子数为86,因此这种氡原子中各粒子总数为86+136+86=308,故选A。
24. 下列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用手握住试管,试管内气体受热膨胀,在烧杯内若有气泡产生,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能检查出装置的气密性,选项正确;
B、关闭弹簧夹,长颈漏斗中液面不下降,说明气密性良好,可检查出装置的气密性,选项正确;
C、不论装置气密性如何,都有气泡产生,所以不能检查出装置的气密性,选项错误;
D、若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说明装置气密性好,可检查出装置气密性,选项正确,故选C。
25. 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 Cu B. NaCl C. CO2 D. S
【答案】B
【解析】
【详解】A、 Cu 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B、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D、硫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S原子直接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6. 如图是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微粒易失去电子
B. 该微粒电子层结构属于稳定结构
C. 该微粒的符号为Mg+2
D. 该微粒表示的是阴离子
【答案】B
【解析】
【详解】A、该粒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属于相对稳定结构,不易得失去电子,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该粒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属于相对稳定结构,故选项说法正确;
C、该微粒的质子数为12,为镁元素,核外电子数为2+8=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镁离子,其离子符号为Mg2+,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该微粒的质子数为12,核外电子数为2+8=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27. 如图为小明制作的原子模型,外圈上小球为电子,内圈为原子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模型表示一种碳原子
B. 该原子核电荷数为4
C. 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2个电子上
D. 该原子核由2个质子和2个中子构成
【答案】D
【解析】
【详解】A选项该模型表示一种碳原子是错误的叙述,应为该元素的核外电子数为2;
B选项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4是错误的叙述,因为在原子中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核电荷数;
C选项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2个电子上是错误的叙述,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D选项该原子核由2个质子和2个中子构成是正确的叙述,故答案选择D。
28. 某同学对物质结构知识进行梳理(如图所示),下列选项中与a、b、c相对应的是
A. 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 B. 原子核、原子、核外电子
C. 原子、核外电子、原子核 D. 核外电子、原子核、原子
【答案】A
【解析】
【详解】分子是由原子构成,原子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原子核分为质子和中子,所以a为原子,b是原子核,c是核外电子。故选:A。
29. 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原子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质子数=9,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选项错误。
B、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1,为原子,选项正确。
C、质子数=13,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选项错误。
D、质子数=16,核外电子数=1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选项错误。
故选:B。
30. 某阴离子X2﹣的核外有18个电子,核内有18个中子,则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 54 B. 38 C. 36 D. 34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阴离子是由原子得电子形成的,故某阴离子X2-,是由该原子得到2个电子形成的;已知该离子的核外有18个电子,则可知该原子的核外原有16个电子;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判断,由于该原子的原子核内有16个质子;又由于电子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原子的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上,故相对原子质量=核内质子数+核内中子数,故X的相对原子质量=16+18=34。故选D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原子与离子的关系
点评:对于原子来说,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相对原子质量=核内质子数+核内中子数,要熟记这两个等式。
31. 相对原子质量是
A. 一个原子的质量
B. 一个原子核的质量
C. 一个原子的质量与一种碳原子质量的比值
D. 一个原子的质量与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
【答案】D
【解析】
【详解】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是原子质量与一种碳原子质量的的比值,故选D。
32. 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碳原子的质量为m千克,某元素的一个原子质量为n千克。该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相对原子质量是指以一个碳原子质量的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一个碳原子质量的 的比值,即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已知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碳原子的质量为mkg,某原子质量为nkg,则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故选C。
33. 已知四种离子:Xa+、Yb+、Zc-、Rd-核外电子数相同,已知a>b,c>d,则它们核电荷数的大小关系是
A. X>Y>R>Z B. Z>R>Y>X C. X>Y>Z>R D. Y>X>Z>R
【答案】A
【解析】
【详解】Xa+、Yb+、Zc-、Rd-四种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说明这四种离子核外电子数相等,这四种离子核外电子数关系为X-a=Y-b=Z+c=R+d,且a>b,c>d,所以它们的核电荷数的大小关系为X>Y>R>Z。故选A。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4分)
34. 仔细阅读下列短文,根据题目要求完成下列填空。
过氧乙酸的溶液是常用的消毒剂。①通常状况下过氧乙酸为无色的液体;②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③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④温度稍高即可分解放出氧气;⑤过氧乙酸的溶液可用于织物、纸张等的脱色;⑥还可以做环境的杀菌消毒剂。
(1)描述过氧乙酸物理性质的语句是________(填序号)。
(2)描述过氧乙酸化学性质的语句是________(填序号)。
(3)描述过氧乙酸用途的语句是________(填序号)。
【答案】(1)①②③ (2)④
(3)⑤⑥##⑥⑤
【解析】
【分析】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颜色和状态为物理性质;②气味为物理性质;③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描述是溶解性,属于物理性质;④分解出氧气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则温度稍高即可分解放出氧气属于化学性质;⑤过氧乙酸的溶液可用于织物、纸张等的脱色属于用途描述;⑥还可以做环境的杀菌消毒剂属于用途描述。
【小问1详解】
描述过氧乙酸物理性质的语句是①②③。
【小问2详解】
描述过氧乙酸化学性质的语句是④。
【小问3详解】
描述过氧乙酸用途的语句是⑤⑥。
35. 小明同学去旅游时,用瓶装了一些山下的泉水,带回实验室,在老师的指导下,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制取蒸馏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取水后加入明矾的作用是_______。 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_______性,除去水样中B_______。
(2)进行过滤操作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_______。
A. 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B. 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
C. 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 D. 液面不要低于滤纸边缘
(3)在这个流程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_______;硬水会给生产和生活带来许多不便,生活中可用区分硬水和软水,生活中可用_______的方法降低它的硬度。
(4)过滤操作中发现过滤速度慢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过滤后发现滤液仍浑浊的原因_______。
(5)改进过滤后得到澄清透明的水,他兴奋的说我得到了纯水,他的说法正确吗_______,理由是_______。
【答案】(1) ①. 加速悬浮物沉降 ②. 吸附 ③. 色素和异味 (2)D
(3) ①. 蒸馏 ②. 加热煮沸
(4) ①. 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 ②. 滤纸破损、待滤液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5) ①. 不正确 ②. 还含有可溶性杂质
【解析】
【小问1详解】
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加速其沉降;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小问2详解】
A、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防止弄破滤纸,不符合题意;
B、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防止滤液飞溅,不符合题意;
C、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防止待过滤液流出,不符合题意;
D、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否则过滤不干净,会有待过滤液体进入滤液,符合题意。
故选D;
【小问3详解】
蒸馏可除去所有杂质,得到的蒸馏水是纯水,净化程度最高;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在加热时,能形成沉淀,故生活中可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小问4详解】
过滤操作中发现过滤速度慢的原因可能是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
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可能原因是滤纸破损(会使得液体中的不溶物进入下面的烧杯,从而使得滤液浑浊)、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会使部分液体未经过滤纸的过滤直接流下,该操作会使滤液仍然浑浊)或盛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
【小问5详解】
改进过滤后得到澄清透明的水,还不是纯水,理由是:过滤只能除去难溶性杂质,水中还含有可溶性杂质,其说法不正确。
36. 分类时化学学习常用的-种学习方法。请回答:
(1)已知“O”、“●”表示不同的原子,下列表示的气体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 (填序号,下同);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
A. B. C. D.
(2)下面有六种物质:①雨水;②蒸馏水;③雨后结净的空气;④氧化镁;⑤铜,其中属于混合物是______(填序号,下同), 属于纯净物是_________。
【答案】(1) ①. CD##DC ②. A
(2) ①. ①③##③① ②. ②④⑤
【解析】
【小问1详解】
A、其仅由一种元素组成,仅含有一种分子,属于单质;
B、其由2种元素组成,仅含有一种分子,属于化合物;
C、其由2种元素组成,含有2种分子,属于混合物;
D、其由1种元素组成,含有2种分子,属于混合物;
故填CD,A。
【小问2详解】
①雨水中含有水、可溶性离子,属于混合物;
②蒸馏水由水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
③雨后结净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属于混合物;
④氧化镁化学式为MgO,其属于纯净物;
⑤铜由铜原子构成,属于纯净物;
故属于混合物是①③,属于纯净物是②④⑤。
37.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所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从原子、分子的角度分析,在此化学反应过程中,_______改变,变成________,而_______不变(上述填符号)。
(2)图二甲、乙两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以微观结构分析,该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图一中发生的反应是________(填化学反应类型);从微观结构分析,图二甲变化后物质的化字性质________(填“发生了”或“未发生" )改变,原因是_______。
【答案】(1) ①.
②. H2、O2 ③. H2O ④. H、O
(2) ①. 乙 ②. 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分子的种类不变 ③. 化合反应
④. 发生了 ⑤. 分子的种类改变
【解析】
【小问1详解】
图一所示反应为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从原子、分子的角度分析,在此化学反应过程中,氢分子分为氢原子,氧分子分为氧原子,每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水分子,故在此化学反应过程中,氢分子和氧分子改变,变成水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故原子不变,即氢原子和氧原子不变,故填:H2、O2;H2O;H、O;
小问2详解】
由图可知,甲变化是水转化为氢气和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乙变化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分子种类不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以微观结构分析,该变化的特点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分子的种类不变;
图一中发生的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图二甲变化后,分子种类改变,故物质的化字性质发生了改变。
38. 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下图是物质与其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上述物质与其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图,空白方框中应填_______。
(2)金属铁是由铁_______(填“原子”“分子”或“离子" )构成的。
(3)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某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为,当a=8时,该粒子是_______(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
【答案】(1)分子 (2)原子
(3)阴离子
【解析】
【小问1详解】
分子可分为原子,原子可结合为分子,氢气、氧气等均是由分子构成,故空白方框中应填:分子;
【小问2详解】
金属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
【小问3详解】
当a=8时,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表示阴离子。
39. 下图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四种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粒子中,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_____(填字母代号)。
(2)以上四种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粒子中,易失去电子的是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3)C中x =__________。
【答案】 ①. AB ②. CD ③. 8
【解析】
【详解】(1)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或等于4,所以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AB;
故答案为AB;
(2)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容易失去电子,所以易失去电子的是CD;
故答案为CD;
(3)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x=11-2-1=8。
故答案为8。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839年虎门销烟采用的方法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东营市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化学试题,共3页。
这是一份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元素观、微粒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